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读后感(精选8篇)

03-16

有哪些好的作品的读后感值得借鉴呢?读了作品后,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好的读后感应该能够准确地传达文章的深层意义,以下为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读后感”。

感动中国读后感(篇1)

今天下午,老师放了专题片《感动中国》,看完片子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丛飞”。他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好爸爸,当他自己还没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的眼神看着那么多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丛飞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想得仍然是他的“孩子”,他托人将学费转交给了失学儿童,当时的那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泪如雨下。

让我感动的还有“魏青刚”。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甚至还被别人戏称为“打工的”。可是,他却朴实,朴实得像一块石头。可能平时,我们不知道他,确实,他小得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没人发现他,但就是那一瞬间,他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在给魏青刚的颁奖词上这样写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原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我们之中有几个能像魏青刚这样舍己为人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魏青刚是平凡的,但他的举动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记得在节目最后,主持人问他:“得了这个奖,你最希望什么?”他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希望大家能给我找得活干!”在场的观众都笑了,可是,我却觉得没什么可笑的,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想说的话,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魏青刚叔叔,我佩服你!

看了这次专题片,我从邰丽华身上知道了做人要坚强,从洪战辉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友善。勇敢和坚强……

感动中国读后感(篇2)

20,却迎来一个巨大的挑战,新型肺炎爆发,而后蔓延全国,看到中国的大公鸡地图全变红后,此时的红色是如此“耀眼”,让人感到压抑,让人感到恐惧,似乎比当年的非典更可怕。未能陪祖国抗非典,年我们陪祖国抗疫情!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最简单的就是安安稳稳的做“宅女”、“宅男”,钟南山爷爷说过“在前线工作着的医务人员,用生命在为我们打仗,这个难关能不能快速渡过,不仅仅是靠医务人员,还要靠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不出去,就能拖死耗死这场瘟疫,你们出门玩一次,就是在拖大家后腿一次。”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现在的暂时安稳,是那些医务人员用生命在抵抗病毒,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拖国家的后腿,利用这些时间查漏补缺,迎接我们的高考。

其次,不信谣言,网上随随便便一条假新闻就让人信服,双黄连、酒精在各个药店脱销。而终南山爷爷的劝告却无人理会,依然我行我素,走亲访友。我们在抗击疫情同时,更要打击这些造谣者,传播正能量,都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们不是最美的逆行者,但我们可以做最美的守护者;我们不能冲锋陷阵,但是我们可以做强大的后盾;我们虽没有超高的医务水平,但我们有一颗炙热的爱国心。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感动中国读后感(篇3)

宰庸熙

“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这是2021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予苏炳添的颁奖词。

苏炳添,这个名字已经在中国乃至于在世界家喻户晓,被誉为“亚洲之光”,他的成名之战是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

“古有三英战吕布,今有苏神战七黑。”众所周知,在短跑赛道上一直都没有黄种人的身影,但苏炳添的出现将这个僵局打破。苏炳添身为一个黄种人,在百米赛跑内跑入10秒大关,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苏炳添和常人不一样,他没有安于现状反而加倍训练,9秒93,9秒91,随着数字越来越小,他的信心也与日俱增,最终在东京奥运会以9秒83的成绩一战成名,成功打破了亚洲纪录,与“世界飞人”博尔特仅差0。03秒。

然而苏炳添此时已经32岁,早就已经到了该退役的年纪,他没有这么做,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年轻运动员相比已经没有优势,所以选择了加倍训练。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出问题是早晚的事,在一次训练当中,苏炳添的腰受伤了,落下了病根,但他没有就此退缩,身体稍微有好转,就又开始训练。通过不断地重复动作改进动作,最终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力。

“我已经32岁了,但我还能跑。”这是苏炳添的原话。是呀,如果一个人有坚定的目标,年龄又能限制得了什么呢?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发扬苏炳添精神,努力成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中国希望之花!

感动中国读后感(篇4)

《感动中国2013颁奖典礼》观后感

初一(1)班刘城圻

寒假老师要求我们**的《感动中国2013颁奖典礼》节目终于在2013年2月19日晚在央视播出了。晚上,我和妈妈很早就准备好坐在电视机前,一起举行这个感人的颁奖典礼。**过程中,我和妈妈几次热泪盈眶。

获奖者,有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纵死终令汗竹香”令人敬佩的林俊德;有为家人默默付出“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有为他人无私奉献“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何玥;有关心海峡两岸同胞“悲莫悲兮生别离”的高秉涵;有善良质朴“爝火燃回春浩浩”的高淑珍;有为百姓吃遍苦头“动人以行不以言”的陈家顺;有为学生舍身付出“冰雪为容玉作胎”的张丽莉;有为边疆坚守20年“能受天磨为铁汉”的李文波;有真爱如玉“清香传得天心在”的周月华、艾起;还有铁骨豪情“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罗阳。这些平凡人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所有华夏儿女,感动了大家,感动了我。

虽然我在**时记下了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的姓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最想记录下来的是青春美丽名叫张丽莉的女教师,她为了救她的四个学生,不幸被一辆大卡车压过了大腿,在医生的全力救助下把她救了回来,结果被高位截肢,她是一名预备党员,她被人们称为“最美老师”。中国委员会给予她的颁奖词: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比你大不了多少,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据说人生没有排练,但即使面对那一刻,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完她的事迹,听着她的颁奖词,我满眼泪花,内心对张老师为学生的舍身忘死由衷敬佩,我们身边不正也有许多这样为学生忘我敬业的好老师吗?马老师、陆老师、张老师、盛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学着贡献,像最美的张丽莉老师一样,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感谢《感动中国2013颁奖典礼》,让我了解了那么多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我激情澎湃,心灵再次受到净化。记住这些名字。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同时,我也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进取,感动自己,幸福生活。

《2012感动中国》观后有感

初一(9)班王泽恺

昨天晚上,我**了《2012 感动中国》这期节目,让我泪流满满,心潮澎湃,感动颇深。

《感动中国》只有十位选手,有林俊德,陈兵强,何玥,陈家顺,高淑珍,张丽莉,李文波,高秉涵,周月华,艾起,罗阳。他们都是中国的骄傲。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其中,使我最感动的是何玥和张丽莉老师。

何玥是最小的。她才12岁。她有脑细胞。她得家庭很穷。学校给了她2000元,何玥却把2000元和零花钱全部捐给了四川大学。她得了许多奖状。在她临死的前三个月,何玥对爸爸妈妈说:

“爸爸,我有一个遗愿,我要把我的器官捐给别人。”她的爸。爸妈妈一开始不答应,但后来答应了。

我认为有的大人也做不到这一点,而12岁的何玥却做到了,但她已经去世了。何玥的父母虽然欠医院10多万元,却拒绝了社会的一切捐助。他们需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认为自己能负担得起死去的小何玥。多伟大的父母呀!

还有一位人令我感动,她就是张丽莉老师。2012年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由于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正在放学的学生,眼看到这一幕,危急之下,张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把学生推到一旁。他被车压在车下。虽然张先生后来救了他的命,但他的腿还是截瘫了

,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所有的中国人,当我看到张老师的这些事迹时,我的眼泪已经打湿了我的本子。张丽莉老师孤注一掷、无私奉献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张老师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非凡的行为。他在学生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明知这样做有危险,但她在危险时刻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惊天动地的大爱之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树立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他用生命谱写最伟大的赞歌,她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最美教师”。

张老师不仅爱岗敬业,而且还爱生如子。张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资助了一个贫困学生三年。在住院期间,她从未忘记她的学生。张老师醒来十天后,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花了三天时间。

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希望她的学生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人生中平凡中的不平凡,普通中的崇高精神,我要向张老师学习,学习她那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那种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定要以张丽莉老师为榜样,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说到老师,我的心不禁想起我们的胡老师。我们的胡老师每天早上第一个上学,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我们的胡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回报答我们的老师的。

此时此刻,我想说我们的胡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观感动中国有感

初一(9)班耿宇程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叫“感动中国”的电视特别报道,里面讲的是2012年最佳感动十大人物。有“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林俊德;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动人以行不言的陈家顺···等等。”感人至深的事迹人物有很多,但有两位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林俊德和陈斌强。

“纵死终令汗竹香”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为国防费劲了毕生心血,在癌症晚期,还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结果一段时间后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往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身体极度虚弱的林俊德9次要求家人和医务人员下床工作。看到这里,我的心充满了钦佩和震惊——此时此刻,他又老又病,头上戴着呼吸器,身上插着几根管子。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别人的搀扶下,仍然坚持坐在电脑前,手触着鼠标,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认真地整理着他对核试验方面的研究思路,即使他知道自己要走了,但他想的是要把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好好交接给后人。这种尽职尽责的精神,这种爱国情怀,怎能不叫我敬佩呢?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不断进步,努力学习,过上好日子,长大后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做一个对社会和祖国有贡献的人!

“孝更绝伦足可矜”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他就是中华孝子“陈斌强”。陈斌强的父亲小时候去世了。他母亲一直抚养三个孩子。不幸的是,他在2007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陈斌强是一名语文教师。他每天要步行30多公里去上学。一天,陈斌强的姐姐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母亲多年来的努力。他决定不管有多困难,他永远不会丢下母亲不管。

为了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块布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用电动车开到30公里外的学校。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

”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

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这才是爱,真真正正的伟大的爱!看到这些,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是的,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的父母也会变老。

父母一天天老去,而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当父母老去后,我们能否和陈斌强一样做到这一点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仅在父母老了以后,而且现在!我现在想做的是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长大后,我想分担父母的忧虑。

含着眼泪看完颁奖,这一幕幕,着实让人心里难受,同时也催人奋进。他们的行为总事迹励着我,他们,我将永远记住!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一(1)班樊昱豪

今天我**了一个使我灵魂颤抖的节目,它为我洗礼了我的灵魂,它让我明白了爱,对祖国的爱,对母亲的爱,对学生的爱,爱创造美好世界,这个节目就是——“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晚会。而在这十个足以感动世界的人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则是“冰雪为容玉作胎”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

那是一个平常的放学时间,张丽莉正在路上指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的那一秒,是生与死的分界线,那一秒,是一个美丽的灵魂做出了一个美丽的决定。张丽莉毫不犹豫地扑上前去,把车前的学生推到一边,但被撞倒了。

车轮压过张丽莉的大腿。在那一刻,她是最美莉的。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但张丽莉很快便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

”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张丽莉老师在生与死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在**的面前选拯救孩子们的生命,放弃了自己的自由,只因为自己是一位老师,自己有义务保护他们的生命。在死亡面前能毫不犹豫地选择责任,能有多少人这样选择呢?只有宽容,仁爱,善良并存才能做到。

如果人人在与别人遇到摩擦时都能互相宽容,都相互谦让,各自退一步,那么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平美好;如果人人都能给予别人自己最慈爱的一面,那么每一个人都把其他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到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功效。我相信一个集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将会变得更加团结;如果人人都能把自己善良的心释放出来,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最热情的关怀,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十分温馨,加强了志同道合的人的聚集,促使这个社会更快的进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具备宽容,仁爱,善良,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让我相信,爱将会改变世界,改变你我。只有拥有对他人无私奉献爱的人,才有资格称为最美的。心灵美才是最美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一(3)班聂一凡

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和“精彩”,这个世界,有喜悦、有快乐、有忧愁,也有爱和感动。生活,正是有了他们这些播撒调料的情感,才变得五彩缤纷!而感动,是份十分宝贵的东西,是它,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去感恩,怎么体会人的真善美,如何去感受生活,去感受世界的爱!

今天,我和家人一同**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其中说到马兰花,大家不一定都认识,马兰是一种生命力顽强,并且生长在戈壁沙漠中,正是这马兰花,伴随了林俊德院士几十年。林俊德老先生是一位中国工程院士,国防战士,还是一名核试验科学家。

他为国家无私奉献了一生,在临死前,他想到自己的工作还未完成,正有一项重大的工程等着他,他不想耽误了国家的大事,便冒着生命的危险,争分夺秒的与死神作斗争,纵死终令汗竹香,是他,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才是无私无畏。

张丽莉,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不普通的人,在学生眼里,她是伟大的,在**眼里,她是令人钦佩的!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是她这样无畏的举动,挽救了几个学生的性命,这舍己为人的精神,不知能有几人所为。

冰雪为容玉作胎,世间又有几人为。

高秉涵,是这十人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位老人,并不是他做的事让我潸然泪下,而是他那种精神,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为他一人所有。他,无私帮助住在台湾的大陆人认祖归乡。他,是一个充满感恩之心并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

今年,七十多的高龄,谁都不知他还能帮助多少台湾人认祖归乡,在回家看多少次亲人。高老先生,不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他,也许是那思乡之情,或许是那生于心底的怜悯。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最悲伤的事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再快乐啊莫过于新相交的知己啊……

感动中国读后感(篇5)

今晚,我**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特别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对梁益建的获奖感触很深。

梁益建,医学博士,成都市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尽可能为了病人,这是梁益建的工作规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

当他遇到一个有钱的朋友时,他会直接寻求帮助,甚至尝试在茶馆里筹钱。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为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帮助渠道,梁益建博士的团队于2014年开始与公益**合作。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近200名患者接受了帮助,总金额近500万元。

从医三十年来,他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实现在极重度脊柱矫形领域禁区的不断突破,用自己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艺书写了医务工作者忠于信仰、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为无数“低头”病患开启了他们的“抬头人生”。

看了他的获奖我也想到了我自己的临床工作,平时老是觉得又苦又累,但是同梁老师比起来,还是闲适许多,我应该向梁老师学习,孜孜不倦,不畏艰辛,为了病人的健康贡献竭尽全力。

感动中国读后感(篇6)

范文一:

我对中国节目印象最深的是:胡忠和谢晓君。

他们远离其他地方,来到高原教书。每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补贴。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早上5点打开校园广播,请大家起床锻炼身体。他通常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听说**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

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生活处处可感恩!胡忠和谢晓君,还有胡文姬,都有一句话,好的爱情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相信,爱会传承下去,力量会越来越强大,甚至一个地区的命运也会改变。

由此,我记得有一个感恩的故事:

在一座饥荒的城市里,一个富裕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几十个最穷的孩子召集起来,然后拿出一个装着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你是这篮子里的一个面包。在上帝给你带来美好时光之前,你可以每天来吃一块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例外,她没有和别人吵架,也没有和别人竞争。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把面包篮放在孩子们面前。其他的孩子们仍像昨天一样争先恐后。害羞又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前一天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的时候,她妈妈切了面包,很多新的,闪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讶地喊道:马上把钱寄回去。一定是揉的时候不小心揉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1

当依娃把他的话告诉面包师时,面包师亲切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

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她兴奋地跑回家,把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告诉了母亲,这是她感恩的回报。

范文二:

昨天的例会上,我们全体老师又回顾和学习了20xx感动中国人物中胡忠、谢晓君夫妇的事迹。他们的爱、责任和奉献神深打动了我。胡忠原是成都的一名中学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塔公草原的孤儿学校,看到孩子把这里的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而这里又缺乏老师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并放弃一个月几千元的大城市工作,到孤儿学校当一名志愿者。

来到这雪域高原支教是他而立之年的抉断,他告别妻子和已经刚刚断奶的女儿来到了这里。在他的影响下,三年后,妻子也来到雪山高原当老师,并带上了自己和孩子。

颁奖词如下:他们带着年幼的孩子,为了更多的孩子。为了成为更好的父母,他们放下了年迈的父母。

不是绝望,是终极的爱,不是冲动,是没有遗憾的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胡忠他把自己身心的所有能量,都化作一点一滴的关爱,传递给这些缺少亲情的孤儿。他们用自己人生中最为美好的12年时光在塔公草原陪伴着这些孤儿长大**,他们改变着孩子的命运,孩子们也成就了他们的赤诚。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其繁荣的时代,他们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

虽然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上有年迈的母亲和外婆需要照顾,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女需要抚育,但他们们放下一切,竭尽全力帮助山区孤儿,这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这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胡忠夫妇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胡忠夫妇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要向胡老师夫妇及感动中国的人物学习,学***的无私奉献、忠于职守,并把这些感动汇聚成一种力量,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辛勤耕耘,做一名有大爱的教师。

感动中国读后感(篇7)

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磐,在人们的心中永生……”王锋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出后又立刻折回头救出妻子和儿子。这是王锋第一次进入火海。想到二楼住着的托教老师和两个学生,王锋毫不犹豫再次冲进火海,把他们安全送出。这是王锋第二次进入火海。楼上还有房东一家四口,还有十几个邻居,王锋在爆炸声中,再冲击火海,挨门挨户敲门示警。这是王锋第三次进入火海。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锋三进火海被烧成了一个碳人,全身烧伤面积达92%,双眼烧伤,肺部呼吸道重度烧伤......王锋火海救人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媒体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了很多细节,其中就拍到了王锋最后一次出来呼救绵延五十米的血脚印。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所有人都在祈祷,英雄王锋一定要坚强的活下来。但不幸的是,2017年十月一日,王锋的病情突然恶化,下午4点34分,终因器官衰竭,在救治了136天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人们陷入深深的悲痛…

我注意到一个镜头,他的表哥说道“人被烧焦了”的时候开始痛哭流涕。我的心狠狠的抽动了一下。一个人,从健健康康到体无完肤,这中间是什么?三次冲入火海,他的皮肤受到炙烤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他想的肯定不是中国不行了,不是人心冷漠道德沦丧,不是这个社会怎么这样啊,不是这就是现状没办法,他想的是我能救一个人是一个人。

他的父亲说,能用一条命就那么多人,养这个儿子就值了。我看到了家风。

有人痛骂“道德绑架”,说什么自己父亲如何在别人面前为自己出头,我不知道这样争强斗狠的父亲培养出来的人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丢弃了谦虚谨慎与人为善的品格的家族还有什么前途。这个普通的家族,也许从来没有出过有名的人有钱的人,但他们要比很多名人有钱人要尊贵的多,他们的灵魂是紫色的。就凭他们的家风,无愧于姓氏中的一个“王”字,无愧于圣人之后。

榜样在前,也许我们无法达到榜样的高度,但无论我们是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奋发进取,兢兢业业。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读后感(篇8)

“分毫”指的是数量较小的金额,“千万”指的是数值极大的金额,两者分别可以看作穷人与富豪。分毫积攒往往是节俭朴素的人,千万捐献则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积攒”并“千万捐献”的人,大概也就只有这对夫妇了。

为何这对夫妇如此让人感动?

他们一分一毫地积累着财富,若不知道他们的最终目的,也会被他们的坚持不懈惊叹到,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羡慕别人整日大鱼大肉、饰品衣服多如山而抛弃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两人之间的浓厚感情是任谁也抹不掉的,与当今社会男男**频繁交往分手、动不动离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人们惊叹这对夫妻的善良本性,羡慕他们忠贞而永恒的爱情。

一生省吃俭用的夫妇俩,一直都过着朴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绒睡衣穿了大半辈子。一般人“分毫积攒”,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想积累为数不少的财富,而获得旁人的羡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钱财、夸耀自己的经济实力,表面上斗志昂扬满面红光,实则心中空荡没有些许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见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钱去买些尝尝鲜,这也许包含了自身的强大毅力与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但与这对夫妇几十年如一日的积攒相比根本是小巫见大巫。

如若仅仅只是标题中的“分毫积攒”四个字,那也不会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千万捐献”似乎一直被认为是富豪的专利,大概是人们条件反射地认为只有钱多的人才会愿意捐如此大数额的款。而如今这一对夫妇俩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着实立定了人心难测的定论。

夫妇俩捐献的巨额财富,光是数值就足够让人感动,而了解了他们艰难的积攒经历之后,更是不禁让人站起为他们鼓掌,为他们献上鲜花与掌声。最可贵的品质不是日复一日的积累,而是舍弃自己的荣华富贵,帮助穷人和穷人,给他们改变生活的积会。当观众掌声雷动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可以让人感动到这样的程度。也许这些平凡但善良节俭的普通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