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七篇

01-30

你了解怎样运用作品标题来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吗?多写观后感可以提高创作能力,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编写了“觉醒年代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作品能对您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名叫《觉醒年代》。

这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讲述了从1915年到1921年的全部过程。 陈独秀1915年单独创办《新青年》杂志,之后被蔡无培三次邀请去当北大文科学长,到了北大把《新青年》改为同人编辑,其中还经历了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合约,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这期间他被抓进监狱5次,还经常被反动派告告上法庭,最后被迫离京去了,广州成立中国共产党。

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我震撼不已,对历史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在这里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和历史画卷,让我清晰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和传播性,也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是如此的艰难。

今年正好是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100年里我们中国人经历过许多磨难,2008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都是我们中国人一点一点过来的。在这其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困难总会出现,但是只要不怕困难,坚定信心,就会挺过来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一代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的中国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2

“民国的故事不只是军阀阔太,才子佳人,更属于那些撕裂黑暗的熊熊焰火。”

——题记

百年前的中国,地裂权分,民不聊生。正应了葛树贵那句“我们穷人生来就是等死的命。”活着,成了无比高尚的代名词,活着,成了崇高的信仰,但,活着,却不如死。蝼蚁之名,算不上“命”,只是命运的蹂躏之物罢了,在肮脏的世道里喘着粗气,长着烂疮,流着污脓,散着恶臭,咒骂老天无眼。血雨腥风,乌烟瘴气,乱臣贼子,国败军糜,有钱的买命,没钱的等死。“闹市砍头”成了人们热衷的特色节目,瞪大双眼,惊喜又恐惧,期待那砍刀挥下,顷刻,人群蜂拥,抢人血,蘸馒头,民间“妙方”。麻木,腐朽,枉为人的思想受到追捧,不为别的只为两字——活着。一条贱命赖活着总比死了被人抢血喝来的体面,所以,人人猜忌,各怀鬼胎,眼巴巴盼着别人死。

向阳而生,又何惧长夜?即便是挡住了太阳,也无法挡住民主的光芒,总有人从风雨中踏着泥泞而来。带着曙光,沾满希望,在黑夜里,在枪声中,他陈独秀看见了,仲甫先生带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同赴上这残破的国土,为中国灌输一股清流,探索之旅由此揭开序幕。

放眼如今,百年后的中国,脱胎换骨,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让老百姓都吃上了热腾腾的大米饭,千万学子发出朗朗的读书声,如同一曲高歌,歌颂着中国的希望。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醒了。东方古国,泱泱华夏,迈着阔步走向世界前列发出时代最强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百年前,丧权辱国的笔笔条约,因为落后,所以挨打,百年后,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因为这里是中国。

来时少年身,归去英雄魂,冷剑落龙华,热血绽桃花。一身正气赴法追求理想的少年,国难当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跪,以捍尊严。在没有炬火的黑暗里,以血肉之躯熔铸光亮化为热火,燃烧了自己也灼伤了乱党。谦谦君子,傲然屹立,用骨气画下恢宏一笔,对小家来说这是无法弥补的悲痛,但对大国而言却是硬挺挺的脊梁!

一阵晚风吹过延乔路,车水马龙,霓虹灯闪,是否在某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两兄弟仍守护于此,保一方太平?乔年啃着刚买的包子嘟哝着馅料太少,延年在一旁认真钻研新一期的杂志埋怨鸣笛太吵......延乔路短相连于繁华大道,尽头便是烟火人间,尽头便是他们奢望的未来…

一条路铺不完你们的艰难岁月,一段话描不出你们的万分风骨。初踏此路,不明世故,再踏此路,感慨由衷。只愿朝阳永洒国土,不忘英雄鲜血满地。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因为你爱人人,所以人人都更爱你。身难存,魂永驻!

我庆幸自己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身处枪林弹雨,没有炮轰连天,没有尸横遍野,没有傀儡乱世。我脚下的土地是让我每夜能安心入眠的保障,当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我就知道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正保护着我。每一缕空气,每一粒米饭,每一口干净的水,都是曾经的他们所幻想而又不可及的,身负使命,为国为民,位卑未敢忘忧国。

最先在黑夜之中惊醒,带着光芒照亮人间路,却又带着热忱的心最先离去。晦涩难懂的理论,难以捉摸的思想,都是他们毕生追求,是知识,是理想,是信念,是生命!历史书上短短几句,绘尽一生,白纸黑字,沁满希望与光明。没有人百毒不侵,但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生来勇者,但责任催促上阵。若不是先生们以死卫国,我等又何能长存于世?

“我相信,一百年后的中国,它定会证实我今天的观点!”守常先生,百年后的中国,我替您看了,山河雄伟,科技腾越,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幼有所育,老有所养,而今盛世,如您所愿!

余光中先生有言“下次路过时,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五岳向上,一切河流滚滚向东,民族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 其实,我是见过先生们的,在昏昏欲睡的课堂上,在熬夜备考的黑夜里,在,在和风细雨的春日中,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3

蒋雨函

它踩着沉重的步伐走来,身后是万尺悬崖,身前是虎豹豺狼。一步踏错,它将粉身碎骨,它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

当它的国门被外国人用洋枪炮火打开时,死亡、贫穷、苦难成为了它的代名词,它满目疮痍,心痛却无能为力。一个个英雄站起,一个个英雄倒下,一个接着一个,无穷无尽,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他们向死而生。这时,孙中山带着他的伙伴推翻了压在它身上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并决心建立起一个在它身上从未有过的制度。从此,它走上了一条新的不同以往的路,一条可能会给它带来新生的路。

历史的车轮还在向前走着,推着它,也推着他们为它寻找新生。

这时,一群年轻人出现了,他们朝气蓬勃,他们充满力量,他们渴望着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它,他们传播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纵使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他们依然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只为了给它带来新生,只为了让在它身上生活的人民不用再经受战火纷飞,不用再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他们明明那么渺小,可无数个他们汇聚起来的却是燃动整个世界的力量。他们陪着它艰难的一步步向前走着,向着他们心中光的方向,向着他们心底的国泰民安。终于,一点又一点的火苗燃起来了,火苗汇聚,点亮了生路,它向前走,坚定的向前走,虽九死其犹未悔。

“让我们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句话出自革命烈士陈乔年。如今这盛世如你们所愿。他们用无尽的鲜血和身躯,为我们筑起铜墙铁壁般坚硬的墙壁,替我们挡住了苦难和灾害,把无限的光明和希望留给了我们。我们只能从历史书上知道过去的他们很伟大,可我们始终无法真正感受到他们在那个年代,做着与大部分人背道而驰的事情有多艰难。我们现在知道他们努力抗争的结果是胜利的,可他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并不知道结果究竟会怎样,但是他们依然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坚定不移地为百姓开辟一条新路而奋斗。

又是许多年,它不是从前的它了,他们亦不是从前的他们。他们有了一种名叫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它也有了冲破一切黑暗的力量。当礼炮响起时,它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它是中国,他们是中国人。当一切归于平静时,它对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切的人说,这条路很美很美,他们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正重新上演着惊天动地的诗篇。这条路属于它,属于他们,属于所有向往光明的人。

心之所向,无问东西,虽千万人吾往矣。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4

《觉醒年代》,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直听说好看,没有抽空去看,暑假里终于把此事安排上了。电视剧《觉醒年代》和我们初中历史联系紧密,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印象深刻有好几个地方。胡适和李大钊的争论,胡适主张温和改良,李大钊主张革命,李大钊挥动右拳,坚定地喊出那句: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勇往直前的精神。被李大钊勇往直前、为国牺牲的精神气势所震撼。那个时候很多先进的中国人都去邻国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也有留美回来的才子胡适。回国后他们救国面临不同的道路的选择,接下来的事实证明,陈独秀、李大钊的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那段场景令人难忘。李大钊冒险送陈独秀出城,路上下车,看到因为战乱、灾荒、饥荒……逃难的各种人,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破布和竹杆子搭的帐篷到处都是。特别是那个幸存的义和团老人,给他的义和团的兄弟放花灯。他为兄弟们的死感到冤枉,兄弟们为国牺牲已经有十几年,中国依然饿殍满地,战争不断。他用那因愤怒而颤抖的声音问到知识分子的陈独秀和李大钊:“这国还有救吗?”看到老人期待的眼神,二人没有回答。默默地离开。他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一定是苦不堪言的,失望、无力、心痛、愤怒!两人走开后,陈独秀忍不住抱头痛哭,遗憾中国当时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李大钊感言:“我们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变革便有希望。”陈独秀赞同不已:“对!我们应当建议一个用马克思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这个政党一定能指引中国走向光明,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她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他要建党,要救这样的国,要救眼前这一个个逃荒的百姓,让他们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活着。这一刻,他终于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了。接着两人高举右拳许下诺言:拯救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为这个目标奋斗终生!两位革命先辈壮志凌云的背影,令人动容。一百年后的中国,真正证明了他们的信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作为先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没有只考虑自己,而是一心想着救国。他们办报纸,宣传马克思主义。虽然一直受到当局的阻挠和威胁,甚至遭遇抓捕的情况下一步步的艰难探索和追求真理。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文化运动启蒙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正是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奔赴各地组织发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的五四运动,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才不得不拒绝签订巴黎和约,中国工人阶级凝聚起了强大的奋进力量,成为中共诞生的强大基石。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去法国勤工俭学,雄赳赳气昂昂的为学习救国知识信心满满。他们也知道回国后和北洋政府势力的斗争是生死较量,他们义无反顾。陈延年回来任江苏省委书记,后在上海被捕,那个带着铁链的脚,血淋淋的,是血水里开出的花。他顽强不屈,临刑前他不肯屈服下跪被乱刀砍死,时年才29岁。弟弟陈乔年牺牲时年仅26岁,临行前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辈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陈氏一家英烈。今天的盛世如你们所愿!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推荐学生们看的一部红色经典电视剧。作为初中历史老师,个人觉得这三个场景都是可以运用到教学当中。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正是春分,寒风呼啸,幸而没有下雨。离清明还有半个月,扫墓的人却多了起来。路上车堵成一条长龙,公墓周围声音热热闹闹,这地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热闹。租住在乡下农村,也就这段时间人气多些。当然,车也堵些,也许上班会是个难事。

今天看完了那部《觉醒年代》,大结局里党终于建起来了。虽然早知道结果,但看剧更有代入感,更能体会先辈们开拓的不易。1921年,一个小党诞生了;一百年后,这个党有了一亿多党员。因为这个党,我们的国家翻天覆地,生活日新月异,一切都不一样了。

以前的生活怎样我不知道,说说自己能感受到的吧。很小的时候种田是件辛苦的事,纯粹靠用人的体力去插秧,去收割,去打稻谷,那些在田地里的时光想起来都是苦涩的。避不开的烈日,好像永远抱不完的稻子,在田地里跑来跑去,生活好像没了希望;后来有了收割机,轰隆隆的机器一过,人就轻松了许多。

就是看个电视也难。以前都是看老式的电视剧,只有一个江西卫视,为了看动画片版的西游记早早爬起来。后来有些村里人家装了卫星电视后就跑去蹭着看,不喜欢的也只能耐着性子看,看得一些人不开心,总是被关了电视。那真是一段屈辱的日子。但时间总会改变一切的,自己家也会有电视,能自由地换台,看剧。

时代进步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都是百年前建立的那个党带来的。看《觉醒年代》,比价注重伟人们在年轻时的经历,看他们怎么从一个平民成长为大人物怎么升华自己的思想。深受启发的一点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总是互相靠近,互相吸引。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审视了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明白了眼下生活别扭的原因。原来不是我不适应这个环境,而是这个环境不适合我。

好在一个人的时候更多,有时间自省自查,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下班的时间更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总有人在默默努力。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6

作为一部近代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用他独特的视角,深度描绘了上世纪初期中国逐渐觉醒的时代背景和各种思想潮流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影片中,通过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生动的场景,结合时代背景,把那个年代过得如雷鸣般高昂又悲壮的浪潮展示在我们眼前。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分析这部电视剧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首先,是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真实再现。电视剧叙述了光复初期的种种事件——黄兴领导的湖南训练团壮士打翻了悬赏10000两黄金的新军肆虐的长沙县城,为了庆祝这一胜利而举行的“图书展览会”,以及孙中山在重庆组织的临时政府、辛亥革命的发生并取得胜利,以及革命党人在边境的火线筹备。这样的顶层设计、历史真实性和鲜活感把人们逐渐带入这个时代的真实感觉中,也为观众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形式多样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里的各个群体和各自的奋斗方向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角色塑造的高度成功。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角色塑造的成功在于其真实性和鲜活感,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信仰、生命经历、人生目标和命运,有着真实的故事,每个人物的形象都跃然于屏幕之上,成为现实中的人物。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徐锡麟、黄兴、林伯渠、刘显世、许崇智等一众革命功臣们,实实在在地展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伟大贡献和个人的坚定品格。

第三,是情感交织的呈现。在影片中,不仅描绘了英雄们浴血奋战悲壮壮举的画面,还展现了他们的赤诚感情。刘显世与许留山的革命情义、谢洪光与许崇智的兄弟情谊、张国柱与蒋梦熊的恋爱故事……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爱情、亲情等情感丝丝盘绕,刻画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中华儿女的深情和坚韧。

第四,是思想和时代的演变和碰撞。在革命早期,以徐锡麟、黄兴为代表的各种思想潮流逐渐兴起,呈现出“共和主义、统一、民权”等各种反帝、反鸦片的思潮。与此同时,国共合作的局面也开始展现。新思想的确立和旧传统的冲击、错综复杂、思想和时代的演变与碰撞,悄悄但坚定地引领了那个时代风云涌动的潮流方向。

最后,是鲜明的中国特色。整部电视剧的呈现,在古典与现代、中西文化的融合中,表现了中国杰出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从服饰、建筑、饮食、生活细节到思想观念、哲学思辨,无不展现出时代背景与中国文化底蕴的相融相合。中国特色、文化自信,成为整部电视剧的着眼和表象,也是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一次有力展现。

综上所述,《觉醒年代》虽然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百年前,却依然能够引人入胜,让人历史的长河中流连忘返。同时,电视剧的创作方式,也给今天的中国人带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多民族、多种生活方式的国度,我们必须有信心、有眼界、有文化自信地面对未来。我们要珍惜历史、感恩时代的宝贵财富,更要开创更进步的未来。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7

收录整理作文素材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文章仅供参考,不可复制粘贴,学习到方式方法才是真正的有所得,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作文素材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吧。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网上推出了不少与党和革命历史有关的电视剧和电影,其中《觉醒年代》令我赞叹不绝。

剧中我了解到,1915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空前惨烈的第二年,日本趁德国在欧洲分身乏术,加紧了对中国的扩张。第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先生被迫流亡海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把反帝制的斗争进行到底,中国依然没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路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中国人面前。

为了寻找出路,一群有志之士奋起反抗。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有出路,而不是老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求索,从新文化运动中摸索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在探索道路上他们逐步达成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变得焕然一新。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洪流所淹没”“爱国,必须要救国,倒袁。”这是出自李大钊先生之口,一个个字说出来都是那么有理有据,铿锵有力,直指人心!我相信这些话也一定是李大钊先生的肺腑之言!

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早期革命领神,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他们的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爱党情怀,传递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学党史,跟党走,何其幸运!作为中国人,我们无论何地何时也不能忘记建党初期那段崇高的历史。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