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精选6篇)

03-11

这是小编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类文章希望对你有所裨益,拥抱成长追求卓越不断进步。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读后感书名是一部让人无法忘怀的优秀作品,它是由著名的{作者人名}编写的。 读后感描述了对作品内在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1)

我希望成为这样一名教师。首先在教学上,我不会强求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家”,我只希望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是轻松的,能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发现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不希望我教的课成将来成为他们的负担。

无论是为以后的升学,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希望在我所教的学科中他们能够找到自信。在生活上,我希望我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大朋友,成为他们的一个倾诉者,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第一个能够想到我,通过我的引导点播,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我便会很满足。

我所期待的教育生活是纯洁的,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当理想与现实无法统一时,这就需要自我调节,不断强化自己的内心世界。当现实残酷的出现在眼前,我想我会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它的两面性,通过放大积极的一面给自己更多的正能量,重新调动起对待工作的热情,这样一步一步来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当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了,再残酷的现实也不会将他击垮。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让自己变得坚强。

以上这些话是我想成为的理想老师。但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所包含的内容,背后是要付出的千千万万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我不怕辛苦,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是一种天意,我会珍惜的!

我不会害怕失败,因为年轻人会为此付出代价。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想理想和现实之间会有一个统一的日子!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2)

我作为一名教师对应试教育更是深有体会,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们的个性、才能和创造力;它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国家的未来留下了不可弥补的人才缺陷。读过《新教育之梦》后,这种感触尤为深刻。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

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我被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不是一直在讲领导科研、促进科研吗?

如果我们可以从教育**和教育日记开始,这难道不是最真实的科学研究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朱永新先生在客观地分析了现行教育的现实和困惑之后,理智地批评了旧观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构筑了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城墙。《新教育之梦》既没有空泛地说教,也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神秘,更为可贵的是,朱永新先生以独特的眼光从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谛,并运用通俗的手法表达出来,催人反思。

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他经常对他们的优秀校长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

”这些批判由于是站在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朱永新先生对于“理想的教师”还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

目前,教师专业的专业特点、工作体系和评价方法都需要竞争。但是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对于合作与竞争,要确立‘双赢’的观念,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关于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朱永新先生提出了换位、尊重和互惠三点建议,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有爱心的老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老师了解并信任学生,学生尊重和依恋老师。

教师充满爱心,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富有“责任心”。有些人把教师比作蜡烛。他们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还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无论教师是蜡烛,还是人的灵魂工程师,都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责任感。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此外,坚实的基础使我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理念。

富有“健康的个性”自古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总是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工作中,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为了交一份阅读经验,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来阅读。但是当我翻过几页的时候,我不禁被它吸引住了。读了朱永新先生的书,我们发现这是一本现代教育信息集,可读性很强的书。

该书分为理想教育模式和理想教育角色两部分。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想成为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与学生一起成长,让我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师的内涵。

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3)

近段时间,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品读着、也思索着。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语言清新而又朴实,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

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

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朱永新老师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离理想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师靠拢。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是中国教育相对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动简单的可以用听,说,读,写,网络,课堂来阐述,我们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关注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其实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与变化的,我们怎么可以用陈旧的思想来进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与学生都在成长。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应该是不同的,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4)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朱永新教授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诗,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他超凡脱俗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而一番翻阅以后,觉得他不仅仅有着诗人的情怀,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用博大的挚爱和诚恳的文字和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

也许是因为职业,我最喜欢朱教授关于道德教育和智力教于德论述。理想的德育被他列在了第一章,在他的眼里,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印象最深的是“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

宋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足以验证“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话。回想起来,每天早上,我总是带着学生们读我手里的自习课本,让他们大声朗读,谈谈对单词的感受。其实,自主阅读教材不在考核范围之内,但笔者发现,学生对自主阅读教材的喜爱程度高于语文教材,这足以体现课外阅读的魅力。

我鼓励学生多读书,每天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并将发现的优秀作品在全班传阅。从五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尽管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还是坚信自己并非徒劳,热爱读书的学生会逐渐改变自己,未来的人生

一定快乐而充实。事实也在向我证实:一次谈心,一个平日里很调皮的孩子悄悄告诉我他喜欢读小说,并开始动笔写小说了,我及时地肯定了他鼓励了他,后来,很少再听到他挂在嘴边很久令我头疼不已的脏话;一次调解,我拍拍冲动的孩子的肩膀,只说了一句“读书明理做人”,一句“你看蔺相如多么宽容大度”,他便猛然醒悟,发现了自身的问题……

朱教授在阐述“理想的智育”其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他十分赞同“合格+特长”的教育理念,使我不再犹豫。

“合格+特长”的理念由来已久,但林林总总的考试竞争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合格。事实上,有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水平。在我为他们的前途万分担忧时,这段文字轻轻拨开我眼前重重的迷雾。

因此,我受到鼓舞,开始发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在擅长的方面发展。一个屡次在考场失利的孩子,对参加校长竞选失去信心,想把机会让给他的好朋友。在我的劝说下,他全力以赴参加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次成功不仅给他带来了成就感,也给他带来了信心。

他的母亲为他伤心,第二天就联系我,告诉我他的情绪变化,决心培养他的优点,让他将来能够凭自己的能力站在社会上。另一个孩子的作文朴素自然。虽然中文的分数只能在及格线上波动,但我还是经常在课堂上读他的作文征求意见。眼见着他的作文日益进步,向来好动的他居然捧着书就能沉浸其中很长时间,还踌躇满志地说他想当个作家,用手中的笔写出很多部优秀作品。

这让我颇感欣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每个孩子离开学校时,他带来的不仅是分数,还有他对未来社会的追求。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的意切的意义,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我当然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教育理想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5)

对于新教育,从听说新教育,到走进新教育,进而实践新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对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相对比较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学校为我们教师队伍购买了《新教育》书籍和相关资料,让我们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新教育”改革的认识,也可以说成一种全新理念的一次升华。但是,作为常年从事初中班主任、英语老师工作的我来说,虽然自认为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还算不错,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同读共写

“新教育”改革运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训练学生民主能力。“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个关键词,这三大教育实呈现为“三足鼎立”之势,共同为当代中国教育支撑起了一片新天空。因为从事教育一线工作,所以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教育六个行动之“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这也是我们学校搞新教育的一个亮点。

老师和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的功能,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

通过“新教育”学习,我们从刚开始拼凑的方式写随笔,进而到有感而发不由自出的写随笔、抒发感情、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到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慢慢的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提高了,居然还可以提高自身教学灵活的天赋了。这些好习惯也影响到了孩子们,不仅仅对孩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6)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读完整本书真是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全书总共分为十章,第一章:理想的德育;第二章:理想的智育;第三章:理想的体育;第四章:理想的美育;第五章: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第六章:理想的学校;第七章:理想的教师;第八章:理想的校长;第九章:理想的学生;第十章:理想的父母。整本书用真实的文字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和至纯的热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还很遥远,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的东西,而这也需要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同时《新教育之梦》向我们阐释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同事……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付出了爱,只要我们肯爱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总之,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给了我们一个梦,这个梦可以让我们坚定自己的教育方向,可以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可以让我们义无反顾、扬帆起航、可以让我们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