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安事变观后感(热门12篇)

03-06

经过细心的总结小编为您归纳了“西安事变观后感”,下列的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阅读。在生活中有空看一看电影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观看时,我们内心深处往往会有一些想法。获得的感悟和知识我们应当记录在观后感里,方便我们日后吸收,撰写观后感要有真情实感,真实将心里的感情流露出来。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

刚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深深地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他们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一旦兵谏不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们为了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存亡,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去进行了兵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深,中国哺育了他们两个,他们誓要保卫自我国家的领土,保护自我的民族,保护自我的国家的尊严。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身为和他们相同种族的中国人的你我,难道不就应弘扬爱国精神吗

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最终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收场,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中国汉奸——川岛芳子,中国可恶的女汉奸,纵观她的一生,同样是中国人民,但她却丝毫不爱国,多次策划大阴谋,完全不把国家人民的生命当作一会事,多次卖国,真是令人发指。她的爱国精神去了哪里竟然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国,试问这与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是天壤之别。身为现代主义的中国人,我们务必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爱国精神学习,大力宣传爱国精神,了解中国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史实,明白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爱国精神。

虽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这天,也许不再需要学《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样为中国而献身,可是我们有职责爱国,在胡锦涛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当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以弘扬爱国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却少的,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务必拥有爱国精神,也有职责去弘扬爱国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吧!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2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各种大转折点。和平解决这一事件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西安事变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成功联手。当时的情况是全国性的危机。停止内战,团结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延安的红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周恩来说:“政治是无情的。”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上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

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的悲壮和后来的命运又使人伤感,但我总以为,我们通过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研究,以史鉴今,从而对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有所思索,这却是十分必要的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这一事件的成功发动,使蒋介石认识到,人民的心是相互对立的,数十万军队无法阻挡抗日怒潮。他必须正视历史发展趋势,走正确的道路,并承诺停止内战和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所以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了在潼关关押张将军和陈兵的诺言,却不敢再发动内战。

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最后,蒋介石在南京与周恩来多次交涉,终于在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关系。

而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中共**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烟消云散,这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忘记。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

班级:酒管102

序号:43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3

观后感作文: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至1937年1月25日,事变的背景是中国国共两党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势力不断壮大,国民党政府感到威胁,决定削弱红军力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事变爆发。

1936年12月9日,国民党政府派遣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领的军队来攻打红军。他们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军队的前进不断受阻。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定投降红军,这一决定给整个事变带来了重要的转折。

西安事变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国民党政府派来释放蒋介石的高级军官团。这些高级军官一直被红军当作人质关押。虽然红军曾经被迫把蒋介石软禁在陕西,但他们一直保护蒋介石的安全,并没有伤害他。

西安事变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各方势力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干预事变的发展。国际舆论主要关注西安事变是否会导致中国陷入混乱,是否会动摇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地位。事变的实质是国共两党博弈的结果,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是蒋介石释放,并达成停止内战的协议。通过这一协议,红军将撤退到中国的边境地区,得到更好的生存空间,而国共两党则共同抵抗外敌入侵。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内战暂时告一段落,国共两党达成了相对的和解。

观看西安事变的影视作品,我深深体验到这段历史的沉重和复杂。正是在这场事变中,中国国内群众的呼声,特别是红军战士们的不懈努力,最终打破了国民党政府的囚禁,实现了战略上的胜利。

西安事变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背叛,虽然可以理解他们是出于国家的大局考虑,但他们的行为仍然让人心生不满。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坚持和智慧,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西安事变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次中国人民智慧与勇气的集结。它告诉,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能放弃希望和努力,只有坚定地追求真理和正义,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观看和了解西安事变,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每一个事件都是历史的片段,但每一个片段都能从中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4

2011年12月11日上午,在韩凯军、赵岩、丁浩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杨虎城墓前参观。这次纪念西安事变的活动让我感触良多。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

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共同结束战争。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十七路军领袖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抗日的思想,停止进攻红军,并多次要求蒋介石统一抗日。蒋介石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而是动员大批军政人物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率大批军政要员从南京**前往西安,敦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红军。

12月9日,西安万余名学生游行至蒋介石官地临潼,要求联合抵抗。蒋介石还下令张学良和杨虎城使用武力镇压他们。形势十分严重。

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一早,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出动东北军,冲进蒋介石在临潼华清温泉的住处,解除蒋介石的警戒。蒋介石从睡梦中醒来,听到枪声,连衣服都没穿,就赶紧从后墙跳下去,躲在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

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以全民族利益为基础和平解决。中共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到西安,同各方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要释放他,为一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而战。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它促进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斗争中的重新合作和团结,实现了从内战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张学良两位将军的爱国行为,结束了国共两党的长期斗争,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调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每个中国人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5

影片中的国民党**的晚宴更是层出不穷,没有为国民做过什么实事。此时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却艰苦的为人民的完美未来奋斗,为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赶出中国而做了不懈的发奋,但是应对军事力量强大的法西斯日本,中国共产党的军力也是不能抵的,此时只有联合国民党,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但是要想蒋介石放下原有的错误思想是何等的难!

国民党顽固派不抵抗的死想根深蒂固。他们的心只为争权夺权。人民的生活和舒适,不是国民党反动派所想的。

这是,陷入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人,一个英雄来促成国民党放下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发奋,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带着国恨家仇,伟大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起撼动历史的“西安事变”,将反动派蒋介石软禁起来,使他放下自己原有的错误主张。

二位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知,倘若再不抵抗日本鬼子,东北三省的死亡惨剧将在全国上演,张学良将军再也不愿意被老家人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事变最后成功将蒋介石软禁,用真诚几经周折没有感动蒋介石,不得不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和所有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一道发奋下,蒋介石最后口头答应:

放下原来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魔鬼赶出中国。

随后,张学良将军勇敢地将蒋介石送回南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学良将军的话:

我们的枪不是给中国人自己的,也不是给大学生的。我们支持日本人!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光辉下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也没有机会像张学良将军那样在战场上报效祖国,但是我们能够在学***工作上在生活中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发奋学习,踏实工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没有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我国的伟大进步就不会那么快。他们是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后人缅怀和钦佩!

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张扬等同志的骑虎难下,对于处于危难关头的共产党人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张学良将军的召唤下,共产党人派出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调和小组从延安赶赴西安,对于红军来说,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绝对不能让他轻易溜走。

后来的结果证明,在外族入侵,民族危难的时刻,谁为了人民着想,谁为了民族利益着想,谁将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我钦佩共产党人。对于一个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国家来说,完全的西式民主和国家制度是行不通的。。。

我们可以看看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可以看看***统治下的台湾,他们都标榜自己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可是我不喜欢他们那样的民主,我喜欢中国式的民主,相信若干年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经过不断的经验教训和实践的锻炼,毕竟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

希望**,党**要勇于面对现今制度中对社会发展和民主不利的东西,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制度,从源头上克服、减少乃至杜绝克服官僚主义,**腐败等影响社会发展的陋习;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提高社会道德文明;不断增强国力,增强内力,以一个强壮的、文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要再让他人看不起我们,让他们提到我们中国人,就会从内心里面由衷的佩服和赞叹:中国人就是了不起!!!

为了实现这一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在**的正确指导下,从每一个人开始,从每一件事开始。。。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6

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景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南京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研究背信弃义,仅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经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进取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经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7

在张学良坚持要送蒋介石回南京时,周恩来对张学良说过两句话:一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二是:

“政治是无情的”这两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中国近代史上最为传奇的年轻将军,为了所谓的情义而断送了后半生的前途,不过,这使我想起了断臂维纳斯,后人怎么也不知道如何将她的残肢接上才完美。《西安事变》也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在国民党内部,最讲民族大义的张学良也是最讲哥们情谊的人。他为了抗战,扣压了他的“大哥”蒋委员长,应该说是一种为民族大义牺牲哥们情谊的表现,试想,如果不是在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促进下,经过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和谈,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怎么能成为抗战的总司令,又怎么能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一定地位呢?

可以说这是一次很明智的决策。

张学良是个有争议人物,但对于“西安事变”这件事我还是挺佩服的。他本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是一味听从蒋介石的指令。虽然他最终把蒋介石送回南京,但他基本上是被软禁了一辈子。

但他一直坚持凭良心做事。纵观张学良的一生,是非功过不一而足。但是却是他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他是一个勇汉,也是一个莽夫;却也是个难得的在乱世中还能保持真性情的人。

往事已成云烟,是非功过转头便成了空。西安事变改变了历史,使中国繁荣起来。西安事变是颇具历史意义的。

和平解决导致国共二次合作,中国实现了从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转变。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对中国近代的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理解。没有当时国共两党采取的措施,也许我们的舒适生活会长期推迟。重温历史,我们才能更好的向美好生活迸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发展自己,是中国越来越富强。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8

自从有了网络,就很少看电视了。前几天偶尔看了一眼中央八套播放的连续剧《西安事变》,情节还算吸引人,于是也就断断续续的看下来了。不知道这部电视剧中真实再现历史的情节有多少,虚构的情节有多少,电视剧嘛,毕竟是文艺作品,只要大致符合历史就够了。

有关西安事变的图书资料、影视剧已经出了不少,我也看过一些。从我所了解的来看,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蒋介石也是想抗日的,但他的计划是先统一中国后再抗日,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二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发动西安事变确实是受到了共产党的感召和影响,西安事变前张杨已经分别同共产党接触并达成了停战的默契;三是张只是逼蒋抗日,并没有想要杀蒋或者是长期囚禁蒋已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只是一次兵谏。从这几点来看,该电视剧还是基本符合历史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作出的任何决定,都是他在当时所处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制约下,他所认为的最佳选择。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也好,张杨的兵谏也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好,都是如此。西安事变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是非自有历史评说,所以我在这里不想去探讨各方的功过得失,我的水平也不足以去探讨历史,只是想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是关于时间的感想。

蒋介石想在消灭红军后再去抗日,这种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没有给他这个安内的时间,西安事变就发生了。其实即使没有西安事变,蒋的这一策略能否付诸实现也未可知,因为红军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消灭的。如果不能很快消灭红军,久拖不决的话,根据当时国内的形势,那就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什么事变来。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有一个两广事变了,即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36年6月起兵反蒋,要求北上抗日的事变。所以说,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很好,但没有时间去实现。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少,如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不我待啊!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很好的策略,却没有时间去实现。比如有人说,等我赚够了钱,我就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想法很好,但等你赚够了钱,你的身体还能够支撑你去全世界旅游吗?或许到时候你的大脑还会不会有类似的思维都不一定。这还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时间来实现的想法。

如果你的很好的想法牵涉到别的人,时间上就更难说了。比如感情上的问题,你说:“妞妞,等我事业有成,攒够了钱,我就来娶你。”想法也可以理解,但对方能等到你事业有成的时候吗?即使她愿意等,她所处的环境容许她等吗?文艺作品中的类似的变故太多了。《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但等到张生进京赶考,半年后得中状元再回来时,莺莺已被母亲许给他人,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才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苏三起解中的王公子和玉堂春,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定下了终身,等到王公子回金陵老家苦读圣贤书,准备求取功名后再来娶苏三时,王公子自己却被父母逼迫先娶了妻,回到京城再去看苏三时,苏三也已被人贩子拐卖到他乡成了别人的小老婆。不过经过一番磨难,两人最终的结局倒还不错。但可以看出,很多好的想法是需要时间来实现的,但现实能不能给你这个时间却不一定,特别是在当今人心浮动的年代。

二是关于勇气的感想。

张学良在做出扣留蒋介石的决定之前,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的。他知道犯上作乱的后果。有可能人头落地,即使能苟全性命,但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知道这种后果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气实在可嘉。而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又毅然决然地护送蒋回南京,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更是需要勇气。我看那时候的地方实力派和军阀中只有张汉卿能做得出来。抛开张发动西安事变的是非功过不说,就凭他这种敢作敢为的勇气,也足以令人钦佩。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虽说没有能改变历史的事情发生,但很多事情也是需要勇气的,得失之时的选择,荣辱之间的态度,都需要勇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能做到淡泊明志吗?你能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吗?你能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吗?得和失同样需要勇气。不要说这些生活中的大事,就是小事也需要勇气,比如,现在外面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你能冒着严寒去赴一个可去可不去的约会吗?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扰的时候,我真希望能有张汉卿那样不顾一切的勇气!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9

2018-01-04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一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要不是当时中国的国共两派正处于打内战中,日寇就不可能一开始就那么容易的长驱直入,而是会受到惨重的打击的,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斗争的磨炼,所以中华民族是骁勇善战和拥有高超的战争智慧的。

当时老蒋固执于攘外必须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国丢失了大片土地,也急坏了张少帅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攘外必须先安内”的政策紧紧地约束了两位将军,使他们无法自由地施展身手,去实现收复河山的愿望。

他们被迫共统发动了当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但最后杨虎城将军却牺牲于狱中,而张少帅遭到软禁而终身退出了军事生涯,这是中国历来爱国将领的悲哀啊!让我们一起祈望中国从此越来越民主,越来越富强,永远成为全球第一吧!!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二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把3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给看完了,真是感慨颇多啊!

过去,我们在史书上看到西安事变的字眼非常有限。这部电视剧之后,我们对西安事变的整个过程有了详细而深入的了解。

从这次事变中我更加对张学良的深明大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感到钦佩,而对蒋介石的老奸巨滑,言而无信而所不耻。

也对爱国将士张学良将军的悲惨遭遇(被幽禁了55年)所同情,这样一名爱国将士竟然遭到如此待遇,真是太不公平了。

虽然张学良将士已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永远都怀念这位爱国将士,民族英雄!相信他将名垂青史,千古流芳!西安事变观后感范文三36集的《西安事变》胡军主演,感觉不错,几个主角演技不错,如学良,虎城,介石,美龄,戴笠,何应钦等,以新的史料为编剧素材,历史感逻辑性大为加强,反蒋抗日---逼蒋抗日是张学良提出的,张学良36岁前轰轰烈烈,36--101岁默默无闻,个人的悲剧换来民族的新生,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改写了中国近现代史。

剧中的主要人物塑造的及其完美,蒋的狡诈,张的豪爽率真,戴的忠心,杨的老成持重,美龄的夫人气质都演绎的恰到好处,值得一看。文章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0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户外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先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仅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可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理解了.....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齐,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和各方面的发奋。蒋介石被迫理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1

观看完西安事变这部激情昂扬影片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为张学良、杨虎诚这两位民族英雄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所折服。由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导致东北三省相继沦亡,被日本关东军践踏在铁蹄与炮火之下。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昭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更使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旧中国摇摇欲坠。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仍然置大众的生死于不顾,处在极度的花天酒地之中,人民的鲜血化成了他们杯中的美酒。

影片中的国民党政府的晚宴更是层出不穷,没有为国民做过什么实事。此时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却艰苦的为人民的完美未来奋斗,为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赶出中国而做了不懈的发奋,但是应对军事力量强大的法西斯日本,中国共产党的军力也是不能抵的,此时只有联合国民党,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但是要想蒋介石放下原有的错误思想是何等的难!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抵抗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心里只有争权夺位,人民的死活和安慰不是国民党反动派所思考的。

这是,陷入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人,一个英雄来促成国民党放下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发奋,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带着国恨家仇,伟大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起撼动历史的西安事变,将反动派蒋介石软禁起来,使他放下自己原有的错误主张。二位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知,倘若再不抵抗日本鬼子,东北三省的死亡惨剧将在全国上演,张学良将军再也不愿意被老家人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事变最后成功将蒋介石软禁,用真诚几经周折没有感动蒋介石,不得不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和所有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一道发奋下,蒋介石最后口头答应:放下原有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鬼子赶出中国。然后,张学良将军冒着大无畏精神将蒋介石送回南京。

我想,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光辉下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也没有机会像张学良将军那样在战场上报效祖国,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发奋学习,踏实工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没有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我们国家的伟大进程不会有这么快,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怀念和敬仰!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2

总的來说,该剧依然秉承几十年來大陆主流观念对西安事变的评价,即认为该事件促成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日,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但是,该剧不像以前的一些侑关影视剧那样把蒋介石丑化成不堪入目的卖国贼,也不再把西安事变完全归结为张学良受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這使它减少了一些与历史真相的隔膜。但另一方面,该剧仍然侑意无意地隐去了一些至关重要的历史事实,比如共产国际在中共从反蒋抗日联蒋抗日转变中的关键作用,张学良、杨虎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决策最初是出自于一些长期隐藏在其军队中的中共党员和一些被称为托派的中共左派反对派,等等。因此,作为一部历史剧,它带给观众的历史认识仍然不免肤浅和偏颇。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延安的红军。中华民族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期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來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尙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侑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侑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侑道理,只是祂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状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但是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侑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祂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能够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尙的表演都侑其合理性,這合理性既包括祂們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祂們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這些在必须程度尙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在剧中,胡军扮演的张学良英气、帅气、刚毅、果断、霸气,些许匪气,豪爽伟岸,尽显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又不失儿女情长,想象当年的张学良似乎就应当是這样。杨虎城老谋深算,沉稳睿智,可歌可泣,令人敬仰。蒋介石两面三刀、阴险狡诈。宋子文眼界开阔与大气沉稳,宋美玲外交风范与茖人魅力,赵四小姐纯情温柔与坚贞不渝,陈诚聪明俊拔与唯命是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來:政治是无情的。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尙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的悲壮和后來的命运又使人伤感,但我总以为,我們透过对西安事变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研究,以史鉴今,从而对此刻和将來的社会发展方向侑所思索,這却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