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来到,孩子学习任务加重,不少多动症患儿因没时间继续就医,常漏服药物,以致病情波动,影响孩子的学业和人际交往等功能。
在这里提醒家长,开学后的治疗不能放松。
孩子多动早识别
多动症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俗称,医学上称作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简称ADHD,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注意细节或常常粗心大意而发生差错。
学习上,他们难以保持注意力,上课小动作多,爱讲话,平时容易丢失作业本、铅笔等用具,常因为粗心做错题目;不能独立有序地完成作业,做作业时拖拖拉拉。
生活上,他们独立自主性差,行为冲动,不能很好地与家长和老师相处。
这些症状给多动症孩子带来了苦恼。
打一场治疗持久战
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在假期治疗了孩子的多动症,有一些症状改善,在新学期就不用持续药物治疗,先看一段时间再说。
多动症持续治疗对于患儿来说非常重要。
多动症是慢性疾病,不坚持治疗或擅自中断治疗,会使病情反复,得不偿失。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行为治疗,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快康复,恢复正常学习,让孩子健康成长。
测一测:你的孩子有多动问题吗?
上课注意力难集中,容易走神;周围有点动静,孩子的注意力就随境转移;常有小动作或闲不住;做事有始无终;孩子想改正毛病,但无法控制;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孩子存在上述问题中的一项,建议到医院儿童行为科或精神心理科做进一步检查。
多动症影响一生
多动症不仅对学龄期造成影响,更多的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据权威调查显示,大约一半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一些孩子的部分多动症症状甚至会持续至成年期,使他们在行为举止上有缺陷。
多动症患儿由于学习成绩差、人际交流差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家长的斥责,容易形成心理缺陷。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久而久之会伴发对立违抗、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一旦进入成年期,则易出现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和违法犯罪行为。
《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念到了最后一句:“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沉浸在美好的回味和憧憬中。忽然,霏霏的一个问题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老师,什么是幸福啊?”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还未等我回答,班内便已发出了窃窃的笑声。面对孩子抛来的这个“球”,我决定做个二传手,与其用简单贫乏的语言来解释。不如先将它抛还给孩子.看看生活在爱的包围中的孩子是怎样来理解“幸福”这个概念的。“问得真不错.那小朋友说说什么是幸福呢?”面对我的问题,停顿片刻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新郎新娘结婚了,就是幸福。”这是佳佳的理解。滔滔说:“有很多很多的钱,买很多很多的玩具,才是幸福!”小雨说:“吃肯德基,买新裙子就是幸福。”恬恬忙不迭地说:“每天都能得到五角星,那最幸福了。”……孩子们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孩子的视角是直观的,孩子的理解是切身的,他们所认为的幸福,更多地是停留在一种现象的观察和物质的满足上。但正因为他们这种思维的特点造成了认识的局限.因而没意识到幸福更为深层的内涵:被爱、和睦与快乐。我决定顺势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从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对幸福的理解更为宽泛、有益。“现在.老师虽然没有得到很多礼物,可是觉得很幸福,那是因为你们喜欢我,给我微笑,给我爱,这也是一种幸福啊。”我继续引导,“幸福有很多种,在幼儿园里、和小伙伴在一什么是幸福起、在爸爸妈妈身边,我们感到了开心快乐。感到了温暖,就是找到了幸福。”在孩子有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我鼓励大家想一想、说一说,除了得到礼物,还有哪些快乐幸福的事。“爸爸妈妈星期天带我去了亭林公园。我很开心、很幸福。”周周说。“对,有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你是幸福的。”我及时给予肯定,之后很多孩子都自然而然地说到了爸爸妈妈给予自己的爱.班中洋溢起了浓浓的感恩之情。而后,逸飞说道:“我每天都和小朋友做游戏,开开心心的,很幸福。”“是啊,我们小伙伴之间团结友爱,也是一种幸福。”我接着说。此时天宇也想到了:“那天我们去了昆山的科博馆,好雄伟噢,我觉得很开心。”我为孩子的发现感到欣喜:“确实,我们昆山城处处充满着魅力,生活在昆山很幸福。”“今天我做值日生,感觉很幸福。”小捷轻轻地说。“为大家服务,受到大家的肯定,也是幸福的。”我立即回应道……讨论还在继续,关于幸福的话题越谈越多。孩子们在生活的每一处都找到了不同的幸福,他们活跃的思维所进发的火花足以证明: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怀着一颗快乐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寻找到生活中的爱与快乐,就能感受到幸福。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活动区设立一个“幸福的我”主题专栏,收集有关自己幸福的资料图片。展现幸福的点点滴滴。这是教育中一段普通如常的插曲。亦是一段收获幸福的历程。对于孩子而言.幸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名词,更是一种被爱的感受,一种快乐的感受,一种满足的感受.一种简单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对于孩子健康人格建构所能支持和给予的。这一次从寻找、讨论到发现幸福的过程,使我认识到:对于情感教育,决不能停留在空洞的描述上。只有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引导。有效提炼,变抽象空洞为具体可感,才能使孩子真正有所收获。
坚持是什么?往小了说,只是两个简简单单的字;往大了说,是意志力的代名词。
从小到大,除了当幼儿老师这件事,在我身上,似乎鲜有坚持到底的事,常常被生活中的风暴所打倒,总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然而,今天下午,两个孩子对跳绳的“坚持”让我深深地震撼了,让我真正感觉到了“坚持”的力量。
大班要求孩子们掌握跳绳的技能。
亮亮和文文是仅有的几个不会跳绳中的两个孩子。
为鼓励他们早日学会跳绳,每次运动我都提供绳子便于他们练习,还特意安排了几个跳绳特棒的孩子作小辅导员。
可惜,一学期下来,这两个孩子仍然没能学会。
经过调查,我发现,每次他俩拿到绳子便躲到离我最远的地方玩绳子,根本就不练习。
盯了几次,就那么认真跳几下,可明显看到他俩是非常地不情愿。
确实,眼看着同伴们都已熟练掌握,失落感,加上找不到跳绳感觉的挫败感,让他俩越来越失去信心,采取了逃避的行为。
新学期开始了,我要先从培养孩子的兴趣着手,先让他俩爱上跳绳,能自觉地练习,然后才可能学会跳绳。
这不,两人拿好跳绳又开始躲我了。
每个孩子都喜欢得到夸奖,所以我首先做到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肯定孩子的能力。
当两孩子跳了第一下的时候,便及时地鼓励:“呀,过了一年,长大一岁了,进步这么大。
”两个孩子开心地对望一下,夸奖过后,我给孩子们指出了具体的建议:“脚抬得高一点,绳子甩一下跳一下,好,加油,真棒。
很快就能学会了。
”此刻,两个孩子信心十足,积极地练习着。
为进一步激起孩子跳绳的欲望,我根据大班幼儿争强好胜的特点,及时提出让他俩比赛竞争的建议,比一比谁先跳会。
两孩子不约而同地大叫一声:“好。
”随后开始你争我赶的练习,“一个,两个,跳过去了,耶。
”
文文用手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好热啊,再热也不能放弃。
”
亮亮:“对,加油。
”
右边亮亮说:“我已经跳了20多个了。
”
左边文文不屑地说:“你是一个一个跳的,不算。
”
亮亮不悦,稍显发怒:“哼,不理你了。
”
不一会儿,两孩子已经大汗淋漓,我赶紧叫他们坐一边休息。
于是又发生了以下一段简短的谈话。
亮亮:“明天我还要坚持练习。
”
文文:“坚持,才能学会跳绳,才能成功。
”
亮亮:“所以一定要坚持。
”
我:“坚持到什么时候呢?”
文文:“坚持到我们学会跳绳的那一刻。
”
亮亮:“那就让我们一起坚持吧,耶。
”
孩子们,你们是好样的。
为你们加油。
成功源于你们的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相信你们很快就能学会。
休息片刻,不经意间,两个孩子又开始了练习,但已不需要我的监督。
孩子的好胜心产生学习动力,而意志、毅力、恒心便是保持动力的有力臂膀。
虽然他们目前为止还没能学会,但我相信,离成功不远了。
因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小事背后的幼儿教育问题。有一本书叫《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的确,从上述这个小事例可以充分反映幼儿教育中,教师经常教育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在我们许多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行却与我们的幼儿教育不相符合。教师已经对此行为提出要请他们不要乱丢垃圾了,可是家长的反映却毫不在乎。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拿什么教育孩子呢?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培养的,一个坏习惯孩子不学一看就会,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
在《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一书中写到: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又如:有一个孩子不好好写字,妈妈就把孩子关到门外治他,让他在门外受冻。孩子嘴里嘟囔着:“你是个坏妈妈。”通过这件事,我陷入了深思:中国实行了教育改革,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各种教育观点、理论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也有一些“快乐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为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呢?是现在的孩子难教育了吗?我认为:不是,是现在的家长自身做的不够好。看看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如何诠释教育。泰戈尔老先生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飞过。”我想:“这是多么高明的教育智慧呀!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我们现在有些父母,天天把教育挂在嘴上,不仅没有把铁炼成钢,反而让孩子很小就产生逆反心理,这不是很可悲的事实吗?
总之,聪明的父母老师们,今天,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育孩子!“教育,是无言的爱,也是无声的行动”。我非常认同这句话。需要家长和教师们用“爱”、行动来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愿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教育成就孩子。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种子发芽,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路。
在看《朗读者》第二期预告片中,有这样一段话:朗读需要什么?需要阅历?需要安静?需要空间还是需要光线?或者都不是!只需要一颗阅读的心。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想:教育需要什么?是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去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说起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迟。早开的鲜亮夺目,引来赞叹,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一抹馨香,浅抒流年。大家说老师是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而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以一颗宽容的心静待不同花期的到来呢?是否真的准备好以一颗欣赏的心去接受颜色形状各异的花朵呢?
记得去年暑假后我接手小三班,大家都知道最调皮的孩子一定是老师最先记住的,王琪翔就是我们班第一个,记住他不是因为初入园的哭闹,不是因为调皮捣蛋的破坏力,而是因为咬人,陌生环境下自我保护过强的反应,一周五天时间七个孩子被他咬过。我特别着急,跟他妈妈沟通,跟他爸爸交流,每天绷紧神经眼睛始终盯着他,生怕他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怕再有孩子发出被咬后疼痛地喊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很苦恼,一直找不到方法。直到有一天,我静下心来,把到处乱跑的他默默的领到板凳旁坐下,没有批评他,只是笑着说:“做到老师旁边陪着老师吧,乱跑碰到了就不好了!”他出奇的乖,看着我腼腆地笑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只不过是一朵晚开的花啊。我明白了“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时间”的重要了,之后我用更多的爱心去感化他,去引导他,不午睡的时候我就陪在他身边,一边拍着一边跟他聊天,很快就睡着了。看着他一点点的进步,我庆幸当初没有心急。之后离开这个班,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他懂规矩了,有礼貌了,会分享了,我特别欣慰,我相信他之后的路会绽放的同样精彩。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是卵石臻于完善”。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和默默的耕耘。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每个孩子,只要我们赋予他们足够的阳光,水分和养料,不忘初心,静待花开。
教育需要一种等待的耐心,更需要一种恒久的坚持,就让我们在教育这片净土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晴空,静待教育的花儿欣然绽放!
教育随笔: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
对于我,一个幼儿园老师来说……
其实幸福很简单。每天早上来园,能听到孩子们响亮地叫着“老师,早上好!”;集体活动时,能感受孩子积极快乐的发言“老师,让我来”;游戏时,看着他们争先恐后地邀请我“老师快来,到我们娃娃家来做客”……作为一名教师,每当此时,我就感到非常地幸福,告诉自己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希望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幸福很简单。当小朋友刚来到幼儿园的时候,他们有很多事情都不懂,自理的能力也很差,有的小朋友甚至哭闹……,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教育与照顾,小朋友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会自己吃饭了,会和小朋友合作玩游戏了;升入中班了会自己独立看故事书了,懂得分享了等等;到了大班成了老师的小助手,会帮忙收拾小碗了……,看到一个个小朋友的茁壮成长,曾经的付出有了收获,真的感到很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状态、一种感受。用细心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表现,用耐心地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用爱心地去关爱孩子的一点一滴,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做孩子的好朋友,让孩子真正地信任你,那你就是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教师了!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家是什么?”,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今天上了一堂关于家的课,目的是让幼儿体验家的温馨,感受家的温暖,这节课让我对孩子们的思维刮目相看。
活动开始,我给他们放了一首歌《让爱住我家》,音乐一响,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又唱又跳,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让他们完整地听完音乐。
音乐完毕,我笑着问他们,你的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交流,小朋友都争着描述自己的家。
我本来想,孩子们一定会回答:“床!”“沙发!”“电视机!”让我想象不到的是有的孩子竟然说:“我家有电饭煲!”“我们家有微波炉!”“我们家有吸尘器!”这些现代家用电器的名字孩子们都说得惟妙惟肖。
“家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我问孩子们。
辰辰说:“我觉得家是数字1,又大又长。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一航说:“我觉得家是数字3,和迷宫一样。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海洋接着说:“我觉得家是块粗木头,又大又粗。
”晓琳也站起来说:“我觉得家是小公园,又大又好玩。
”梦琦噘着嘴说:“老师,我也想说,我觉得家是一朵花,又漂亮又美。
老师,你觉得家像什么呢?”
哈,孩子们还会将我一军!我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家就是一块奶糖,它又香又甜!”“嗯,老师说得不错!”梦琦笑咪咪地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心里美滋滋的。
关于家的活动在继续着,而我此时,只愿意做一个听众,聆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也欣赏孩子们无边的想像力。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活动结束了,我和孩子们意犹未尽。
于是我提议,在你的心里家是什么了,请你把它画下来吧!于是孩子们挥舞起手中的画笔描绘起自己心中的家……
关于“家是什么?”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今天下午的美术小组活动是幼儿自由绘画“美丽的天空”,孩子们有的画小鸟,有的画白云,还有的画太阳。孩子们的画充满了想象,也透着他们经验的积累。当部分幼儿拿着完成的作品来到我身边时,我指着宇航的画随口问道:“天空呢?画上天空吧?鸟儿在美丽的天空飞翔该是多美的画面呀?”毛毛指着白色的底纸说:“这就是天空。”“嗯?天空怎么是白色的?”我瞪着眼睛反问道。我刚想把“天空是蔚蓝的”答案告诉他时,突然一种意识告诉我,应该先听听他的解释,听听孩子心中的答案。宇航,你为什么说天空是白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问他,他拉着我跑到教室外面说:“老师,你说要注意观察,那一天我放风筝我就发现天是白的。”听到他的回答,同桌的思宇说:“天是透明的,”“不对!是蓝蓝的,”一缘大叫……
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真是一鸣惊人!望着争论已多时的孩子们,我不再按常规“让他们回家去找答案,明天再来告诉大家”去做,而是及时地从资料室借来了有关VCD,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答案都是有道理的,让他们看到为什么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原因是什么?在观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天空的组成深水外洋海水的湛蓝、内港海水的混浊、不同海域交汇处海水的颜色变化。
这件事让我深感欣慰。当时如果我粗暴的打断宇航的话语,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并不能真正地让他明白这个知识,也就听不到孩子们各抒己见的议论,也就不能生成这个活动,带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扩展他们的经验积累。所以尊重孩子,抓住教育契机需要老师从实际入手,我庆幸自己正在日常的教育中领会并落实。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