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责任读后感精华

02-10

现在是全媒体写作的时代,我们常常写作,写作文可以让思维更加缜密、更加有条理,一篇好作文能够让阅读之人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字,写成作文?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教育的责任读后感精华》,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

我读了肖川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其中的一篇文章《微笑是一种力量》,感触颇深。微笑是一种力量,当我们看到真诚和善意的微笑时,我们的心灵会绽开一朵朵玫瑰。微笑富有魅力,微笑招人喜爱。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确实,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而教师的表情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些微笑,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临近期末考试,学生的学习热情低落,学习效率下降。作为老师都很着急。王明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平时很贪玩,上课经常走神,回答问题是答非所问。但是仅仅一道小小的练习题让王明在同学们心中刮目相看,是这道练习题改变了他的学习生活。题目是这样的:小林买了一辆汽车玩具花了46元,找回4元,他付了多少元?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几人上黑板板演,结果发现有的用加,有的用减法做。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都没人举手,我很着急。这时,我发现王明像似有话要说,在我的注视和鼓励下,他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用减法算是错的,因为他付的钱肯定要比买车的钱多,找回的4元就是多付的,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是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微笑的笑脸,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小小的奖励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做法,让他们体会到爱时时存在,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仅仅一道练习题让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走近他们,多表扬他们,让他们的才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微笑如阳光缕缕,微笑似春雨点点,微笑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礼物。在新的学期里,让我们用多一些灿烂、温馨的笑容来迎接明天,来迎接我们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用微笑为孩子播撒爱的种子,愿我们每一次的微笑都成为孩子心中的阳光,为他们的成长加油!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2

今天继续阅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其中我读到了一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文字: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具秉赋、特长、潜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

每个老师都会存在这样的偏差。对于一些积极活泼的孩子,我们会特别的偏爱他们,对于一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我们往往会忽略。茜茜是我们班性格内向比较内向的小女孩,平时很难听到她说话,自然我也就没去注意她。一天,自由活动时,茜茜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师,你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总不叫我回答问题?”我听了心里一怔,支吾着说:“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举手吧?”“不,我举手了!”茜茜坚持说。我感到十分窘迫,但还是想方设法为自己找借口,低声地说:“那可能是老师没有看到。”茜茜听了,大声地说道:“那我以后把手举得高一些。”“好,我以后一定叫你。”“真的?”茜茜兴奋地问我,我用力点点头。她高兴地又蹦又跳,跑出了教室。我独自怔怔地坐在椅子上。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可我却……

从那以后,我上课提出问题,不只让聪明能干的孩子回答,也想方设法让所有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我还发现茜茜的思维并不比别人差,语言发展也挺好。在我的公开课上,班上的小朋友都和我配合得很好。

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无论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出众,可我们老师现在对学习成绩过于关注,忽略了一些孩子的可爱之处,始终拿着同一标尺来衡量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闪光点被无限的缩小,直至看不见,优等生也越来越少,我们应走进学生的身心,要善于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换一种心态和学生相处,我相信,如果这样去做了,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优等生。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3

《剥开教育的责任》,该书淡雅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的书名引起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

课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

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她是一首振聋发聩的播种机。"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我们要精心呵护生命的零件;"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也是受教育者;"说到底,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唤醒了每一位教师的良知;"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把爱的光芒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教育者有责任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馈赠……

她是一台细致入微的显微镜。教育的细节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本书引导我们找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扬起尘土,教育的责任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可能是试卷上的小小提示语,可能是课堂上的一次发言点评,可能是教师的一个眼神,可能是一处文本的解读……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都是这样真实地发生的,正面是浓烈的色彩,背面是直言不讳的文字,让读者在细节中看到真相,在细节中理解真相。

她是一部客观公正的扫描仪。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教育的场景,讲述了一个教育的故事。这些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历历在目。

故事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从纵深的角度剖析了教育现状。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有这么多弊病;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

抄词作业合适吗?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放假真是"假放"吗?

过度的“关心”真的给学生带来无形的枷锁吗?这本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将使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反思当下的教育行为,过一种更有质量、有责任的教育生活。这本书就像一个精神导师,为迷路的人寻找方向;更像一个失散已久的朋友,诚恳地讲述着教育的感受。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教育的场景,讲述了一个教育的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都是这样真实地发生的,正面是浓烈的色彩,背面是直言不讳的文字,让读者在细节中看到真相,在细节中理解真相。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总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为荣,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超级责任为荣,我们是在给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在课堂上追求所谓的高效率,认为这些知识必须由学生掌握。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利,抹杀了学生学***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

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

当这些问题涌上心头的时候,我们会心生愧意。我们所理解的教师的责任真的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吗?我们在践行教师的责任的时候,有没有侵犯孩子的权利,甚至以牺牲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代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实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哪怕是微妙的美;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宽松的标准下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幸福。问题是尖锐的。

但是,我们尖锐的质疑,不是质疑我们的责任感,也不是否定我们的努力,更不是抹杀我们的成绩。冰心曾说:“爱在左边,爱在右边,走在生活的两边,随时播种开花。”。

“是的,既然我们是一名教师,走在充满阳光和芬芳的教育道路上,我们注定要播下无私的爱,付出强烈的责任感!

爱与责任共同构成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始终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爱和爱去抚摸每一朵小花,给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乍听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理论说教方面的书,不会具体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工作的,拿到书后粗略一浏览,证明我错了。《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不一样,每一篇文章都是从教育细节入手,层层剥开,直达核心位置。这些小故事给我的启发很深。

每一个事例好像在身边发生,但是自己平时的处理方式却不是这样,现反思自己是否伤害了那些孩子们的自尊心?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弥补何改进。读着读着,竟欲罢不能,深深地被吸引了。

《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子总是举手,可是却被老师一次次的被忽略,因为老师知道她的答案不是老师想要的,或者说她可能会出丑,出现令老师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虽然小红总是举手,但老师就是不给小红女孩说话的机会。反思我自己,其实上公开课,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

为了开公开课,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想想学生能回答的各种问题的答案,为了保险起见,虽然有些孩子一直举手,但就是不给他打**。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怕出错。怕自己出错,怕学生出错,甚至出丑。

所以各个环节都确保不会出错。但我们一直在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愿望总得不到实现。

我们知道,促进发展不仅要给学生机会,还要让他们从错误中站出来,取得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和课堂,否则只能算是演戏。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对优秀学生来说,每节课都有很多机会发言,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坐在课堂上听讲,不调皮,不回答问题,似乎是可有可无的。

这种思想在我们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事实上,教育服务于所有的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帮助每个孩子进步。以后如果碰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就降低难度,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书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就等着我们这些地质队员来开发,但我们已经不用勘探,因为"宝藏"的手高举着。

老师,这简单的称呼里,凝聚着太多的责任,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思考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那么会有多少孩子,可以人尽其才,在社会的大浪中尽显风流呢?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能是一匹潜在的千里马,而这匹千里马,常常需要有远见卓识的伯乐的发现和培养。

问问自己,我,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是多少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情思,扶持、培养和我们有缘相遇的幼苗,使他们都可以再适合自己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

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行为出轨,我们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回归,这种方法是爱与关心。老师面对突发事件的泰然自若与有效的沟通方法,是我们令学生着迷的原因之一。无论你怎样对待孩子,你都会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我愿意做一个因为关心他们而被孩子们记住的人,一个当孩子的思想或行为出轨时拉他一把,使他重新步上正轨的人。

20**年的暑假,学校里又为我们准备了精神干粮——《剥开教育的责任》,照例读书写感悟,由于假期事情多,也由于自身的惰性,即使把书放在了床头边,也一直未看,直到快入学了,我不得不翻开看看,没想到,书的封面、书的内容格局、书的导言竟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把书读完,深深反思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不自觉的违反了哪些教育规律。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封面设计很独特,没有绚丽的色彩,一位恬静少女,背倚大树,默默阅读,远离尘嚣,身心入境……这幅画面让人舒心、静心,画面旁边,黑体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开教育的责任。淡雅的封面,一下抓住了我的心,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进入外国语学校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为了培养我们读书的***费心机,可是一年来,教育书籍发了好几本,我们忙忙碌碌,可曾有这样的心境静心阅读呢?没有。

书名很让人沉重,特别让从事教育的我们这些老师,感觉有哪些见不得人的丑闻被**,怀着忐忑之心认真阅读书籍,看看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的?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还是很好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本书的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教育的目的何在?

教师与家长的责任何在?这是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书中通过教育中种种***常的现象,揭示当前教育的真正责任:

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他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他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雨,他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目的意识与责任感。在教育中,没有正确的目标,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南辕北辙。

本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

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

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在《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通过一些教育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责任,如在《精神培育刻不容缓》一文,直言学校教育中孩子"精神"品质"培育"的重要。用"培育"而不用"教育",强调"育"在孩子精神养成中的价值,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现实学校中,误"教"为"育",以"教"的方式企求实现"育"的目标的现象几乎是通例。

于是大大小小的班会课、学科课堂、团队活动、政教工作等,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老师、主任、校长高谈阔论,宣传演讲,或爱国,或无私奉献,或助人为乐,或共产主义理想……这样说,从来都是不错的,但实际效果如何?孩子的变化有多少?这些是"教",而非"育".

真正的"育",应该是优秀文学或文章的内蕴精神的感染,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学校环境资源的熏陶,有关制度、规则、要求和公约的限制和调节。优秀的"育"几乎都是无言无声,都是春风化雨的。所以该文中老师被学生"惩罚"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写‘潸然泪下’"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育"的方法。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教师自身拥有的"独立精神"、"平等思想"以及行为中的表征,才是对孩子的最好的"育".

道破真相,追求真实,实行真的教育,这才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会在新的工作中尽心尽责,尽一个教师真正地责任,少一分伪责任。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天。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

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

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像剥核桃一样,让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不断反思着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不要辜负了孩子,这是我们教师起码的责任心。我们这样想着,并且这样做着,可是我们不能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不能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

对于作者流淌于讲台间的才华,对于作者那份对教育深深地责任感而感到钦佩,正如作者祁智所说 "我们的发问源于我们的自省源于我们的责任、良知".试问拿着粉笔, 徘徊于数尺讲台的我们,有那份对教育深深地厚重的责任感吗?有对学生深沉的爱吗?

我扪心自问问的自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位中,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读了这篇著作之后,使我收获颇多,里面的一个个小案例,有的好像就是在我的过去,我为作者能给我指引教学前进的方向而感到激动万分。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4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杨晶晶

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教育比起他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责任高于责任。从教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努力,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能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给了我很好地诠释,让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茅塞顿开。

因为我们是一线教师,所以出现以上弊病我们就会深有感触。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有责任心、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权利,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不是悲剧呢?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放手给孩子,不应该包办,不要怕孩子犯错。

书中说过:“我们不仅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这真正的教学和课堂!

”因此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怎样才能使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师生共同营造乐学的宽松环境。它要求学生不把学习当作负担,要求教师不把教学当作操作。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师德、技能、教学过程优化等方面为教师设定目标,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比如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具使用、活动场地美化,甚至学生上课时间和作业的控制,都在具体界定的范围之内。只有教师严教而不随意,学生勤学而不知难而进,才能真正形成教与学的愉快沟通。

其次把学习作为完善自身的主要手段。我们知道,任何新问题都应该在已知知识的积础上提出和解决,知识的积累和整合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在对学习产生一定兴趣后,求知的实践往往是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接受新知实,同时又明显感到它弥补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教育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学习需要上。因此,教师应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而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便能“日参省乎已”,便能“日知其所亡”,便能“ 学而后知不足”,便能“惟患学不至”,得赏“中流自在行”。

另外要建立丰富多彩的实践基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也许待到营造出这样一个局面,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成其为必然。

学习,是满足求知的一种快乐的行为。作为学前班,教师可以从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如果在授课中,只是将自己所得的结论,眉飞色舞地告诉学生,势必弱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从使学生获得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此,我们主张执教者不要忽视自己的求知过程,以先学者的体会构架课堂,不只是简单地证明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借鉴先学的成功与失误,按照认识发展自然规律来终有所获,去体会峰回路转的茫然,去意会千呼万唤的艰辛,去收取豁然开朗的欣悦。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明白:不要以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和寻找教学参考就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好象有损于教师的威信。事实上,这恰恰证明了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地学习。

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解放自己。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都有很高的论证水平,很宽的观察视野,很中肯的分析,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不断反思我现在的教育行为,使我成为一个很有教养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5

教师成长学校教育情境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实践证明通过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成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模式为“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这些知识的获得更进一步诠释了“肖川先生的书是为教师写的。本书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

二、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肖川先生书中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身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对错误行为的矫正,更在于关注学生心灵和健康人格的成长。

做个什么样的老师,那就先要求自己从简单做起:

1、用心。用心不是技能,是态度,是想做好一件事情的心情。只要用心了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用心去做复杂的事情是很简单的,用心去做简单的事情是不容易的。简单中蕴藏着精髓......在简单中成长。

2、智慧。智慧是一种思考力,是课能上好的基础。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反思。用智慧启迪我们的学习、思考和提升,智慧可以在课堂上表达出来,与学生分享。

三、给教师的建议

1、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是一个近乎奢侈的话题。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底蕴。

好的教学是一个精神漫游的过程,就像登山一样。只有当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俯视我们走过的路,我们才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2、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我想一个易于被感动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真正的成熟是怀着感恩的心接受一切,包容一切,学会重新去爱,去爱所有美丽而充满希望的人和事。

”3、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说:

‘我是重要的!我是能行的!我是快乐的!

我是唯一的”。我自己要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还能够笑得出来。要学会拥有一个乐观的积极的心境。

”4、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我相信每个成功的人的经验之中,都一定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他的温暖和力量。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就更需要老师的鼓励。

有时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今天孩子回家说老师表扬了我。我整天都很开心。我们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在鼓励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在鼓励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有意味地言说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很深奥的一句话!

是啊,我们要是真正的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自己不断的读书进步,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

阅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让我有一种逐渐从层层困惑中走出来的感觉,有一种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感觉。虽然我暂时不能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概念,但至少我理解了许多以前模棱两可的概念。它让我明白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自由灵魂有多么重要;它让我明白什么是好课——真诚、丰富、深刻;它告诉我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生命教育的目的是:

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它提醒我,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是一种美德”;它提醒我,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它提醒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要手不释卷,阅读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它提醒我,要用一生的知识来备一节课……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在路上,用自己的坚强与耐力、理想与信念、意志与汗水去浇灌事业之花。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6

——陆娇

当整个校园弥漫着鲜花的芬芳时,教师节—这个特定的节日又悄悄的如期而至,而来自学校的一本赠书—《剥开教育的责任》也同时给我喜悦的心增添了一丝宁静。祁智生动的教育案例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些看似简单的故事在我们的学校和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作者用敏锐的眼光记录下来。其中一个故事“孩子的事不要包办”让我记忆犹新,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

小唯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本来在孩子眼中能够处理好的事情却因为爸爸的干预而让小唯身处尴尬之境。不能小看孩子的能力,家长应该充分的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这个故事折射出的道理。

生活中处处存在教育契机,就幼儿园来说,幼儿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很多幼儿来园时都会手足无措,这是,有的家长会采取鼓励式的做法:“宝宝,自己去找张小椅子坐,和其他宝宝做好朋友吧!”孩子在家长的多次鼓励下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久而久之就会迅速的和其他孩子相处融洽,这也是我们期待看到的结果。

实际上,有些事情是可以不用亲力亲为的,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然而却有少数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当见到孩子胆怯时通常就会采取包办式的做法:“来,宝宝,奶奶帮你选椅子,你坐这”。

甚至连玩具都会帮忙选好,于是孩子就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孤单的游戏,变得越来越不合群,越来越没有主见。

其实这样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可能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成长、学习和提高。但对于这样的父母,谁不承认自己的辛苦?但在家长眼中,这种负责任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个带着崇高“责任”高帽的口号,不但经常出现我们的视野里,也经常回响在我们的耳膜里。到底怎么做才算是对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刻反省的问题。

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教育的本质,才能贴近真实的教育,对孩子和自己负责,让孩子在快乐生活的同时感到快乐。这是家长更是老师必须直视的问题。

教育是永无止境的。教育的责任重大。教育的故事不断地在我们身边展开。我们也要肩负重任,继续前进。正如该书书底的一句话:“我们的发问,源于我们的自省,源于我们的责任、良知”。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7

二教育是慢的艺术

以前经常听到老师评价学生,看着平平甚至愚钝,如何对待这些学生,生命化教育教会我另一种关注方法,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具体的人给与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耐心、敏感、克制和清晰的界限感。同时,他应该有乐观的态度和积极适当的行动能力(一种现场智慧)。

我希望我能提醒自己不时保持这样的状态。不要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让自己进入常规生活。学会发现,设身处地思考,多思考,多尝试。也许我们会为许多教育问题感到痛苦和愤怒,但不要偏执,有期待,但不要狂热。从现实出发,思考大问题,做小事,从我们能做的,能改变的,能尝试的,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教书育人,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更要有教书育人的工作。给自己的一句忠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育能力低下的老师。

三生命化教育的理解

书中提到最多的是生命教育,很多教育实例给了我很多启示。教育的三个维度,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共同润泽和成全。

生命化教育在于教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生命教育要求关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差异,努力实现生命的不同发展目标。要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完成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入手。

肖川教授曾这样说过“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即使这样做是无害的,但由于缺乏对人特别是儿童的高度尊重,这种态度会显得过于强硬,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支配和控制的力量。”我想要从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让学生学的快乐,教师教的开心,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学习知识的动力。

在爱的氛围中,我们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做到心平气和、从容不迫、态度端正,一定要向孩子们放射出最美、最阳光、最灿烂的笑容。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新知识,在和谐中成长,真正把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8

作为一个家庭的一员,我深信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导师。他们不仅要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观察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未来观。首先,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和品德。道德观和品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高尚道德观和良好品德的人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同时也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为孩子制定正确的行为规范,并通过身教来引导他们。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和学习到了正确的品德和价值观,孩子才能在将来做出正确的抉择。其次,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正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在需要的时候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但不做过多干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积累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再次,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在信息时代中,知识的更新和更迭是如此之快,孩子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良好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他们规划将来的职业道路。只有早期的职业规划,才能更好地指引孩子的发展方向,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是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基础。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亲和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社交场合,并指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能够在早期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社交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未来观是互相关联的。只有在家庭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孩子们才能展现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作为一个家庭的一员,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可能性。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9

蓦然,双眼被擦亮

昌乐外国语学校郝际玲

在一幅令人宽慰的画卷旁,豪迈的文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去了教育的责任。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教育究竟是什么?当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时,教育的责任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这本书带我们去寻找教育的细节,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轻轻地吹灰,教育的责任就会显现出来。教师的一个眼神,试卷上的提示语,课堂上的一次发言点评,一处文本的解读……想着一个个教育场景,品味一个个教育故事,被书中诗意的语言、简洁的插画、深刻的哲思、生动的教育案例深深地打动。那么多教育教学的行为在那么多天里曾经真实的发生着,如若不是家长们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如若不是孩子们对我们的喜爱和拥护,如若不是自己对学生真诚的爱,有些貌似的“责任”还真的是“伪责任“。

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 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抄词作业合适吗?

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教育的“女性化”, 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让我不断反思,问如何像核桃一样剥离责任。

教育的成就不在于给学生什么,而在与给学生多少。“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也是受教育者”, “教育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得心应手。” “教育是为学生打未来的底子,而不是为教育者挣自己的面子。

”强调教育工作者心灵的高尚与高尚心灵支撑下的合规律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有多么重要;“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我们要精心呵护生命的零件; “说到底,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唤醒了每一位教师的良知;“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把爱的光芒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常青藤总是向着天空的方向伸长,一直进入云端。”老师和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育者有责任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馈赠。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扪心自问:“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

我们给的是学生想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我们是想找到几个优秀的学生,还是想找到每个优秀的学生?

”《剥开教育的责任》为我指明了方向,蓦然,双眼被擦亮……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0

以爱的名义享受幸福

张红蕾beautiful morning,打开**就看到了同事的签名,是啊,又是一年教师节,又是一张张鲜活而又陌生的面孔,又是一年级。不同的是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名叫《剥开教育的责任》的书。本以为又是一本纯理论,没什么看头的书,但一翻出来却有些爱不释手。

请喊学生的名字——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

一年级,就意味着要重新认识两个班的学生。两个班有70多名学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需要时间和努力。记得,我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听完课后,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对孩子们来说,亲切、温柔、甜美地称呼每个名字是一种真正的尊重。做一张座位桌是记住每个学生名字的好方法,但现在小女孩的名字几乎都一样,什么心怡,心怡,心怡,心怡,看着这些名字根本不可能和人对上,有时难免叫错。有时已经花了心思记了,但还是会突然一下子说不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在提问时只好说:

请你来说一说。或者有时会直接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这时,总会有一种愧疚感,孩子也不会想:老师怎么还不知道我的名字?这时孩子就不会感受到老师的爱。

所以,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你的爱和你的爱。

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

老师不能表现出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老师应该有洞察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如我们班的辛同学和陈同学,是两个最皮的男孩,上课老是做小动作,甚至有时嘴巴里还会情不自禁的哼起歌来,本子上叫他不要乱写,他偏帮你乱写,也因此会一直骂他们。

但他们非常活跃。午饭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能不能帮我捡垃圾。因此,我发现了他们的可爱,并真诚地对他们微笑。我想在那一刻,他们也觉得老师喜欢他们。有的孩子的优点暴露出来了,有的孩子的优点却隐藏起来了,这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帮助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x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我。”听到这句话时,相信你会是幸福的。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1

中年级田守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心里很沉重。书中提到的小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不是我们每天经常看到和听到的吗?我们是如何面对如何处理的,我们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期待。我们对一些“不惹事”的孩子,常常顾及不多,却不知道“不惹事”并不完全是性格使然。他们中的不少人,不同程度地自卑与自闭。

但他们都是高度敏感的个体。强烈的期望可以照亮他们心中的光芒。我记得去年我接手四年级三班的时候,孩子们是那么的兴奋和活泼。他们喜欢那样谈笑风生。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是新来的学校。过了一段时间,新鲜感消失了,好奇心得到满足,应该克制。在喜欢谈笑风生的孩子中,我发现了一个小女孩周晓玉,她沉默寡言,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怎么和同学玩,总是一个人。

这个孩子很内向,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引起我注意的是,她是班上唯一一个开学后第一节考试不及格的女孩。怎么了题目很简单。都是基础知识。我需要和她沟通。

于是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家是哪里的?”我问她。“我家在云南”,周晓玉告诉我。

“爸爸在哪里上班?”我又问她。“在城里打工”……

通过交谈,我知道周晓玉家在云南,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为了让她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的父母带他们出去工作,把她送到我们学校。然而,由于她的基础差,她的表现不好。再加上从南到北,生活的地方都不熟悉,不合群也是人之常情。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自卑,甚至自闭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课堂上,我试着让她回答更多的问题,给予她更积极的表扬。下课后,总有同学叫她跳绳、踢毽子、一起玩游戏。并且在绘画栏中我发现她用红墨水吹的腊梅花,真的是惟妙惟肖,画的象极了,我站在绘画栏前,欣赏了许久,在班上我把她的画极力表扬了一番,我看到她的脸上有了笑容。

从此后,同学们看她的眼神都有了变化。一学期下来,周晓玉变得更加开朗,逐渐融入了我们的集体。

周晓玉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培养孩子,就是培养孩子对前途的希望。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能与孩子多交流,多生活交流,甚至多碰撞,一定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育需要期待,教育需要真爱,教育需要关怀。就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吧!

如果说周晓玉是“不惹事”的一类,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久而久之,他们就被冷落了。对他们我们注意多加关心和信任,那幼小的心灵就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案。而对于“学习困难生”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我认为文章中关于带蜗牛散步的诗对我们很有启发。这里的“小蜗牛”,不正像我们的“学习困难生”吗?对待他们,我们也可以试着去“牵”,不去拉,也不去扯,只是牵在手中,一前一后,慢慢地向前走,顺应他们的速度,调整我们的步伐,找到彼此间最默契的节奏。

蜗牛是慢,但一直往上爬,等到爬上去,“葡萄”也就成熟了。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景!

开本书是有益的。读完这本书,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文中所述,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家庭作业等问题给我们正确的指导。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担当。

但我们必须明白,有责任,才会担当;有本领,才能担当。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