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读后感

01-03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讲解关于“三言读后感”的方方面面,仔细阅读本文您会得到不少贵重的收获。书籍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感悟,作品里精彩的文字打动了无数读者。 读后感是对文章进行个人思考和评价的一种方式。

三言读后感 篇1

读过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本白话书。这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言二拍读书印象。欢迎阅读!

三言二拍读后感【1】

中国古代白话**的创作,始于隋唐宋元时代的“说话”“话本”,发展于明清之际的“拟话本”。

“话本”和“拟话本”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优秀作品如星辰,在其间闪烁,传遍后世,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短篇话本集,是《京本通俗**》和嘉靖(1522—1566)年间洪楩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

天启(1621—1627)之际冯梦龙广泛收集、改写宋元时期的“话本”与“拟话本”,编成了《古今**》(后来改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集,世人简称其为“三言”。

此后,“拟话本”相继问世,其中以凌蒙初撰写的《拍案惊奇》(后来改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最为知名。

它与“三言”被公认为我国“话本”“拟话本”白话**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作。

但是,冯梦龙、凌蒙初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我国古代白话**的优秀之作囊括无余,尚有不少“话本”、“拟话本”的精粹之作散见于其他的短篇“话本”、“拟话本”集子中,如清初李渔的《无声戏》、《连城璧》、《十二楼》中就有不少颇具特色的作品,部分篇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超越了冯梦龙的“三言”与凌蒙初的“二拍”,代表了我国“拟话本”**的较高成就。

其他如《石点头》、《西湖二集》、《人中画》、《珍珠舶》、《五色石》、《八洞天》、《西湖佳话》、《生绡剪》、《天凑巧》、《西湖拾遗》、《壶中天》、《贪欣误》、《醒梦骈言》、《欢喜冤家》、《型世言》……中也时见精粹之作。

这本书的编辑是吴伟斌先生,他从事古籍编辑工作20多年,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白话文。

三言读后感 篇2

瓦房镇中心校王关禹

“三言二拍”在通俗文学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反映明代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它的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曲折生动,描写准确有力,是思想艺术的完美结合,历来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三言二拍"中许多故事都广为人知,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包公断奇案》、《错配鸳鸯》、《罗衫恩仇记》等。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和口头语分离的局面,完全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避免了文字和白话文的复杂性,文体趋于统一。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

作品中的故事大多不是直线的,而是跌宕起伏、波折起伏,有其曲折和引人入胜之处。终于看完冯梦龙“三言”里的《警世通言》,感觉还蛮不错。里面有很多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其中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相知的故事、王安石变法、包公断冤、白蛇传、唐百虎点秋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等,更多的是以婚姻为主题的篇章,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该书的主流思想是扬善惩恶,多方面的反映了宋明时期的社会生活,不但写尽了世态人情,更是对市井细民投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并打破传统,对虚伪的道德观念予以彻底颠覆,提倡个性解放,在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上取得了双重突破。

初看时,觉得挺有意思的,看了几个往后,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呵呵,都是一些因果报应的翻版,文中所提倡的一些所谓的道德准则,有些看起来非常得熟悉,有些觉得有些面熟,当然更有些觉得荒诞不堪。

文学家在评论**的时候,说它揭露了明代时期一些黑暗的一面,这些黑暗面和现在的黑暗面比较起来,可真是小巫见大巫,而且那些做错事情的人,在阳间得不到惩罚的话,到了阴间,也逃不了,所以我想这些**,对于那时的人可以还真是有点警示的作用,不过,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肯定不会因此而被吓掉,现在很多人都是唯物论者,不信这一套的。

古代的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他们往往以为,在自己之外,还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东西盯着自己看,所以他们信很多东西,对于很多东西都是惧怕的,但现在的人认识了一些东西,好像是什么不怕,而正是这种不怕,现在的人做的很多事情,在古代人看来,肯定都是瞠目结舌。

“三言二拍”在通俗文学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反映明代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它的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曲折生动,描写准确有力,是思想艺术的完美结合,历来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三言二拍”中许多故事都广为人知,如《卖油郎独占花魁》、 《包公断奇案》、《错配鸳鸯》、《罗衫恩仇记》等。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和口头语分离的局面,完全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避免了文字和白话文的复杂性,文体趋于统一。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

《醒世恒言》继承话本**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中的故事大多不是直线的,而是跌宕起伏、波折起伏,有其曲折和引人入胜之处。

三言读后感 篇3

《三言二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集,是明代通俗文学的开端。这是高中时候语文老师对这本**的评价,大二的一个假期在房间的书柜了翻出了这本书,花了一个假期读完了,现在回想起来,再与现今生活的年代一对比,颇有感触。

读完该书,《喻世恒言》和《二刻拍案惊奇》给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喻世明言》,内容丰富,大致有以下几个部分:

1、 婚姻、家庭和爱情,其中积极的主题是赞成自由恋爱,谴责忘恩负义;

二、反映敌冠入侵和百姓痛苦;此外还有歌颂舍生为友的侵和百姓痛苦。众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当地下,无论是婚姻嫁娶还是寻求学问都远远比不上男性,特别是婚姻,向来都是门当户对父母指腹为婚的,自由恋爱在当时的社会是无法想像的,与今天开放的自由恋爱观更是不能相提并论。在古代,三妻四妾的婚姻是很正常的。妇女在家中的地位也相对较低,主要是照顾家务。

书中写到,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将在男女家庭受到强烈谴责。即是男人忘恩负义,这种婚姻和爱情的观念也是男以想象的不公平。同时,我很高幸我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另外该篇还描述到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人民群众受到诸多欺压民不聊生的情况。与今天相比,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许多人的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刻拍案惊奇》全方位地反映了明代后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纷起、 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的状况,诸如贫富悬殊造成的心理倾斜,官僚政治腐朽造成的社会动荡,封建婚姻制度激起的青年男女的反抗,新兴的商人阶层对士农工商四民秩序的挑战等等,可以说勾勒出一幅晚明社会日薄西山的惨淡画图。对比今天的社会,繁荣发展欣欣向荣的表面地下也隐藏着许多的社会的不公与民众的诸多不满,新疆动乱事件透露出民众对东西部贫富过于悬殊的强烈不满;杭州动车事故以及众多塌桥、煤炭事故也反映了盲目追求过快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层出不穷的**落马则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治体系的不完善。中华民族的崛起万民期待,举世瞩目,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解决好人民的生活问题,切切实实关心人民利益,不要绞尽脑汁压榨人民,否则后果就只有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和动荡不堪的局面。

读书使人明智,《三言二拍》都是社会状况的反映,对于我们现今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作为一个大学生更应该多多涉猎各方面的书籍报刊、史书文献,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修身明志。

三言读后感 篇4

戏剧性的情节!

是拟话本。只看了老师推荐的那五篇,相当得有趣,有机会一定要看完全本。都是一个个小故事,很有意思,可以当作睡前读物了。

我看的这五篇都非常的具有戏剧性,有诸多偶然与巧合之处,有时读起来会令人发笑,就觉得太好玩了,内心常常会发出吐槽。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其实也就是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不过感觉和我所知道的那个故事完全不一样,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浪漫的悲剧的爱情故事,但是在这里面感觉他们俩之间毫无爱情,男主是叫许宣。先是偶然遇见,一见钟情(这里应该是因色起情);下雨了,白娘子向许宣借伞,许宣就把伞给她,之后又到她家拿伞,白娘子又说伞被别人拿走了,两人喝酒(这不是撩妹的套路吗??);两人私定终身,许宣说没钱娶她,白娘子就把偷来的钱给他,结果这个钱被发现是偷的,许宣被抓了,他很快就把罪推给白娘子了(这哪里有爱情,分明就是贪恋美貌啊),但白娘子早就逃走了,而许宣被下放;然而白娘子又找上门来了,他们又和好了,但许宣又再次因为偷的财物被抓,再次下放;······(省略一些情节)后来许宣发现了白娘子是蛇,就很害怕,去找法海(这就是一个渣男!),最后利用法海的那个宝物抓住了白娘子,也就是那个雷峰塔。看完后,完全颠覆了这个故事在我记忆里的原有的印象,不过不知道这个故事最初出自哪里。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个真的相当的戏剧性,有很多巧合之处。简单来说,是丈夫蒋兴哥外出经商,妻子王三巧儿耐不住寂寞出轨了,结果被丈夫发现了,丈夫休了她。后来,王三巧儿再嫁给吴杰,蒋兴哥娶了平氏。这个平氏是谁呢?她就是妻子出轨对象陈商的妻子,陈商去世了,平氏就嫁给了蒋兴哥。更戏剧性的还在后面。后蒋兴哥又外出经商,却与宋家发生纠纷,就告官司,猜猜这个县长是谁呢?(应该是县长吧?反正就是处理这个案件的人)他就是吴杰,王三巧儿的现任丈夫。(说实话我还以为王要报复蒋来着)王三巧儿看见了这个案件,就向吴杰求情,最后无罪释放,而吴杰看他们情深意切就让他俩在一起了,于是,结局就是1V2,一夫两妇。

《卖油郎独占花魁》也有各种巧合,不一一细述了。其实可以当作言情小说来看。女主是妓女,男主是一卖油的,一开始男主爱慕女主,就努力赚钱想与女主待一夜,在这一夜女主也倾心于男主。两人没有再见面。之后在女主被吴八公子耍弃后,女主正落魄时,男主出现了,这一契机恰好促成了他们在一起。就是一个这么圆满的故事。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这个乔太守就是个红娘啊,促成了三对有情人,结局也很圆满。这里想提一点的是,不是都说古代重男轻女的吗?这个故事中孙寡妇怕女儿嫁过去守寡,竟然让自己的儿子扮成女装嫁过去,由此产生一系列戏剧性情节。

《陈多寿生死夫妻》中应该是神仙爱情了,两个人从未见过面却爱得如此深,都在为对方着想(书中没有描写他俩有见面的情节)。一个叫多寿,生了病,久久未得治,怕拖累对方,就想退婚;一个叫多福,坚决不退婚,甚至为此自缢,被救回来了。两人结婚后,多寿觉得自己太累赘,就想着服砒霜去死,多福便也跟着一起喝下了,两人双双倒下。当然是被救了,而恰好以毒攻毒,多瘦的病好了,最后美好结局。这一对夫妻是真正的做到了我们现代结婚时的那句誓词啊——“不论生老病死......”

三言读后感 篇5

看了一本书,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三言两拍中三言中的一个,另两个是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以前在学习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些,不过,一直都没有机会读,在中国文学史上还算是比较有名的,是明代小说的代表,所以,在买书的时候,看见了,就把这本书拿回去看看。

初看时,觉得挺有意思的,看了几个往后,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呵呵,都是一些因果报应的翻版,文中所提倡的一些所谓的道德准则,有些看起来非常得熟悉,有些觉得有些面熟,当然更有些觉得荒诞不堪。

文学家在评论小说的时候,说它揭露了明代时期一些黑暗的一面,这些黑暗面和现在的黑暗面比较起来,可真是小巫见大巫,而且那些做错事情的人,在阳间得不到惩罚的话,到了阴间,也逃不了,所以我想这些小说,对于那时的人可以还真是有点警示的作用,不过,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肯定不会因此而被吓掉,现在很多人都是唯物论者,不信这一套的。

古代的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他们往往以为,在自己之外,还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东西盯着自己看,所以他们信很多东西,对于很多东西都是惧怕的,但现在的人认识了一些东西,好像是什么不怕,而正是这种不怕,现在的人做的很多事情,在古代人看来,肯定都是瞠目结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