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课件推荐11篇

01-29

特别为您选取的“大学教学课件”,期待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每位教师都必须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设计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欢迎您在文字的世界中体验到美妙之处!

大学教学课件(篇1)

目标可定为: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3.探究诗歌的热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走近诗人李白。

重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种神奇液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品酒,犹如品味一段醇厚的历史风云,亲历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呢?《将进酒》也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了解背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相关知识:

《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三个好朋友登高饮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天上来: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极写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作品起笔即感叹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人很快就会由年轻变为衰老。可诗人却以黄河之水一泻万里的流势形象来比喻,使人感到其奔腾咆哮之气势,给人一种奔放豪迈的感受。而悲叹人生之短暂,则以满头青丝“暮成雪”这一形象来生动表现。显得更加形象鲜明。因时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负良辰美景,有兴致的时候应该及时饮酒尽情行乐。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笔锋一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虽然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之词,但不难看出,诗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这种及时行乐中虚度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及时行乐,只不过是为了解脱有志不得施展的苦闷与忧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应该干他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快喝酒,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写痛饮狂歌,但又表现出不慕功名富贵,愤世嫉俗的精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描绘的是痛饮,充满的是豪气。“且为乐”,即暂且以酒作乐,表明诗人决意要把忧愁和烦恼暂且放下,勉强“为乐”,由此可见,豪饮之中蕴含着极大的忧愤。“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前一句是提醒朋友快快尽情干杯,后一句是提示朋友倾听我的激愤之言。什么样的激愤之言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现出诗人不慕富贵,藐视功名利禄;后一句将“古来圣贤”与“饮者”做比,进一步否定了功名与富贵,在痛饮狂歌之中表现出一种“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愁情。

写要以尽情饮酒来消散心中的忧愁,同时又表现了在黑暗现实中的苦闷。“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句中,诗人以曹植受其兄曹丕排挤迫害而抑郁不得志自况。曹植当年为了排解心中不快能不惜美酒昂贵,自己为什么要怕花钱呢?只官尽情地痛饮吧!这里一个“何为”,一个“径须”,充分表现了诗人不惜一切只须痛饮的情景。这不惜一切痛饮,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无可排解的愁苦。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一句里,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买酒痛饮的情状与气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极。诗人以一个“愁” 字结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现了作品的主题。

总结:

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说出你的依据。(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悲伤的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怀才不遇)

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激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怀才不遇)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放的李白--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反客为主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是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的:悲伤--快乐--愤激--狂放,全诗的主基调是愤激。

学生齐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情感。

2.在这首诗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注意联系李白写作这首诗的年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短暂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圣贤寂寞之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当时8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哪些诗句对此有所体现?(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夸张、比喻、起兴等)

大学教学课件(篇2)

授课难点: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主题班会课设计:

主题班会准备:

1、提前向同学们通知,回忆以前的学习方法,并找出适合自己扥学习方法,在班会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向同学们征集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与流程意见。

主题班会背景:

大一新生经历了高考的拼搏,升入大学后,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呈现出懈怠松散的精神面貌。为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大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性,故开展此主题班会。

班会流程:

一、学习方法的讨论:

(一)以“童第周坚持学习的故事”引入此主题班会课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从此后童第周就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贯注到他的求学中去。他决心要考取当时很有名气的宁波效实中学,他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二)观看俞敏洪“像树一样活着”的励志演讲视频。

(三)、情景剧:展现课堂上同学们迟到、玩手机、昏昏欲睡的场景,引起同学们的重视,警醒他们。

(四)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歌曲,调动学生激情。

(五)讨论:同学们为什么到了大学之后就不会学习了,大学生应怎样快乐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方法主题班会教案本站提供中小学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设计-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实录

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进行总结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请部分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三、播放一段白洁omg美语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学习枯燥的英语。

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具体到每天的,自己每天都要去实行,也可以让室友提醒一下。

五、最后合唱歌曲叶启田的《爱拼才会赢》。

大学教学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学习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

平均速度计算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阅读】P15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A级 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 表示,Δx的大小表示 ,Δx的正负表示

【思考与交流】1、汽车在沿x轴上运动,如图1—3—l表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Δx = ,Δx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沿哪个方向运动?如果汽车沿x轴负方向运动,Δx是正值还是负值?

2、如图1—3—l,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怎么表示?

3、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点二:速度

【阅读】P10第二部分:速度完成下列问题。

实例: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试举例说明.

【思考与交流】

1、以下有四个物体,如何比较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 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 500

A级1、为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 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 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2、速度公式v=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 , ㎝/s或㎝s-1

4、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 的方向 , 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

问题:我们初中时曾经学过“速度”这个物理量,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到这个物理量,那大家仔细比较分析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速度”跟初中学习的“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般来说,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不一定时时一样,所以由v=Δx/Δ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Δt内的 快慢程度,称为: 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由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决定,它的_____________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所以平均速度是 量,

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这么大呢?

2、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

【思考与交流】

教材第16页,问题与练习2,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个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速度?

总结:质点从t到t+△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x/t△中,△t取值 时,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质点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问题: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1.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2. 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h.

3. 由于堵车,在隧道中的车速仅为1.2m/s.

4.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5. 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知识点三:速度和速率

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相应部分的内容并填空:

速度既有 ,又有 ,是 量,速度的 叫速率,速率是 量。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速度”这个词,那我们平时所讲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的哪个速度呢?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举例:

大学教学课件(篇4)

一.实验目的

1.能从网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熟练掌握PPT的动画效果

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的插入方式

二.实验任务

1.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选择一堂课,为该堂课设计PPT.

2 具体标准请参照

三.实验步骤

1. PPT的动画效果

动画效果通常有两种实现办法:

(1) 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显示对象或者使用运动画面。

从菜单中选择“幻灯片放映” -- “动画方案”

(图表、艺术字和图画等)应用动画效果 选定该对象 -- “幻灯片放映 -- “自定义动画”-- “添加效果”.

注意:动画效果最好不要用得太多,好的动画效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太多的闪烁和运动画面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感到烦躁。

2.特殊动画效果--绘制路径

“幻灯片放映” --- “自定义动画” --- “添加效果”

还可以在动画列表中选择该对象,然后对“开始”、“路径”和“速度”子菜单中的选项进行调整(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

图片、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

4.TIPS:

(1)移形变影

如果要在一张图片中加入文字说明,可以将图片先放到PowerPoint中,加入文字后再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格式,这样不会像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把整个文本框覆盖在图片上。当然我们也可将文字保存为图片,方便浏览。其具体操作如下: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在“保存类型”框中选择一种图片格式,如GIF、BMP、JPG、PNG等等,然后单击[确定],这时你可以选择是将所有幻灯片保存为图片,还是将当前幻灯片保存为图片。

(2)直击要害

要对重点内容做标记,只要在放映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指针选项”中的“绘画笔”,就可以用它作标记了。

(3)如出一辙

为了形式美观一致,我们要求每一页的按钮通常放在同一位置。在一个页面做好按钮以后,选定所有按钮,按[Ctrl+C]复制一下,然后换一页,按[Ctrl+V]粘贴一下就行了,并且以前设置好的动作在其他页面同样有效,这是不是简单多了。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将其他对象也放在不同页面的同一位置。

(4)你中有我

如果要在PowerPoint中加入Excel图表,先显示出要添加 Excel 图表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对象”。 如果我们要创建新的图表,就单击“创建新对象”,再选择“Microsoft Excel 图表”。 如果要插入您已创建好的图表,就单击“从文件创建”,然后再输入文件名称。使用 Microsoft Excel 的工具和菜单来更改此图表。在此图表外单击,返回 PowerPoint。如果我们要对此图表进行修改,可以双击图表。

(5)刷出色彩

如果要将一张幻灯的配色方案传给另一张或者多张,重新去进行配色比较麻烦。其实有很简单的方法: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一张具有所需配色方案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格式刷”,可以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如果要同时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双击。依次单击要应用配色方案的一张或者多张幻灯片。注意,如果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在完成之后,按[Esc] 键中止“格式刷”。如果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格式刷”也会自动中止。利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一份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应用于另一份。方法是:同时打开两份演示文稿,单击“窗口”菜单上的“全部重排”,然后按前述步骤操作即可。

他山之石

在PowerPoint中,每一次输入文本都要插入一个文本框,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其实我们可以先在Word中将所有内容按一定样式打好,再将它发送给PowerPoint。其具体方法是:在 Word 中打开文档,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发送”,再单击“Microsoft PowerPoint”。每个标题 1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新幻灯片的标题;每个标题 2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第一级文本,依此类推。

有容乃大

在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或“文本框”等对象和文字经常出现大小不符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格式”菜单中单击选定的对象类型,例如:“自选图形”或“文本框”,再单击“文本框”选项卡,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要注意的是,如果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则缩小该形状时,不能小于容纳的文本。 风格独具

做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幻灯片之后,为了方便以后的使用,不妨把它变成模板,其具体方法是打开现有的演示文稿,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文件名”框中为设计模板键入名字,在“保存类型”框中,单击“设计模板”。以后要使用就可以直接通过“文件”菜单上的“新建”来使用这一个模板了

五.实验评价

大学教学课件(篇5)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论文

姓名:戴业如学院:合肥师范学院

专业:生物教育

准考证编号:0导师:程双怀

摘要:本文是《生态系统》课程的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采用情境介绍、数据分析、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图片展示、讨论交流、概念图等方法。创造问题情境并引入新的课程;在探究过程中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数据分析、合作学习和概念图形成生态系统组成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吃什么、吃什么、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及相关知识;通过进一步探索,得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播放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例子课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获得重要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教学设计;生态系统;合作查询;自主学习;概念图

1 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个人教育版)第7卷第1单元第2章第4节“生态系统”“”中的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后进行的;是认识对立统一与环境的关系,确立生态学基本观点的前提;它也是学习以下单元内容的知识库[1]]。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以及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意识的形成。通过本部分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了解生物体、生物圈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建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由于这部分叙述内容较多,知识性强,属于“概念学习”的类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活动、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和归纳式学习等,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统一。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形象思维,但缺乏抽象思维和有限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学。生物的特征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有这些都为本课程的学习铺平了道路。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特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堂上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很难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转移和综合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倡“面向所有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索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3)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思考” ”和讨论,学生观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数据分析”,学生处理信息和分析总结的能力(3)通过“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承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2) ) 树立意识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

(3) 明确人作为消费者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员,应注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原则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构成

(3) 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的难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 (2) 正确书写和分析食物链

2(3)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时:2课时,5课备课

教师备课:收集生态系统相关信息图片或资料,视频资料;为本课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组织和指导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四人),并安排学生活动。

学生学习准备:收集有关生态系统组成和环境破坏的图片和文字;以一组为单位对生物进行分析,对一个地区(池塘或农田)内的各种生物进行调查,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些生物生存的因素,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出来用于课堂讨论;记录白天吃的食物种类。

6个教学理念

本教材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自主”课程改革提出。它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态学原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2]。课堂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因材施教”的理念。

7种教学策略

以往教师通常采用直接叙述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推动。因此,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为主,教学法、提问法和讨论法为辅,运用概念图策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生动形象,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独立探究、分析讨论、表达交流得出结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8 教学实施流程

课程导入

老师一开始使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和各种生态系统图像,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1)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那么,同学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呢? ? (2)各个生态系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3)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这个介绍不仅回顾了上一课所学的知识,也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和回答,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画出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有机体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列举例子:一片森林、一片农田、一片草原、一片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上述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格和学生群体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会话过渡:(老师问)那么,学生们想一想,这些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生可以回答“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和周围环境组成的”。教师应添加“生态系统也包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并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图(书中第23页),并根据课前复习的相关材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树木、昆虫幼虫和啄木鸟有什么关系? (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 植物、动物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食物,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被称为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这些物质返回土壤中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称为分解者。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的作用及其相互依存关系。随后,老师问道:“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有机体,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没有遗漏的部分?”学生思考,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生态系统的构成还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未完成的概念图(关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让学生完成。并要求学生完成本书 27 页的练习 1(在 3 分钟内)。

上述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概念图的应用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知识的巩固。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在生态系统的构成中,我们了解到动植物是相互依存的。那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教师播放动植物关系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让学生分组尝试完成第25页的“观察与思考”。课本,然后用课件显示正确

4连接图介绍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探究性问题:(1)有多少条食物链相连?他们是无关的吗? (2) 如果蛇的数量大大减少,那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计算食物链,小组讨论减少蛇数量对其他生物种群的影响。学生探索和讨论,可以得出结论:食物链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食物链中某一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的相应变化。根据学生的总结,教师介绍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一个食物网。老师补充计算食物链数量的方法:从绿色植物开始,沿着箭头到达最高的生物水平,中途不停止。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我们在食物网中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课前准备中记录的当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写下每种食物的成分来自哪个动植物。对于动物,请在下面列出它们的食物。把这些生物的名字写在另一张纸上,想一想这些生物还能吃掉或被其他什么生物吃掉,写下这些生物的名字,用箭头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食物网。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人类在食物网中处于最高位置。

上述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学生群体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学习,促进良好学习方法的发展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学生思考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稳定?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茂盛,由于食物充足,兔子数量急剧增加。兔子的数量会无限增加吗? (2)对草场适度放牧,草场会因草场的不断生长而基本保持原状,但如果放牧牲畜过多,草场会怎样?学生进行调查、讨论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探究题的结果:(1)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加,因为当兔子数量增加时,食物会变得稀缺,天敌也会增加,并且兔子的数量会增加。减少,使植被茂盛,循环继续。 (2)牧场上牲畜过多,会严重破坏牧场植被,不再长草,最后土地沙化。学生了解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上述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实例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有一定限度”的结论的理解。 .形成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小组收集的有关生态系统破坏的信息。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些积累了大量有毒物质的鱼被人类吃掉会有什么后果? (2)为什么食物链中营养水平较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较多?

5 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1)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蓄积,不易排出体外,最终危及人体安全众生。 (2)由于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因此会在生物体内蓄积,不易排出,而且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4]。老师播放了生态系统破坏实例课件,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在南极洲的企鹅身上发现了滴滴涕、日本的水俣事件等。学生观看课件、分组讨论、交流并列出他们周围的类似示例。教师总结: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而人类位于食物网的最高位置,有毒物质最终会在人体内蓄积,从而危及人类自身。因此,学生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师生共同开展环保举措: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将旧电池放入回收箱,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上述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为环保做出自己的努力。课堂巩固总结

老师提醒,本课的知识内容已经学完,先让学生根据课本和笔记复习所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学到的经验。学习,自己的收获,经历。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和做总结。教师发表评论并对学生的演讲进行适当的补充。

本小结旨在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自我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9 黑板设计

第 4 节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定义: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环境的形成。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strong>

(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 (2)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而成。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整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5.环保意识

6.课堂总结

10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

2、3.

6(2)课后阅读补充作文:林业工人的新任务(28页),写一篇阅读后作文(字数不限)

(3 )课外探究:模仿生物实验室的水族箱,根据所学的生态系统知识,自己搭建一个水族箱,加深对生态系统的了解。

11 教学评价与反思

总体而言,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改革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倡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概念图策略,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讨论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思维 主动、主动、自动地参与活动,并能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因此,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方面都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标。

本课老师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启发性强,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思考来回答,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过,有些细节还需要改进。新课程标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活动,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关注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言。更多的。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完整的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玩耍,及时进行适当的补充。此外,教师不应严格遵守原有的教学设计,而应适应课堂实际情况,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更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朱政伟,赵占良等,《生物学》(七年级第1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3-29.

[2]陈家红,彭万仁,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03:11-12.

[ 3]范以轩,概念图知识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26-28.

[4]孙如勇,尚玉昌, 李庆芬,党承林,《生态学》(第5版,中文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9-192.

7

大学教学课件(篇6)

【摘要】大学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师根据物理课本进行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的基础知识讲解,学生在记下老师的讲解重点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验证老师讲解内容的正确性。在这一模式中,实验过程比较固定,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全程参与,没有自己的想法,无法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因此,本次课题从大学物理的设计性实验教学角度分析,分别从设计性实验教学概念、原则、问题解决等方面探究大学物理设计性教学的有效发展途径。

【关键词】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

大学物理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生通过实验提升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阻碍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发挥最佳效应,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以及学生本身不断改革创新,设计性实验教学就是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

1.设计性实验教学概念

设计性实验教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物理教学方法,其地位和科学实验的训练相近。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教师对学生发挥点播指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体[创造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面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给予点播和指导,促进学生独立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2.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原则

实验时间短、实验所需材料少的方案进行实验,在保证实验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坚持简化性原则,尽可能的简化步骤,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资源。2.2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学生要全面考虑实验过程中所需的一切设备和材料等资源,考虑已具备的条件和不能达到的.要求,最终选择出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一般来说,物理实验的开展要选择操作性较好的方案,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3.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开设实验是大学物理课程不断推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在分析国内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还存在着教学内容更新落后于当代科技的发展、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针对这些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标。学校可对原有的“分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做进一步完善,通过在“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近代综合性实验”物理内涵丰富、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效果的发挥,从而实现学生能动性和素质的提高。手动课题研究是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所选项目一定要有挑战性,要能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兴趣,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仪器制作、调试的全过程,并且要与已学过的实验内容有衔接。在这一方面,哈尔滨理工大学物理专业师生从最开始的忐忑到实验原理的摸索、焊接电路到调试系统,最终看到装有永磁铁的物体悬浮在空中,进行该项实验研究的同学们感叹这是他们所做过的最有意思、最有意义、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实验。这次实验如同一座桥梁,拉近了学生们与电子制作的距离。做完物理实验“DIY制作电磁混合磁悬浮实验系统”后,大部分同学都有类似的感想。该实验项目是物理实验中心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在本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为大二同学开设的一个全新的实验选修项目。为了做好该实验项目,他们做了充分预案,撰写了实验指导书、实验讲义,并研制了元部件。学生要深入了解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组装仪器并根据实验进行参数调试。这一新的实验受到学生的欢迎,目前已有400余人参加了该实验项目。此外,要保证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成效提升,还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物理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师资队伍配置,不断提升师资水平,给予学生以高标准的引导,不断提升学生实验水平和科学素养。

结论

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创造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等方面意义重大,大学物理相关教职人员和学生要认识到设计性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和原则,通过创新实验方式实现实验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开放性、团队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以黑龙江大学物理基础实验中心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7:3-4.

大学教学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硝酸的反应原理、了解工业上氨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2)了解王水等的性质。

(3)掌握有关硝酸反应的计算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关硝酸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玻尔跟诺贝尔奖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的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上堂课内容]

让学生完成下列各个问题,可以独立完成,若不能独立完成也可以相互间进行讨论。

问题1:在硝酸溶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再加热时会产生褪色现象。在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会褪色,再加热又会变红色。请分析上述产生这两现象的化学反应原理。

问题2:什么叫“王水”?“王水”的性质上有什么特征?

[教师介绍]化学家玻尔巧妙珍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那种强烈的爱国心和科学智慧完美统一。

问题2:下面是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请写出其中各步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在上列转化反应中,找出能用于工业制硝酸一条反应路线。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后,意见逐渐统一到下列两条反应路线上。

反应路线一:N2→NO→NO2→HNO3

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O2 2NO(属于吸热反应)

2NO+O2 =2NO2(属于放热反应)

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应)

反应路线二:NH3→NO→NO2→HNO3

4NH3+5O2 4NO+6H2O(属于放热反应)

2NO+O2 =2NO2(属于放热反应)

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应)

[引导学生讨论]上述两种反应途径,哪种更适合用于工业上制取硝酸

学生从反应的可能性、原料、能量消耗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可得出结论。

[教师讲授介绍现代工业制硝酸的方法]早期工业曾有硝石法、电弧法制硝酸,现代工业上一般都采用氨氧化法制硝酸。

[板书]

3.硝酸的工业制法------氨氧化法制硝酸

反应原理:

4NH3+5O2 4NO+6H2O(属于放热反应)

2NO+O2 =2NO2(属于放热反应)

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应)

生产步骤和产要设备:

氧化炉:氨氧化成一氧化氮;

吸收塔: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氮,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

蒸馏浓缩:用浓硫酸或硝酸镁作吸水剂进行蒸馏浓缩可得到更浓的硝酸。这种方法可制得96%以上的硝酸溶液。

[引导]实验室若要制取硝酸,应该选什么作为原料?同学们可以联系实验室制氯化氢的方法进行类比。

[板书]

4.硝酸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可用硝酸钠跟浓硫酸反应制取硝酸:

NaNO3+H2SO4(浓) NaHSO4+HNO3↑

注意,一般情况下,该反应不需高温,以使硫酸氢钠跟硝酸钠进一步反应(这一点跟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有差异)。

[引导]硝酸的化学性质比较复杂,有关硝酸的计算问题也比较复杂,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有关硝酸参加反应的计算问题。

5.有关硝酸的计算

例1:某化肥厂用氨制备硝酸铵。已知:由氨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硝酸跟氨合成硝酸铵。则制取硝酸所用去的氨的质量占总消耗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不考虑其他方面的损失)

解析:设氨的总的物质的量为1mol,制硝酸所用的氨为xmol,则与硝酸反应的氨为(1-x)mol。根据题意,反应关系为:

NH3 ~ HNO3

1mol 1mol

x×96%×92% y y=x×96%×92%

NH3 + HNO3 ~ NH4NO3

1mol 1mol

1-x x×96%×92%

即有:(1-x )=x×96%×92% 解得:x =0.531mol

所以制取硝酸所用去的氨的质量占总消耗氨的质量分数为53.1%。

题2:在c(NO3-)等于4 mol·L-1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100mL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纸上的沉淀干燥后称重为24.8g。将此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无气体产生。滤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无现象,后加入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过滤,加热,冷却,称重为4g。求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

[解析]题中所述的反应关系可表示成如下:

再结合溶液中NO3-离子守恒进行整体分析。

由于反应前NO3-是以Cu(NO3)2、AgNO3形式存在,反应后NO3-是以Al(NO3)3、Cu(NO3)2形式存在,所以有:

m(Al)=(4 mol·L-1×0.1L- )× ×27g·mol-1=2.7g。

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为2.7g。

[巩固练习]

1.实验室可以利用硝酸钠跟浓硫酸加热制取硝酸,这是利用了硝酸的( )。

(A)氧化性 (B)强酸性 (C)不稳定性 (D)挥发性

2.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取硝酸时,先制成质量分数为50%左右的硝酸,再制成质量分数为96%的浓硝酸,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加热蒸发浓缩 (B)加生石灰吸去水分后再过滤

(C)加硝酸镁后再蒸馏浓缩 (D)加入浓硫酸后再分液

3.在容积为672mL的烧杯里充满NO、NO2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缓缓通入280mLO2,反应恰好完全,且水充满了烧瓶(所有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

(B)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

(C)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 mol· L-1

(D)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5mol· L-1

4.某金属与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O2,消耗金属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金属可能是( )。

(A)Cu (B)Ag (C)Al (D)Fe

5.有关物质有如图1-3-4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的浓溶液与单质B在加热时才发生反应①,A的稀溶液与足量B在加热时才发生反应②,D的稀溶液与苯酚溶液混合后呈紫色。据此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2)反应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浓溶液与单质B加热时能否产生G?为什么?(结合图给信息回答)

大学教学课件(篇8)

1. 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 理解《大学》中的 “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解释什么叫修齐治平。精炼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处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òu)味的含义宽泛。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5)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

(7)桀(jié):夏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最后一位君主。二人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

(11)恕:即恕道。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道。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老人看待。

(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5)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1.“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提示:

“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

如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请将文章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

3.《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请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为例进行分析。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

它体现了儒家重视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三纲”“八目”,两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文章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脱外在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

大学教学课件(篇9)

一、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国,订立齐楚联盟--受到贵族排挤打击--被楚怀王疏远--三闾大夫(管教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张仪游说,楚王断绝与齐的联盟(受骗)--怀王武关被劫--顷襄王即位,做了秦国女婿--屈原被谗,遭流放到南方--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沦陷--屈原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美政”理想:

1.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理想;

2.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3.“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②神话色彩: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③比兴和象征  香草美人笔法。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朝驰江皋、夕济西(shi)--在水中筑起美丽芬芳的爱巢。

2、赏析: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O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大学教学课件(篇10)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大纲

10学分

共10周

作者:

审稿人:1 . 客观要求

(1)通过毕业论文的设计,学生可以巩固、验证和深化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和水平,培养学生检索和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能力。

2.主要内容

(1)主题。 公布论文(设计)导师和备选论文(设计)选题名单,组织学生选题和导师,学生也可以与导师协商确定论文选题。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向学生发放任务书,明确内容、任务和目标、研究进展和基本要求等。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

(2) 开题。 导师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工作。开题后,指导教师应进一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回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3)中期检查。 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写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和处理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4) 审查。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提交给导师审核。

(5) 回复。 成立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小组,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答辩。答辩组根据导师的成绩、审稿人的成绩和答辩的成绩计算论文(设计)的综合分数,并对论文(设计)的成绩进行评价。

(6)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及相关材料归档,总结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推荐优秀校级毕业论文(设计)。

3.建议完成形式及时间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共10周,10个学分。

毕业论文每科要求一人,即一名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论文项目,由导师监督管理。论文完成期间,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按时到实验室,保证出勤。

三.绩效评估与评价

1。考核办法

毕业论文(设计) 成绩由提交的论文(设计)、现场答辩、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占60%,现场答辩占20%,平时表现占20%。

2.绩效评估

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通过和失败。

四、重点关注本大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不允许有雷同,有一定的创新性、深度和工作量。

2.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但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和撰写论文。 论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层次清晰,逻辑清晰,文笔简洁,语言流畅。其中的图表应清晰、整齐,符合规定的要求。

大学教学课件(篇11)

生物化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含义

生物化学是云应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的一门科学。

二、生物化学的内容

有关营养专业的生物化学即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生命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规律,以及一切生命现象的化学原理为基本内容的普通生物化学,也不同于研究食品的组成、主要结构、特性及其产生的化学变化为基本内容的食品化学,而是将二者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由与食品、营养的一门交叉学科。

三、学习和研究生物化学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把握有关食品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注意食品的组成、特性、生理功用以及在加工、贮存、代谢构成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2、正确处理好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3、注意知识的不断总结

4、学会自学

第二章 蛋白质的化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构分子有机化合物。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最基本物质 蛋白质含量占干重45%

2、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抗体是血清中的r球蛋白

c、既有的收缩则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e、激素也是蛋白质

3、供给能量

每一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为417kj

第二节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一些蛋白质含有硫;有些含有磷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α—氨基酸

天然氨基酸有300多种,但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二十种。

1、及有酸性的羧基(—cooh),也有碱性的氨基(—nh2),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带电情况,随溶液的ph值而变化。等电点ph=pi时,氨基酸为中性,最易沉淀,带电量为0。

2、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有旋光性,蛋白质中为l型。

3、各种氨基酸的r集团结构和性质不同,他们决定蛋白质性质。

nh2

r

cooh

结构通式

4、色泽与状态:各种常见氨基酸均为无色结晶。

5、溶解度:氨基酸一般都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乙醚。所有氨基酸都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中。

6、氨基酸及其某些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味感,味感与氨基酸的种类和立体结构有关。一般来讲,d型氨基酸多数带甜味,甜味最强的是d—色氨酸,可达蔗糖的40倍;l—型氨基酸具有天、苦、鲜、酸4种不同味感。

(二)氨基酸的分类。

1、营养学分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成为必需氨基酸。20种氨基酸中只有赖、色、苯丙、甲硫、苏、亮、异亮、颉氨酸为必需氨基酸,对于婴儿,组氨酸也是必须的。

2、根据r集团性质分类 中性氨基酸

甘氨酸

gly 丙氨酸 丙 ala

异亮 ile

颉氨酸 颉 val 脂肪族氨基酸 亮氨酸 丝氨酸 丝 ser 含羟基 苏氨酸 苏 thr 半胱氨酸 半 cys 含硫基 甲硫氨酸 亮 leu 蛋 met

异亮氨酸

脯氨酸

pro 苯丙氨酸 苯丙 phe

芳杂环 酪氨酸 酪 tyr 色氨酸 色 trp

天冬酰胺 asn

酰胺 谷酰胺 gln

酸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

谷 glu

碱性氨基酸:

精氨酸

组 his 赖氨酸

天冬

赖 lys

asn 谷氨酸

arg 组氨酸

(三)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α—氨基的反应

例:与甲醛反应(中性ph值条件)

nh2

r

hoh2c

cooh

n

ch2ohcooh

+2hcho

r

反应结果使其碱性减弱,氨基酸中的羧基就可以和普通脂肪酸一样解离,充分显示出它的酸性。

在食品检测中常用这个性质来定量测定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如,酱油。

2、α—羧基的反应

nh2

r

cooh

r

h2c

nh2

+co2

这是食品中胺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腐胺、尸胺,使食品腐败的标志。

3、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

羰氨反应制具有羰基的化合物与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发生一吸附在反应,最后形成黑色素的过程。

(1)初级阶段

还原糖中的羰基原基发生简单的反应。

n

(2)高级阶段

初级产物相互反应,使高级阶段的反应变得更加复杂。成立含氮、氧、硫的有香气的杂环化合物,使食品又陪烤香和焦香,是主要生香阶段。

(3)最终阶段

是主要的生色阶段,高级阶段的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等失水,缩合,生成褐色素。含氮化合物的参与,生成黑褐色的含氮色素,食品外表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此聚合物的化学性质稳定,能使食品的贮存期延长。

4、成肽反应

一个α—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另一个α—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成肽。

hooc

hnh2+hooc

hnh2

hooc

hhn

co

hch2

两个氨基酸缩合形成二肽,多个较多台,多肽通常呈线状。有的低肽分子也有味感在食品中起着风味作用。

(四)氨基酸的合理营养

1、各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

2、必需氨基酸不但两要充分,而且互相要有一定的比例。只有当食品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与合成机体细胞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的数量,比例一致时,才能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食品白质。——氨基酸(蛋白质)的合理营养,这样的蛋白质称为完全蛋白质。

(五)氨基酸在食品加工的作用

①调味剂 ②营养强化剂 ③增香作用

1、氨基酸的味

d—色氨酸,甜度强,是有发展前途的甜味剂。

l—谷氨酸,主要存在于植物蛋白中,具有酸味和鲜味两种味,其中以酸味为主。加碱适当中和后生成谷氨酸钠盐,酸味消失,鲜味增强——味精的主要成分。

味精+碱性溶液 谷氨酸二钠(无鲜味)味精+高酸度溶液 谷氨酸(鲜味减弱)

味精在高于120℃的温度下或长时间加热会产生焦谷氨酸钠,无鲜味,对人体有害。

2、风味前体物质

羰氨反应 产香、产色

氨基酸在加热、或在细菌分解下产生某味风味物质。

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其结构所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复杂,具有多层次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多肽链氨基酸的顺序是由基因上的遗传信息,即d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所决定。

肽键与肽链: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α—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共价键(—co—nh—)称为肽键,又称酰胺键。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化合物称为胎。有两个氨基酸形成的肽称为二肽,三个氨基酸形成的叫三肽,十肽以下称为寡肽,十肽以上称为多肽。

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肽键中存在的其他公家间也包括在一级结构中,这些是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一级二硫键,它们在不同多肽链之间,或同一条链不同部位之间。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一)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盘旋、折叠形成的主链构象。

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基础是肽键平面,肽键中的c、o、n、h四个原子和两个α碳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成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不规则卷曲等几种。维持二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氢键。

(二)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所有原子的排列方式,包括多肽分子主链及侧链的构象。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各种次级键包括

1、氢键

2、二硫键

3、离子键

4、疏水基互相作用(疏水键)

(三)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借次级键(氢键、疏水键、盐键)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结构,四级结构中的每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当蛋白质处于某一ph溶液时,蛋白质分子上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蛋白质为兼性离子,此时ph之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含碱性氨基酸,pi高;含酸性氨基酸pi低。

二、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

蛋白质分子量从一万到十万。蛋白质亲水胶体溶液的稳定是分子表面水化层和电荷层。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凝固

1、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影响下,其特定空间结构破坏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1)物理因素与变性 ①热变性

提高温度对天然蛋白质最重要的影响是促使它们的结构发生变化。②辐射变性

如果射线的能量足够高,也会导致蛋白质构象的转变。③运动变性

由振动、捏合、打擦产生的机械运动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例如:打鸡蛋)

④高压变性

高压变形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的柔性及可压缩性。素与变性 ①ph值与变性

极端ph

肿胀、展开 pi 易聚集、沉淀

②表面活性剂与变性

2)化学因(③有机溶质与变性 有机溶质(尿素等)诱导蛋白质变性 ④有机溶剂与变性 大多数有机溶剂被认为是蛋白质的变形剂 ⑤金属离子与变性

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1)蛋白质胶体

溶于水的蛋白质能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统称为蛋白质溶胶。常见的豆浆、鸡蛋清、牛奶、肉冻

蛋白质的体积很大,而且由于水化作用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层,更增大了分子体积,粘度比一般小分子溶液大得多。如果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增加了水化层的厚度,则溶胶粘度变得更大。

蛋白质溶胶有较大吸附能力。(2)蛋白质凝胶

食品中许多蛋白质以您胶状态存在,如新鲜的鱼肉,禽肉、皮、筋、水产动物、豆腐制品及面筋制品等,可以看成水分子散在蛋白质凝胶的网络结构中,他们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和可加工性。

(3)溶胶与凝胶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常以溶胶和凝胶两种状态存在,入蛋清和蛋白,肉酱内的蛋白质和肌肉纤维。

蛋白质溶胶能发生胶凝作用形成凝胶,形成凝胶的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之间各集团以副键相互交联,形成网络结构,水份充满网络结构之间不析出。

血液 凝胶 酶

豆浆 凝胶

四、蛋白质的沉淀

蛋白质分子聚集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

(一)盐析(不变性)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盐浓度稀——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盐溶)——蛋白质表面电荷吸附盐离子之后,增强亲水能力。

盐浓度高——盐与蛋白质争夺与水结合,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中和蛋白质电荷,破坏蛋白质电荷层。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变性)

乙醇、甲醇、丙酮等能破坏蛋白质水化膜是蛋白质沉淀。乙醇消毒就是这个道理。

(三)重金属盐沉淀法(变性)

重金属离子如cu2+、hg2+、pb2+、ag+等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蛋白质沉淀,(五)热凝固沉淀

淀。

引起蛋白质变性。(在ph>pi时)

(四)生物碱试剂沉淀法 生物碱可以蛋白质正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ph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肽键及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化学基团,可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显色,称为蛋白质显色反应。

六、蛋白质的水解与分解

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作用。

水解

单纯蛋白质 α—氨基酸

水解

结合蛋白质 α—氨基酸+非蛋白物质(糖、色素、脂肪)

①产生小分子肽、低肽 ②低肽增加风味

③过度加热产生有害物质

④在腐败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第四节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和营养性质

1、蛋白质的水化性和持水性

蛋白质的许多功能性质,都取决于蛋白质和水的作用。(1)蛋白质的水化

蛋白质在水中存在的方式直接影响着食物的质构和口感。干燥的蛋白质原料并不能直接加工,需先将其水化。蛋白质水化过程。

干蛋白质 水分子通过与极性部分结合而被吸附① 多层水吸附②液态水凝聚③ 溶胀 溶剂分散 溶液

溶胀的不溶性离子或块

影响蛋白质水化的因素首先是蛋白质自身的情况。蛋白质比表面积大,表面极性基团数

目多,多孔结构都有利于蛋白质的水化。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蛋白质的水化程度 ph值 温度 盐

(2)蛋白质的持水性

蛋白质的持水性是指水化了的蛋白质胶体牢固缚住水不丢失的能力。

肌肉蛋白质持水性越好,意味着肌肉中水的含量较高,制作出的食品口感鲜嫩。

ph(使肌肉远离等电点,经过排酸的肌肉 避免过度受热(肌肉表面)

2、蛋白质的膨润

蛋白质的膨润是指蛋白质吸水后不溶解,在保持水分的同时赋予制品以强度和粘度的一种重要功能特性。

例如:干凝胶形式保存的干明胶、鱿鱼、海参。膨润吸水分四个阶段:

① 吸水水量少,亲水基团(—nh2,—cooh?)等吸附的结合水。② ① 渗透作用进入凝胶内部的水,这部分是体相水。②

干蛋白质凝胶的膨润与凝胶干制过程中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有关。干制脱水,蛋白质变性程度越低,发制时的膨润速度越快,复水性越好。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干制品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最低,所以,复水后产品质量最好。

蛋白质在远离其等电点的情况下水化作用较大,所以,许多原料采用碱发制。碱性蛋白质容易产生有毒物质,要严格控制,并在发制完成后漂洗。碱是强的氢键断裂剂,过度膨润会导致制品丧失应有粘弹性和咀嚼性。

第五章 蛋白质的营养性质与食品加工

1、蛋白质的质量

蛋白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它的必要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消化率。主要品种的谷类和豆类的蛋白质往往缺乏至少一种必需氨基酸。

2、消化率

蛋白质消化率的定义是人体从食品蛋白质吸收的氮占摄入的氮的比例。

动物性蛋白质与植物性蛋白质相比具有较高的消化率。一些因素影响着食品蛋白质消化率。

①蛋白质结构 天然蛋白质通常比部份变性蛋白质难水解完全。

②抗营养因子 多数植物分离蛋白和浓缩含有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抑制剂,抑制种子蛋白质的吸收。

③结合 蛋白质与多糖及食用纤维相互作用,也会降低他们的水解速度和彻底性。④加工 蛋白质经受高温和碱处理,会导致包括赖氨酸残基在内的一些氨基酸残基发生化学变化,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

3、食品加工对蛋白质功能与营养价值的影响 ①热处理的影响

大多数食品蛋白质只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才表现出生物或功能性质。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温和的热处理所引起的变化一般是有利的。

例如:热可使酶失活,防止食品、色、味的不利变化。大豆、花生、菜豆等种子和叶片中存在蛋白质抑制剂,抑制蛋白质水解酶,影响pr的利用率,同时还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②低温处理的影响

延缓微生物生长,抑制酶活性及化学反应。a、冷却:蛋白质稳定,微生物也抑制。

b、冷冻:肉类冷冻与解冻,组织及细胞膜破坏,酶被释放,使蛋白质分解,但不会使蛋白质营养损失。鱼蛋白很不稳定,冷冻后,肌球蛋白变性,与肌蛋白反应,风味破坏。

③脱水的影响 目的在于保藏(1)传统脱水(2)真空干燥(3)冷冻干燥(4)喷雾干燥(5)薄膜干燥 ④碱处理的影响

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尤其加热过程中更严重。但分离、起泡、乳化要靠碱处理。

第三章 核酸的化学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具有复杂三维空间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核酸分为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质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rna按结构和功能不同又可分为三类:核糖体rna,信使rna和转运rna。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分子由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组成,磷元素在核算中含量恒定。dna平均含磷为99%,rna为%。

一、核算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一)核酸是大分子化合物,经水解得到他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核苷酸可水解成核苷和磷酸。核苷可水解成戊糖和碱基(嘌呤和嘧啶)。

戊糖 核苷

核酸核苷酸 碱基 磷酸

(二)核苷酸的组成1、核苷

戊糖与碱基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核苷。核苷分子中的核戊糖有两种:核糖和脱氧核糖。为了与碱基中的c相区别,戊糖的c原子顺序加“撇”

ho

ch2

o

ho

ch2

(核糖结构式)

核苷分子中的碱基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嘌呤碱主要有腺嘌呤和鸟嘌呤,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5134

7n

534

嘌呤

2、核苷酸

嘧啶

核苷分子中戊糖环上羟基磷酸酯化,形成核苷酸。5’—核苷酸为主要存在的。

(三)核苷酸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

rna是核糖核苷酸链;dn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三、体内某些重要的核苷酸衍生物

凡含有一个磷酸基的核苷酸统称为一磷酸核苷。

(一)多磷酸核苷

5’—核苷酸的磷酸还能与磷酸结合而生成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如5’—腺苷酸可再加一个磷酸生成二磷酸腺苷,再加一个磷酸为三磷酸腺苷。(adp atp)p27

atp在能量贮存、释放中起重要作用。

(二)环形核苷酸

3’,5’—环腺苷酸、3’,5’—环鸟苷酸。多种激素是通过camp、cgmp而发挥生理作用。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分子结构

(一)dna分子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dna的一级结构。有两条脱氧核糖核酸链组成,两条链反向平行。两条链上的碱基朝内,同一水平上的一对碱基借碱基间形成的氢键互相连接,腺嘌呤(a)与胸腺嘌呤(a=t),鸟嘌呤与胞嘧啶(g=c)

这是碱基配对规律。

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彼此成为称为互补链,所有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结构是相同的,dna种核苷酸顺序可以用碱基顺序代表。

(二)二级结构

(1)右旋的双螺旋结构,螺旋直径2nm

(2)碱基位于中央,相互平行且垂直于长轴,10个碱基升一圈。双螺旋结构十分稳定,维持稳定性的主要事件基之间的堆积力,和氢键。

(三)三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更高级的结构。

原核生物多为闭链环dna

真核生物dna三级结构与pr有关

二、rna的分子结构

(一)rna分子也是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一分子rna有一条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二)rna分子的链可以弯曲折叠,形成局部双螺旋结构,双螺旋区域腺嘌呤与尿嘧啶(a—u),鸟嘌呤与胞嘧啶(g—c),无法配对则以螺旋多的突环形式存在。

(三)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指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成为三维空间结构。

第三节 核酸的性质

一、一般性质

(一)核酸的分子量大

其溶液的粘度大。

dna

rna

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活体中dna多数为线性分子,分子量很大,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06~1012,为白色絮状物。相对分子量较小,一般在104~105,为白色粉末。

(二)核酸的两性电解质性质

磷酸基 两性

碱基 磷酸基的酸性较强,故通常表现为酸性。在电场泳动,也可进行离子交换。

(三)紫外吸收性质

核苷、核苷酸、dna,rna都有吸收240—290nm紫外光的特性。不同碱基的特性不同,在不同的ph、浓度时吸收值也不同。

二、化学性质

(一)两性电离

碱基接受质子带正电荷,磷酸基团可进行酸性离解带负电。

(二)变色反应

核酸中含有核糖和磷酸,它们与专一的化学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三、核酸的变形、复性与分子杂交

(1)变性

核酸分子中双螺旋区碱基对间的氢键,受到某种理化因素的作用而破裂变成单链的过程叫核酸的变性。

伴随变性,核酸的紫外吸收值增加,增色效应dna的热变性,不是随温度升高逐渐变化,而是在某温度时,突然发生并完成。称dna的熔点:70~80℃

(2)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互补单链可以恢复。

复性后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也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和蛋白质相同)

(3)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变性dna,若彼此之间有部分互补的核苷酸顺序,当他们在同一溶液中进行热变形并从高温冷却时,可以得到分子间部分配对的缔合双键。

不仅dna—dna,dna—rna,rna—rna

四、dna,rna的功能

(一)dna功能

(1)dna分子能自我复制

(2)dna是遗传基因的载体

dna复制 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 转移rna(trna pr

(二)rna的功能

(1)rrna使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2)trna运送氨基酸的作用

(3)mrna由dna转录而合成,长链中有许多“三联体”信息密码,作为pr合成的模版。

五、核酸与食品加工

常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成人每天摄入核酸总量不超过2g。

1、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

2、改良微生物菌种性能

3、改良食品加工工艺

4、应用于生产保健食品有效成分

第三章 糖类

糖类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物,它为人类的食品提供了某些期望的组织状态,如口感和愉快的甜味。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膳食热量——他供给人类的热量占总摄入量的70%~80%。

第一节 糖类的分类、结构及存在一、糖类的分类

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1、均一多糖和非均一多糖

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多糖分为均一多糖和非均一多糖。

同多糖是由一种单糖分子结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杂多糖是由不同单糖或单糖和单糖衍生物结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半纤维素,果胶。

2、复合糖

由糖和非糖物质结合成的复合物。如:糖类与脂类结合形成糖脂,糖与pr结合形成糖蛋白。

二、糖类物质的主要结构

1、单糖分子的主要结构

(1)手征性,对映异构

手征性c简称手性c

eb

e

(2)d型糖和l型糖

cho

hchooh

hohch2ohch2oh *为手性c

倒数第二号c的官能团在右侧者为d型,反之为l型。

hhoh

hhohhohch2ohoh

d—葡萄糖(醛型)

(3)单糖的环状结构

h

ho和—oh发生加成反应。d—葡萄糖科环化成多种形式的结构。

ohhch2ohho(五元环)

hhoh

ohohhch2ohhooh(六元环)

hoh 半缩醛羟基(c1的羟基)d、l构型中决定构型的羟基在同侧为α型,反之为β型。

ch2oh

h

h

ch2oh

ho

o

h

ohoh

oh

hohhoh

α—d—葡萄糖

ch2oh

h

oh

ch2oh

ho

o

oh

ohoh

h

h

ohhhoh

hoh

β—d—葡萄糖

2、低聚糖分子的结构

在酸性条件下与醇法生反应,失水后形成糖苷。

ch2oh

h

h

h

ch2oh

h

+roh

ohoh

h

oh

+

ohoh

h

o

r

+h2o

ohoh

r为糖苷配基,r与糖基和氧之间的结合方式称为糖苷键。

3、多糖的分子结构

p79

多糖有两种结构,及直链多糖和支链多糖。

三、糖类在食品中的存在。

糖类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食品中,其中淀粉是人类消费的主要食品。多数天然植物食品,如蔬菜和水果中所含氮糖和低聚糖较少。

注意:不同成熟度的同种植物中各类糖含量是不同的。

粮食作物一般在成熟后收获,主要是为了使果实中的单糖和低聚糖尽可能转化为淀粉。水果一般在成熟前采摘,是为了在贮藏期间,与后熟有关的酶促过程使贮藏淀粉转变成的低聚糖和单糖。

第二节 糖类的性质及应用

一、糖类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1、旋光性

通过光栅后只有一个振动方向的光波叫平面偏振光,简称偏光。偏光前进的方向与光波振动的方向构成的平面叫振动面,与振动面垂直的平面叫偏振面。物质使偏光的偏振面向左或右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叫物质的旋光性。右旋“+”,左旋“一”

2、糖的旋光性及应用

糖分子中都有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其溶液右旋光性,在一定条件下测定一定浓度糖溶液的旋光性,可计算比旋光度。

根据糖的比旋光度可鉴别糖的纯度。

3、甜度

各种单糖和低聚糖都有一定的甜味,而多糖则无甜味。

名称 相对甜度 蔗糖 果糖 葡萄糖 木糖

规定蔗糖溶液的甜度为1,以此为基准。

3、溶解性、吸湿性与结晶性

单糖易溶于水,低聚糖和多糖有些能溶于水,有些则不溶。蔗糖、麦芽糖、葡聚糖都溶于水,乳糖难溶于水,淀粉不溶于水。

凡是能溶于水的糖都有吸湿性,如单糖中的果糖和二糖中的蔗糖都有很高的吸湿性。此外,水溶性很小甚至不溶于水的汤有些也有吸湿性,如淀粉。

糖的吸湿性,可使糖从食品中溶解出来,故含糖多的食品容易潮解。由于糖的结晶性,在温度降低时,潮解后的糖又结晶出来。如柿饼上经常出现的“白粉”,就是糖吸湿后又重新析出的结果。

4、渗透压

食糖在糖腌果蔬食品中达50%左右时,食糖腌制品具有较高的渗透压,有效的发挥着抑制微生物的作用。糖含量高时甚至可造成微生物的大量失水而死亡。只要糖制品不接触空气,不受潮,其含糖量不因袭潮而稀释,就可以久贮不坏。

二、糖类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1、氧化反应

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糖,易被氧化成酸。

以葡萄糖为例,因反应条件不同,有三种方式氧化

溴水(弱)

hooc—(choh)4—ch2oh葡萄糖酸 cho—(choh)4—ch2oh hooc—(choh)4—cooh葡萄糖二酸 hoc—(choh)4—cooh葡萄糖醛酸

2、还原反应

h

hoh

ohhoh

cho

h

hohhoh

ch2oh

hoh2c

oh

hoh2c

ohohh

d—葡萄糖 d

山梨醇是一种保湿剂,甜度仅是蔗糖的50%

三、多糖

1、淀粉

.—山梨糖醇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大学教学课件推荐11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学教学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