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足球教案

03-25

高中足球教案分享。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高中足球教案分享,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高中足球教案【篇1】

高中足球幼儿园教案主题范文

引言:

足球是一项全民运动,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参与其中。通过足球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本教案旨在将高中足球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足球兴趣和素质。

一、教学目标:

1. 激发幼儿对足球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

2. 培养幼儿的基本足球技巧,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3.锻炼幼儿的意志力、毅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

1.足球基本知识:足球的规则、足球场地、足球装备等;

2.足球基本技能:传球、接球、带球、射门等;

3.团队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向学生演示并重点讲解足球技能;

2.练习法:学生进行足球技能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足球基本知识介绍

1.向学生介绍足球的起源、规则和足球场地的基本要求;

2.向学生展示足球装备,并讲解如何正确穿戴;

3.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足球比赛的过程。

第二课时:足球基本技能训练(一)

1.向学生示范如何正确传球和接球;

2.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传球和接球练习;

3.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多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足球基本技能训练(二)

1.向学生示范如何正确带球和射门;

2.要求学生进行带球和射门练习,注重动作的正确性;

3.鼓励学生多进行队友间的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第四课时:小组合作活动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队长;

2.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任务,如团队传球、团队射门等;

3.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小组,并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对足球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足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估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教学延伸:

1.定期组织足球比赛,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比赛中锻炼自己;

2.邀请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到校进行示范和讲解,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3.鼓励学生参加足球俱乐部或学校足球队,在更高水平上提高自己。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将高中足球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足球兴趣和素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激发他们对足球运动的热爱。

高中足球教案【篇2】

高中足球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足球的基本规则,掌握基本的传球、射门、防守技能。

2.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

1.足球的基本规则介绍。

2.传球、射门、防守技能的训练。

3.增强身体素质的训练。

4.团队合作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

2.示范教学法。

3.小组协作教学法。

四、教学步骤:

1.足球规则介绍

教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足球的规则,如禁区、罚球、越位等。

2. 热身运动

教师组织幼儿们做一些适当的热身运动,如踢球、跑步、球拍等。

3. 基本技能学习

教师示范传球、射门、防守技能,引导幼儿们逐步学习。

4. 团队合作

分组进行比赛,引导幼儿们合作、协作,体验集体荣誉感。

5. 放松休息

教师组织幼儿们做一些适当的放松运动,如拉伸、跳绳、休息等。

6. 总结反思

教师向幼儿们提问并让幼儿们讨论,反思今天的学习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重点:

1.足球的基本规则。

2.传球、射门、防守技能的训练。

3.增强身体素质的训练。

4.团队合作的训练。

六、教学难点:

1.如何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2.如何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增强信心和勇气。

七、教学效果评价:

1.幼儿能够掌握足球的基本规则,理解足球运动的过程。

2.幼儿能够基本掌握传球、射门、防守等技能。

3.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得到增强。

4.幼儿通过团队合作培养积极性、合作精神,增强信心和勇气。

八、教学计划:

1. 教学时间:每周一次,共计10次。

2. 教学内容:

第一课:足球规则介绍。

第二课:热身运动,传球练习。

第三课:防守技能训练。

第四课:射门技能训练。

第五课:团队合作游戏训练。

第六课:身体素质训练。

第七课:传球练习。

第八课:射门技能训练。

第九课:比赛训练。

第十课:总结反思。

九、教学资源:

1.足球场地。

2.体育器材:足球、球网、球鞋等。

3.教学辅助工具:计数器、录像机、音箱等。

十、教学建议:

1.教师要重视足球教学的方法,注重互动、体验和合作等方面的培养。

2.教师需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引导幼儿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解和学习足球运动。

3.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家长、社区的联系,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足球教学,增加足球教育的实效性。

高中足球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会用脚运球的各种技能,提高他们的运球能力。

2、体验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报纸卷成的小棍与学生人数相等。

2、刺猬胸饰一个,小旗2面,红,黄,蓝,绿丝带若干。

3、足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秋游〉歌曲,与学生边唱边拉圆圈进入场地。“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带宝宝一起出来玩吧。”

2、热身运动。下蹲运动――侧身运动―上肢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3、搓球动作。

二、学习用小棍运球“宝宝们真棒,今天妈妈给宝宝带来了许多小棍,请宝宝们用小棍把球运到家里去。”

1、教师示范用小棍运球动作。

2、学生自由练习。

三、新授用脚运球“刚才我们学会了用小棍运球,现在我们不用小棍了,请宝宝们自己动脑怎样把球运回家。”

1、学生自由探索运球。

2、请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

3、教师示范正确运球动作:用脚内侧轻轻地运球。

4、师幼一起学习脚内侧运球动作。

四、比赛“小刺猬运球”

1、学生分四队纵队站好。(红、黄、蓝、绿队)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2、示范讲解游戏玩法。规则是:学生必须用脚运球,不能用手。运到家后,跑回来拍后面一个学生手,继开始。

3、学生集体游戏2至3次。

4、给胜利的一组奖一面红旗。

5、放松运动后。结束活动。

高中足球教案【篇4】

高中足球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足球教学,帮助幼儿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2.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及团队协作精神。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基本足球技能,如传球、射门、带球等。

二、教学重点

1.幼儿对足球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足球运动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在团队中协调工作。

三、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足球技能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手段

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来传授基本规则和技能知识。

2.示范:教师演示正确的动作和技巧,供幼儿观摩。

3.训练: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中,反复训练幼儿的技能水平。

五、教学内容

1.足球基本规则的讲解。

2.足球基本技能的讲解和练习。

3.足球团队合作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足球基本规则

1. 介绍足球运动:引导幼儿观看足球赛事片段,简单介绍足球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足球的基本规则:规定足球场地尺寸,人数和比赛规则等。

3. 分组小游戏:“足球方块”游戏,让幼儿划定足球场地,学习规则。

第二课时:学会基本传球和停球技巧

1. 图解传球动作:以示范方式让幼儿学习基本传球动作。

2. 小组练习:分组进行传球练习,通过传递球来增进团队合作。

3. 图解停球技巧:以示范方式让幼儿学习基本停球技巧。

4. 小组练习:分组进行停球练习,通过停球练习增强幼儿的控球能力。

第三课时:学会带球和射门技巧

1. 图解带球动作:以示范方式让幼儿学习基本带球动作。

2. 小组练习:分组进行带球练习,让幼儿学会运用带球技巧。

3. 图解射门技巧:示范正确的射门动作和技巧。

4. 小组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射门练习,培养他们的射门能力。

第四课时:团队合作训练

1. 小组合作训练: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足球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2. 教师点评:根据比赛情况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观察幼儿的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观察幼儿在比赛中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对足球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足球技能。但是,对于技能的训练有待加强,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另外,团队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总结:通过高中足球幼儿园教案的实施,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足球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高中足球教案【篇5】

高中足球幼儿园教案

一、教案主题:足球启蒙教学

二、教案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足球感兴趣的意愿;

2. 学习基本的足球动作和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友好竞争意识;

4. 培养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教学内容:

1. 热身活动:通过游戏热身,激发幼儿的足球兴趣。

2. 基本足球动作和技能的训练:包括传球、接球、带球、射门等。

3. 小组游戏:通过小组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友好竞争意识。

4. 足球比赛:组织幼儿进行足球比赛,巩固所学动作和技能。

5. 教学总结和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幼儿的成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热身活动和基本动作训练

1. 热身活动(10分钟):

a. 跑动游戏:让幼儿在场地内自由跑动,根据教师的指令改变跑动速度和方向。

b. 拍球游戏:幼儿用双手拍击球,热身手臂和手腕。

2. 基本动作训练(30分钟):

a. 传球练习:教授传球动作,让幼儿两人一组,相互传球,练习传球的准确性和力量掌握。

b. 接球练习:教授接球动作,让幼儿两人一组,相互接球,练习接球的准确性和反应能力。

c. 带球练习:教授带球动作,让幼儿尝试单人带球和障碍带球,练习带球的平衡和速度掌握。

d. 射门练习:教授射门动作,幼儿进行单打射门和小组射门训练,练习射门的准确性和力量掌握。

第二课时:小组游戏和足球比赛

1. 小组游戏(20分钟):

a. 四人传球:将幼儿分为四人一组,每人持球传递给其他队友,要求传球准确无误。

b. 带球比赛:将幼儿分为两队进行带球比赛,要求尽快将球带到对方球门,并保持队友之间的配合。

2. 足球比赛(30分钟):

a. 组织幼儿进行足球比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数调整和规则设定。

b. 比赛结束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第三课时:教学总结和展示

1. 教学总结(15分钟):

a. 归纳总结上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和技能,让幼儿进行口头回顾。

b. 强调团队协作和友好竞争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参与更多足球活动。

2. 展示(15分钟):

a. 邀请幼儿进行足球技能展示,展示他们的进步和成果。

b. 对幼儿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在足球运动中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幼儿在足球活动中充分体验了团队协作和友好竞争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足球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价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进步和特点,给予个别指导和激励,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中足球教案【篇6】

高中关于足球征文800字

【足球_例文1】

夜阑人静,整个城市已洗褪了繁华,街道的铁门也已被拉上,只剩下转角霓虹灯孤零零地闪烁着。月亮在云中若隐若现,暗露微光。

一阵急促的闹钟铃声突然在空气中炸响,刺破了宁静的夜,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吃力地伸了个懒腰,随手关掉闹钟翻身而起。我打开电脑,看着“windows 7”的字幕缓缓出现,不由敲打着键盘,心中祈盼着它早点开机。终于,屏幕逐渐亮起,我长吁了一口气,点开了一个网页。

我坐定了身子,双手压在桌上,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来迎接一场盛大的比赛——欧洲杯决赛。现在是深夜2:45,在老爸老妈呼呼大睡之时,我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即使有)●(这么大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也不能阻止我投入这场期待已久的比赛!

球赛开始了,我的心也开始沸腾起来。球员们都已摆好阵型,我也把屁股往前挪了挪。不久,西班牙的一个球员带球直攻意大利禁区,我的心提了起来,突然他一个短传,另一个球员头球一甩,进球了!我的心顿时猛跳了一会儿,几乎要大喊出来了,但想到另一个房间里老爸老妈仍在熟睡,才克制住内心的激动,继续投入到球赛中。接着一次又一次的射门把比赛弄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的心也七上八下地沉浮着。

忽然,观众的呼声又渐渐加强,我仔细一看,西班牙队又开始了凛冽犀利的强攻,我心里暗暗给西班牙队打气,只看见他们的前锋又只一脚射门,球从意大利门将手旁擦过,进了!比赛的气氛顿时更加热烈,我都有点坐不住了,用手拍着桌子喝彩。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意大利队终于开始反击,我也为他们加油,希望他们挽回丢掉的两个球,只可惜传说中的“巴神”没有变身,进攻终于在对方门将的强大的防守下宣告中止。更不幸的`是,意大利的一名主力队员大腿肌肉拉伤,而他们的换人名额已用完,场面刹那间崩盘了,局势变成了10打11。意大利队本来就处于下风,现在更是雪上加霜,连他们的前锋都不得不赶来防守,比赛渐渐变为残酷的屠杀。

意大利队已无力回天,在“斗牛士”们的冲击下身心疲惫,又被西班牙队踢进了两个球……

终场的哨声终于响起,我该去睡觉了,可却丝毫没有困意,是啊,有这样激动人心的比赛相伴,即使是凌晨也不会困倦呀!也许,我的血管中天生就沸腾着球迷的热血吧。

我慢慢睡着,远方鱼肚白的天空刚刚破晓……

【足球_例文2】

我最喜欢的运动不是身体对抗强的篮球,也不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而是讲究颠、停、传、接的足球。

总领全文。

在夏天前我对足球还不是很感兴趣,认为一群人在那里争抢一个球没意思。可在南非世界杯后,我对足球的看法彻底改变了。

206月,第21届世界杯在南非举行。看着许多同学欣喜若狂的样子,我心里不屑地想:“不就是足球比赛吗,有什么好激动的。”当晚七点多的时候,爸爸就坐在电视机前高兴地看着比赛,后来几天一直都是这样。终于,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情,和他一起看比赛。看着看着,我渐渐觉得蛮有意思的。就这样我喜欢上了足球。

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前后发生了变化。

世界杯结束后,我已经不能满足于看足球比赛了,我很想试一下实战。于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足球。拿到足球后我十分高兴,左看看,右瞧瞧,期待着周末和同学们一起去踢。

兴趣是最后好老师。

星期五的课程终于上完了,我和同学迫不及待地奔向离学校最近的一块草地,就在那里踢足球。我们到了场地后,决定把一头的两棵树当球门,另一头的另外两棵树当另一个球门。接下来选人,我们一共有6个人,那就三对三,我和小林、小颜一队,其他三人再一队。接下来我们要分配位置,小林个子高,适合当门将;小颜不太会射门,担任中后场的工作;我则是前锋。这样一切准备就绪了,比赛开始了。

我们队上半场先开球,在经过后场的几脚倒脚后,我们队先发动了进攻。小颜传球给我,我远距离射门,可惜球稍偏了一些。对方快速发门球,一个大脚把球吊到了我方后场,致使对方前锋直接面对门将小林,但小林稳稳把对方射出的球接住。随即小林开出的门球打到了对方进攻队员的脚下,我见势不妙赶紧配合小林和小颜防守,最后,对方踢出的球打到了小颜身上。小颜赶紧把球传给我,我虚晃一枪过掉了对方防守队员,并以我的最快速度带球到了对方球门前,面对出击的对方门将,我推射球门右下角将球打进,1比0!之后的比赛我们没有进球也没有失球,1比0的比分也成了终场比分,比赛结束了,我和队员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和对方的失落感产生了极大反差。

详写足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这次比赛后,我更喜欢足球了,因为是足球带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

高中足球教案【篇7】

足球运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运球的目的是为了突破对方防守,然后进行传球和射门。脚背外侧运球,运球的灵活性、可变性强,可做直线、弧线和向外变向运球,易于控制运球方向和发挥运球速度,并便于对球进行保护。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控球意识和能力,做到“球不离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耐力素质:是运动员在全场比赛中不断奔跑、冲刺和在比赛中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的能力。通过耐力素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抗疲劳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并有利于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它是足球运动员的`重要身体素质。

由于本班全部是女生,虽然以前学过足球技术,但运球技术普遍掌握的不够理想,并且耐力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本次课选择脚背外侧运球和耐久跑作为教学内容。为了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提高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和技巧,本次课把脚背外侧运球作为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耐力等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运动对健康的作用,认识足球运动能发展人体的灵敏、

协调、耐力等素质。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脚背外侧运球方法,提高足球运球及耐久跑能力。

3、情感目标: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在学练中培

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能力,体验成功感。

高中足球教案【篇8】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很多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足球,也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的体育运动。本课选取水平二的小足球运球跑为主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足球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以“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方法,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1、认知目标: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小足球运动的乐趣与魅力,知道应该踢球的哪个部位,知道用力的方法与方向,了解简单的足球动作术语。

2、技能目标:掌握运球变向的动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和示范动作,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所学的动作全貌,了解所学动作的整体形象、结构,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

抓住儿童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运用游戏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赛中练,进而达到提高动作技术能力的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沿着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会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能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所学知识、技术进行评价、自鉴,不断矫正与改进。

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认真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并模仿做出类似的动作,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

学生按教师所教动作的内容和要求,反复做动作,学会自觉、积极、主动地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和能力强的学生的作用,使学生互帮互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掌握动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优良品质。

六、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小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2、不利因素:由于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础,而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所以容易产生满足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对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内容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教学过程:

1、酝酿情绪,激发兴趣。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引发学生的兴趣。场地上用足球摆出一个大足球的形状,教师和学生共同在场地中通过小游戏进行热身活动,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验到参与活动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2、合作探究,实践提高。在练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指导并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锻炼,如“踢准”练习,对学生只有基本要求没有具体的技术要求,让学生自己选择动作进行练习,使学生在动中体验锻炼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与同伴交流互助带给自己的乐趣。

3、稳定情绪,调整身心。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富有诗意的语言营造轻松优美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身心得到放松。

热身活动采用先做静力拉伸、后做徒手操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由“相对静止”的状态安全的过渡到“运动状态”,而且,也避免了枯燥不变的慢跑――做操的陈旧热身方式,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到上课状态,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平道路。

在传统游戏“推小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有效利用本课教具――足球,使后面的学生要推“小车”走,而前面做“小车”的同学还要滚着球走,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也在游戏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球感,达到“人球合一”的效果。在游戏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等到锻炼。

伴随悠扬的音乐,师生共同做放松操,进行有效地调整身心,恢复疲劳。

2、音乐停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测试能力。师生再见,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八、教学效果预计:

100%的学生能够了解本课的初衷,并初步学会变向运球,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在比赛过程中60%的同学能够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游戏。

本课练习密度在35%―40%左右,平均心率在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60次/分左右。

高中足球教案【篇9】

高中足球幼儿园教案

一、教案的主题:培养幼儿的足球兴趣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足球运动,培养对足球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基本足球技能,包括运球、传球、射门等。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1)足球基本知识,如球场、球员、进球、比分等。

(2)运球技巧,包括短距离的直线运球、转身运球等。

(3)传球技巧,包括传球的姿势、力量和精确度等。

(4)射门技巧,包括站立射门和移动射门等。

(5)团队合作,包括传球、配合、封堵对方等。

2. 教学方法:

(1)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兴趣。

(2)观看足球比赛和足球教学视频,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足球的规则和技巧。

(3)分组进行足球训练,让幼儿互动交流,并通过合作实践足球技能。

(4)逐步提高训练难度,让幼儿逐渐掌握更高级的足球技巧。

四、教学步骤:

1. 第一节:了解足球运动(20分钟)

活动1:观看足球比赛和足球教学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2:介绍足球的基本知识,如球场、球员、比赛等。

2. 第二节:运球基本技巧(20分钟)

活动1:示范直线运球和转身运球的动作。

活动2:幼儿分组进行运球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第三节:传球基本技巧(20分钟)

活动1:示范传球的姿势、力量和精确度等技巧。

活动2:幼儿分组进行传球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第四节:射门基本技巧(20分钟)

活动1:示范站立射门和移动射门的动作。

活动2:幼儿分组进行射门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 第五节:团队合作和比赛(20分钟)

活动1:幼儿组成两支队伍,进行小型足球比赛。

活动2:教师对比赛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估与总结:

1. 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活动表现。

(2)评估幼儿在运球、传球、射门等方面的技能水平。

(3)评估幼儿在比赛中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 教学总结:

总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同时,鼓励幼儿继续发展和参与足球运动,积极培养健康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六、教学资源:

1. 足球比赛视频和足球教学视频。

2. 足球、球网、球门等器材。

3. 幼儿喜爱的足球动画片、绘本等。

七、教学延伸:

1. 组织幼儿观看足球比赛,增加足球知识和技巧的学习。

2. 建立与地方足球俱乐部的联系,给予幼儿更多的足球机会和培训。

3. 鼓励幼儿参与足球比赛和足球培训班,进一步提高足球技能。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难度。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让他们在足球运动中享受乐趣,培养健康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高中足球教案【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正面屈体扣球的动作要领,能够做出该技术动作,增强扣球的准确性。

2.通过分组练习,小组合作,发展学生力量、速度、协调性能力。

3.通过运动体验,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助跑起跳时机、挥臂路线和击球部位。

【难点】

手掌在最高点击球的后中上部。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导入:我们中国的女排又逐步走向世界巅峰,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我们的主攻朱婷,她在比赛中发挥惊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她的进攻视频,在看完之后大家都被她的扣球能力所折服对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她的这项技能正面屈体扣球。

(二)准备部分

1.听数报团

方法:在规定的区域,老师说到数字几,几名学生就要在一起抱成团。

2.徒手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膝关节。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

1.复习足球正面抢截球技术。

(1)动作要领:正面抢球是对手运球从正面而来时所采用的方法,当球即将着地或刚着地时,支撑脚立即用力蹬地,抢球脚以脚内侧对正球并屈膝向球跨出,挡住球的正面;支撑脚立即前跨,上体前倾保持身体平衡,把球控制住。

(2)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①时机掌握不准,纠正方法:时机不准要求在练习时加强对球的判断,即球没动或对方已将球拨出时,不要伸腿。

②选位不当,纠正方法:与运球人一起进行运球摆脱和站位阻截的练习,以提高选位意识。

③方法不当,纠正方法:多做抢球的模仿练习。

2.讲解排球正面屈体扣球

(1)示范

提问:步伐为什么是第一步大,第二步小?

学生回答:为了能够更好的抓住时机同时制动。

(2)讲解

动作要点:助跑前采用稍蹲准备姿势,两臂自然下垂,观察并判断来球的落点。助跑时,左脚先向前迈出一小步,接着右脚再迅速跨出一大步,左脚及时并上,踏在右脚之前,脚跟先着地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两脚落地的同时,两膝弯曲稍内收,迅速蹬地,两臂由后向前用力上摆。起跳后,挺胸展腹,上体右转45角左右,身体成反弓形。挥臂时,转体收腹,依次带动肩、肘、腕各关节成鞭甩动作向前上方挥动,手臂挥至最高点时,用全手掌击球的后中上部,并主动向前推压,使球前旋。落地时要屈膝缓冲,双脚同时落地。

3.练习

(1)原地击打固定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2)步伐间距练习。

方法:在地上标记出步伐间距。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3)网前一人持球,一人助跑起跳挥臂扣球,找到合适的起跳点。

(4)一人传球,其余人依次助跑起跳挥臂扣球练习。

组织教学:一路纵队,依次扣球。

4.展示:各小组推选出完成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展示。

5.展示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鱼跃前滚翻挺身跳技术动作。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拉伸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在音乐声中,进行拉伸活动。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强度。

五、场地器材

小篮球30个、标志物12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篮球场。

六、课后反思

高中足球教案【篇11】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动作要求:直线助跑,脚尖正对出球方向,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翘,踝关节紧张,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同推送或敲击的方法将球击出。

重点:支撑脚站位

难点:脚型固定

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同时进行练习

教法:

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

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明确支撑脚站位。

(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战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

(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为了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踢球动作,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脚型、脚法要正确。着重解决脚对球接触力量、方向、掌握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

动作要点: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接球腿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内侧迎球。

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两列横队,相距五米

三、教法:

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

2.教师示范。

3.两人一组,队形相距五米,练习传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四、教学比赛

组织:分成两对进行比赛

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队员的行动,抢断、封堵要积极。

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脚内侧踢、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结束部分(5’ )

1、配乐伸展放松操(3’ )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2’ )

五、场地器材:

1、场地:足球场一块;

2、足球20只,,录音机1台

六、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80次/分。

七、三十五分钟

90%学生能够掌握并协调完成足球—脚背内侧踢球动作;绝大多数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教学特色:

教师作为促进者,能够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和发展学习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积极主动的认知、练习运动技术;通过教学练习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能够预防、处理运动伤害;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中班足球教案精选


小编精心选取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班足球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感谢大家帮助分享这份资料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中班足球教案【篇1】

设计思考

幼儿足球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以专业教学为主,必须融入游戏教学。《木头人》是民间游戏里的经典游戏,与足球技能——停球,相结合,即起到了幼儿足球课程游戏化,也进一步提升了孩子对足球喜爱。

活动目标

1、在传统儿歌情境中,按指令带球行进和停止。

2、遵守游戏规则,感受足球游戏乐趣

技能练习

身体练习肌肉力/平衡性/敏捷性/协调性

足球技能、行进带球、停球、

合作技能

(基本战术)无

活动准备

足球场——半场、足球27个

活动过程

准备部分

1、热身游戏——《回头123》

带领幼儿在场地内慢跑两圈,进行下肢热身

游戏规则:老师在球门前面对球门,幼儿则站在教师30米以外的准备线上,等待教师说:回头1、2、3,教师开始说:回头……,幼儿快速前进,教师说完:回头1、2、3幼儿则要快速停止,保持停止造型。(前行速度可以调节,快跑到慢走,为第二环节做好铺垫)

2、你追我赶

障碍瓦片,分段,进行跑、跳、跨

游戏规则:第一幼儿向前进行跑、跳、跨,行进到一半,后一幼儿进行追赶

【1、游戏中要注意提醒幼儿,奔跑过程中不能推挤小朋友】

【2、热身环节游戏次数根据奔跑的距离,场地来设定,3/4次即可】

【3、游戏可以二选一】

教学与练习部分

2、幼儿自由分散踢球

【1、自由分散踢球中注意提醒幼儿,行进带球过程中,注意躲闪以及冲撞】

【2、自由分散游戏时间根据场上幼儿的带球情况来设定,5到10分钟以内———(教师也可以根据场地大小自由设定时间)】

3、游戏——《木头人》

游戏玩法:老师与幼儿持球自由地在场地上运球行进,念儿歌“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动就成小蜜蜂”当儿歌念完时,幼儿要马上踩球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听到指令后再开始新一轮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听到儿歌结束时必须停止,踩球,否则将停止游戏一次。

【该游戏属于民间游戏中的经典游戏,幼儿对儿歌已经耳熟能详,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改变规则,调整儿歌速度。】

结束部分

4、在游戏《回头123》游戏中让幼儿收拾整理足球【也可以让幼儿依次排队射门,自己收拾球,给老师整理】

5、教师总结本次游戏活动,师生整理场地后回教室。

中班足球教案【篇2】

【设计思路】

让幼儿明白噪音也是一种污染,我们保护环境可以从减少噪音开始做起。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找到快乐。明白保护环境,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做到。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想办法控制噪音的兴趣。

2、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探索,引导幼儿想办法减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备乐音与噪音的生活经验。

2、椅子、桌子、杯子、碗、铁桶、双面胶、透明胶、海绵、布条、棉花、小地毯、废报纸及各种软硬材料;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倾听噪音,导入活动

1、请助教老师隐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噪音,让小朋友注意听。

准备一些很嘈杂的噪音,钢琴曲以及欢快的儿歌等等,让孩子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

2、提问:你听到了一些什么?

这些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听了这些声音后你有什么感觉?

你们有什么办法减少这些噪音?

二、引导幼儿进行两种物品相碰撞操作

1、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想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哪些东西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很吵很大?哪些东西相碰撞是发出的声音很小?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哪些物品与任何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小?

哪些物品与别的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大?

你们喜欢听哪种?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分小组讨论减少噪音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1、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噪音?

2、启发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噪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请孩子们自己动手,将自己的想法用行动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教育幼儿区分乐音和噪声迫在眉睫。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

中班足球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练习踢球的技能,锻炼身体。

2、幼儿能根据指令做动作,培养身体协调性。

3、幼儿能积极参与足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将若干小足球四散放在足球场,球门两个、圆形障碍物若干(幼儿绕 s型路线绕行)。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足球,引入本节课。

2、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的拉伸练习。

(二)基本部分

1、根据指令做动作(接力赛)

教师:小朋友已经上过几节课了,这一节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复习一下。

教师:"首先跟小朋友们玩第一个游戏:听指令做动作"。我们先来练习一下。向上跳 向左跑 向右跑

要求:男女分组,每一队的第一位小朋友手抱一个足球,当教师出发哨声响起,小朋友抱足球向老师方向跑去,教师会不断发出指令,游戏中的小朋友根据指令做动作,到达指定地点后,抱球快速返回,把球传递给第二位小朋友。游戏依次进行。

(1)教师示范。

(2)幼儿练习。

(3)幼儿分组比赛。

2、身体协调性游戏。

(1)教师示范。

(2)幼儿练习。

(3)幼儿分组比赛。

(三)游戏:足球对抗赛

(1)幼儿男女各挑5个人分成红蓝两队,进行小规模的足球比赛。进球多的队获胜。

(2)小结比赛情况,总结经验,再次进行比赛。

(四)放松运动:幼儿坐在场地上,轻轻敲打肩、背、手、脚等部位,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中班足球教案【篇4】

幼儿园中班足球游戏活动教案

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足球作为一项很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将为幼儿园中班设计一场足球游戏活动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提升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孩子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 提升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促进孩子们的社交技巧和友谊。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一块室内或室外的足球场地。

2. 准备足球、球门和队服等相关器材。

3. 组织家长志愿者或教师,担任活动中的指导员和裁判员。

三、活动内容:

1. 热身运动:设定多个热身动作,如慢跑、踏步、高抬腿、绕圈等,帮助孩子们准备好身体。

2. 基本动作练习:以小组为单位,教授孩子们如何运球、传球、停球和射门等基本足球动作。指导员可以使用画板或示范动作来解释并示范每个动作的正确姿势。

3. 技能训练游戏:设置多个趣味性的足球游戏,如“抢球赛”、“传球接力赛”、“射门比拼”等,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小组竞赛: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足球比赛,每个小组有一名指导员从旁辅导和评分。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以提高他们的比赛和竞争意识。

5. 交流展示:比赛结束后,每个小组轮流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比赛成果和经验总结。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并对其他小组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肯定。

四、活动扩展:

1. 邀请足球专业教练或运动员来参与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专业指导和激励。

2. 组织足球比赛,邀请其他班级或幼儿园共同参与,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3. 配备摄影师记录活动过程和孩子们的体验,以留念和分享给家长。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足球游戏活动,孩子们能够收获很多。他们不仅学会如何踢球,还能培养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同时,孩子们还可通过和其他班级或幼儿园的比赛交流,互相学习和成长。这一系列的足球活动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在足球运动中收获快乐,并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

中班足球教案【篇5】

游戏名称:足球小将

目标人群:中班幼儿

游戏时间:15-20分钟

游戏材料:足球、彩色笔、纸团、绳子

玩法:

1. 将幼儿分成两个队伍,每队10人,其中一人为队长。

2. 教师出示足球和小纸团,让幼儿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自己认为的足球球员,如前锋、中场、后卫等。

3. 教师指导幼儿用绳子做成球门,并在球门的两侧设置标志杆,作为防守和进攻的界限。

4. 游戏开始,教师将球传入防守方的球门,并发出进攻指令,防守方迅速占领标志杆,准备接球。进攻方则用绳子做成的人形障碍物阻挡防守方的进攻。

5. 防守方将球传入进攻方的球门,并发出进攻指令,进攻方则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防守。

6. 游戏结束后,统计每个队伍进球数,并进行颁奖。

注意事项:

1.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适当加入一些动作和舞蹈元素,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2. 防守方和进攻方需要保持相对静止,以免幼儿感到混乱。

3.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反应,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4. 游戏结束后,可以引导幼儿将游戏中绘制的球员和球门进行收集和整理,让他们感受到收集和整理事物的乐趣。

高中数学教案分享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的依据,网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以求最优质的态度我强烈推荐一篇“高中数学教案”的文章给您,需要时收藏本页可以帮助您轻松找到所需的信息!

高中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 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 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

【设计反思】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案【篇2】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 | β = α +

k·360° ,

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720°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2.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

⑵640°;

⑵280°,第四象限角;

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180°,n∈Z}.

例5.写出终边在y?x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②教材P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

? k·360°+180°<α<k·360°+270°(k∈Z)

因此,2k·360°+360°<2α<2k·360°+540°(k∈Z) 即(2k +1)360°<2α<(2k +1)360°+180°(k∈Z)

故2α是第一、二象限或终边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的角. 又k·180°+90°<

各是第几象限角?

<k·180°+135°(k∈Z) .

<n·360°+135°(n∈Z) ,

当k为偶数时,令k=2n(n∈Z),则n·360°+90°<此时,

<n·360°+315°(n∈Z) ,

当k为奇数时,令k=2n+1 (n∈Z),则n·360°+270°<此时,

理解弧度的意义;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

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通过对弧度制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一、复习角度制:

初中所学的角度制是怎样规定角的度量的? 规定把周角的作为1度的角,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由角度制的定义我们知道,角度是用来度量角的, 角度制的度量是60进制的,运用起来不太方便.在数学和其他许多科学研究中还要经常用到另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它是如何定义呢?

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 1弧度记做1rad.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将rad单位省略.

3.思考:

(1)一定大小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是否是确定的?与圆的半径大小有关吗?

③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

④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

⑤零角的弧度数是零.

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α|= .

① 用弧度数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 的形式, 不必写成小数.

② 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

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

例1.把67°30’化成弧度.

例2.把? rad化成度.

(2)tan1.5.

②教材P9练习第1、2、3、6题;

③教材P10面7、8题及B2、3题.

高中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实例,了解正整数指数函数的概念.

(2)能够求出正整数指数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研究其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实例,了解正整数指数函数,体会从具体到一般,从个别到整体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2)从图像上观察体会正整数指数函数的性质,为这一章的学习作好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学习正整数指数函数体会学习指数函数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研究函数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教学难点:正整数指数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三、学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教学方法:探究交流,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互动过程1]:

(1)请你用列表表示1个细胞分裂次数分别为1,2,3,4,5,6,7,8时,得到的细胞个数;

(2)请你用图像表示1个细胞分裂的次数n( )与得到的细胞个数y之间的关系;

(3)请你写出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n之间的关系式,试用科学计算器计算细胞分裂15次、20次得到的细胞个数.

解:

(1)利用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可以算出1个细胞分裂1,2,3,4,5,6,7,8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分裂次数 1 2 3 4 5 6 7 8

细胞个数 2 4 8 16 32 64 128 256

(2)1个细胞分裂的次数 与得到的细胞个数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它的图像是由一些孤立的点组成

(3)细胞个数 与分裂次数 之间的关系式为 ,用科学计算器算得 ,所以细胞分裂15次、20次得到的细胞个数分别为32768和1048576.

探究:从本题中得到的函数来看,自变量和函数值分别是什么?此函数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细胞个数 随着分裂次数 发生怎样变化?你从哪里看出?

小结:从本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得到的细胞分裂个数都是底数为2的指数,而且指数是变量,取值为正整数. 细胞个数 与分裂次数 之间的关系式为 .细胞个数 随着分裂次数 的增多而逐渐增多.

[互动过程2]:问题2.电冰箱使用的氟化物的释放破坏了大气上层的臭氧层,臭氧含量Q近似满足关系式Q=Q00.9975 t,其中Q0是臭氧的初始量,t是时间(年),这里设Q0=1.

(1)计算经过20,40,60,80,100年,臭氧含量Q;

(2)用图像表示每隔20年臭氧含量Q的变化;

(3)试分析随着时间的增加,臭氧含量Q是增加还是减少.

解:(1)使用科学计算器可算得,经过20,40,60,80,100年,臭氧含量Q的值分别为0.997520=0.9512, 0.997540=0.9047, 0.997560=0.8605, 0.997580=0.8185, 0.9975100=0.7786;

(2)用图像表示每隔20年臭氧含量Q的变化,它的图像是由一些孤立的点组成.

(3)通过计算和观察图形可以知道, 随着时间的增加,臭氧含量Q在逐渐减少.

探究:从本题中得到的函数来看,自变量和函数值分别又是什么?此函数是什么类型的函数?,臭氧含量Q随着时间的增加发生怎样变化?你从哪里看出?

小结:从本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得到的臭氧含量Q都是底数为0.9975的指数,而且指数是变量,取值为正整数. 臭氧含量Q近似满足关系式Q=0.9975 t, 随着时间的增加,臭氧含量Q在逐渐减少.

[互动过程3]:上面两个问题所得的函数有没有共同点?你能统一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这样的函数图像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 叫作正整数指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正整数集 .

说明: 1.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是因为函数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2.在研究增长问题、复利问题、质量浓度问题中常见这类函数.

(二)、例题:某地现有森林面积为1000 ,每年增长5%,经过 年,森林面积为 .写出 ,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经过5年,森林的面积.

分析:要得到 , 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先一年一年的增长变化,找出规律,再写出 , 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 根据题意,经过一年, 森林面积为1000(1+5%) ;经过两年, 森林面积为1000(1+5%)2 ;经过三年, 森林面积为1000(1+5%)3 ;所以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经过5年,森林的面积为1000(1+5%)5=1276.28(hm2).

练习:课本练习1,2

补充例题:高一某学生家长去年年底到银行存入2000元,银行月利率为2.38%,那么如果他第n个月后从银行全部取回,他应取回钱数为y,请写出n与y之间的关系,一年后他全部取回,他能取回多少?

解:一个月后他应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二个月后他应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2;,三个月后他应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3,, n个月后他应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n; 所以n与y之间的关系为y=2000(1+2.38%)n (nN+),一年后他全部取回,他能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12.

补充练习:某工厂年产值逐年按8%的速度递增,今年的年产值为200万元,那么第n年后该厂的年产值为多少?

(三)、小结:1.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是因为函数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2.在研究增长问题、复利问题、质量浓度问题中常见这类函数。

高中数学教案【篇4】

1. 幽默风趣的你,平时在班里话语不多,也不张扬,但是,你在无意中的表现仍然赢得了很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上你认真刻苦,也能及时的完成作业,但是我觉得你总是没把全部的心思用在学习上,不然以你的聪明,应该保持在前三名才对啊,加油吧,也许关注学习成绩对你才是更有意义的事!

2. 身为纪律委员的你,认真负责,以身作则,生活上的你平易近人,与同学关系融洽,学习上你勤奋刻苦,尤其在英语的学习上,显示出了你的语言天赋,我觉得,假如你能把这份自信和兴趣用到其他的学科学习中,也一定会收获很多的!加油吧!

3. 你能严格遵守校规,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完成认真,乐于助人,愿意帮助同学,大扫除时你不怕苦,不怕累,但是英语方面还不够给力,所以,如果再投入一点,定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而且你还是一个愿意动脑筋的好学生,如果继续保持下去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4. 你是个懂礼貌明事理的孩子,你能严格遵守班级纪律,热爱集体,对待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够专心听讲,课下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你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若能做到学习时心无旁骛就好了,掌握知识也不够牢固,思维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平时善于多动笔认真作好笔记,多开动脑筋,相信你一定能在下学期更得更大的进步! 你学习认真刻苦,也能善于思考,更十分活泼,并能严格遵守班级和宿舍纪律,上课你能认真听讲,做作业时你十分专注,常常愿意花功夫钻研难题,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但若能在认真做作业的同时,将速度提上去,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要多讲究学习方法,不能靠熬夜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老师相信你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5. 虽然你个头小,但每次你领读时的那股认真劲儿,令老师暗暗称赞。你尊敬老师,和同学能和睦相处。甜美可爱的你,经过不断的努力,你会更出色的!

6. 你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课堂上,你非常投入地学习着,朗读课文时数你最有感情。中午你还主动给老师捶背,真是个会关心人的孩子,老师谢谢你。你十分喜爱读课外书,不过课上可不能偷看啊!愿书成为你的好朋友。

7. 学习中你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你永不落败的秘诀。老师希望你能借助良好的学习方法,抓紧一切时间,笑在最后的一定是你!

8. 许丽君——你思想上进,踏实稳重,诚实谦虚,尊敬老师。黑板报中有你倾注的心血,集体荣誉簿里有你的功劳。但学习的主动精神不够,竞争意识不强,也很少看到你向老师请教,成绩进步不明显。请相信:世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心更高的山!望今后大胆进取,多思多问,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激发活力,提高学习效率,持之以恒,美好的明天属于你!

9. 每天你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上学,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可惜只能记住很少的一部分。希望你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下学期有更大的进步!

10. 你言语不多,但待人诚恳、礼貌,作风踏实,品学兼优,热爱班级,关爱同学,勤奋好学,思维敏捷,成绩优秀。愿你扎实各科基础,坚持不懈,!一定能考上重点! 优秀的男生肯定是逗人喜欢的,老师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优秀,把这种优秀保持在你人生的每一阶段中。你的人生就是辉煌如意的!

高中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

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法建议

(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

(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

(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

(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设 表示曲线 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 的集合;

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

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

(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出或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

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

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 数学符号语言中的等式 数学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 , 的代数方程 简化了的 , 的代数方程

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

(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2022最新完整版 篇2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

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函数的定义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②无穷区间;

③区间的数轴表示.

(4)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通过三个已知的函数:y=ax+b(a≠0)

y=ax2+bx+c(a≠0)

y=(k≠0)比较描述性定义和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定义,谈谈体会.

师:归纳总结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1:已知函数f(x)=+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f(-3),f()的值;

(3)当a>0时,求f(a),f(a-1)的值.

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前所述的三个实例.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例2、设一个矩形周长为80,其中一边长为x,求它的面积关于x的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分析:由题意知,另一边长为x,且边长x为正数,所以0

所以s==(40-x)x(0

引导学生小结几类函数的定义域: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5)满足实际问题有意义.

巩固练习:课本P19第1

2、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例3、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相等?

分析:

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解:

课本P18例2

(四)归纳小结

①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②初步介绍了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同一函数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出了区间的概念.

(五)设置问题,留下悬念

1、课本P24习题1.2(A组)第1—7题(B组)第1题

2、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三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课堂小结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2022最新完整版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_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_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_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2022最新完整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探索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何研究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课后作业:

思考如何用三角函数单调性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2022最新完整版 篇5

1.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高中代数类课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提高......(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

(1)讨论法

(2)情景教学法

(3)问答法

(4)发现法

(5)讲授法

5.教学过程

(1)导入

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

(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奇函数的定义)。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分组判断几组函数图像是否为奇函数,并归纳奇函数图像的特点。设置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否为奇函数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下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

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

2.高中数学教案格式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

3.高中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高中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

计算机.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为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这说明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

到、的距离分别为

所以,即点在直线上.

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

至此,证明完毕.回顾上述内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吗?可见,这个证明过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过程,下面试试看:

解法二: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当然也不要忘了证明,即验证两条是否都满足.显然,求解过程就说明第一条是正确的(从这一点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优越一些);至于第二条上边已证.

这样我们就有两种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线方程的理论,又非常自然,还体现了曲线方程定义中点集与对应的思想.因此是个好方法.

让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解如下问题:

例2:点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这是一个纯粹的几何问题,连坐标系都没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显然用已知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进行求解.

求解过程略.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分析上面两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我们总结一下求解曲线方程的大体步骤:

首先应有坐标系;其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然后写出表示曲线的点集;再代入坐标;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证明或修正.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

(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4)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一般情况下,求解过程已表明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过程中的转化都是等价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所以,通常情况下证明可省略,不过特殊情况要说明.

上述五个步骤可简记为:建系设点;写出集合;列方程;化简;修正.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已知一条曲线在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的距离减去它到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动画演示】用几何画板演示曲线生成的过程和形状,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关系.

解:设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轴,垂足是(如图2),那么点属于集合

由距离公式,点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将①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

由题意,曲线在轴的上方,所以,虽然原点的坐标(0,0)是这个方程的解,但不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应为,它是关于轴对称的抛物线,但不包括抛物线的顶点,如图2中所示.

【练习巩固】

题目:在正三角形内有一动点,已知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 、,且有,求点轨迹方程.

分析、略解:首先应建立坐标系,以正三角形一边所在的直线为一个坐标轴,这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另一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单,如图3所示.设、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根据条件,代入坐标可得

化简得

由于题目中要求点在三角形内,所以,在结合①式可进一步求出、的范围,最后曲线方程可表示为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解析几何研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求曲线的方程?

(3)请对求解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进行评价.各步骤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应注意什么?

【作业】课本第72页练习1,2,3;

高中数学教案2022最新完整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二)实践动手作图

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

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

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练习1、2P18习题1.2A组1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课外练习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高中数学教案2022最新完整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练习第5题

2.课外思考课本P16,探究(1)(2)

高中数学教案2022最新完整版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

例题1:(1) 已知a(-2,0), 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不存在

(2)已知动点 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

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 ,实轴长为 ,焦距为 。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高中数学教案2022最新完整版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空间图形。“二面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B)中9.7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又要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它是为了研究两个平面的垂直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能力目标:

(1)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揭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重点、难点:

重点:“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在引入课题时,我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法,在新课探究中采用问题启导、活动探究和类比发现法,在形成技能时以训练法、探究研讨法为主。

2、教学控制与调节的措施:本节课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和实物教具,预计学生对二面角及二面角平面角的概念能够理解,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估计二面角的具体求法一节课内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将其放在下节课。

3、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确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此外,为加强直观教学,还要预先做好一些二面角的模型。

三、学法指导

1、乐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要注意领会化归、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会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

3、会学: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学生要领会复习类比和深入研究这两种知识创新的方法,从而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创新,既能解决问题,更能发现问题。

四、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明确数学概念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时,就会对概念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了创新思维的氛围。

(一)、二面角

1、揭示概念产生背景。

问题情境1、在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问题情境2、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角?

问题情境3、运用多媒体和身边的实例,展示我们遇到的另一种空间的角——二面角(板书课题)。

通过这三个问题,打开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二面角这一概念的产生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展现概念形成过程。

问题情境4、那么,应该如何定义二面角呢?

创设这个问题情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展开提供了空间。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几何中“角”这一概念的引入过程。教师应注意多让学生说,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结果,教师要给与积极的评价。

问题情境5、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二面角的实例吗?通过实际运用,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

(二)、二面角的平面角

1、揭示概念产生背景。平面几何中可以把角理解为是一个旋转量,同样一个二面角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平面以其棱为轴旋转而成的,也是一个旋转量。说明二面角不仅有大小,而且其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总的说来只有相交或平行两种情况,为了对相交平面的相互位置作进一步的探讨,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二面角的度量问题。

问题情境6、二面角的大小应该怎么度量?能否转化为平面角来处理?这样就从度量二面角大小的需要上揭示了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产生的背景。

2、展现概念形成过程

(1)、类比。教师启发,寻找类比联想的对象。

问题情境7、我们以前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过的两种空间角的定义,电脑演示以提高效率。

问题情境8、两定义的共同点是什么?生:空间角总是转化为平面的角,并且这个角是唯一确定的。

问题情境9、这个平面的角的顶点及两边是如何确定的?

(2)、提出猜想:二面角的大小也可通过平面的角来定义。对学生提出的猜想,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他们大胆猜想的意识和习惯,这对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大有帮助。

问题情境10、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及两边应如何确定呢?生:顶点放在棱上,两边分别放在两个面内。这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结果。

(3)、探索实验。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继续探索,得到定义。

问题情境11、那么,怎样使这个角的大小唯一确定呢?师生共同探讨后发现,角的顶点确定后,要使此角的大小唯一确定,只须使它的两条边在平面内唯一确定,联想到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的唯一性,由此发现二面角的大小的一种描述方法。

(5)、自我验证: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定义。并说明定义的合理性,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并加以理论证明。

(三)、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画法

主要分为直立式和平卧式两种,用电脑《几何画板》作图。

(四)、范例分析

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由于时间的关系设置了一道例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领会到数学概念来自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三角形纸片ABc,以它的高AD为折痕,折成一个1200二面角,求此时B、c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涉及二面角的计算问题,关键是找出(或作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知图形的性质,最后发现可由定义找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可让学生先做,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可给学生板演的机会。教师讲评时强调解题规范即必须证明∠BDc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变式训练:图中共有几个二面角?能求出它们的大小吗?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本题的变式训练也可作为课后思考题。

题后反思:(1)解题过程中必须证明∠BDc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是:先找(或作)——后证——再解(三角形)

(五)、练习、小结与作业

练习:习题9.7的第3题

小结在复习完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空间中三种角加以比较、归纳,以促成学生建立起空间中角这一概念系统。同时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领会复习类比和深入研究这两种知识创新的方法。

作业:习题9.7的第4题

思考题:见例题

五、板书设计(见课件)

以上是我对《二面角》授课的初步设想,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数学教案【篇7】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实习作业》。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

《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准备】

1、分组:4~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

高中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

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法建议

(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

(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

(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

(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设 表示曲线 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 的集合;

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

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

(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出或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

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

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 数学符号语言中的等式 数学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 , 的代数方程 简化了的 , 的代数方程

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

(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高中数学教案【篇9】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一、学习目标与自我评估

1 掌握利用单位圆的几何方法作函数 的图象

2 结合 的图象及函数周期性的定义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最小正周期

3 会用代数方法求 等函数的周期

4 理解周期性的几何意义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周期函数的概念”, 周期的求解。

三、学法指导

1、 是周期函数是指对定义域中所有都有,即应是恒等式。

2、周期函数一定会有周期,但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

四、学习活动与意义建构

五、重点与难点探究

例1、若钟摆的高度 与时间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该函数的周期;

(2)求 时钟摆的高度。

例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1) (2)

总结:(1)函数 (其中均为常数,且的周期T=xx)

(2)函数 (其中 均为常数,且的周期T=xx)

例3、求证: 的周期为 。

例4、(1)研究 和 函数的图象,分析其周期性。(2)求证: 的周期为 (其中 均为常数,

总结:函数 (其中 均为常数,且的周期T= 。

例5、(1)求 的周期。

(2)已知 满足 ,求证: 是周期函数

课后思考:能否利用单位圆作函数 的图象。

六、作业:

七、自主体验与运用

高中数学教案【篇10】

一、本节课内容的数学本质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二分法基本原理,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步骤,使学生学会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渗透逐步逼近和无限逼近思想(极限思想),体会“近似是普遍的、精确则是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有关内容,通过求方程的近似解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算法等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节课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初步感受程序化地处理问题的算法思想。

二、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作用

“二分法”的理论依据是“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本节课是上节学习内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自然延伸;是数学必修3算法教学的一个前奏和准备;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近似思想、逼近思想和算法思想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函数图象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理解函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符号提供了知识准备。但学生仅是比较熟悉一元二次方程解与函数零点的关系,对于高次方程、超越方程与对应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比较模糊,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造成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方法,会用二分法求某些具体方程的近似解,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体会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

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让学生充分体验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程序化地处理问题的思想及其重要作用,并为下一步学习算法做知识准备。

通过探究、展示、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合作意识。

通过具体问题体会逼近过程,感受精确与近似的相对统一。

五、教学诊断分析

“二分法”的思想方法简便而又应用广泛,所需的数学知识较少,算法流程比较简洁,便于编写计算机程序;利用计算器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明了;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相关体验,所以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但“二分法”不能用于求方程偶次重根的近似解,精确度概念不易理解。

六、教学方法和特点

本节课采用的是问题驱动、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组合作、互动探究、搭建平台、分散难点的学习指导方法把问题逐步推进、拾级而上,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自主探究二分法的原理。

本节课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问题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2、注重与现实生活中案例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以李咏主持的幸运52猜商品价格来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在猜测的过程中体会二分法思想。

3、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

本节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在学生合作探究中解决,使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4、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揭示数学本质。

本节课中利用计算器进行了多次计算,逐步缩小实数解所在范围,精确度的确定就显得非常自然,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整个课件都以PowerPoint为制作平台,演示Excel

程序求方程的近似解,界画活泼,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

七、预期效果分析

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知识作基础,通过对求方程近似解的探究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采用多媒体技术,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掌握二分法的本质,完成教学目标。

另外尽管使用了科学计算器,但求一个方程的近似解也是很费时的,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和产生急躁情绪;况且问题探究式教学跟学生的学习程度有很大关系,各小组的探究时间存在差异,教师要适时指导。

关于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解三角形”既是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又有较强的应用性,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被保留下来,并独立成为一章。这部分内容从知识体系上看,应属于三角函数这一章,从研究方法上看,也可以归属于向量应用的一方面。从某种意义讲,这部分内容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典型内容之一。而本课“正弦定理”,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有的三角函数及向量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作量化探究,发现并掌握正弦定理(重要的解三角形工具),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中,体验 “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我县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意识和技能还不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高,比较喜欢数学,尤其是象本节课这样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相信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有比较不错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解题方案的探索,尝试应用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等思想方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引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一些数学模型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合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平面几何、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解决,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锻炼探究精神。树立“数学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的理念。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证明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更好的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我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即由教师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并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为了很好地完成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原则,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宁静的夜晚,明月高悬,当你仰望夜空,欣赏这美好夜色的时候,会不会想要知道:那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

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首次测出了地月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385400km,你知道他们当时是怎样测出这个距离的吗?

问题2:在现在的高科技时代,要想知道某座山的高度,没必要亲自去量,只需水平飞行的飞机从山顶一过便可测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有,交通警察是怎样测出正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学好本章内容即可掌握其原理。(板书课题《解三角形》)

[设计说明]引用教材本章引言,制造知识与问题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

(二)特殊入手,发现规律

问题3: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老师想试试你的实力,请你根据初中知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Rt⊿ABC中sinA= ,sinB= ,sinC= ,由此,你能把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所有的边和角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启发学生发现特殊情形下的正弦定理。

(三)类比归纳,严格证明

问题4:本题属于初中问题,而且比较简单,不够刺激,现在如果我为难为难你,让你也当一回老师,如果有个学生把条件中的Rt⊿ABC不小心写成了锐角⊿ABC,其它没有变,你说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设计说明]此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如果感觉自己解决有困难,学生也可以前后桌或同桌结组研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在巡视的过程中让不同方法的学生上黑板展示,如果没有用向量的学生,教师引导提示学生能否用向量完成证明。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怎么做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教材共分两课时进行,这是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的概念,依据函数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应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单调性是高中数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研究和讨论初等函数有关性质的基础。掌握本节内容不仅为今后的函数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判断某些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明确单调性是一个局部概念.

教学难点:领会函数单调性的实质与应用,明确单调性是一个局部的概念。

教学关键: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出发,讲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

4.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而且思维逐步地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并由此向逻辑思维发展,但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意志力薄弱,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看,他们只能根据函数的图象观察出“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等变化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于学生在概念的掌握上缺少系统性、严谨性,在教学中注意加强.

二、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并能根据函数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2.能力目标:通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的思想方法,增加学生的知识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探索等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求知__。领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函数的单调性的学习,掌握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展开探索过程,充分利用好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本节课采用问答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只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自觉的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并且加入激励性的语言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2.学习方法

自我探索、自我思考总结、归纳,自我感悟,合作交流,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问题情景,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引入,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例题分析与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和课外作业六个板块。这里分别就其过程和设计意图作一一分析。

(一)问题情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多个生活背景问题,并就图表和图象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系列问题和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__,为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做好铺垫。(祥见课件)

新课程理念认为: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本节课所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生活。

(二)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引入

1.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请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通过学生已学过的函数y=2x+4,,的图象的动态形式形象出x、y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有感性认识。,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观察下列函数图象,从左向右看图象的变化趋势?

问题2:你能明确说出“图象呈上升趋势”的意思吗?

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总结,得到单调性的“通俗定义”:

从在某一区间内当x的值增大时,函数值y也增大,到图象在该区间内呈上升趋势再到如何用x与f(x)来描述上升的图象?

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几何画板的灵活使用,数形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图形语言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翻译变得轻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新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学生已学过的一次y=2x+4,,的图象的动态形式形象地反映出x、y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有感性认识。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入手,探讨单调性的概念,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从图形、直观认识入手,研究单调性的概念,其本身就是研究、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三)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

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归纳:如何使用数学语言来准确描述函数的单调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出增函数的概念,同时要求学生讨论概念中的关键词和注意点。

定义中的“当x1x2时,都有f(x1)

注意:(1)函数的单调性也叫函数的增减性;

(2)注意区间上所取两点x1,x2的任意性;

(3)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局部概念。

让学生自已尝试写出减函数概念,由两名学生板演。提出单调区间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给出函数单调性的严格定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概念,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其实也叫做函数的增减性,它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局部概念,同时明确判定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这样处理,同时也是让学生感悟、体验学习数学感念的方法,提高其个性品质。

(四)例题分析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象法和定义法。

2.例2.证明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照定义进行分析,明确本题要解决什么?定义要求是什么?怎样去思考?通过自己的解决,总结证明单调性问题的一般方法。

变式一:函数f(x)=-3x+b在R上是减函数吗?为什么?

变式二:函数f(x)=kx+b(k

变式三:函数f(x)=kx+b(k

错误:实质上并没有证明,而是使用了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题设计意图: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象法和定义法。例1是教材中例题,它的解决强化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是依托具体问题,对单调区间这一概念的再认识;要了解函数在某一区间上是否具有单调性,从图上进行观察是一种常用而又粗略的方法。严格地说,它需要根据单调函数的定义进行证明。例2是教材练习题改编,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使用定义证明的一般步骤:任取—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通过例2的解决是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概念进行简单论证的基本方法,强化证题的规范性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例3是教材例2抽象出的数学问题。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解题的规范性,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一些常见的变形方法。

(五)巩固与探究

1.教材p36练习2,3

2.探究: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有什么规律?

(几何画板演示,学生探究)本问题作为机动题。时间不允许时,就为课后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象,对函数是否具有某种性质作出一种猜想,然后通过推理的办法,证明这种猜想的正确性,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数学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证明或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和步骤,达到巩固,消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强化解题步骤,形成并提高解题能力。对练习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总结。

(六)回顾总结

通过师生互动,回顾本节课的概念、方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知识,同学们要切记: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同时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要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正确进行判断和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体会数学的和谐美。

(七)课外作业

1.教材p43习题1.3A组1(单调区间),2(证明单调性);

2.判断并证明函数在上的单调性。

3.数学日记:谈谈你本节课中的收获或者困惑,整理你认为本节课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1、2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增、减函数的概念,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解题规范化的训练,并且以此作为学生对本结内容各项目标落实的评价。新课标要求: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作业3这种新型的作业形式是其很好的体现。

(七)板书设计(见ppt)

五、评价分析

有效的概念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了:第一.教要按照学的法子来教;第二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新概念间寻找“最近发展区”;第三.强化了重探究、重交流、重过程的课改理念。让学生经历“创设情境——探究概念——注重反思——拓展应用——归纳总结”的活动过程,体验了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积极主动的建构者。

本节课围绕教学重点,针对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探索研究状态之中,__引趣,并注重数学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是顺应新课改要求的,是研究性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高中数学教案【篇11】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和加法原理以后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排列问题,并且对顺序与排列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关键是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组合概念的理解和组合数公式;组合与排列的区别.

那么请问:平面上有7个点,问以这7点中任何两个为端点,构成有向线段有几条?

其实亦可用另一种方法解决,这就是组合.

一般地,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表示.

= =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构成有向线段的问题可分成2步来完成:

第一步,先从7个点中选2个点出来,共有 种选法;

第二步,将选出的2个点做一个排列,有 种次序;

用计算器求 、 、 、

可发现 = =

由此猜想:

用实际例子说明:比如要从50人中挑选4个出来参加迎春长跑的选择方案有 ,就相当于挑46个人不参加长跑的选择方案 一样.“取法”与“剩法”是“一 一对应”的.

当m=n时,

此性质作用:当 时,计算 可变为计算 ,能够使运算简化.

可解释为:从 这n 1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是 ,这些组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含有元素 ,一类不含有 .含有 的组合是从 这n个元素中取出m (1个元素与 组成的,共有 个;不含有 的组合是从 这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组成的,共有 个.根据加法原理,可以得到组合数的另一个性质.在这里,主要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含与不含其元素”的分类思想.

【说明】1( 公式特征:下标相同而上标差1的两个组合数之和,等于下标比原下标多1而上标与高的相同的一个组合数.

2( 此性质的作用:恒等变形,简化运算.在今后学习“二项式定理”时,我们会看到它的主要应用.

例2、应用题:

(2)平均分给3人;

(3)若平均分为3份;

(4)甲分2本,乙分7本,丙分6本;

(5)1人2本,1人7本,1人6本.

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能列举出某种方法时,让学生通过交换元素位置的办法加以鉴别.

学生易于辨别组合、全排列问题,而排列问题就是先组合后全排列.在求解排列、组合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找出两定义的关系后,按以下两步思考:首先要考虑如何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元素来,选出元素后再去考虑是否要对元素进行排队,即第一步仅从组合的角度考虑,第二步则考虑元素是否需全排列,如果不需要,是组合问题;否则是排列问题.

排列、组合问题大都来源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中所熟悉的情景,解题思路通常是依据具体做事的过程,用数学的原理和语言加以表述.也可以说解排列、组合题就是从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具体情景的出发,正确领会问题的实质,抽象出“按部就班”的处理问题的过程.据观察,有些同学之所以学习中感到抽象,不知如何思考,并不是因为数学知识跟不上,而是因为平时做事、考虑问题就缺乏条理性,或解题思路是自己主观想象的做法(很可能是有悖于常理或常规的做法).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师生一道在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怎么做事就怎么分析,若能借助适当的工具,模拟做事的过程,则更能说明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从排列问题引入,随即自然地过渡到组合问题.由此让学生对于排列与组合两者的异同有深刻理解,并能自如地进行判断.

本节课在教学技术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大大缩短了教师板书抄题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连贯的思考以及探索问题.

在例题的设计上从最基本的组合数公式的利用,到简单的应用题,再到组合中较难的分组分配以及平均不平均分配问题的训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基础型和研究型功能,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采取对话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开阔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思想。

(2)会用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简单具体问题的算法;

(3)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情境导入

电影《神枪手》中描述的凌靖是一个天生的狙击手,他百发百中,最难打的位置对他来说也是轻而易举,是香港警察狙击手队伍的第一神枪手、作为一名狙击手,要想成功地完成一次狙击任务,一般要按步骤完成以下几步:

第一步:观察、等待目标出现(用望远镜或瞄准镜);

第二步:瞄准目标;

第三步:计算(或估测)风速、距离、空气湿度、空气密度;

第四步:根据第三步的结果修正弹着点;

第五步:开枪;

第六步:迅速转移(或隐蔽)

以上这种完成狙击任务的方法、步骤在数学上我们叫算法。

课堂探究

预习提升

1、定义:算法可以理解为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够解决一类问题。

2、描述方式

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形式语言(算法语言)、框图。

3、算法的要求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且能重复使用;

(2)算法过程要能一步一步执行,每一步执行的操作,必须确切,不能含混不清,而且经过有限步后能得出结果。

4、算法的特征

(1)有限性:一个算法应包括有限的操作步骤,能在执行有穷的操作步骤之后结束。

(2)确定性:算法的计算规则及相应的计算步骤必须是唯一确定的。

(3)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基本操作,并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4)顺序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后续,且除了最后一步外,每一个步骤只有一个确定的后续。

(5)不唯一性:解决同一问题的算法可以是不唯一的

课堂典例讲练

命题方向1对算法意义的理解

例1、下列叙述中,

①植树需要运苗、挖坑、栽苗、浇水这些步骤;

②按顺序进行下列运算:1+1=2,2+1=3,3+1=4,…99+1=100;

③从青岛乘动车到济南,再从济南乘飞机到伦敦观看奥运会开幕式;

④3x>x+1;

⑤求所有能被3整除的正数,即3,6,9,12。

能称为算法的个数为()

A、2

B、3

C、4

D、5

【解析】根据算法的含义和特征:①②③都是算法;④⑤不是算法、其中④,3x>x+1不是一个明确的步骤,不符合明确性;⑤的步骤是无穷的,与算法的有限性矛盾。

【答案】B

[规律总结]

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针对判断语句是否是算法的问题,要看它的步骤是否是明确的和有效的,而且能在有限步骤之内解决这一问题、

【变式训练】下列对算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一个算法应包含有限的步骤,而不能是无限的

②算法可以理解为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

③算法中的每一步都应当有效地执行,并得到确定的结果

④一个问题只能设计出一个算法

【解析】由算法的有限性指包含的步骤是有限的故①正确;

由算法的明确性是指每一步都是确定的故②正确;

由算法的每一步都是确定的,且每一步都应有确定的结果故③正确;

由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故④不正确。

【答案】④

命题方向2解方程(组)的算法

例2、给出求解方程组的一个算法。

[思路分析]解线性方程组的常用方法是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这两种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别,为了适用于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以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我们用高斯消元法(即先将方程组化为一个三角形方程组,再通过回代方程求出方程组的解)解线性方程组、

[规范解答]方法一:算法如下:

第一步,①×(-2)+②,得(-2+5)y=-14+11

即方程组可化为

第二步,解方程③,可得y=-1,④

第三步,将④代入①,可得2x-1=7,x=4

第四步,输出4,-1

方法二:算法如下:

第一步,由①式可以得到y=7-2x,⑤

第二步,把y=7-2x代入②,得x=4

第三步,把x=4代入⑤,得y=-1

第四步,输出4,-1

[规律总结]1、本题用了2种方法求解,对于问题的求解过程,我们既要强调对“通法、通解”的理解,又要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2、设计算法时,经常遇到解方程(组)的问题,一般是按照数学上解方程(组)的方法进行设计,但应注意全面考虑方程解的情况,即先确定方程(组)是否有解,有解时有几个解,然后根据求解步骤设计算法步骤。

【变式训练】

【解】算法如下:S1,①+2×②得5x=1;③

S2,解③得x=;

S3,②-①×2得5y=3;④

S4,解④得y=;

命题方向3筛选问题的算法设计

例3、设计一个算法,对任意3个整数a、b、c,求出其中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比较a,b比较m与c―→最小数

[规范解答]算法步骤如下:

1、比较a与b的大小,若a

2、比较m与c的大小,若m

[规律总结]求最小(大)数就是从中筛选出最小(大)的一个,筛选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保证了筛选的可行性,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从多个不同数中筛选出满足要求的一个。

【变式训练】在下列数字序列中,写出搜索89的算法:

21,3,0,9,15,72,89,91,93

[解析]1、先找到序列中的第一个数m,m=21;

2、将m与89比较,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搜索到89;

3、如果m与89不相等,则往下执行;

4、继续将序列中的其他数赋给m,重复第2步,直到搜索到89。

命题方向4非数值性问题的算法

例4、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

(1)设计安全渡河的算法;

(2)思考每一步算法所遵循的共同原则是什么?

中班健康教案:足球小子


中班健康教案:足球小子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语言、社会

·知道废旧物品可以成为有趣的体育器具,能较主动地关注周围环境

·能用踢、跑、项等方法玩旧报纸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能遵守规则进行游戏活动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3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废旧物品可以成为有趣的体育器具,能多种方法玩旧报纸

·难点:想出多种足球训练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观看过足球运动员的练、比赛和进球的录象

·物质准备:教具:哨子一个;学具:废旧报纸人手3—5张,场地两端用大塑料积木插成球门状,胸饰若干(红、黄、蓝、绿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将报纸顶在头上走入场地边缘。

二、把报纸搓成纸棍,做纸棍操:上肢运动、头部运动、腿部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

三、足球训练

1.带报纸赛跑:纸放在胸前,向前快跑到足球场,不要让纸掉下来。

2.自由训练。 (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报纸的玩法。)

3.集体练习射球、传球、顶球、扑球等动作。

四、游戏“足球赛”

1.讲解比赛规则:分两队,每队有一位守门员;同一颜色胸饰的是同一队队员;比赛时将球射进对方球门才得1分;不能推、抓对方队员,手不能直接触球,违反规则将处以点球。

2.分组进行球赛(教师做裁判,适当调整比赛,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五、放松活动

绕场地慢跑一圈,整理场地,回活动室。

【延伸活动】

1.在晨间活动或自由活动时,幼儿自由地玩这些“纸球”,玩出新花样。

2.寻找还有哪些废旧物品也能成为有趣的体育活动器械玩具。“变废为宝”。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教学目标是练习踢、跑、顶等基本动作。又恰逢“世界杯”足球赛,以足球训练和足球比赛为活动的情节、报纸为游戏材料开展活动,能让幼儿主动关注周围的世界,又能感受到报纸再利用给自己活动带来的快乐,一箭三雕。活动设计时,以报纸原形为活动材料进行基本的体育训练,进一步将报纸搓成棍做准备活动、团报纸进行足球训练以及到最后的足球比赛,层层递进的活动一步步地增加难度,以游戏的情节去完成健康活动的目标,又能渗透基本的环境教育目标。

二、效果分析

活动一开始,当老师出示报纸进行活动时,幼儿就被这个有意思的器械给吸引住了,有一幼儿提出质疑:旧报纸也能当玩具?经过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原来平常以为没用了的报纸还能进行这么有趣的活动,真的挺有意思,这样的环境教育是在玩中体会到的,在快乐中被同化的。第二,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想出报纸的各种玩法,丰富了他们废物利用的经验。第三,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他们参与活动是主动的、快乐的,其中还有合作玩的。第四,由于这个活动是幼儿兴趣所在,因此幼儿能主动遵守游戏规则,而无需教师的再三强调。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


踢足球需要团队合作,孩子们需要互相配合、相互传球、合作进攻或防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意见,学会协调自己的行动与队友的动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篇1)

活动名称: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2. 培养幼儿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3.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活动准备:

1. 足球;

2. 球门;

3. 场地(平坦的草地或操场);

4. 指示牌。

活动流程:

1. 活动导入(5分钟):

- 和幼儿们一起讨论足球是什么运动,足球的规则是什么,以及踢足球的好处。

- 引入今天的活动主题和目标。

2. 活动讲解和示范(10分钟):

- 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简单地介绍足球的基本规则,如不能用手触球、进攻方要尽量运球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等。

- 向幼儿们展示正确的传球、接球和射门的技巧,并解释每个动作的要领。

3. 分组活动(15分钟):

- 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6-8人,确保每个小组有一个成年人指导。

- 让幼儿们按照组织者的指示,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跳跃、伸展等。

- 将球分发给每个小组,并告诉他们要互相传球,尽量将球踢进对方球门。

4. 组内比赛(20分钟):

- 让幼儿们进行20分钟的小组比赛,每队轮流进行进攻和防守。

- 鼓励幼儿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制定进攻战术,并培养互相帮助的意识。

5. 活动总结(5分钟):

- 带领幼儿们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和经验。

- 着重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身体锻炼的好处。

- 鼓励幼儿们继续参与户外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6. 活动结束:

- 对幼儿们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认可和鼓励。

- 清理活动场地和器材。

注意事项:

1. 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性,排除潜在的危险因素;

2. 活动期间要有成人陪同,确保幼儿的安全;

3. 鼓励幼儿尊重并遵守游戏规则,不使用暴力行为;

4.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适时调整活动难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篇2)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提高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准备材料:

1. 足球;

2. 印有号码的背心(用于区分队员);

3. 尺子;

4. 标杆或球门。

活动步骤:

1. 引导幼儿热身活动:

- 以站立慢跑的形式,扭动脖子、摆动手臂和腿部,准备身体活动;

- 示范动态拉伸运动,例如手脚交替抬高、腿部交替屈伸等,引导幼儿一起进行。

2. 介绍足球运动:

- 给幼儿展示一只足球,介绍足球的形状、大小和用途;

- 引导幼儿触摸足球,鼓励他们感受足球的质地和重量,并解释足球的规则。

3. 组织幼儿分队:

- 将幼儿分成2个或更多队,每队穿戴上不同号码的背心,以区分队员;

- 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保证每个队伍的实力相对平衡。

4. 解释比赛规则和技巧:

- 简单介绍足球比赛的规则,例如进球、传球、守门和射门等;

- 示范基本的踢球技巧,例如用脚内侧踢球、控制球的方向和力度等,并鼓励幼儿模仿和尝试。

5. 开始比赛:

- 在场地上设立标杆或球门,作为球门的目标;

- 让每个队伍轮流进攻和守门,鼓励幼儿团队合作、传球和射门;

- 观察和指导幼儿,在比赛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6. 结束比赛和总结:

- 比赛时间到或双方队伍完成一定次数的射门后,结束比赛;

- 鼓励幼儿互相称赞和庆祝,强调比赛的友谊和快乐;

- 与幼儿一起回顾比赛的过程和经验,听取他们的感受和建议,以便今后的改进。

注意事项:

1. 活动场地应平坦、安全,远离危险物品和交通;

2. 监管幼儿的安全,确保他们在踢足球过程中不受伤;

3. 鼓励和赞扬幼儿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参与态度;

4. 根据幼儿的体力和注意力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调整,避免过度疲劳。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篇3)

活动名称:中班户外踢足球教案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社交能力;

2. 增强幼儿身体活动能力,锻炼体力;

3. 提高幼儿的足球技能,培养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 足球(适合幼儿使用的尺寸);

2. 幼儿园户外操场或足球场;

3. 线、圈、锥桶等道具,用于划定活动区域。

活动流程:

1. 热身活动(10分钟)

-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全身活动,例如:跑步、拉伸、摆动手臂等,以准备好身体。

- 引导幼儿参与热身游戏,如:传球搭桥、跳绳等。

2. 技术讲解(5分钟)

- 展示足球基本技巧,如:停球、传球、射门等,让幼儿了解足球基本规则。

- 向幼儿解释足球的危险性,教导幼儿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使用足球。

3. 游戏活动(30分钟)

- 将幼儿分为两个小组,每组7-8人,安排小组队长,以促进幼儿团队合作。

- 划定活动区域,确定球门位置,用线或者桶锥将球场划分为两个区域。

- 引导幼儿进行传球练习,鼓励幼儿配合、观察、传递球。

- 游戏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如何配合才能进球等。

4. 活动总结(5分钟)

- 向幼儿解释足球活动的好处,如: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增强社交能力等。

- 让幼儿自由发表感受和观点,分享自己的体验。

- 引导幼儿感谢参与活动的小伙伴,鼓励彼此交流并共同提高。

活动扩展:

1. 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增加游戏趣味性和想象力。

2. 增加足球技巧训练环节,如:过人、接球等。

3. 组织足球比赛,让幼儿亲身体验团队合作和竞争的乐趣。

注意事项:

1. 活动期间,教师应时刻保持关注,确保幼儿的安全。

2. 活动前应清除活动区域的障碍物,确保安全。

3. 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足球,以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4. 鼓励幼儿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避免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他人。

5. 针对不同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 提高幼儿大肌肉群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对球类运动的兴趣与热爱。

活动准备:

1. 足球

2. 标志物或目标物(如跳绳、纸箱等)

3. 活动场地(舒适且安全的户外空间)

活动步骤:

1. 游戏介绍(5分钟)

- 集合幼儿,简单介绍活动规则和目标。

- 引导幼儿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告诉他们需要相互配合来踢足球。

2. 热身运动(10分钟)

-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原地跳跃、摆臂等,帮助他们准备好身体。

- 强调一起运动的重要性,鼓励互相帮助。

3. 技能练习(15分钟)

-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不同的位置。

- 轮流向队友传球,练习传球和接球的基本技巧。

- 鼓励幼儿尝试各种不同的传球方式和角度。

4. 游戏时间(20分钟)

- 将标志物或目标物放在场地两端,作为球门。

- 幼儿分成两队,每队轮流进攻和防守。

- 鼓励幼儿团队合作,制定战术并尝试不同的进攻方式。

5. 结束活动(5分钟)

- 游戏结束后,集合幼儿,让他们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和乐趣。

- 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强调团队合作和友谊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

1. 确保活动场地平整和安全,远离危险物品和交通工具。

2. 确保幼儿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和舒适的衣服,以便自由活动。

3. 携带非常水和急救包,以便处理可能的意外情况。

教师角色:

1. 引导者:引导幼儿理解活动目标和规则,并指导他们进行游戏。

2. 观察者: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技能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交流者:与幼儿积极互动,分享乐趣和收获,加强他们对活动的理解和参与度。

扩展活动:

1. 增加障碍物:在场地上增加不同高度的障碍物,让幼儿更注重传球和接球的技巧。

2. 增添规则:采用不同的规则,例如限制踢球次数或规定只能用脚背踢球,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 比赛活动:组织小队之间的友谊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实践技能、发挥团队精神。

4. 创意绘画:引导幼儿用绘画表达他们对足球的喜爱和活动中的体验,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

通过这个户外活动,幼儿将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提高足球技巧。同时,他们也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对球类运动的兴趣与热爱。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兴趣,确保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成长。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篇5)

教案标题: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足球

2. 锥子或其他辅助工具,用于标记球场边线

3. 图片资料或略微放大的所有动作图示

4. 音乐设备以及音乐

教学步骤:

导入活动:(5分钟)

1. 班级教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踢足球。并询问他们是否听说过或参与过这项活动。

2. 如果有幼儿有相关经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或经历。

3. 给幼儿们展示一张足球比赛的图片,并引导他们描述图片中的场景与动作。

正式教学:(20分钟)

1. 介绍足球运动的规则和基本动作,例如:传球、运球、射门、防守等。

2. 通过图片或放大的示意图,给幼儿们展示每个动作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

3. 分别站在传球位置和接球位置的一对幼儿可以互相练习传球和接球的动作。

4. 将幼儿分为两组,让他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传球和射门的练习。

活动游戏:(15分钟)

1. 在球场上设置障碍物或使用锥子标记出若干个球门,让幼儿们围绕球门进行射门练习。

2. 教师可以在射门动作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技巧和指导。

3. 给幼儿们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尝试和熟悉基本的射门动作。

结束活动:(5分钟)

1. 教师邀请幼儿们坐下,让他们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再次强调足球的规则和基本动作。

3. 鼓励幼儿们继续参与足球活动,并提醒他们与家长一起练习。

拓展活动建议:

1. 在随后的几节课中,可以根据幼儿们的兴趣和能力逐步引入团队合作比赛,如小组对抗赛或友谊赛。

2. 引导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创作一个足球故事或设计一个足球队的队标和队服。

3. 准备一些足球相关的绘画和手工材料,鼓励幼儿们在课后自由创作,纪念他们参与足球活动的美好时光。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篇6)

教案:户外踢足球活动

目标:通过户外踢足球活动,提高幼儿体能、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准备材料:足球、球门、标志物(如锥形标志物)。

活动步骤:

1. 热身活动(10分钟):

- 让幼儿做简单的拉伸运动,如摇手、摇脚。

- 诱导幼儿用脚尖顶着球,轻轻将球颠起,以热身脚部肌肉。

2. 技巧练习(15分钟):

- 教导幼儿正确踢球的姿势:平衡身体、用内侧脚背踢球等。

- 通过练习,让幼儿掌握用不同部位踢球的技巧,如内侧脚背、外侧脚背和前脚背等。

3. 团队合作活动(30分钟):

- 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个球门。

-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颜色的球,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用颜色不同的球进对方球门。

- 鼓励幼儿互相传球,合作攻守。

4. 比赛与总结(15分钟):

- 让两个小组进行一场友谊赛,比赛时间可根据幼儿的体力水平设置。

- 赛后给每个小组表扬,并提醒幼儿比赛中的注意事项和足球的规则。

- 帮助幼儿总结比赛中的经验和教训,鼓励他们互相学习、进步。

注意事项:

- 活动场地的安全性要得到保证,确保没有杂物。

- 活动前要检查足球是否充气适中,避免过硬或者泄气。

-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运动安全,避免互相碰撞、踩踏。

- 活动时可以根据幼儿的体力状况适当调整活动时间和强度。

评估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踢球技巧、合作意识和与他人的互动来评估他们在户外踢足球活动中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观察幼儿在比赛中是否遵守规则、尊重队友以及对胜负的接受能力等来评估他们的发展程度。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篇7)

活动名称: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

活动目标:

1. 发展儿童的运动技能,如踢球、控球等;

2. 提升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儿童的体育兴趣和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足球;

2. 运动场地或足球场;

3. 儿童运动鞋;

4. 一些小道具,如纸板制作的球门。

活动过程:

一、组织活动(5分钟)

1. 介绍活动内容和目标,解释规则和规定。

2. 引导儿童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踏步运动等。

二、基本技能练习(10分钟)

1. 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技巧进行教学,如踢球、停球、传球等。

2. 团队合作,让儿童两人一组,互相传球。

三、小组对抗(15分钟)

1. 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纸板球门放在场地的两端。

2.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门将,其他队员轮流踢球,尝试射门。

3. 随着活动的进行,引导儿童尝试各种射门方式。

四、游戏训练(15分钟)

1. 进一步加深团队合作,让儿童分成两个大队,每队有一个指导员。

2. 进行较具挑战性的游戏,如“传递比赛”,要求队员之间团结协作,连续传球直到射门得分。

3. 引导儿童思考和交流,让他们分享并总结游戏中的经验和策略。

五、整理总结(5分钟)

1. 让儿童自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2. 鼓励儿童互相表扬并给予肯定,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动力。

3. 提醒儿童注意安全,归还活动中使用的道具。

活动延伸:

1. 组织一次踢足球比赛,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2. 引导儿童观看足球比赛的录像或观赏足球比赛,让他们学习和模仿专业选手的技术;

3. 定期安排踢足球活动,发展儿童的兴趣和才能。

注意事项:

1. 选用安全的足球场地,确保没有尖锐物品和危险障碍物;

2. 给每个孩子准备适合户外运动的衣物和鞋子,确保舒适和安全;

3. 引导儿童遵守规则,注意协调和尊重队友;

4. 监控儿童的活动情况,确保安全性。

中班户外活动踢足球教案(篇8)

活动名称:户外足球活动

活动对象:中班儿童(3~4岁)

活动时间:30~40分钟

活动目标:

1. 培养儿童对足球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3. 提升儿童的大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 足球若干个;

2. 指示牌或橙色绳子用于划定比赛场地;

3. 水和纸巾备用;

4. 调查天气情况,确保活动安全。

活动流程:

1. 活动开始前,简要介绍足球和规则:足球是一种球类运动,需要用脚踢球。规则是不能用手接触球,只能用脚或身体其他部位触球,每队尝试将球踢进对方球门得分。

2. 划定比赛场地:

a. 将指示牌或橙色绳子用于划定比赛场地的边界,确保安全边界;

b. 在场地中心放置一个较大的球门,用橙色绳子标示出来。

3. 分为两个小队,每个小队选择一名队长,其余的儿童随机分为两个小队。

4. 组织游戏:

a. 队长带领队伍进行热身运动,例如慢跑、跳跃等;

b. 队长向队员们介绍基本的踢球技巧,如踢球的正确姿势和力度控制;

c. 进行简单的传球练习,让儿童熟悉球的传递和接收。

5. 进行小规模足球比赛:

a. 将球放在场地中央,两队的队长同时冲向球,争夺控球权,然后通过传球、带球等方式尝试进攻;

b. 每个队员有机会参与比赛,鼓励队员多与队友配合;

c. 队长鼓励队员们团结协作,在场上互相支持、传达信息,争取进球;

d. 比赛结束后,赞扬和鼓励所有参与的儿童,并对整个比赛进行总结。

6. 活动结束:

a. 带领儿童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和拉伸,以舒缓活动带来的疲劳;

b. 给予儿童水和纸巾,确保儿童的饮水和清洁;

c. 活动结束时,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并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1. 可以组织家长与儿童一起进行足球比赛,增加家长与儿童的互动和交流。

2. 在活动中引入一些简单的足球技巧和小游戏,如运球、射门等,提升儿童的足球技能。

3. 定期组织足球比赛或小联赛,增加儿童对足球的持续关注和参与度。

幼儿园教案《高中足球教案分享》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中足球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