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读后感集锦

03-07

作文是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写作文可以更好地改善我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我们语文考试时的重点,有没有哪些优秀作文可以拿来作参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课程读后感集锦”,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1

前段时间问同事借了一本《幼儿园课程》的书看看。曾在《纲要》中看到过关于课程的一些内容,但《纲要》中只提到了“新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并未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这次拿到书后我认真地阅读了里面的内容。知道了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详细的了解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特别是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五指课程,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教育观原则一直指引着我们对课程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

读了《幼儿园课程》后,使我能对幼儿园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路还很长,还需不断学习、锻炼。我也会尽力,努力学习的。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2

读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有感

作为一名家长,看到孩子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天,心中充满着忐忑和期待。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启蒙教育的第一站,承载着无比重要的责任。然而,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们并不会像小学生那样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是参与到生活化的课程中去。这样独特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和快乐,让他们在自我探索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很多东西。

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兴趣,以游戏为主导,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每一天的课程都充满了趣味和活力,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整理玩具的游戏既能让孩子们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教会他们物品分类和整洁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里,我发现孩子们不再将学习视为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把它当做一种乐趣来享受。

在生活化的课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打扮、洗手洗脸、梳头梳子,还学习了社交技能和生活礼仪。每天的早操、集会和午休时间都是孩子们学习社交技能和互助精神的最佳时机。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共同成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觉得,这种生活化的课程让孩子们在与同龄人相处中不仅学到了如何关心和照顾他人,还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生活化的课程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活动。比如,户外活动是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接触到了大自然,感受到了四季的变化,学会了欣赏美丽的风景。除此之外,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还安排了一系列丰富的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读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发现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不仅关注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德。通过生活化的课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自理自己、与人合作、保持环境整洁等生活基本技能,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同时,生活化的课程还通过游戏、户外活动和艺术体验等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必定会更加自信、热爱生活、富有创造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3

读《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心得

摘录人:赵婷

本书的主编是许卓娅,本书分为十一章,分别是:第一章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影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几个教育理念,第五章观察儿童----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出发点,第六章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第七章幼儿游戏----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第八章环境----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第九章教育活动评价----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保障,第十章国外幼儿园课程范例简介,第十一章我国幼儿园课程范例简介。

本文的阅读体会主要为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理论框架。这章中分为五个小节,分别是:

第一节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方向,第二节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核心,第三节课程组织----产生教育效应的基本过程,第四节课程实施----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第五节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第一节,我了解到课程目标是课程最重要的目标,或者说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预期效果。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教育目标,(2)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3)教育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对幼儿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这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其中一个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唯一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儿童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各门学科发展的现实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具体的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从这一部分,我知道课程内容是教材、学习和学习。课程内容不是随意决定的。它需要被选中。也必须有一定的选择标准。应该遵循什么标准?读了这节我就知道了:

1.内容的目标达成性 2.内容的基础性 3.

内容的相关性4。内容5各部分的平衡。内容的发展。

通过阅读第三部分,笔者认识到课程组织是对所选课程内容的安排,它构成了一个相对可行的教育方案或计划过程。课程组织存在三种课程组织:1.

官方课程的组织,2。组织理想的课程,3。时间课程的组织。

课程组织也有原则,分为以下五个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生活原则、活动原则、整合原则、师生同构原则。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必须进行课程实施。读完这一节,我知道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为四个部分:1。课程本身的特点,2

沟通与合作。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教师培训。

课程实施也有不同的途径。通过对富兰、利思伍德等课程专家的研究,总结出课程实施的三个方向:一是混日子,二是适应或适应,三是忠实或准确。

最后一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理解,笔者了解到课程评价有不同的类型和模式。

就拿课程评价的模式来说,有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和cipp评价模式,其中cipp评价模式有四个步骤,分为:(1)背景评价(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果评价。

以上仅仅是我对本书中的一个章节的理解,只是理解也是不够的,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教学中,还是不容易的。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也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在今后慢慢的累积中,我相信我会逐渐理解这些知识。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4

本月阅读了《幼儿园课程》之我们心中的美丽城堡这一章,通过阅读让我对幼儿、教师、家长三个不同层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幼儿方面

幼儿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他们是有差异的,我们提供相同的背景、相同的信息支持和材料的支持,教师提供相同的指导,但是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有的孩子擅长唱歌,有的孩子擅长画画,还有的孩子擅长运动等等。他们喜欢挑战、需要鼓励、渴望公平,当然也需要规则。他们需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则。

二、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幼儿园重要的组成,她们需要有爱心,能够蹲下来与孩子热心的交谈,真实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巩固和提高知识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成长;她们需要不断创新,勇于挑战自己,通过挑战让自己不断成长;他们需要反思自己,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她们需要团队,通过三位老师的通力合作,不断提高班级工作的质量,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当然,她们也是需要赞赏的。赞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鼓励和支持。

三、家长方面

作为家园合作的重要组成成员——家长来说,他们也是各异的。正如孩子一样,每位家长也是不同的。他们都关注自己的孩子,不同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的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有的关注孩子的交往能力,有的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等等。他们希望和教师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通过沟通寻找自身的弱点,不断的学习。他们也乐于参加各种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走进课堂参与幼儿的教学,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他们也是渴望平等的,只有平等,家长才能自如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正的投入、积极的配合,和教师成为真正的朋友。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5

创造,才有未来

郭腾的幼儿园老师每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看起来简单轻松,其中有很多学习内容。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勇于创造、积极创造是各行各业进步的前提。无论在哪各行业、哪个环节,奇幻创意都能有效促进行业的发展。而我们的幼儿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的重任。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好的创作,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呢?今年夏天,我有幸拜读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一书,以艾里克森和皮亚杰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并吸取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成果,在上册中提出了一套涵盖50项发展目标的“发展连续表”,每项目标之下详述了幼儿在该目标内的4个发展阶段,老师可据此设计适合班级幼儿的学习环境和课程,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持续观察、调整。下册详细介绍了11个学习区的重要性、规划和布局方法,以及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使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课程系统

幼儿园创新课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系统。该课程结构清晰、系统,以皮亚杰、维果斯基、马斯洛、埃里克森等关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一以贯之“发展适宜性”的课程理念。以“发展连续表”作为指导、评价幼儿学习的标准,以“六大领域”为基础建构课程内容,以“十一个学习区”为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

最后,以“发展连续表”作为课程评价的工具,开启幼儿学习旅途的新征程。课程实践基础扎实,学习区活动设计具体细致,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核心理念。本课程主要**如何呈现不同领域的核心经验,不同学习领域呈现什么样的材料,如何观察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如何发现和解决活动领域的共性问题,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该课程突破以往课程囿于简单的文字构想和规划,以详实、具体的方式呈现了两个老师如何带领班级的18位幼儿开展活动, 如何贯彻课程理念解决班级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如何将课程内容与目标整合到幼儿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对我国当前的幼儿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处处彰显的“创造性”火花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作为一个高呼创造的课程, 在课程设计和行动方案中却只字未提“创造”。但整个课程在理念和实践上都充满了创新的火花。本课程的理念是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能力发展和完整人的培养。

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包含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意图的人。蕴含此种理念的课程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立足于观念引领教师的行为。在课程实践中,教师注重把儿童培养成完整的人,营造安全的环境,引导儿童自发、积极的活动,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关注儿童的个体需求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是教师和儿童发展的创造性过程。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结合课程内容和孩子的发展现状,为每个孩子制定培训计划,并制定****和更新。幼儿在“发展连续表”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教师创造性成果的体现。

同时,儿童在学习领域不断实践、模仿和建构的过程,是创造智慧和火花碰撞的过程,也是教师课程理念实现的起点。

读了此书后,我感受良多。目前,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已经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把这一点落识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要结合积累的经验,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在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教,幼儿要创造性地学,二者合一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教育。

幼儿园的创新教育必须保持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离不开优美的**、和谐的环境、宽松的氛围、热情的教师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明确的学习任务等。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持儿童最佳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从细节入手,多方面激发孩子的最佳学习状态。

此外,多样的教学形式同样重要。不同的活动方式可以吸引不同性格的孩子。即使是同样的活动也会改变活动的地点,再次吸引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主题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变地化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丰富活动材料、活动内容、变化活动方式等,尤其是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十分重要。

活动和物质的变化不仅反映在视觉上,还反映在听觉和小肌肉的活动上。变化是创造使然,变化本身就孕育着创造。因此,有价值的变革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的学习方式也不一样。选择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尊重每一位幼儿,给他们个性化的空间,这样才可能取得较理想的发展,正如卢梭所言:“每个儿童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苦心取得成效”。

创造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给了我们坚实的理论基础。创造不是贴在课程上的标签,而逝融入整个课程的精神,包括环境、材料和相关活动。只有把创造可能性的过程整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过程。

创造,才有未来。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6

读《幼儿园课程》有感

前段时间问同事借了一本《幼儿园课程》的书看看。

曾在《纲要》中看到过关于课程的一些内容,但《纲要》中只提到了“新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并未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这次拿到书后我认真地阅读了里面的内容。

了解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详细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特别是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五指课程,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

“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他的整体教育观、生命教育观和教育观的原则,始终引导着我们对课程思想进行深刻的思考。

读了《幼儿园课程》后,使我能对幼儿园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路还很长,还需不断学习、锻炼。

我也会尽力,努力学习的。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课改以来,幼儿园课程问题的研究也就摆上了我们的案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省基本幼儿教材的使用框架下,摸索适合老师转变观念,满足幼儿自我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呈现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如:从注重目标到注重过程的变化;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幼儿的学的变化;从集中活动居多到开放活动居多的变化;从预设活动为主到生成活动的介入的变化等。

这些都表明我们在幼儿园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在幼儿园项目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然而,当我们要把幼儿园课程推向自我特色的方向时,总觉得水平有限,难度大!

今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课程》一书,对幼儿园课程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梳理即将要在园内确定的游戏化特色课程,为我园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方案提供了更准确和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可将其作为在下一步实施行动的过程中,研讨培训的支持工具。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任何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当我们即将推广我们的特色课程模式时,我们自然会从我们看到的其他成功的课程模式中学到更多。

因此,借鉴前我们要慎重分析利弊,摆脱纯粹的“追风”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实际修正方案,真正创造出适合我们自己幼儿园发展的课程。

另外,《课程》一书中,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这些问题均常出现在教师执教的过程中,我把这些内容复制出来,与全园老师共学习、共讨论,让大家都在学***思,尽可能地去琢磨如何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掀起教师自觉学***升专业素质的热潮。

还有,接下来我园将实施生活化、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的**,书中“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带给我们一些启发,特别是活动区域如何更加生活化,和下一步我们将如何生成一些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目标”的生活、体验。

总之,向中国共产党学习的提高和认识,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对我们实践这些理论提出新的挑战。

我们不仅要经常反思,还要引导教师继续做志愿者,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更加科学的课程影响下,有一个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7

《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幼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批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幼儿——“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幼儿时“向幼儿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幼儿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幼儿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儿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幼儿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老师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

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幼儿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幼儿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幼儿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幼儿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幼儿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幼儿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儿,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幼儿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幼儿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幼儿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幼儿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幼儿心灵的阳光,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使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对还是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一帮小鬼时,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最好的老师,至少我要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怎样的,但是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的心去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应尽到的一切义务与责任。李老师认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喜爱的老师,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8

他山之石分享点拨工作实际规划与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

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要体现在数学领域目标、价值取向和指导策略的转变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现实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抽象概念的桥梁。因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借助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分类教育中,可以介绍日常生活中对玩具进行分类的经验。

● 在学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

●在学习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时,我们可以介绍日常生活中儿童与椅子相应比较的经验。

●在学习等分时,可介绍生活中饮料、香肠等分的经验。

此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将其融入数学活动中。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

● 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植物时,提出“植物到底有没有长高”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生成“自然测量”的活动。引导幼儿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

● 故事《小熊分面包》,两只小熊为如何分一块面包才能吃得一样多而争执起来,由此可以生成“二等分”的数学活动。

● 糖果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钱。”有的幼儿说:

“这是表示多少重量,”……由此教师可引导幼儿生成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 小班认识圆形的活动——“找一找”。活动的目标可以设定为:发现和发现生活中各种类似与圆圈的物体。

● 中班认识前后的活动——“我排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及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大胆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 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

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 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

● 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

●在几何教育中,孩子们可以使用小镜子、手帕、书籍、积木、球、纸、饮料罐、茶筒等来区分各种形状,如球体和圆柱体。

● 量的概念的教育中,可以用水、沙等学习量的守恒;可以选择皮球、小棍、饮料罐、茶叶盒、书本、筷子、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

教师在编写作业材料时,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在活动前后找到生活中的相关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去寻找家庭生活中相关的形体的物体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交流分享:也可以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寻找家里或是周围环境中相关形体的物品。

四、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的内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创造生动、真实、个性化、科学、有效的教育情境,并从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中学习。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如教师可以把“整理东西”这一生活事件创设成一个教育情境——准备一些杂乱的衣物、文具、水果等物品,让幼儿充当“小管家”,把物品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整理摆放整齐,也可以创设一个“超市”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扮演“营业员”,按照玩具、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整理物品,从中学习分类。

● 小班“区分上下方位”的活动。可以用橱柜、床、桌子等布置成娃娃家,让幼儿结合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区分并说出“娃娃躺在床铺的上面”“**放在橱柜的上面”“鞋子放在床铺的下面”“电视放在桌子的上面”。

● 中班“复习5以內的序数”活动。可创设体育馆的情境,将蕴含序数学习的“跳格子”“投飞镖”“套圈”等各种运动项目设置其中,让幼儿边玩边表述,如“我的飞镖飞到第4行第3格”。

● 大班“复习10以內的加减法”的活动,可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营业员,到超市购物付钱,复习10以內数的加减。

五、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1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 关于“对应比较”的经验。进餐时分发餐具,一个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把汤匙,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两个包子;上课时,一把椅子对应一个小朋友,

● 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孩子们熟悉他们在班上的位置,谁坐在我旁边,谁坐在我前面,谁坐在我后面。玩滑梯时,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如攀爬、跑步、跳跃等,在空间和方向上获得很多经验,

● 关于“量的比较”的经验。如在生活中幼儿经常听到“你比小明高,小红比你矮”,“这支笔太短了,换一根长的”等表述。

● 关于“时间概念”的经验。吃饭前让孩子们安静地闭上眼睛或躺在桌子上。让幼儿体验1分钟、2分钟时间的长短,发展幼儿的时间感;根据固定的时间收看动画片,可以让幼儿积累辨认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的相关经验。

2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午餐后在户外散步时,孩子们可以数出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有多少楼梯。

● 在乘电梯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10以內顺数和倒数”;在和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时进行“倒计时”等等。

● 结合值日生、气象记录等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如“小明做值日生是哪天?今天是谁做的气象记录,明天该轮到谁了?”等,引导中班幼儿认识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星期等常见时间单位。

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活动中,特别是渗透到其他领域和游戏中。

●在**阅读活动中,丰富儿童的时间词汇,加深儿童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 体育游戏活动中,通过具体项目的比赛和评比,让幼儿感知时间的“快”和“慢”。

●在艺术活动中,儿童需要准确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比和空间方位,以便更好地开展绘画、抹灰、剪贴簿等活动。

3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 学习了分类,在家庭生活申请幼儿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并能对家长表述自己是怎么整理的;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用的餐具归类。

●识别号码,去电影院看电影或坐火车时,让孩子们根据车票上的号码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街上购物时,根据车牌号识别要坐的公交车或找爸爸的车等。

● 学了等分。当有小朋友在班上开生日会时,让幼儿懂得一个大蛋糕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学会看钟时,要有时间意识,懂得掌握时间,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并根据作息时间起床、吃饭、上幼儿园。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并抓住教育内容、活动目标、操作材料、活动情境和实施途径等几个关键点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9

课改以来,幼儿园课程问题的研究也就摆上了我们的案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省基本幼儿教材的使用框架下,摸索适合老师转变观念,满足幼儿自我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呈现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如:从注重目标到注重过程的变化;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幼儿的学的变化;从集中活动居多到开放活动居多的'变化;从预设活动为主到生成活动的介入的变化等。这些都说明大家在创新幼儿园课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幼儿园课题的一系列活动中,大家都多少对幼儿园的课程新理念有了些许收获。但是,我们要推进幼儿园课程朝着有自我特色方向迈进时,总是感觉水平有限,难度较大!

今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课程》一书,对幼儿园课程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梳理即将要在园内确定的游戏化特色课程,为我园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方案提供了更准确和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可将其作为在下一步实施行动的过程中,研讨培训的支持工具。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任何模式的课程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我们即将推进我们的特色课程模式时,自然就会多借鉴些我们看到的其它园成功的课程模式。因此,借鉴前我们要慎重分析利弊,摆脱纯粹的“追风”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实际修正方案,真正创造出适合我们自己幼儿园发展的课程。另外,《课程》一书中,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深思。这些问题均常出现在教师执教的过程中,我把这些内容复制出来,与全园老师共学习、共讨论,让大家都在学习中反思,尽可能地去琢磨如何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掀起教师自觉学习和提升专业素质的热潮。

还有,接下来我园将实施生活化、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的探究,书中“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带给我们一些启发,特别是活动区域如何更加生活化,和下一步我们将如何生成一些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目标”的生活、体验。游戏化活动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在实际进行中反复阅读,使我们的行动方案不断合理的修正。

总之,学习就是提高,提高了认识,对理清思路多有帮助,也是对我们去实践这些理论提出了自身水平的新挑战。我们不仅要常常反思,也要带领广大教师不断探究,以期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更具科学性的课程影响下,有更全面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10

读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有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推行生活化课程,以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我对这一教育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亲自去一所幼儿园参观观摩。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化课程的独特魅力,也对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得到的丰富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安排,比如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早点、打扫卫生,甚至种植花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细致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我看到,孩子们在做这些活动时,满脸笑容,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他们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和实践,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不仅增加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其次,生活化课程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在参观中,我看到了各种精心设计的游戏和活动,比如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这些游戏和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游戏和活动,幼儿们探索着新的知识和技能,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和其他孩子建立起了友谊。我看到了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的氛围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生活化课程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参观中,我看到了不仅有语言、数学、科学等常规学科的教学,还有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课程的设置。这些丰富多样的课程使幼儿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看到,幼儿们在音乐课上唱歌跳舞的时候,个个都充满了激情;在美术课上出手制作的时候,个个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这样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们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给予了幼儿们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体验。通过亲身参观观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化课程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效果。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发展潜能,全面发展。我相信,在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引领下,孩子们会更加快乐和自信地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 篇11

2、 环境创造是建设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式课程非常注重环境的创设,将环境创设作为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在班内努力创设宽松、自由的区域环境(有生活区、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等),幼儿可在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里自由选择、尽情地玩耍,从而真正开心、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同时也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的快乐!例如,在生活区,孩子们通过给植物浇水和观察他们的生长来学习一些生活技能;在教育区,孩子们学习使用实物卡、数字卡、标有点或数字的塑料瓶来对应练习次数和点数。

在美工区里用橡皮泥搓捏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花朵……,用彩纸、皱纸撕剪各种图案等,这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而这正体现了建构式课程理念——幼儿天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3、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根据《纲要》精神及活动进程,我们经常给家长朋友们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从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新课程的特点及新课程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向他们作了详细的介绍。从那时起,父母的观念开始改变。概念一变,我们的工作就顺利开始了。父母和孩子一起收集废物;一起做实验,观察,记录;一起查书找资料。

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习化社会”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终身学习的希望。

通过对新课程的尝试,使我不仅明确了建构式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对建构式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领域课程根据中国儿童心里及发展规律,最完善地保持了各领域教育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幼儿教材所无法替代的。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使教学理念和水平不断提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