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观后感

03-24

观后感应该表达对电影内容和题材的积极态度,写观后感时要正确把握文章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是否考虑过自己写的作品名观后感能不能进一步完善呢?相信“源氏物语观后感”一定能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请您收藏此页以免遗忘重要事项!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1

前日读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感觉并不是很特别,但就当时的年代来说,还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长的长篇写实小说。更有人誉之为日本的红楼梦。

它通过描写900多年前上层社会的腐败政治与淫逸生活来体现历史发展的特征,在感性上面颇多词汇堆砌之感。写法上倒与红楼梦有些相似,只是其中的诗句文绉绉的厉害。源氏物语故名思义是源氏的故事,全篇描写了源氏大将的情感生活,及至其死亡。重点描写了紫姬的成长夭逝;下半部又续写了源氏儿子的故事,但没有结尾,很是突兀的就结束了。

虽然于我是粗粗一阅,从中却也不难体会到作者的敏捷才思。作者对中国汉字及文化颇有研究,从中引用了白居易等人的诗词便可知晓一二。小说从不同故事中隐射出的古代日本女子的命运悲惨以及其行动所受到的束缚,逼真的再现了日本社会发展史的一面。但文中似乎肯定了源氏的高贵品质,又确乎显得消极了些。当然,迫于时代局限性,自不必太过苟责。

匆匆一阅,感慨不算多。日后有空当再细读。掩卷告慰紫氏部。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2

但同时,源氏也存在着无法根除的矛盾和缺陷。这些矛盾和弱点集中在一起。在当时社会观念的纵容下,人性的丑恶往往在源氏身上显露出来。在一个比他弱小的女人面前,他强硬而粗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需要。比如他强迫空蝉,与胧月夜的第一次相遇也带有**的成分,尤其是对轩端荻的**,紫式部用“浮薄少年的不良之心”加以感叹。

他对自己和女人采用两套衡量标准。源氏自己是被欲望趋使的,却看不起那个服从肉体欲望和情感召唤的女人,在月色朦胧的夜晚又热又冷;他偷偷摸摸,却无法忍受三公主的不忠。而与那些爱他的女人最大的矛盾是,他无法调和自己的欲望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在事实面前,欲望驱使他无休止地从一个女人流向另一个女人。

然而,光源的问题不仅在于一时的欲望,更在于他对爱情的过度追求似乎并非表面欲望的难以满足。他有妻子,有妃嫔,有无数的情人,这一再表明,男人女人没有感情是不好的。由于源氏只有在女人这里才能找到他的自尊、价值以及驾驭全局的主动感,他的生活的主要内容是长久地与女人周旋,因此他的深层欲望表现为对女性美的贪得无厌的追求上。他把这当成一生的事业去作,而不是得到一个、两个女人就满足了,也不是得到爱情就满足了。

一个男人如果把自己的深层欲望放在社会中去寻找满足,虽然可能摔得头破血流,随着成功的标杆不断升高而欲求无限,悲剧居多,但起码这种生活态度是受到社会主流的肯定和尊重的,如果有所成就就更能锦上添花。但一个男人把自己的精力和理想放在追求女性美上,想读懂世间所有的美,实在太牵强了。首先他是无法得到社会正统力量的肯定的;其次,女性美千差万别,无法穷尽,哪里有极致和尽头呢?

再次,对于象光源氏这样的追求者来说,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最好的永远是得不到的那一个,这几乎是一种规律和定数,悲剧不发生他是不会停下来的;最后,就象吃了太多的美味造成味觉迟钝一样,经历的太多,即使遇到最适合自己的,麻木而迟钝的大脑也早已不知道珍惜了。因此,虽然源氏也曾屡次发誓,要守着紫姬这样一个人安心生活,虽然他在自己的行径面前有忏悔、有苦恼,但他的生活早已成为一种惯性,无法控制,离最初的幸福愿望越来越远了。

当紫姬黯然死去时,光源氏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伤害及对自身生活的破坏,而此刻的他已经是52岁的人了,可能他也感到累了。书中写他53_60岁之间遁世在嵯峨院,大约死的时间也就是这个时期,隐遁的源氏也不再是世间的源氏了,人间的源氏一定要悲剧才能唤醒他,一定要等到生命之火快熄灭时才醒悟,从这个角度说,人的本性真是愚钝啊!从这个角度来看,源氏的故事可能部分触及了人性的本质。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3

一张漂亮的脸蛋,一个高贵的身份,一趟风流的人生。

源氏公子,一位出自紫式部笔下而享誉全日本的美男子。他犹如暗夜的蝴蝶,有权利和谄媚做成的双翅,带着他,轻盈地出入欲望的横流。他的一生都活在别人无限的赞美中,不断地利用权利践踏爱情,以他任性的姿态,翩然出入于无际的黑暗。

也许他从未见过真正的自我,镜子里的美一直生活在贵族的权利之下,然后,令人惊叹。

他可以颠覆所有肮脏的纯洁。但是本性的他,只是单纯地愈加沉醉于自己轻浮与傲慢。陷的更深,却仍在体验窒息的快感。可怜的人,是否连如何呼救也已经忘却。

或许是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又或许是他的轻浮与傲慢铸就他的源氏之梦。这只意欲展翅的蝶,未飞,翅已陨。

沉沦,早是你自诩的完美。所以你傲慢地理直气壮,傲慢地无人敢近,但又使大部分人拜倒在你的脚边,贪婪地注视着你的美貌和权利。偶尔,在你至高无上的权利下,会有一些反抗的火花,但只有在你屈尊轻蔑的微笑中,她们才会随着光而死去。

你当然不会在多年后想起她们,即使你曾经极力想得到她们。

因为你是只意欲展翅的蝶。只可惜,未飞,翅已陨。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4

紫儿应该可称是光源氏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了。她虽非光源氏的原配,但她从幼年起就与源氏相伴,由源氏亲自教养成人。紫姬从10岁就被“光源氏”收养,由他亲自调-教,使之逐渐成长为一个容貌美丽,性情温婉,涵养深厚,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的完美女性。紫姬,可以说是一个集美丽、才华、贤德于一身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源氏亲手“打造”出来的复制品,也还是离源氏以藤壶女御为原型幻想出来的完美女性形象也还是有距离。可以说,源氏对于她的抚育有点类似于今曰十分流行的恋爱养成游戏,完全按照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理想伴侣的形象来培育紫儿,而紫儿在他的精心教养下也确实在品格、仪态、才貌上超出了源氏身边的其他女子,并在源氏的正妻葵姬死后成为了源氏的嫡夫人,与源氏相伴直至终老。她看似尊荣无比,幸福美满。虽然源氏情人无数,风流成性但始终把她放在第一位,给予她,他的其他情人从未拥有过的地位以及长久的感情,甚至在她死后了却尘缘,皈依佛门。然而,她真的幸福吗?我想紫姬本人是很难就这个问题作出客观回答的。她或许会很轻易地说自己很幸福,但作为源氏一手抚育成人的情人,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都是按照源氏的想法建立的,所以她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真正想得到的幸福是什么,因而,她所谓的幸福,并不是她的幸福,而是——他的。

“为了他快乐而活”我想从紫姬十岁那年被源氏收养开始就注定是她一生的宿命了吧。于是,她由他。他的情人,她包容;他的儿女,她疼爱;他的疲惫,她抚慰;他的缺点,她统统看不见。她愿以源氏的幸福为幸福,她真的这样做了,她为了他而活,就这样活过了一生。作为一名伴侣、一位母亲、一个情人,她无疑是完美的,而作为她自己,她却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了。她没有得到父母的怜爱,没有兄弟姐妹可以相依,没有亲生的儿女承欢膝下,她甚至没有过完她的童年就被牵扯进了一个男子的恋爱养成游戏里。可以说,她生命中唯一的慰藉,就是那名男子的爱,然而那名男子却是一个多情之人,他有太多的感情要去给,有太多的爱人需要他的安慰。可是……他难道不知道吗?在她的生命里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后来,源氏年岁已长,收敛了许多,不再轻易眠花宿柳了,紫夫人以为终于可以与那源氏两人相守了,可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三公主,以堂堂公主的身份带着先帝的嘱托,嫁予了源氏,于是,梦又碎了,她终于开始思考自己这一生:“这种世态小故事中,记述着轻浮男子、好色之徒及爱上用情不专之男子的女人,以及他们的种.种经历。

然结局总是美女子归依一个男子,生活终于安定。但我的境遇却甚独特,总是漂泊不定。诚如源氏主君所言,我较常人幸运,可是,难道我必得忍受常人难忍之愁苦,郁郁以终么?唉,人之一生,何其乏味呀!”至此,她意识到了自己难言的痛楚与得不到的幸福,之后便缠绵病榻,带着永恒的遗憾,溘然长逝。美丽的人或事总不能长久,而人们最想得到的往往总得不到。在这世上有多少人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呢?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5

前日读完紫式部的,感觉并不是很个性,但就当时的年代来说,还是有其必须的用心好处的。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长的长篇写实小说。更有人誉之为日本的红楼梦。

它透过描述900多年前上层社会的腐败政治与淫逸生活来体现历史发展的特征,在感性上面颇多词汇堆砌之感。写法上倒与红楼梦有些相似,只是其中的诗句文绉绉的厉害。源氏物语故名思义是源氏的故事,全篇描述了源氏大将的情感生活,及至其死亡。重点描述了紫姬的成长夭逝;下半部又续写了源氏儿子的故事,但没有结尾,很是突兀的就结束了。

虽然于我是粗粗一阅,从中却也不难体会到作者的敏捷才思。作者对中国汉字及文化颇有研究,从中引用了白居易等人的诗词便可知晓一二。小说从不一样故事中隐射出的古代日本女子的命运悲惨以及其行动所受到的束缚,逼真的再现了日本社会发展史的一面。但文中似乎肯定了源氏的高贵品质,又确乎显得消极了些。源氏物语读后感。当然,迫于时代局限性,自不必太过苟责。

匆匆一阅,感慨不算多。日后有空当再细读。掩卷告慰紫氏部。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6

川端康成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所做的讲演上也曾指出:《源》是日本小说创作的最巅峰,他自己也不能与其相比较。这虽有几分自谦的成分,但是这数千年来《源》确实影响着日本文学的发展,至今,仍无人能超过这部著作。

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它大概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红楼梦》,因为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出场人物达到四百之多。

《源》主要讲述了平安时代里日本贵族的生活,以光源氏的故事为核心,带出了众多与之关系暧昧的女性。葵姬是他的正室,出身高贵气质冷淡,光源氏冷落她,陆续有了藤壶、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爱的女子。相继和光源氏亲近的女人还包括栊月夜、夕颜、六条御息所等十数位贵族女性。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缘,书中大量写实的白描让贵族们糜烂而又出奇优雅美丽的生活横陈在读者眼前,相隔千年却始终魅力不减。对于异国读者而言,弄明白这部著作的首要问题是心随意动,在没有被大量的人名弄糊涂之前先领略到日本文化里美丽和暧昧交错互动的气氛。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一生拥有众多女人,一经和他有了或长或短的关系,他都会供她们生活之需,多方关照她们的生活。但他的最爱却是藤壶女御,她既是他的继母又是他的初恋“情人”。“光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在他年仅3岁时就在周围女人的妒忌声中忧郁病逝,其父桐壶天皇又娶了与桐壶更-衣容貌酷似的藤壶女御。自此“光源氏”便把对母亲的一腔思念和爱转移到了这位继母身上。他的父亲念他自小缺少母爱,嘱咐藤壶女御多多亲近他。不想,这一对美丽绝伦的非亲生的母-子之间在日常的耳鬓厮磨中产生了不应有的感情,发生了乱-伦的事情,竟然还怀上了孩子。藤壶女御贵为“后妃”本应仪态万方,母仪天下,一时的冲动酿下了如此大祸,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她怀着对天皇的愧疚之心,又为肚子里的小皇子的前途命运担忧,日夜害怕事情败露大祸临头,只得硬起心肠,割舍爱情,断然拒绝“光源氏”日后的求欢,毅然决然疏远了“光源氏”。

而“光源氏”对异性的爱慕和幻想是被这位继母唤醒的,他始终无法将爱转移到同样高贵而美丽的妻子“葵姬”身上,只因桐壶天皇的一句“童发已承亲手束,合欢双带结成无”和左大臣的“合欢朱丝绾同心,只愿深红永不消”就结成了这门看起来门当户的姻缘,但婚姻的红线并不能将这对美丽的人儿拴在一起,身份高贵的“葵姬”又放不下“架子”撒娇撒痴承欢自己的男人,“葵姬”只得像一朵寂寞的鲜花悄悄地枯萎,最后凋谢了。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7

很偶然的机会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出于对日本文化的莫名的好奇,就完整的看了一遍,之后又去找了电影来看,说实话,没有在日本的文化中熏陶过的人一般很难理解这本书。就像《红楼梦》我们能看到宝玉和黛玉辗转反侧的感情,却很难理解红学家很整天在折腾些什么。

印象中的古代日本,礼仪周到、民风淳朴,无疑《源氏物语》让我大大震撼了一把。当时的感觉就是古代的日本人随心而动,很有自我追求的精神。大概是平安时代受唐朝的影响深远。以言情小说的角度,这本书并没有多少惊喜,毕竟书里晦涩的言语以及时不时出现的诗句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乏味。而书中不时出现白居易的诗句,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隐伏在故事情节之中,使该书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氛,更让人会误以为在读半白话版的中国古典小说。之后想想,原先我真的只是看到皮毛而已。不用去追究一个民族的文化起源,单是经历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已被烙上独特的烙印。

日本是个矛盾的民族,明明对女性的歧视根深蒂固,偏偏有着日本版《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又是出自女性之手,而这篇小说在当时也可是是作者写给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读物而已。书中由光源氏等人品评世间女子等级,展开光源氏的感情之旅,反映了当时贵族奢靡又出奇优雅的生活,权位利益仅仅轻轻带过。书中那些如画般美丽温婉,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存在的女子之于他们大抵只是附属品罢了,贵族女子难免被当成利益联盟的牺牲品,并无人真正关心她们的想法。

梦想与现实,表面的光华与内里的丑恶,光源氏的追逐浪漫的一生以紫姬的离世而结束,只是已到尽头,世人记住的都是他的光华。

有机会还是要去亲眼看看,好好体会一下日本的传统文化。

关于译本,因为看的时候上下两册并不是同一个版本,比较了一下还是觉得丰子恺的比较好。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8

第一次看源氏物语是小学五年级。

老妈在新华书店买回来以后神秘兮兮地藏在阳台的书柜不让我看。

就冲这句话我拿出来看了。

当年觉得故事很不错。藤壶妃子很销魂。很发指。主要还是受书的封面影响,YY了一翻,老妈回来我也就只好作罢不往下看。

源氏爱上了一个永远无法被他占有的人,所以他要不停地占有不一样的女人,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感情里也描绘过这样绝望的爱。只是我不明白紫式部有没有给源氏安上一个那样的内心。虽然总是和不一样的女人却仍能够说:“我为你保留了处子之身______年。”我想他应当是问心无愧的。他没有对得起任何一个被他占有过的女人,所以他问心无愧。我始终不相信紫姬是个例外,她只是母亲的形象在年轻身体上的诠释。紫姬是高贵的信徒。她有如藤壶妃子那样的一张完美侧脸。我却无法对她印象深刻。

源氏迷恋母亲,所以他追求比他年长的六条所。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看过以后被我鄙弃的六条所。六条所是最爱源氏的人。

只可是真正的感情是不能掺和到这个局里的。所以她最最不幸。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9

读完此书后我也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所谓的读后感,无非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类似于科教制度下的传统格式,比如此书通过怎样的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如何低,如何苦大仇深的样子。碰到这种读后感我一般只能看到开头便没有了耐心。另一种,就是纯粹以玩乐的态度来写,虽然是自我创作的读后感,但是焦点却在于书里面描写了怎样的男欢女爱,又如何为紫夫人这一近乎于完美的女性打抱不平,又如何地批判光源氏的不专一,以及抱怨当时社会糜烂的风气。我看到这一类读后感就觉得很疑惑,不知道是不是版本的关系,我读的林文月版天地良心全篇没有一处露骨地描写男女之事的,但是却比露骨的描写更加深刻地呈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打个比方,与其赤裸裸地展现男欢女爱,我看到过一张含蓄表述的图片,图片想要表达的是新婚夫妇洞房之夜,整张图片就一张拉上红色帷幔的架子床,床边放了一双绣花鞋,一双男鞋,却已足矣。

所以我特别欣赏林文月译本的《源氏物语》也是这个道理,含蓄有致,清新动人。感情这种东西,本没有对错,何苦去责备光源氏。我一直觉得,源氏对于紫夫人是真心的,虽然在谪居须磨时和明石夫人诞下一女,虽然又在四十几岁时娶了三公主,虽然妻妾成群。但是,身为一个皇家贵族,一举一动受世人瞩目,有时候不得不因为政治原因而为私人的感情做出一点牺牲,娶三公主并非本意,而且在得知三公主和柏木私通后并没有责怪和冷落,相反十分疼惜他们的儿子熏。源氏的每一个女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哪怕是其貌不扬的未摘花,其实对于源氏这样的地位,完全可以潇洒地不管不顾,但是他没有,只要是他找得到联系得上的,都亲自安排住所,甚至接到自己就近的地方方便照顾,修建庭院草木,并且在源氏自己去世后依然把所有夫人托付给儿子夕雾,在我眼里,他是一个负责人又重情重义的人,虽然不能与紫夫人结为一对一的夫妇,虽然仍使紫夫人含恨而终,但是相信同样完美大体的她心里早已不再计较了。

紫夫人可以说是凝集了所有理想中女性的模样,既有无瑕疵的外表,又有玲珑七巧的善心,性格又十分温顺可人,从小被源氏带大,又一生依附与他,我对他们之间的真爱没有丝毫的怀疑。

源氏物语观后感 篇10

看《源氏物语》是在20年前,读中学的时候。这是一本让我始终为之牵挂的书,是在图书馆借的。

当年正值梦幻般的青春年华,无奈也是要考试,读书的紧要关头,课业繁忙,连假日也要回校上补习班,想起来真是觉得那段原本要天真浪漫的日子落得个了无生趣的记忆。现在还真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的玩,做些出格的事,只是乖乖的顶着升学的压力,考试,做作业。学校,家,学校。书本,床,书本。实际上我也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成绩比不上高大英俊的哥哥,念完的书到今天也没能用上。毕业证书也并未给我带来好工作,如果我有小孩,一定就不能让他接受这样僵化的学校教育。

记得当年学校里同学们还是会偷偷的看一些武侠小说,港台的王子公主般的爱情小说。我也不例外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流行书籍。没有网络的世界,电视也是被家长管制的,当年的出格事情就是躲在被窝里看闲书。然而,我觉得自己毕竟不是那种热血的青年,没有被大侠的英雄行为,或者是痴男怨女们惊天动地爱情感动多久,就厌烦了那千篇一律的故事。

《源氏物语》是一本11世纪的日本小说。我本人可能是因为日本人当年有侵略我们国家,也是当时历史课本的相关内容的描绘,对日本是非常反感的,可是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印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借了这么一本书来看。它不是美国的小说那种扣人心弦,层出不穷的故事情节让你沸腾起来,也不是港台小说的煽情,让你流泪,引诱你一直想知道故事的结尾,追到了最后,就会把它抛开,再也不会想起来。《源氏物语》给我的感觉就象是涓涓的溪流在森林中安静的淌过,让我安心,舒服,无比的畅快。这是一本可以随便掀开一页,从任何一部分开始读的书,读上一两页后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做其他事情,到想起来的时候再接着念。我觉得它可能是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触细腻,清新,滑利,又如低沉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吟唱,又象是欣赏一幅山水画,让我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心情平静得象是练了瑜珈,或者是在寺庙中闭目盘腿的和尚般不起波澜。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真正的王子,美丽,聪明,身上有奇香。母亲的地位虽然低却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也无法保护她,结果她在王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保护她唯一的王子,皇帝即使非常想让他做太子,但是没有外戚的帮助,只能给他带来灾难。所以,他被贬为臣,身份高贵的臣,赐名‘源氏’。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世俗的人是拼了命的爬最高的权利地位,令自己身处险境也在所不惜,偏这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宁愿他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当皇帝。非常有智慧。

源氏在年幼的时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大后是能左右国家政策的重臣。为了稳固地位,他跟左丞相的女儿结婚,有一个儿子。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个妻子。故事其实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女人,还有他们之间的.故事。故事涉及的女人有就带回家抚养,天天同吃同睡,但并不侵犯她,直到她14岁。可是公子除了她以外还是不时去找别的女人,紫儿气不过,要出家,但是不被准许,后来28岁就去世了。公子在他死后就出了家。以后的故事是他的儿子。

后来,我读了很多的书,还是觉得最喜欢的是这本。可能它并不急于要评判些什么,表达些什么,什么也没有。不可以说是爱情故事,因为没有爱情,不可以说是历史故事,它写的仅是些男女的交往,也不可以说是传记,没有列主人公的职位,大事年纪……它什么也不是。可是当我再一次在书店看到这书的时候,我就买了下来。它是日本第一本小说,在日本非常有名。我对它的偏爱超出任何的文学作品。喜欢放在那里,时不时的翻一下,遐想那书中地位高贵,身有奇香,让所有人都为之入迷的源氏光究竟应该是长什么样子?如果我能与他相遇,即使是一天之后被无情抛弃,也是心甘情愿。

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日本拍的这小说的电视剧。看到了日本人心目中源氏物语,惊叹片子拍得是如此的美,就象是仙境一样。可是片中的男主角尽管是英俊,但是和我心目中可以用美丽,聪颖,谨慎,多情来形容,令后宫所有的绝色美女失色的源氏光比起来,他还是令人失望的。究竟怎样的俊俏,意气风发,风华绝代,但是同时又是失意,谨慎。拥有一切,同时又一无所有。美丽动人,但是让人觉得象仙子般超凡脱俗,心如湖水般平静。多情而不好色,无论做什么都能让人认同,不管什么错,都可让人原谅。让人觉得不配独自拥有的源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样的美男子,绝不上好先生,好情人,可是,如果能看到他,我觉得今生无悔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