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品三国读后感范文

03-12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生活中一些难忘的经历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优秀精彩的作文是非常有魅力的。您是不是不太清楚作文怎么写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最新品三国读后感范文"这样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三国读后感(篇1)

[导言]这是一个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能丧失。桃园友义这样一个通俗的故事,使我们当代青年以真诚的态度学习、对待朋友和统是。

怀着对三国的向往之情,为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与智慧,我阅读了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撰写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

三国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一段复杂的历史,一个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真假不一,众说纷纭。

《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更显真实,《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神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易中天对人物的评价是真的,因为他认为:

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易中天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不由自主地不知所措。

这本好书扣人心弦,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了就不想再放手。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实。本书主要讲述三国时期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以及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人物的杰出成就或事业。

从诸候割据讲到三国鼎立,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整个故事。这本书有三个主要人物:刘备、孙权和曹操。

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人物的话,我三个人物都喜欢: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只有一点才华,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等气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团结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质,让我很佩服。孙权领导的江东集团,历经两代三代而建立:

创始人孙坚,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领导是孙权。江东集团前两位都是一流人才。可以想象,孙权也不是一个小人物。孙权,他是个有政治才能的人,是个老兵。

孙权在十八岁时还年纪轻轻,但在政治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真的值得我们敬仰。曹操虽然老练,但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极其突出,思维也非常敏捷,值得学习。这正所谓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

其中,诸葛亮给我印象很深,他读书”不求甚解”,他的朋友如石韬等人都”务于精熟”,唯独他自己”观其大略”而已。所谓”不求甚解”,其实就是不钻牛角尖;而所谓”观其大略”,其实就是善于抓住要点。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大气的人。

一个大气的读书人,总是会一下子就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会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除了耕作和读书,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抱膝长啸”(据说是一种气功),二是”好为《梁父吟》”(是一种乐曲)。

三国时期,除了这三位杰出人物外,还有赵云、郭嘉、诸葛亮、张飞、关羽、鲁肃等杰出将领。这真是”乱世出英雄”啊!

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长了很多知识,为人处事上有了一个新的观念。现在是和平年代,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能丧失。桃园友义这样一个通俗的故事,使我们当代青年以真诚的态度学习、对待朋友和统是。我们应该关注历史,向古人学习,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知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品三国读后感(篇2)

寒假里我读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多。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研究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易中天教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教师的评价很客观。

可易中天教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易中天教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教师是不是搞错了。经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明白原先《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易中天教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

诸葛亮不仅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可是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

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这个原因,经过易中天教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原先关羽也有缺点。我以前一向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

衣渡江,巧夺荆州。最终,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齐被孙权所杀。分析关羽这个杯具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教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我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样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并且他文武双全,工作本事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

经过这三个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围绕这个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实,三国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很多经验教训。《品三国》里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确实是一本好书。

品三国读后感(篇3)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看过了两遍,最近我又细细阅读了易中天写的《品三国》,有了更深的感触。以前,我对曹操的印象是残忍、凉血、奸诈、霸道、大胆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个十足的“**”,其霸道和残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贼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这话说的很实在,也很可爱,体现出了他的幽默、豁达、洒脱。

空闲之余,久闻易中天之《品三国》一书。这也让我明白了曹操为什么能一步步坚强起来!还有一个人使我很欣赏的,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但我欣赏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划才能,就拿赤壁之战来说,曹操大军就要灭刘备,刘备无处可去,只能联合孙权共同抗曹,但是刘备刚被曹操打败,首先气质上就低人一等,诸葛亮作为刘备最器重的人才,自荐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抗曹,也使诸葛亮初出茅庐为刘备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做的相当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划能力,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鲁肃,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误,但诸葛亮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干脆利落,这是我十分欣赏也是十分值得我去学习的。

做一名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我谢谢易老师带我的这些宝贵的财富!作文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历史为我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纷呈而久久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三国,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品三国》也在某些方面让读者看到了三国正是的一面。许多人认识三国都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有它的虚幻和不正是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国史要追溯到陈寿《三国志》,而《品三国》最出色的一点是大量引用了三国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实,而这些文字是我们这些只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国演义》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得他在历史中却是一个拥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怀的人。许多人都知道空城计,读者们都为诸葛亮的胆识所折服,但谁又能想到,这或许是司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维持司马家族地位的一着妙棋……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品三国》不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之后,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将被企业写入公司的必读书目。据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曹操提出了以下政策:一要实事求是,更加务实。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段话作为《三国演义》结尾再适合不过了,而现在我们又拥有了《品三国》去延续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易中天是厦门大学的教授,这本《品三国》是他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讲义基础上修改而成。

《品三国》语句幽默,雅语、俗语并用,且一语中的,可见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常之强,另外,本书旁征博引,可见作者的确知识渊博,对三国之历史、文学烂熟于心。这本书让我对《三国演义》及《三国志》的兴趣更加浓厚,特别是《三国志》,作者多处引用其中的语句来证明史实,我很想读一读。

读完一本书,我总想总结一下它给我的启示。这本书有几点给我印象比较深:

一、三国历史从何说起: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差不多都会从董卓之乱或更早一点说起。作者认为,因为曹、刘、孙三大势力获三大集团,是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早在他们建国之前就已基本形成。

因此,《三国演义》通常是指从汉献帝元年(公元190年)到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90年历史。

2、 《三国演义》应读哪些书:作者认为任何历史事件或人物都有三种形象,即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首先要弄清楚历史形象,须读正史,比较靠得住的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四川人,西晋统一后五年就完成了《三国志》,时间隔得短,治学态度严谨。

另外,可参考距之一百三十年生活在南朝刘宋时代的裴松之为其所作的注。裴是山西闻喜县人。了解文学形象自然读《三国演义》,而民间形象,便须考察民俗了。

比如屠宰业奉张飞为祖师爷,编织业奉刘备为祖师爷,剃头匠奉关羽为祖师爷,诸葛亮则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曹操乃白脸奸臣一个。与《三国演义》有相似之处。

三、《品三国》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作者虽讲的是自己眼中的三国,属一家之言,然而尽量尊重史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尽量客观。对曹操,作者同意“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观点,认为曹操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外,又是一个儿女情长之人,临终前安排后事,“留连妾妇,分香卖屦”,还宽宏大量,能够宽恕背叛过他的魏种、毕谌以及写檄文辱骂他的陈琳,但同时又是一个斤斤计较、有仇必报之人,如杀大名士边让,谋士荀彧、娄圭等。

他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有心胸狭隘。“维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对诸葛亮来说,笔者并不否认他是一个著名的人物、足智多谋的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而是否定神话的实践。

刘备并非只会逃跑和哭泣,诚英雄也,有英雄志、英雄气、英雄魂,英雄义,只是长久以来,英雄无用武之地。鲁肃不是那种忠厚、老实、学究、无用得人,而是那种直率、侠义、通俗、颇有政治头脑得人,为孙权制定战略计划,对孙刘同盟的缔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周瑜也决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而是“气量颇大”、“雅量高致”,才貌双全,气质高贵、气度恢宏,潇洒儒雅、风流倜傥,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尤其精通**。

四、《品三国》对历史事件的考证:《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文学,虚构成分颇多,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相反,这会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作者对《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庞统献计”、“借东风”以及后来的“空城计”、“三气周瑜”等做了一定的考证和分析。

品三国读后感(篇4)

“乱周者周也”那么乱汉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亲贤远佞”吗!历史上谁是贤臣谁是佞臣谁又说得清楚。

祢衡击鼓骂曹,杨修之死而为,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来的浩然之气使然!与之相对应的是文人心中的信仰的缺失,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在经历短暂秦王朝的思想禁锢之后的爆发!虽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运动,但从另一方面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信仰是不统一的!

往往乱世之时更能表现人物的真实的方面。总管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所叙述的事实,能清晰的看出荀彧、荀攸、贾诩等谋臣信仰中战国纵横家的人生轨迹!而袁绍手下的郭图则是典型的小人!

刘备在政治上的敏感。无论是哪位所谓的政治风云人物,在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民众没有生灵!这也反映出儒家思想的衰微!

平定动乱,诛灭残暴,这个叫做义兵;穷兵黩武,仗势欺人,这个叫做骄兵

在古代,“美女”是政治的代名词。从“沉鱼落雁”到“闭月羞花”莫不是政治的牺牲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从帝制法典到街头,女性一直是男权社会的附庸。

所以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女性用自己的生命演绎出一幅幅幅幅惊艳画卷。

简单来说,能称得上美女,一是因为相貌出众,二者是知名度高。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到,怎会有知名度?所以男性嘴最相传就是提高知名度的简狭方式。

庙堂之上的嘴嘴相传,与市井街巷之间的嘴嘴相传,效果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沉鱼落雁”到“闭月羞花”才有了被写入历史的机会。大乔小乔的名气不也是在历史的记载与文学的诗篇中得以“发扬光大”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女性的成名之路随着政治的发展而逐渐拓宽。

(靖乱:使秩序安定;平定(变乱)。)

事实上,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形象都有三种。一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子,比方说《三国志》的记载。

第二种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文学形象,这是文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子。还有一种是普通人提倡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如民间信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以及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历史人物形象

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许攸之死,杨修之死

品三国读后感(篇5)

文/朱嘉雯

“东汉末年分三国……”林俊杰的这首《曹操》,我早己耳熟能详,是呀,三国,一个群雄纷争的乱世,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扑朔迷离的疑团。

疑团总需人来解,于是就有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一个个雄才伟略的三国英雄风云人物在《品三国》中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清晰明了。易中天教授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话详细解释了三国的特点。小到人物的仪态容貌,大到对各个经典战役的剖晰,无不引人入胜。

我在《品三国》中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因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虽然被世人视为汉奸,他背负了几千年的大名,但他确实是一个宽宏大量、很有个性的人。易中天教授对曹操描写的笔墨很多,篇幅也很大。

曹操在《品三国》中甚至是一个很洒脱、很随和、很幽默、很可爱的人。看得出来易中天教授很欣赏曹操这个人物。

《品三国》品出了三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为我们揭示了几千年前的三国历史。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这句广告词打得很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其实说《品三国》是好酒,倒不如说是香茗,蕴含着浓厚的香醇——中国文化。

品三国读后感(二)

今天办公室所有人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在会议室一起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的《品三国》,感想颇多。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讲述了人物的故事,人物的历史,历史的文化,文化的人性。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这使我对许多三国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曹操在人们心目中是个奸臣,篡权,但那是他的儿子曹丕。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易中天老师的评价是叛徒。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

但我不完全同意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易中天说,他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官、政治家和发明家,而不是军事家。读完后,我们坐在一起讨论易中天先生是不是错了。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

易中天先生说,烧博望坡、烧空城计划不是真的,但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

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读完这本书,我对三国两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关羽也有缺点。我以前认为关羽是个完美的英雄。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

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分析关羽失败的原因,悲剧人物易中天认为,关羽很骄傲,对下属太严,对敌人太轻,工作粗心。离开荆州攻打樊城前,他对一个部下说,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都可以自己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兼备,工作能力强,刘备太信任他了。

通过这三个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围绕这个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实,三国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和教训。《品三国》里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确实是一本好书。

品三国读后感(三)

在过去,我对三国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终于弄明白了魏蜀吴家族兴衰的原因。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发展由来,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

后来,魏国有多少独特统一的中原,可以称为后世的诵读。

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曹操为什么会在官度之战中大败当时第一大军阀袁绍,从此天下莫敌。

最应该有看头的是魏国的开创者曹操,千百年来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治世的能臣,有人说他是乱世的奸雄。最终也难盖棺定论。但他的伟大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英雄,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群雄并起,英雄豪杰诞生的年代,曹操是那时的乱世英雄而董卓、袁绍、袁术这三个人用他们的蛮横和愚蠢反衬出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正是他们的蛮横和愚蠢成就了曹操的盖世功业,而他们自己只能算作乱世的枭雄,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间他们在对待皇帝的问题上就可以反映出各自的才能与智慧,那时皇帝的国家统一的象征对待皇帝的态度是考验臣子是忠是奸的试金石他们做法是董卓是最野蛮的废立:曹操主张迎天子奉天子以令不臣:

袁绍也是想换皇帝的,。获得了人民的支持。这是曹操在对待大义上的成功。

待人才上曹操也是高人一筹的,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在这场战争中曹操虽然有政治优势但军事力量却明显不如袁绍,那么他是怎样出奇制胜、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呢。他把战场选在官渡就是一个可以使敌军一深入就会使补给线拉长战争成本增加,而自己呢可以集中兵力,集约财力敌进我退不计较一两个城池的得失。曹操能做到这样说明他有务实的精神深知不得幕虚名而处实祸的道理,正是这些使得曹操和袁绍在敌强我弱的现实下打成了平手,但第二件事就是关键了”许攸判逃“就是袁绍的大省失了,为什么他要判逃呢,是袁绍不听忠言,这样的头让许攸感觉没有前途,所以他要走。

而曹操不记前嫌委以重任,操本人也是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能不胜利么?从此,曹操对袁绍的失败在中原是不可战胜的,为后来的魏国统一三国奠定了基础。

从《品三国》让我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读史可以明智从三国中的曹操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他所具有的成功的优秀品质: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善于做自我批评而扬他人等。这些领导风格在2000年后仍然值得学习。

品三国读后感(篇6)

看着他夸夸其谈、谈笑风生,将三国乱世品得有声有色。在他的评论中,周公瑾成了我的偶像,关二爷成了我的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易中天说关羽是个重情义的人,从三国的点滴中也能看出。一是因为当关羽被俘曹营时,曹操给了关羽很多美女和财宝但是关羽始终没有下跪,但当曹操给了关羽一匹马——赤兔时,关羽跪下并道谢,曹操就很郁闷地问关羽:“你为何下跪?

”关羽的理由让我捧腹大笑:“因为有了赤兔马我就能回到我哥哥(刘备)的身边了。”他随后重重报答了曹操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难道这不是重情义的表现吗?

还说,关羽为何被剃头匠称为祖师爷?因为都有一把刀啊!但关羽的刀是砍头的!这时,易中天教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鬼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奇怪的民间传说。

关羽也被誉为财神爷。易中天先生说,有一天,关羽也可以被称为爱情之神!因为有一次关羽对曹操说:“我要是帮你打败了吕布,你要把那个女的嫁给我。”打仗前一天晚上,关羽还特地跑来跟曹操强调此事。

虽然后来曹操抢了关羽的女人,但是他也被别人抢了东西——被诸葛亮抢了空城计的“发明权”。易中天先生结合了历史各种原因:1、诸葛在城楼上弹琴你听得一清二楚,找个人将他射下来可好?

2。如果你不打他,你可以围住他三四天,看看他想干什么?从各种原因分析,诸葛的空城计是假的。

而曹操的空城计是真的,那是因为有一天他自己出门收麦子,吕布突然将军队开到他的城下,曹操一急,让他的家属在城楼上站岗,吕布一看这莺歌燕舞、娇声嗲气,再看见旁边有一个幽深的小树林,想曹操这老贼肯定把军队藏在小树林里了,于是撤回了自己的军队。第二天,曹操真的埋伏在树林里了!易中天先生讲得惟妙惟肖,逗得我眼泪都笑出来了。

我不能忘记易中天口中的帅哥周公瑾,诸葛亮和少侠孙策。

1。我们太年轻以致都不知道以后的时光竟然还有那么长长得足够让我忘记你足够让我重新喜欢一个人就像当初喜欢你一样

5个。凡事按照游戏规则去做,小偷也知道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偷的。所以说做事情万万不可做绝,落井下石的事绝对不要干,给别人让出退路就等于给自己扫清障碍。

6、对于那些经常找你麻烦甚至欺负你的人,能忍则忍,没必要时刻与莽夫过不去,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给他攒着,新仇旧怨积累起来,正义和真理就属于你了。瞅准机会一定要彻底教训他一次,在法律赋予的权限以内,往死里整,往死里揍,让他永远记住:除了亲爹,没人会惯你这些臭毛病.

7、有些人***占你小便宜,小人小肚肠,大人大度量,有机会坑他一把大的,让他出一次血。同样让他记住:天下根本就没什么免费的午餐,哪有白拣的便宜让你赚。

8个。躲避矛很容易,但保护暗箭却很难。你的恶棍永远不会消失。这是中国特色。小人不可得罪,同样小人也不可饶恕,这是万世不变的真理。对小人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惹着小人就等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说到底小人也有心小的一面,对待这种人一定要稳准狠,你可以装做什么也没发生,天下太平,万事大吉,然后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毒攻毒,让他知道:小人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做好人要有水准,做小人同样有难度.但是,古往今来,哪个朝代都有小人,真的没有对付小人的好办法,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9号。钱,只花了那部分才是你真正的财富。你就是家缠万贯,生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俩眼一闭,剩下的钱你知道谁花了?冤不冤?

正如小品所说,世上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比人活着钱没了还痛苦,只要活着,钱没了,还可以赚。)还有那些省吃俭用的**,好好的**不做,结果因贪返贫,一分钱没花着,还搭上个人财产全部没收,名誉扫地,惨不惨?

10、对待爱你的人一定要尊重。爱你是有原因的,不要问为什么,接受的同时要用加倍的关爱回报。但是不要欺骗别人的感情,即是你对他们不感兴趣,即使他们有缺点,这是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记住:轻视别人的感情就是轻视自己,玩弄事物,丧失道德。爱,是一种美德.

11、背后夸奖你的人,知道了,要珍藏在心里,这里面很少有水分。当面夸奖你那叫奉承,说的再难听些叫献媚。你可以一笑而过,就当什么也没发生。

也许你很快就会被问到。当众赞美你的,必是疏忽大意。也许你转过身,他会用手指戳你。掌握一条原则:

逢人多贬自己,也少夸别人,选先评优的时候除外。

品三国读后感(篇7)

曹操是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奸贼,在历史的记载中,曹操的所做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多分坛的,读易中天《品三国》上册后,易中天先生站在平民立场、现代观点,通过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三种形象即历史本来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进行剖析来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曹操。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很喜欢三国,一定读过或者了解过《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对其内容已烂熟于心,但是《三国演义》是以刘蜀为正史,对曹魏或多或少有贬低的内容。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不能随便更改的,而易中天先生治学严谨,查阅陈寿《三国志》、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毛宗岗父子对《三国志》的批及《九州春秋》等历史资料来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如曹操落难,经过朋友吕伯奢,并杀其一家人后这节内容,在《品三国》引用史料上的内容,说曹操杀人以后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杀了以后,才发现人家是准备杀猪宰羊来款待自己,误杀好人,这才会“即而凄怅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发现自己误杀无辜以后,心里也是很凄惨,很悲伤的,只悲伤的只好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至少还没有“丧尽天良。”而《三国演义》的改动就很大,“凄怅”的心情没有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且这句话是理直气壮说出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

再如《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不但运筹帷握,决胜千里,而且是神机妙算,未卜先知,任何人只按照他的“锦囊秒计”行事,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并非如此。“锦囊秒计”是有的,可惜是发生在曹操身上的,这件事情是记载在《三国志 · 张辽传》里的,时间是公元215年。

《品三国》上册对曹操的评价是:他大气、深沉、豁达、洒脱、风趣、机敏、随和、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又有个性、富有戏剧性的人物,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有众多嘴脸集于一身,不可为是一个奇迹。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与雄,但是曹操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所以称为“奸雄”,而易中天先生在“奸雄”前面加上“可爱”两字,称为“可爱的奸雄”。

读完此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绝对的、简单的用善与恶、好与坏的二元对立观念来看待,是要弄清就是原本是善良和好心的人是怎么变坏变恶的。更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各角度进行客观评价,也不要盲目的信服书本,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人文科学的优势,不象自然科学真理只有一个,如果在自然科学真理不止一个的话,对自然科学就很难进行研究下去;在人文科学里就不需要去证明真理,也不必要去证明真理,重要的是在于得出真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充实我们的知识。在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客观全面看待他,当然,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又不可能全面掌握资料,可能一些观点言论有所误差,所以,我们才要各抒已见,发表各自的看法,尽可能拿出一些材料和史料,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人家一起分析和判断,还历史人物一个本来的面目。

易中天先生所着《品三国》目前之所以能这么畅销,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历史书籍,风趣、幽默,当中掺杂了当代的大众语言,颇受人民群众的口味,自然看的人就多了。所以就遭到不少的学者对其着作进行批判、讽刺和挖苦,说历史怎么可以这样说的呢?怎么能这样误导大众呢?所以有记者问易中天先生有很多人读过《三国演义》,几乎很少有人读过《三国志》,如果读过你的《品三国》后就把你所说的内容当成正史怎么办?易中天先生回答到学术讨论的目的不是比个高低,争个输赢,而是探明事理,启迪智慧。同时把清人赵潘在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加以略改,并与诸君共勉: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书非好辩;

不审势,既褒贬皆误,后来治学要深思。

品三国读后感(篇8)

他,手持一柄鹅羽扇,微闭双眼,有序地指挥着战斗,成就了一场场闻名的战争;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心中的一片忠心,不畏任何险阻;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乱世中称“奸雄”,一步步成就了他的霸业,也留下了一篇篇精美的诗歌。

手持羽扇的他,跟随刘备打江山,他心中一直对刘备抱满了感激之情。“先帝不以臣卑鄙”让他将所有才华计谋向刘备贡献,助刘备打赢了一场场实力悬殊的战争。足智多谋的他,熟知天文地理,更能呼风唤雨,他将自身光芒展现的淋漓尽致。赤壁一战,战前,他草船借箭,聪明的带走了曹军极大量的箭,战时,他再次大显神威,呼东风,燃曹船,大败曹军,那冉冉升起孔明灯正是他荣誉的象征。巧摆八阵图,智取成都,空城计等,无一不是他智慧的结晶。尤其是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通过七种不同的方式,包括正面对战、离间计、感动招降敌军将领等,一一擒拿了孟获,令孟获心服口服,这也应征了他的那句话,以德服人才能真让人服;力服必有后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代人们都这样赞扬他,真是名副其实,他哪怕重病在卧,还想出了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等计谋,如此人才,令我们不得不敬畏佩服,他,就是诸葛亮。

一柄青龙偃月刀,是他独一无二的标志,无数敌人被他斩于赤兔之下。桃园三结义之时,他的壮志豪情便尽显无疑。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勾勒了他侠肝义胆的面容。他是一位勇猛的战将,温酒斩华雄,是他的成名之事,更是他铁血之心的展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忠”,他虽身降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为了刘备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只因他内心对蜀国的热爱。乃至他后来的千里走单骑,都是一片忠心指引着他无畏前进,他的忠和义,在乱世中是绝无仅有的,他也可谓智勇双全,善读《春秋》的他,水淹七军,大破敌军的阵脚,也让他的威望越来越来高。著名的刮骨疗伤中,他不畏疼痛,摆设酒宴,直接伸出手来,当华佗说道:“我下手后很疼,请将军忍耐”时,他便道:“随意你弄,我岂会和世间的俗人一般怕痛呢!”,当华佗割开他的皮肉,一直深到骨头处,骨头已经发青了,华佗用刀刮骨的声音十分清晰,军帐上下全都掩面失色,他却无视手臂的失血刮骨之痛,边喝酒吃肉边高兴的下着棋,毫无痛苦之色,这不可不谓坚韧,他,就是关羽。

望梅止渴,这个因他而产生的故事,凸显了他的狡诈,但也展现了他的聪明。他是一个实干家,曾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等诸多事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心怀壮志,想要成就一方霸业,他排除眼前的障碍,一步步走上了征途。煮酒论英雄之时,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将刘备吓得不轻,逼走了刘备。本可以称帝的他,一直未废帝,作为一位英雄何须以帝位而劳累自己,这也是刘备没想到的。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大军事家,作为奸雄,他不轻易向敌人吐露己方的信息,袁绍的谋士许筱夜晚见他时,许筱问到:“您的军队中尚存余粮约多少?”他答道:“可以支撑一年。”许筱又笑着说:“恐怕未必。”他便一再欺骗军中粮食还有余:“可支撑半年”,许筱拂袖而去:“我以诚心投奔,你竟欺骗于我。”他不得不到:“可支撑三月。”许筱大声说道:“不要骗我,粮食已经没有了”。从此便可看出他的狡诈。官渡之战,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正因他的奸诈多谋而造就。他虽狂妄一些,但也真实,他说,如果天下没有他,不知几人称王,这不是大话,称帝的袁术,便被他灭了,而后来蜀国也终败于魏国。他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诗人,《龟虽寿》便吐露了他内心的壮志,还有诸多精美诗篇,都是他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他,就是曹操。

品完人物,再联系体会下三国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君主昏庸,天下诸侯一并而立,天下局势纷乱,常年的战争让人民痛苦不堪,各路英雄有的特别无知,不会重用人才,而有的英雄心怀壮志,却无法实现,当时最先出世的几位公认的英雄,又有几个在三国鼎立之时有所作为,好像只有刘备和曹操,刘备一心复国,只为他热爱的汉室,对祖国统一的深深期盼,而且他也十分体恤人民,深得民心,但无奈军事上虽有诸葛亮,却总有些不顺利,反观曹操,他为人被世人所鄙视,称他为“奸雄”,但他心中的壮志却能按他的意愿步步实现,这与他内心尚存的良好品格也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再看其文化风采,曹氏父子三人都是为人熟知的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在三国时代能做到如此,不得不令人佩服。三国出英雄,乱世之中,有这些人物,为世间增添了百味,令后世的人回味无穷。

诸葛亮、关羽、曹操,三个人物,各有不同的精神,有聪慧机智,有忠心耿耿,有追求成功,这无一不是他们的特点,细品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点,感受三国背景,体会世间百味,读三国,益处多多。

品三国读后感(篇9)

匆匆又匆匆,终于读完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上册。很喜欢易的叙述品评笔调,可以说,除了生活和带孩子的必须时间外,其它事情都让我扔在了一边,读此书,实在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朋友说,读后感应看完书后马上写,所以又将一大堆必做的正经事扔下,先记录一些读书的感受。如果时间允许,本应该再翻一遍做些信息的筛选,现在只好就这样敲出些文字宽慰一下自己。因此怕是难免有胡言乱语之处。

读此书,感觉易先生实在是严谨、认真而又博学,但感触最深的是他的可爱,这种可爱包含了很多内容,这所有的内容就形成了他的个性魅力。因为只是匆匆阅读,因为本人解读文本能力的有限性,在此只能略说一二,而且还极有可能是胡说。

我想说的是易先生的好恶,对象当然是三国中的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三国的英雄中,感觉先生更喜欢曹操和孙策,而对刘备则不太以为然,虽也有赞美之词,但还是有些言不由衷,那些肯定之词好像仅仅是学者的一种态度,而曹操和孙策却似乎是真欣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下面我摘录一些文字加以说明。

一、曹操

曹操究竟是英雄、奸雄还是奸贼?品三国主要想弄清这样一个事实。

品三国第一集——真假曹操。在这一集中,先生尽量科学地引用历史上的各种评论来讲述曹操其人。开篇他就引用了鲁迅的评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引导,接下来还是引述鲁迅先生的话,鲁迅是想为曹操翻案的,他的言论自然对曹操有利。所以接下来先生说:“坏话说多了,就成了成见。成见一代代传下去,就积重难返。具体到曹操,事情更麻烦。”后面先生说到了众多涉及曹操的书籍,包括《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还就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话引经据典展开了评论。看“毛批”:“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之后作者说:“毛宗岗父子是不喜欢曹操的。他们都说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那就应该是过人之处了。”而后,作者又引述曹操临终时的细节及诸多故事论证了曹操的真诚、儿女情长和宽宏大量。最后作者说:“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最后作者的论断是: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接下来先生用了11集来品这个“可爱的奸雄”。在第二集中先生用了外很大篇幅论述曹操的可爱,他说:“曹操最可爱也最遭人嫉恨之处是他说真话。”在12集“天下归心”中,先生用了八句话来概括曹操的用人之术: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扬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之后先生又说:“曹操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八个字——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曹操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而他做人的成功,又是知人的成功。”先生还说:“洞察人性,洞悉人心,已不容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也很难得。但更为可圈可点的是,……他做得是那样坦然、实在、大气、自然。这就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了。”此外,先生还说到了他的性格,他的人情味,幽默感,他爱才的真诚,他的大气和深沉。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曹操确实是可爱的奸雄,关键词还在于“可爱”二字。普天之下,如曹操者又有几人呢?

二、刘备

我认为,先生并不喜欢刘备其人。

在品曹操的章节当中,先生就有这样的话:“刘备溜得比兔子还快。”后文还有同样的话:“又溜得比兔子还快。”在十三集前言部分有这样的话:“刘备出道的时候,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注意词语:反复无常。但先生还是想尽量客观地评价刘备的,他引经据典地评说了刘备的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但贬斥之意总还是不自然地从文字中流出。就十三集中,有这样的话:“刘备在战场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败绩‘的记录屡见不鲜。”“等到他亲眼看见曹操的旗帜,便吓得掉头就跑,完全不顾部下死活,哪里像个英雄?”在说到刘备的身份时,先生还多次用到一个词:“注水猪肉”。在十九集中,作者又这样评说:“这是一个猫头鹰式的人物,体面的说法是天下枭雄”。注意,猫头鹰并不可爱,枭雄也不如“可爱的奸雄”。第二十集“兵临城下’中,论及刘表托国刘备拒绝一事,先生说:“这事裴松之认为不实,我也认为靠不住。”分析之后又说:“所以,把刘表的‘托国’和刘备的‘谦让’看作‘高风亮节’,不过腐儒之见。”再论及刘备逃跑时坚持与百姓同走的‘以人为本’之说时,先生又有这样的话:“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要做事业,手下一定要有人’,和道德不道德、仁慈不仁慈没有关系。”说到曹操追上刘备。两军相遇后刘的表现时,先生引用了〈三国志〉中的记载,并这样评论:“可怜的刘豫州,这时不但再也讲不得‘以人为本’,就连老婆孩子也顾不上了。”

可以发现,先生在刘备身上用了许多贬义词语,语调常含讥讽之意,在这样的叙述中,对他英雄身份的认定就显得很乏力了。

三、孙策

感觉之中,除曹操外,先生最爱孙策。

写孙策的文字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十八集“江东基业”。一开始,先生就用“帅哥”一词称呼孙策,而后他说:“其实在我看来,孙策比项羽更可爱。”之后,先生引用〈三国志〉中的话来介绍孙的种种优点,后面又有这样的评论:“这就真是英雄!不但大气,而且聪明。”赞美起来毫不吝惜情感和笔墨。再看,“孙策的大气和聪明使他英气逼人,充满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英雄惺惺相惜,”然后先生举证了太史慈的故事,并谈到了孙的自信,并说,“自信的人是有魅力的,有魅力的人是有吸引力的,何况孙策还能以诚相待!”然后,先生还说到了孙的军纪和政治,充分肯定赞美了孙的英雄之气。先生也谈到了他的缺点,但终究是瑕不掩瑜。最后先生还提到了孙是个孝子、佳偶、好兄长和好领导,并都一一举证。特别是“好领导”这一评说中,先生用了较多笔墨。并说:“这也再次证明,孙策是有政治眼光和政治头脑的。”

仅是一集就用了那么多的文字赞美孙策,可见先生对其喜爱之甚。

综观先生对以上三个英雄的态度,可以看出先生的喜爱很大程度缘于人的真性情,曹操和孙策都是真实、真诚、大气的人,而刘备就显得做作一些;其次,当然跟人物的个人才能有关,从个人能力这个角度而言,刘备稍显逊色。当然,我认为主要还在于前者。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的过错并不能决定别人对他的评价,相反,有时缺点的彰显还会增强其人格的魅力;再者,一个人人说好的人往往要么无能要么伪善,不然也是劳累地活着,压抑得失去本我。这样的言辞或许有些过激,不过对于人的真性情的喜爱一直决定着我的择友标准,因此在通过《品三国》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我感觉易先生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可爱;因此,我才会早起晚睡地捧着此书,并在还未读下册的情况下撇开一切正事在此胡言乱语。希望能尽快阅读下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