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文教案

02-22

如果您想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可以试试阅读一下“作文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为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和合作提供的必要途径。仅供参考阅读的文章内容!

作文教案 篇1

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专题一 【训练目的】 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 1、以写人为主 2、以记事为主 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 三、基本要求 (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 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3、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 4、对中心思想的要求 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积极、集中、深刻。 积极:我们向别人宣传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要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所以,哪详写,哪略写,这要根据中心思想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来定。 深刻:就是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意义,使我们的认识能提到较高的程度。 5、材料的选择 第一,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 第二,材料要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 第三,材料要典型,要注意“以小见大”。所谓典型,就是要在同类材料中尽量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所谓以小见大,是指材料内容是大事还是小事说的。大事,如开什么大会,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固然可以写,但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反映深刻的主题。 第四,材料要新颖。就是要能体现出时代特点,要有新鲜内容,要有独特地方。 (四)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详写,就是为了使中心思想鲜明突出,把所要表现的人物、事迹或所要说明的问题写得具体些、详尽些。 略写,就是为了顾及全篇,突出中心,把那些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十分密切,表现力不是很强的内容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2、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 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3、注意问题 在记叙文里,详略不当突出表现在是记流水帐。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写到哪,事先没作好详略的安排;二是没有真正掌握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这个写法。 (五)合理安排文章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就是记叙文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文的整体。一般一篇文章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写作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尽管题材多种多样,笔法千变万化,构思各有奇妙,但只要把握住线索,行文自可变化自如,文章浑然一体。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白杨树自身的形美、白杨树内在的神美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托物抒情、意蕴深远,取材广泛、挥洒自如。 2、记叙文安排线索的几种方法 A、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倚天屠龙》、《一双绣花鞋》、《项链》、《党员登记表》。 B、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 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C、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雷雨》、《包身工》、《茶馆》、《荷花淀》。 D、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藤野先生》、《琐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六)合理运用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应做到以下两点: 1、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应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就是文章的叙述性要强,叙述能力要高,这种叙述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不能是干涩无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应学会完整生动的叙述。 描写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来说,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动作应传神,心理需真挚,语言必个性;对于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则离不开场面描写;而对于所有的记叙文体来说,细节描写用的好,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多种表达方式应综合使用 正如上文所言,运用具体、详实、生动的记叙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但在记叙文中,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具体内容也显得苍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这时议论抒情就可粉墨登场了。应该说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亦在此。平凡的小事加以有针对性的抒情议论,文章能蜕变成“天鹅“,成为开格文,这里的议论不要只在文尾“昙花一现”,还应做到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自然折射理性的光辉;这里的抒情切忌矫情,应缘情而发。总之,不可喧宾夺主,画龙点睛即可。 四、训练题目 以“美陪伴着我”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不得抄袭。   专题二   【训练目的】 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写方法。 【写作指导】 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内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写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特别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写,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写。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动,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描述人物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即使同样内容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有一个

作文教案 篇2

在当今社会,阅读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说明文阅读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帮助人们了解事物、澄清疑惑、获取知识。如何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说明文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本文将介绍一份详细的说明文阅读教案,帮助读者提高说明文阅读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旨在解释或阐述某种事物、现象、规律或概念的文章。它不仅要有逻辑条理、层次清晰,还要有事实依据、举例论证,同时要尽量客观、中立,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阅读说明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文章结构。说明文一般包括、正文和三部分,其中用来引出文章要点,正文展开论述,对文章进行总结。


2.理解作者意图。要善于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3.重点把握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


第二部分:有效阅读方法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之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1.扫读全文。在开始阅读一篇说明文时,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再逐段仔细阅读。


2.注重段落标记。可以在文章中做一些标记,比如划重点、圈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等,帮助记忆和理解。


3.多练习。阅读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多读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说明文阅读的技巧,我们设计了一些实战演练,希望读者能够认真练习并取得进步:


1. 阅读一篇说明文,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支撑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2. 阅读一篇说明文,总结文章的要点和主旨,画出思维导图或做出总结性的笔记。


3. 阅读一篇说明文,思考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以上的实战演练,相信读者在阅读说明文时会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良好的说明文阅读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本文介绍的说明文阅读教案,希望读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愿大家都能成为优秀的说明文阅读者!

作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本领,在这些本领、长处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找出你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本领。

二、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

2、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朗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本领,瞿云、乔梦杨两个同学也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可他们来不了我们班级,他们把自己的介绍写了下来,等着你们去看呢?

三、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长处?

(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四、尝试运用,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己完成习作。

二、自己修改。

三、组内互相修改。

四、选同学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

五、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对象。

作文教案 篇4

3、通过训练,领悟作文思路展开的技巧。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揣摩联系,了解议论类作文分论点的拟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从思路的展开中选取最实际的方法和围绕题目实际分析思考。

有人说,议论文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事服人。这种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的方法就是训练学生从事中抽理,学会列出分论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事中抽理分析事物,进而列出分论点的。

1.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那么怎样来拟分论点哪?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拟分论点的方法之一:事中抽理。

比如遇到“宽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马上去联想能表现宽容精神的一些名人事迹,如正面的:“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还有“祁黄羊举贤不避仇”,“ 六尺巷传奇”“李斯特义收学员”“彭德怀度量宽宏”“”…… 反面的:“庞涓与孙膑的故事”“诸葛亮三气周瑜”…..

我们对事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其原因、本质、价值等等。如从关于“宽容”的一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是一种博大(蔺相如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蔺相如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宽容了廉颇,境界非凡)。我们还可以从“祁黄羊举贤不避仇”的事例中发现,祁黄羊之所以宽容自己的仇人并向国君举荐他,是因为祁黄羊本人有正直的人品,由此就可从中得出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正直。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外国名人故事中悟出道理,如林肯认为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变为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宽容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经过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关于宽容的四个本质特点。作为备用的分论点,这就已经比较丰富了,每一点阐述开来,都可以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对“宽容”进行抽象的思考,那就会费力得多,也难有这么多独到的发现。

上面讲的是就一个个的事例进行的分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同一类事例进行合并,分析其共同点。如在上述三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的共同价值:①有利于自己;②有利于国家;③带来和谐;④培养美德……这些也是不错的分论点。

我们还可以将有差异的相关事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一些道理。例如,将廉颇与蔺相如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不能宽容”的一些原因:①狭隘;②自我中心、个人至上;③境界低下;④不能站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待事物……当然,我们也可以联想反面的事情,如有些“宽容”会带来“农夫与蛇”的后果,进而比较得出:宽容也是有原则的。

然后,再将这些独到的发现当作作文的分论点,就每一点展开阐述,进行二次分析,讲道理,举事例。这样,作文中不仅有了独到的分析,还有可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平时要广泛阅读,要有意识地扩大见识,储备素材。掌握的事例越多,就越能自如地运用“事中抽理”的方法;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                      宽容就是忘却

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                      宽容就是忍耐

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                      宽容就是洞察

1、一个在纳粹集中营中面对着一排机关枪临死的`犹太人,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给了刽子手一个微笑。天知道,这个微笑竟让刽子手震撼,犹太人因而免遭一死。

微笑,点燃了他生的希望,保住了最宝贵的生命,也将人性的善与美催生为幸福的感激之情。(分析)

2、的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而当北京竞选奥运会申办时就已经用“人文奥运”来表明北京奥运的特色。这其中,北京奥运志愿者便是很好的例子。奥运志愿者的会徽就是一个笑脸,它用真诚的笑容来诉说北京奥运的人文关怀。

奥运志愿者的口号“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也是说明了微笑的特性。在北京街头,那一串串流动的笑脸服务在无声无息中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友好及举办好奥运会的决心。

3、中国自觉参加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中国的维和官兵们用微笑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爱好和平、推进和谐发展的风采。在中国维和部队到达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你总会看到被保护的人民向中国维和官兵报以甜美的微笑。他们曾说:“这不仅仅是因为维护官兵们保护了他们的安全,更是因为从维和官兵的微笑中,他们看到了动荡地区和平美好的希望!”

是的,微笑可以化解忧愁,维和官兵的微笑不是机械的笑脸,而是对和平的信心,是定心丸。

2、微笑是个人乃至国家最好的名片。

3、微笑是世界和平的希望。

1、微笑,是一剂化解矛盾的神奇药水。

2、微笑,是一种善意单纯的交流方式。

3、微笑,是和平的象征、友谊的传达机。

①微笑,它润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②微笑,它是人心中乐观态度的映射,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避免悲剧与灾难的发生。

不知你是否聆听过莫扎特舒缓而悠扬的小步舞曲。倘若你细细的品味,你就会不自觉的微笑。莫扎特,这苦难的天才音乐家,他从来不认为音乐是倾诉苦闷的方式。相反的,他将微笑的姿态刻成音符,让“将来的人们,在微笑中和谐。”你一定为今冬南方无情的寒冷流过伤心的泪。可你一定也知道,刺骨的寒风,彻底的冰冻中,总有一张张爱的脸,带着微笑,拉近每一个华夏子女的心,传递风雪中的人间温情。或许你还不知道,古城西安有位美丽的微笑天使叫熊宁,残酷的车祸夺去她如花的生命,却带不走她对西部儿童的真情,更改不了西安城传承的一抹永恒的微笑。还记得温家宝总理的《东亚合作友好宣言》么?“爱邻,睦邻,富邻”,短短的六个字,成为中国的“微笑名片”,将和谐的声音传向世界。

生命,多么像掬在手中的水。哪怕我们拼命的合拢双手,也无法阻止时光从十指中一滴滴流逝。生命,又偏偏是海上行舟般艰难不已。然而我想,失去了坎坷的生命就如同失去了狂风乱舞的沙漠便失去了本性的雄阔。面对这样的生命事实,你会怎么做呢?记得有人说过,生命到头来就只是墓碑上短短的墓志铭,那么我们不如用发自内心的微笑,为它打下最幸福的草稿。(事理论证)

我想到了《天下无贼》中傻根的微笑。男贼王薄和女贼王丽是一对扒窃搭档,也是一对浪迹天涯的亡命恋人。他们在一列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名叫傻根的农民,他刚刚从城市里挣了一笔钱要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他对着每一个人微笑,告诉每一个人他拿钱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的想法,王薄调侃地看着他,打趣说道:“诶!兄弟,当心,有贼!”他依旧傻傻笑着,“俺不信,天下人都是好人,没贼!”他依旧无邪地看着窗外风景,脸上浅浅的笑容依然,他是在憧憬着将来美好的日子。这对亡命恋人被他的微笑震撼了,他们难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人,用如此单纯的眼睛、无邪的笑容,固执而纯粹地审视这个世界。他们决定还他一个无贼的世界。生命中,原来纯净灵魂的不是来自道德的说教,而是那一抹浅浅的微笑。

分论点:

①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我们沐浴爱的芬芳,和谐共生。

②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短暂而不平坦的生命旅途充满幸福的滋味。

③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我们挽救趋向邪恶或已走向邪恶的灵魂。

总之,学会事中抽理地分析问题,进而学会列出见解独到的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本功之一,有了这样的基本功,就有了进行深入阐述的良好基础。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可能是内容充实、分析透彻,且层次分明的好作文。

作文教案 篇5

【复习内容】

解读议论文文本的基本方法:明观点、识论据、辨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三上学期,学生才正式接触议论文,虽然上个学期,从文体——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过程——补充,对他们进行了一轮完整的学习和训练,但毕竟时间仓促,巩固不够。学生对议论文阅读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他们记住了某些知识点,但还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教学生一些解读议论文文本的基本方法,就是要从源头消化之前教给学生的一些答题方法,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议论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掌握快速解读议论文文本的基本方法:明观点、识论据、辨方法

【重点难点】

能区分观点与材料,能找到观点,能整体把握一篇文章

【教学思路】

从中考考纲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把握解读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明观点、识论据、辨方法;并以此贯穿始终。具体操作中,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利用学生之前读过的中考原文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再用学生没读过的文章来检测复习效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我复习议论文的知识点

老师:重新翻阅学生开学考试试卷,仔细分析他们在议论文阅读中的得失,并思考原因:找不到观点

【教学活动】

活动一:倚纲而行——解读考纲,明确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约

任务与意图:解读考纲,把握考纲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考纲里的“要求”与“方法”实质上是相通的,把握了“要求“也就找到了速解读议论文的“方法”。再从学生之前见过的议论文中抽取具有对表性的一段,用实例验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拿到一篇议论文, 你认为如何阅读它?

过渡: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要读懂议论文,自然也要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征,也就是要“知文体”。

2. 出示考纲,请学生谈谈对考纲这两条要求的理解:

16.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17. 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识材料、辨方法

验证方法:

材料一:《三思而行》第6自然段

问题:这段文字,哪是观点,哪是材料,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三个问题, 你可以不按顺序回答, 想到哪个就回答哪个

小结、过渡:议论文的材料比较容易辨认,遇到事实论据,将事例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圈划出来,遇到道理论据,将它的作者或来源圈划出来;论证方法也容易辨认,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一看就知,对比论证可能藏得深一些,要仔细观察作者摆事实或讲道理的角度,如果有正有反,就正好构成了对比论证。这三个问题,最难的是“明观点”。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的观点。

活动二:突破难点——明观点,并整体把握文章(约

任务与意图:《读书与境遇》一文分论点和结论,找出这些观点,整篇文章的脉络就一目了然了。通过找《读书与境遇》一文的观点,就能比较轻松地突破本堂课的难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材料二:《读书与境遇》

问题:文章的观点在哪里,请圈划出文中所有的观点。

2.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快速找到文章的观点

方法一:看位置:文章的观点经常在特定的位置出现,中心论点经常出现在开头、结尾,有时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分论点经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

过渡:除了看位置,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到作者的观点?

方法二:看提示性、标志性强的词语、句子

中心论点经常出现在“因而”“因此”“所以”“总之” “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由此可见”等词语后面;

分论点经常在“首先”“其次”“还有”“第一”“第二”“第三”这些表顺序的词语后面。

设问句和过渡句都会提出下文要论述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它。

过渡:如果位置和标志性强的词句都不能帮助你辨明作者的观点,就要从论据出发,用论据来反推观点。

方法三:反推法

3.两点补充:

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

活动三:效果检测——堂上小测,及时反馈(约

任务与意图:通过堂上小测,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能在小测中获得成就感。由于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是“圈圈划划,整体把握”因此小测时只完成和评讲与此相关的任务。

过程与方法:

1. 即时发议论文《 不给人脸,人要你命》

2.任务一: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圈圈划划,快速解读文章。

任务二:完成下面习题中第1题

3. 评讲

活动四:自我纠错——思考之前议论文《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阅读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课外)

任务与意图:开学考试时,议论文《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阅读,学生的大体情况不佳,得分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区分文章中的观点与材料。通过自我反思和纠正,希望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并懂得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提升自己解读议论文文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布置学生课后完成:

1. 继续完成《不给人脸,人要你命》第2题第3题;

2. 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限时完成《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阅读训练,限时8分钟。

3.能找出开学时的考卷的同学,仔细看看你开学考试时做的议论文阅读《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那些错误。对比一下,再做这篇阅读时, 你是否感觉自己进步了。

【教学总结】(约

教师总结:快速解读议论文,请大家记得“圈圈划划,整体把握”的方法。遇到每一段的关键词句,请圈划出来,作者的观点就在这些关键词句里;遇到事例,圈一圈人物,看看人物怎么了;遇到名人名言什么的,圈出作者或者来源。这些你都圈出来了,整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浮现出来了。

学生总结; 课后进行,见“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见“活动四”

【板书设计】

看位置

知 观点 看词语

反推法

文 材料: 事实

道理

体 方法: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作文教案 篇6

复习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3、运用知识,训练巩固。

复习过程:

一、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

(3)记叙文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

(4)记叙的顺序

一般有三种: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记叙文的线索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

(6)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中的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作用: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如《藤野先生》中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三人称:作用:写法比较自由开阔。不受任何限制。

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抒发内心情感,拉近距离,有亲切感。

(7)记叙的详略

记叙文在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呢?与主题有关者要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者要略写。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

①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②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③记叙文中的议论 在记叙文中经常穿插适当的议论,用以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归纳与深化。

④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分为两类::一、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主要有三种形式:

作文教案 篇7


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一、 写作训练目标:

(一)明确议论文的写作三要素;

(二)了解论点出现的方式;

(三)熟悉议论文常见模式的写法;

(四)进行考场作文升格训练。

二、 指导过程:

(一)导入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

(二)让学生说说议论文开头的几种形式,教师归纳如下:

1、直入式。即开门见山地亮出文章的观点。

2、引言式。一种是直接引用名言警句开头,并把它当作中心论点提出来。

3、引述式。从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现象渐渐地引出论点。

4、对比式。即将生活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5、比喻式。即用比喻句巧妙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6、设问式。即通过自问自答,引入议论或引出中心论点。

说说看:巩固复习《点拨》中的议论文,并说说每篇文章各用了那种形式引出论点:

各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三)本论部分常见结构模式:启感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议论文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论证上,论证材料的丰富性、充实性是议论严密性与典型性的可靠保证。为将事理说清楚,我们力求从多方位收罗相关材料,即论据。这里除了要区分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外,论据之间的互为关联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论据之间可以形成并列、递进、对照等关系。

1、并列式。

例①: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多思有助于激起作家的创作灵感。(并列分论点一)

多思有助于引导科学家向真理靠拢。(并列分论点二)

多思有助于决策者减少失误。(并列分论点三)

2、递进式

例:还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 “勤思”的重要性。(为什么?)

如何培养“勤思”习惯。(怎么样?)

3、对照式

例:仍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 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四)实战训练

学生写作时往往有以下毛病:

1、开头导入太平凡,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2、举事例往往堆彻材料而忽视分析;

3、举例论证之后往往草草收兵,这样就难以提升论题的社会价值。

中考作文时间短,考生心里又紧张,我们得有“一定之法”才能作出一篇考场佳作来。这里介绍的就是经营议论文整体结构的一种“万能”方法——五字定乾坤,即“引、理、事、联、结”。“引”,即引出论点;“理”,就是阐述论点包含的基本道理;“事”,就是举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联”,就是联系社会现实加以说明;“结”,就是打造一个好的结尾,收束全文。

请看以“守望”为题的一篇议论文。

总有人让我们翘首以待,当我们去寻找时,我们会因害怕看不到希望的身影而黯然神伤,于是只好默默伫立,将目光传递到远方,即使化作怨石,也心不变。

守望,是对情谊的最大考验。经过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出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牛郎织女是相互守望的一对怨侣。苦苦相守,望眼欲穿,等待七夕的鹊桥相会。

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终于在君山上找到了丈夫舜的尸体,情深处,泪洒斑竹,化为两重山,守护着一代帝王舜的墓地——君山。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焦仲卿和刘兰芝,相守不成便赴死化作相思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着远方守望自己的目光,又怎舍得离开?

他们因情谊而守望,因守望而被世人传颂。他们的守望饱含辛酸,又同时拥有着幸福。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就永远不会孤单。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赴险,那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

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懂得为天下守望一生。

该文首段导引太平常,应该形象导入,引出中心论点。其次本文把四则材料放在一起笼统分析,有堆砌素材之嫌,应对每一则材料进行简洁的分析。最后,文章未展开论述便草草收场,显得仓促,缺少回环曲折之致。

这篇文章既然有这些毛病,你会怎样修改?请试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