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方案推荐八篇

01-07

我们在处理自己的工作时,务必要事先制定好计划并做好准备。方案是对即将进行的事情进行书面计划的详细说明。今天栏目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篇与“研究性学习方案”相关的好文,请不要自己独享这个好消息,欢迎与身边的朋友分享!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1】

名称:**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

班级:高二(5)班

组员:徐方源(组长)、沈涵渝、李璀璀、张颖、童超、张幼赞、王莎、丁珂、邬心迪、杨睿、汪亦楼、邱周林

指导老师:赵俊

成员分工:

徐方源(组长)撰文**,数据分析

沈涵渝撰写**、电脑编辑

李璀璀查资料、做实验

张颖查资料、电脑编辑

童超做实验、记录数据

张幼赞做实验、记录数据

丁珂撰写**、记录数据

邬心迪做实验、数据分析

杨睿查资料、记录数据

汪亦楼查资料、数据分析

一、简要背景说明: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产品都使用电池,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我们会发现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就没电了,所以我们需要经常购买电池,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知道如何延长电池寿命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调查这个问题,并设计一个改进方案。

二、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研究出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电池更换频繁的麻烦,而且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与现代高效率、环保型的社会相适应。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了解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找到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并设计出一份有效的改善方案,从而帮助我们省去一些由于电池寿命太短而带来的麻烦。

内容:1。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

2不同品牌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否不同;

3.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

4找出延长电池寿命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任务时间方法

第一阶段是找出与电池寿命相关的问题。2011年12月,我们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

第二阶段,于2012年1月收集实验材料

第三阶段**影响2012年2月电池寿命的因素

第四阶段根据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提出有效可行的改进方案,并于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进行了实验

第五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2012.4—2012.5 整理和汇总

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社会意义,组员积极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困难,比如研究方法较复杂,资金消耗较高。

所以我们决定,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多次进行实验**,仔细记录实验数据,组员之间团结合作,并请指导老师一同协助我们完成本课题。

六、预期成果的表现形式:

预期结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

表达形式:文字、**。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2】

我校座落的`角直镇是神州环保第一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级四A旅游城镇,这是有着千年古刹,有着历史悠久的桥文化,有着近代文化名人足迹等等,所有一切都是值得进行研究和学习的,为此学校在安排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学习活动的内容。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特点,在课时安排上应采取弹性课时制,需要课内外结合。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进行交流研讨等;也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由学生进行集体的或个人的研究活动。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a.高一年级每学期安排一个小课题各占3学分,主要内容来自角直镇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学校生活、自我成长等,其中每周课堂安排2课时,课外安排1课时。

b.高二年级每学年安排一个大课题占6学分,内容可以借于本镇的旅游资源、环保卫生、民风民俗、经济发展、学习方法等。每周课堂安排1课时,课外安排2课时。

c.高三年级安排一个小课题占3学分,研究内容如:政治形势分析、文化探讨、小科学试验等专题研究,可用放假时间集中精力研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3】

现代家庭垃圾的现状调查研究

江口镇中心小学5.2班研究性学习组

1. 开展年级:五年级

2课程:语文、数学、信息技术

3. 简介:

本学习项目主要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学习过不少处理数据的方法,包括想象图、方块图、直线图、折线图等,但他们对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感到比较困难。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活动,希望他们能通过亲身体验实践(通过调查家庭垃圾处理情况)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使我们的家庭与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也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在调查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态度和能力。

1. 教师:

李跃:语文教师

黄达俊:数学教师

杨权贵:信息技术教师

2. 学生:

五年级二班(1-4组,每组8人,共32人)

1.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活动,希望他们能通过亲身体验实践(通过调查家庭垃圾处理情况)认识现代家庭垃圾的种类,了解人们对现代家庭垃圾的处理现状。

能力目标:在调查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态度和能力。

情感与价值:深刻认识生活垃圾处理不当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思考现代生活垃圾的正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 学习任务

以8名学生为一组,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1:开展必要的准备活动。

● 活动2: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收集、整理和显示数据,并应用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对统计图进行分析。进行合作交流,并总结发现。

活动三:上网讨论收集垃圾处理知识,制定垃圾处理计划。

活动4:活动思路。作品以幻灯片、手写报纸、日记、提案等形式展示。

项目学习活动过程(概念图):

活动一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 .

1建立学生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小组成员,开始交流,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

2从报纸、网络或其他途径寻求有关日常生活垃圾处理的知识。

报章、杂志:你们可以从报章或杂志寻找你们所熟悉的统计图表,把图表(或有关新闻)剪下,并记录你是从哪一份报章(报章名称)和哪一天(日期)取得的。

互联网:你也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统计图表并打印出来,记录你从哪个**那里得到的。

其他方式: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具体了解人们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和环保意识。

附:《现代家庭垃圾的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尊敬的您好!

我们是江口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我们决定开展一次实践调查活动,敬望得到您的支持、帮助与配合。我们也庄严承诺:

凡涉及到您的个人隐私,我们绝对保密,不对外宣扬。下面就敬请您填写下列问卷吧!

一、判断题

1街上的垃圾是被销毁还是堆放在同一个地方?( )

2、街道有如此之多的垃圾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吗?( )

三。垃圾处理是不是要通过焚烧来解决?( )

4.如果垃圾被燃烧,会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吗?( )

5垃圾处理对人类环境有害吗?( )

二、选择题

1处理垃圾的最佳方法()

a、 直接入河b.堆在路边c.垃圾净化

2以下不属于生活垃圾的项目包括()

a、 生活污水b、食品包装袋c、碗

3、对保护环境你持有什么态度

a、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事,与我们无关。

b、 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c、 只是说说而已,不要付诸行动。

三、简答题

1你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2、环境污染有哪些危害?

3、你觉得处理垃圾的方式有哪些?

4你对我们的调查项目持什么态度?

获得以上材料后,请考虑以下问题:

这些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是**,这是什么意思?

活动2:设计统计专题,收集、整理和编制统计图表

小组可以自己拟定其他统计数字,但必须先咨询老师。(例如2中的表)

决定收集所需数据的对象(例如环卫工人、家长等),以访问的形式收集你们需要的统计数据(数据)。收集的数据可以**列的形式进行清晰记录,如下表所示:

注意:进行访问时,紧记要表现应有的礼貌!

将收集到的数据制作成一个统计图,可以用象形图、网格图、条形图、饼图来显示。

你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总结?记录你的发现。并思考问题:

在图表中,最为突出(最多和最少)的数据是什么?

你会如何解释你们的发现?

你们的发现对你有什么启示?

第三项活动是上网,讨论收集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制定垃圾处理方案。

1. 在班级和小组内开展交流讨论,看看在哪些方面有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现象,并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得出一些共性的垃圾处理措施。、

2上网查看现有的垃圾处理措施和方案,完善自己的垃圾处理措施

第四个活动是关于活动的。作品以幻灯片、手抄报纸、提案写作等形式展示

活动五制作项目报告

根据任务1和任务2的结果和记录,将编制一份项目报告,报告将包括以下部分:

(1) 封面及小组成员姓名

(2) 目录

(3) 日常生活中的统计应用(任务一的成果)

(4) 统计内容 (任务二的成果)

- 你们的统计题目是什么?

- 你们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

- 你们的访问对象是什么人?

- 表列所有数据

- 制作成的统计图表

- 你们的发现是什么?

(6) 分工情形及感受

- 你们各人的分工是什么?

- 你们各人有什么感受?

1. 网络学习平台:

2.概念图工具:灵感

三。制作工具:powerpoint

评价量表1: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本项目学习活动的评估会以小组进行评价,任务一占20%,任务二占50%,任务三占20%,而小组的整体合作表现则占10%。评估会以以下的评分准则来进行评价:

评价量表2:自我评价

评估量表3:小组成员互评表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4】

一、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保证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五到位:课程落实到位,教师指导到位,学生组织到位,活动实施到位,过程管理到位。特拟定本实施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

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及组织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元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道德;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加强学科间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了终身求学的学习观念。通过过程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与观察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与交流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培养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原则: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具有开放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小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10人以下的课题小组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研究为主。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价的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三、阶段目标

高一年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以学科内知识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研究与学习。年级以主题讲座、组织参观、专家访问、现象观察、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与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注重学科内综合为主。

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式研究”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设计与进行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背景综述与研究,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合适表述方式等。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科技文化的综合,注重以文理课程综合为主。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略)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具体分工

1.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日常管理

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制订,检查和落实。对全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管理,对活动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负责组织和协调年级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负责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2.教学管理处与学生工作处——组织与具体实施

教学管理处与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包括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培训,学生选题开题的指导,课题的结题与交流,并负责对全校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

3.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4.指导教师——具体课题管理

指导老师负责对自己所指导的课题进行全程指导,管理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帮助、建议和鼓励,并具体指导学生最终整理、撰写出论文或做出其它研究成果,对本课题成员作出学分评定的初步意见。

5.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委员会——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委员会协助学校管理小组的老师,对课题进行过程性指导与管理,及时将学生的研究进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

(1)选题阶段:

①由学科备课组教师提供推荐的研究课题,然后由学生选择、参考或自主拟定课题,并最后确定研究课题。

②学生根据课题的类别与性质,自由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选举课题组长。

③教学管理处负责对全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并开设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讲座;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负责对课题组长进行培训与指导,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管理与协调。

④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的前期背景研究,拟定研究方案。

(2)开题阶段:

①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并进行组间开题报告的论证。

②在教师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组间开题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填写“开题报告评价表”。

③学生针对开题阶段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④每位学生就这部分的研究写一份“开题阶段研究心得”。

⑤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3)研究过程阶段:

①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每利用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小组就填写一份“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②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果进行了调查、访谈、实验或外出活动,学生应在“公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管理用表”中下载相关表格进行填写,并将其装入“研究性学习(普通)档案袋”中。

③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每一次出席情况、活动情况和完成任务情况,都要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研究档案”袋上进行记录。

④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4)结题阶段:

①学生进行结题报告的写作。

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组间的结题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填写“结题报告评价表”。

③在所有研究小组中选择出色的小组,在年级的“结题汇报会”上进行展示。

④每位学生就这部分的研究写一份“结题阶段研究心得”。

⑤学生针对结题阶段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⑥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⑦“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对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并推荐参加各类比赛。

七、研究性学习课程各年级推进日程(略)

八、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

参见《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管理手册》、《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

九、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答辩会

优秀论文答辩会初步评委组成:校内资深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指导教师。

优秀论文答辩会最终评委组成:成立优秀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校内资深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高校专家组成。

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设为三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奖励办法:优秀课题指导教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加分,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优秀课题论文或成果:优先送上级部门进行专业评比。

优秀课题学生发放《优秀研究性学习论文获奖证书》。

十、研究性学习专项经费及教师的工作量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经费支持与配备,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专项经费每年约150000元,其中校外科研经费50000元。

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

指导教师:以学生实报时间进行累计,每40分钟为一课时,课时津贴以学科辅导课标准进行计算。

年级组长、班主任:以实际组织活动课时计算。

专家讲座:按照外请专家的标准进行。

成果计算:

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答辩会:一等奖(150元/篇)、二等奖(100元/篇)、三等奖(50元/篇)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小学生要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既分工又合作;克服依赖心理或骄傲心理,养成认真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耍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主要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研究过程中获得。

2、在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是随着研究发展的需要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经验和体验,这是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主体,只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感悟获得。以上三个层面的内容通过研究的课题作为内容的载体,通过课题的选择与组织调节学生获得研究方法、能力与态度的提升以及各种体验,课题的选择与组织就成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主要途径。

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系统与职责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实施涉及从学校到学生五个层面。

1、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文中

副组长:周智负责全面领导,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保证。

2、教导处、教研组、少先队大队部。

以教导处、教研组为主,负责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开展教师培训,检查课程实施情况,为教师、学生提供科研方法的咨询、指导。大队部与教导处密切配合负责对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组织与管理,与社区的联系与协调。

3、年级组。

上承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级组内班主任、学科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具体落实本年级学生课题研究计划,及时提出阶段的具体要求,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

4、班主任和指导教师。

具体负责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课题指导工作,随时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包括选题、研究方案、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报告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态度和表现,负责与家长沟通联系,通报情况。

5、学生课题组长。

负责组织本组的同学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安排小组人员分工,真实记录每次活动情况,主持小组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老师反映出现的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细则

1、教师培训

①对全体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动员与培训。

②对全体学生的动员与培训。

③有关研究性学习材料的准备和组织学习。

2、时间安排(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的教育和培训:采用讲座形式。

第一讲:研究性学习的动员和教育。(第5周)

第二讲: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发布,指导选题和分组。

第三讲: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的指导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第四讲: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的撰写。

第二阶段:学生分组(组织落实)、调研(课题和研究方案落实)。

①学生选题,上交名单;由教务处和年级组公布小组名单,落实指导教师。(第5周)

②集中讲座: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的指导。(第8周)

③各校(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和调研计划。(第8周)

④分组调研。(第9周-第14)

第三阶段:材料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①小组汇总材料,进行小结。(第15周)

②指导教师指导研究报告的撰写。(第15周)

③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第15周—第16周)

第四阶段: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与总结评价。

①学生成果展示。(第17周)

②学生分小组进行总结、互评,指导教师进行成绩评定。(第17周)

3、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

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学校发布课题指南→学生选题和分组→选择、指定指导教师→课题立项、申报、论证、审定→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实话计划进行调研→形成成果、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成果交流与展示→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

五、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和评价

切实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注意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在管理和评价上开拓创新。

(一)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加强对研究性学习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全过程管理。

1、成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

组长:文中

副组长:周智

成员:詹永平粱凤全体班主任各任课教师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承担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好设备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落实、实施情况检查等项工作。要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2、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职责。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3、学生要做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对研究情况和体验及时记载,这是以后进行研究成果总结的素材和评价的依据。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要通过交流研讨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与同学们分享成果。每个学期按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二)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要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要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要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是形成性评价而非总结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展示活动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多样化,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等级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终级评价结果为学生此门课程的学期成绩。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6】

一、如何认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而进行的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二、课程目标

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同时实现多个方面的教育目标,这些教育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1、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中都必须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善于对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拓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进展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要求教师是学习型的教师

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任何观念、知识、技术和能力都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此长彼消,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社会,有哪一种观念、知识、技术和能力可以长久不衰?在学习化的社会中,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教师要变传道授业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拓展者,必须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观念,具有超前的教学观念,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才能有效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由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创新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挑战,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善于学习,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探索中实践,边干边学。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2、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技能和科研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形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其学习的内涵、意义、乃至怎么选题,怎么实施等都;是陌生的,教师的宣传、鼓励、指导的艺术,以及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和课题研究的质量。从研究性学习启动、选题、立题、实施、结题、成果展示等过程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组织驾驭能力。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从态度上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自然、对社会的热爱。教师要在学生懈怠和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信心和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追求成功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从能力上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选择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从方法上引导学生以科学求真务实的态度进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从方法态度上,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基本方法,科学的思维品质,科学的设计和操作方法。

3、教师要具有发展性的评价观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助推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学习,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学习形式,要求教师本着发展性、形成性的评价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学习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进行重过程的评价和过程中的评价。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参与,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学生意志力,团结协作精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创新并及时给予肯定。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教育,主体性发挥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互动、学生自评的情境,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字生学会反思,学会评价他人、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基于以上的认识,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并将研究性学习的观念、方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突破“研究性学习,一个现实的课题”而努力,进而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高一年级“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流程。

“调查研究课程”为德树中学在高一年级开设的学校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每周利用一个半天的时间。课程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排入课程表,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课程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辅导报告(讲座)、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课程开始时,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和本校教师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介绍调查研究的基本知识;课程围绕三个方面(自然与环境、社会与人、科学与生活),每学期确定2~3个专题,小组的活动在专题范围内,题目自行拟定;调查的范围在成都市,日常的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不仅对课程实施全程的监控,同时接受学生邀请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是一门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的课程。

整个课程是从辅导报告开始的,在得到初步指导和培训后,学生在上述专题内,自主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根据调查研究设计的要求,自行设计一个调查研究的。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7】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学校的大力号召和支持课堂改革的环境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因此提出新的学习实验方案已刻不容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初中教学中,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往往是学校、家长、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多时间了,但是对课程进行研究的思想还不成熟,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还处于迷盲状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束缚着教师的头脑,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题海战术”,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出现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教学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领导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提出了“学、探、议、练”的具体**式学习方法,让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有了更明硧的方向,使“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再发生,培养学生建构性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方案。

二、课题的界定

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合教育规律与行为主义者相反,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不是环境引起个体的行为反应,而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环境只提供潜在的刺激,这些刺激能否被注意或处理取决于个体的内在心理结构。

因此,原始认知结构一直是影响当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学、探、议、练”是构建新课程下的研究式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以最优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让教师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研究性的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数学课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环境,使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应该说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和一般操作问题,摸索出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的新型的教学形式。

2、学生发展目标: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通过体验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能够克服学习数学而不用数学的弊端.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完整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验系统。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学生参与确定**目标,依靠本组成员进行自主**和合作交流,改变过去学生依靠教师的学法。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教师要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进行提炼和概括。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会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四、研究原则及研究依据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教学中,从“讲授知识”的权威模式向以“研究性学习”模式转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数学教学上既重视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而后者对于数学基础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大多数小学生学习数学轻而易举,主要是因为数数和加、减、乘、除等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而进入初中后,随着知识的加深,代数、几何的出现,学生的已有经验显得明显缺乏,从而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困难。因此,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2、学生的自主学习原则

一方面,学生的地位或身份首先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主动性。学生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

总的一句话,学生由过去的学习的被动者,变成学习的主动者,自主参与,富有挑战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猜想,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数学实验教学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3、实效性原则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不是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没有收获就学习,即使老使教的很辛苦,也是低效的。同样,如果学生努力学习,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也是无效的教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使用上,能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不仅仅是学生学和教师教分配的时间占多少的问题,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实质在于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所需的时间。

4.可操作性原则

在目前形势下,数学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而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的背景注意较少,从而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困难,导致学生越来越害怕学习数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会使严谨单调、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丰富、轻松有趣起来,学生可以动手做、画、量,可以用眼观察、比较,可以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运用计算器、电脑研究问题,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人类有意义的一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可发展性原则

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发展。两者的发展是同步的、互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努力推进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

五、研究方法:在研究性课题**过程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及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行动、调察和反思。计划是做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先成立课题小组,加强理论学习,形成对课题初步的认识,然后综合有关理论和方法,作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计划。

行动是第二个环节,就是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就课题实际来说,使用是第三个环节,教师上课,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能力,成长为现代教学环境下的学习人才。反思是第四环节,对过程中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上课过程和结果,然后对这些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调整下一步行动计划和工作构想。

根据行动研究法,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为七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收集有关资料、考验假设并检查某项实验措施的有效性、依据措施的有效状况修正原计划、进入下一轮更高层次的研究。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考虑以下问题:问题是否明确界定?概念的操作内容是否清楚?研究计划是否全面?研究人员是否遵循计划?资料汇集与记录是否详细?

2、文献法: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在文学法的指导下,查阅书面文献,包括期刊、杂志、其他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查阅网上资料,包括期刊网、各种与**相关的信息技术,如教育资源库、教育**等;我们还将利用学校的电子教室丰富我们的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改进研究过程。

三。调查方法:调查方法也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与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或历史情况有关的资料的方法。

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学生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4注意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主要借鉴先进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方案【篇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认真执行新课程计划,有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特制定本方案。

第2条通过研究性学习,改革以往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体验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学会与人交往、培养生动、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第三条结合我校实际,在积极发展的教育模式下,将研究型课程纳入必修课。

第4条学校本着严密组织,全员参与,注重过程,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年级为实施单位,以班主任为组织管理核心,以学科教师为骨干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条为协调全校研究性学习工作,学校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唐才忠副组长:谢维琼、王建忠

成员:李凯鹏、韦萍、贺诗康、陈柱、李中耀

第六条为有效组织实施分级研究性学习,应当成立年级课题工作组。

组长:贺诗康。

副组长:陈柱、李中尧。

成员:高一全体教师。

第七条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讨论工作要点;年级组教师每月召开例会,讨论课题或提出工作要求。

第8条学校按新课程计划要求,每周安排三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每学期作为一个周期,每学年kcb齿轮油泵按计划组织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有必要可延伸到假期)。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9条研究性学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9条、第13条、第19条)。

准备阶段(9~10月或2~3月)。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期开始,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计划和有关研究性学习等文件、资料,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与本质,掌握基本的实施方法。

(1)研究性学习的观点:

①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背景、目的、意义、目标、内容和特点。

②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zyb-b型可调压力齿轮泵的实施环节及评价标准。

(2)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①选题(含论证)。

②制定研究计划。

③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

④撰写研究报告。

第10条培训教师和学习。自学资料、集中辅导和专题讲座相结合,实现学习能力。

(1)第一个辅导的主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观点等。

(2)第二个辅导的主题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等。

(3)学校(年级)不定期地举行一些专题讲座,研讨等。

第十一条教师应当设计指导方案,积极备战。包括:提出课题,分析研究领域、研究意义和可行性;指导收集资料的方法;确定研究的时间、步骤、手段;讲授压力可调渣泵报告的编写方法。

第十二条通过动员讲话、家长会和**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研究性学习,以获得理解、支持和帮助。

第13条实施阶段(10-12月或3-5月)。

实施的一般程序(包括第13条、第14条、第15条三个阶段)。问题情景阶段一10月或3月(即“开题”,占评价的20%)

(1)各科备课组拟定10个左右与本学科有关的课题供学生参考。教师开设讲座,举出课题实例。对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形式做了较为详细的示证辅导。

(2)学生自由组合小组(以班为单位),双向确定导师,确定选题,填写开题报告,进行课题高压渣油泵论证,拟定课题计划。

第14条实践体验阶段一10—12月或3—5月(即“过程”,占评价的50%)。

年级工作组批准立题后,即进入实践阶段:学生收集资料、社会调查、做好研究日记(活动记录、访谈记录、实验记录)。

第15条表达交流阶段(同时进入评价阶段)一12月至次年1月或5~6月(即“结合”,占评价的30%)。

研究、总结、提炼、撰写kcb-300研究报告。难过验收(表达交流)到最后结题。

第十六条教师应当承担指导和评价的任务,做到指导到位,不越位。显然,教师是第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实际上,他们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第十七条动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十八条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应当体现以下几点:

(1)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齿轮油泵kcb 55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这就要求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学习途径是开放的,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

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习者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主动性。从选择课题题目到进行课题方案设计、实施、解决以及课题结题报告,都

要求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4)过程性。与现有的成果导向教育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和收获。

(5)研究性。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类似于高压渣油泵的科研,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研;它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研究成果必须具有创新性。

第19条总结评价阶段。

评价应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开放性评价、期中评价和最终评价三个环节。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态度、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指导教师要有计划地至少安nyp高粘度泵排一次中期评价。学期末,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对个研究小组进行总结验收。学校统一开题报告、研究设计、研究目的和研究报告的格式。

第20条研究报告形成以后,学生首先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然后通过由指导教师主持的“答辩”(年级统一安排)。

相信《研究性学习方案推荐八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活动方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研究性学习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