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精华

01-28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特别挑选了一篇关于“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的文章,建议您一读。世界上总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其中必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了方便以后观看,我们应该撰写一份观后感来记录下来。观后感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希望这些展示能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主题!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篇1

徐正太在电影《乘风破浪》里的年龄跨度很大,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这也是彭于晏第一次扮演老年人的角色。片中,老年的徐正太头发花白,身材有些佝偻,异常紧张却又假装不那么在意地远远地看着儿子的赛车比赛镜头。乍一看完全不能认出是彭于晏演的。彭于晏对这次演老年人的尝试也感到很过瘾很新鲜,他说:我常常会想,自己老了以后是什么样子?现在算是看到了,好像还挺帅的。希望我以后老了,也能有阿正那样的一头白发,很有型。我觉得那都是岁月赐予的,完全不用太在意。彭于晏透露,拍戏间隙他还带着老年妆出去吃饭,在外面乱转或故意制造点声音出来,路人可能觉得我有点精神病吧,哈哈。

对于这次演老年人,彭于晏感觉还挺过瘾的。大家可能觉得老人动作会比较缓慢,但阿正没有老到那个程度。我母亲年纪就蛮大的,动作其实很利落。所以把握扮老的度很重要。彭于晏说,他为此跟韩寒专门讨论过,认为老年阿正的沧桑感不是因为老,而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篇2

好像在大家的印象中韩寒一直是话题中心的人,不管是书、微博、电影还是他喜欢的赛车甚至他的狗,韩寒一做出来点什么动静,大家都能火速围观。比如前年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从拍摄到杀青到上映,几乎天天都能在热搜榜上看到韩寒。

但是相比《后会无期》,韩寒的新电影《乘风破浪》却安静了不少,直到最近才陆陆续续放出宣传海报,虽然量不大,这三张海报照样火速刷遍朋友圈。

三张海报中,邓超、彭于晏等人的兄弟照又热血又温暖,邓超和彭于晏的男神组合也赚足眼球。而李荣浩的大变身更让人意想不到,我瞪着照片看了好久,才敢相信的确是歌手李荣浩。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当看到第三张海报时才真的让我吃惊,虽然一眼就看出了海报上的女子是赵丽颖,但却是如此不一样的赵丽颖,没了固有的清新、阳光、可爱,而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同学”。

熟悉赵丽颖的人可能都知道,《新还珠格格》的乖巧聪慧晴儿,《陆贞传奇》步步涅槃的陆贞,《杉杉来了》善良清纯的杉杉,男女老少都追的《花千骨》里呆萌懵懂的小骨……不管是在现代剧里自我奋斗成长,还是在古代剧里层层打通关,赵丽颖给观众的印象自始至终都是清新、呆萌、阳光,一看到她仰起脸笑,就觉得阳光灿烂世间太平,永远是个小女孩。

但在《乘风破浪》近期发布的这张海报里,作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赵丽颖一改以往形象,在韩寒的“塑造”下成为了另一个人。海报上的赵丽颖完全超脱了过去,那个观众心中固有的“阳光清纯小女孩”变身为沉静温婉却有力量的巷口姑娘。

海报中,赵丽颖站在暖色路灯下,半高领毛衣配以浅色针织外衫,顺直的长发配以素妆淡抹,造型简单素雅却十分亮眼。安宁柔和的眼神传达着一种静谧的文艺气质,让人十分好奇她究竟有着什么故事。我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女人站在某个巷子口回望,一定可以停住行人的脚步,让他们被深深吸引。

这可能就是导演韩寒塑造角色的能力,帮助演员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从原有的自我深度中发掘出更多潜在的自我。

一个演员的生命力可能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女演员,花期过了戏路也很容易走到尽头,但与此同时演员的生命力也是没有限度的,它需要外在的际遇也需要自己内在探索与成长。当然,机遇需要遇到好的本子、导演。特别是优秀的导演能让演员生命长度无限拓展,TA能洞察和挖掘一个演员身上不同的个性,让演员释放出最适合角色的自己。

其实不光是赵丽颖,韩寒在《后会无期》里塑造的其他女明星变化也大为让人惊艳,王珞丹在出演完《后会无期》之后,米苏站在隧道中手指夹烟转身回看的形象,将留在观众心中多年的米莱清扫得干干净净。此外,袁泉一头短发素颜出镜,对,是素颜,我坐在观影幕前能把袁泉眼角的皱纹看得清清楚楚,但这皱纹却使袁泉蜕去以往的精致变得更美了,是那种散发自然率真的美,特别是她穿着深蓝色方格衫黄色牛津裤,打得一手让男生都惊叹的台球时,更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袁泉这个人,而不仅仅是角色刘莺莺。而且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说的那句话,“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后来这句话还被可口可乐印在瓶身上,以至于每次喝可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袁泉干净帅气的样子。

相比短暂出镜让人眼前一亮的袁泉,陈乔恩的戏份更短了,这仅有的五分钟戏份里韩寒却把陈乔恩以往荧屏“公主”形象彻底颠覆,在剧中饰演替身演员的陈乔恩,一会儿是穿旗袍身材妖娆的女子,一会儿是民国女学生,最后还竟然被枪决了,一边佩服陈乔恩的演力,一边纳闷这就结束了吗?五分钟就后会无期了吗?好意犹未尽啊。

去年八月份我去帕劳的时候,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读完了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一直觉得韩寒是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理解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反复的思考与探索,视角独特的作家当了导演之后,都会让角色有更多的突破,他对每个艺人的塑造也肯定会与众不同,相信看完《乘风破浪》,观众也会忘掉是陆贞、是杉杉、是小骨的赵丽颖。

但她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赵丽颖呢?

这就看韩寒的演绎了,最起码,海报上的赵丽颖已经完全超脱了她自己,但除此之外,一切未知,也正因为这个未知,才让我更期盼电影赶快上映。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篇3

《后会无期》作为一个诗朗诵“电影”,豆瓣评分是7.1。我觉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时候瞎鼓励,拍的挺好的时候说人家抖机灵;讲了一个垃圾故事的时候“金句”满天飞,讲了一个好故事的时候质疑人家是否每个笑点都有意义,阅读理解做多了吧?

再说电影,我觉得吧,《乘风破浪》画面挺好,配乐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员们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对这个浪漫主义的90年代小镇心生向往。

从2022年回到1998,电影的人物设定特有意思,观众和邓超一样,是已知现世结果的过去时代的旁观者。董子健的马化腾也好,李荣浩的房地产商也好,囤BB机开录像厅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种种人生都裹挟在所谓的时代洪流里,最后有人成功有人发迹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为新世界成就者还是被新世界吞没,青年人热爱和追逐未来的姿态都何其相似,渴望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悲剧在这里变成了会心一笑,因为这份执着多傻啊可又多可爱。大概每位不善言辞甚至暴躁的中年父亲都有这么所向披靡的青年时代,所以还真别瞧不起“情怀”。

另外也很喜欢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线。总觉得《乘风破浪》和《降临》这一点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过去还是可以预见未来,主人公都没能改变人生的轨迹,能做的只有理解与和解,然后更温柔的对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为生活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点,而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一条线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篇4

该片致敬了《回到未来》《新难兄难弟》《时光倒流七十年》等片,影片主人公徐太浪是一名赛车手,一直对父亲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在1998年的亭林镇,他结识了一群兄弟好友——身为录像厅老板的阿正、程序员小马、六一和阿正的女友小花。阿浪与“正太帮”好兄弟一起饮酒高歌、惩恶扬善、携手制霸亭林镇,一同闯过许多奇幻的经历后,阿浪对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部电影可以看作韩寒自己不同时代的映射,无论是徐太浪还是阿正,都有韩寒自己的影子,他将自己内心不愿忘却的“被遗忘的时代”以电影的形式浓缩在了亭林镇当中,定格成不朽的记忆。 《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而《乘风破浪》讲的正是一群“不看利弊”的“小孩子”们,看了太多香港电影的正太是滑稽的_派里的老大,用脆弱又中二的理想主义守护故乡小镇。把绿毛虫放在了女孩头上,学校南门的墙在那一次格外难翻,那时小巷的青苔,不像学校一样规规矩矩,脚印也像它一样,不知落在何处,这旧时光的巷子里,承载着他们的“帮派”回忆,无关利益,无关年少时萌发的那一丝“坏男人”的叛逆感觉,无关青年时的那一腔热血,有的只是青阶上那一只依靠着本能的绿毛虫。

也许这不是一部能让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电影,却能让少数人在观影过程中看见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这电影承载着是一种“不懂事” ,而不是年轻时所没有的“老成” “稳重”。没有紧锣密鼓的思维和逻辑,那个时代,再老成,再稳重,也不过是小孩。 而历经沧桑坐在病房的阿正,能不能说就是叛逆的我们所付出的经过渲染放大的代价?已经长大的人会忘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无奈,会忘记记忆的碎片只会在时光长河中逐渐消逝,会忘记自己该做的,不过是开着“车”,一直往前走罢了。 除却戳心的笔杆,韩寒的配乐一直是一个亮点,电影做的好不好,配乐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电影有时候并非是考验一个导演的影像审美,很多时候也在考验音乐上的趣味。最简单的例子的是昆汀的电影《杀死比尔》,据说昆汀家里有三千张黑胶唱片。不知道韩寒家有没有那么多唱片,才让《乘风破浪》的配乐与电影主题那般“百般红紫共芳菲”。

摄影方面,大概韩寒也是赛车手的缘故,赛车的几段镜头刺激、扣人心弦。而且做旧的滤镜直接将人带入分“父亲的时代”。 有人说《乘风破浪》是三个月的圈钱之作的,其实不然。这部电影是在韩寒脑海中演绎过改变过修缮过许多遍的,这是他人生的片面写照,是他对自己的“理想国”亭林镇的压缩和定格。电影主题够不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却让青春、亲情、友情、爱情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情。剧中笑点密集而不尴尬,许多梗都来自韩寒原来的小说,在电影院中看也不会让人犯尴尬癌。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电影。如果把这个片定义为情怀文艺片,他不算很成功,因为他“文艺情怀”的地方不能让很多人认同;如果你并不能认同它的“文艺情怀”,你会觉得他更像是带着些许情怀的喜剧片,倒也不枯燥乏味,过程很愉悦,朋友之间谈起也是会挺有话题聊的,总之就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篇5

但时间总是以一种随意的语气告诉你,什么是理解和宽容,什么是快乐地生活。因此,徐太浪在车祸后的神奇旅程,不仅是了解父亲和模糊母亲的一切,不仅是父子之间的和解,更是对自己内心的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的文章。

欢迎大家阅读!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先说结论,这是我喜欢的电影,里面有着太多上个世纪90年代的符号和标签。比如录相带、周润发、bb机,以及正在梳理中间的主流和非主流小城镇青年。有一次,我也梳理出这样一道裂痕,他们离我们很近,很远,很熟悉,很陌生,就像路人一样。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居住过多年的东北县城,每到周末,全班绝大多数男生不约同集体逃课去附近的录相厅看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影片中的六一,甚至让我想起某些喜欢打打杀杀的同学。如今,他们绝大多数都已人到中年,而且混得挺不错。

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就是一个很有梦想的“帮派青年”,他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歌舞厅永远只唱歌,桑拿室永远桑拿”,最初我们很不理解徐正太的远大志向,到后来才始以知道这是他对爱情的坚守,难能可贵。

而之于片中的小弟六一,有点像港片中的“大傻”成奎安,有着太多悲情的成份。当警察顺嘴说“五一的儿子叫六一”时,太多忍俊不禁。61人除了忠诚,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点傻。

所以,为了证明自己脑子并不笨,至少自己对“正太帮”和帮主还有用,他选择在徐正太婚礼那天,背着双刀飞身而下去砍房产商,结果很悲壮地挂掉了。六一倒地的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英雄本色》中张国荣喋血的镜头,尤为感伤。出师未捷身先死,六一的行为很难用词汇去评价,但为老大复仇的行为不难理解。

毕竟在那个年代,我们受了太多香港警匪片的蛊惑,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英雄本色”,每个人内心住着一个悲壮的“小马哥”,叼着牙签,穿着布满弹孔的风衣潇洒走过。

当年,“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一语还未流行,董子健饰演的小镇青年马化腾,身上有着太多的无奈和不甘。身为“正太帮”中最小最没资本的小弟,苦逼程序员小马与“帮派文化”和他人格格不入。当他自信地说自己正在制做一款名为oicq的通讯软件时,立刻遭到了别人的无情嘲笑。

所以,当大家都认为囤积bb能发财时,马化腾只能选择离开。马化腾戴着空荡荡大眼镜孤独地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一脸的茫然,表情更多纠结,更多决绝,似乎这个瘦瘦名叫马化腾的孩子骨子里始终无法和这个小镇和小镇上的文化和解。对于现实世界来说,走出去也是一种斗争,其中包含着太多的无力和不情愿。但对于未来,有许多可能性和太多的不确定性。

随着剧情的推进,徐正太入狱前,为老婆和未出生的儿子“囤bb机”也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梗,尽管这个段子放在今天司空见惯俗不可耐。相比之下,床上堆积如山的bb机更让人费解。可是谁能知道未来世界会怎样?

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时我们的节奏跟不上世界的步伐。但不管这个世界的秩序如何变幻,青年人对梦想的热爱何其相似。

在《乘风破浪》中,父子之间的和解,韩寒更多地移交给了徐正太的儿子徐太浪其人。事实上,父子之间的误会从未消失。因为年少叛逆,大多数儿子都不想当父亲。

可事情发展到最后,你更大的可能就是变成你所否定的父亲那样的角色。而且,历经一系列际遇之后,但时间总是以一种随意的语气告诉你,什么是理解和宽容,什么是快乐地生活。因此,徐太浪在车祸后的神奇旅程,不仅是了解父亲和模糊母亲的一切,不仅是父子之间的和解,更是对自己内心的理解。

综上所述,如果说《后会无期》是一部纯文艺片的话,《乘风破浪》则是一部很有商业气质的文艺电影。情节、配乐和节奏都很怀旧。在影片中,各种金句、段子和幽默层出不穷,恰到好处,不俗。当人们看到它的时后会笑。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和郭敬明一样,韩寒也经常和他一起被提及,从踏踏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天起,他就不得不面对更多的质疑,怀疑自己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董事。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还是用自己最好的笑话和笑话俘获了大批人——至少从票房上来说,韩寒当**导演,相当不错。

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韩寒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源于他在写作中的想象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没有针锋相对,多数时候,他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和质疑可以作为一个自我完善和强化的机会。

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

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之巅,他是否真的能破浪而出,最终只能用自己的作品说话。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今天去看了《乘风破浪》,简单说,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差,一部及格的春节档合家欢。

傍晚去了电影院,贺岁档最人满为患的地方。简单看看今年贺岁档期几部影片的故事简介、演职阵容,就能知道赢家在哪几部中,《乘风破浪》就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因为对手有多强,只是今年的贺岁档太平庸。

总体来说,电影还算好看。像他的书,优点缺点都明显。韩寒对文字的把控、“穿越”与年代产生的反差与代入营造了笑点。

这产生的效果倒是不同于多数国产片里下三滥的屎尿屁恶意笑点,颇有韩式风格,算是作为“文人”的节操。赛车镜头行云流水,节奏感不错。主演演技不尴尬,也没有用力过猛。

如果你没有太多偏见,没有坏心情,我相信你会喜欢这部喜剧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