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课件(范例十四篇)

03-14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点内容被忽略。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千挑万选推荐这篇有深度的“做数学课件”,建议您将此网页收藏方便随时阅读!

做数学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

教学准备:

每组同桌一张数学游戏纸、每人色子、笑脸。

教学目标

完成两个数学游戏,进一步梳理和巩固这些指示,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务,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乐趣。

2、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给课前准备做得最好的小组,奖一个大笑脸)。

一、引入:

师介绍“数学飞行棋”的名称、“数的组成”玩法(详见后面附件)。

二、玩数的组成:

1、下“8的组成”,黑方先下。

(1)学生下棋,教师巡视指导,并表扬相互谦让和下完5颗棋子安静等待的孩子。

(2)小结。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组小朋友玩的方法有点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

师:他们的办法哪里值得我们学习?

对啊,他们一边玩还一边说呢,那我们也向他们学习一下这种一边玩一边说的方法,玩一玩“

10的组成”。

(给表现好的小组加笑脸)。

三、玩“数学飞行棋”:

1、过渡

师:看来第一个游戏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难一点的游戏,比赛数学飞行棋。三颗棋子选择不同的路线,谁先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走出来,谁就获胜,就可以从对方那里赢得一颗棋子(游戏规则详见附件)。在比赛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你们觉得同桌之间谁会赢,觉得自己会赢的小朋友举手。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谁会赢。

2、比赛开始。

3、巡视,请有好方法的孩子上来说一说方法。

师:很多小朋友都跟他们一样,选择了有宝藏的路线,这样就可以走得更快了。真聪明。

(时间到,给表现好的小组加笑脸。)

4、师:你们赢了还是输了?

师:怎么有这么多人输了呢,刚才有很多小朋友都猜自己赢的呀。

师:说明比赛你有可能会赢也有可能会输。

(棋的,现在怎么是这样呢?根据这里的情况,你们能猜一猜他是赢还是输,你有什么根据?

那他同桌手中的棋子情况是怎样的?(猜后出示另一个小朋友的结果验证)。

(2)师:在这里,你们可以找到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呢?

(同桌互说后指名回答,可能出现)

a、××的棋子比××的棋子多(多多少)或少(少多少)

孩子的方法可能有一一对应、数一数、用减法算式得到等。

b、××小朋友的白(黑)棋比黑(白)棋多(少)。

c、从左(右)数,××小朋友的白(黑)棋排第几。

d、一共有几颗棋子。

……

【备选】若学生出现a、b情况时,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备选】若学生出现c情况时,师:还可以怎么说?

(3)师:小朋友说得都很不错,现在请同桌小朋友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棋子多,用“比”字说一句话。再看看同桌小朋友不同颜色的棋子排在什么位置。

给说得好,听得认真的小组加笑脸。

6、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六个小组的笑脸情况,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要像他们学习

(几个或一样多。

【备选】若学生出现(

【备选】若学生出现(用这些数字你们会比吗?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很多小朋友都表现不错,特别突出的是第(几)小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

给表现好的小组奖大笑脸,即有利于课堂组织,有为后面的统计提供数据。

玩下棋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巩固数的组成。

通过玩“数学飞行棋”,可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渗透方法的多样化,策略的优化。

还可以进行适度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遵守游戏规则,诚信大方地把棋子给对方。

渗透可能性思想。

通过看一个小朋友的棋子情况判断输赢,然后猜他同桌的输赢情况,培养孩子的简单推理能力。

根据游戏结果,让学生巩固“几和第几、比多少”等知识。

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游戏过程中的策略优化)

师:刚才潘瑶璐小朋友在比赛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我们请她上来,说说她发现的是什么小秘密。

潘:我的棋子已经走到胡啸川(b)那边的这个步,正好我发现旁边的步,那我们就可以走出去了。(参照附件)

生:哇!真的耶!

生:这么爽!

师:看来选择走哪条路很关键,选择有宝藏的地方就会走得快,但说不定有些地雷里会藏着更好的宝藏呢,所以我们要像潘瑶璐一样仔细观察,开动脑筋。

片段二 (输赢情况,各组表现)

师:小朋友们,刚才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生1:我还想继续玩。

师:好,那等一下我们再继续玩好吗?现在啊有两个小朋友的战果在老师这里,就是他们比完赛后的成绩,(把两个小朋友的棋子一一对应排列起来,然后盖住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棋子)

这排是金子博小朋友的棋子,咦,他本来是5颗黑棋的,现在怎么会是这样呢?你能根据这里的情况猜一猜他是赢了还是输了?说出你的根据。

生:我想是赢了一盘,他本来有5颗黑色的,可现在多了一颗白色的,那肯定是他赢过来的。

师:其他小朋友同不同意他的说法?

生:同意,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你们真棒,都猜对了。那你们能知道金子博的同桌程度小朋友的输赢情况吗?

生:程度输了一盘,因为金子博赢了一盘,那程度就是输了一盘。

(揭开程度的棋子进行验证,发现少了一颗)

师:咦,程度的棋子少了一颗,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程度输了一盘。

师:比赛是有输赢的,两个人比赛有一个人赢了,那另一个人肯定就是输了。刚才程度小朋友啊也非常大方,输了就把自己的一颗棋子给了对方,愿赌服输嘛。真棒!你能在这里找到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第一册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六单元 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五 8的组成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一课时

生1:金子博有6颗棋子,一颗白棋,5个黑棋。6可以分成1和5。

生2:金子博的棋子多,程度的棋子少。

生3:金子博的棋子比程度的棋子多2颗

师:你怎么知道是多2颗呢?怎么看出来的?

生3 :我用找朋友(一一对应)的方法,因为那里还有2颗棋子找不到好朋友,所以多2颗。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3:我是数一数,金子博有6颗,程度有4颗,6比4 大2。

生4:6-4=2

师:那反过来应该怎么说?

生5:程度的棋子比金子博的棋子少2颗。

师:真了不起。还发现其他什么数学知识了吗?

生6:金子博的棋子有两种颜色,程度的棋子只有一种颜色。

师:对,金子博赢了一颗棋子,所以他的棋子有两种颜色。还有吗?

生7:从这边,那颗白棋排在第3。

师:这边是哪边?

生:左边。

师:请你再说一说

生7:从左边开始那颗白棋排在第3

师:真棒!还可以怎么说?

生8:从右边数,那颗白棋排在第4。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下面请同桌间的小朋友互相比一比谁的棋子多,用“比”字完整地说一句话。并看看同桌那里不同种颜色的棋子排哪里。在下面先说一说。

生1:我的棋子比郑丞量的棋子多2颗。从左数黑色棋子排在第2和第4。

师:哦,他有两颗不同颜色的棋子,设说明他赢了几盘?

生:2盘。

生2:我的棋子和沈弛凯的棋子一样多,从右边开始,我的白棋排在第5

师:怎么会一样多呢?

生3:他们两个都赢了一盘输了一盘,所以他们的棋子还是一样多的。

师:你们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会是一样多呢。

生:他们都有赢一次,输一次都要给对方一颗,也都有得到一颗,所以一样多。

师:噢,原来是这样,我现在知道了。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表现好的小组都加了笑脸,(指向笑脸),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生1:第三小组得的笑脸最多,有8个。

师:那你知道其他小组得了多少个笑脸吗?

生:(第一组:

师:你还想说什么?

生2:我们这小组没有表现好,第三小组表现最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生3:第二小组的笑脸和第四小组一样多,都是5个。

师:噢,你会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比一比,真不错。

生4 :第三小组的笑脸比第一小组多4个,第一小组的笑脸比第三小组少4个。

师:对,说得真好!第一小组下次还要加油。现在你们能脱离小组,用这些数字来比一比吗?

生5:7比6大1 6 比7小1

生6:5比7小2 7比5大2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节课呀大家都表现得很好,老师非常满意,特别是第三小组的小朋友,就像一个小朋友说得那样,我们应该向他们这一小组学习。

师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做数学课件(篇2)

教材说明

本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上册中,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的。《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例1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在这里给出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例1下面的“做一做”,通过两张可移动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需由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两步来确定,让学生动手自己来完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案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导入揭题,二是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三是解决问题、运用新知,四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在导入中我让学生观察感知换了一件上装,下装不换是两种不同的搭配,起到了复习旧知自然的揭示课题的作用。

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但是在学生的每一步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求是明确的,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操作活动,比如在帮红红解决有几种搭配方法时,要求学生做到两点:1、独立思考怎样摆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2、一边摆一边在练习纸上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地认识新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并且布置了小组合作的目的,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合作功能,起到交流并优化方法的作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方法,给学生充分地建构新知的时间,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并让学生尝到了探究新知的成功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两道教材中编排的“做一做”和后面书本第115页的练习二十五的早餐搭配。因为这三道都是属于同一个层次的知识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方法并将方法提升,让学生观察得出,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还可以用算的方法来解决,初步渗透可以用乘法来算的思想。为生活中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在第三个“解决问题、运用新知”环节中我设计了“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有多少条路线?”和已经知道“从猴山经过金鱼塘到出口有8条路线,猴山到金鱼塘有2条路线,”要小朋友求“从金鱼塘到出口有几条路线?,前面一道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面是一道逆向思维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活用所学的新知,而且能够反过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中设计了一道开放题“每一位小朋友跟每一位老师合了影,总共合了8张,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位小朋友和老师呢?”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来把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罗列出来,并说明原因。

我的反思:

(一)从我的实际教学下来,我觉得在本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我还是处理得比较好的: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红红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园活动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帮助红红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本节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当然在自己觉得满意的同时也是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如果以后我再上这个内容的话,我会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教学例1的时候,虽然我是有意识地强调了先确定上衣或先确定下装,但是还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建立起这个有序地思考过程,所以在后面点心搭配的时候,我马上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强调让学生做到按一定顺序进行搭配,弥补了刚才的欠缺。

2、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例题是两件上衣对三件下装,而在紧接下来的练习中又出现了两中饮料和三种点心,没有能够把它提高一个层次,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种点心或饮料的话这样就会更好。

3、在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算一算从金鱼塘到出口,这道题的难度提高了比较大,前面都是顺向思维,而到这里却要逆向来思考问题,所以关键是要在前面有一个很好的铺垫基础,在这里学生好象感到有点困难,因为学生的基础不是非常好,所以在以后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随机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

做数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

教具准备:展示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参加什么课外兴趣小组?

1、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引导出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既喜欢又喜欢或者只喜欢

师:刚才和同学们聊了你们喜欢的兴趣小组,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中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板书:数学广角)

二、互动探究

1、出示例题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

语文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

数学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

师:同学们从例题当中得到了那些信息?

师: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人数。

17人、16人、15人、14人……

师: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好几个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演示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教师请学生把名字条放到相应的小组里。出现了多余的三个,怎么办?用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试一试。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杨明、李芳、刘红

3、师生一起互动解决问题后,把得到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4、介绍韦恩图。

5、教师手指韦恩图每个部分让生说出这个部分表示的意思并相机板书。

喜欢语文

喜欢数学

只喜欢语文

只喜欢数学

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6、根据这些板书信息尝试列式。

7、学生汇报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8+9-3=14(人)

5+3+6=14(人)

……

8、同学们现在知道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共多少人了吗?

9、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相互说算理。

10、回看学生最初汇报的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并评价。

11、对比韦恩图和统计表请学生评价。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

语文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

数学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教师小结:原来的统计表只能看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同学

而韦恩图不仅能看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同学还能看出只喜欢语文和只喜欢数学以及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同学。

师:我们打开108页,刚才咱们学习的就是108页的内容,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书上110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和第二题。

四、总结

师:今天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延伸

师:听说过学以致用这个词语吗?就是说学了知识要把它运用到解决周围的问题当中,今天朱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

作业:运用韦恩图的知识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两个体育运动项目交给老师以备运动会的时候用。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做数学课件(篇4)

教学内容:书本91页和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具:画好表格、圆的大纸;直尺;绳子;剪刀

学具:画好表格、圆的作业纸;直尺;火柴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在讲什么故事,大家知道吗?

生:……

师:那么照这么讲下去,第23句我们应该讲什么呢?

生:……

师:对了,由此方法我们也可以知道第60句我们讲哪一句。

再引出找规律填数字

师:大家发现了吗?刚刚讲的两个题目都与什么有关?(找规律),对,这是大家在一到五年级学过的两类找规律的题目,一类是在数字之间找规律;第二类是周期规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探索一种新的规律,大家有兴趣吗?

二、在摸索中前进

师导入:今天,小明家里来客人了,妈妈给小明一个任务——摆桌椅,(点课件)一张桌子可以坐6个人,客人比较多,就又摆了一张桌子,这回儿可以坐10个人,大家想想看,若是桌子的数量又增加的话相应的椅子数量是多少呢?

例1:(课件播放)按图中的方式继续摆桌椅

(1)填好表格数据,点课件,出示数据

(2)师:是怎么填写出来的?(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多4把椅子)

(3)师: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发现吗?点课件提醒学生两个量之间还有公式的关系。

(桌子的张数×4+2=椅子的数量)

师:大家觉得这题目有意思吗?(有)下面一个题目需要同学们一起来合作完成了

例2:(课件播放)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三角形

(1)师:要求是观察图后同桌合作完成搭火柴棒,再填好表格数据,把在此过程中发现的规律及时写在作业纸上

(2)反馈:报数据,说说是怎么样得出数据的?(火柴棒堆出来的;推导出来的.)

(3)师总结规律:

每多一个三角形就多两根火柴棒

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火柴棒的根数等于三角形的个数×2+1)

由此我们用n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A表示火柴棒的根数,我们就有了A=2n+1

小结

师:讲了两个题目了,老师想问问,今天探索的新规律,新在哪?

生:……

师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规律,这类题我们不仅可以找出某个量前后数字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可以得到这两个量的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就是规律的呈现方式。

有了前后数之间的关系或是有了公式,我们在解决较大的数字问题时就轻松多了!

师再点课件:当摆出25个三角形的时候,需要的火柴棒根数是多少?(51)

例三:(课件播放蛋糕图片)师:这个蛋糕漂亮吧?让人看得馋涎欲滴,看到蛋糕很多人会想到生日,那么老师相信大部分同学在生日时会切蛋糕,好,下面一个问题就与切蛋糕有关,假如今天是班上是某个同学的生日,老师要求他切五刀,大家帮他想想看,最多能切给几个同学吃?要求是只能从上往下切,蛋糕可以不均匀。想好方法的学生请举手。

生说说方法

师:对了,一下子让我们切五刀太复杂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数字入手,然后逐渐来研究比较大的数字,那么我们应该从一刀入手(两块),两刀(四块),三刀呢?开始复杂起来了,不要急,我们课前不是在作业纸上画了一个圆吗?你们把它当作蛋糕,用手中的笔和尺子当作刀,切切看,切好了举手。

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说说怎么样就能保证切出来的蛋糕块数是最多的。

生再独立完成切四刀

屏幕上点出分别切一刀、两刀、三刀、四刀对应的蛋糕块数

师:下面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如果是切5刀呢?

生会低头再去画,师提醒用规律的方法去做

三、巩固新课

师:前面三题都是我们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完成的,下面做个独立作业,看看同学们掌握情况如何?

书本翻到94页,独立完成第三题

四、趣题拓新

师:连续做题我们来休息一下,拿起刚才那张作业纸,这张纸我们还可以干什么呢?(折飞机,折花)对了,同学们说的都与折有关,老师做最简单的动作,(讲纸对折)这张纸有什么变化(一层变两层)再对折呢?……

填数据,找规律,出示折了30次以后的数据,然后与珠穆朗玛峰比高。

师:其实,这是人们在简单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一定的规律后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之间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探索,试着去寻找一种规律然后去挖掘别人未知的世界!

展示“课后探索”

做数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10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为的加减 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思。

2、让全体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内容

教科书82,83页的数学乐园

教具学具

准备:课件,信箱,卡片

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

师:谁能说说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几位数学朋友?11,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叫下他们的名字吗?

生:一齐(012345678910),如果从大到小呢?会吗?请一位学生说

师:能不能找找她们的位置呢?

(1)这位数字朋友说:我在7和9的中间。我是几?

(2)我在6的前面,我是几?

(3)我比10小5,我是几?

师:他们的位置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的位置呢?会找吗?

生:我在xx的前面。我在##的后面。我在xxx的中间

2、情境

师,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巩固10内个数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个数,你还能找到什么吗?能不能给他们比下多少呢?

3、游戏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今天我们请一些数学朋友一起跟我们做个游戏,你们欢迎吗?

这个游戏叫“小小邮递员”,你们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送信)

这里有三个信箱,3,7,9,我们一起来送第一封信,6-3,猜一猜,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面去。为什么?

你们愿意把信送到信箱里面去吗?

游戏规则:

(1)请小朋友算清题目

(2)把得数相同的卡片送到指定的信箱,

(3)请三名检察官检查

有些小朋友的信,还没送出去?能告诉大家原因吗?(得数不同的)

大家都信都已经送出去了。老师这里还有一封信,不知道应该送到哪里去,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2,可以送到哪里呢?(三种方法)

你也能自己写一封信,放进信箱里吗?

4.巩固提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中,谁能四面八方的滚?球体。球,玩过吗?

今天小明他们在投球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明说他是第一名,小丁说他才是第一名。你们能帮他们评评理吗?

图;课件展示,(这个题分几种不同的可能性,开发学生的思维,)

(1)小明4个,小丁没进。小明赢了

(2)如果总共5个球,谁赢?

(3)总共10个球,谁赢了?

师:如果都进了3个球,那么还会判断谁赢谁输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找信息:进一个红球,加1分;进一个黄球,加2分;进一个黑球,加3分。

列示计算

游戏:对口令。(说说8,9,10的组成)

做数学课件(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91页。

【教材分析】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所以,教材首先以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给学生制造悬念,再用小精灵提示引导学生用“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寻找规律并解决问题,从而提示每位学生学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本套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有一个单元“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因此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通过这一例题找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设计理念】

现在的教师,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找规律、逻辑推理都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要用到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我大胆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第一个环节,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鸟巢引入新课,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为了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初步寻找规律后再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创设了多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去思考、去探究规律,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水平。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能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会自己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寻找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再次欣赏数学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同时通过欣赏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寻找数学上的规律,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化难为易的方法来探索规律,利用规律再来解决生活中一些数学问题。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找规律》的指导思想: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找规律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激发找规律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找规律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数学欣赏,激发兴趣。

1、首先请大家欣赏一座熟悉的建筑。(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出示鸟巢设计图)

师:同学们,鸟巢是设计师用点和线设计了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建筑。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数学思考中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板书课题:数学思考)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十分扼要的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的鸟巢图引入,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一)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现在请4人小组合作,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按要求完成。(组长负责汇报)

1、多媒体出示一个点,提问:一个点能连成线段吗?所以线段总条数就是0条。

2、2个点能连成线段了吗?追问:连成了几条?大屏幕演示后再问:那也就是说每几个点之间都能连成一条线段?(师生小结:每两个点之间都能连成一条线段)

3、当第3个点C出现后增加了几条线段?为什么?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是几条?能用算式表示吗?口述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4、第4个点的前面已有几个点?所以,当第4个点出现后又增加了几条线段?再问:那4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是几条?是怎么写算式的?口述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5、现在你们能直接说出当第5个点出现后,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吗?快速说出5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写出算式了吗?口述1+2+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经历逐步连线、填表、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单靠动手是不够的,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

(二)展开讨论,总结规律。

师:如果点数不断增加,我们需要一直连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点与线段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

1、团结起来力量大,请4人小组展开讨论。

2、交流汇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在2个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例如:当第3个点出现后,这个点只能和前面已有的2个点连成2条线段,所以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就写出了算式1+2,即从1开始前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抽生回答:4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3而不加到4呢?5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4而不加到5呢?

3、只看算式,你能发现几个连续自然数的个数与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就给予肯定,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进行引导。)

讨论后小结: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

4、现在大家能用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直接计算出6个点、1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20个点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出6个点、10个点、20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并快速计算。(交流汇报,大屏幕展示,师简单介绍省略号的用法。)

5、小组讨论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又该怎么表示?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因为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比n少1的数即是(n—1),所以n个点连成的线段条数就是从1开始前(n—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即:1+2+3+……+(n—1)。

6、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就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

7、现在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你们:刚才很多同学在计算10个点、20个点连成的线段时,那么多个连续自然数相加,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那么快就算出了答案?以10个点为例说说。

8、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并板书计算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另一个算式:n(n—1)÷2。

9、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之后,让学生观察表格以及算式,使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同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发现计算更多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推算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再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方法中发现另一个算式并体会其好处,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接受挑战,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信心吗?

(一)基本练习。

1、现在如果让你算120个点、1000个点甚至更多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你准备用哪种方法?

2、足球邀请赛队如下:日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每两个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几场球?

3、每两人握1次手,4个同学一共要握几次手?(学生相互握手)全班同学又该握几次呢?用哪种方法能快速解决这一问题?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计算n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当点数较少时,用第一种方法计算就可以了,当点数较多时,用第二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

(二)变式练习。

1、画一画,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那么6条、10条呢?你能找到规律吗?

2、用火柴棒按如下方式搭三角形:

想一想:第6个图形是()形,第9个图形是()形。

照这样搭下去,搭1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根火柴,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根火柴。

(三)拓展练习。

你能自己用数学方法找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规律吗?试算一个1005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协作,用了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并学会了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数学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在数学上像这些有规律的问题还很多,你们要善于去发现。鸟巢设计师正是用了这种数学的发现和数学的美,才设计了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建筑。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数学的美!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教师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在基本练习中让学生熟练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变式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在拓展练习中没有了图形,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真正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

四、欣赏规律,增强信心。

1、多媒体播放音乐和图片,学生欣赏并感受数学的美!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3、全课总结: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和数学的美,所以希望每位同学喜欢数学、爱数学,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有更神奇的发现,希望每位同学加油!也许将来的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设计师,老师为你们祝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次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

做数学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同学们帮助小猴解决了分东西的难题,小猴谢谢大家!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从中学到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分桃子

1和7 2和6 3和5 4和4

同样多一样多

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做数学课件(篇8)

教学内容:

书本91页和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具:

画好表格、圆的大纸;直尺;绳子;剪刀

学具:

画好表格、圆的作业纸;直尺;火柴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在讲什么故事,大家知道吗?

生:……

师:那么照这么讲下去,第23句我们应该讲什么呢?

生:……

师:对了,由此方法我们也可以知道第60句我们讲哪一句。

再引出找规律填数字

师:大家发现了吗?刚刚讲的两个题目都与什么有关?(找规律),对,这是大家在一到五年级学过的两类找规律的题目,一类是在数字之间找规律;第二类是周期规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探索一种新的规律,大家有兴趣吗?

二、在摸索中前进

师导入:今天,小明家里来客人了,妈妈给小明一个任务——摆桌椅,(点课件)一张桌子可以坐6个人,客人比较多,就又摆了一张桌子,这回儿可以坐10个人,大家想想看,若是桌子的数量又增加的话相应的椅子数量是多少呢?

例1:(课件播放)按图中的方式继续摆桌椅

(1)填好表格数据,点课件,出示数据

(2)师:是怎么填写出来的?(每增加一张桌子就多4把椅子)

(3)师: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发现吗?点课件提醒学生两个量之间还有公式的关系。

(桌子的张数×4+2=椅子的数量)

师:大家觉得这题目有意思吗?(有)下面一个题目需要同学们一起来合作完成了

例2:(课件播放)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三角形

(1)师:要求是观察图后同桌合作完成搭火柴棒,再填好表格数据,把在此过程中发现的规律及时写在作业纸上

(2)反馈:报数据,说说是怎么样得出数据的?(火柴棒堆出来的;推导出来的)

(3)师总结规律:

每多一个三角形就多两根火柴棒

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火柴棒的根数等于三角形的个数×2+1)

由此我们用n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A表示火柴棒的根数,我们就有了A=2n+1

小结

师:讲了两个题目了,老师想问问,今天探索的新规律,新在哪?

生:……

师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规律,这类题我们不仅可以找出某个量前后数字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可以得到这两个量的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就是规律的呈现方式。

有了前后数之间的关系或是有了公式,我们在解决较大的数字问题时就轻松多了!

师再点课件:当摆出25个三角形的时候,需要的火柴棒根数是多少?(51)

例三:(课件播放蛋糕图片)师:这个蛋糕漂亮吧?让人看得馋涎欲滴,看到蛋糕很多人会想到生日,那么老师相信大部分同学在生日时会切蛋糕,好,下面一个问题就与切蛋糕有关,假如今天是班上是某个同学的生日,老师要求他切五刀,大家帮他想想看,最多能切给几个同学吃?要求是只能从上往下切,蛋糕可以不均匀。想好方法的学生请举手。

生说说方法

师:对了,一下子让我们切五刀太复杂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数字入手,然后逐渐来研究比较大的数字,那么我们应该从一刀入手(两块),两刀(四块),三刀呢?开始复杂起来了,不要急,我们课前不是在作业纸上画了一个圆吗?你们把它当作蛋糕,用手中的笔和尺子当作刀,切切看,切好了举手。

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说说怎么样就能保证切出来的蛋糕块数是最多的。

生再独立完成切四刀

屏幕上点出分别切一刀、两刀、三刀、四刀对应的蛋糕块数

师:下面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如果是切5刀呢?

生会低头再去画,师提醒用规律的方法去做

三、巩固新课

师:前面三题都是我们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完成的,下面做个独立作业,看看同学们掌握情况如何?

书本翻到94页,独立完成第三题

四、趣题拓新

师:连续做题我们来休息一下,拿起刚才那张作业纸,这张纸我们还可以干什么呢?(折飞机,折花)对了,同学们说的都与折有关,老师做最简单的动作,(讲纸对折)这张纸有什么变化(一层变两层)再对折呢?……

填数据,找规律,出示折了30次以后的数据,然后与珠穆朗玛峰比高。

师:其实,这是人们在简单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一定的规律后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之间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探索,试着去寻找一种规律然后去挖掘别人未知的世界!

展示“课后探索

做数学课件(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

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

(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

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

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三一班某小组同学“献爱心”的情况:

生1:我发现在这次“献爱心”活动中,有捐款的,还有捐物的。

生2:我发现捐款的有5人,捐物的有6人。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捐款的比捐物的少几人?

生2:捐物的比捐款的多几人?

生3:捐款的和捐物的一共多少人?

2.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师:参加捐款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生:11人、10人、9人。

师: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

生:里面的同学重复了。

师:哪里重复了?(李彤和任一,课件闪动。)

看来这张表格不能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将表格中的名字作以调整,让人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为此,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可以随意活动姓名的表格。请看黑板:(揭示黑板上的活动表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去调整表格?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1.分组讨论、调整表格。(各组代表汇报、操作、展示)方案一:

师:你觉得你们组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把重复的两个同学摆在前面,能引人注意。

师:谁都赞同他们的摆法?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个积极探索的小组。你们组的摆法的确不错,可老师还是觉得,有时还会将总人数看成11人,哪一组还有更好的摆法?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睛从左往右看。那么,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应该把既捐款又捐物的人名移到左边。)方案二:

师:哇!你们的摆法很独特,说说你们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因为有两个李彤和任一,我们取下来一个李彤和任一,将剩下的李彤和任一放在中间,既表示捐款的人,又表示捐物的人,这样,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9人。

师:你们组的摆法真的很有创意,他们组的摆法你满意吗?(生生评价)授予你们小组为“勇于创新小组”。同学们,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你和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你既想牵爸爸的手,又想牵妈妈的手,你应该走到什么位置?那么,同样的道理,李彤和任一这两个同学既捐了款又捐了物,他们应该放到什么位置?)

2.圈一圈。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调整后的表格,捐款的都有哪些人?捐物的都有哪些人?你能分别把它们圈出来吗?

设计意图:(不同颜色的粉笔圈出来更明显)为韦恩图的形成奠定基础。

3.探究韦恩图

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更直观,请看大屏幕:

(1)取消表格。

表示捐款和捐物的人名单我们已经用线圈起来了,底下的表格已经没有用了,可以将它取消。

(2)捐款的移到左边,捐物的移到右边。

(3)线条歪歪曲曲的,将它画好就更美观了。(课件出现韦恩图)

设计意图:感受韦恩图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介绍韦恩图。

师: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韦恩图。(出现韦恩图三个字)你们知道为什么把它称作韦恩图吗?因为这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韦恩在19世纪发明的,后来,就把这样的图叫韦恩图,也叫集合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有关集合的知识《数学广角》——集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将一幅不能很清楚的看到“捐款和捐物一共有多少人?”的表格,经过旋转演变后,转化成这副既科学合理又形象直观的韦恩图,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大屏幕,回答老师的提问。

4.列式计算。

(1)课件分别出示韦恩图的五个部分,学生分别说出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课件一一呈现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看懂韦恩图了,也真正领悟到了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并且,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计算出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吗?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2)计算板演。

方法一:5+6-2=9(人)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贴答数)

讨论:为什么要减2?(因为有2个人既捐款又捐物)

方法二:3+2+4=9(口答) 方法三:5+4=9(口答) 方法四:3+6=9(口答)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体现方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和本领,其实,利用韦恩图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来看看:

1.举一反三(4道抢答题)

2.把下面的动物填在合适的位置。

3.看图填空。

4.思维训练

三年级有1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6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举一反三抢答题强调重点,内化知识;思维训练题求重叠部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1.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质疑

2.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自评 互评 生评师 师评生)

师:同学们,你们课堂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创新。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学到了很多关于集合的知识,下面,有请获得红花和红星奖励的小朋友上台。红花站左边、红星站右边。

引发冲突:两种都有的学生应该站哪?(中间)请观察这一排同学,回答问题:

1.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2.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3.既获得红花奖励又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4.只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5.只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6.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内化集合知识;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渗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知识升华

我是小小设计师。(课后作业)

请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集合图。大胆尝试吧!只要我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风破浪、历练出一身好本领,一定会设计并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设计出集合图。充分地利用韦恩图,让他们明白韦恩图在平时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显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广角——集合

(1)活动表格(移动过程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捐款

(2)计算板演(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方法一:5+6-2=9(人)

方法二:3+2+4=9(人)

方法三:5+4=9(人)

方法四:3+6=9(人)

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

做数学课件(篇10)

一、设计说明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l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活动,引发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考。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4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中重、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五件衣服(出示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活动策略: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l、破密破。(课件出示课件密码门)

(1)学生用数字抽拉卡拉一拉,并记下结果。

(2)学生汇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密码)

(3)生生相互评价。

2、早餐搭配。(课件出示情境图)

(l)老师提出要求: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2)学生独立练习,在书上连一连。

(3)学生汇报早餐搭配方案。

3、路线选择。降件展示游玩景点图)

(l)师引导观察: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从百鸟园去猴山有几条路线?

(2)学生独立思索后小组交流

(3)全班同学互相交流

4、评选小小节目主持人活动。

师提出要求:主持人要求一名男同学与一名女同学搭配,每小组根据男、女生人数设计搭配方案,由组长作好活动记录。

(1)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2)各小组展示记录方案

(3)师生共同评价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搭配问题

做数学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组整理回顾本周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5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重不漏地找出角色搭配的组合数。

2、出示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取法。

(2)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3)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1)同桌讨论,说一说可以通多少次话?

(2)生独立用线连一连。

(3)集体汇报交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然后集体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8题,然后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做数学课件(篇12)

2022年数学教案说课稿


一、说教材


《2022数学教案》是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编写的教学教案,内容丰富全面,结构清晰。


1.教材特点


本教案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核心,强调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函数、统计与概率等。每个章节均设有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和习题练习三个基本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拓展数学思维。


2.教材的编排


教材按照知识分块、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凝练而全面,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编排上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材的教学目标


教材的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分层教学


《2022数学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1.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学习层次上进步。


2.分层教学的方式


(1)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个别辅导


针对一些学生的个别问题和困难,教师会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特定的数学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


三、说教学方法


在《2022数学教案》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1.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方式,建立和巩固数学概念和技能。


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2022数学教案》的一大特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


四、说评价方法


在《2022数学教案》中,教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指导。


1.全程评价


全程评价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2.个性化评价


教师还注重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针对性地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3.反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还注重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2022数学教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因材施教、因时制宜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丰富全面,既包括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扩展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的广泛性。


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通过问题导入、实例引导、案例分析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指导。


六、说完善教育教学环境


《2022数学教案》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改善教学设施


学校将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


2.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将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做到以师生为中心,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


3.创建良好的校风学风


学校将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总结


《2022数学教案》是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编写的教育教学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教案中采用了分层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校还将加大对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提升教师素质,创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相信通过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环境的优化,学校将培养出更多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秀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做数学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组整理回顾本周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5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角色搭配的组合数。

2、出示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取法。

(2)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3)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1)同桌讨论,说一说可以通多少次话?

(2)生独立用线连一连。

(3)集体汇报交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然后集体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8题,然后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做数学课件(篇14)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评析:这里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评析: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师: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你桌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写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比比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评析: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要在钟面上每天转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评析: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评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为学生再次积累感性认知。]

相信《做数学课件(范例十四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数学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