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汇总

02-10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观后感不应该受到个人偏见和歧视的影响,观后感能保存当下最真实的心情和感受,如何写出一篇值得分享的作品名观后感呢?本文主要涉及与“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相关的内容,不妨来看看或许能有所启发!

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 篇1

《亲家过年》电影观后感:家庭与事业,孰轻孰重?

跟着老公看了一半的《亲家过年》感觉有点意思,趁着上班时间有点空闲,把下半集给补了。剧情讲述的是:一对新婚夫妇新年时,双方的父母要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北京一起过年,本来女主角丹丹的妈妈已经帮他们买了一套300多万的房子供他们住,但为了支持老公张雪伦创业,妻子丹丹把房子偷偷卖了,没办法,担心被妈妈发现,只好找到原来的买主借住几天。

这期间,为了掩盖事实,新婚夫妇编造了很多谎言,但最后还是暴露了出来。陷入事业与经济危机的张雪伦,合伙人的一个**,让他重燃希望,如果跟随着合伙人去英国,或许可以迎来事业的大丰收。然而,春节快到了,妻子的话让他停了下来。女主角丹丹对丈夫张雪伦说:

今年是我们结婚第一年,我希望跟你一起过年,别的我都可以听你的,只有这件事情,她说:我嫁的是张雪伦,不是比尔盖兹,也不是乔布斯,我要的是真真实实的生活,就想跟你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当事业与家庭出现冲突时,到底孰轻孰重?

我们该如何选择。

这只是一部电影,但它展示了现实中的问题。凡与所爱的人结婚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男人比任何人好,无条件地支持她,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男人是她一切的一切。但我不知道当男人无条件地支持女人时,他们是否也能理解女人的需求。

她们要求不多,只想尽可能多地在身边,不让她感到孤独,过真实的生活,不需要有朝气,只需要平淡。

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 篇2

电视剧《大过年》以冯家为典型,真实地描述了一个平淡、温情、却又不普通的故事。故事从1977年开始一直讲述到20__年,30年来冯家5兄妹经历了风风雨雨和人生变化,其实冯家的变化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巨大变化的缩影。

父亲冯老是古建老前辈,在故宫工作,膝下有三儿两女,冯家大儿子冯建栋原在一家木器厂做木工,为了补贴生活,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别人打家具,遭到父亲的反对,因为父亲希望他能继承自己“古建”专业技能。但由于木器厂不景气建栋被迫下岗,下岗后给人打工,数年后,历经艰辛终于成为一名小老扳。二儿子冯建梁原在国营浴池做修脚工,因妻子不满意他的工作而离婚。为了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决定辞职下海,向哥哥弟弟借钱做生意,历经千辛万苦后,成为一家公司总裁。但由于手下人卷款逃跑,从此公司倒闭,他只好从头开始。三儿子冯建业为了找份工作,提前接了妈妈的班,在印刷厂工作。在给书店送书工作中认识了一位漂亮姑娘王芳,结婚后,建业为了做第二职业,他们租房办书店,后来王芳成了书店老板。大女儿冯建珍70年代初下乡到东北某农村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当地村民结婚并有一子,因此断绝了父女关系,后来为了返城只好离婚。返城后上了大学,毕业后搞建筑设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某建筑公司经理。在父亲的指导下,她终于成为一名“古建”专家,圆了父亲多年的夙愿。小女儿冯建敏长得即聪明又漂亮,但虚荣心强。在结识了同学的一位亲戚美籍华人后,为了达到出国的目的,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这位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美籍华人,但婚后并不幸福,一年后他们离了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国家有好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冯家大儿子由木匠成为老板;二儿子由修脚工成为公司总裁;三儿媳由店员成为书店老板娘;大女儿由知青成为古建专家;小女儿因虚荣嫁人出国,总之,这些就象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本剧并没有直接描写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各条战线的发展与变化,而是用大量的镜头和场景来描写冯家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变化,并主要通过过年来反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过年,冯家十几口人围在一起在家吃年夜饭,而20__年的年夜饭冯家是按着社会上流行的新孰,由儿女们安排在大酒店进行。这些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了珍惜和捍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要共同努力工作,以工业立市,发展大牡丹江,创造美好的明天,过好每一天,过好每一年。

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 篇3

近日,一部讲述都市上班族过年不能回家的微电影走红朋友圈。“工作忙”、“要加班”、“走不开”成了上班族给父母们的不能回家过年的理由。那么,过年回不了家你会如何向父母解释?今年过年你会回家吗?

(电影字幕)李伟快递员二十六岁:“喂,爸,我刚给你和我妈打了一千块钱,过年,过年我就不回去了。”

这是陕西一家企业拍摄的一部微电影,取景地点就在西安市周边。微电影上传网络后立刻走红朋友圈,12天获得了近1000万的点击。而电影中台词,也让不少人感到似曾相识。

(电影字幕)林燕售票员二十四岁:“好了,妈,我工作忙,今年过年就不回家了。”

民警张海波:“这些理由确实都很熟悉,我也经常说过类似的话,因为特殊工作关系的原因,经常会因为值班备勤,临时的单位加班或者其他的事,而想回家却回不了家。”

西安市民张女士:“孩子有时候说回来呢,但是偶然我都准备好了,他们说有事回不来了,我就哎一声。”

电影里演绎了父母在家中得知孩子不能回家过年后落寞的表情,让不少观众觉得很是心疼。一些上班族表示,过年不能回家陪父母会觉得很自责,但也很无奈。

地铁工作人员乔女士:“(过年)有事回不去的时候,能感到妈妈电话那头有一些小小的失落。”

加油站工作人员:“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都得值班,觉得还挺对不起爸妈的,但是这是公司的需要工作需要。”

邮递员李女士:“过年回不去,心里也挺自责挺难受的,但是咱这个工作性质得有人轮流值班。”

虽然有部分上班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回家过年,但在采访中不少人还是表示陪伴是送给父母最好的新年礼物,过年一定会回家。

私企员工党先生:“已经工作7年多时间了,也去过不少地方,只要过年一定会回家。”

私企员工王先生:“每年(过年)都会回家,已经坚持快20年了。”

个体经营户刘先生:“过年回肯定回,我票都已经买了,腊月二十八的。”

采访中今年74岁的李大爷对记者说,无论儿女能不能回家过年,只要他们平安自己就放心了。

西安市民李先生:“我们就希望他能回来尽量回来,那真正的因为工作需要回不来,怎么办呢?那就给家里面 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我们心里面就踏实一点。”

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 篇4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两个大节最不能忽视,这就是中秋和过年。这两个节日是全家人团圆的日子,无论你有什么理由,只要可以,总要想尽一切办法,在这两个节日里回到家里,与亲人们围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这两个节点,是最能够勾起远方游子思乡之情的,家里的亲人也翘首企盼,希望亲人在节前赶回家,不为别的,只为团圆。

王维的一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与中秋节相比,过年,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更是无可替代的“大节”。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天涯海角,在春节前这几天,几乎所有中国人不约而同集体开启大迁徙模式,为了除夕之夜的那一桌团圆饭,千里迢迢,奔向各自家园,于是“春运”这一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现象便应运而生。

在这一条春运的路上,奔波着不同的'面孔,却氤氲着相同的情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YJS21.cOm

由周村推出的大型公益宣传片《回家过年》,将人们思乡的泪水,团圆的喜悦,离别的酸楚浓墨重彩地进行了刻画和渲染。坐在齐纳影城,首次观看这部由张红霞女士策划、导演并由周村人本色出演的电影,内心的情感随着三个家庭中所讲述的故事,欢笑,流泪,感叹。

一个海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到了分别已久的家,与年幼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大手牵小手,驻足灯会,流连街市。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之情,始终在父亲一双宽厚的大手中紧紧相握,谁都不舍得轻易放开,因为一旦放开,就是又一次长久的离别。妻子不善言辞,一双深情的眼睛中,满满的都是爱。

可还是要走。车子甫一开动,父亲就泪湿眼眶,一个七尺男儿强忍的眼泪了打动每一位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心弦。轻点鼠标,他给刚刚分别的妻子发了一行短信:我想多一点时间陪你和孩子,可是不能够。家里交给你我就放心了。亲爱的,辛苦了!画面在丈夫和妻子的泪眼中切换,不由人为这刚刚聚首的团聚便马上面临分别的酸楚唏嘘动容。

一个在异地工作的孩子,在父母翘首期盼中回到家。“离家的饺子落脚的面”,父亲亲手给儿子下一碗儿子平日最爱吃的“落脚面”,儿子再一次吃到那碗家常面时的酣畅淋漓,父亲专注地看着儿子吃面时的心满意足,母亲毫无遮拦的幸福的微笑,满满的都是感动。幸福在这一刻,在三口人的心头蒸腾,蔓延。这一幕质朴无华,传递出来的却是传统中国家庭的的终极追求。不求大富大贵,只要简简单单的幸福平安,这也是千家万户多少人的美好心愿。

老郑家在古商城这条大街上世代生活了多少年,是典型土生土长的老周村人。年过半百的老郑每逢过年前几天,都要按照老辈人流传下来的传统为过年做准备。他做的最有特色的一件事就是“过油”——俗称“过有”,寓意越过越有的吉祥之意。不苟言笑的老郑,看似漫不经心地做着眼前的一切,但是经他手精心炮制的萝卜丸,绿豆丸,四喜大肉丸,炸鸡,炸鱼,每一样美食背后,都是他历尽沧桑后对生活的感悟和凝练,对如今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无尽的满足感。低调,含蓄,内敛,是每一个“老郑们”做人的风格,代代相传。

朱玉丽是一个普通的机关职员,她的儿子远在非洲从事文化传播工作,为了做好中非之间文化传播的使者这一角色,不能回家过年团圆。窗外的鞭炮噼啪炸响,焰火腾空而起,她只能在电话里和儿子互报平安:儿子,我很好,你在那边好好的。话未说完,一行热泪已经潸然滑落,声音也是哽咽难言。

亲情,真实,自然,是这部电影向大家传递出来的无声的力量。每一句述说,每一句问候,每一段音乐,每一个画面,都把观众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电影还没看完,心里唯一的也是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让亲人的期盼成为遗憾。

家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港湾,年,就是家里那盏最温暖明亮的灯,等你回来,一起点亮。

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 篇5

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夫从军女拿枪,战场上的枪淋弹雨让她的大女儿谷雨英勇就义在国旗飘扬的战场上,亲临母女生死离别的那一刻,坚强的母亲不卑不亢擦干了眼泪,挺起了胸膛用她那柔弱的脊梁蹒跚的小脚,背起女儿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影片渐渐拉远的镜头,让人痛断心肠。

新中国解放了,儿女们相继奔赴了不同的地方,含辛茹苦的娘几十年中依然穿梭在几个儿女之中为他们操劳和解决着各种生活的困惑和矛盾。无论是自己的儿女还是漂泊的媳妇,女婿和继养在农村王嫂家的外孙都是她挂记的对象。更难得可贵的是她一生都恪守着做人的信念,为她亡夫的亲密战友保守着已经牺牲的儿子宁亚的书信传递,直到在她去广州探望程教员时才知道宁亚的母亲程教员已经离世十年。当她从邮递员手中接到程教员的最后一封明信片时那种惊愕与悲伤的复杂心情让她潸然泪下。程教员在最后所留下的字字句句里都渗透着一个母亲对另一个伟大母亲最崇高的敬意和感恩的情怀。

宋春丽扮演的娘,是一个悲情的娘,尽管有田有地,富足的生活和收租的快乐,并没有让这个命运坎坷的强势女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却让她在儿女们的操劳上悲悯绝望,儿子的叛逆,女儿的惨遭屈辱,乡亲们那鄙视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她那曾经高傲敏感的神精,那种又爱又恨,又无奈割舍的亲情,纠结在一起的矛盾心里的抗争,让宋春丽刻化得栩栩如生。而这部剧又和以往的电影或电视剧中所刻化的地主婆的恶毒、残忍、不尽人情上增添了更加人性化的改变,无论善与恶是人都会有情感的一面,也就是当她的女儿被满仓和满仓娘所接受迎娶的那一刻,所激起她的那种女儿被拯救的感恩与兴奋之情,并为所有的乡民减收了一年的租子,这是以往影视中少有的表现。

《娘》是一部让人敬畏的情感剧,在现代史的描写中,重点刻化了人性的魅力,体现了伟大女性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和平年代,在养育儿女的艰辛中所付出的坚强与爱心,同时也震撼着现代母亲的心灵。我想看过这部电视剧的母亲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孩子永远是娘的心头肉,娘永远永远的爱你们!

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 篇6

近日,由知名导演刘国彤执导,青年演员茅子俊、林源和童苡萱领衔主演的年代大戏《希望使命》正在横店影视城热拍,因《特种兵之火凤凰》、《铁血武工队传奇》等收视神剧而被观众熟知的人气女演员童苡萱将在剧中饰演黄埔军校学生“李惠”,剧中痴心于茅子俊的她也将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让观众们倍受期待。

《希望使命》主要讲述的是国民党黄埔军校武冈分校岳刚(茅子俊饰演)和李惠(童苡萱饰演)等几个优秀的学员带着东北矿产分布图去延安投奔共产党。在众人齐心努力之下,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到达延安,完成了这次充满希望的艰巨使命的故事。

据悉,此次在剧中,童苡萱饰演黄埔军校学生“李惠”,活泼可爱的她,有着很准的枪法,作为猎户的女儿,她也继承了父亲的精准的刀法,剧中痴心于岳刚(茅子俊饰)的童苡萱,却未得到茅子俊的心,而在这种结果下,童苡萱又将经历怎样的故事,这也让观众们期待早日看到这部剧早日播出。

童苡萱近年来在影视圈内迅速蹿红,并凭借在一部又一部戏中的精彩表现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前拍摄的《特种兵之火凤凰》、《铁血武工队传奇》让她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女汉子的形象,而将在今年暑假播出的家庭偶像剧《幸福归来》中,童苡萱将一改在观众心中的印象,饰演傲娇假千金丁艾嘉,而此次领衔主演电视剧《希望使命》,童苡萱又将变身军校学生李惠,为大家呈现一段年代传奇。

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 篇7

由茅子俊,林源,郭昊伦,孙文婷等主演的年代大戏《希望使命》正式杀青,孙文婷此次一改以往剧中形象,在剧中饰演一个外表看起来漂亮且风情万种但内心确实一个冷血阴险的人物,面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性格这样一个多面性的日本女特工。

孙文婷在李仁港执导的古装电影《鸿门宴》中凭借吕后的角色令她崭露头角,与杨紫婷搭档主演过爱情悬疑电影《残梦》;之后出演古装武侠剧《南少林荡倭英豪》等一系列影视剧。曾经因为外形出众、气质甜美获得了3位导演的青睐,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

《希望使命》汇集茅子俊、林源、童苡萱、孙文婷等众多新生代人气演员,讲述了民国时期,国民党吴冈军校岳刚等几个热血青年历经千难万险,带着东北矿产分布图去延安投奔共产党。在途中遭遇土匪、黑帮、国军等多方势力的阻扰,并遭到一路尾随的日军的追杀。像全国其他有志青年一样,心中充满对中国未来的希望、向往光明,始终不改去延安、投奔共产党的意志信仰。在一路战斗的过程中,大家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孙文婷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各种组织那些有志青年,打入他们团队,破坏他们的团队和计划。

目前《希望使命》已在横店杀青,这部由新生代“完颜”阵容主演的青春抗战剧距离跟观众见面的日子指日可待。

电影过年观后感范文 篇8

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就是过春节,俗称过年。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时也是一家人矛盾升级爆发的时候。

电影以东北一家人过年为代表,反映出中国家庭的诸多问题。东北天寒地冻,雪景优美中寒气逼人。爬犁飞驰,一位父亲外出打工归来,买了许多的礼物,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自己的家中。各种年货冻在院子里,摆放着、悬挂着、僵硬着,他却只看到了自己的老婆,儿女们踪影全无,没有一个回来陪他们过年。

这位父亲很是气愤,把儿女们数落了一通,又把钱全部给了老婆,来哄她开心。这位母亲比丈夫大八岁,对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至,年龄上的这种婚姻观念,可能是童养媳时期留下来的旧思想。妻子像照顾孩子一样的照顾丈夫,并不讲究什么爱情,多年生活在一起,基于婚姻培养起来了一种特别的感情。

这位母亲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守望着一个家。丈夫年轻时在外面活泼了一阵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对家的依赖,他开始关心自己的老婆。这位母亲是中国乡土社会女人的缩影,善良、勤劳、为家为丈夫为孩子任劳任怨,听从丈夫这个一家之主的话。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儿女们的婚姻恋爱观念开始改变了。

大儿子教书,家里的一切都是老婆说了算,有一个儿子。二儿子是个研究生,找了一个官二代的女朋友。三儿子刚到了婚龄,就天天跟女朋友混在一起。大女儿却像旧式妇女一样守着家庭,委曲求全,任由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二女儿与自己钟情的人私奔,之前的几年都没有回来过年。

儿女们在年后都回来给父母拜年了,刚见面都喜出望外,拿出各自准备的礼物,一家人欢欢喜喜,这位父亲哄着唯一的孙子,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但孩子们又各怀心事,家长里短的说起来,希望父母帮自己解决钱的问题。这位父亲唠叨咒骂着不孝的儿女,母亲左右为难地劝说着。矛盾不断升级,最后又是言辞激烈,气愤打砸,不欢而散的一个年。

过完年,老两口也离开了这个家。家庭本是温暖的巢穴,却成了是非之地。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家庭的发展,但人总是要独立起来,建立新的家庭。身心健康的长大成人了,但还不懂得生活的自立,要依靠着父母建立家庭,父母也愿意孩子遵从自己的意见成家立业,儿女也是缺少自由。

中国的父母从来都是把帮儿女结婚成家当做己任,所以也要求儿女在婚姻家庭的问题上听从父母的意见。于是爱与自由的冲突不断表现出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矛盾更是尖锐起来。

家庭也需要一场改革,应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改革,应是喜新厌旧的,新的观念是把爱与自由植入在家庭当中,一切都从互相尊重开始,一切也从独立自主出发。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