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十一篇

02-18

作文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成绩高低,作文通常是在文字构思之中创建出来的。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生动,抓住重点,内容具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写法吗?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十一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1】

宇宙与人类,不成正比。

浩瀚的星河之下,有一只小舟在跌宕前行,随着愈来愈猛的海涛的冲击,它看着如落叶一般,随时都可能翻覆。然而它仍然在坚定的前行,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它的脚步。因为水手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坚定,因为根本:生存。这是生物的本能,也是理智。

然而这残酷的天地之间终于不能有挑战者,前方的波浪是血盆大口,这只小船断无生存的希望,它将被吞没,将被遗忘,直至这世间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一切的印记都会被这广阔的空间与时间所抿去,直到天地间又恢复到了初始的静谧。这宇宙本来是坟墓,一切的传奇故事都由此开始,但终将被埋葬于此。英雄们的尸骨无处安放,但究竟没有挑战者吗?

不,那炙热的火焰是英雄们的魂归之所,它们甘用自己,来点燃,照亮一切的阴暗!它们可以被消灭,可以被忘记,但永不会屈服于这天地之中!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英雄坦然面对死亡,他们走向这生命终极,为后来人奏响华丽的乐章,吹起激烈的鼓号!战角已被鸣响,战争已然开始!

然而这究竟有意义吗?生灵会战胜这自亘古而始,亦将永存下去的宇宙吗?这些英雄为生灵的逝去,究竟有意义吗?

无人清楚。有太多的冤灵在这天地之间飘浮,有太多的怨念还没有消散。但后来人们还在继续赴死,慷慨捐躯,这是一场没有终结的战争,直到这宇宙毁灭。这是感性,不是理智。

不!这是理智!Moss不明白,因为它只是一个机器,然而人类明白:纵使个体逝去,但刹那芳华,却会在这乏味的宇宙中惊艳所有的生灵!既然生命终要逝去,又何必畏惧?行星的消失不是结束,种族的灭亡不是结束,只有勇敢的心的灭亡才是结束。宇宙从不是强者的坟墓,弱者在哀叹命运无情,生死无常,但强者却早已深知:哪有什么命运?哪有什么生死?只有钢铁般的意志!

小船或许会被深不可测的海洋吞没,但水手永不会怀有着畏惧之心,因为无论如何,宇宙都消灭不了一个东西:意志。

伟大的生命,伟大的意志。谁说感性不是理智呢?看看这海洋吧!终有一天,它会被渺小的生灵们征服!征服它的,便是意志,那坚不可摧的意志!

到那时,我们也可以光荣的宣称道:我们的英志,将会永存在这世上,哪怕宇宙毁灭,我们也不会被摧毁。这是感性的胜利,是生灵的胜利!

我们会骄傲的宣称:战争已然结束,宇宙倒在了我们的精神脚下,我们会永垂不朽!

是的,肉体的毁灭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消灭不了我们的意志,哪怕……

哪怕这地球流浪在想要消灭一切生灵的宇宙中!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2】

看到过一句评价,说刘慈欣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今天看完电影后想再加一句,中国科幻电影也是。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人类拯救地球的大格局之上,地球已经停止自传,像ICU病房的患者一样,靠着高科技的仪器设备苟延残喘。人们感受不到白天黑夜,对希望与绝望麻木。电影则选取了小说中木星吸引地球的危机展开。这个时代,死亡不再是黑色,而是笼罩整个天际的耀眼红斑。

电影的剧情比较简单,刘启一行人阴差阳错踏上拯救地球的旅程,经历死亡、失败、重新振作,依然没有成功;最终刘启的父亲刘培强,宇宙空间站的领航员,通过自我牺牲的方式暂时救下了即将被木星吞并的地球。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填补了中国电影史这一题材的空白,营造了中国式的科幻美学:被冰封的陆家嘴依稀可见东方明珠的塔尖,往日繁华的摩天大楼如今只剩长长的冰凌,人们在拥挤的地下城内舞龙舞狮庆祝新年,极寒的地表却寸草不生,连冰雪都蒙上一层积灰。整个天际被木星的一小部分占满,在木星面前地球显得无比渺小,而在地球面前,人类更加渺小的微不足道。恢宏的巨幕外,观众仿佛也迷失在巨大的漩涡中。

这部电影虽不能称之巅峰,却也是中国科幻的希望,让人很惊喜。最后补充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场景:刘培强带着三十万吨燃料撞向木星的时候,他的眼泪在空中漂浮。英雄也会流泪的。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3】

“盼望着,盼望着……”这是朱自清的《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它给予我们一年四季。生活离不开水、食物……更离不开太阳,太阳给予我们温暖和光明。一旦失去太阳的光芒,地球就一片黑暗,但是太阳也有缺点,看了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使我震撼万分……

电影讲述了50亿年后,太阳将会结束生命。太阳会迅速膨胀、爆炸,地球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刘培强离开四岁的儿子——刘启,来到了“领航员”国际空间站工作了17年。使地球提前离开太阳系,这个计划需要一百代人共同完成,并且要大面积地建筑地下室,努力生产一百个国际空间站。

工作17年后,离岗回家的前一天,刘启与妹妹韩朵朵一起来到了零下84℃的地上。突如其来的地震让生活在地下室的人们遇难,地上的人们都在努力地逃生。刘启的姥爷——韩子昂与哥妹共三人一起加入救援队,为灾区运送火石,救助受灾人们。为了地球与木星不相撞,他们在一次次困难面前不低头、满怀信心,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韩子昂和刘培强等亿万人民因为拯救地球牺牲了,但是他们知道:地球“活了”,幸存的人们在地下室又过起幸福的生活。

《流浪地球》里的韩子昂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上海,我的家,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现在的环境也受到了污染,我们要制止破坏环境的现象。为了植物不再消失,动物不再灭绝,人类不再失去舒适的家。我们共同携手相助,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还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反思:“那时候人们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没有人关心太阳。”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关心科学,钱不会解决所有问题。有些事情用钱解决无济于事,所以要动脑、用智慧和双手解决。

《流浪地球》描绘了人们的坚持不懈、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高尚品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们流浪地球的场景,讲述了人生哲理。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4】

大年初三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银河电影城观看了正在热播的影片《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是根据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改编而成的,虽然不及原著的内容丰满,但是还是精彩的,尤其是其中的中国元素,特别打动人心。它主要讲了太阳即将爆发氦闪,为了躲避灾难,人类耗尽所有资源,建造了无数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飞向人马座比邻星,成为比邻星的卫星。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地球在经过木星轨道时,地球引力被木星捕获,就在地球即将突破木星的洛希极限时,为了将地球推离木星,人们想到利用地球发动机爆炸所产生的热量引爆木星,然后利用它的冲击波将地球推离木星的方法。可是还差5000公里才能到达木星,这时主人公刘启的爸爸刘培强不惜牺牲自己驾驶着空间站,用空间站里的500吨燃料引爆了木星,拯救了全人类的故事。在影片里,刘启成长的17年里都没有见过爸爸,所以他恨爸爸,觉得他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他也不配做自己的父亲。然而,直到爸爸驾驶空间站冲进等离子光柱时,他才忽然明白,原来爸爸并不是不爱自己,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小家。

这让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从学校上课回来,是爸爸来接我的,他一眼就看到我身上的墙粉,原本晴朗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问我这是怎么弄脏的?可还没等我开口,他的火气就冒上来了,当众训斥了我。那一刻,我无地自容,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回到家后,他也不理睬我。我想他肯定永远不会理我了。可是第二天,爸爸就给买了一双新鞋子,还亲切地招呼过试试看合不合适。然后又坐到我身边,心平气和地说了许多鼓励我的话。这时,我才知道爸爸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他希望我能在各方面表现更加优秀。

爸爸的爱是深沉的,是难以察觉的。它可能藏在训斥中,也可能躲在某个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注视着你。爸爸的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

[家长寄语]父爱如山,默默贮立,虽然无言,却充满力量。影片中如是,生活中亦如此。爸爸的不当表达,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创伤。但是孩子还是很懂得感恩的,能从爸爸的行为中感受到爱,也体会和理解了爸爸的爱。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5】

世间事的经历与发展,就如下棋一样,充满诸多变故,人不能预测到未来将会发生的事,生存的环境也一样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本影片就假设发生在不久的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大胆却又无奈的计划流浪地球最让人惊艳的是以前只能在好莱坞大片里看到的场面、3D特效,没想到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创作团队手中也能呈现出来,这标志着我们中国电影正式告别五毛特效时代。

作为国内硬科幻开山之作,对于电影科幻场景的特效,我会给出满分。美中不足的是,影片中由于世界观架构过大,导致故事缺乏严密的科学逻辑。我没有看过刘慈欣老师的书本原著,但作为一个工科生,不得不说,电影没有考虑宇宙中空间维度的影响和太阳系各行星的相对引力。

虽然有的人会说科幻片就是幻想的,没必要那么认真,但缺少科学基础的科幻片总是让人看过之后,少了点细思极恐的参与感。

相比于20xx年大热的《星际穿越》,导演诺兰就请来了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基普S索恩,电影中的物理天文知识令人眼花缭乱,就这一点可能对于我们自己的科幻片来说还有一段路要走,所以《流浪地球》这部硬科幻可能还不够硬。

观影时,你足够细心,会发现很多中国特色,当刘启开启运输车,车里响起了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这句话,在一部在国际上映的科幻大片中加入了中国自己的特色元素,拯救世界不再只是美国人的专利,中国人也可以。

在美国的科幻片中,每当地球遇到灾难,美国人一般会去寻找新的行星或者制造方舟逃离地球。但在咱们中国人眼中,家的概念是无法复制的,中国自古以来的神话故事也都是与神抗争,这也造就了中国特色的文化思想拼搏。

影片最后,当地球上人民尝试了所有方法都无法阻止地球接近洛希极限时,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不顾空间站人工智能moss演算各种方法都没有成功可能性后发出的警告和联合政府的反对,毅然带着人类最后的希望火种计划(如果地球毁灭,空间站将会带着存储的30万人类的受精卵,漂泊在茫茫宇宙,寻找人类重造的希望),以空间站和自己为燃料最终点燃了木星,木星爆炸的能量使得地球逃离了木星,继续在宇宙中流浪。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世事变化无常,放手一搏,未来或许会大不相同!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6】

今天刚刚看完电影《流浪地球》,现在看到原著,居然觉得是两个故事。

我还是更喜欢电影版,因为电影版把人刻画的太好了。除了吴京这个角色太过于完美(当然,他为了户口活下去也是做了很多疯狂的事),但是这类灾难片,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刻画吗?

之前刚出来的时候,xxx上有人说给特效满分,给对白零分,也有人说是烂片。等了好久,发现片子的票房越来越高,这至少证明了是值得一看的。

我喜欢里面的剧情,而且这特效也已经是不输于外国大片了。虽然有些台词太过于官腔和伟岸。

但是里面有好几个场景让我热泪盈眶:

刘启姥爷死的时候脱下头盔看向外面,那是生他养他的故乡,虽然上海已经面目全非;

刘启找到运输机,找到救援队长两人联合;

所有的救援部队听到广播调转回头;

最后吴京驾驶着飞船冲向木星和刘启的聊天。

总得来说逻辑上面没有什么问题(地球运行过程中,大气层真的能够继续保有吗?我不清楚)

虽然说,人因理性而高贵,可是让人永远保持理性是不可能的。

这个物种,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哪怕面对一个百分之零成功的方案,依旧会去尝试。

哪怕是死,也义无反顾。

电影比原著好看,虽然我不是科幻迷,但是这个故事满足了我对他的期望。

真的很棒。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7】

《流浪地球》观后感范文800字

对于我们来说,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当第一次在电影之中听到“班长”用浮夸的朗诵音调说出时,想必这位优等生也并没有领悟到这句话真正的意义,应该仅仅是从教科书上看到的,鹦鹉学舌出来罢了。而作为差生的韩朵朵更是对这段话毫无理解。然而,经历了无数次的命悬一线的危机场景过后,在恳求全世界的人类点燃木星,拯救即将走向灭亡的地球时,我相信,她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一定比任何一个所谓的优等生—书呆子更加深刻。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实践”二字。那些只知道在阴暗的地下城中读迂腐的教科书,面对木星的死亡威胁束手无策的学生,有谁像她一样,真正的握住被人工智能‘moss’称之为零的希望,和救援队一起撞针,点燃木星?她对于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实至名归。

我们和韩朵朵一样,都是田间,帮助困难儿童,为环卫工人献爱心,义卖等,既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获得像钻石一样宝贵的品质。

为参与社会实践而生的吉大力旺青葵,在这个寒假,我们惊喜的发现,她已经成长起来,新一届的`青葵志愿者组织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被《新文化报》报道,成为了长春全市学习的助人为乐的典范。他们坚持志愿者的高尚精神,做出力所能及的举动,用自己的爱心温暖长春寒冷的冬日,竭尽全力的为大家传播爱与希望。我们相信,无论是现在安稳的时代还是将来有可能会存在的动乱的“流浪地球”时代,志愿者都是钻石一般闪光的珍宝。在未来,我们相信青葵志愿者一定会像空间站一样,永远伴飞我们美丽的吉大力旺校园,成为像钻石一样的珍贵希望!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8】

今天看完了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知道这本书还是因为前阵子大火的同名电影。电影我没看过,但刘老师的《三体》之前有看过,确实是脑洞大开。这次正好出差时再机场看到这本书,于是买来看看。

《流浪地球》里有几个短篇故事组成,流浪地球是其中的一篇。故事依然超现实主义,读完了让人有种“哇,还可以这样操作!”的感叹!

比如地球两极之间的通道,完全依靠地心引力来做动力,实现两地之间的通行。简直不要太方便。可是,这个“南极庭院工程”充满了危险,于是,一艘“落日六号”的飞船就被困在了地壳中,形成了另一个故事。

书中人们对宇宙、外太空的探索特别热情。当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前往地心、宇宙遨游、冷冻睡眠、电磁战争...像是一个个未来大片的感觉。不过,总觉得有莫名的熟悉感,不知道是不是在哪个电影里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情节。

有的小故事之间有关联性,看一遍可能还理不清,多读几次会有不一样的领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9】

希望,比钻石还珍贵

地球上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天上刮着大风,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人们寸步难行。建筑倒的倒,塌的塌,荒凉的世界里,没有一个让你遮风挡雨的地方………

这就是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场景。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获奖科幻小说,于今年大年初一上映。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太阳内部能量耗尽,即将巨大化并会吞噬整个地球。由于太阳已没有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类只能移居地下城。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联合国召开会议,会议中决定制造一万台超级发动机,以驱使地球脱离轨道离开太阳系。但是,远离过程中,地球即将撞击木星,逃脱只有最后一线希望。许多无所畏惧的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壮烈牺牲了。

由于木星的巨大引力,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他们不相信地球还有存活的希望。他们只想和木星同归于尽。可是,中国救援队不这么认为。他们找到了唯一的希望——通过喷火,点燃木星,使木星爆炸。即使他们成功的几率很小,但是他们还是不放弃希望。就如电影中所说:“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最后,在他们的努力下,地球远离了木星,人类得以存活下来。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困难和绝望,放弃希望。比如,一名运动员离终点还差几步,他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不懈,或许就可以得第一名。可是,他因体力问题放弃了眼前的希望,被后面的人反超了,多可惜啊!所以,我们不管学习或做事,都不能半途而废,要抓住机会,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只有这样,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抓住每一个机会,珍惜每一线希望。因为,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10】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流浪地球》,无论是因为4D电影,我多次接受了影院的雪花和狂风洗礼,椅子时不时地跟随电影的人物晃动,还是刘慈欣那了不起的想象力,未来那与我们现在生活截然不同的地球,导演通过电影将我们带入了未来,一个人们时刻在准备着逃亡,科技无限发达,却缺少大自然的地球。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仿佛晕车一般的我,对生活有了新一层的理解。当我们所有人都为了活下去而努力的时候,平时那些重若千斤的困难,真的还那么难以忍受吗?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庸人自扰。

影片流浪地球的视觉效果让人惊叹,画面精致,给我们准确地呈现了刘慈欣笔下那个神奇的未来。无论是地下城的生活,还是地面上的冰川道路,亦或是空间站,每一个场景给我们的感觉都十分真实,我们会相信,那就是我们的未来。

流浪地球,为什么我们的地球需要流浪?影片在一开始就描述了未来人们在地下城的生活,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阳光,所有的一切都是高科技的产物。地面被冰雪覆盖,不适合人们生活,地球面临与木星相撞的危机。为了整个人类,每个人都在付出努力,拯救地球。最后,人们成功了,地球没有与木星相撞,可以继续像原来一样飘荡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可是,地球那些糟糕的环境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人类还是被迫生活在地下城,地面依旧是被冰雪覆盖。如果这就是未来的地球,那我们还会有对未来的期待吗?

未来,当我们无法再正常地居住在地面,只能通过抽签的方式搬到距离地面5千米以下的地下城生活,没有太阳,没有阳光,没有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依靠高科技来提供,这和现在的我们的生活相比,是多么凄惨啊。当看到刘启破坏了学校的控制系统,造成混乱,带走韩朵朵的时候,不知是谁说的一句,别担心,应该是显示屏坏了。我的心里一阵悲凉,原来,画面里的那些阳光都只是科技的产物而已,他们并不是像现在的孩子一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上课。通过地下交易拿到两套衣服,熟记一些头盔的使用方式,刘启和韩朵朵只是想要出现在地面,竟是如此困难。想来,怕是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地面上到处都是冰雪,一眼望去,竟没有一丝生机,白茫茫的一片。

如果这就是地球的未来,那真的是很凄惨。可是,即使是如此糟糕的未来,也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被木星强大的引力吸引,地球将会与木星相撞,届时,地球怕是会不复存在,人类也许会从此消失。无法预知的相撞,相撞之后的悲痛。地球很糟糕,可是为了生存,我们依然要努力,如果地球不在了,生活也就没有了,虽然那时候的生活真的很一般。也许这就是人类的麻木性,大家都只能生活在地下城的时候,也就没有了那一丝对自由和大自然的向往。

联合国在危险来临的时候选择了保护人类最后的火种,让所有在空间站工作的人休眠,控制系统在他们没有意识的时候抛弃地球,寻找最后的生机。如果除了地球,没有其他宜居的星球,人类最终还是要消亡,这些挣扎又是为了什么。牵挂儿子的刘上校为了地球,驾驶空间站驶向木星,带着所有休眠的工作人员,在爆炸的一瞬间消失了。难以说清值不值得,幸好,刘上校完成了既定目标,地球脱险了。

如果这就是地球的未来,纵使有再多的高科技,远离了生动的大自然,生活还是少了很多乐趣。

流浪地球观后感【篇11】

电影让我非常感动,感动的是刘培强为了让儿子长大获得进入地下城的资格,在太空中呆了,感动的是每个人都为了希望而奋斗……

影片中主要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人类建造地球发动机将地球推到木星旁边,再利用木星引力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刚开始很顺利,可是接近木星时木星引力突然增加,地球马上就要撞到木星时,全世界都在努力,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方案,需要有人去点燃木星。最后刘培强牺牲自己,他驾驶飞船让睡眠舱脱离,然后和儿子进行最后一次通话,驾驶飞船开往氢气与氧气交接处,点燃木星,释放出一个很大的冲击波将地球推离木星引力,拯救了地球上的所有人。这是一种大爱,一种值得我去致敬的大爱。

看完电影,我不禁为这部大片震撼,影片中有一句话特别让我感动“希望,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当地球要被毁灭,全世界的人都处在绝望中,活着的希望真的像钻石一样,因为那么多人的牺牲才换来了希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