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经典九篇

03-02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是形成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我们为您整理了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的一些必要知识,请尽量留意我们网站的最新消息以便做好相应准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

1、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灯片6)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2、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谈谈。(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部分。)

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4、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幻灯片8

(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文中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6、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提问明确后投影幻灯片9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7、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幻灯片10)

明确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2)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苏轼的《水调歌头》导入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

2.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领悟感情再读一遍。

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4.听名家朗读录音,领悟。(师读,故意读掉“闲”字)

5.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6.朗读挑战赛:播放《春江花月夜》。

男女生各选一位代表来挑战,其余同学用你的掌声来打打分。

7.男女生齐读全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8.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9.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

四、赏析与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备选话题:一、美在篇幅的精短;二、美在内容的丰满;

三、美在结构的灵动;四、美在月色的描写;

五、美在情感的波澜;六、美在“闲人”的意味;

五、小结

六、课外拓展

1、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月的诗句,你能说出哪些来?

2、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写法要点: a、恰当的修饰语; b、准确的修辞手法;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背诵:背诵唱歌,品味文章的魅力。

2.积累: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的意思。

3.领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阅读、积累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介绍设计:

(1)导入新课:

古代有一个人:

他一生担任官职30次,被贬17次,坐牢130天。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杰作。

面对赤壁滔滔的江水,他豪爽豪爽地说:“大江东去洗浪,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消失,他积极乐观地说:“谁不缺道家命,门前水尚可西,休唱黄毛白毛鸡。”

他就是苏轼,北宋豪迈诗风的代表。我们来研究一下苏轼的《承天宫夜游》 ”

(设计意图:开篇简介简单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同时也说明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容易与作者的灵魂碰撞。)

二、初读课文,准确读出汉字的读音,读懂古汉语的味道。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需要注意的发音。

2. 指定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 听范朗读。

4. 学生单读上,努力读古文的味道。

(设计意图:文言朗读首先是读读音,读清楚句子,所以设计了几种阅读形式,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尝到古文的味道。。)

第三,重读课文,明确课文意思

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翻译课文到文下注解,两人同桌合作,古今互译。不明白的可以画出来跟群里交流。如果小组不明白,可以请全班同学提问,一起解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沟通能力,同时让学生挖掘课文的意思,为后续的理解铺路。作者的心态。)

4. 认真阅读课文,欣赏优美的句子,欣赏情感。

设计题:

1. 本文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并找出相关句子。

2. 叙述说明了哪些因素?

3、作者是如何描述月光的?尝试欣赏。

4.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情绪?

附件:资料补充

(4)现张怀民简介,张怀民:1083年被流放黄州,初住承天寺。 ,但他头脑冷静,从不在乎保级。公务之余,乐于山水,无忧患难。他是一个性格非凡的人。

(5) 写作背景链接:元丰2月7日,御史李丁等人摘录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律诗,称他以诗诽谤新律,并逮捕并监禁了他。这就是“五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讯和折磨,苏氏差点失去理智。后来,因范真和张方平的解救,此案惊动了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他被贬到黄州,担任团训副使,却不被允许“签公务”,也就是说,他有一份工作。无能为力的闲人。

(设计意图:本次课通过对课文的精读,结合背景资料,欣赏优美的句子,欣赏情感,让学生真实感受作者复杂的心境。那时。)

5. 自作曲,思绪飞扬

听音乐,唱课文。 《水韵歌头,明月何时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配乐的演唱,进一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感和作者的情怀。)

六、总结

七,送给大家:

明月不老,经典永垂不朽,

明月不老,精神永葆青春,

面对人生,总有跌宕起伏,

常读苏轼,

愿我们的心永远清澈纯洁,

唱诵经典,

愿我们的生活更豁达,更平静。

黑板上: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4)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5)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

3、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

〖情感目标

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狂的心境,学习作者身处逆境而乐观豁达的情感。

〖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语感;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课文诗情画意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旷达微妙的心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课文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旷达)

这首词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月饮酒,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面对逆境部沉沦的狂的情怀。那么我们现在学习苏轼创作于同一时期的一篇抒情小品《记承天寺夜游》,体味一下本文蕴含了新怎样的感情。

(通过北宋苏轼的词导入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同时为突破本文难点奠定基础。)

二、内容呈现,整体感知

1、连读课文,读准字音。

2、两人合作,对照注释,试译课文,不能翻译的句子做上记号。

3、再次朗读课文。

(读通、读顺课文,使学习古文的前提,本文较浅易,反复诵读右足于课文理解。同时学生已有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对照注释自译课文是自主学习的体现,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清学生将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拿到同学中去探讨求解,对大家都不理解的句子,教师点拨引导。然后以比赛的形式翻译重点词语及句子。

2、学生画出夜游原因,描写月光的`句子,在全班交流。

(自主学习是本节课采用的主要学习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发祥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四、交流对话,探究学习

1、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

你能理出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吗?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据此指导背诵,看谁背得快)

2、学生与作者对话:

找一名学生义苏轼的口吻,用现代人的语言描绘“步于中庭”所见的月下美景。体会诗情画意的境界及作者的心情。

3、学生与教师对话:

本文是一篇抒情小品文,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

(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当堂成诵。完成教学重点之一。通过学生与作者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引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借此让教学的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这种对话交流创设了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五、链接生活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小品文,作者以高度凝炼的笔墨渲染出一个空名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同学们,请拿起笔,描绘一下你所见的最美妙的一处景点。

(语文课文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感悟,心得,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进行写作训练,以拓展西合盛思路,学以致用。)

【教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力求跳出文言文教学中逐字逐句串讲,自此落实的传统教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把学生引入具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从“内容呈现”到“师生互动”再到“交流对话”,最后到“链接生活”,整个过程力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正符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读读背背理解的诵读要求。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6)

1、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幻灯片2,学生齐读目标,教师再作强调。)

2、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主要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然后由老师点评、补充。)

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4、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6、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

7、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投影幻灯片4)

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户窗户

⑵欣然起行高兴地

⑶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⑸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⑻盖竹柏影也原来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b、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一样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7)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仅84字,但言简意丰。初二的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太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通过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以读带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品味写景的意境之美和探究“闲人”的意蕴引导学生认识苏轼高洁、澄澈的心境和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

2、 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理解文意;

3、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资料引入等突破重难点。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这样一个古人,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这个人就是苏轼。今天我们来学习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1、学生自读2分钟,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点名朗读,纠错、指导。

3、 齐读,读出韵味。

三、借助注释,合作疏通文意。

四、吟咏美文,理解意蕴,感悟作者情怀。

(一)、 觅东坡知音。

1、生齐读开头到“相与步于中庭”,问:东坡为何在冬夜起行?

2、哪个词能表现出东坡夜游的兴致很高?

3、还有一些词能体现苏轼的心理活动,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

4、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坏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二)、与东坡赏月: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对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人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月夜景色吧!

1、齐读写景句,问:有人说,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那么,请大家仔细地品读这句话,看看月亮藏在哪里?

2、再读,想象此句描绘的空明澄澈的意境,品味“盖”字所逗露的作者的心理状态,感悟作者迷醉于眼前美景的情态。

3、“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的苏轼,又有着怎样的心境呢?你能否从中窥探到他的内心世界?

4、再读,读出月色的朦胧美和作者内心的宁静、喜悦、空明、澄澈。

(三)听东坡抒怀

1、承天寺的这幅月夜小景的确美妙绝伦。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像承天寺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为何只有苏轼才能领略到呢?

2、闲人为何意?(出示资料:“乌台诗案”及被贬黄州的处境。)

3、是否清闲的人就都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呢?那么“闲人”还应该怎样理解呢?(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俸薪,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感受东坡的艰难境遇,从而理解他的闲情逸致。)

4、的确,苏轼的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难得的是他始终随缘自适、自得其乐。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从中看到了有着怎样心境的苏轼?

5、再次齐读,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与苏轼同行。出示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的文字后,师生共读课文,根据屏幕上出示的思路一起背诵课文。

四、生展示背诵成果。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

2、推荐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8)

1.概括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有哪些含义?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9)

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2、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有味地朗读课文有味地细品语句深挖诗人的情感

3、作者简介(学生读大屏幕)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经典九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承天寺夜游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