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心得体会范本

02-06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推荐这篇关于“乡镇干部心得体会”的优秀文章。当我们的心态发生转变时,应该整理思路,把我们的体验和感悟写下来。经常写下这些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将深入解析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供您学习!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1

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烂若繁星,千百年来,若论在大众中影响最为深广的人首推孔子,孔子之下的一人,在我看来,或许就要数到包拯了。

孔子是思想家,思想家的思想可以超越时空,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包拯是封建王朝的一位实干型官员,除史书记载的政绩外,留下的主要文字是上书皇帝的“奏议”。不管奏议怎样高明,政绩如何突出,最终都是为巩固封建王朝服务,但是,他的影响为什么也能跨越时空、超越阶层、传诸久远呢?

那是因为,在那些卓越的政绩、作为政绩的.思想基础的奏议背后,蕴藏着一种很宝贵的“包拯精神”。要知道包拯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就有必要明了包拯的思想核心与性格特征,而这又需要对他的生平有一个大概了解。

包拯,字希仁,谥孝肃,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出生于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县解集乡包村(今安徽合肥所辖肥东县包公镇包村),包拯父亲有一定文化,做过小官,薄有田产。小康之家耕读为本,这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包家亦不例外。

《肥东县志》上说:“包拯少年在乡读书,亦耕亦牧。”天圣五年(公元1027)包拯进士及第后,曾经被朝廷两次授官,均因父母不愿随行而辞官尽孝,直到双亲病殁,守孝三年,才出任天长知县,时年38岁。

在地方,包拯担任过知县、知府、转运使等职。在中央,他由权度支判官、监察御史里行、户部副使、御史中臣、三司使,一直做到枢密副使任上离世。我们知道,北宋最高监察机关是御史中丞领导的御史台,最高财政机关是三司使领导的三司,最高军事机关是枢密使领导的枢密院。枢密院是辅佐皇帝执行兵政的机构,在皇帝的总揽下,由宰相、副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共同组成国家最高领导核心。所以,包拯的职位是相当高的。

包拯的思想核心是忠君与民本的高度统一。包拯具有鲜明的忠君思想。在一封奏札里,包拯写道:“臣生于草茅,早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而“骤被殊用,置诸侍从之列,擢处谏诤之班,臣于此时敢忘图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个出身既不高贵又缺少政治后台的人,能够被朝廷委以重任、视做心腹,这种感恩戴德的心理是不难理解的。基于这样的心理,他特地上书仁宗“请建太子”,希望赵家王朝“传之无穷”,因为“太子天下之根本也”,只有建立太子,才能“巩固王室”,“挫奸雄观望”,否则“必稔祸于将来,恐非社稷之福”。这样的忠君思想,可谓臻于极致了。

包拯又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古人很早就提出“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一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成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包拯一生从政的根本信条。他反复对仁宗说:“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当务安之为急。”“民者国之本,财用所出,安危所系,而横赋暴取,不知纪极。”他几十封为民请命的奏折,便立足于民为国本的思想。

难能可贵的是,包拯思想中的忠君与民本是和谐一致的。那么对于包拯来说,将二者统一起来的逻辑性何在呢?

在《请差灾伤路分安抚》中,包拯反映江淮等地天灾人祸严重,请求从速安抚,否则酿成大乱:“民间之蓄尽为军储矣,民失其赖,流亡日众……况今秋苗稼既槁……凋残之民朝不谋夕……饥则盗起,盗起则奸雄出,奸雄出则不可制矣,岂可不深惧而豫防之哉!”他讲得很明白,如果官不爱民,民不聊生,“奸雄”就会揭竿而起,后果不堪设想。类似这样的话,在今天尚能看到的包拯的奏议里至少说了四次。能够看出,包拯不仅自己爱民,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皇帝爱民。包拯将之当做最大的“忠君”,这也就是他秉持的忠君与民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可以说,包拯“忠君”的目的固然在于“君”,但客观上有利于天下苍生,其忠君与民本高度统一的积极意义也正体现在这里。

包拯的性格坦诚得近乎毫无保留,率真得似乎缺少修养,其刚直乍看起来真有些不近人情。这种性格的形成,一是由于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而且一生和农村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无形间烙上了中国农民纯朴诚实的印记;二是在他熟悉的古代典籍中,仁人志士忧国爱民的胸怀,“言必信,行必果”的品格,对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当朝名臣刘筠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甚深。刘筠是翰林学士,刚毅正直,疾恶如仇,因和朝廷恶势力势不两立,两度外任庐州,而包拯自年少时即颇为刘筠所赏识。

包拯精神就是以包拯的思想核心为基础、性格特征为外在表现而形成的。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2

乡镇干部作风整顿心得体会为了进一步提高村

干部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党委决定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一次作风集中整顿。通过前一阶段的认真学习,本人就此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以基本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自觉地加强思想改造,清除头脑中非无产阶级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二,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一个干部的职责。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

第三,要善于学习,掌握工作的本领。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内容,没有雄厚的文化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尽管有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一、要做到坚持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

一个优秀的干部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系统地学习,特别是学习政治理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共产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形势,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要做到这些,不学习、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是不行的。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就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可能有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坚强的党性和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我们要联系实际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各样的考验,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从根本上说靠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靠的是全党对这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今后,我们要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仍然要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仍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认真实践这一科学理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掀起学习的新高潮。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保持高尚的境界。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但精神境界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和塑造的。讲正气,必须养正气,这就要不断的学习和

读书,知识多了,本领就会增大,精神境界就会提高。读书使人高洁。在这方面,老一辈革

命家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人,必然会鼠目寸光。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形势,一些人之所以犯错误,甚至犯罪,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

不读书、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一个合格的干部,就要克勤克俭,生活上严要求。

古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铮铮言词,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今天,我们干部应继承先贤的优良品质,具有更高尚的情

操。我们孜孜追求的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当然,这不是说干部要

做苦行僧,干部也同样需要一定的物质享受;但是,在物质享受面前,每个干部要始终保持

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用党纪国法管好自己的头脑,管

好自己的手和嘴。今天,面对着灯红酒绿、花花世界,有些同志变得昏昏然,在物质享受面

前翻了船。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在我们身边就有为了几百元、几千元的赢头小利,而不YJs21.COM

择手段的人,有在公款宴会上大吃大喝的人,当然更有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达数百万元者,这些人尽管只是干部中的少数,但他们的行为已经给我们党抹了黑,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

坏的影响。这一现实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我们每个干部在生活中应该做到:

1、生活待遇上不攀比,要比贡献、比业绩;一比待

遇,就会比出问题来。

2、非分之想不可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你拿了应得的报酬,晚上睡觉也安稳。

3、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可丢。要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

大手大脚,暴殄天物,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4、遵纪守法,接受监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只有增强法制观念,完善监督机制,才能从组织上腐化堕落的通道。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里,我们每个干部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实际,认

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时刻不忘党的性质和宗旨,才能永远保持我们干部的纯洁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使命,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头人。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3

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农村,是农民们的生存家园,也是乡镇干部们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乡镇人一辈又一辈,一年又一年,在广阔的农村贡献青春年华时,农村的繁荣和发展也就成了我们的梦想和期待。我们和农民一样渴望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热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一、农村,我们永远的家园 曾经有很长的一些时间,在三农问题上,没有更多的人提起和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们把眼光和话题均放在了三农之外;曾经有一些响亮的声音,反复倡导只有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彻底地转移出去了,三农矛盾和国家发展的一切难题才迎刃而解;曾经有一种更极端的理论,“要想富裕农民,必失消灭农民”。作为与农民血肉相联、与三农息息相关,长年累月奋斗在农村一线的乡镇干部,我们对这些理论和观点曾深深地困惑、忧虑和不敢苟同。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在我们眼里是过于理想化的论断,相对于国情和现实是过于高远和虚幻。九亿农民脱离了生生不息的土地,他们怎样生存?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程度达到了能承担九亿农民的生存保障吗?看看今天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令人目不暇接的市场和花团锦簇的城市给农民提供了些什么?!又能更多地提供什么?!连每月***-***元的低得可怜的工资都无法保证按时兑付,还谈其它?!看看我们的民工们的工棚和吃的粗食,以及讨要工资的艰辛,那些大力提倡用转移农民、消灭农村来改变国家的面貌,振兴国民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人就应该噤口! (一)农村,有农民永远脱离不了的生存要素。 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能够生存,依赖的是广阔的农村。那里有他们永远脱离和舍弃不了的生存要素。我曾经把这些要素归纳为维持农民生存的六大基地:粮食基地即土地,虽然少,却能维持温饱;房屋基地即农舍,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面积却绝对宽敞够用,这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园田基地即菜园,每日必须的蔬菜供应所在,在那些偏僻不发达的山区农村,没有市场和蔬菜交易,农民不出钱就能吃上各类时令蔬菜;燃料基地即山林,这是农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来源地和少量的经济收入补充基地,很多山地农民靠山林树木创收,种植木耳、香菇等也能维持全年的现金支出;人情基地即村庄,当国家和社会机制没有给农民任何生活、生存保障的情况下,村庄里那种普通而又独特的不同于城市、社区的人情交往圈和交往方式将解决农民一切急难困苦、生老病死的重大问题。正是这六大基地保障了农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无论是国家兴,农民安居乐业,还是国家衰,农民穷困潦倒,总之,都是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供养和庇护着成千上万的农民,也正是这些基本要素满足了农民作为一个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比较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二)农村,是城市和工业发展及农村劳力转移的坚强后盾。 中国曾经有九亿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和工业吸纳了近*亿农民,留在农村的还有*亿农民,这*亿农民的小康之路、幸福生活如果全部寄托在离开土地和农村,让他们走向城镇和工业,并依靠城镇、工业来完全彻底地解决他们生存和生活、教育和医疗等等,这在目前的中国现实里,几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能因为*亿农民进了城,打了工,有了超过农村留守人员平均收入的工资收入,就认为所有的农民都可以走这条路。要看到的是,走向城市和工业的都是农村的青壮年和比较有文化、有技能的一部分人,他们在农民和农村中也是生产力因素中和劳动力里最活跃的分子、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可以说广大农村和无数农民家庭将最有体力、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贡献给了城镇和工业,并且在这个贡献过程中农村和农家是不计任何成本和完全处于劣势的,连农民外出务工的往返路费这种成本都由农民自己承担了,工资也是雇佣方说了算,农民根本没有谈判的能力。农村最具活力的一群人走了,最弱势最需要关怀的一大部分人留下了,俗称******部队(老人、妇女、儿童);打工而去的农民还把所有的生存的问题,所有的困难和包袱,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情往来等等留给了农村和在农村的家庭。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所需的人力数量会越来越少,所需人力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被淘汰出局的农民也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村无疑是农民永远的家园!很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三农的人们只看到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轻松、便利和高效,看到了把所有农民转移出去的美好前景,而没有看到转移农民的代价和成本,以及进城农民背后留下的那些沉重包袱和艰难困境。 曾经有很多农民离家外出务工了,仍然坚决不丢弃农村的土地;也曾经有农民已经举家迁往集镇了,还要到城镇外租种土地,甚至开荒种地;也曾经有多年从商已步入富裕行列的农民依然依恋着那偏远脊薄的土地,这说明什么?说明农民的生存危机意识难消,脱离农村这块土地后生存的安全感缺乏。据估计,目前农村尚有*亿农民,****年将仍有*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年也还有*亿以上农民在农村。不论城市和工业如何飞速发展,由此吸纳去的农村劳动力如何多。总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农村这个大后方的稳固和支撑上的,没有这个大后方作坚强后盾,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无疑将会大打折扣,黯然失色。 (三)发展农村,是治理我们国家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选择。 不管农村多么苦、多么穷、多么脏、多么乱和多么差,她所承载的历史重负和未来责任,都是无可用语言归纳和掂量的,也是我们这个正在负重前进的农业型的大国,再也找不到替代的所在。在城市和工业的基础还很脆弱,它们尚有无数的自身难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把*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再加到它们身上,其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即使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很好了,农民很大的可能也是在他们固有的土地上进行商品生产和工厂化的劳作。让农民不脱离土地而发展产业是最明智而适合当前中西部我国广大农村的。怎样尽可能地引导农民在自己的家园上充分使用劳动力?发展市场需要的产业和生产社会消费需求的各种产品(首选农产品)、获取效益的最大化、改善生活是最直接最可取的方式。这种方式比把大批农民弄到土地家园、农村山区之外,效果要好得多。例如成都市郭春城书记倡导的三个发展圈就是走这个路子;例如我们实践中经历过的发展烟叶、食用菌、蔬菜、养殖、加工等产业,农民没有离开农村也能搞市场经济,山区农民也能亲手培育一朵朵高山产业之花,放出奇光异彩。 因此,我们为什么不能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自身谈发展?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他们是在城市或农村,而是怎样发展农村和改善农民的生活以及解决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用一些事半功倍的办法就能让农民生活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要用很多精力和财力、物力去把农民活生生地从土地上剥离出去呢?要知道农民与土地的血肉联系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有农民就有土地,有土地就有农村,为什么一定要全部改变他们的性质?让一部分有能力、有技术可以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自然脱离土地和农村,或者农家里的一个、几个人离开,或者土地不需要时短期离开,其他的不能脱离农村的老人、儿童等不离开,不变其身份,就让农村还是农村、农民还是农民,让他们在一个建设的很好的新农村完满地完成其生命的过程,于国家于农民未尝不是件双赢的大好事。 目前,我国有限的耕地上养活了**亿人口。人均耕地各地很不平衡,我所知的最少的一家*口人不足*亩地,也生存下来了,而且土地经营得好,家庭也过得还不错。正是农民自己不脱离土地,并且将多余的粮食供献给城镇,用这种方式比较好地消除了饥饿,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总数,稳定了社会秩序,使我们的城市没有其它国家那样大量的难民潮和大型贫民窟,国家没有频繁的农民暴动和社会动荡,也没有阶级之间长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避免了引发更多的其它社会问题,比如因为饥饿产生的下一次土地革命。试想,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把农民就地安顿好,让他们稳定地美好地生活在他们的家园——土地上,让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各得其所,各得其利,让国家腾出手和精力谋划更大更多的发展,这是多么“划算”的事情! 农民不脱离土地,温饱主要由农民自行解决,发展主要由国家帮助解决,国家的压力也会小得多,帮助贫困落后的农村、农民解决发展问题比解决*亿人城镇化生活所需的代价不知要少多少!所以,发展农村,建设新农村是我国治国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选择。 二、建设新农村,用行动实现梦想 曾经有农民戏谑地描绘过他们的如意生活:“锅里有煮的、兜里有抖的、怀里有搂的”,我们引申一下他们的纯朴渴望就是:农业发展,粮食丰收;现金充足,生活富裕;妻儿双全,家庭美满。但是农村的未来,我们的美好家园的理想前景,仅仅局限这些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广大的农村,当前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农民们迫切地渴望着国家能把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平衡决策,能在城市与工业已经腾飞的前提下,拿出较多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与城里人平等的公共物品,让农民们在广阔遥远的农村也享受到这个国家平等的国民待遇。当前农村发展应在文化、教育、卫生三大方面和水、电、路、讯、房五大重点上做文章。 文化、教育和卫生是农民作为社会人必须享受的社会待遇和保障,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政策,对此农民虽然还说不上满意,但是充满了期待。而水、电、路、讯、房的建设,则是农民的基本生活所需,要求十分迫切!围绕十个“一”,建设新农村。 1、一份土地。在广大农民尚无任何来自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的时候,土地是农民的裹腹生存之依赖。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对于农民的生存尤其重要,在土地急速地、无可遏制地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对耕地的保护不仅纳入国策,更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国策。城镇、工业侵占农村土地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农民的利益,农村的发展正在受到巨大的侵害,这是国人都无庸质疑的事实。当前,因为土地之争引发的农村矛盾已成为广大农村矛盾纠纷的首要原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农民对土地的不能割舍和生存依附。 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的变性和流失,给农民一份生存的保障,是所有问题的首要问题。再给农民一份使用土地的权利,虽然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二轮延包将农村和农民进一步固定在了小农耕作的经营模式上了,也引发了另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但总的来说能给更多的农民一种比较可靠的安全感,让农民们有一种“我有地,我能活”的生存底气,是国家一种长治久安的明智决策。把现有的土地管好、用好、最大效益地发挥作用,创造效益,让农民在土地上刨金致富,是摆在当前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及农民面前的艰难课题。将失地的农民安顿好,让他们有生存的保障,结束他们“种粮无地、上岗无门、经商无道”的惨淡生活,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难题。怎样化解农村多种多样、陈旧而复杂的土地矛盾,则是应该尽快破题的。 2、一栋房屋。农民的房屋是农民三五口之家安身之所,立命之处。农村的房屋应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惜现在的农舍虽然比较宽敞,但是质量不高,样式单调,环境不美、内设不齐,人畜混居,特别是中西部的山区农村,土坏房、茅草房、石片房、窑洞房以及危房还大量存在。就象古人吟唱的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建设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各地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房屋建筑,差距极大,向中西部山区和偏远落后农村实行农房改造政策性倾斜是极有必要的。①明确规定并用财力支持,*-*年彻底消灭农村的草房、石房、窑房、危房。②对已建或即将建造的农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③用补贴、奖励等方式鼓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4

10日上午,城南社区结合“两学一做”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两委委员、支部书记等集中观看了专题节目《榜样》,并结合观看情况展开讨论。

此片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题,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此片既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又彰显了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昂扬风貌。大

城南社区党委书记程贤武同志首先向家传达了学习精神,提出了对专题片《榜样》的观看要求及话题讨论内容。并于观后组织全体党员结合本职工作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和学习体会。

看完后,全体党员纷纷表示应不忘初心,坚定牢固入党时的那份理想和信念,以专题片中的榜样为标杆,从自身做起,以正能量影响身边人。在日常工作中务实、求是,做群众心目中真正的榜样。真正将“两学一做”内容,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扎扎实实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5

到新村街道工作一年来,我真切感受到:工作是幸福的,工作任务是大家共同协作完成的,离开了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将一事无成。每当我获得一点荣誉,取得一点成绩,我就告诫自己,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继续前进的鞭策。我收获最大的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审视自己,使我实实在在找到了与周围同志的差距和不足,领导和周围同志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使我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的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我坚持原则,讲求团结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和工作作风。今天火热的社会实践,汹涌的改革大潮激励着我永远向前。在工作中我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增强拼搏意识。对于艰苦奋斗,我的理解是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克难制胜的拼搏精神,是一种精神风貌的展示和工作态度的体现。要实现各项奋斗目标,特别需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为了实现大目标,我讲效率,倡导严谨的工作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讲质量,深入调研,钻研政策法规,抓好工作落实。讲团结,协调好同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美好的工作环境。讲奉献,正确处理家庭困难与工作任务的矛盾,从总体上把握工作快节奏、高质量、出成果。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上这么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国家的未来*我们年轻一代,年轻人永远是最敏锐、最勇敢的。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青年应当有朝气,敢做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技术、资本、商品和人员越来越自由流动的世界,世贸组织的加入,标志着我国真正融入到无国界的经济世界,人才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主动迎接时代的挑战,立足本职,奋发有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把事业当作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目标,使个人追求与单位利益一致起来,个人目标的实现,就是我对单位和社会的奉献。人站得高些,不但能有幸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生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朋友们,让我们做一个奋斗奉献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谢谢大家!乡镇干部学习体会 相关文章:英语学习范文学习英语文章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小学英语学习心得体会文章英语学习个人心得体会英语学习总结心得体会学习英语心得体会文章:英语中背诵的方法寒假学习心得体会查看更多>> 学习心得体会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近期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不仅使我更深一步了解我们党,了解科学发展观,同时对我镇经济发展的目标与定位以及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现将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觉得可以把这句话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五个要求”。

“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们生活着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自然是人与社会的存在基础;社会是联结人与自然的组织方式,而人在其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由人在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以人为本,一是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把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首要任务;三是要把人力资源,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首要因素和根本动力;四是要把是否有利于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衡量发展的最终标准。

“三个基本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同时又必须充分考虑到发展的全面性,发展空间结构上的协调性和时间进程上的可持续性。

“五个具体要求”,也就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简单地说,科学发展观就是“让大家都发展,让大家都和谐发展,让大家都能持续发展下去”。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山镇设立于1992年,因××山旅游业的发展而建镇,也因旅游业的兴盛而兴盛。1999年被列为××省中心建制镇。全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6个村,山场占全镇总面积的87。19,耕地面积4817亩,人均仅0。36亩,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山区乡镇。近几年,在××山大旅游的牵动辐射下,加上招商引资的推动,镇内旅游业发展迅速。景区、景点的开发、农家乐的发展、农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热情高涨,旅游业成为我镇兴镇富民的特色支柱产业。20x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170万元,人均gdp12256元,其中旅游业收入10963万元,占gdp的67。8,三项产业比例为2:1:7。

三、因地制宜,贯彻科学发展观

结合我们××山镇经济发展现状,我觉得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好处理“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先发展和后发展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正确定位发展,我们是山区旅游乡镇,不能一提加快发展,就舍本取末,盲目在风景区搞工业,梦想着使农民就地向二产转移,而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区位、生态优势,抓好旅游经济的发展,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家乐,开发生态旅游。编制镇域旅游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先富民后富镇。

(二)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有度发展。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做到“二克服”、“二不吃”,一是克服功利主义、不吃“子孙饭”。当干部要有政绩,但这政绩决不是不计后果的政绩,决不是对资源“掠夺性”消耗的政绩;不能急功近利。如旅游资源的开发,砂石的开采,土地资源的开发,都有一个度的问题,都有一个合理利用的问题。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如果现在没有势力实现最佳开发方案,那就先预留,等条件成熟再来开发。对于砂石的开采,既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又不能仅靠山吃山,而是既要向山索取,又要对山给予,使子孙后代也能有“山”可靠。另外,我们镇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一定要用得科学合理,不能贪一时蝇头小利,而不能使土地发挥极大效益。二是克服“本土主义”,不吃“公家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景区,我们坚决拒绝办有污染的企业,真正体现科学发展。

(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平衡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绝不能是片面的发展,绝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要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按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要求,重视社会建设,切实关注民生。一是要重视人口的有计划发展,抓好计生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是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农村医保、社保、养老保险使农民逐步能享受到城市市民一样的保障待遇。三要重视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低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残疾人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做到日益完善。四是重视社会公开。要通过信访、法律、舆论等多种渠道的监督,尽量保证社会公正,最大限度地预防群众对社会有仇视心理,维护社会稳定。

四、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打造旅游经济强(一)着力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指导科学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镇党委、政府年初提出的“以旅游服务业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谐社会建设为主抓手,突出旅游经济、城镇建设、改善民生三大着力点,把××山镇建设成一个服务于群众生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旅游的县城西部经济聚集中心,潜山县最具生态景观优势、最具人文气息优势的居住中心、××山旅游服务中心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工作思路,紧扣“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目标,加快茶庄和野寨两个集镇区的建设。

(二)着力突出实践特色,推动科学发展。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创新活动载体,破解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发展质量不优,发展动力不足,群众思发展、谋发展的热情不高等现实困难和问题;走近群众,破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广大干群“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热情,切实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三)着力转变干部思想作风,保障科学发展。在党员干部受教育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做到矛盾不上交,困难不绕道,责任不推诿,班子成员之间,同事之间团结协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和默契配合,学会换位思考,在感情上相互交融,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镇上下,团结一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镇而努力。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7

学习调研阶段,本人做到学习先行,收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料,采取了集中学、互相学、自学和网上学四种学习形式,读好有字、无字“两本书”。下面谈一下体会和感受。

一、三点收获

近期自学研读了三本必读书目,还听了省委党校卢宇荣教授、市委党校徐行溥校长的讲座。学习主要收获有:一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有了新理解,消除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模糊认识,充分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市领导的事,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任务。二是通过学习调研,深化了对市情民情的了解,对影响制约我市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了新认识。三是结合我市实际,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新思考,认为市委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共谋科学发展,重振乐平雄风”活动主题,关键是要通过活动解决制约乐平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每一个参学人员,要结合实际,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取得实际效果。

二、三点体会

一是要结合保增长这个首要任务学。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认为从当前来说,要通过学习,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面对挑战,树立信心,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把学习实践活动与“重振乐平雄风,建设现代文明卫生园林式的新型工业城市”结合起来,着眼于破解项目建设融资难、用地难、招商难题,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是要结合保民生这个永恒使命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抓经济求发展,必须处理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否则我们的科学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紧密联系民生问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下大力气解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出现的新问题。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建设,把“三级干部结对帮扶”“返乡农民工结对帮扶”等措施落到实处,通过结对帮扶,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困难群众得实惠的“双赢”效果,实现共建共享、共享共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要结合保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学。发展的前提是稳定。学习实践活动要同解决社会稳定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每一名参学人员都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目标,做推动科学发展的表率。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做好“三级书记大接访”等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群众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以身作则促进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8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笔者以为,资本市场在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也要遵循这五大理念,并需对号入座。

从9月份开始,中央高层在不同场合共九次谈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九次谈话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二是突出加强制度建设,继续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虽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并未直接提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但全会提出的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非常契合当前的资本市场。

首先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笔者以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应该包括理论、制度、产品、监管、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创新。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立了二十多年,广泛的借鉴了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市场框架、投融资体制、监管体系等,稍加改变即嫁接在本土市场上。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但在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近年来股市出现的一些问题就足以证明),这就需要探索适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从量变(规模世界第二)到质变(自主定价权)的新阶段,必须要结合我国经济现状依靠创新发展才能实现。

其次是协调发展。资本市场要做到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融资规模与市场发展、投资者回报的协调,通过兼并重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资本平台与市场承受能力的协调,产品创新与投资者结构的协调,双向开放与国内市场、投资者接受能力的协调。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其实就是要构建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绿色发展上,资本市场做得比较好,一方面把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挡在市场之外,另一方面则接纳了众多的绿色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绿色债券也是方兴未艾。此外,绿色金融体系也在构建酝酿之中,资本市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资本市场上,开放发展更多体现在长期资金的双向开放,比如QFII、QDII、RQFII、沪港通、境外央行等长期资金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市等,还有未来的深港通、沪伦通、沪巴通等。资本市场的开放发展也包含机构的合作,境内有合资券商、基金,国内投行在境外设立分公司。交易所层面的合作也已破冰,如中、德三个交易所合资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已经成立,未来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第五是共享发展。这一点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能够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投资是能够带来真实回报的。投资者在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上市公司融资的同时,能够与上市公司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此外,上市公司还要落实社会责任。xx年以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家数越来越多。

与正在进行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样,资本市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换代,方法就是遵循上述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一个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9

10月27日,白龙桥镇党委组织各村各支部收看中央电视台《榜样》专题栏目。在节目中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通过对优秀党员的访谈和先进事迹等形式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和坚定信念,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担当意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通过组织观看,全体党员干部被坚守信念的罗官章、乐于奉献的支月英、勇于担当的李贝、开拓创新的王恩东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所感动,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榜样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奉献,诠释共产党员的本色和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观看节目后,全局党员干部受益匪浅,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结合自身实际展开激烈讨论。讨论中大家纷纷表示,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后备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先进事迹转化为争先进做先锋的激情和动力,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对照先进找差距,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合格党员,争当白龙桥标兵

乡镇干部心得体会 篇10

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阐述新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要求时强调,必须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条主线。这表明新疆发展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而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就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从过去的科学实践和发展中高度凝练出的理念,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更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完全符合新疆实际。即将过去的十二五期间,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坚持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完全符合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精神,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而十三五时期以及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新疆也必须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各项工作,让创新在全疆蔚然成风。

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加发展后劲。

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走两个可持续道路,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新疆建成最洁净的地方。

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使新疆各族人民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过去科学发展实践的高度总结和提升,是指导我们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科学发展的重大理念,对新疆而言更是至关重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新疆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度变革。全疆干部群众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条发展主线,一定要深刻理解、用心体会,切实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新疆发展新境界,为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把我们可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和谐而全力奋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