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集十篇)

01-13

阅读完作品后,我相信许多人与作者都产生了情感共鸣。读到一部好作品后,除了内心的感悟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记录这些感受。在经过认真筛选后,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选择了一篇题为“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的文章,请您务必仔细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_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2)

葛奕宸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回顾着埃德加。斯诺的这段经典文字,仿佛让我看到了那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我的心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红军精神所震撼。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这是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充满活力的苏区及无坚不摧的红军精神,带着何为苏区及红军精神的疑问,我开始了这篇红色经典的阅读之旅。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也是人民红军及中华苏维埃政府管理的地区。100年前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对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如何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现成答案,为了打破旧中国,创造新中国,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苏区共产党人展开了重大探索,真正独立自主地在局部区域进行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实践尝试。这里的人民生活是艰苦的,但精神却是幸福的,因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第一天起,一切工作都从人民和民族的角度出发,各级工作人员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这种通过在苏区实践,形成的以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为先、百折不挠的红军精神让中国共产党很快超越并战胜了仅代表了少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书中斯诺也早就预言了中国共产党一定会胜利。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中国成立后,红军精神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演绎出更多的精神:大庆精神、劳模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等。去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先,展现大国担当,将红军精神诠释成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各地政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个岗位的群众在遵守各项措施的同时,为经济转好,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从自身做起,积极遵守政府和学校制定的各项防疫措施:非必要不出市,出门带口罩,减少旅游与聚集,主动健康申报,不隐瞒行程,响应疫苗接种安排。同时用红军精神武装自己,战胜疫情带来的压力与恐惧,用坚定的自信心去克服疫情给学习生活带来的重重阻碍。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国家离不开精神的滋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是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持独立自主,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我们的人民和国家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我们青年学生作为下一代接班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我们要传承并发扬红军精神,励志勤学、刻苦磨炼,练就过人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要向老一辈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学习,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如果说少年强则国强,那中国梦也是青春梦。让我们接过红军精神的光辉旗帜,把个人理想的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3)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x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像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上面的这些是好作文网小编专门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4)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红色的扉页被悄悄翻开,白纸黑字,字字分明,屏息凝神,倾听它的絮语。“那红星照耀中国,也必照耀整个世界。”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提出在这本书中,共产党的艰辛,努力及奋斗,深深触动他的内心。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斯诺自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当时红色根据地的情况,介绍了中国革命、红军,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与成长。这部经典作品多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地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书中所记均为斯诺所见所闻,取材于事实,也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瓦解了当时外界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并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努力探寻中国前进的方向。

一本书毕,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自力更生,独立强大的国家了,而遭人凌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不就是红军心之所向吗?他们身上的韧劲会一直在我们心中,我们生于和平年代,自然没感受过战场的残酷,但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遗忘无数革命先躯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民族的脊梁。反之,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一心一意,一丝不苟,更应该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顽强不屈的品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红色的天际映衬在红色的扉页上,显得更加耀眼闪亮,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无比光明。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5)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在这一百年里,一颗颗红星始终照耀着我们,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这闪烁的红星就是——中国共产党!

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讲述了埃德加·斯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之一九三六年十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的陕甘宁地区。通过采访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亲切的语言,对外报道了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成功驳回恶意扭曲中国毁坏中国名声的人。

斯诺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抗日前线,打破了九年以来一直封锁的新闻,成功瓦解外部势力对中国的歪曲和丑化的谣言。

在这之前,一直有一些人蓄意谋害中国,但斯诺先生的报道,让中国共产党上的污垢洗除,重新散发出耀眼的红光,照耀着中国,使中国发扬光大。

这本书还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领袖的言行举止,正是这些伟人让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成为了中国人民头上闪烁不息的红星,成为了永远照耀中国的红星。

在西安谈判后,中华人民团结起来,统一抗日,在先辈的不懈奋斗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及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下,成功赶走日本,化作一颗颗红星照耀着中国。

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哪里还会有今天繁荣富强、强大的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我仿佛看到了一颗又一颗的红星在天空中闪烁,时时刻刻照耀着美丽的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6)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作品中描述了中国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作了广泛的调查,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自己的队伍”疑问。其中我最喜欢的优秀人物。其中我最喜欢的领袖人物和将军将领革命之路的毛泽东。

毛泽东有些驼背,有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他是一个博学多才,而又有反抗意识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革命家和政治战略者。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领袖人之一,他身上兼具了反迫的要求并积极为此斗争,他将自己融入革命,融入集体,为了人民,为了佔彻而斗争。他生活简朴,干净整洁,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作者从多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上面的这些是网小编专门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7)

历史所讲述的事件,不单单是为了让我们无谓地惋惜或感慨,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历史中取长补短,学习到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东西。就像在许久以前的革命长征,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在中国人民觉醒以后为改变现状做出的努力,还有无穷无尽的人们拥有着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无比珍贵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与顽强斗争、永不退缩的毅力则一齐被后代们称为“长征精神”。

亳无疑问,“长征精神”绝对是值得被代代传颂以及赞扬的。正如《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一般,谁人见到红军,了解过“长征精神”,不会连连惊叹呢?

在1936年,中国革命战争最艰险、最困难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并未被外界的舆论影响而对当时的红军产生偏见,而是以公正客观的角度去阐述当时人民百姓及红军的状态。也正因如此,他写的这本书中的语言才能如此具有说服力而又生动无比,也同时让我对革命战争、对长征、对红军、对当时的领导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而说到红军、说到革命战争就不得不提到为什么红军能愈战愈勇,屡屡取得胜利的原因了。这与红军领导者们的远见是脱不了干系的。红军能被人民如此爱戴,自然是因为红军的领导人爱人民。俗话说,“擒贼先擒王”,那为什么要先“擒王”呢?不正是因为王是一位统领吗?一位领袖,不仅仅是要以身作则,带领部队胜利,这是最基本的。要做到一位好的领袖,需要带领他手下的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一位好的领袖从来不需要战争与死亡来稳固他的政权,一位好的领袖之所以能被传领千年,是因为人民的爱戴,而人民忠诚于他,绝不是迫于资本的压迫。因为仰仗资本而压榨人民的统治是绝不稳固的。这就是红军得以胜利的最根本原因,因为红军一心为人民,所以人民也一心为红军。这从不是一种从属关系,而是一种相互的给予与帮助。也正因为此,斯诺才会认为红军是中国的一支“铁打的军队”。

斯诺曾提问过,红军和白军最大的不同在哪里?而有一个回答令我印象深刻——“红军是为人民而战,而白军是为资本而战。”这一点其实在方方面面都能体现。红军的士兵与领导者从来都是平等的。而白军在队伍里就已经有了严格的资本阶级划分;在红军的眼中,战士是鲜活的生命,是活生生的人。而在白军的眼中,士兵只不过是士兵,只不过是在棋盘上一个平平无奇、籍籍无名的小卒,所以即使死亡也无所谓;在红军的眼中,人民与他们平等共赢。而在白军的眼中,人民不过是区区草芥。所以人们面对红军,会积极踊跃的想要加入到这个队伍,并与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在面对白军时,则避若蛇蝎。所以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是红军能胜利的条件之一。而能让红军抗争良久,也仍然保持初心、不畏强敌、顽强斗争的最关键的条件是,红军向来都是团结作战,统领者绝对不会躲在士兵的后面贪生怕死,而是会与将士们并肩作战。书中曾描写过,红军中的大部分将士都是农民出身,而那些将领也丝毫没有嫌鄙之意,一直都与将士们心连心,时时刻刻为将士着想。这种人、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不使人信服、不令人敬佩、不让人称赞呢?

也正因如此,红军无论是在长征时哪怕历经千辛万苦也仍然坚持如初,还是在与敌人抗争时勇敢斗争后的胜利,都令人无比敬佩与信服。而这,也让作者斯诺钦佩不已。试问,有谁知道了这些,不会为此而赞叹呢?而这也是这本书能经久不衰、这段历史能让人永远铭记的原因。距那段时光如此之久,但党的光辉依旧照耀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而那些先辈的遗愿——希望中国富强的愿望,自然也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去实现。那么苦的过往都由他们替我们抗过了,我们就更应努力进取,从而不负他们的期望,成为顶天立地当自强的中国人,在世界面前挺直脊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8)

詹凯杰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读完《红星照耀中国》的那一刻起,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地“走”完了伟大的红色之路。感受到红色中国的伟大、坚强。更钦佩于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

作者斯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1936年的中国、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带着许多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挺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来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这长达四个月的“旅行”,使他这个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中国的共产党,革命战士、农民、工人,以及出色领袖们有着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告诉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与其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照耀着世界。

我们的毛爷爷,是爱国爱民的共产党领导人,这是大家对于他的初始印象。《红星照耀中国》让我走进了他的生活:生活简洁朴素,言语平易近人,无时不刻透露着慈祥,一卷铺盖、几件衣物,吃着和大家一样的食物,走着和大家一样的道路。在和斯诺的交谈之中,他还偶尔松下裤带,搜一下虱子。由此可见毛爷爷的不拘小节。书中同样展现了领袖们真实模样的,还有我们尊敬的周恩来总理,热情而又细心。在与斯诺的第一次见面时便用英语向其打招呼,还体贴地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红星照耀中国》将书中人物的性格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读此书亦如面对面与伟人们交谈,与伟人263们成为挚友,了解他们的一点一滴。

有些伟人们在微亮的烛光下拿起笔,为中国革命事业夜以继日得奋斗着,也有人义无反顾得奔赴沙场,冲在第一线。在他们的身上,我都看到了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

朱德司令指挥全军打过大大小小的战斗不计其数,可谓是沙场上的一匹老马:劳苦功高,战功赫赫。斯诺通过别人口中得知,朱德司令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风霜的人。眼窝深邃,身材不高,但十分结实。胳膊和双腿就像铁打的一样,年过半百,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同战士们交谈时,他会脱下那象征的帽子,将威严抛在身后。小小的细节看得出来朱老对待战士的用心。为了早日实现革命事业,他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本,并奔赴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即使身处险境,也从未想过放弃。就是像朱德司令这样的信念,这样的革命精神一直支撑着他走下去,支撑着中国走下去。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革命先驱们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的意识。身为领导人,却愿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放下架子,和蔼可亲。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照耀着千千万万的百姓,过上安康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令我颇受感触。这本书让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安宁的未来、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伟大领袖、是一群雄心壮志的青年,是一颗颗闪耀的红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9)

九月份,我读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它描绘了第一个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苏区的故事,并将他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都写进了这本书。

本书用新闻来描写红军战士生活,概括了红军与白军、国民党以及日军的斗争,写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敌,顽强不屈,也大段引用采访中人物所说的话,将所见所闻描述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全书先从作者前往苏区路上说起,讲了火车上一个白胡子老者对红军的偏见,加大了作者对红军的好奇与猜想。作者后来与一个“”一起吃饭,了解了更多关于红色中国的故事。后来,作者逐渐深入中国苏区内部,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大人物,了解了国际形势、了解了红军的信仰、宗旨、口号等等,了解了中国内部战争的过程以及结果。作者将这些事连起来,写成了这一部自己戏称为“乱七八糟”的书。

作者介绍了红军的经验与客观教训,那就是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来对抗残暴的日军。也写了有组织、有武装的民众、工人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抗日战争就很难胜利,他们是一股不可征服的力量。

在斯诺笔下,我们见到了一个红色的战争岁月,一件件真实的事件在我们面前展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红色中国”。在书中,一个个人物,都被赋上了自己的个性,鲜活生动。一个个“红小鬼”,一个个乐观、爱运动、爱和平的红军战士,都被描绘的栩栩如生。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我认为:只有团结人民,发扬红色基因,为社会做贡献,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要紧跟革命先烈,学习红军精神,发扬两万五千里长征红色基因;学习红军的大无畏勇敢、学习红军官兵的步调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等精神;学习他们自始至终听“”的话,做“”的好战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10)

刘雨航

这学期,老师要求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读至第九章后,我颇有感触。

一至九章写了一位名为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踏上了前往红区的旅程。他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种种疑问,途中限转西安、保安等地,结识王牧师、张学良、周恩来、毛泽东与贺龙等人,了解了他们的经历,还了解了红军大学、红军剧社以及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并大量采访了红区人民与红军战士。

几位伟人的成长历程,励如毛泽东、周思来及贺龙等。我最为敬佩毛泽东自修的高度自律,毛爷爷早年经历让我颇有感触,良好的习惯成就一位伟人,不仅是毛爷爷,过去的,我们身边的甚至未来的伟人也是如此,一定是如此。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艰苦卓绝的长征与红区人民的幸福生活也让我非常感动。长征中,红军战士互帮互助,他们团结一致,不怕困难的强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滴尽致;红区里,人民安居乐业,与白区人民的水深火热相比确是天壤之别!这里,你可以看到革命的重要了,没有前辈的抛头颅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前辈们伟大高尚的品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还需多多努力,争取报效祖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