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歌课件

03-02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师要以教案为纲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编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您编辑出这篇“姓氏歌课件”的文章,如果您觉得文中的内容有价值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姓氏歌课件【篇1】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

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

()。

口天——()子小——()言午——。

()。

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姓:,共()画;

什:,共()画;国:,共()画;方:,共()画;

姓氏歌课件【篇2】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

1、师生谈话,互相介绍自己姓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说说自己姓什么。

2、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

3、跟老师朗读课题,注意“姓”的韵母是后鼻音。

1、我会读《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小组合作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4)指导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找一找课文,圈出“姓”。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1)小组内抽读生字,不认识的,互相帮助,看谁记得牢。yjs21.cOM

(2)小组内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进行评议。

(3)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顺口溜,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2、给下面的字注音。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

三、诵读课文,领会感悟(用时:15分钟)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组织拍手游戏进行问答,指导背诵。

3、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运用课后“照样子做问答游戏”的练习题中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别人的姓。(可以用把字拆分部件和组词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介绍。

5、引导学生质疑。认识复姓。

6、指导学生朗读,知道省略号表示什么。

7、总结。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师生进行拍手游戏,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句子来介绍。(先小组内,再班内交流。)

(1)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2)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5、认识复姓,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复姓。

6、了解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这样的复姓。

7、齐读,背诵。

3、读一读下面的名字,圈出名字中的姓。曹操诸葛亮东方朔姚明毛泽东

4、按照要求写一写。我还知道这些单姓: 我还知道这些复姓: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示范指导比较难写的字。(姓、国、双)

3、教师范写生字。

4、检查学生描红本。

1、保持写字姿势正确。

2、认读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该怎样写好生字。

4、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5、观察老师范写生字:姓、国、双,边看边书空。

6、进行描红。

7、投影仪展示,进行点评。

5、读一读,写一写。五、布置作业,拓展知识(用时:2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制作姓氏卡。

(2)认读《百家姓》。

(3)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1、说说本课的学习收获。

2、制作姓氏卡:用彩色笔写出自己知道的姓,注上拼音,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

3、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读《百家姓》,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6、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批注

姓氏歌课件【篇3】

中国的姓氏产生至今有五千年的历史,纵观中国姓氏的发展史,据最新资料统计,第二个村庄全姓杨。据考证、崔。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这种自称村落的姓氏带有排他性,那么我们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范文吧!

1、知识与技能

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调查为前提,以探究学习为原则,以点拨为主线,

形成浓郁的合作学习氛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追宗溯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1、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

2、了解姓氏寻根现象

探究中国姓氏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调查法、归纳法、探究法、点拨法

1、将学生按朝鲜族、满族,班级四大姓、小姓和其他姓氏分成五个小组。

2、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填写下列表格。

3、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我们熟知的《百家姓》是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这么多不同的姓是如何形成的?你的姓又有怎样的来历?下面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本组归纳代表姓氏的来源,并作出简要说明。

朝鲜族姓氏常见的有70 余个, 其中使用的频率最高的有朴、金、李,其他还有申、太、昔、卢、千、文、承。

(1) 【朴】据《咸阳朴氏世谱》载:“先是朝鲜遗民,居东海滨为六村,各有部长。六村长忧其无君长,会阏川祷于天三日,五色云下,杨山麓罗井林间有仙人,跪拜状。高墟村长苏代公往观之,有一大卵如瓠。剖得婴儿……辰人以瓠为朴,而此大卵如瓠,故遂为姓。”这就是朴姓来源。

(2) 【金】《忠州金氏世系》载:朴赫居世“王夜闻有南金城西始林间有鸡鸣声,遣瓠公视之,有金色小椟挂于树梢,白鸡鸣于下,五云葱笼。还告王,王下临取椟开,见儿在其中,姿貌奇伟。王喜曰:‘此必天祚我其胤乎?’遂收养之,名曰阏智。因出生于金椟,故姓金氏。”

为避免血亲内部婚配问题,形成了“骨品制”和 “本贯制”等姓氏方面严格界限和传统习惯。

满族人的姓氏是多音节的,入关后,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即与汉族单字姓氏相同。满族的姓氏来源:

(1)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又为“那拉氏、纳兰氏”)

冠以汉字姓为那、郎

(3)使用女真旧姓,如 “钮钴禄氏”等;冠以汉字姓为南、郎

(4)以意相同相近的汉字为姓。毕拉氏,毕拉,汉意为江河,即以“何”为姓。

满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为:佟、关、马、索、齐、富(傅)、那、郎。

【李】 1、出自嬴姓。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2、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王】 1、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2、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第四组:班级小姓(牟、滕、朱、耿、曾、项、齐、吕、程、施、潘、庄、邱、贾)

【邱/丘】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程】 1、出自风姓,以国为氏,为重黎之后。建立程国 ,称程伯。其子孙后以国为氏,称程氏。即河南或陕西程氏。

2、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之后。伯符乃重黎之后,曾向周王献“三异之端”,即“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 穗之禾”,遂被封于广平 的程地,后世子孙以邑为氏,是为河北程氏。

教师小结:中国姓氏的来源几千年来变化多端、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方面:

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如:姬、姜、牛、熊、龙等。

2.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如:苏、屈、卫、潘、邢等。

3.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4.以官职为姓氏。如:上官、司空、司徒、太史、帅、尉等。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东郭、南宫、西门、池、关、池等。

6.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如:陶、匠、巫、卜、屠、优等。

7.以先人名或字为姓氏。如孔、皇、公、侯等:

8.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带来的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

9.以兄弟行次为姓氏。如:伯、仲、叔、季等。

10.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 庆姓因避讳刘庆(汉安帝的父亲)而改为贺姓等。

【管】 1 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把叔鲜封在管,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后管叔叛乱被杀。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

2、 来源于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周穆王的后代,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1) 姓与氏是一回事吗?

明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迄今约一万年。今天我们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 ……因生以为姓,从姓生。”上古的原始氏族以母系为中心,最早的古姓,几乎都有一个“女”字偏旁, 黄帝长于姬水,以姬为姓。炎帝长于姜水,以姜为姓。” “氏,木本也。”《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夏商周之时,“封邦建国,胙(祚)土命氏”,“氏”大量产生。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别婚姻,氏明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秦汉以来,姓氏才合而为一。

从姓氏合一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由母系到父系的过渡,婚姻的习俗,民族的发展壮大,更看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2)范徐丽泰,陈冯富珍中的“范徐”、“陈冯”是复姓吗?

港台地区已婚妇女的姓名格式:“夫姓+父姓+名”的格式。如香港临时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范”是夫姓,“徐”是父姓。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长陈冯富珍,“陈”是夫姓,“冯”是父姓。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大多没有自己正式的.名字,她们婚后的称谓格式是“夫姓+父姓+氏”。如王二姐嫁给姓孙的,就叫“孙王氏”。可见,港台地区已婚妇女的姓名格式与中国古老的姓名称谓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近些年内地年轻的父母在给孩子起名时,采用 “父姓+母姓+双名”的格式,与港台地区已婚妇女“父姓+母姓+双名”的格式,从外在形式上很难加以区分;容易产生误解。如港台人士看到“张杨舒仪”小姐之名,会误以为名花有主;同样,看到港台“姚林秀琼”之类名字,内地某些人士会误以为此人父亲姓姚,母亲姓林。这一现象需加以研究。

姓氏从最早的随母姓到后来的随父姓,再到现在既可以随母姓,也可以随父姓,还可以把父母的姓合起来作姓,这说明了男女地位的变化,人们崇尚自由独立之精神,这也是一种时代社会的进步。

(3)阿q说 “五百年前是一家”对吗?

对,我们来看“中华姓氏源流树状示意图” 。伏羲氏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被列为三皇之首,《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黄帝姓姬,炎帝姓姜,虞舜姓姚。 代代繁衍,姓氏众多。例如相传黄帝的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为12“姓”:姬、姞、酉、祁、己、腾、箴、荀、任、僖、儇、依。也就是说,黄帝的子孙衍生成12个胞族,散居到各地。他们开枝散叶,分成不同的姓氏。追本溯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数典认祖,追宗寻根,中华子孙,万姓一家。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一个姓氏中的杰出人物都以其骄人的业绩照亮了历史的长空,令我们高山仰止。请说出与本人姓氏相同的历史名人。

以擂台赛的形式进行,要求:每组限时30秒,举例最多的一组为胜

教师小结:“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当我们再次重温先人的圣名时,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一定要把祖先的精神流传百世,把他们的优秀传统发扬广大。

明确:(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由三皇五帝等中华祖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追朔自己的根,中国人唯一可以凭籍的线索就是自己的“姓氏”了。

(3)姓氏寻根所寻觅的是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之根,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探讨姓氏寻根现象,我们更加能够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4)举行寻根祭祖活动,发扬中华民族敬祖尊宗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海内外同胞互动、联谊、团结,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要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源在哪里,统统都是在祖国!根在这里!

(5)满腔热血洒故里,灼热的乡情,化作满腔的热血,为故乡的公益事业真诚相助,报效桑梓。它凝成一所又一所学校的教学楼,一座座治病救人的医疗机构,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大道。他们的丰公显绩,刻在雪白的石碑上,刻在父老乡亲的心坎上,抹不掉,忘不了。

教师小结:姓氏文化寻根的意义。

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海外华人寻根问祖、有效地招商引资、增进了民族融合,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欣赏歌曲:祖海《百家姓》)

中华堂堂,民族皇皇,文物典章,辐射光芒。圣哲相传,代有辉光,文明古国,礼义名邦。

1、阅读《百家姓》,掌握各姓氏的正确读音并了解其渊源。

2、你的家族中有没有寻根问祖活动?

3、延边有没有可开发的寻根游人文景观?

姓氏歌课件【篇4】

课前解析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了解单姓和复姓,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介绍自己的姓氏。

关注课文:第一节:前4行,可以安排师生、男女生、同桌互相问答着读一读,在一问一答中,增添读的趣味性。后几句,可让学生拍着手读一读,增加朗读时的韵律感。

第二节:本节由12个单姓和复姓组成。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单姓和复姓的不同。朗读时,要关注姓氏之间的停顿,以及单姓与复姓的节奏变化,姓氏之间不要粘连,读出节奏感。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7个生字,学写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其中3个独体字,3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以及1个全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写“国”,可以回顾“回”字的书写,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姓”在上册学习了“妈”的基础上,巩固女字旁的书写。

关注词语:姓氏、张口、良好、花钱、孙子。可以结合生活积累认读这些词语。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姓、李”等5个生字,会写“姓、双”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那么,我们中国有多少姓氏呢?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吧。

出示课件1: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3、教师板书课题:2姓氏歌

4、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通过介绍自己的姓氏,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请你自己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3、学生齐读。

4、小组合作。

(1)提出要求:请你自己读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在文中你都知道哪些姓氏呢?告诉你的同桌吧。

(2)提出要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问问你的组员。

5、教师指名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看着课文认真倾听,指出错误。

6、提出要求: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齐读第一节: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第一小节。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教师引导:要想把课文读流利不容易,需要把课文里面这些字认清楚。你先试着读一读这些字吧。

出示课件2:

学生跟读:请你再跟老师读一遍。

3、学习识字方法。

教师提问: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1)识记“姓、李”:给生字组词,为它找个好朋友,我们会记得更牢。

出示课件3:

预设:姓,姓名;李,李树。

学生跟读:请跟老师读一读。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呢?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这两个字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是一个我们学过的生字。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变成三字儿歌就更方便了,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预设:女加上生是姓,我们可以说女生姓,那李就是木子李。

出示课件4:

(2)识记“张”:看“张”字。跟老师读——张,张开。“张”的偏旁是弓字旁,它由三笔组成。弓是古代兵器之一,由富有弹性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这就是弓。

出示课件5:

教师提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用“加一加”的方法弓加上长是张,我们可以说弓长张。

预设2:变成三字歌:弓长张。

出示课件6:

教师小结:很好,刚才学习的方法现在就用上了,这就是学以致用。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3)识记“古、吴”:再看“古、吴”,你能为它们组词吗?

预设:古,古代;吴,吴国。

出示课件7:

学生跟读:请跟着老师读一读。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古”和“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它们都是上下结构,两部分组成。

预设2:它们都有“口”。“口”上面加“十”就是“古”;“口”下面加“天”就是“吴”。

出示课件8: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说十口古,口天吴。

学生跟读:请跟着老师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四、巩固练习,逐步提升

1、教师指名读:看,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又跑回课文里去啦,你还会读吗?谁想读?相信认真学习的你一定记得很熟,读得很准了。

出示课件9:

2、小游戏: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问答游戏吧。

(1)教师引导:先看看他们是怎么问答的。

出示课件10、11:

(2)师生问答:看明白了吗?下面有五个小同学,他们的姓都不一样。我来问你来回答。

出示课件12:

(3)同桌问答: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一定学会啦,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

3、学生自由读: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下面我们再把课文第一小节读一读吧。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出示课件13: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识记“姓”:课文我们会读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字。我们先看“姓”这个字。

出示课件14:

(1)教师讲解:“姓”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注意,女字旁的横倾斜,且不能出头。右边的“生”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行要长。

(2)教师范写:姓。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姓氏、姓名、百姓。

2、识记“双”:再来看“双”这个字。

出示课件15:

(1)教师讲解:“双”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又字旁。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第二个横撇穿插到左下格。

(2)教师范写:双。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双手、一双、双人。

3、识记“什”: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的“什”。

出示课件16:

(1)教师讲解:“什”是左右结构,它的偏旁是单人旁。书写时要注意,“十”的横靠近单人旁的竖的起笔,在横中线上右行,竖靠竖中线的右侧,收笔处比单人旁底端略低。

(2)教师范写:什。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什么。

4、识记“么”:学了“什么”的“什”,现在我们学习“么”。

出示课件17:

(1)教师讲解:“么”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在横中线上收笔。撇折的折角不能太大,所以起笔的撇要倾斜一些,穿过中心。折笔处在左下格,略往上斜。

(2)教师范写:么。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书写3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什么、多么、怎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当然,对于有难度的字,应该具体指导,带学生一起书空练写。)

六、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下面我们试着背一背课文第一小节吧。请你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出示课件18:

2、改变形式:看看你背得对吗?再这样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19:

3、改变形式:你背对了吗?再这样背一背。相信同学们一定背得越来越好。

出示课件20: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提示,背诵课文。通过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决了背诵任务。)

七、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姓双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氏、赵”等5个生字,会写“国、王”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自由背诵,回顾课文: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姓氏歌》第一小节吗?自己先背诵一遍吧。

2、教师引导:大家背得真认真。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就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很多常见姓氏。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索姓氏王国,一起来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课件21:

3、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请你在拼音的帮助下,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读正确。

出示课件22: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认真听。

(3)教师指名读:谁想读?3-5名学生读,注意正音。

(4)师生合作读:现在老师读红色部分,你们读蓝色部分,我们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背诵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情境,为本节课探索新知做铺垫。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可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提问:如果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课件23:

2、给生字组词:给生字组词,为它找个好朋友,我们会记得更牢。

(1)教师提问:“氏”可以组什么词?

预设:姓氏。

(2)教师提问:“赵”可以组什么词?

预设:赵国。

教师拓展:赵姓在《百家姓》中排第一。说起姓赵的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他还是我们河北正定人呢。赵云跟随刘备近30年,四处征战,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出示课件24:

(3)学生跟读:请你继续跟老师读。钱,花钱。孙,子孙。周,四周。王,王子。官,五官。

出示课件25:

3、学生讨论: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预设1:上节课我们用过的“加一加”的方法。“子”加上“小”是“孙”,我们可以说子小孙。

预设2:还是孙悟空的孙。

预设3:还可以编一个字谜:一个小孩子。谜底是孙。

教师小结:“孙”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识记。

出示课件26:

预设4:除了“加一加”的方法,我们还经常用到“减一减”的方法。

识记“氏”:“纸”减去绞丝旁就是“氏”。

出示课件27:

预设5:我们可以用比较字形的方法。

(1)识记“赵”:看“赵”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起床的“起”字长得很像。把“己”换成撇点就是“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偏旁叫走字旁。

出示课件28:

(2)识记“周”:再看“周”字,“周”和我们学过的用心的“用”字长得很像,把“用”里面的横横竖,换成土和口就是“周”字了。

出示课件29:

(3)识记“官”:“官”和我们学过的汉字的“字”长得很像,把下面的“子”换成一竖和两个口就是“官”。同学们,原来用比较字形的方法能记住这么多字呢。

出示课件30:

6、教师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我还知道借助图片的方法。

识记“钱”:接下来我们看“钱”字。古代的钱很多都是用金属做的,我们现在用的硬币也是金属做的。“钱”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大都与金属有关。

出示课件31:

7、提出要求:同学们,看。这些生字宝宝跑回课文里去了,你还会读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相信认真学习的你一定记得很熟,读得很准啦。能不能试着再把全文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三、了解介绍姓氏的方法

1、介绍单姓、复姓: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姓氏,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对,有的姓氏是一个字,有的姓氏是两个字。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我们叫做单姓,也有两个字的,比如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这样的姓叫复姓。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姓氏。

出示课件32:

2、学习介绍姓氏的方法:那学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哪些介绍姓氏的方法呢?

预设:“加一加”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介绍。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预设:李,木子李;张,弓长张;胡,古月胡;吴,口天吴;孙,子小孙。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姓氏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呢?

预设:吕,双口吕。

出示课件33: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了哪些介绍姓氏的方法呢?

预设:“说偏旁”的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可以用“说偏旁”的方法。“徐”的偏旁是双人旁,我们可以说双人徐。“许”的偏旁是言字旁,我们就说言午许。像这样“说偏旁”的方法还有刘,立刀刘。

出示课件34:

教师提问: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预设:组词的方法。

教师小结: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用组词来介绍姓氏。比如,赵,我们可以说,我姓赵,赵国的赵。王,他姓王,王子的王。我们中国的姓氏是不是很有趣呀?

出示课件35:

3、小游戏: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吧。“孙”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这样介绍:你姓什么?我姓(孙)。什么(孙)?(子小孙)。我们也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这样介绍:你姓什么?我姓(孙)。什么(孙)?(子孙的孙)。

出示课件36:

提出要求:相信,你一定学会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介绍钱、周、方、林)

出示课件37:

4、回顾课文:刚才的游戏有趣吗?这次老师把拼音去掉,再试着读一读全文吧。

出示课件38:

(设计意图: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问,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识记“国”:课文我们会读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生字。我们先看“国”这个字。

出示课件39:

(1)教师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它的偏旁是国字框。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注意方框要写得方正,上下宽度要相等。玉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2)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国王、中国、全国。

(3)教师范写:国。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2、识记“王”:再来看“王”这个字。

出示课件40:

(1)教师讲解:“王”是独体字。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三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最后一横最长。

(2)教师范写:王。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写三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王子、大王、国王。

3、识记“方”:最后看“方”。

出示课件41:

(1)教师讲解:“方”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点写在竖中线上。横折钩要注意笔势的变化,起笔在中心点上,横要短,微微向右下方倾斜,钩要在竖中线上收笔。最后一笔的撇要舒展。

(2)教师范写:方。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写三遍。

(3)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方正、四方、东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1、提出要求: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姓氏王国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我们就试着背一背第二小节吧。请你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出示课件42:

2、改变形式:看看你背得对吗?再这样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43:

3、改变形式:你背对了吗?加上第一小节,试着背一背全文吧。相信同学们一定背得越来越好。

出示课件44: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提示,背诵课文。通过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决了背诵任务。)

六、布置作业,播放音乐

1、作业。

(1)背诵全文。

(2)了解自己姓氏的故事。

2、结束:最后让我们伴着《百家姓》的歌曲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出示课件45: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联系实际,对姓氏有所了解,产生兴趣。)

七、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国王方

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合作读,生生问答,填空等富有趣味的形式进行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活动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姓氏产生了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姓氏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资料百家姓资料、PPT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与步骤各环节目标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二、诵读汇报

三、交流姓氏故事

四、游戏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

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诸葛、东方,

上官、欧阳......

2、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2、有节奏、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与步骤

一、听课文复旧导入

二、出示字卡、识字认字

三、布置作业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组词,齐读课文。

5、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朗读,正音。

(2)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识记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田字格生字“姓、什、双”

学生观察思考: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比较其书写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多媒体出示田字格中“王、方、么”引导学生观察结构、书写要领、描红、临写、扩词

(5)出示“国”,回顾结构、部首并组词

6、有感情、节奏地朗诵课文。

7、完成课后练习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

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

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

背背:自由练背,积累词语。

抄写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喜欢《姓氏歌课件》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姓氏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