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方程课件范本九篇

02-03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实施课堂教学,老师必须按照教案课件。如果您对“圆的方程课件”感兴趣不妨来看看这篇文章,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有用请将它分享给需要的人!

圆的方程课件(篇1)

【考点及要求】:

1.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会灵活的应用于求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 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基础知识】: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不含直线x=x1

斜截式 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

两点式 不含直线x=x1(x1x2)和直线y=y1(y1y2)

截距式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点A 、B 间的距离: = .

4.点P 到直线 :Ax+Bx+C=0的距离:d= .

【基本训练】:

1.过点 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 , 过点 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 , 过点 和 的直线方程为 , 过点 和的直线方程为 .

2.过点 且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

3.点 和 的距离为 .

4.若原点到直线 的距离为 ,则 .

【典型例题讲练】

例1.一条直线经过点 ,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和是6,求该直线的方程.

练习.直线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不大于1,求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直线 与 互相垂直,垂足为 ,求的值.

练习.求过点 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直线 过定点 .

2.过点 ,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 .

3.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不大于3,则 的取值范围为 .

圆的方程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1--2题、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许多方便。

2、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

3、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如】①a乘4.5应该写作4.5a; ②s乘h应该写作sh; 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是s=vt.

4、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方体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正方体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方程课件(篇3)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和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

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同学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同学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出现“=”,让同学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布置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同学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同学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同学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同学填写,同学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同学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同学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资料。教材首先告诉同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一起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假如让同学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同学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布置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同学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关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也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同学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局限为x,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练一练”第2题要求同学自身写出一些方程并相互交流,让它们在写方程时关注方程的实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

(3)

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同学发现和理解实际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观情境的出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同学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同学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沛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同学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突出两个或几个局部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在几个局部数相同时,它们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同学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一共20元,买4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和4x=16.8。假如少数同学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16.8÷4=x这样的方程。因为后者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同学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弊无利的。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同学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局部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规范》从同学的久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动身,要求小学阶段的同学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布置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和时让同学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笼统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教材仍然用天平的直观情境教学等式的性质。因为在两臂平衡的天平上,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发生相同的变化,天平的两臂仍然坚持平衡。这种现象能形象地表示等式的性质,有利于同学的直观感受。

例3教学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设计了四组天平图,每组左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前的等式,右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后的等式,从左边的等式到右边的等式,反映了等式的性质。上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下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减去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四组图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精心设计每组天平上物体的质量,第一组图写出的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在左边的天平表示20=20以后,右边天平的两边各加1个10克的砝码,看图填写20+()○20+()。同学在两个括号里都写“10”,在圆圈里写“=”,联系天平两边各加10克都变成30克,而天平仍然平衡的现象,体会填写的等式是合理的。这样就首次感知了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第二组图写出的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x=50到x+20=50+20的变化和比较中,对等式两边都加上相同的数有进一步的感受。第三组图写出的等式两边都用字母a表示砝码的质量,圈出a克砝码并画上箭头,表示去掉它的意思。联系已有经验,这里的a代表许多个数,这组天平图与等式概括了众多等式两边减去相同数的情况。第四组图在方程x+20=70的两边都减去20,不但又一次表示了等式性质,而且与解方程的方法十分接近。

另外,这道例题的8个等式中,有7个让同学在圆圈里填写“=”组成等式,这是引导同学切实关注等式有没有变化。右边的四个等式分别让同学在括号里填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的数,有利于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教材注意利用同学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同学写一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结论。教学时有两点应注意:

一是让同学正确理解图意。上面一组天平图的左边原来是一个质量为x克的物体,又添上一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右边原来是一个20克的砝码,又添上一个同样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乘2。下面一组天平图左边原来是3个质量都为x克的物体,现在只剩下1个这样的物体;右边原来是3个20克的砝码,现在只剩下1个20克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除以3。二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同学能够接受。因为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多次提到除数不能是0。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4和例6教学解方程,解方程的关键是方程的两边都加(减)几、乘(除以)几,教材对此有精心的设计。例4看图列出方程,同学先从图中能得到求x值的启示:

只要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去掉10克的砝码。联系等式的性质与方程x+10=50的特点,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10”的道理:

等式的两边都减去10,左边就剩下x,x的值只要通过右边的计算就能得到。例6在列出方程以后,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解方程经验和有关的等式性质,考虑“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这个问题,并解这个方程。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从同学实际动身,让同学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例4的编写还注意了三点:

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强调等式变换时,各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教学时必需严格遵循;二是求得x=40后,通过“是不是正确答案”的.质疑,引导同学根据“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进行检验;三是在回顾反思求x值的过程基础上,讲了什么是“解方程”。这些都是以后解方程时反复使用的知识。

协助同学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是教材编写时认真考虑的问题。用好教材设计的两道题,能培养同学这方面的能力。一处是第4页“练一练”第1题,为了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的左边已经加上25(或减去18),右边应该怎样?这是刚开始教学解方程时的设计。通过在方框里填数,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

引导同学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体会解方程的战略和思路,理出解方程的关键步骤。同学在方框里填数一般不会有问题,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可能会出现错误。要通过交流和评价,协助他们正确掌握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另一处是第6页第7题,简化解方程过程的书写,浓缩思路,是在基本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后布置的。如解方程x-20=30,在方程的两边都加20这一步,省写了虚线框里的内容: x-20+20=30+20,直接写出x=30+20。这样做能使解方程的考虑流畅、书写简便,从而提升解方程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同学体会简化的过程,重点讨论圆圈里填什么符号、方框里填什么数以和为什么。第8页“练一练”第1题、第10页第2题的编排意图与上面相同。

圆的方程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记得这首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请你来接下句

三只青蛙_________;

五只青蛙呢?

N只青蛙呢?

一首小小的儿歌展示了数学的机智和趣味,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首儿歌不仅融入了数字,还包含着字母,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今天的课就围绕用“字母表示的数”来展开。

二、进行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

(1)同学们想一想,在数学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来表示?

生列举: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即s=vt)

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 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等)

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a+b+c=a+(b+c)等)

(2)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吗?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翻开课本71页,抓紧时间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课本(1)~(4)题。师巡视;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点说一说表示的意义。

(5)现在我把第(4)题做一下修改:一台插秧机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下午一共插秧160平方米,问: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算法有两种:其一:算术方法:160÷(5+3)=20

依据:总插秧数量÷时间=单位时间量

其二:列方程:x(5+3)=160

依据:单位时间量×时间=总插秧数量

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

不同点: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

解法二:把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同学们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有哪些性质呢?(等式 、含有未知数)

2、方程

(1)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说明理由)

7+8=3×5 4a+5b a+12=89

4x=y 3+100>25+y 6+x=0.5×3

(2)你会解方程吗?从中选择一个试一试。

(3)如何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后得出: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能帮我们很快解决。例如,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请生一起看书71页例一:李老师买下面的球拍,给售货员100元,找回2元,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多少元?

引导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题思路。

(2)生尝试自主解决例二:相遇问题。师巡视,请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

①练一练1

②师展示习题:说出下面每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

(2)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苹果少的重量。

(3)一辆公共汽车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来9人,这时车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车上有多少人?

(4)一本书240页,小刚看了5天,还剩16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③课本练一练5

三、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在哪里?

圆的方程课件(篇5)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和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

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同学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同学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出现“=”,让同学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布置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同学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同学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同学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同学填写,同学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同学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同学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资料。教材首先告诉同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一起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假如让同学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同学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布置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同学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关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也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同学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局限为x,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练一练”第2题要求同学自身写出一些方程并相互交流,让它们在写方程时关注方程的实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

(3)

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同学发现和理解实际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观情境的出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同学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同学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沛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同学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突出两个或几个局部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在几个局部数相同时,它们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同学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一共20元,买4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和4x=16.8。假如少数同学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16.8÷4=x这样的方程。因为后者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同学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弊无利的。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同学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局部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规范》从同学的久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动身,要求小学阶段的同学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布置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和时让同学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笼统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教材仍然用天平的直观情境教学等式的性质。因为在两臂平衡的天平上,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发生相同的变化,天平的两臂仍然坚持平衡。这种现象能形象地表示等式的性质,有利于同学的直观感受。

例3教学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设计了四组天平图,每组左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前的等式,右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后的等式,从左边的等式到右边的等式,反映了等式的性质。上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下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减去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四组图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精心设计每组天平上物体的质量,第一组图写出的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在左边的天平表示20=20以后,右边天平的两边各加1个10克的砝码,看图填写20+()○20+()。同学在两个括号里都写“10”,在圆圈里写“=”,联系天平两边各加10克都变成30克,而天平仍然平衡的现象,体会填写的等式是合理的。这样就首次感知了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第二组图写出的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x=50到x+20=50+20的变化和比较中,对等式两边都加上相同的数有进一步的感受。第三组图写出的等式两边都用字母a表示砝码的质量,圈出a克砝码并画上箭头,表示去掉它的意思。联系已有经验,这里的a代表许多个数,这组天平图与等式概括了众多等式两边减去相同数的情况。第四组图在方程x+20=70的两边都减去20,不但又一次表示了等式性质,而且与解方程的方法十分接近。

另外,这道例题的8个等式中,有7个让同学在圆圈里填写“=”组成等式,这是引导同学切实关注等式有没有变化。右边的四个等式分别让同学在括号里填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的数,有利于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教材注意利用同学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同学写一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结论。教学时有两点应注意:

一是让同学正确理解图意。上面一组天平图的左边原来是一个质量为x克的物体,又添上一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右边原来是一个20克的砝码,又添上一个同样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乘2。下面一组天平图左边原来是3个质量都为x克的物体,现在只剩下1个这样的物体;右边原来是3个20克的砝码,现在只剩下1个20克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除以3。二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同学能够接受。因为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多次提到除数不能是0。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4和例6教学解方程,解方程的关键是方程的两边都加(减)几、乘(除以)几,教材对此有精心的设计。例4看图列出方程,同学先从图中能得到求x值的启示:

只要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去掉10克的砝码。联系等式的性质与方程x+10=50的特点,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10”的道理:

等式的两边都减去10,左边就剩下x,x的值只要通过右边的计算就能得到。例6在列出方程以后,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解方程经验和有关的等式性质,考虑“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这个问题,并解这个方程。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从同学实际动身,让同学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例4的编写还注意了三点:

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强调等式变换时,各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教学时必需严格遵循;二是求得x=40后,通过“是不是正确答案”的质疑,引导同学根据“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进行检验;三是在回顾反思求x值的过程基础上,讲了什么是“解方程”。这些都是以后解方程时反复使用的知识。

协助同学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是教材编写时认真考虑的问题。用好教材设计的两道题,能培养同学这方面的能力。一处是第4页“练一练”第1题,为了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的左边已经加上25(或减去18),右边应该怎样?这是刚开始教学解方程时的设计。通过在方框里填数,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

引导同学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体会解方程的.战略和思路,理出解方程的关键步骤。同学在方框里填数一般不会有问题,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可能会出现错误。要通过交流和评价,协助他们正确掌握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另一处是第6页第7题,简化解方程过程的书写,浓缩思路,是在基本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后布置的。如解方程x-20=30,在方程的两边都加20这一步,省写了虚线框里的内容: x-20+20=30+20,直接写出x=30+20。这样做能使解方程的考虑流畅、书写简便,从而提升解方程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同学体会简化的过程,重点讨论圆圈里填什么符号、方框里填什么数以和为什么。第8页“练一练”第1题、第10页第2题的编排意图与上面相同。

圆的方程课件(篇6)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1.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了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设

生1:方程的意义。

生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生3:解方程的方法。

生4: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2.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课题:方程)

⊙回顾与整理

1.方程。

(1)什么是方程?它与算术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

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②算术式是一个式子,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与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4)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①等式的性质。

②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互逆关系。

(5)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3题。

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②指名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③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解的。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学生小组交流并集体汇报,然后教师明确:

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③列方程,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语。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②你知道哪些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预设

生1:根据关键性词语找等量关系。

生2: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4: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3)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4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各题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自主解决问题。

圆的方程课件(篇7)

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含有字母的式子,学生初步学会了写式子的方法。五年级(下册)方程教学了方程的意义、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学生能够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继续教学方程,要解类似于axb=c、axbx=c的方程,并用于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第一,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这是和以前教材的不同编排。在例1里,解2x-22=64这个方程是新知识,用它解答实际问题也是新知识。在例2里,解方程x+3x=290是新授内容,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新授内容。这两道例题,既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又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这样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成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有效发展的载体。

第二,突出思想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培养能力。全单元编排的两道例题、两个练习,涵盖了很宽的知识面。先看解方程。例 1教学ax-b=c这样的方程,练习一里还要解ax+b=c、a+bx=c这些形式的方程。从例题到习题,虽然方程的结构变了,但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不变的。也就是说,解方程的策略是一致的,知识与方法的具体应用是灵活的。再看列方程。例1把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2倍少22作为相等关系,练一练和练习一里陆续出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其他的相等关系。实际问题变了,寻找相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始终不变。在例2和练习二里也有类似的安排。无论教学解方程还是列方程,例题讲的是思想方法,以不变的思想方法应对多变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单元内容分成三部分,例1和练习一教学一般的分两步解的方程;例2和练习二教学特殊的需两步解的方程;整理与练习回忆、整理、应用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反思、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

圆的方程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试

直接写出得数:

5x+4x=8y-y=7x+7x+6x=7a×a=15x+6x=5b+4b-9b=

二、自主学习

1、交流预习作业,指名学生口答

2、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长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

3、教学例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学例2,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X+5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4、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5、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三、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式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5、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42、每日一题

写出一些方程,并在小组里面交流

六、板书设计

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

X+50

圆的方程课件(篇9)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会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再通过层层的递进的练习,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6+x=14 36-7=29 60+23>70 8+x

x+4<14 ÷18=3 3x-12 5x+2x=63

2、写一个方程,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什么是方程。进一步巩固理解方程的意义。

设计意图:整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掌握了方程的特征,其实方程就隐含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发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试试看!(出示)

衣:妈妈带50元钱给我买了一件T恤后,还剩下26元。

食:小强去麦当劳,买了一袋薯条和一个l0元的汉堡,一共用了l5元。

住: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个人住一个房间,多少个房间能住102人?

行: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谢家湾站时,有13人下车,18人上车,车上还剩36人。

师:你想试哪一个?

生1:我想试“衣”。(生读题)

师:能用方程来表示吗?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想一想未知数代表的是什么?

生2:x+26=50

生3:50-x=26

师:这是方程。

生4:X代表T恤的价钱。

生5:我想试“食”。 我是这样写的X+10=15,X代表的是一袋薯条的.价钱。

生6:我想试试“行”。

师:你能直接口答吗?

生7:X-13+18=36,X代表的是车上原有的人数。

生7:我想说最后一个“住”。102÷3=X,X代表的是房间数。

师:习惯上都把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左边。也可以这样表示3X=102

师:刚才我们用方程表达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样,也可以用日常生活来描述方程。

2.(出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方程。

①+19=54

②X-14=36

③Z-13十15=37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说。

生1:我想说第2个,我有一些钱,买学习用品花了14元,还剩36元。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生2:我想说第1个,我有一些零花钱,妈妈又给了我19元,一共有54元。

师:要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

生3:我想说第3个,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百货大楼站时,有10人下车,12人上车,车上还剩30人。

师:先下后上,文明乘车。

……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认为大家确实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会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学习了,很好!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在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三)巩固新知:

1.出示情境图,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

小丽背80首古诗,小芳背x首古诗,小芳说:你比我少背5首

学生能够列出:小芳背古诗首数-5=小丽背古诗首数

或:小芳背古诗首数-小丽背古诗首数=5

即:x-5=80

或:x-80=5

学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订正。

2.出示自主练习3。

这是一个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意义的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达标反馈

1.下列各式那些是等式?

①45+32=77 ②5÷X=12 ③3X-4=22 ④2×21=42

⑤a+b=90 ?⑥÷6

2.按要求写一写。

相信《圆的方程课件范本九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方程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