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03-03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及建立符号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1、师:同学们吃过肯德基吗?

生:(。。。吃过。。。)

师:那你们谁能说出肯德基的字母表示?看谁平时能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举手回答。

生:(一个老头,KFC)

师:非常好,看来你非常善于观察。

2、师:平时有同学玩过扑克吗?你知道它们中的J、Q、K是什么意思吗?

生:(玩过。。。。代表11、12、13.。。)

师:还有,生活中我常常听见有同学说这样的话:我都讲了N遍了,你怎么还不会!N遍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遍)

3、师:以上这些字母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语文上的鲁迅写的小说《阿Q正传》,英语上UK是英国的简写,等等非常之多。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好处呢?

生:(简洁,方便,便于记忆)

4、师:比如我们以前学习的交换律a+b=b+a等,这些字母表达式,非常简明易懂的把数学中的规律给表达出来了。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数学领域里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数量和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

师: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23根小棒,那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呢?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呢?依次类推,照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生:不能)

师:那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三角形的个数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①摆几个三角形,小棒根数就有几个3.

②小棒的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③可以用三角形的个数3表示小棒的根数。

师: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小棒的根数是()()

板书: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是a3

师:追问,a个三角形究竟是指几个三角形?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以表示小数吗?指出:这里的a可以是任意的自然数,但不能表示小数。

师: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仅可以用a表示,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表示,但这些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限制的。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

师:听懂题目的意思了吗?用什么数量关系来列示呢?

师:课件出示,依次表示行驶50千米,74.5千米,b千米后所剩的千米数。

追问:这里的b可以表示哪些数?b能大于280的数吗?

师:小结,这里的b不仅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小数,但都因是不大于280的数。并且如果知道b的数值,就可以求出剩下的千米数。课件出示。

3、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指明读题,独立填表,学生填表后追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怎样的数?a=10,妈妈多少岁?如果a=15呢?

4、教学例3

师:大家还记得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

师:课件出示,如果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你能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生: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a4.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

师:板书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

直接指出:具体的数与字母相乘时,通常采用简便写法。如a4或4a都可以把简写成。。写成4.a;或者省略乘号,写成4a.在省略乘号时,一定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两个字母相乘时,通常也采用简便方法。如aa既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读作a的平方。反之a的平方表示aa,那b的平方呢?mm呢?

生:。。。。

师:指出,刚才大家写出的C=4a和S=a,这里使用的字母都是数学里已经规定的,一般不用其他字母替代。

师:如果a1或1a怎样简便书写?

指出,一个字母与1相乘时,写法可以进一步简化,直接写a。

三、实际应用,内化拓展

挑战一

课件出示练一练1

教师强调简写方法,学生审题,举手回答。

挑战二

课件出示练一练3

独立完成,交流讨论。

挑战三

练习十八第一题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呢?b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呢?

指出:这里的a表示的是单价,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b表示的是本书,只能是整数。

挑战四

练习十八第二题

先说说题目中x,y分别表示什么路程,再独立完成填空。

挑战五

练习十八第三题

学生读题,举手填写,师生共同分析。

四、回顾总结,感悟延伸

1、课大家掌握了什么?(举手回答)

2、介绍代数之父韦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 12.6÷6=2.1(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比较活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剪拼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准备:

多媒体、格子纸、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三角尺、平行四边形木框、粘板 教学设计:

一、旧知引入,引出猜想

师:同学们请看,(师指黑板)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看到它,你想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

生:对边平行且相等,有无数条高,每一组对边上都有和它对应的高

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在此过程中找个学生上来做一条高)

师:黑板上这个拉不动,老师做了一个和它一样的框架,仔细看,它被拉成了什么形状?(边拉边说)生:长方形

师:那你们觉得拉成的长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还是这四根木条的总长度啊 师:哦,周长没变,那面积呢? 生:变〃〃〃〃不变

师:有的同学认为变,有的同学认为不变,这只是我们的猜想,仅靠观察这个木框的推拉变化得出结论是有困难的,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5cm 9cm 去研究。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为方便大家研究,老师已经把这两个图形画在了方格纸中,(课件出示)这里的每一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那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谁能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生:数格子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并把你数出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开始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师巡视,然后询问)师:都数出来了吗?有什么困难吗? 生:不够一格的怎么办?

生:可以把每一行左右两个不够一格的凑到一起拼成一个整格。师:谁愿意把你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找一生上来实物投影展示数的过程)

生:先数长方形〃〃〃〃〃〃〃〃〃再数平行四边形,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先数的是整格,不满一格的是〃〃〃〃〃〃〃〃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课件演示学生数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看,清楚数格子的方法

师结:刚才这个同学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大家觉得数格子的方法怎么样? 生:麻烦〃〃〃〃〃 师:受刚才数格子的启发,谁能想到更好的办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课件出示两个图形)生思考

找一生上来指屏幕说方法

师:(课件演示)刚才这个同学是把这一个三角形平移到左边拼成了一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相等的,这样就很清楚的看出大长方形比小长方形多出这一行,所以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生看课件演示,对剪拼的过程有个初步认识)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小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除了面积相等,还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根据这些重要的关系,你还会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底乘高

师:我们通过这些关系得到了这个结论,现在用这个结论来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9乘4 等于36平方厘米〃〃〃〃〃 师:9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4呢? 师:这个结果和刚才数格子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那这个方法和数格子的方法比那个简便? 生:用底乘高简便〃〃〃〃〃

师:以上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后面积变了,并从中初步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师指生齐读)

师: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呢?(生此时有疑惑)

三、动手操作,验证结论

师接着说:同学们还有疑惑,看来这个结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结合刚才的方法来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同桌可以先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师下去巡视,学生交流,操作活动)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

生:数格子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过程)〃〃〃〃〃〃〃〃〃〃〃〃

师:这位同学用数格子的方法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乘高。

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实物投影展示过程)

老师,我是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我量出了它的长和宽

然后又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我发现长乘宽的积等于底乘高的积,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师:这个同学的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这位同学用这种方法也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乘高〃〃〃〃

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实物投影展示)老师,我的方法和他差不多,我也是剪拼成了长方形,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大家同意吗?明白了吗? 生:同意〃〃〃〃明白了〃〃〃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都沿着高剪呢?

生:因为这样可以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习过〃〃〃〃 师:哦,刚才不管是数格子还是剪拼的方法我们都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实际上这种思路就是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转变成我们原来学过的旧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做转化

师:通过以上我们的共同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那就是(生齐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这个结论的字母表达式就是s=ah 看来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生:底和高〃〃〃〃

四、应用结论,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应用这个结论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例1)找一生到黑板上列示计算

师:他做的怎么样?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那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你还会求它的面积吗? 师:谁来列示? 生:8乘5〃〃〃〃 生:10乘4〃〃〃〃

师:这里有两条底两条高,你为什么不用10乘5呢?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对应的〃〃〃〃 师:总结并板书 对应

师:我们再来看黑板上这两个图形,我们都已知道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后面积变大了?大了多少呢?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大了9平方厘米

生:9乘5减去9乘4〃〃〃〃〃〃〃

师结:看来用底乘邻边得不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得到的是拉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可你们知道吗?如果知道了底和邻边的夹角,再结合底与邻边的积也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要用到中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五、课堂回顾,反思提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一一对应思想。

3、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即(列数,行数)。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要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师谈话引出问题。

不仅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看图时我们也要确定位置。这张动物园图很清楚地表示了每个场馆的位置,你能说出这个场馆分成了几行几列吗?(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数对表示位置。

(4)在图上表示场馆的位置。

出示飞禽馆(1,1),学生说明位置后,再在图上标出位置。

学生独立标出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然后再投影订正。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数对,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不同?

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3、适时练习: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4、小结:想一想: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先找出数对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在列数与行数相交处描点,标上名称。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根据题目中所给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总结

谈谈今天你的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并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x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

3、做练习第x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x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x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做“练一练”第x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x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x题解方程;练习第x题,第x题后x题,第x题。

家庭作业;练习第x题前x题、第x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7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一、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和掌握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1、发展迁移原则 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4.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六.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教具学具: 1.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 新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进行反馈,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接着,我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对好朋友发生了争论了,它们都说是自己的面积要大,你们认为谁的面积要大呢?你是怎么知道谁的面积大呢? 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三)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数方格,引发猜想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样,采取了数方格的方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格子图,你们来数一数它们的面积是多少?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2,剪拼法,验证猜想 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种,在这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

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接着我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基本练习:书本P82第1题 第二层:综合练习:

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要求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先干什么? 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2、你会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通过不同的高引起学生的混淆,在计算中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底要找 出与它相对应的高,这样才能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根据已求的面积和另一条高,求出与这条高相对应的底。第三层:扩展练习:

1、下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你还能在这里画出与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可以画几个?(图在课件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等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把平行四边形模型拉近,它们的面积发生变化了吗? 通过这个过程的操作,让学生明白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一定时,越拉近它的面积就越小。

(五)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8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7—88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体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及探究能力的形成。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剪高)2个、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三角尺,每小组一张操作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都有哪些?(课件展示几何图形)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街区的主题图,观察图中学校门口的两个花坛,说一说这两个花坛都是什么形状?

师: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他有什么特征?

师:你认为哪个花坛的占地面积会大一些?

师:要比较两个花坛哪个大也就是比较两个花坛的什么?可是现在我们只会计算哪个图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跟长方形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师: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同桌合作完成。)

2、课件演示,汇报交流。

师: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生汇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师:他们的面积是不是真的相等呢?我们就来动手验证一下吧。3.操作验证,得出结论。(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汇报交流:请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3)演示操作过程。(课件演示)

师: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然后完成讨论题卡,汇报后,教师归纳。)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操作过程中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叫“转化法”,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转化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以后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4)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5)用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成什么?字母中间乘号可以写成圆点,公式为:S=a·h,字母中间乘号还可以省略,写作:S=ah.三、深化理解:

1、师: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得出了它的面积公式,现在我们就来运用它。请看题(课件出示例1),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一人板演集体校对。)

提问:做这题时,要注意什么?(单位名称)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比一比谁最聪明: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右图),求高。

5厘米 15平方厘米

3、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草地,想在草地的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的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或 S= a·h S= a h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9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1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

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要对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0

2019-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计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19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本班学生纪律观念较差,爱动好说,自我约束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强调组织纪律,实行分小组量化管理,把团队精神.集体观念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二、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第 1 页(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

第 2 页 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第 3 页 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六、课时安排

第 4 页 1.小数的乘法 7课时 2.平移与旋转 4课时 3.小数除法 11课时 4.简易方程 9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 13课时 6.因数与倍数 5课时

7.统计 4课时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五年级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 5 页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