实验周记汇编

12-30

笔者为您选取了一篇关于“实验周记”的精彩文章,希望您能有丰富的收获。感谢您阅读我们网页上的内容,希望您能从中获得所需的知识。周记写作是大家都喜爱的一种记录方式,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都常常写周记。写周记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培养思维的沉淀,使自身更具修养。

实验周记 篇1

这几天天气非常的冷,只要呼吸一下,嘴里就喷出一些白乎乎的气体,有些路边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看着这些冰,我心想:如果盛满一碗水晚上放在外面,它会结出厚厚的冰层吗?我心里充满了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水小心翼翼地放在窗台上,我真想马上知道结果呀!我就一会儿打开窗户看看水有什么变化,可是都无济于事,水还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呼呼睡大觉。妈妈说我性子急,哪会有这么快就结冰呢。

早晨,我还像懒洋洋的小猪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妈妈便心花怒放地叫我:儿子,快来看,这是你盼望已久的事情呦!我一骨碌从床上跳了起来,顾不上穿衣服,便跑到窗户跟前看到外面隐隐约约、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妈妈催促我先穿上衣服,我便急不可奈地打开窗户看我的实验成果。那些水已经完全冻住了,结成了厚厚的冰。我把碗拿起来,看见上面覆盖着一层洁白的雪花,它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这时,我一晃忽然看见碗底有水在摆动。原来,这是碗底的水没有冻结实啊!到了下午,温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底,碗里的冰从上到下冻了个结结实实。我拿筷子敲了敲,冰依然完好无损、纹丝不动。

同学们,你们也可以试一试,说不定还会发现别的小秘密呢!

实验周记 篇2

星期四的科学课上,彭老师带领着我们,来到学校的红领巾种植园中,挖掘泥土,做降雨量大小的侵蚀实验。

彭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做这个实验的材料:一个尖叫瓶,一个矿泉水瓶,两个相同大小的一次性饭盒,一把铲子,一些泥土还给我们讲解了不同条件:实验组的土地坡度较大,对照组的土地坡度较小,相同条件:降雨量的大小相同、降雨的高度相同;土地的植物被覆盖程度相同。我们小组的研究项目是:土地坡度的大小对土地所侵蚀的影响。我们的推测是:土地坡度越大,受侵蚀程度越大;土地坡度越小,受侵蚀程度越小。

我们小组,先将泥土铲进两个饭盒内,形成滑坡状,再将饭盒的底部挖去两个相同大小的洞,随后,我们将尖叫瓶中灌满水,也将矿泉水瓶中灌满水,在矿泉水瓶的瓶盖上面戳几个孔,一个喷水器就做好了。我们小组经过商量后,准备两个瓶子同时洒水二十秒。

预备开始,一二三四停,立即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盒子:用尖叫瓶喷的那个饭盒中,已变成了了泥浆,再看看那个用矿泉水瓶喷的饭盒子,只是有一点湿,对比后差异很大!

通过这次的科学实验,我懂得了什么是降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雨量)及什么是雨水的侵蚀(就是泥土被雨水的侵占,把泥土所破坏)的道理。

实验周记 篇3

这是节科技课,吴老师拎着个袋子走进了教室,她扫视了一眼同学们,微笑着说:“今天咱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大家能明白什么道理。”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学生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吴老师。

实验开始了,吴老师不紧不慢地从袋子里拿出了一只玻璃杯和一张厚纸片,接着往杯子里缓缓地倒水,直到水快要溢出来了,然后她用厚纸片盖住了杯口。

精彩的一幕就要出现了,只见她把杯口朝下一翻,慢慢地她又把压住纸片的手移开。啊!奇迹出现了:纸片没有掉下来,水竟然也没有流出来。教室里一片哗然,纷纷议论着这一意想不到的现象。

我们好奇地问吴老师:“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吴老师意味深长地说:“纸片没掉下来,肯定是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而这个压力就是由大气产生的。”

哦,我明白了,我们在吸吸管时,有时会把舌头给吸住。也是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吧。

这节课真太有趣了,简单的实验却给了我们不小的收获呢。

实验周记 篇4

今天,张老师拿着三个杯子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教室。当同学们知道要做实验之后,大家都怀着好奇的眼光看着张老师。

实验开始了,张老师先问我们:“你们相不相信,我能用纸盖装满水倒过来的杯子?”班上大多数同学都表示相信。第一次实验开始了:张老师把杯子里灌满水,然后用一张信纸盖在杯口上。接着,慢慢地把杯子倒过来,按在右手上。同学们都很激动,有的把脖子伸得老长往前看,有的注视着老师手中的杯子,还有的干脆直接站在凳子上。而我瞪大眼睛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看不到那精彩的时刻。当张老师的手缓缓移开时。“只一秒钟!”只见杯子里的水“哗”的一声随着纸一起堕落下来。当水接触到地面时,发出“砰”的一声。水花四溅,全班同学都发出了惊叫声。这样的结果令我们很失望。于是,张老师决定多做几次。

一次……两次……六次,直到第六次,张老师选了一张厚一点纸,跟以往一样,张老师把杯子倒了过来,我倒抽了一口气,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这次再不成功。但结果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张老师成功了,那纸完完全全地粘在了杯口上,一动不动。

但,纸为什么能挡住水的冲力呢?应该是因为纸的密度的关系,纸越薄,密度就越低,纸越厚,密度就高,而张老师最后一次采用的纸很厚,密度很高,所以能挡住水的冲力。

作文四:有趣的实验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做了一个实验.我们拿来一根长蜡烛,一个短蜡烛,一个打火机和一个杯子,我们先点燃一根长蜡烛,然后盖上杯子,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火苗就息灭了;接着,我们又点燃那根短蜡烛,盖上杯子,过了十几秒钟蜡烛才息灭.为什么长蜡烛息灭的快,短蜡烛息灭的慢呢?

原来,长蜡烛的火苗比较旺,离杯盖比较近,杯子里的氧气很快就没有了,所以长蜡烛灭的快;短蜡烛的火苗离杯盖远,杯子里的氧气比较多,所以短蜡烛灭的慢.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

实验周记 篇5

星期六上午十点钟,阳光灿烂。我和小刚拿着一面放大镜,一张不太厚的纸到院子前面的草坪上,做一个小实验。

我们先把纸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将放大镜一面对着太阳,一面对着纸,纸上立即映出一个耀眼的光圈。随着镜片的移动,光圈渐渐缩小,最后变成一个光点,非常刺眼。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光点,霎时,奇迹出现了,我高兴地跳起来:快看呀!纸冒烟了!话音刚落,纸已被烧成一个大窟窿。小刚好奇地问我:纸为什么自己会烧起来呢?我一时也回答不出来。

为什么放大镜在阳光下会让纸点燃?我带着这个问题,回到家后,马上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原因。原来,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太阳发出的平行光芒有汇聚到一点的作用,太阳光在放大镜的焦点处汇聚,那一点聚集的光越来越多,热量越来越大,最后纸就会燃烧起来。

这个实验太神奇了!通过这次实验,我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奇妙的大自然里存在着许多知识让我们去探索。地质学家宋叔和曾说过: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造。

今后,我要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动手做实验,多提几个为什么。

实验周记 篇6

我做过许许多多的实验,但是我认为最有趣的是制作盐的实验。这是四年级时的事,虽然过去了两年,但我记忆如新。

实验室里摆放了许多我们需要的东西。记忆也象放电影一样开始了:科学老师先给了我们一小袋的盐和一个勺子,还有一个里面装着淡水的塑料杯及一双筷子。首先我们制作盐水,因为兴奋我连续放了5勺盐在塑料杯内,小组同学都在边上不停地喊:“够了,够了。”看到他们生气的样子,我才住手开始搅拌盐水,反反复复地盐水做好了。哈,想不到我们组第一先完成盐水制作。心里有些飘飘然。

最关键的一步登场了,我们开始激动起来,这也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就要成功了,二是千万不要出乱子。老师在发酒精灯。架子和小盘子了,同学们也开始手忙脚乱了。我们组静下心细听老师的指导,这时点灯的重担就由我挑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把火点上了,然后把盘子放在架子上,把盐水倒入四分之一在盘里,接着同学们兴奋地围着酒精灯观察,瞧,盘子里有气泡出现,气泡越来越多,蒸汽也出现了,不一会儿水渐渐消失。啊!这是什么?我们组的同学都看见了一层晶莹地霜浮在盘子表面,舔一舔,哇,咸地,我们互相拍手,互相拥抱,成功了!为此我们还都品尝了一小撮自己做的盐,太高兴了!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掌握了知识,还让我们品尝了成功地喜悦!

实验周记 篇7

老师再把鸡蛋放进去时,它不再像以前那样睡大觉,而是站了起来。看来,离成功不远了!

老师又往杯子里加了几勺盐,大约过了半分钟,鸡蛋浮起来了,不过,处于悬在水中的状态。老师拿着筷子在水中又搅拌了几下,鸡蛋便在水中跳起来了“圆圈舞”,真好看!

然后,老师往杯中加了最后几勺盐,啊,鸡蛋终于把脑袋探出了水面,同学们“哇”地发出惊叹声。再用筷子把鸡蛋按下去,它像个水中芭蕾舞演员一样舞动着升出了水面。我想:小男孩能躺在海面上看书也一定是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吧。

最后,老师告诉了我们刚上课时提出问题的答案:小男孩躺着看书的海是“死海”。海水中的含盐量超过30%,人躺着是不会沉下去的。

今天的小实验让我学到了又一个自然科学常识。回家以后,我还要试试糖是否也能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如果能的话,那么味精之类的能否也能让鸡蛋浮起来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