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心得优选六篇

03-06

当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启发时,我们可以通过心得体会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心得体会是把自己放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过程。从大量阅读中我们认为“幼小衔接心得”是最有价值的文章之一,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看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幼小衔接心得 篇1

李璇语的家长

活动结束后,我首先了解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我对孩子们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这比较放心。

最后,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尤其是马小姐生动的讲解和无私的推荐,让我受益匪浅。

别再说别的了。让我们谈谈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

所以我没有其他的担心。另外,用***、**低来形容**有点不妥,但性价比确实超值。

我们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对老师的爱负责,那么其他人都是次要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永远不应该找一个脾气暴躁的老师来影响她对生活中需要尊重的人的态度。从心底树立一个老师是一种有爱心的人,所以这个小天使也做到了。

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我们看到并认可了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学理念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

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在这些情况下,让幼儿园寻找措施来弥补救助,肯定是错误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

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那么成年人为孩子提供什么呢?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

你有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有没有刻意引导他有意识地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责怪孩子和老师。

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是我这次的全部经历。因为个人性格问题,我说话不低调,所以我写的东西也有点张扬。我真诚地希望能帮助你,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 篇2

今天有幸聆听了钱教授和蒋教授的讲座,两位教授对于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家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座,一下是我的感受,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培养总是非常慎重,将现在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在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

1、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受环境影响的,有的孩子让抱着睡,这一定是家长培养而成的,而晚睡晚起往往是跟随大人晚睡的习惯造成。要纠正这种现象,首先要培养孩子放到床上能自己入睡的好习惯。例如家长不要在孩子睡前,把他抱在怀里,一边拍,一边嘴里哼着曲调,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家长也不要把孩子搂在自己被窝里,让孩子含着东西或吃着被子角睡,这些都是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孩子非要在这些条件下才能入睡,如不依他,孩子便拒睡,使家长为了小孩睡眠问题,搞得十分疲劳。

2、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所谓生活制度指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生活秩序。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在家里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待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问时,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件太好事、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家里也安宁多了。

3、饮食习惯的养成

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木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幼小衔接心得 篇3

参加苏幼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的感受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苏仙区幼儿园举办的活动。我第一次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完之后,感受颇多。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两位老师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两位老师的亲和力。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让孩子们深受感染,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老师的耳语就象一首优美的旋律,让孩子和家长都饶有兴趣地聆听。

精彩的地方还可以带动孩子们加油,让孩子们动静结合,老师可以自由进出。但这种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所以老师平时和孩子相处很愉快。

其次是课堂的组织。两堂课都是在孩子的玩乐和游戏中进行的。作为父母,平时很少会花时间去真正的陪孩子玩或者学,有时候教一下就没有耐心了。

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帽子正好。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做帽子和玩游戏。

所有的孩子都玩得开心。而第二个活动:自制交通工具。

老师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然后让孩子们用水果,蔬菜,橡皮泥和一些废旧物品做自己的交通工具。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两项活动一定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上孩子们的互助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而到初高中以后,要真正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

但幼儿园的这两个班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能力。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她们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和皇帝。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而在幼儿园,这些活动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

特别是大二班的课,小组讨论和小组创作,孩子们都能够各抒已见,一起动手制作出了精美的飞机、汽车、轮船等等。小朋友们如果能够长期这样互帮互助,今后可以解决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学生的讨论,小组活动,共同**远胜过老师给他们让的一节课的内容,更多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苏仙区**幼儿园给了我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更加感谢的是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培养,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看到了宝贝们的成长和进步!为了宝贝们的明天更加绚烂多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

走进小学感悟成长

实小幼儿园开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的重要转折点。适逢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实小幼儿园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于6月6日下午,组织大班幼儿前往实验小学进行了参观,让他们真正地接触小学生活。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先参观了小学校园,了解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然后参观了小学课堂,体验课堂活动。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哥哥姐姐们琅琅的读书声,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老师生动的讲解,注视着哥哥姐姐认真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样子,体验着小学上课与幼儿园上课模式的不尽相同,体会身为小学生的荣誉和自豪。随后,在宜人的校铃里和一年级的兄妹一起携手走出校园,过了小学瘾。

活动结束,大班老师们还与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互动,针对幼儿园如何有目的性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小学前的心理准备等提出了困惑,小学教师也现场对大班老师们进行了具体的教育指导。

走进小学,让大班幼儿近距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到了小学校园生活的无限魅力,激起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同时也让家长们深刻地体会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走进小学”是实小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中的又一成功之举,全力营造了“关爱幼儿、遵循规律、科学保教、幼小协同”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助推了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科学衔接!

参观之后我们还开展后续活动: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交流、讨论,梳理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模仿小学生的行为(课间十分钟,整理书包……)等等。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他们人生旅程的一个转折点,相信今天“走入小学”系列活动能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小学概念,为不久的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心理、习惯、能力的准备。

同时,我们也相信,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一定能够让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步更稳定、更好

幼小衔接心得 篇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一)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 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 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 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 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 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一、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 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 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 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 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 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 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 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二、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 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 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 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三、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 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 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 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 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 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 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 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 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 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 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

 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 儿升入小学以后。

 四、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 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 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 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 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 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 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 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 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二)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 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 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再 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 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 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 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 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平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 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 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 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 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 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

 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 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 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 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习的动力。既然小学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 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 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 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小学转而以 抽象符号为主要学习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 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 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

 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 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 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准备。

 一提起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 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小学生请来,请小学生讲讲他们的 学习、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小学生与幼儿距离 拉近,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小学生的愿望。对于大 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小学校,看他们上课、活动 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培 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 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小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 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 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 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 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 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 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 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习,但 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般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 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 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 小学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 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

 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近入学年龄,入学 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 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 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 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 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 它”。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 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 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习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 学习,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 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 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 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三)

 很多幼儿家长都关心这一问题:小学之前,给孩子报名上幼小衔接班或学前 班,到底有没有必要?

 其实,很多幼儿园引“课”入园,提前教一些;不少一年级教师却表示:“孩 子提前就把一年级上册学完了,上课净捣蛋。”

 我一直认为知识量不可以成为幼小衔接的重点,幼小衔接班一直都存在,只是 真正贴合儿童需求的培训机构未成主流。理想的幼小衔接课程应整合有效听课能 力、注意力集中能力、超常记忆力、作业规划能力等,通过大脑思维导图、

 游戏式头脑风暴等过度形式课程,教会孩子轻松学习、快速掌握。引导孩子具 备由幼儿园升级到小学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准备及学习能力。在授课形式上, 要承上启下,将游戏、团队互动、课堂教学、家长培训融为一体。如何加入一个 “团体”?大人眼中的小麻烦,实为儿童心中大问题,只有他们提前具备了相应的 理解、交往能力,才能自如的步入小学。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四)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 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

 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 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 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 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 10 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 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 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 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 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 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 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 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 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 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 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 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 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 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 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 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 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 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

 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 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 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 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 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 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 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 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 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 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 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 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 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 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 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 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 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 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 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 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 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 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 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 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 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

 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 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 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 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 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 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 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 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 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 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 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以做智力训 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 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 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 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 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 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 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 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 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 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 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 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 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 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 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 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 篇5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名为“幼小衔接”的讲座,这场讲座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描述我在讲座中学到的重要信息和我的心得体会。

讲座开始时,主讲老师向我们强调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她指出,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顺利过渡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她还提到,由于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方法的变化,许多孩子在这个过渡期会面临一些困难。我们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并积极参与幼小衔接的工作,以确保孩子们能够在小学中顺利适应和学习。

接着,主讲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幼小衔接的几个重要环节。她提到,家庭环境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家长需要提供温暖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并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她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差异,指导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

在讲座的过程中,主讲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和策略。她建议我们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之前,尽量预先安排一些小学前教育活动,比如参观小学、与小学生互动交流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对小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减少他们的紧张和压力。她还鼓励我们多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与老师和其他家长交流,以加深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场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我意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的家长,我应该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支持他们学习的环境。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

我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打算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之前,安排一些小学前教育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与小学生接触,并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我也会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和亲子活动,跟其他家长和老师多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这次参加的“幼小衔接”讲座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我学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几个环节,并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我相信,通过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我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并顺利地学习和发展。我也会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与其他家长和教育者分享,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小衔接心得 篇6

很多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因为小学与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为了让家长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有效做好入学准备,帮助幼儿顺利步入小学生活。xx市中心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做好幼小衔接、给幼儿美好明天”系列活动:家长培训、走进小学。

一、家长培训。

今年3月,xx市中心实验幼儿园特邀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宋雪梅老师,为大班家长进行了“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入学适应现状,以及怎样帮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和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给家长们提供了实际的指导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下午,200余名家长在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认真聆听了讲座,宋老师从“幼小衔接的误区、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学习”三个方面,结合真实、生动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家长需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家长们认真记录下要点,频频点头,受益匪浅。讲座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作息时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想让孩子能及早适应小学生活,必须提早做好生理准备、心理准备以及生活准备。

二、教师走进小学。

5月9日,中心实验幼儿园徐菊萍园长、冯一萍副园长率32名教师走进南明小学,走进小学课堂,参加幼小衔接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下午2点30分,南明小学李娴老师进行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活动,从认识生字、组词到对重难点字词的书写指导再到课文的理解、阅读,李老师用亲切活泼的语言和教态为观摩的人员展示了一节优秀的小学课堂,凸显了语文的学习与识字教学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活动的不同。随后,教师们通过分组共同研讨《指南》与课标对孩子读写的培养和要求的异同点,并结合实际工作交流在幼小衔接中遇到的困惑,比如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模式、教材的不同;幼儿发音不准、写字笔画不对导致小学阶段难以改正;幼儿园与小学教学的差异等问题展开讨论。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大家一致认为: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在小学还是幼儿园都是极为重要的,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最后,市教科所的王芳芳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我园幼小衔接课题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畅谈了幼小教师工作、教学形式策略的不同之处,同时对之后的教研提出了建议,希望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打破壁垒,实现《指南》与课标的对接,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此次教研活动是我园对幼小衔接中儿童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研究在小学的一次尝试。幼小衔接的研究工作,必须依靠幼儿园与小学双向互动的力量,让幼儿园教师了解小学低龄学段的学习方式及要求,同时也要让小学低龄段教师走进幼儿园的课堂,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身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衔接,才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为今后的幼小衔接做好铺垫。

喜欢《幼小衔接心得优选六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小衔接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