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少年英雄观后感经典

03-17

什么样的作品名观后感才算优秀而有创意的呢? 把新奇想法汇总,写出观后感十分重要,有时候观影的影响比读书的影响来的更加直接,感兴趣于“少年英雄观后感”的读者一定不能错过这篇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精选的文章,请您将此页加入收藏夹以便随时翻阅!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1】

星期四上午,老师带我们去五楼看电影,我兴奋地跳起三尺多高。

到了五楼阅览室,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看什么电影。有的说是动画片,有的说是安全意识电影,有的说是搞笑电影,我想快过国庆节了,应该是关于祖国的电影。

电影开始放映了,同学们都静悄悄的等待是什么电影,红色的字幕是《少年英雄》。我心里既激动又高兴。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王二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他不小心把敌人埋藏的炸弹引爆了,炸死了他自己的爸爸妈妈,他的哥哥被敌人俘虏了,后来也被敌人杀死了,他自己成了一个孤儿。他被八路军收留并送到了少年儿童团,有一个刘老师跟他住在一起,刘老师教他写字、读书。后来,刘老师被敌人杀死了。有一天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敌人来了,他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让他在前面带路,他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四面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中计了,把王二小挑在抢尖上,一下子把他摔死在石头上,王二小没有害怕,脸上还带着笑容。最后八路军胜利了,但是,王二小被敌人杀死了

这是一个感动的故事,王二小是个勇敢、机智的孩子,他没有爸爸妈妈,没有一个亲人,他一个人生活的很辛苦,但是他没有叫苦,他还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无私奉献。我们要向王二小同学学习,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每个孩子都有好多的玩具、好多的书、好多的新衣服、好多的王二小没有见过的东西,可是我们有时候还不听大人的话,还是那么的贪玩。从现在开始我要向王二小学习,为大家做点事情,帮助别人。

电影结束好久了,我们好多同学还回味在王二小的故事里,哽咽的声音一直都没有停止。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2】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名叫《英雄少年时》的书,书中30多名英雄的故事吸引了我,我从书中认识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了解了唐朝诗人李白的故事,看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等等,不过,最吸引我的要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来自少年周总理之口,周总理是我国的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华的振兴,中国的和平现出了毕生的经历,周总理为何能创立这么大的丰功伟绩,是因为他从小就树立了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个远大的志向。

自古以来,人们就说:“书中自有**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时候许多有这种读书目的的人是十分渺小的。

一旦不能当官,得不到钱,也赚不到利润,那么书本对这类人来说就毫无意义了。然而,少年时代的周总理却不这样想。当校长问他的学生: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时,有的人说:“为名利而读书。

”有的人说:“为做官而读书。”还有的人说:

“为家父而读书。”校长对于这些回答很不满意。这时,周总理站起来有力地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非常满意,夸他是个有志者。周总理的回答并非他灵机一动,也绝非他为讨好校长的夸奖,而是他长期以来树立的目标。

后来。周总理在要离开学校与老同学告别时曾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

”此后,周总理便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他与朱德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人民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仅此一举便能说明他的确在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啊!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对周总理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对我以前的表现感到惭愧。我以前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向妈妈要奖金。妈妈总是说:

“这是你读书的目的吗?”然而我却不以为然,现在我读了这个故事书,我完全懂了,我们为何而读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完这本书,我决心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那么,中国在世界上腾飞的日子就不远了。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黄墩小学五年级:自然连夜跑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3】

明天是祖国61岁生日,今天,我们到阶梯教室看了一场电影。

这场电影名叫《少年英雄》。影片一开始,王二小的哥哥叫了一声:二小!我才知道这部电影是讲王二小的。

一天,王二小和他哥哥正在射弹弓,忽然,日本鬼子打了一发炮弹,二小在那呆站着。看到这里,许多人都笑了起来。这时,张老师把影片暂停了,大家的笑声戛然而止,个个都流露着奇怪的表情。张老师说:现在日本已侵略中国了,难道你们还能笑的出来?听了这席话,教室里的气氛严肃、紧张起来。

王二小一定要找到他哥哥,于是到了日本军营里。一个日本军官一下夺过二小手中的罐子,把里面的窝头扔出来,踩扁。看到这里,我身后的同学情不自禁的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二小正在放牛,日本鬼子来扫荡,抓住了二小让他带路,二小灵机一动,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说时迟,那时快,四面顿时响起了枪声,日本鬼子吓得抱头鼠窜。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叫道:好!可是日本鬼子拿起枪,让二小永远睡在了山中。

电影演完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一定要学习王二小坚强、勇敢的品质,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4】

前几天,我读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本书,无数次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它里面讲述了许多地震中的英雄故事,十分感人,使我爱不释手。

书中的主人公,他们小的有4、5岁的小朋友,大到18、19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有的来自偏远的山区,有的来自繁荣的大城市;他们有的素未蒙面,有的情意深长。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点燃了我心中一颗稚嫩的心。他们那一颗颗坚强、勇敢、无私的心,如同茫茫大海中的朵朵浪花,绽放出绚丽之花;如同发自天籁的个个音符,奏响民族和时代的最强音;如同广袤天空中的颗颗繁星,发挥自己的点点光辉。

面对灾难,他们有的在生死瞬间将同学推开,而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间;有的刚刚脱离危险又投入到救援当中,背出一个个情同手足的同学;有的忍着剧痛,不去治疗,而是帮助老师组织救援;有的被困废墟下,还打着手电筒读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像一首首无声的诗歌,感染了我,激励着我,让我学习他们:勇敢、坚强、无私!

读了这本书,想到地震中失去的无数生命,我想对大家说:我们更应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生死关头,我们要充满希望,坚定信心。面对未来,我们要坚强地活,乐观的活。想到生活中还有许多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无名英雄,我们更应该伸出温暖之手,把爱传递下去。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5】

谁不想成为英雄?谁不想探索英雄成长的奥秘?这是我们每个要求上进的青少年都向往的事情!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英雄少年时》,看完之后越想越觉的有滋味,于是又重复读了很多遍。 这本书编选了古今中外名英雄的故事。其中,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的故事,有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事,有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的故事……

但是,最吸引我的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总理在少年时代讲的。周总理是我国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振兴中华。

周总理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他小时候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自古以来,人们都说: “书中自有**屋,书中自有千种栗,书中自有颜如玉”。

有一天,校长问他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学生说:

“为明理而读书。”还有的学生说:“为家父而读书。

”校长听了很不满意,这时,周恩来站起来,清晰、有力地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大为满意,夸周恩来是个有志者。

后来的实践证明,周恩来的这一回答并非灵机一动,也绝不是为讨校长的夸奖,而是也长期以来树立的目标。周恩来在要离开学校时,和老同学告别时曾说:“愿相会在中华腾飞世界时!

”此后,周恩来便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他与朱德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人民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仅此一举便能说明他的确在为中华崛起而出力。如果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像周总理一样,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那么中国将永远走在世界的前列。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6】

汶川大地震,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尤其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在血与泪的悲痛中,在生与死的界限中,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少年英雄。

这些,只不过是千万个灾难中孩子的缩影,面对大灾大难,他们的沉着、镇静令人吃惊;他们的勇敢、坚强令人感动。他们的一举一动气壮山河,显示出的英雄气概,给凄惨的废墟抹上一道圣洁的光亮,让人们在悲伤中感到了欣慰,在欣慰中汲取着力量。在这场空前的大灾难中,人的生命变得如此脆弱,然而,也变得如此顽强。在这场空前的大灾难中,我们的英雄少年们以自己的智慧与勇敢,积极而顽强地自救与救人,显示了自己崇高的精神与优秀的品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从灾难面前的这些少年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壮美前景,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璀璨希望。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7】

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少年英雄》。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一天,敌人又进村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真的很勇敢。他用自己的生命来代替所有人的生命。我母亲告诉我,抗日战争时期,像王二苗这样的英雄有很多: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董存瑞牺牲生命炸毁碉堡;张嘎勇敢地与敌人战斗到底。。。。。

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他们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8】

读《少年英雄赖宁》有感

读《少年英雄赖宁》有感浦口实小三(1)班王靖南1983年3月13日,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火灾。风助火威,越烧越大。此时,森林、电视卫星终端和附近的油库正面临巨大的危险。

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现场,与小伙伴们一起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奋力扑火。大人看他们人小多次劝阻,让他们离开危险地带,但为了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和油库的安全,赖宁并未离开,仍与烈火激战,最后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可小英勇赖宁却遇难了。读了小英雄赖宁的故事,仿佛出现了赖宁扑火的场面,他手里拿着树枝,东拍西打,消灭了一片片火苗他的英勇行为让我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他的年纪并不大,可他敢与烈火战斗。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他不怕牺牲。赖宁的这种精神真是我们新世纪少先队员学习的好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识到爱护公物、保护国家财产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美好的祖国!

家长读后感:小英雄赖宁的事迹早就读过了,每次阅读总让人既为他英勇的行为拍手称赞,又为他的牺牲扼腕叹息。诚然,赖宁保护国家财产的精神,不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大家学习和发扬。

但对于一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冲到山林**这样危险的地方扑火,我们大人更应该反思一些问题,毕竟,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是很弱,生命是最宝贵的,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9】

一名9岁小学生在地震发生后,异常镇定,把自己的两名同学从倒塌的房屋中背了出来。这份勇敢和毅力着实让人敬佩。他就是林浩,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2年级学生。在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小林浩因此作为小小“护旗手”与姚明一同引领中国代表团隆重出场。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象林浩那样的英雄,到北川营救的自愿者、人民子弟兵……。这样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不仅仅是在救援的前线,在救援的打后方,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捐资捐物,倾尽所能……记得在灾区,有这样一幅标语“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是啊,在灾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中国大地爆发出井喷式的大救灾热情,长城内外,到处是“汶川挺住”“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声音。

汶川大地震不仅让我们的民族之心空前贴近,也让我们的精神百倍成长,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动员,一个民族的力量,中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让我们向所有的英雄致敬!四川人民感谢你们!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10】

四川汶川5.12特大**已经过去了,但**救援过程中的许多场景依旧历历在目,许多事,许多人,依旧撩动着我们的内心,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巴金曾说过:“友情就像一盏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这句话,在大**中,不止一次的听到,不止一次的见到,不止一次为这句话而伤心、流泪……困难与灾难是强大的,坚持与信心也是强大的。这两股强大的力量正在交战和对抗中。即使灾难摧毁了我们的房屋,困难也使我们处于死亡线上。

但我们,仍旧不气馁、不沮丧。勇敢地面对明天,面对将来!林浩,我们都很熟悉这个名字。他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大学里显示出独特的力量!

林浩是个懂事可爱的孩子。**年,他勇敢地救出了两个学生。谁会想到,这位在危难时刻敢于救人的年轻英雄只有9岁。

**事情发生时,林浩救人两次,被压在地板下两次。每次,小林都表现出惊人的成熟和冷静。第一次被压在楼板下时,他鼓励被吓哭的女同学:

“不要哭,我们一起来唱歌吧。”在那首他们熟悉的《大中国》的歌声中,女同学镇定下来了。林浩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林浩没有离开。他勇敢地救出了两名被埋在废墟中的学生。当他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灾难无情地降临,倒塌的地板把林浩埋在了下面。这一次,是老师把他救了出来。

当人们问林浩为什么去救人时,他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六一儿童节时,林浩说:

“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在他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梦想的光亮……一句:“我是班长!

”感动了所有的人们。这个“幼小的班长”身上体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在小林浩的心里,这场大**是挥之不去的,可他用他那甜美的笑容,渐渐地让灾难、让困难望而却步。

他用他那一句“我是班长!”,震慑住了死亡,感动了大家……在神话中,凤凰是生命顽强的象征。一旦这只鸟经历了生与死的分离,它将更加强大。

在5•12的那次生死离别之后,许许多多的人都成为了强大的“凤凰”!在一场灾难中,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全而使别人掉头。他们为重建后的家乡摸上了一抹永不褪色的温暖……《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一本抗震纪念册,这里面包含着泪水,包含着欢乐,也包含着坚强……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11】

组别:小学组

学校:垦利县黄河口镇第一小学

年级班级:四年级二班

文章作者:赵宛如

指导教师:张敏

读《英雄少年时》有感

我相信学生们一定有成为英雄的梦想!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英雄少年时》,看完之后,越想越觉得有滋味,与是又重看第二遍,第三遍……

这本书汇集了国内外30位英雄的故事。其中,有牛顿的故事、有唐朝诗人李白的故事、有居里夫人的故事等等。但最吸引我的还要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说的。

记得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的,是的,周总理之所以成为了栋梁之才是因为他小时候有伟大的志向。自古以来,人们说:

“书中自有**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读书的目的是十分渺小的,周恩来总理立下这样的志向绝不是为讨校长的夸奖,而是他长期以来树立的目标。周恩来离开学校时说:

“愿相会在中华腾飞世界时!”此后,周总理便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他与朱德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在中国人民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仅此一举就说明他的确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啊!

我不禁对敬爱的周总理感到无限的敬意。我以往每一次评上“三好”就给妈妈要这个要那个,妈妈问:“你学习好就是为了这个吗?”现在我不像以前那样了,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

如果我们每个青少年都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那么,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日就不会远了!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少年英雄观后感【篇12】

在5。在汶川大学,涌现出一大批沉着、无畏、勇敢、勇敢的幼儿。他们不顾自身安全,尽最大努力抢救师生,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在灾难面前展现的非凡勇气、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宝贵的爱心,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一书中的少年英雄们的故事告诉了我这样的道理。

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绵阳市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春玲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三岁时,她因烧伤而严重毁容。她的左手被截肢了,右手只剩下两个手指。她终身残疾。事发当天,她用残缺的双手从废墟中拼命救出同学。一个同学得救了,被艰难地送到了安全地带。

这时,她的手已经血淋淋了,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又一个同学被“挖”了出来……从**魔掌中,抢回两条鲜花般的生命。她的生命,也因此绽放出美丽的花。

她勇于救人的精神大大启发了我:“一个残疾人都愿意舍己救人,我们健康人为什么不能坚强一点呢?”

“因为我是班长,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这句真诚而朴实的话出自于汶川县映秀镇渔子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中,他勇敢的就出了两名同学。

谁能想到那个被用来救人于危难中的英雄只有九岁。**事情发生时,他两次救人,两次被压在地板下。每一次,他都很镇定。

第一次被压时,他不断的鼓励同学要坚强,并带头唱起了他们熟悉的《大中国》。林浩出生在农村,经常工作,比同龄人强壮。几经努力,他爬出了废墟。

林浩没有离开,他勇敢地救出了两名学生。当他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坍塌的地板又把他埋在里面。这一次,是老师把他救了出来。

张春玲、林浩的事迹,让我们懂得了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的真谛,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很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