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九则课件汇编5篇

02-07

我整理了以下资讯:“论语九则课件”是根据您的需求准备的,不要放弃这篇文章会提供一些新思路。每场课都需要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任务。教案是对学生学习特点的重要工具。

论语九则课件 篇1

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这几章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

1.背诵并默写前四章。

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背诵前四章;2.继续研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前四章,考查句子的翻译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句子划分停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教学要点:1.积累成语、名言、警句;2.文言词语用法、意义及特殊文言句式总结;3.《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1.找出你喜欢的名言警句并说说理由。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让学生自由谈)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二、文言词语用法、意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一)通假字:

论语九则课件 篇2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论语·问孝》。

2、了解《论语》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至今读《论语》的人生生不息。

3、结合《论语·问孝》的言论,能说出自己对“孝”的理解;结合课堂上的讨论,初步正确地把握“孝”,能够关注生活细节,懂得用自己点滴的行动向长辈表达孝敬。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初步形成正确的对“孝”的认识,能够关注生活细节,懂得用自己点滴的行动向长辈表达孝敬。

【教学准备】熟读《论语·问孝》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1、出示图片,自由交谈。

出示孔子图片,生简介孔子、《论语》。【板书: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2、观看视频,切身感受。

①师:2005年9月28日,全世界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活动,这说明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们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论语的思想精髓和孔子的魅力。【播放视频】

②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重温了2008年奥运会盛典的一个片段,从你们专注的眼神中,老师知道,你一定有话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生交流。

很震撼,吟诵的是论语,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等。

论语九则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5。26两章。

“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

5、明确“忠恕”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频率之高,实属罕见。这位孔圣人是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仁者爱人。

二、分析前四则

读四则,思考、

A重点字。

B“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

重点字

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能近取譬。

从这几节看,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但有了忠就是不是仁了呢?看下面这一则内容、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可见,有了忠不是就是仁,那么还需要什么呢?

三、小结、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后七则

前几则我们分析了“仁“的概念,那么对于“仁”要怎样实践呢?

(一)读后七则,注意重点字。

1、盍各言尔志。

2、敝之以无憾。

3、愿无伐善。

4、无施劳。

5、老者安之。

6、固相师之道也。

7、过之,必趋。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9、霸诸侯。

一匡天下。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见齐衰者、免衣裳者与瞽者。

(二)重点句式、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3、师冕见,及阶……

4、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三)这几则讲仁的实践,我们一起看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

1、言志

读“言志”这一则,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重人不重财。

无微不至的关心。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尊崇礼。

三、探讨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基本点是两个字、爱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其具体内容体现为忠”“恕”,即一方面要竭力为人,一方面要推已及人。具体的表现即“爱人”。

分析最后一节。思考、为什么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仁,一方面却肯定其为仁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四、总结、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我们要好好去阅读鉴赏,才能体会孔子思想的深遂。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孔子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随时随地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

他并刻意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准——“仁者爱人”,有此仁爱之心,便能成就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二、分角色朗读

1、教师读“子曰”内容。

2、男声读叙述语言。

3、女生读其他对话语言。

三、解题、初步感知

“仁者爱人”,为主谓短语。何为“仁者”?何为“爱人”?

四、研习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仁者?“爱人”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一)探究、在文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

1、仁之本

(1)对内,孝。

(2)对外,悌。

2、仁的主要内容。

(。

(。

(二)探究、在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

仁的实践、爱人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重人不重财细节描写拓展。

无微不至的关心。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尊崇礼。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到仁。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

(三)“仁者”如何“爱人”。

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出一整套道德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父母是“孝”。

“仁”延伸到兄弟是“悌”。

“仁”延伸到子女是“慈”。

“仁”延伸到夫妻是“义”。

“仁”延伸到朋友是“信”。

“仁”延伸到国家是“忠”。

“仁”延伸到人类是“仁民”。

“仁”延伸到自然是“爱物”。

五、拓展

(一)“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古、◇微子、比干——“仁人”。献身国家,取义成仁。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爱国就是为大多数人而死。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就是追奉了孔子的“杀身成仁”。

今、李大钊、抗洪(画面)。“仁人志士”“仁义之师”“仁爱之心”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二)仁人志士之志。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六、布置作业

写作、写一篇关于当代仁人志士的人物短评。

字数、150字左右。

(可参照“感动中国”颁奖词写法)

第四课时

一、导入

二、知识总结

重点提领,归类突破。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解释

⑴与师言之道与?

⑵管仲非仁者与?

⑶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⑷吾其被发左衽矣。

重点提领,归类突破。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yjS21.cOm

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

句子类。

型活用后。

意思句子类。

型活用后。

意思

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⑸尧舜其犹病诸。

⑵己欲立而立人。⑹己欲达而达人。

⑶敝之而无憾。⑺老者安之。

⑷少者怀之。⑻愿无伐善。

三、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

⑴吾道一以贯之宾前⑷门人问曰、“何谓也?”疑宾前。

⑵行有余力,则以(之)学文省略⑸固相师之道也判断。

⑶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状后⑹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否宾前。

四、补充阅读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的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丛飞”。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李春燕”。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侯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微尘”。

〖主要事迹〗“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沈老师寄言。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边!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人敬人爱的仁者!

五、作业。

论语九则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三、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四、翻译课文6-10则

1.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五、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七、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八、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九、作业

A.课后练习三、四题。

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学以致用,本课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点

论语九则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知识链接:

(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二)、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

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

毋吾以也

鼓瑟希

莫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

多见其不知量也: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

循循然善诱人:

如有所立卓尔:

当仁:

子之武城:

莞尔而笑:

予所否者:

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

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4、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

是丘也:

不吾知也: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教学过程:

一、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对是如何评价他的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来了解这些问题。通过学习,也可以让同学们对于孔子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6、【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8、【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9、【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1、【原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2、【原文】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3、【原文】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三、探究研讨

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同学们可以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体现这些品质的语句,加以仔细体会)

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仲尼,日月也。

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

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

5、孔子为什么会比较同意曾点的看法呢?

6、“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四、词语积累

循循善诱、莞尔一笑、杀鸡焉用牛刀

五、请同学们整理有关孔子的教育思想,并选择其中一两条,结合当今实际情况,谈一谈对其教育思想的理解。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知识链接:

2、"知"通"智""道"通"导""矢"通"誓""以"通"已""希"通"稀""莫"通"暮"

3、诽谤只,仅仅叹气的样子更加步一步有次序地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遇到,面对往、去微笑的样子

我灾荒、荒年治理等到儒家伦理道德和学等到起来

陈述用谦让因此

4、使动用法判断句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过程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教学过程

3、【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

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4、【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5、【译文】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6、【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译文】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8、【译文】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

9、【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10、【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你们经常说,没人理解你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孔子微笑。"冉求,你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但愿意学习。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后,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您为何笑仲由呢?"治国要讲礼让,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他。"冉求谈的是治国吗?"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祭祀和外交,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

11、【译文】伯牛生病。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

12、【译文】颜渊死,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13、【译文】颜渊死,孔子痛哭。身边的人说:"您不要过于悲痛了!"孔子说:"过于悲痛了吗?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

三、探究研讨

1、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

(同学们可以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体现这些品质的语句,加以仔细体会)

2、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

通过比喻说明了孔丘是他人无法超越的。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5、6、略。

四、循循善诱、莞尔一笑、杀鸡焉用牛刀

相信《论语九则课件汇编5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论语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