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解决问题教案优选5篇

01-15

编辑根据您的要求,为您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小学解决问题教案”,请将这份信息分享给您的亲朋好友,让大家都知道吧。每位老师都需要事先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内容,以便给学生上课。教案是促进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协调和互动的重要工具。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孕伏策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学生在自己本子上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可以用尺),并写出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

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

(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面积宽=长)

2.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

提问: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或减少),可以有哪些办法

学生讨论交流,并在刚才画的示意图上表示出来。

(预设:长增加,宽不变;宽增加,长不变;长和宽同时增加;)

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根基上产生的,新的知识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因此,必要的准备和铺垫是获得新知的必由路径。课始,回顾的目的是再现和激活,再现有关长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为本课解决问题做好认知准备。让学生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通过画图、

讨论和交流,初步体验面积增加(或减少)的几种情形,为新知学习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画图分析。讲述:这道题和我们过去学习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有所不同。(长增加了,面积增加了)

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学生画图,标出有关数据,分析数量关系。

展示交流学生画图思考的过程。

(突出:小长方形的长=原来长方形的宽)

3.列式解题。1838=48(平方米)

提问:183求的是什么

4.回顾反思。提问:为什么需要画图(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预设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

[设计意图]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的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会产生画图的需要。在学生初次画图时,老师适当指导和帮助;当学生画图之后,通过观察比较,将数与形的意义对应起来,结合已有旧知大多能解决所求问题。其中,展示交流学生画图和思考的过程,能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把探究新知的过程充分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认知;而列式之后让学生说出183求的是什么,再次数形对照,理解列式原理;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回顾与反思,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变换情景,灵活画图。

(1)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独立读题,然后在图上画出面积减少的部分,再列式解答。

(通过电脑演示,突出画图后减少的面积、原来面积和现在面积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1505(20-5)或者150520-150比较反思:与例题相比较,这道题画图解题时要注意什么(减少部分画在原来长方形的里面)

(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李镇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提问:这道题长和宽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学生画图、讨论、交流、展示。

列式为:(486)(484)

反思: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无法求解,但通过画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增加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分别求出长和宽并解决问题。

2.系统比较.发展思维。

师:这两题与例题在画图时有什么不同通过画图再解决问题,你有哪些体会

(例题是面积增加.练习第1题是面积减少;前两题长或宽都告诉我们了,而练习第2题长和宽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例题学习之后呈现了两道巩固性习题。第1题是对例题的模仿性应用,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体验画图作为策略的作用;第2题是综合性应用,在长和宽都没有告诉的情况下,综合考虑面积增加与长、宽增加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求出长和宽再解决问题。这两道巩固题是对例题的延伸和发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不断感悟画图策略在解决有挑战性问题中的作用,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3.拓展练习,综合应用。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出示题目时逐步分解进行:(1)长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408=320)

(2)宽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508=400)

(3)长和宽各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可以先让学生在脑中画图并口答,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用画图来验证。

(第3个问题学生容易对文字叙述产生负迁移.列式为320+400=720)

通过画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408+508+88

方法二:(50+8)(40+8)5040

方法三:(50+8)8+408

方法四:(40+8)8+508

变式1:长和宽各减少8米。操场的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

(学生画图、讨论,叙说思路,电脑演示)

变式2:长增加8米,宽减少8米,面积改变吗y(变小)为什么

(学生猜测,画图探究,电脑演示)

变式3:长减少8米,宽增加8米呢(变大)为什么

(学生猜测,画图探究.电脑演示)

比较归纳: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追问:有没有一种长方形,一条边增加与另一条边减少相同长度,面积不变

(长与宽的相差数等于长和宽增加或减少的长度;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道拓展题充分体现了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教者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运用画图策略的过程中探索变化规律,享受数学思维活动的快乐。首先,题目出示的方式具有心理暗示的效应:先以文字的误导让学生轻易地获得答案,再通过画图的策略寻找问题的关键,并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图的价值。接下来的变式设计,更是把数学思维推向高潮:由各增加到各减少的演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趋向严密,由长增加(减少)同时宽减少(增加)相同长度而猜想面积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对比推理能力,再通过变化和不变的追问让学生体悟到数学辩证法思想。这道拓展题的精心设计,紧紧围绕画图策略,让学生不断猜测、验证和联想、推理,经历不同情形下的数形变化.探究图形变化中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总结全课。适当介绍画图策略的其他应用。

(寻找数学、生活、其他领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第888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2探索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感知策略。

1.谈话引入:老师的年龄加上9的和再除以4,恰巧是10岁。老师今年是多少岁?

2.抢答:一个池塘内有一小片水浮莲,它每天能在水面上长大一倍,28天就把整个池塘遮满了。试问,这一小片水浮莲长到能遮住半个池塘需要多少天?

3.揭题:

师: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数学中经常使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初步体验,建立模型。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用列表、整理信息、画图等策略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将用新的策略倒推来解决新的问题!

1.谈话导入例1,课件动态演示。

师:同学们,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如果咱们使两个杯子里的果汁同样多,现在你可以知道原来甲、乙两杯各有多少毫升吗?

师:你们还想让老师提供一个怎样的信息?(突出还要有变化的过程)

多媒体补上信息: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

追问:分别起了什么变化?

2.解决问题。

①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列算式。

②交流:展示学生的表格,说一说想法?

3.回顾反思。

提问:回想一下,刚才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怎样解决的?

整理条件确定策略列式解答检验答案让学生说一说意思。

(2)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抽样展示出学生的方法,

可能的思路:

思路一:

+24-3052思路二:

可能出现的算法:(板书)

52+30-24=58(张)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2+(30-24)=58(张)比原来少了6张,现在有52张,原来应该有58张。

-30+40+16947()()()()()()()()()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从中间向两边填空,对比逆向与顺向思考方法,明白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

2.做一做。

在汶川,加油爱心援助活动中,王子铖同学把自己收藏图书的一半还多1本捐给了灾区的学校,自己还剩25本;张玮玮同学把自己收藏图书的一半还少1本捐给了灾区的学校,也还剩25本。

两个人原来收藏图书一样多吗?

(1)学生读题、审题后,问:可不可以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可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信息整理,画线段图。

(3)出示算式,集体反馈:

小结:这题用什么方法去理解比较简便?(画线段图)

3.玩一玩。

师:我国著名数学家先生曾说过数学好玩,如果我这有4张纸牌,按照一定的顺序操作:把四张纸牌排成一行,将第1张和第3张交换位置,再将第2张和第4张交换,翻开看到的结果。这四张牌原来是怎样放的呢?

机动:同位互玩。

师:同学们,咱们只要勤于思考,一定会感到数学好玩,只要刻苦努力,一定会玩好数学,大家一起努力,相信一定会让数学成为好玩的数学!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倒推的策略的?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整理信息?(板书:列表格摘录条件画线段图)

小结:因此,同样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但是整理信息的方法是不唯一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19~20页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

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必须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咱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察小旗。

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

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评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教师:留一个课下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页第二单元的用数学。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期所学的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用数学内容,教科书上呈现的足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图中提供了许多资源信息,其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我人,求藏起来几人?还有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玩丢手绢的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再计算。我认为这幅主题图设计得非常好,它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场面,画面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yjS21.Com

1.学习新知阶段:由于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多次学习过有关用数学的知识,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把主题图中藏起来几人?这个问题去掉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主题图制作成课件,采用邀请小客人的形式引出活动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搜集信息,试着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并列出算式。最后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提问等形式讲明:解答问题时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巩固练习阶段:这一阶段分三个层次:首先,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教科书上做一做中提供的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快乐的小河边)。其中包括15只小鹿,15只小鸟,13条小鱼等信息,而且小鹿有站着不动的,有飞快奔跑的;小鸟有落在树上休息的,有在天空飞翔的;小鱼有集中在一起觅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这一些素材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背景和空间。但是我认为这幅情境图中,有的信息处理得不是太好。例如:小鸟中飞走了8只这个信息,出现得太生硬,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这个信息不如不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图意自己搜集信息得出,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所以我在处理这幅主题图时,就把飞走了8只这个信息去掉了。只给学生两个信息:有15只小鹿和15只小鸟。这样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就更大了。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进行同学互评、订正。其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都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室内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可以观察小旗(按颜色来分),观察其中两个组的学生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也可以观察听课老师的人数这时才真正达到了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目的。最后再通过课下作业: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来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课堂总结阶段: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教师随机引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专家评析

《标准》中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教师灵活地运用了教科书上所创设的情境图,图上的资源信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富有童趣,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书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解决问题,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评价能力。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同学们,前几天的课上我们一直在借助方格图研究数学问题。

2.出示:

教师:你能知道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形特点,从方格图中获取信息,求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唤醒学生的记忆,帮助后面更好地学习。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教师:现在在方格纸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图形,你能够知道他的面积是多少吗?

2.提出要求,独立解决。

教师:请你自己求一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在图上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自己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讨论交流。

教师:这里有几位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预设1: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占多少个方格,当数到不是整个格时,要拼一拼。

预设2:算一算的方法。在前面拼一拼的基础上算一算:11=1(cm2),46=24(cm2)。

预设3:利用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直接求长方形的面积。

46=24(cm2)

4.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利用图形在平移的过程中,大小不会改变的特性,运用割补的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先分割,再平移,最后补成一个规则的图形,求出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会生的自主探究、讨论帮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转化前、后的图形特征,感悟知识间的联系,渗透等积变形的策略,既加深了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又为后续的学习平面图形面积奠定了基础。

(三)知识运用

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1、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平移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对平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1.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真干净。我很想知道我们班与别的班级相比较,卫生成绩处于第几名?

生:第二名。

生:第一名。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出示表格)

生:我们班最多16面。

师:用统计表很容易看出各班的卫生成绩。

3.师:那你还可以知道其他班得红旗情况吗?(表格下面被树遮住)

生: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

生:二(1)班比我们班少5面,

生:二(4)班比我们班少1面,

4.师:知道他们班红旗比我们班少,可以算出他们有多少面吗?(补上问题)

学生计算。

师:为什么这样算?同桌讨论一下。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就是.我们班多,我们班的面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二(2)班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二(2)班多的3面,从16面中去掉比二(2)班多的3面,剩下的就是和二(2)班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二(2)班面数。列式:16-3=13(面).

乙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我们班和二(2)班同样多都是16面,再去掉我们班比二(2)班多的3面,也就是二(2)班面数。列式:16-3=13(面).学

出示课件。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5归纳.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

师: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15-8=7,比15少8的数是7.

师: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30-6=24,比30少6的数是24.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2.出示书23页,做一做。

(1)国庆节促销,每个球优惠8元。

(2)让学生提出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把思考过程小声说给同学听一听.

(四)合作练习

喜欢《小学解决问题教案优选5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解决问题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