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

02-12

作文可以测评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写好一篇作文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化素养,你知道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吗?“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的内容均为编辑收集和整理的,若需方便阅读请将此页加入收藏夹!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篇1)

儿时的“年味”

每年春节,人们总是会说:“年越过越冷清,年味儿越来越淡!”似乎小时候,总是期盼过年,过年意味着穿新衣、吃蜜糖、放鞭炮。而长大后,也就对过年没有了儿时那般渴念,觉得“年味”越来越淡。

如同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远方,最浓的年味儿其实也总在记忆里。春节临近,就让我们一起,从儿时的记忆中找寻丢失的“年味”,热热闹闹过大年。

穿新衣、戴新帽,衣服里的“年味”洗不掉。

九几年的时候,家庭生活并不是很富裕,平时一般很少有新衣服穿,那时过年的新衣服显得异常珍贵。

记得笔者小时候,每到年前,母亲就会到集市上给我买件新的外套,然后领着我到村里的裁缝家,做两条新裤子。而棉衣则是奶奶和母亲亲手做的,在天气刚开始变冷的时候,奶奶和母亲就开始准备好棉花,裁好布料,围坐在炕头上,一边唠嗑一边做棉衣,棉鞋也是母亲亲手纳的千层底。

衣服做好之后,母亲会仔细地叠好放到橱柜里,非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让穿,这样才会有新鲜感。到了除夕夜里,母亲就把新衣服从橱柜里取出来,一一摆放到我的床被底下压着,这样第二天穿的时候就会暖暖的。

那时,想着被子下的新衣服,心里特别高兴,高兴得睡不着觉,总想尽快地穿上新衣服看看。越是这样想就越睡不着,一旦睡着就醒不了,每每都是父母叫着起来拜年。这时候,往往是睡眼惺忪地一骨碌爬起来,急急地穿上新衣服,感觉自己焕然一新。而且新衣服总要稀罕一番,常常穿着走完亲戚,穿到正月十五开学后才会换洗一下。

赶年集、吃蜜糖,舌尖上的“年味”忘不掉。

小时候,生活物资还比较匮乏,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各种美味零食。

一般到了阴历二十五左右,家家户户就开始赶集买年货,大年二十九、三十就开始炸年货,大年三十中午吃水饺。到了晚上,整个大家庭就会聚在一起,做好各种美味佳肴,大人们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小孩子也都跟着美美地吃上一顿。

初一之后走亲访友,便开始去“扫荡”亲戚家的美食。其实大多是糖块,而且是半天吃不完的硬糖。但不知怎么的,小时候总会觉得是人间美味。到年底看到父亲从集市上带回一大包糖果的时候,就会感到满满的幸福。春节期间,衣服口袋里每天都是满满的糖。当然过节前为了防止我偷吃,瓜子和糖买回来都会藏好,但也总是会被我发现。

一直到正月十五,几乎还是天天好吃好喝。那时的过年吃好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冬天基本每天都是白菜豆腐,只有过年才能吃上满满一桌子的菜,也代表着过年满满的幸福。

拜大年、放鞭炮,记忆中的“年味”丢不掉。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过年意味着团圆,拜年也是团圆的一种体现。每年初一的早上,吃过早饭之后,大家就开始集合,由家族的长辈带队,浩浩荡荡几十个人,到村里辈分比较大的人家,挨家挨户拜年。长长的队伍排到大门外面,也不管前面人家看不看得见,呼啦啦跟着跪倒一片。

从初二开始,大家就开始走亲戚,每天一家,固定的是先去姥姥家。母亲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方方正正的皮革包,里面放上饼干、水果、点心、酒等,上面盖一条毛巾或头巾,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姥姥家。拜年当然也少不了压岁钱,但总归是到不了我的手里,就会被母亲拿去“保管”。

过年放鞭炮也是小时候的一大乐趣,那时候有炮仗(鞭炮)、爆竹、窜天猴、二踢脚,品种要比现在多。有的时候恶作剧,常常把炮仗丢到别人脚下,回去免不了被父亲“毒打”。

后来,大家伙开始变着法地比着放鞭炮,比如插到墙缝里,放在铁罐子下面,甚至跑到结冰的湖面上,塞到冰窟窿里,怎么新奇怎么玩。噼里啪啦放完鞭炮之后,小伙伴们一扎堆就开始玩游戏,也没人觉得冷。

一万个中国人心里有一万种过年的记忆。于我而言,年味儿是那漫天焰火下亲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是兄弟姐妹间追逐嬉戏的快乐,是永远忘不掉的欢乐吉祥。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篇2)

腊八一过,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年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是视觉、味觉上的盛宴,底色是浓烈的中国红,氛围是暖暖的喜悦,一旦置身其中,被那欢快的气氛包裹,就会不由自主随着一声声由轻及重、由疏及密的鼓点声,雀跃起来,不自觉卷进忙年的氛围之中。

陈丹青曾经说过,小时候的大欢喜大惊讶,其实最珍贵。我想,过年,就是小时候的我们最大的欢喜了吧。儿时的年,是由一个个关键词组成的,极具仪式感。从年货的准备,到迎年的扫尘、理发、洗澡、准备新衣、红包,等等。每一个步骤都彷佛在有力地宣告:近了,近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于是,我们家的年,也进入了倒计时。

在又一次清点备好的菜肴后,我和妈妈会坐在一起,拟定宴客的菜单。妈妈说,我记录。凉菜,炒菜,炖菜,鲜汤,甜汤,一道道菜肴,各式的面点,随着她的讲述,浮现在纸上。然后,我们开始一遍遍商讨,绞尽脑汁地为菜单增添些新意和巧思。那些年,除了家家都准备的腊味、面圆子、四喜圆子之外,熏鱼、珍珠圆子、凉拌八珍、蜜汁豆干,这些我至今仍垂涎三尺的佳肴,逐次地增添在我们家的菜单上,出现在那张圆圆的大桌上,赢得亲朋们一次次的交口称赞。每当此时,已十分疲惫的妈妈,便自豪地笑了,那笑声夹杂在满屋的欢声笑语里,分明就是对年的最动听的赞歌,升腾着幸福生活的满足和欢畅。

我们准备菜单的时候,爸爸坐在他的画案前,练字。他写的是春联。不用看对联书,只一凝神,笔下就依次出现一个个字,汇聚成一副副春联。爸爸一遍遍地写着,已经练得极熟了,就在笔端似的,信手就拈来了。到了年二十八,爸爸带着哥哥,开始叠纸,裁纸。然后挥毫泼墨。先写春联,爸爸写的不仅是我们自家所需的,那些年,我们家族里,几乎所有人家里,都张贴着他写的春联。之后,爸爸还要写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福”字。望着红纸上爸爸书写的各种字体的春联和“福”,有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好像新年一点点的鲜活起来;那浓郁的墨香似新年的气息一般,充斥鼻端,萦绕在家家户户对年呼之欲出的渴盼里。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讲的就是春节。春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九。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买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看春晚、包饺子、拜年、吃汤圆、收压岁钱。

今年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因为我不仅吃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买了好多新衣服,我还了解了与春节有关的传统文化!其中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就是包饺子了!像许多家庭一样我们家过春节时也包饺子。这是我第一次学包饺子。我先把饺子皮捏的扁扁的,放了一些肉馅,可是在我把饺子皮合拢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肉馅被挤了出来,而饺子皮湿湿的,软软的。咦,怎么回事呢?妈妈笑着告诉我:“是因为你放的肉馅太多了,这个饺子皮作废了”。我听了之后,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这时妈妈便鼓励我再做一个。对,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抖擞了精神,又包起饺子来。这回,我吸取教训只放了一点点肉馅。果然,皮够大,包起来简单多了!可是,等我包完了一看,哎呀,饺子扁扁的,像是营养不良似的,十分可怜,一点不像妈妈包的饺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有点不耐烦了!妈妈又笑着告诉我:“你放的馅太少了!要注意分量的多少是包饺子的关键,馅多皮小包不住,馅少皮大松垮垮,你要掌控好就不难了!”听完妈妈的话,我又试着包了一个饺子。这回,我放的馅不多也不少。终于,我成功的包好了第一个饺子!虽然它的样子不算太好看,但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依然心里美滋滋的!

怎么样?我今年的春节是不是过得很有意义呢?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篇4)

万家灯火辉映的夜幕之下,一桌年夜饭,酷似一朵用“团圆”栽培的合欢花,抑或迎春花,喜盈盈地盛开着,几代同堂,各为一瓣,花香浓浓……

新旧交替,万古不穷,年年有新岁,岁岁有新春……

又是一年除夕到来,下午,原本喧闹的街道上顿感清净了,商铺歇业,宛然变魔术一般,往常喧嚣而拥堵的街道,霎时变得有些空旷。只有那些外出回家的游子,顶风披雪,加大马力行色匆匆。是啊,这种召唤是看不见的,能够将一个节日过得如此隆重的,是我们中国人。能够将一顿饭锁定于每年的同一时间,同一场所的,是中国人的年夜饭。

整个腊月,母亲都是处于紧张而忙碌的状态,她要储备好一大家子正月里的饮食菜肴。所以,饭锅始终是热气腾腾的,冰箱里鸡、鸭、鱼肉直至塞不下为止,可她还是在不停地念叨着,盘算着……还有什么没做好,还有什么没买回来。

除夕,千家万户,霓彩闪烁。家家户户就是一个由新衣、春联、鞭炮、年画等组成的欢乐小巢。辞旧迎新的年夜饭,母亲已经准备好了,大盘小盘,依次排开,丰盛的酒宴,由父亲召集大家围坐在桌边,笑嘻嘻地说两句,便开始了。这几乎成了一种重要的仪式,记得祖父在世时,总是由祖父说一两句。一家人坐在桌旁,彼此相望,传递温馨。中国人的年夜饭就是这样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团聚,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未曾改变。

年夜饭是完全意义上的团圆饭。为了这顿饭,长辈们会赋予各种菜肴以美好的寓意。看,母亲穿梭于厨房与餐桌之间,落席后,便伸箸派菜。一个鱼头夹到我面前,嘴里喋喋不休地说着:“吃鱼头会遇到贵人噢。”随后,一个饺子又落在她孙子的面前。母亲又说道:“吃饺子交好运!”小妹的碗中多了一块年糕:“小妮,祝你步步登高啊。”给小弟的是青菜豆腐,以示“清清白白,平平安安”。母亲给全家人每人一个汤圆,大声说:“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太多太多的菜,我们其实早就吃得要撑破肚皮了,等实在吃不下去了,用母亲的话说:“这才是饱年了。”饱年,预示着明年一年都丰衣足食,无忧无虑。

年夜饭吃完后,标志着一个盛大节日的刚刚开始。团聚的、热闹的、祥和的、喜庆的氛围看似升级,然而仅凭欢声笑语还远远不能表达国人内心的欢乐,人们便用鞭炮来替代。燃啊、放啊、点啊,点燃理想、点燃憧憬、点燃美好……点亮无数张笑脸,点亮一个明媚的春天……

节日的夜幕之下,一桌年夜饭,其实就是一朵绽放的迎春,也是一朵合欢花,父亲是一瓣,母亲是一瓣,子孙们又各是一瓣……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篇5)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题记

步转回廊,华灯初上。

行走世间风尘满袖,蓦然回眸,照归途现,红尘仆仆,烟火未尽,思绪难书。

白梅舒展,暗香涌动。早早入夜的春日里,街灯亦提前明亮了起来,点点如星洒落在沥青铺平的长街,如火似焰。今夜灯火似乎格外璀璨,除去街市上的繁星,家家户户门前也都亮起了一—轮“朝阳”,高悬在屋檐下。人们在欢笑声中晕红了脸颊,好似被这朝阳般的灯笼染上了色彩,今宵的沉醉定会早早唤醒新年的曙光。

送别风云变幻的庚子之年,我们一路坎壈,一路坚持,终于又迎来新桃换旧符的时刻,灯火中希冀在跃动,残风里春信在呼唤,人间的温情跨越如此岁月和命运之阴霾,将记这个春节,亦显弥足珍贵。

望向古褐色门小巷尽头的那剪冬梅,在绮丽烟火中,瞬如虹彩,异常动人。外鞭炮声噼里啪啦一顿响,裹挟着火药味儿的空气四处逃逸,红纸随风而飘散一地。待父亲拜过了天,拜过了厅堂上的财神爷和厨房里的灶神,除夕夜就开始了。除夕夜,免不了的是一顿丰盛的吃食。母亲从午饭过后开始准备,到了晚上,一口大锅“滋啦”几声,伴随褐黄油光滚滚,餐桌上便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美味菜肴。桌上热气腾腾,桌下的一家六口亦是笑呵呵乐个不停。此时,爷爷奶奶催促我吃个红鸭蛋,弟弟唤着妈妈夹碗粉干,爸爸一边给爷爷奶奶夹着鸡肉一边又嗔怪着他们总是忙里忙外不肯休息。柔和的灯光下,迁就我口味的,是清汤火锅冒出一簇又一簇的热气。一块块鸡肉金灿灿又油光发亮,家乡特有的粉干掺了酱油的颜色,自家种的青菜,奶奶坛子里腌了许久的酸萝卜,用红纸抹过的油红鸭蛋……随杯换盏一顿响,仿佛一年里能吃到的所有美味都在这张桌上,而一年里所有的不愉快都在此刻烟消云散。这时我耳朵里听到的,眼睛里看到的`,嘴里吃着的,鼻子里嗅着的,酸甜苦辣咸都是团圆的味道。

桃符张展之上有红灯高挂,灯光映照之处有梅花新绽。大年三十夜晚的那顿饭,无论多远,都会赶来,无论多忙,亦会放下。年节的盛宴在碗筷叮咚中开幕,一年的苦辣酸甜就要溶成杯中佳酿,一饮而尽提前在欢聚的筵席之上迎接春来。电视机旁依旧守候,即便不再为节目而满心期待,也愿意沉浸在团圆的温馨中笑意满怀。我看傍晚车水马龙,游子奔赴各自心中殿堂,我看到门前老人踱步,始终看向他回来的方向。在除夕这夜,旧年所有的担忧和想念,都化作杯盏,化作佳肴,融进巷子尽头白梅欢香肆散欢声笑语声中。

华灯烂漫,辗转反侧,眼尽头,除了那剪风中白梅,亦有不少期待。大年初一,我虽不必走亲戚,却亦要起个大早。母亲自是起的比我早,在厨房里准备早上的吃食。我知道,她亦一定泡好了“茶”。这里的茶,并非是我们平时所喝的红茶绿茶,而是用冰糖水加上捣碎的生姜,裹着糖衣的花生以及雪白的米苞。茶是刚泡的,握在手心里十分暖和。作为家里的“大姐儿”,敬茶这个任务自然是交到了我的手上。所谓敬茶,便是小辈手托茶杯请长辈喝这新年的第一杯茶,长辈在喝茶前也会对小辈说一些祝福期冀的话语。我右手托着茶杯,左手扶着杯身,微微前倾低头,听着爷爷奶奶对我的祝福,而后递去茶,整个过程虽不到一分钟,却让我感受到重如千钧的文化底蕴。虽已告别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之年代,这样的习俗却温润着我的文化生活,慰藉我的人伦情感。父亲不善言辞,只是接过我的茶便喝了,但我明白,他的心里,对我的祝福与期待岂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一盏盏茶送出去,祝福盈盈,年味亦是满当似溢那杯茶盏,温馨依旧,回看白梅,心之所感尽是年味绵长,芳香四溢。

群星结灯彩,霜风吹遍,掩映九天光灿。佳节醇酒殷勤看,红影摇曳,夜光杯盏。正是岁末春头,万家灯火璀璨。梅香味浓,先叶开放;花梗无毛;花萼淡白;萼筒宽钟,被短柔毛;萼片近圆,先端圆钝。素日冽风尚在梅花枝上成一树素色幽梦,几只归来的春燕便试探地将那玉带裁成几段,宣告春讯将至。窗前的我只静待火红灯笼落下时,满坡梅花似云如雾。身体中的木头又刻下年轮一道。时间的更迭如层层相叠的浪潮,裹挟着旧日回忆,又送来新的景致,伴随花香,最是辞旧迎新的节点引人感慨,回忆与期待都让心潮涌动不息。

暗巷深处的白梅,烂漫璀璨依旧……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篇6)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鞭炮声与饺子馅的浓香。而现在的年味是过了小年,人们争着购买年货,有的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对联,有的人会到超市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场中挑选衣服,送给长辈和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院子里兴高采烈地放烟花。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两旁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行人走在大街上就像进入梦幻灯城一样美丽极了。春节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父母,农民工,远在它乡的学生们享受丰盛的年夜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坐城际公交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些工人、保洁员等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但家人似乎不曾责怪他们,因为此时的他们在守卫祖国的边疆。

你瞧!装饰树的小灯在向我们招手,充满温馨。年是有味道的,虽不是过节,但我们还是会欢聚一堂!这就是年!

过年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篇7)

我们先去了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漂亮极了依山傍海,根本不像一所学校,反而像一个度假圣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接着我们去了胡里山炮台,那里是抗击倭寇的地方,有群炮阵,还有雄伟的世界古炮王,让人叹为观止。我们 还 非常幸运的观看了真实的海上开炮演练的全过程,令我瞠目结舌。

第三天,我们又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非常有名的福建土楼群参观,这里有保存最完整上千年的土楼,它们和城市的高楼大厦完全不同,有圆形的有方形的,全部是用泥土铸造而成,每一栋土楼里都有几百户人家共同居住。最有趣的是我们晚上就住在这非常有特色的土楼宾馆。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又去了非常著名的太姥山,这是我印象中最好玩最刺激也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太姥山依山傍海云雾缭绕,素有“海上仙都”的美誉。太姥山以花岗岩为特色,融山,海,川,岛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总面积有86平方公里。其中最为惊险刺激的就是一线天了。一线天都是由非常狭窄高大的岩石组成的,最窄的地方只有20几厘米宽,游人必须要侧着身体收腹才能过去的。胖的人不建议去哦,否则会卡在石缝里出不去的。大家都排着队一个一个往前移动。终于轮到我了,我紧张的心砰砰直跳,我屏住呼吸,手紧紧的贴在石壁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挪动。石缝里又黑又暗什么都看不见,我只是能凭着双脚去探查前面的道路是否平坦,好几次都差点踩空摔跤了。就这样抹黑战战兢兢的走了十几分钟终于见到了光明。走出一线天之后我们来到到了更为惊险的地方——悬崖吊桥。这个桥一边是石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我看一眼就吓得两腿发软了,我几乎是在爸爸的搀扶下才经过了这个危险的吊桥。接下来进入了另个更加有趣的山洞。

葫芦洞里阴暗潮湿,长满了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打滑摔跤。它和一线天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由一个个又矮又圆的山洞组成,像一个大大的葫芦一样。我们要低着头弯着腰半蹲着才能通过。我们就这样穿过了许多个小山洞,好几次都撞到了头,碰的我眼冒金星,等爬出这些山洞的时候我们已经大汗淋漓。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喜欢这样刺激去探索感觉。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在外面游玩了好几天了,每一个地方都给我留下来深刻美好的记忆,这个假期非常充实有趣,我希望下次假期还能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