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家书读后感合集

02-24

一个优秀的作品,必定有其独特之处。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这篇文章,我将会为大家深入探讨“抗战家书读后感”这一主题。如果我的文章能够激发你的灵感和想象力,那将会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1】

一封抗日战争家书,展示了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和强烈的祖国情怀。这些家书有的来自抗日战争时期的普通士兵和著名将领。虽然他们有不同的身份,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保护家庭,保卫国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远离家乡,奔赴抗日前线,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家书中,他们表达了对家的向往,对家庭成员的期待,对国家的期待。

全书中最年轻的作者金方昌,他的家书给我感触最深。年仅19岁的生命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即使被砍掉了一只胳膊,挖掉了一只眼睛,他依然没有动摇,“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宁死不屈的气节在这位青年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他在给哥哥的家书中,坚定地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他更清楚,他死前一分钟就要为民族解放牺牲,为无产阶级工作。

更是嘱托哥哥要把后辈都能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当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生命之间得到传承,国患无望?

再看现今,19岁的青年依然还是扎堆在学校的稚嫩模样,时常面对学***力都有些喘不过气来,大都是独生子女的他们更是沉浸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中,时常任性。因此,我们无法想象中共后金方昌所面临的危险和恐惧。幸运的是,他的信念足够坚定,他的行动足够勇敢。比如,三哥金瑞昌去山西抗日时,就说服了金方昌:

年纪小,个子矮,还是去读书吧!金方昌满腔热情地质疑:孩子能做大事,矮不能当兵?

虽然年仅19岁,身材矮小,但他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形象极其崇高伟大,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眼中,他也是抗日战争的伟大英雄。我们向您致敬!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没有生活在血腥的时代,也没有经历过枪战的危险。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创造了今天的伟大中国。我们感恩,感恩国家强盛,感恩社会进步,感恩父母养育,感恩组织培养,感恩生活像花儿一样灿烂。在新时期,爱国主义、热爱家乡、热爱工作是对家乡和国家感情最扎根的诠释。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税务工作者,特别是一名新同志,我想我应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工作,时时求是。我们要积极学习,多思考,多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们要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廉洁自律,提高党性,心存感激。

最后,让我们缅怀那些为祖国和民族献身的英雄烈士!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2】

4 月1日,**电视台一套午间时段“新闻30分”栏目开辟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 栏目。借“清明”传统节日,开辟“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栏目,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思想的极好形式。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号召下,许多热血青年离开妻儿,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把热血青年生活的一腔热血化作永远的丰碑。岁月会褪去伤痕,却永远不会有情感共鸣。

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每个人,给我们一个幸福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没有理由不珍惜它,也没有理由不尽力。让我们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光荣传统、平安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3】

左权将军的家书也记录了八路军所面临的困难,但为国而战的官兵们的心从未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惦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左权将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

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既是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日战争英雄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凌然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读家书也让我回忆了祖辈,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教育。让我们知道,在当今和平繁荣的时代,丰衣足食都是烈士用鲜血买来的。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曾经多少人渴望的和平自由,必须由我们一代代去维护、开拓和创新,不去虚度每一个光阴,做最好的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4】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一):革命英烈的'勇'与'情'

作者:周琪棚

近日,中央电视台组织播放了《重读抗战家书》系列节目,节目中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抗战事迹,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听着革命英烈的英勇的抗战事迹让我热血沸腾,看到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革命英烈的'勇'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日前线。为了赢的最后的胜利,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永存,他们准备为国家而死,把死亡视为生命。革命烈士的“勇气”,在于克服各种困难,以便思考和信仰。正如左权将军家书写道:

“我们改组为国民革命军以后,当局对我们还是很严厉的,但是我们所有的士兵都有一个决心,为了国家和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铜板,现在也没有铜板。他们过去吃过草,现在可以吃草了。'就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逃避的>勇气与决心最终让我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革命英烈的'情'在于他们对家人深深的思念。面对战争,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他们的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嘱托,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希望,用情至深,感人肺腑;他们的'情'在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情。国将不保家焉能存。

国难期间,他们奔赴战场,毅然把亲人留在家乡,就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革命英雄的“勇气”震撼人心,感人肺腑。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铭记过去,为现在而奋斗,为未来而胜利。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当代党员干部应该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的'勇'于'情'.一要学习他们的抗战之勇。

在工作中要有勇气,要敢于担当工作创新的风险,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敢于承受受挫的压力和言论;二要学习他们的奉献之情,在工作中要用真情,干实事,不求名利,不幕地位,一心为公,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2) 清明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台30时播出“重读抗战家书,敬仰英雄民族魂”系列专题节目,缅怀70多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烈士。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几千位英雄中,我们汇集了几位杰出的代表,读了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的家书,感受了他们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平静地面对敌人的炮火,这是战争中的一大光荣

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25碎的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抗日战争,并给父母留言:“我的家庭是我的爱,父母和弟弟妹妹是我的爱,但破碎的祖国是我想念和爱的。'

面对日寇,多少优秀的中国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谱写了一首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歌曲!

左权将军给妻子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赵一曼给儿子写信说:“宁儿,很遗憾你妈妈没有尽到你的教育责任。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张自忠给弟弟写信说,根据最近的情况,敌人可能得再打一个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捐躯的决心,海不清,石不腐,永不改变。

'白雪樵给自己父母写道:'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听着、读着左权将军、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张自忠将军、白雪樵女士就给自己的亲人写去了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竟然打湿了我的衣襟,糊住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儿子、女儿、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子女之间的爱中。相反,他们选择了洒血的战场。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感受到这些家书所蕴含的向往与关怀、硝烟与苦难,更感受到抗日烈士为国献身的决心。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

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精神有价值、有弘扬,中国才能真正进步”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我们更需要缅怀英烈彪炳史册的功绩,'得荣思辱,居安思危',今日之中国,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日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其国内否认历史尘嚣直上,军事动作频频;美国'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和平崛起企图并没有改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5】

——作者

连日来,央视新闻播出了革命先烈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一封关于抗战的信。1936年8月1日,他们带着赵一曼坐火车去珠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一曼想到了她幼小的儿子。

她向敌人要来纸笔,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这封家书在最后写道:“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母亲赵一曼于车上……”(4月3日央视网)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惨遭各种酷刑,肉身饱受摧残,人类的邪恶和狠毒无一不疯狂的强加到她身上,连续的折磨和痛苦早已超出了作为一个生命所能够承受的极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至死没有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她以自己的精神高度和意志品质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了耀眼的一页。

看到这句“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的遗言,让人不仅感动,更在内心激起波澜。任何一位母亲都疼爱

第1 页共3 页

自己的孩子,赵一曼也不例外。一个已经有了孩子的母亲在生死关头想到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母爱。如果她动摇了,她可能还活着,这也是一种对孩子的母爱。

但当赵一曼面对生死时,他宁愿死也不愿放弃,为国家而死,这是因为他的内心信仰。它是一种博大的母爱,也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不应该忘记每一个时期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当清明节来临时,我们将重温赵一曼的事迹,让我们记住赵一曼,精神的力量和信仰的光芒,这样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会损失太多。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应该不断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来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鼓励和倡导他们学会用信仰来调节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

“信仰在于肯定灵魂。”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和行为的重要依据,其核心意义是指人对人生最重要的价值的追求。信仰可以超越罪恶的心,不再是自我;它可以增进我们的幸福,使我们认识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清明节公祭英烈,就是加强青少年信

仰的好时机,不仅媒体要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全社会所有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借清明节之机,让青少年多方面了解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铭记历史,传承英烈们的报国志向。

革命传统代代相传。举办公祭活动,增强青少年的信仰,是对清明传统的最好继承和发展。由此也提示我们,在青少年信仰教育上,需要继承革命传统,加强对革命传统价值的挖掘,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让我们的根脉永远相通,在思想上筑牢坚固的信仰基础,进而把对英烈的崇敬、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努力学习、提升本领的动力,激发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发努力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远大抱负,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6】

【1】 抗日战争离我们很远,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家书却成了历史的永久见证。当我再次翻开这些尘封已久的家书时,我依然能读到火药和苦难的硝烟、思念和关怀,以及为国家而死的决心。(合同范本网 M.jHT868.COm)

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家书有那么几封。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妈妈不需要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她用实践来教育你。你长大后,我希望你不要忘记你母亲为祖国而死!”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

信,大多数写给爱人父母子女,但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前夕,留下了两封信,一封致将士们,一封致他的副将,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他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他说“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死,虽生亦死。”

我十分佩服他们的精神气概。

透过一封封的抗战家书,我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我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血战到底。

之前看到一句话叫“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时间深处重温泛黄的抗战家书,我将收获更加清醒的责任担当。

【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

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

”、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一封家书,让我感受到了赤子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了革命战士为国家和家庭的骄傲,感受到了血脉浓于水的亲人的温情。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精神滋养、思想引导和精神鼓励。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

他们有什么抱怨?因此,我们要牢记烈士遗骸,从抗日战争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充精神“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起应有的责任。

让我们缅怀那些无私奉献祖国和民族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起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几千位英雄中,我征集了几位杰出代表,读了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的家书,感受了他们报效国家的壮志。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

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面对日寇,多少优秀的中国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谱写了一首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歌曲!

左权将军给妻子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张自忠给弟弟写道:“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捐躯的决心,海不清,石不腐,永不改变。

”白雪樵给自己父母写道:“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听着、读着左权将军、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张自忠将军、白雪樵女士就给自己的亲人写去了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竟然打湿了我的衣襟,糊住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儿子、女儿、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子女之间的爱中。相反,他们选择了洒血的战场。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感受到这些家书所蕴含的向往与关怀、硝烟与苦难,更感受到抗日烈士为国献身的决心。那场战争离我们很远,但一封家书却成了历史的永久见证,不仅是后人的珍贵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正是众多抗日英雄的代表和缩影。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7】

朋友,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来的?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是多少战士用鲜血浇灌而成?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翻开这篇文章《重读抗战家书》。

在抗日战争中,多少抗战青年为了保家卫国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的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当我们重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便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种对亲人浓浓的感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应是左权将军了。在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他挂念着女儿北北,为了家人不受影响,他可以放弃一切。他,只活到了37岁。平生的每张照片都是严肃的,唯有抱着女儿时,才会笑容满面。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义无反顾,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十一封信,不仅仅成了左太北永远的财富,也是抗战烈士的精神财富。

当然,抗战时期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他们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让我们也明白了很多,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不如。平时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却贪玩,不好好学习,甚至对家人乱发脾气。相比那些抗日英雄们,我们真是有太多太多的幸福了,我们可以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有许许多多爱自己的人陪伴,我们更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立自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去拼搏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我会学习抗战烈士那种精神,更好的面向未来!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8】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

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滋养心灵,引导思想,振奋精神。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受一下赤子的爱国情怀,感受一下普通士兵为国家、为家庭服务的自豪感,感受一下血浓于水的亲人的柔情。

让我们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献身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烈士。让我们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光荣传统、平安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的爱国情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在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上,有大禹治水、戚继光抗日、林则徐虎门卖烟、抗日战争等许多历史事件和无数英雄。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人民的灵魂是有价值得,只有把它发扬光大,中国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仰。

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缅怀烈士在历史上的功绩,追寻烈士不朽的精神,纠正我们的价值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日战争的家书中汲取营养,补正精神的“钙”;祖国的情怀是一面震撼的镜子,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它深深地触动着心灵,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了优秀的家风和家训的学习,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肩负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9】

《抗战家书》读后感400字范文

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在走上刑场前几个小时,吉鸿昌将军还写下了一封革命遗书和三封给亲友的家书。在家书中,嘱咐妻子、兄弟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叮嘱友人保护好其父所创办的为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的学校。

一封封家书诉说着对亲人的惦念、对友人的嘱托,但这却不由是普通的家书,而是诀别的遗书。他们真的生无可恋了吗?不,不是的。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在他们心中,有着比亲情友情更重要的东西,有着比自己的`小家庭团圆更重要的东西,有着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需要他们去保护、去捍卫,那就是国家的存亡、民族的荣辱。

重读抗战家书,感受故纸温情。这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的是铁汉柔情与爱国豪情并存的真实的、鲜活的抗日英雄,他们并不是没有家、没有情的冷冰冰的英雄楷模,而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鲜活的个体。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痒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在信仰缺失的今天,重读抗战家书这样的读书活动,能让我们重温往昔热血豪情、重新感受往日的铮铮铁骨,帮助我们找回那日渐消散的民魂。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