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表演教案7篇

02-05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大班表演教案7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大班表演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探索用不同身体部位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三段不同的节奏型。

2.学会借助图谱理解表现音乐,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图谱1张,节奏型3张;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

2.《巡逻兵进行曲》音乐CD、杂技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图谱,运用杂技表演的情节,探索《巡逻兵进行曲》中三种不同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1)乐曲A段:节奏型XX|XX|XX|X0|,对应图谱抛绣球请幼儿探索节奏型的打击方法,并能说出共有几个乐句。

(2)乐曲B段:转呼啦圈,XX|X0|XX|X0|。

(3)乐曲C段:顶酒杯,XXX|XXX|XXX|XXX|。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熟练A、B、C段的三个节奏型。

3.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表演。

(1)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表演。(可用拍腿、捻指、弹舌、跺脚等)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用身体打击乐表现乐曲。

4.教师出示三种打击乐器,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1)组织讨论:每一个杂技表演节目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为什么?

(2)教师当指挥,请幼儿看图谱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提醒幼儿看指挥、听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3)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交换时幼儿交换位置,乐器不动位置。

(4)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其他幼儿起立完整地演奏一遍打击乐。

活动延伸:

请幼儿观看真正杂技表演的视频,了解相关项目。

大班表演教案(篇2)

案例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的戏剧活动,它以文艺作品为内容,以幼儿扮演作品中人物(角色)为表演手段,通过表演再现文艺作品的内容与文艺作品的情感。它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重要手段。儿童文学作品中鲜活而有趣的角色是幼儿爱模仿的对象,虽语言简单、重复.动作零碎,幼儿却乐此不疲。为此,根据我班幼儿爱模仿,喜欢表演的特点,我选用了《金鸡冠的公鸡》做为表演游戏的内容。如何让大班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我进行了以下探讨。

总目标

1、幼儿能大胆地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文学作品,在表演中能合作表演,协商分配角色,互相化装。

2、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乐于参加表演。

第一次活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地听故事,使幼儿能记住故事的名称、角色,理解其内容,对故事有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找出故事中优美的语句,并能初步理解其词意。

3、在边听、边议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知道公鸡因为贪吃,又爱听恭维的话才上当受骗。

活动准备

《金鸡冠的公鸡》的故事图片和录音,公鸡木偶。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

1、出示公鸡木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公鸡)它不是一只普通的公鸡,它是一只“金鸡冠”的公鸡。

2、介绍故事名称。

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讲它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金鸡冠的公鸡》,仔细听听故事里有谁?

[反思:我以出示木偶公鸡的形式引题,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做了铺垫。同时,向幼儿抛出问题,为此,小朋友们最想知道的是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故事里有谁?]

(二)、听故事。

1、老师结合图片讲故事一遍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猫、公鸡、画眉鸟、狐狸)

2、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讲完后提问:

(1)请小朋友想想公鸡被狐狸捉走几次?

(2)狐狸每次是怎样骗公鸡的?狐狸每次骗公鸡说的话一样吗?

老师示范狐狸第一次骗公鸡和第二次骗公鸡的语言,让幼儿讨论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示范狐狸第三次骗公鸡的语言,请小朋友讨论和第一次、第二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幼儿讨论后小结:狐狸很狡猾,为了把公鸡骗出来,所以三次说的话都不一样。

(3)公鸡为什么会被狐狸捉走那么多次?公鸡有没有缺点呢?

幼儿讨论后小结:公鸡有缺点,因为贪玩,爱听好话,所以才受骗的。

[反思:本环节通过教师的语言示范,引导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主要情节。幼儿很快地明白狐狸为什么对公鸡的三次对话都不一样,知道公鸡因为贪玩,爱听好话,所以才上当受骗。]

(三)、这个故事很好听,里面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找出来好吗?(听故事录音)听后组织幼儿讨论:

1、画眉鸟、猫叮嘱公鸡什么?什么叫叮嘱?(“叮嘱”就是告诉一遍又一遍,告诉一遍又一遍。画眉鸟、猫再三告诉公鸡要听话,不要上狐狸的当,受狐狸骗。

2、公鸡为什么忍不住?什么叫忍不住?(因为贪吃,听狐狸说不给他吃小豆,就赶紧把头伸出了窗口说:“干什么不给我吃!”)

3、狐狸把公鸡捉走,走过了什么地方?

(1)什么是黑幽幽的森林?(就是一大片很偏僻、很安静,光线很暗的森林。)

(2)什么叫急腾腾的河?(就是水流很急,水的浪花像跳起来一样。)

(3)什么是高耸耸的山顶?(就是山很高很高,很陡很直,很难爬上去。)

(4)画眉鸟和猫去救公鸡时,在狐狸洞前唱了什么?

(四)、总结

今天我们听了三遍故事,你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下次我们就来表演吧。

活动反思

《金鸡冠的公鸡》是幼儿园语言教材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生动、形象,是幼儿所喜欢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故事的提问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引出问题讨论,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我班幼儿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渐渐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指导老师点评(张燕飞)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通过向幼儿提出启发性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对《金鸡冠的公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充分挖掘故事的教育作用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还不熟悉,建议下次活动应该重点在幼儿对故事角色之间的对话的理解和掌握上下功夫。

第二次活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二)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初步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习狐狸和公鸡的对话以及猫和画眉鸟的语言,并试着让幼儿学习旁白。

2、启发幼儿初步能用表情、动作、语调的变化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头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

老师知道小朋友都想上台为大家表演,老师也很想表演,现在老师来表演,谁来帮老师讲旁白。

(二)老师表演一遍,幼儿分析、评价学习。

1、狐狸用什么样的语言、动作骗公鸡的?(狡猾的声音)

2、怎样才能表现出狐狸狡猾的样子呢?

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后小结:狐狸的声音要尖尖的,声音要拉长,身体要扭来扭去,眼珠子要转来转去。

3、公鸡被狐狸捉走后,心里怎样想的?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向猫和画眉鸟求救?

幼儿讨论后小结:公鸡很着急、很害怕,声音要喊的越来越大,猫和画眉鸟才听得见。

4、公鸡不听话,一次一次地被狐狸捉走,猫和画眉鸟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幼儿讨论后,学习猫、画眉鸟和公鸡的对话。

[反思: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启发性和创造性原则,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狐狸、公鸡的语言和动作。运用分析、讨论法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请个别幼儿带上头饰表演,幼儿集体配旁白。

(四)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观看了表演,你们喜欢表演吗?如果大家都来表演,我们的道具又不够,怎么办呢?(小朋友讨论)

范淑婷、宝阳、余晨小朋友都说:在做些头饰。

李婧萱说:叫妈妈教我做狐狸的衣服,我要表演狐狸。

廖振杰说:我也要表演狐狸,我要做狐狸头饰。

高俊杰说:我要做鸡冠,我要表演公鸡。……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于是,生成了第三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大胆地让幼儿对故事中“狐狸、公鸡、猫和画眉鸟”的语言进行分析、评价的尝试,让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对话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相互对比,最终讨论出符合角色特点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表演,大胆地刻画角色的形象,为后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活动的最后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没想到小朋友表现出对制作道具有很强烈的欲望,于是决定下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来制作表演道具。

指导教师点评(张燕飞)

1、教师生动形象的示范演出,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产生了表演的冲动,并逐渐为幼儿所演绎。

2、本次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在众多答案中进行总结,问题的设计灵活。

3、教师能在活动的最后能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思路清晰,想法独特。

第三次活动:制作表演道具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废旧材料表现头饰、服装等表演工具。

2、运用基本元素的发散性联想:寻求相同的表现方式进行学习表现。

3、操作完毕后,将桌面、地面收拾干净。

活动准备:

1、各种废旧材料(如:塑料袋、编织绳、碎布、纸袋、挂历纸、卡纸、纸盒等)

2、剪刀、双面胶、透明胶、胶水、油画棒、牛筋等。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你们想表演《金鸡冠的公鸡》吗?那么,你们想自己做表演道具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

子烨:纸盒的纸很硬,可以做头饰。

陈瑶:挂历纸可以做衣服,我要用它做公鸡的羽毛。

昱恒:老师,做操的器械戴在头上可以变成“鸡冠”。

苏畅:我们玩游戏的“尾巴”也可以做成狐狸的尾巴。

婧萱:老师,这些布可以做成画眉鸟的翅膀。…….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动手吧。

[反思:这一环节,运用直观性原则,让幼儿观察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并根据材料激发幼儿想像的空间,引导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想像,为后面的制作活动打下基础。]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小朋友们自己选择材料来做你喜欢的道具,也可以多做一些,不同样式的都可以。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针对上次活动结束时引发幼儿讨论时生成的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投放的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和探索,对于较难操作的材料,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了一些半成品,这样,幼儿通过努力就能完成。幼儿的想像力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所想的、所做的、出乎意料。

在做头饰时幼儿画的头饰图案比例掌握不准确,多数偏小。于是,在活动中,我及时该变方式,自己先用铅笔为幼儿画上轮廓,幼儿进行钩边、涂色,最后帮助幼儿上牛筋,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完成。

指导教师点评:

1、为使幼儿的表演游戏在自然状态下得以逐步升华,视表演冲动内化为主动活动,教师及时因势利导,创设良好环境,提供自由空间和丰富材料,扩展表演内容和形式,确保游戏展开,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引导幼儿自制服饰道具,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使之不断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

2、幼儿的想像力非常丰富,想出了许多好的方法和建议,但,毕竟幼儿年龄小,能力有限,做出的道具比较粗糙。建议:这次活动如果能开展成“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收效一定更好。

3、在幼儿制作道具过程中,如果能播放一些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操作会更好。

第四次活动:我们来演童话《金鸡冠的公鸡》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主动学演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自由结合,协商分配角色,合作表演。

2、要求幼儿表演时,声音响亮,让人听明白。自己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共同商量决策。

3、积极愉快的表演角色。

活动准备:

1、为幼儿提供小图片:琴、山、树片篮子和家长为小朋友准备的道具。

2、幼儿在活动中制作的部分道具。

3、家长为幼儿制作的道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

(1)师:你们想表演《金鸡冠的公鸡》吗?如果想表演,你们可以怎样表演?

(2)老师组织大家讨论:在分配角色时因该怎么分比较好?(大家互相协商)

2、决策性活动

(1)教师先请几位组织能力强的幼儿(7位)担任每组的组长,其他小朋友自由组合,大家商量、分配角色。

(2)提出表演的要求:表演要在指定场地进行。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分别来小组了解幼儿“决策”情况。

4、分组表演,教师观察指导。

[反思:观察中发现廖振杰小朋友这组表演得很好,他们并不是完全照搬,有一定的创新。于是,立即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肯定、表扬。婧萱这组小朋友表演完后,他们懂得交换角色再进行表演。宝阳这组的小朋友在场景的布置上与众不同,他们自己将“公鸡”的家和狐狸洞进行了装饰。活动中我没有给幼儿太多的指导和暗示,目的在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协商,分配角色所需的道具,以次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不过在游戏中还是出现个别幼儿争角色和抢表演道具现象,发现后,我及时进行处理,让幼儿自己说应该怎么办?让幼儿明白:大家不相互合作是不能表演好的。]

5、游戏评价

(1)幼儿自评和互评。

请小朋友说说你们表演的好吗?你觉得谁表演的好?为什么?

[反思:评价环节我采用了幼儿自评、互评和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在幼儿自评和互评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自信,勇敢地说出自己表演得好,也能大胆地对同伴的表演进行评价。通过幼儿的相互评价,我认为对幼儿辨别是非,以及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不能避免幼儿间违心的对他人的评价,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加强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2)教师评价(教师从幼儿角色分配情况、道具的使用情况以及表演中幼儿语言、动作的表现上进行分析、肯定。)

活动反思:

教师不仅是一个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一个观察者。做为一个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并对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好的想法,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使幼儿更好的进行下一环节的活动,而且,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幻想能力与大胆创造表现能力同时都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在与同伴诉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感受中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

指导教师点评:

1、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在幼儿玩表演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角色的形象,为幼儿提供了宽松、愉快的表演环境。以至于每组幼儿都能创造出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和动作,表演得生动、形象。

2、教师始终运用启发性原则,启发、引导幼儿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幼儿学会与同伴进行协商、分工、合作地进行表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以及交往的能力。

3、最后的评价环节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对自己的表演和同伴的表演进行评价这样非常好。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事物的分辨力。

4、如果能将整个活动过程拍摄下来,让幼儿观看后再进行评价活动会更客观,效果会更好。

三、案例研究启示

1、通过此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幼儿对表演文学作品的'兴趣。他们通过玩表演游戏,以具体、生动的形式来体会所表演对象的思想内容,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培养了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寓教于乐。

2、幼儿在玩表演游戏时,要协商分配角色、共同准备道具、场景,要克服怕羞、胆怯,并克制自己大胆地扮演角色等,这就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和表演欲望。

3、在玩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接触了大量丰富、优美的语言。并学习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绪,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和表演才能有重要作用。

4、通过表演游戏的组织,教师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在道具的制作上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5、引导幼儿进行角色分配时,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决定。(如:锤子、剪刀、布或轮流的方式等。)YJS21.COm

大班表演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感知乐曲坚定有力的特点,学习节奏型XX|XX|XX|XO|、XX|XO|、XXX|、XX|XXX|

2.学习看指挥,并能用乐器垒加的方式进行演奏。

3.能用乐器为乐曲伴奏,喜欢打击乐活动,提高自控能力。

二、活动准备:

图谱、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感受音乐特点,学习节奏型

(1)熟悉音乐,感知乐曲坚定有力的特点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音乐,用摇头、点头等形式感知。这是前奏)

(2)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活泼、跳跃、欢快、热闹等)

(3)小结:小朋友会说的词语可真多,我们还可以用坚定有力这个词语来形容。

2.出示图谱,学习节奏型

(1)师:听着士兵进行曲,杂技表演出场啦!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杂技表演?(抛接球、套圈、跳高)他们的表演还吸引了小鼓手,他们也来加油助阵啦!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师:现在老师来指图,小朋友边看图边听音乐(抛接球表演开始啦!套圈表演开始啦!跳高表演开始啦!小鼓手助阵!)

(3)播放音乐,教师指导幼儿看图谱拍打节奏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拍打(提示语:嘿嘿!加加油!)

二、学习看指挥,学习用乐器垒加的方式进行演奏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打节奏师:杂技表演真精彩,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一回杂技演员表演节目,好吗?

(教师分组)

2.学习用乐器垒加的方式进行演奏

(1)师:现在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请注意看我的指挥(哼唱)。呀!哪组小朋友加进来啦!(中间组),又有哪组加进来啦!(第三组)杂耍叔叔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最后一小句大家一起拍!

师:杂耍叔叔的表演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我们再来练习一下,好吗?(再次练习垒加)

(2)播放音乐,看指挥拍节奏

三、拿乐器看指挥进行演奏

1.拿乐器看指挥演奏(从右手边开始指挥)

师:最后一小节我们除了可以喊“嘿嘿!加加油!”,还可以喊什么?(嘿嘿!真精彩!)

2.变换指挥进行演奏3.交换乐器进行演奏(提醒幼儿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四、结束活动

师:杂技表演真精彩,我们小朋友演奏的也很精彩。(着重表扬个别幼儿),结束活动。

大班表演教案(篇4)

游戏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情节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动作,表情,表现角色性格特征,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人物和情节。

2、利用游戏材料和替代品布置简单的游戏场景。

3、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

4、学习与同伴协商,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养成爱惜玩具材料的习惯,玩具用后会有条理地加以整理。

游戏准备:

故事教学挂图,狼、小羊、花猫、黄狗、白马、大象的头饰,百宝箱

活动指导:

第一阶段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提问故事内容,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的出场顺序及对话:

①故事的名称叫什么呢?故事中都有些谁呀?

②小羊去河边喝水发生了什么事?

③谁来帮助小羊?后来怎样?

1、利用桌面教具,教师与幼儿共同讲述故事,重点引导幼儿利用不同语气、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的不同特点。

2、教师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表演。

4、游戏结束讲评。

请幼儿说说听完故事后想想故事中讲了个什么道理呢?(同伴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第一阶段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原定在幼儿较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以帮助幼儿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但在组织活动时,我发现幼儿能以很快的速度记住故事的大意内容和角色的对话,有许多的幼儿对我的介绍不感兴趣,不时打断的我提问,个别自制力较差的幼儿已开始自行表演,黄诗逾等几个小朋友干脆说:"老师,我要当小羊""我要当小花猫"……看,小朋友兴趣多高啊!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他们喜欢的游戏,他们已按奈不住自己的情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情感需要去考虑,就会责怪孩子不听话,认为他们不守纪律。为了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我决定尊重、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和需要,我调整了活动的组织方式,简化了一些环节,让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集体表演。戴上头饰的孩子们十分兴奋,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男孩子互相拍打……游戏本身就具有那种使人兴奋、发疯的"乐趣",因此当老师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幼儿的情绪必然高涨,于是我给了幼儿几分钟让他们宣泄极兴奋的情绪。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将故事情节较完整地表演下来。但我发现决大部分的幼儿只是将故事的情节串演一遍,无法表现出各个角色的不同特点,个别平时表演能力较强的幼儿:黄诗逾、扬翊君等也只是在开始"小羊遭遇狼"片段简单表演几个动作;还有是扮演小羊的幼儿双手揉眼做哭泣的动作,但却是边做哭的动作边开心的笑;幼儿只是说出角色的对话,完全没有表现出角色不同的表情、动作。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幼儿并没有真正去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情感,而只是对参与游戏的一种喜悦,一种表面的兴趣,如何将幼儿的表面兴趣转化成深层的兴趣,由暂时的兴趣转化成稳固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在下一次的活动中,重点引导幼儿如何表现角色不同的特点。

大班表演教案(篇5)

目标:

1、探索身体上的各个关节,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体验关节运动的快乐。

2、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在关节部位作画。

准备:

1、水彩笔若干、《健康歌》的音乐磁带。

2、教师事先在手上画好“亲亲一家人”。

过程:

1、会弯腰的一家人。

(1)教师出示一直拳头,请幼儿猜猜拳头里藏着什么。

(2)教师边念儿歌,边逐一伸出手指:拇指是爷爷,胡子一大把;食指是奶奶,带着老花镜;中指是爸爸,排队站中央;无名指是妈妈,笑着把我夸;小指就是我,聪明又可爱;五指握握紧,亲亲一家人。

(3)多亲热的一家人呀,我们小朋友也把手伸出来弯一弯和他们打个招呼:爸爸好!妈妈好!爷爷好!奶奶好!

(4)教师伸出某一手指,幼儿也伸出同样的手指,做弯曲打招呼的动作。

2、灵活的关节。

(1)我们的手指之所以会弯曲,是因为有关节。你能不能在身体的其他地方找到关节?

(2)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如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并引导幼儿发现有了关节身体才能弯曲。

(3)不弯曲膝关节,你能坐下吗?不弯曲手指关节,你能拿到桌上的小东西吗?

3、我的关节会表演。

(1)幼儿找一个裸露在外面的关节,大胆地在这个部位上画一样东西,如在食指关节上用水彩笔画一条毛毛虫,或在腕关节上画一个人脸等。

(2)画完后试着动一动这些关节。一弯一伸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幼儿弯动自己的关节,发现这些关节上的图形(毛毛虫、人脸)会随着动起来,非常有趣。

大班表演教案(篇6)

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教案:新猴子学样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大班表演教案(篇7)

案例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的戏剧活动,它以文艺作品为内容,以幼儿扮演作品中人物(角色)为表演手段,通过表演再现文艺作品的内容与文艺作品的情感。它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重要手段。儿童文学作品中鲜活而有趣的角色是幼儿爱模仿的对象,虽语言简单、重复.动作零碎,幼儿却乐此不疲。为此,根据我班幼儿爱模仿,喜欢表演的特点,我选用了《金鸡冠的公鸡》做为表演游戏的内容。如何让大班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我进行了以下探讨。

总目标

1、幼儿能大胆地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文学作品,在表演中能合作表演,协商分配角色,互相化装。

2、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乐于参加表演。

第一次活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地听故事,使幼儿能记住故事的名称、角色,理解其内容,对故事有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找出故事中优美的语句,并能初步理解其词意。

3、在边听、边议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知道公鸡因为贪吃,又爱听恭维的话才上当受骗。

活动准备

《金鸡冠的公鸡》的故事图片和录音,公鸡木偶。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

1、出示公鸡木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公鸡)它不是一只普通的公鸡,它是一只“金鸡冠”的公鸡。

2、介绍故事名称。

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讲它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金鸡冠的公鸡》,仔细听听故事里有谁?

[反思:我以出示木偶公鸡的形式引题,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做了铺垫。同时,向幼儿抛出问题,为此,小朋友们最想知道的是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故事里有谁?]

(二)、听故事。

1、老师结合图片讲故事一遍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猫、公鸡、画眉鸟、狐狸)

2、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讲完后提问:

(1)请小朋友想想公鸡被狐狸捉走几次?

(2)狐狸每次是怎样骗公鸡的?狐狸每次骗公鸡说的话一样吗?

老师示范狐狸第一次骗公鸡和第二次骗公鸡的语言,让幼儿讨论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示范狐狸第三次骗公鸡的语言,请小朋友讨论和第一次、第二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幼儿讨论后小结:狐狸很狡猾,为了把公鸡骗出来,所以三次说的话都不一样。

(3)公鸡为什么会被狐狸捉走那么多次?公鸡有没有缺点呢?

幼儿讨论后小结:公鸡有缺点,因为贪玩,爱听好话,所以才受骗的。

[反思:本环节通过教师的语言示范,引导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主要情节。幼儿很快地明白狐狸为什么对公鸡的三次对话都不一样,知道公鸡因为贪玩,爱听好话,所以才上当受骗。]

(三)、这个故事很好听,里面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找出来好吗?(听故事录音)听后组织幼儿讨论:

1、画眉鸟、猫叮嘱公鸡什么?什么叫叮嘱?(“叮嘱”就是告诉一遍又一遍,告诉一遍又一遍。画眉鸟、猫再三告诉公鸡要听话,不要上狐狸的当,受狐狸骗。

2、公鸡为什么忍不住?什么叫忍不住?(因为贪吃,听狐狸说不给他吃小豆,就赶紧把头伸出了窗口说:“干什么不给我吃!”)

3、狐狸把公鸡捉走,走过了什么地方?

(1)什么是黑幽幽的森林?(就是一大片很偏僻、很安静,光线很暗的森林。)

(2)什么叫急腾腾的河?(就是水流很急,水的浪花像跳起来一样。)

(3)什么是高耸耸的山顶?(就是山很高很高,很陡很直,很难爬上去。)

(4)画眉鸟和猫去救公鸡时,在狐狸洞前唱了什么?

(四)、总结

今天我们听了三遍故事,你们想不想表演这个故事?下次我们就来表演吧。

活动反思

《金鸡冠的公鸡》是幼儿园语言教材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生动、形象,是幼儿所喜欢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故事的提问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引出问题讨论,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我班幼儿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渐渐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指导老师点评(张燕飞)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通过向幼儿提出启发性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对《金鸡冠的公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充分挖掘故事的教育作用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还不熟悉,建议下次活动应该重点在幼儿对故事角色之间的对话的理解和掌握上下功夫。

第二次活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二)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初步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习狐狸和公鸡的对话以及猫和画眉鸟的语言,并试着让幼儿学习旁白。

2、启发幼儿初步能用表情、动作、语调的变化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头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

老师知道小朋友都想上台为大家表演,老师也很想表演,现在老师来表演,谁来帮老师讲旁白。

(二)老师表演一遍,幼儿分析、评价学习。

1、狐狸用什么样的语言、动作骗公鸡的?(狡猾的`声音)

2、怎样才能表现出狐狸狡猾的样子呢?

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后小结:狐狸的声音要尖尖的,声音要拉长,身体要扭来扭去,眼珠子要转来转去。

3、公鸡被狐狸捉走后,心里怎样想的?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向猫和画眉鸟求救?

幼儿讨论后小结:公鸡很着急、很害怕,声音要喊的越来越大,猫和画眉鸟才听得见。

4、公鸡不听话,一次一次地被狐狸捉走,猫和画眉鸟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幼儿讨论后,学习猫、画眉鸟和公鸡的对话。

[反思: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启发性和创造性原则,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狐狸、公鸡的语言和动作。运用分析、讨论法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请个别幼儿带上头饰表演,幼儿集体配旁白。

(四)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观看了表演,你们喜欢表演吗?如果大家都来表演,我们的道具又不够,怎么办呢?(小朋友讨论)

范淑婷、宝阳、余晨小朋友都说:在做些头饰。

李婧萱说:叫妈妈教我做狐狸的衣服,我要表演狐狸。

廖振杰说:我也要表演狐狸,我要做狐狸头饰。

高俊杰说:我要做鸡冠,我要表演公鸡。……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于是,生成了第三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大胆地让幼儿对故事中“狐狸、公鸡、猫和画眉鸟”的语言进行分析、评价的尝试,让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对话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相互对比,最终讨论出符合角色特点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表演,大胆地刻画角色的形象,为后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活动的最后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没想到小朋友表现出对制作道具有很强烈的欲望,于是决定下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来制作表演道具。

指导教师点评(张燕飞)

1、教师生动形象的示范演出,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产生了表演的冲动,并逐渐为幼儿所演绎。

2、本次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在众多答案中进行总结,问题的设计灵活。

3、教师能在活动的最后能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思路清晰,想法独特。

第三次活动:制作表演道具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废旧材料表现头饰、服装等表演工具。

2、运用基本元素的发散性联想:寻求相同的表现方式进行学习表现。

3、操作完毕后,将桌面、地面收拾干净。

活动准备:

1、各种废旧材料(如:塑料袋、编织绳、碎布、纸袋、挂历纸、卡纸、纸盒等)

2、剪刀、双面胶、透明胶、胶水、油画棒、牛筋等。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你们想表演《金鸡冠的公鸡》吗?那么,你们想自己做表演道具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

子烨:纸盒的纸很硬,可以做头饰。

陈瑶:挂历纸可以做衣服,我要用它做公鸡的羽毛。

昱恒:老师,做操的器械戴在头上可以变成“鸡冠”。

苏畅:我们玩游戏的“尾巴”也可以做成狐狸的尾巴。

婧萱:老师,这些布可以做成画眉鸟的翅膀。…….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动手吧。

[反思:这一环节,运用直观性原则,让幼儿观察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并根据材料激发幼儿想像的空间,引导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想像,为后面的制作活动打下基础。]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小朋友们自己选择材料来做你喜欢的道具,也可以多做一些,不同样式的都可以。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针对上次活动结束时引发幼儿讨论时生成的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投放的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和探索,对于较难操作的材料,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了一些半成品,这样,幼儿通过努力就能完成。幼儿的想像力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所想的、所做的、出乎意料。

在做头饰时幼儿画的头饰图案比例掌握不准确,多数偏小。于是,在活动中,我及时该变方式,自己先用铅笔为幼儿画上轮廓,幼儿进行钩边、涂色,最后帮助幼儿上牛筋,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完成。

指导教师点评:

1、为使幼儿的表演游戏在自然状态下得以逐步升华,视表演冲动内化为主动活动,教师及时因势利导,创设良好环境,提供自由空间和丰富材料,扩展表演内容和形式,确保游戏展开,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引导幼儿自制服饰道具,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使之不断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

2、幼儿的想像力非常丰富,想出了许多好的方法和建议,但,毕竟幼儿年龄小,能力有限,做出的道具比较粗糙。建议:这次活动如果能开展成“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收效一定更好。

3、在幼儿制作道具过程中,如果能播放一些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操作会更好。

第四次活动:我们来演童话《金鸡冠的公鸡》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主动学演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自由结合,协商分配角色,合作表演。

2、要求幼儿表演时,声音响亮,让人听明白。自己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共同商量决策。

3、积极愉快的表演角色。

活动准备:

1、为幼儿提供小图片:琴、山、树片篮子和家长为小朋友准备的道具。

2、幼儿在活动中制作的部分道具。

3、家长为幼儿制作的道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

(1)师:你们想表演《金鸡冠的公鸡》吗?如果想表演,你们可以怎样表演?

(2)老师组织大家讨论:在分配角色时因该怎么分比较好?(大家互相协商)

2、决策性活动

(1)教师先请几位组织能力强的幼儿(7位)担任每组的组长,其他小朋友自由组合,大家商量、分配角色。

(2)提出表演的要求:表演要在指定场地进行。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分别来小组了解幼儿“决策”情况。

4、分组表演,教师观察指导。

[反思:观察中发现廖振杰小朋友这组表演得很好,他们并不是完全照搬,有一定的创新。于是,立即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肯定、表扬。婧萱这组小朋友表演完后,他们懂得交换角色再进行表演。宝阳这组的小朋友在场景的布置上与众不同,他们自己将“公鸡”的家和狐狸洞进行了装饰。活动中我没有给幼儿太多的指导和暗示,目的在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协商,分配角色所需的道具,以次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不过在游戏中还是出现个别幼儿争角色和抢表演道具现象,发现后,我及时进行处理,让幼儿自己说应该怎么办?让幼儿明白:大家不相互合作是不能表演好的。]

5、游戏评价

(1)幼儿自评和互评。

请小朋友说说你们表演的好吗?你觉得谁表演的好?为什么?

[反思:评价环节我采用了幼儿自评、互评和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在幼儿自评和互评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自信,勇敢地说出自己表演得好,也能大胆地对同伴的表演进行评价。通过幼儿的相互评价,我认为对幼儿辨别是非,以及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不能避免幼儿间违心的对他人的评价,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加强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2)教师评价(教师从幼儿角色分配情况、道具的使用情况以及表演中幼儿语言、动作的表现上进行分析、肯定。)

活动反思:

教师不仅是一个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一个观察者。做为一个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并对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好的想法,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使幼儿更好的进行下一环节的活动,而且,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幻想能力与大胆创造表现能力同时都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在与同伴诉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感受中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

指导教师点评:

1、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在幼儿玩表演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角色的形象,为幼儿提供了宽松、愉快的表演环境。以至于每组幼儿都能创造出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和动作,表演得生动、形象。

2、教师始终运用启发性原则,启发、引导幼儿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幼儿学会与同伴进行协商、分工、合作地进行表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以及交往的能力。

3、最后的评价环节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对自己的表演和同伴的表演进行评价这样非常好。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事物的分辨力。

4、如果能将整个活动过程拍摄下来,让幼儿观看后再进行评价活动会更客观,效果会更好。

三、案例研究启示

1、通过此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幼儿对表演文学作品的兴趣。他们通过玩表演游戏,以具体、生动的形式来体会所表演对象的思想内容,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培养了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寓教于乐。

2、幼儿在玩表演游戏时,要协商分配角色、共同准备道具、场景,要克服怕羞、胆怯,并克制自己大胆地扮演角色等,这就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和表演欲望。

3、在玩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接触了大量丰富、优美的语言。并学习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绪,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和表演才能有重要作用。

4、通过表演游戏的组织,教师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在道具的制作上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5、引导幼儿进行角色分配时,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决定。(如:锤子、剪刀、布或轮流的方式等。)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大班表演教案7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表演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