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电影观后感(通用15篇)

02-04

作为学生,写作文是很平常的事,写作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和逻辑思维。善于观察能写出好作文。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好作文吗?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1921电影观后感(通用15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1921电影观后感【篇1】

历史只是一个过往,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历史的选择太多,远到尧舜禹,近到当今人才的选拔。都是历史选择的每一份诠释,成王败寇,历史的选择扑朔迷离。我最喜欢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历史的选择,冬季的东南风少之又少,却是周瑜大败曹操的必备条件,或许冥冥之中有一个选择、有一个定点。人生太长,一世之间有千千万万不计其数的选择。人类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我们总是做错事,常常会后悔。而历史就象一道选择题,它只给你一次机会,破败的满清贵族选择陷人民于水火,使人们颠婆琉璃不得温饱,这是历史的错误。而党是旧社会一道新生的光芒,她伟大,她带给人们希望,所以历史选择了她,她开始行动。

于是,在百年黑暗历史中衍生这样一个党派:她点燃残破中华民族的希望,她在万恶的旧社会里照亮前途的光明,她就是我们共产党——我们永远的母亲。历史为她营造了一个不可缺少却无比艰难的背景,乱事建国,难中之难。她,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总结经验,为人民咬紧牙关,她在一次次灭顶之灾过后,挺起身姿,鸣起锣号蹒跚前行。八年抗战,力量危弱。她努力,她等待。她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心,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她坚信,终有一天历史会给她更多的选择。

九十七年此起彼伏,九十七年风起云涌,九十七年艰苦奋战。她抓住一次次机会,抓住难得可贵、险而难走的机遇,这条路,她走的比谁都难,比之我们的母亲,周瑜是幸运的,历史给他的机遇太多,而给母亲的真的不多!

今天,建党九十七周年,九十七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获得了伟大成就。看如今,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迅速发展,她终于迎来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我们的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党——我们的母亲,是她带领我们一路走来,她带着新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让我们铭记党母亲所受的苦,歌颂党母亲所受的苦,她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歌颂。历史的接力棒传入我们新一代人手中,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昌盛富强的时代,让我们充满豪情,在党的光辉沐浴下,迈向未来!

1921电影观后感【篇2】

《1921电影观后感》

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代年轻人的觉醒时刻。这一年,有那么一群勇敢的青年,他们热血沸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奋发图强,不畏艰险。而电影《1921》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史。电影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给观众们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深刻的思考,使人们对那个曾经的激情岁月有了更深的理解。

整部电影以陈 Duxiu为主线展开,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中国共产党的一步步成长壮大。电影首先通过展示南京政治学堂的教育环境,向观众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随着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发生,陈 Duxiu和一群学生纷纷投身到激烈的抗议行动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唤起了整个国家对民族独立的关注和支持。影片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和种种不公。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我们看到了陈 Duxiu如何转变成革命者,如何经历着苦难和挫折,最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电影细腻地表现了他与其他党员之间的羁绊和信任,以及他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陈 Duxiu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一个英雄般的形象,他带领全党奔赴敌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他们经历了磨难和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在古田会议上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样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敬佩。

电影《1921》的成功还归功于其出色的制作水平和演员的精彩表演。影片以精美的画面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再现了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演员们的精湛演技更为故事增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们能够更加贴近角色的命运和遭遇。

观看《1921》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深入思考了中国革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部电影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段重要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明白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是如何冲破万难,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而不懈奋斗的。他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是英雄,是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的人。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它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面临逆境和挑战,也不能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正是这样的情感传递和价值观引导,使得《1921》成为了一部既有触动又有启迪意义的电影作品。

总之,电影《1921》通过真实的历史叙述和感人的剧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勇事迹和历史意义。这部电影向观众们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激励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保持初心和热情,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观看《1921》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启蒙和思想洗礼,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乃至整个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

(注:本文所述情节和人物为符合文章目的之虚构,不代表真实情况)

1921电影观后感【篇3】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2021年7月1日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被大家永远铭记的日子,正如歌词中所写的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带领着全国人民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领导中国走向了光明;是党,在内忧外患的年代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是党,在和平安乐的年代带领我们走向通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历史的接班人,在如此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学会继续传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忠诚担当之势铸造新时代的“红色战士”。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延安精神。“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回想当年的峥嵘岁月,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凭借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理想信念,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主动“挂牌”请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一道道钢铁长城,为群众筑起了健康的“屏障”;面对疫情的需要,9000多万共产党人纷纷慷慨解囊,以小我之力汇聚成大我之爱,谱写了一曲曲感人之歌。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我们的身体里潜藏着红色的情怀,我们应该学会饮水思源,无论未来走得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与发扬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不惧险的延安精神,以“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之态,继续沿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前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红色江山世代传承。

传承榜样力量,发扬为民情怀。榜样的力量承载着精神的食粮,传递着无限的希望。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向“榜样”看齐,对比榜样身上的精神品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不变的为民初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学会传承榜样的精神,汲取榜样的力量,时刻提醒自己要牢记初心、锁定目标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我们应该学会传承守岛英雄王继才百折不挠、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发扬他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学会传承时代楷模张富清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无私精神,发扬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革命精神;我们应该学会传承扶贫干部黄文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斗争精神,发扬她迎难而上、主动而为的担当精神。

传承忠诚本色,发扬铸剑品质。忠诚是为人之本、为政之魂,是当年支撑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精神支柱,是如今支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来源。唯有传承忠诚之志,方能铸就钢铁之城,这就好比“铸剑”,唯有好钢才能铸好剑。我们应该树牢“四个意识”,以“千锤百炼”之志主动投身到基层这片“炼厂”里去冶炼,力求在“炼厂”的冶炼中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不变;我们应该坚定“四个自信”,以“百炼成钢”之态主动深入到基层这片“炼厂”里去历练,力求在“炼厂”的历练中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不偏;我们应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百折不挠”之势主动加入到基层这片“炼厂”里去磨练,力求在“炼厂”的磨练中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移。我们应该传承共产党人的忠诚本色,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决做到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我们应该发扬共产党人的铸剑品质,以“十年磨一剑”之志打造共产党人的铜皮铁骨之魂,以“铁杵磨成针”之态塑造共产党人的金钢不坏之身。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身处国泰民安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会铭记、学会感恩。

1921电影观后感【篇4】

1921年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这部电影展示了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他们为自由和民主而奋斗的历程。电影中的主人公孙中山,是一个我非常敬佩的人。他为了中国的政治自由,不怕任何困难和挑战,勇敢地站在正义的一边。

除了孙中山,电影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尊敬的人物。比如,辛亥革命的领袖袁世凯,他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他的专制和独裁统治并没有让中国变得更自由。还有电影中的一些其他人物,比如孙中山的盟友黄兴和蔡元培,他们为了保护孙中山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部电影还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比如,电影中提到了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我认为,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历史,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它让我对中国文化和政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

1921电影观后感【篇5】

2021年是党的100岁生日,历史记载着她前进的每一步。回首这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党从血雨腥风中走来,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强大了国家。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

鲜红的旗帜上一把镰刀和铁锤似的图案——便是党的旗帜。它凝聚了多少人的鲜血与汗水,多少中国人民铿锵的誓言。回眸党的历程,它是艰辛的,是坎坷不平的。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铁索桥锁链支支吾吾的声响,言说着往日的艰辛;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狰狞的面孔,寒光闪闪的刀,她坚毅地喊出:“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还有监狱中的`叶挺,尽管敌人百般折磨,他却轻蔑地说:“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中爬出!”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华夏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抛却头颅,洒尽鲜血,奏响了一曲曲英雄凯歌!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100年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请记住党的历程,将党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1921电影观后感【篇6】

致敬为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奉献和牺牲的每一位革命先烈。

从工人罢工反抗到江西南武装起义,从笔杆子到枪杆子,每一次的反抗都体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中国人民抬起头来所作出的努力和决心。

虽然电影时长只有两个小时左右,但是却能完全感受到当时先辈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排除万难,不畏艰辛,没有经济,各方势力的支持,仅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先进的思想,团结所有先进积极分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有了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

至建党70年以来,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翻奴隶制,资产阶级,地主阶级,让人民当家作主,使中国一步步实现富强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在改革开放43年后的今天成功地摘掉了脱贫的帽子,中国14亿人,世界人口第一国,从最开始的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地主的剥削,人民连肚子都吃不饱,到后来人民翻身做主人,全国实现脱贫,摘掉脱贫的帽子,这其中的艰辛和努力难以想象。这些都离不开共产党的正确指引和先辈们用鲜血开辟出来的道路。

我们现在的安逸稳定不被战火所纷扰的生活都是因为有了国家的支持,是国家保护了我们!

我爱中国,我热爱我的国家。没有国哪有家。我愿为我的祖国奉献我的一切

再次致敬每一位的革命前辈并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21电影观后感【篇7】

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1921》,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诞生过程。我被这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勇挑重担,为国家找寻出路、不负韶华的使命感深深打动了。

“一个国家最悲哀的是,读书人不能抬起头”。影片中,何叔衡讲述他为什么参加革命,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他同窗的故事,他考上秀才后,之后的考试没过,他依然是个秀才。但他的同窗不一样,很顺利,经过层层考试,终于到了殿试,回来后何叔衡问同窗,有没有见过太后,同窗说没有,因为不允许抬头。说着竟落下了眼泪,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受到了重击,他的愿望就是希望读书人能抬起头,自由地看他想看的世界。读了这么多书,活了这么多年,却连腰杆都直不起来。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所以他毅然决然的参加了革命,就为了有一天可以抬头挺胸的做人。

李达讲述着他们抵制、销毁日货,当拿出火柴时,才发现连火柴都是日本生产的,那种绝望、无奈,多么的讽刺,“偌大的一个国家,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这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火种,要自己去当火种,去点燃国人,点燃中国。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国家,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毛泽东在小巷偶遇一对外国人庆祝法国国庆日,自己被赶了出来,围墙内外俨然是两个世界。望着天空那点点烟花,如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毛泽东,情不自禁地奔跑在上海街头。融合儿时的他对传统封建的对抗和逃离,更是强化了他如今的行为,奔跑不止于跑,而是追逐理想,奔向希望,奔向美好未来的开始。

影片中有一处意味深远的画面,当镜头扫过李达和王会悟的住处时,总会出现一个眼神清澈、笑容天真的小女孩,而在电影的结尾处,时光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这个小女孩又再次闪现在镜头中。这时光交替的一幕,既是对革命往事的回首,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新的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榜样。党的诞生,并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言行。通过观影,我深刻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工作生活中,需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积极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1921电影观后感【篇8】

今天,公司组织党员看电影,有幸观看了《1921》。看过之后,我心潮澎湃立即奋笔疾书,记下这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2021年7月1日,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一百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的未来之路,让中国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00个风雨春秋,100年奋斗不息,我们党历经苦难,披荆斩棘一路走过来,带领全国人民驶向一个新世纪。回顾的党的伟大历程,我们感慨是我们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推翻两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筑起了中国的繁荣稳定、和谐富强。

《1921》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事件,主要讲述了当时国内面临灭国、动荡不安,尝试变法维新后依旧不能改变国家命运的背景,中国迫切寻找新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国家,才能拯救人民;讲述了国际上共产主义取得成功并不断壮大的背景。讲述了中共成立的艰难;讲述了中共成立时参会的主要代表人物事迹以及中共一大的曲折历程;讲述了毛泽东、李达、陈独秀、李大钊、等一群青年志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他们不追求名垂青史,却只希望祖国能够和平安康,不惜抛头颅洒人血。看完之后我的内心被那个年代所震撼。我的脑海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

不论在什么年代,青年人都期望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化实现自我的价值呢?毫无凝问,那就是将自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在一起,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职责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挥洒青春汗水,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奋斗,谱写新大的华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应熟知历史,以学促用,以对国家人民的高度职责感,提高认知和学习潜力,强化时代责任感,为铸就新的辉煌做出贡献,就应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

1921电影观后感【篇9】

观看此片后,我感触颇深。《1921》很好讲述了建党历程,展现了共产党如何建立、时代背景、历史渊源等。通过影片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都是从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发起,大学生群体一直是坚实的后备力量。作为党章学习小组成员,我们应该要传承百年的革命精神,始终积极的拥护党的领导地位。

1921电影观后感【篇10】

青年的他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在浙江嘉兴的“红船”上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自此我们有了自己的政党,带领人民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峥嵘岁月。

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和走进那段伟大光荣的历史,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能有现在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者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因此在观影后,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不由得心生感悟:

我觉得,这既是一个党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也是一个青春的故事、成长的故事、教育的故事。影片讲述的是党史,更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史。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年长的何叔衡也只有45岁。在1921年,他们也是青春年少。所以,他们有着与今天的“90后”“00后”一样年轻的面庞,一样的对美好生活与爱情的向往,一样保存着童趣童真,所以我们也能够看见影片里刘仁静等几位年轻人在上海大世界快乐游玩的镜头。

影片讲述的是这群年轻人的青春史,更是讲述了这群年轻人的奋斗史。在这群人身上,我们特别地感受到20世纪初这群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感受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拯救中国的豪情和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影片中,陈独秀执拗地向孙中山要教育经费,讲述“教育救国”的道理,甚至为了索要教育经费而放弃去上海参加“一大”;毛泽东说,他坚信最终一定能够“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心生敬意。他们以生命创造了历史,告诉人们,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一股渴望改变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党,如何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新的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榜样。党史知识,并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言行。革命者,并不是老去的身影,无论100年前还是100年后,那些以国家民族为己任而奔跑的行动者们,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年轻。作为广大有志青年之一,我们应该树立信念、坚定理想、砥砺奋进,共创繁荣、强盛的祖国!

1921电影观后感【篇11】

关于建党节的来历,曾听故事是有人询问毛爷爷当年具体是哪一天召开的一大会议呢?毛爷爷想了想说具体是哪一天记不得了,反正是在七月,那就定为七月一日吧。今年是2021年,距离党的成立已过去了百年,如今的人们过着平凡的日子,一起为建立小康社会努力着,回首百年前,破碎山河,内外动荡,前路未知,但有一批热血青年走在前列,探索着,摸索着,并为之努力着。如果今天难以想象当年的画面,那就去看看电影《1921》吧。

一、曾经的秀才,如今的革命者何叔衡

1902年考中秀才,而后愤于衙门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种田、教私塾。于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蔡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并参加革命。

影片中的何叔衡被好友们称作何胡子,初看时他颇具旧时先生气质,身着长马褂,戴着小黑帽,站在围观焚书人群中痛心疾首,而后愤然站出慷慨激昂。

再见他出镜时,是前往上海参加一大会议的汽车上,镜头在穿着西装和皮鞋的行人和他之间来回切换。短短的小片段,旧时读书人面对新式的冲击,内心的挣扎和迷茫,不安又坚定。

第三次出镜是在女校中停电夜谈,众人好奇着这个比他们年长十多二十岁的旧时秀才的故事,想听他为什么要入党参加革命。“以前有个同乡中举面了慈禧,我们就问他慈禧长什么样呢?同乡说,我们都跪着不能抬头。”他干革命,是为了能让读书人抬起头来,更加体面,更加自由。当听着何叔衡在电影里讲出这段话的时候,突然脑子里回想起小时候念“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更觉得有一种魔幻现实主义,才知何为挺直腰杆。

二、世界的参差,法国国庆日的狂欢

整部影片要说最华丽夺目的场景,我一定要给法国国庆日那一晚的“大世界”投一票。身着华服的异国人,拿着自己国家国旗和气球在街头行走,曼妙的歌声伴随着让人沉沦的华灯,远处的烟火砰砰,舞台上的小丑使尽全力表演……“东方巴黎”在这一晚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另一边的镜头里,是新奇后稍显愤怒和迷茫的年轻人,通过他的脚步,回到那个停电了的女校住处。

繁华热闹与落寞清冷,欢声笑语和摸黑夜聊,无声的对比透露着国家之间的参差,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和无力感涌上心头,此时更知革命的意义。

三、站在屋顶,拥抱晨曦

作为这部剧戏份较多的一组演员,黄轩和倪妮这一组以参会人员的角度展示了共产主义思想对当时文人的影响。

平日里看着斯斯文文的李达,在一念到共产主义相关内容时便会慷慨激昂,会为改一个翻译词汇涉险通知,会为未来发展和国际代表据理力争……

而其中最让人动容的,是李达与王会悟搬到新家时时和对面的小女孩对望,是李达通宵翻译后站到屋顶,橙色的阳光刚好铺到他笑得和煦温柔的倦容上,是李达教王会悟怎么和女校校长沟通时揉脸的宠爱……

高高的屋顶上,阳光刚刚冒出头来,屋对面的小女孩眼睛清澈,路上来往车辆的小铃铛唤醒沉睡的人们,这一切看起来那么平和安宁,充满希望。

电影《1921》的内容远不止如此,他从多个层面全维度地展示了1921年一大召开前后的情景。从学生运动到工人罢工,从军阀势力到租界异国,从国际共产组织到全国各地党员,从……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活着本就不易,而要挺直腰杆怎么活下去更是艰难。但在这一片茫茫深雾中,一切有了新的方向。

看完电影后,我在想要怎么给身边的人介绍这部电影呢?

或许你是小粉丝,《1921》里面基本每一分钟出现一个叫得上名字的明星,出现时长较多的有陈坤、黄轩、倪妮、倪大红等演技扎实的演员。

或许你是电影爱好者,这部影片的摄影指导可是曹郁,拍出来的画面恢宏大气,一段混入法国人群中,看到法国民众庆祝国庆的游行而后在上海奔跑的镜头简直可以封神。

或许……

但这终究是一段我们不能忘怀的历史,在衣食无忧、祖国安定的当下,曾经的血与火才在今天格外鲜艳。

1921电影观后感【篇12】

穿越悠久的历史烟云,历经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她100岁的华诞。一百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象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_年的光辉历程。_年来,是她,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诗篇;是她,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是她,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迎难而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的党是富于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不断与时俱进的党;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勇于在困难和挫折中奋进的党;是忠实实践“以人为本”,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奋斗不息的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此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无比的自豪。

今天我们在此庆祝党的华诞,既要缅怀先辈的光辉业绩,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更要时刻牢记团干部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折和大发展的时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复杂多变,信仰缺失严重,荣辱观错位。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本领,是时代发展对共青团的必然要求。历经_年的风雨征程,我们党正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团的事业也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拿出团干部的青春朝气,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1921电影观后感【篇13】

在涉县时代影城观看电影《1921》后,大部分人都逐渐散去,只有寥寥几人在屋檐下避雨。我独自一人在小雨中徘徊,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思绪逐渐飘到了19xx年。

19xx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由此上溯7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杀抢掠,生灵涂炭,中国大地满目疮痍。所幸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觉醒了中国人民,中华儿女终于找到了一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点燃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星星之火。此后百年,万里河山因此而修复挺拔,重启新时代的辉煌。

纵观全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的过程,反映了革命先驱们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丰功伟绩,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教育片。在时代背景的烘托下,各个人物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殊途同归于建党伟业,后来虽然有一部分人止步不前,甚至背叛革命,但更多的青年仍然坚守初心,直面牺牲而不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青春风采因信念而神圣,因忠诚而永恒,因奋斗而美丽。

在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那些敢为天下先的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奋勇抗争,不畏强权,无惧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心潮澎湃,心绪涌动。李大钊先生曾预言:“试看将来之环球,必是赤旗之世界!”现在我们可以欣慰地告慰先辈,这盛世如你所愿,中国坚持红色信仰,已创造了多个世界奇迹,而且正逐渐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担当者和捍卫者。

吾辈当自强,在一百年交汇之际,中华儿女必将传承革命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国家和民族为己任,将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1921电影观后感【篇14】

洒热血的奋斗历程,带领我们重温了一百年前那段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看过之后,让人心潮澎湃、久难平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

电影《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先辈,求同存异,携手共进,为当时的中国努力寻找到一条新出路。在不断求索的路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行动铺就了通向新中国的道路。2021年,我们迎来了党的百年华诞,也见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一定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将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牢记心中,承担起党员责任,继续砥砺前行。

看完电影《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业绩,为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通过《1921》,我们领略了建党初期的艰难岁月,感受到百年前中华大地的风起云涌,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历史证明,只要坚持真理心怀家国,革命先辈的血汗就不会白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终将实现。1921,披荆斩棘,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2021,接续奋斗,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蓬勃发展的景象。身为一名90后青年党员,我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21电影观后感【篇15】

观看电影《1921》使我深受感动,联想颇多的一个剧情,就是李达与其妻子王会悟的一段关于火种的对话。剧情中,李达回忆与同学们抵制日货、焚烧日货时,当划燃火柴时,看到的却是日本制造。他深受触动极其悲愤,偌大的一个中国,当时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一根小小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这样的用来反抗和抵制外辱的一个小小的火种都没有。李达与妻子说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看到此时无不另人心酸。

甲午海战对日战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尤其巴黎和会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以北大师生为主导的爱国学生、社会各阶层和仁人志士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这场不甘于外强欺凌、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不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火种吗?这是思想之火种,是“无自由,毋宁死”的战斗之火种。在五四前后众多的不甘沉沦、不甘当亡国奴的革命先驱者们,他们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们,在漫漫长夜中苦苦寻求改变中国命运的光明之路。包括一大批旅法、旅俄以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信仰者们,他们走出国门希望放眼看世界寻求救国图存的道路。

好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首先在俄国扎根,一声炮响,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各国看到了解放全人类的曙光,这就是照亮世界、点燃真理之光的火种啊!

泱泱5000年华夏文明在岌岌可危之时,有幸在100年前的1921年,以李达、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们在上海望志路,后来转移嘉兴南湖,历经磨难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接过十月革命的火种,在中国自己的大地上,点燃了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的熊熊革命之火炬。

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凄风苦雨中高擎火炬同,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生?历史给了中国共产党一张史无前例的考卷。正如同电影中,中共一大代表们在会上讨论所达成的共识一样:共产党应该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彻底推翻一切旧制度。看到此时,我想:当时有谁能够想到日后中国革命,不仅仅要依靠工人阶级,最后还要团结农民,开展农村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实情的革命道路。若没有毛泽东,若不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运用马列主义来武装自己,中国的历史又会怎样发展呢?

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浴血奋战,开天辟地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作出的历史答卷;此后,邓小平接过火炬,开创性地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使国家富了起来;到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带领14亿中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走向了小康社会。这中国共产党人手中的百年火炬之光,它照亮的是人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而另一方面,人民又是这火炬永不枯竭之源泉、之动能。而这火炬也正在温暖全人类,照亮全世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