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03-28

基于网友的需要,我们整理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关系到教学效果。本文的目的在于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是学生理解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等概念,会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计法和比较几个循环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比较几个循环小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3.33......5.32727......0.235235......

6.416416......1.4076......3.56666......

2.你还想了解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

二、尝试

1.循环节的概念

⑴观察复习题中的循环小数,你有什么想法?

⑵对学生的想法提出意见,并指出: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板书课题:循环节)

⑶示范:3.333......的循环节是3。

5.32727......的循环节是27。

⑷同座互相说出其余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⑸循环节怎么写?自学P.28页中间部分,并完成复习中的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的写法。

⑹汇报:

⑺做一做: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小循环小数。

1.74646......0.105353......312.222......

2.循环小数的分类

⑴观察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你发现了什么?(循环节有的从第一位开始,有的从第二位开始)

⑵你可以给它分类吗?小组交流。

⑶汇报。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⑷你能举例说明吗?

⑸做一做:指出下面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并说明哪个是纯循环小数,哪个是混循环小数。

1.4777......15.438438......0.03737......

3.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

⑴出示:把3.25,3.25,3.25,3.25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⑵你有什么好办法?

⑶由于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不易看出后面几位数上的数字,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时,要把循环小数按一般记法写出几位小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因为3.25=3.25

3.25=3.2555......

3.25=3.2525......

3.255=3.255255......

所以3.25>3.255>3.25>3.25

⑷练习:比较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0.33○0.31.23○1.2331.45○1.45⑸⑹

三、应用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⑴0.7777是循环小数。()

⑵1.3>1.333()

⑶0.07是混循环小数。()

⑷2.07=2.07()

⑸循环小数13.243243......可写作13.24。()

2.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它们的商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⑴49=()

⑵38628=()

⑶3.72.2=()

3.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172737475767

观察这几个循环小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七第8、11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1、通过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让学生认识到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相差程度有关的道理。

2、通过数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方法以及成功的体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策略意识、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让学生体验到,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要使表面积较小,长、宽、高应越接近的道理。

为每组学生准备8个规格为16×8×4(单位:cm)的长方体纸学具盒,包装纸,直尺,透明胶,剪刀等。

师:观察自己桌上的学具盒,你发现这些学具盒有什么特点?

生:形状都是长方体,每个盒子的规格都是16×8×4(单位:cm),每组都有8个。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8个长方体盒子包装成1盒,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呢?今天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想:

(1)要将这些长方体的盒子包装起来,在包装的过程中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2)要达到节省包装纸的目的,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要想节约包装纸,学具盒中间不能留空隙,表面要平整;摆法不同,所用的纸的大小不同;接头处尽量不要浪费等等。

(3)明确长方体盒子的摆法不同是造成包装纸用量大小的主要原因。

(1)你认为造成所需包装纸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所需包装纸的面积=所摆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接头部分用纸量(按2dm2计算)

生:摆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越大,所用的包装纸越多,反之就少。

(2)究竟哪种摆法会更节约包装纸呢?

师:你们可以先将几个盒子摆一摆,量出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出摆成的不同长方体的表面积,从而算出所用包装纸的面积,并将数据和计算过程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记录3种不同摆法下的包装纸用量,并选择一种用纸最少的方案。

为什么这种方案的用纸量会最少?在全班进行交流。

比一比谁的方案用纸少,并分析出用纸量不同的原因。

重点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同样是将8个学具盒打捆包装,表面积的大小会不相同?影响表面积大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将分析的原因记录下来。

通过本次包装设计,你有什么发现?

1、物体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用的纸也就越少。

2、同样的体积下,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长度有关,长、宽、高的长度越接近,表面积就越小,当长、宽、高相等时,它的表面积最小。

师:解决用料省的问题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20本数学书,想想看,怎样摆表面积最小?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通分(一)

教材第93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

四教具准备

每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世界地图一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与,哪个大,为什么?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

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

2.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比较。学生互相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

3.小结: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和的大小。因为表示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把单位l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份,所以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是3个,是7个,7个大于3个,所以大于。

4.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5.再出示:○○○

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6.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

以和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所以3个小于3个。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进行比较或画图来比较。

7.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试着归纳)

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

8.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在教材上,口头叙述结果及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这几组分数的大小,巩固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思维训练

l.在,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2.小明、小刚、小亮和小红四人分别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两天后,他们各看了这本书的、、和。他们谁看得多?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起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研究了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并且得出了结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整数,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灵巧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运算定律使四则混合运算简便。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的特点,恰当、准确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提问:以上两题哪一个能直接看出来可以简算,如果不能直接看出可以简算怎么办?

(如果不能直接看出是否可以简算,可以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待发现可以简算时再简算)

四、课堂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简算,能简算的,尽量使计算简便,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5、7、8

六、板书设计

习题精选

(一)

1、先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0.6(2.7-0.9)0.24(2)(9.181.7-5.05)0.35

(3)5.4〔(2.73+1.85)2.29〕(1)〔(3.6+4.64-1.2)4〕0.1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里)

(1)18.50.218.50.2=()

①1②0.4③0.04

(2)0.4(1+0.2-1+0.2)0.16=()

①1②0③2

3、留下正确的算式,把错误的划掉

(1)8.5比2.03的3倍多多少?

8.5+2.0338.5-2.033

(2)23.5与10.5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23.5+10.523.5-10.5(23.5+10.5)(23.5-10.5)

(3)50减去6.5与1.8的积,差是多少?

50-6.51.8(50-6.5)1.8

(4)4.68除以0.9的商比8.5乘以1.4的积少多少?

4.680.9-8.51.48.51.4-4.680.9

4、用一个式子将下面四个互有关联的算式连结成综合算式。

1.23.64.32+17.68

4.09-3.980.1122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7.5+8.5)〕2.5=11

(2)7.5〔(2-1.25)□〕=5

答案:

1、(1)4.5(2)1(3)10.8(4)0.176

2、(1)③(2)①

3、

(1)8.5+2.0338.5-2.033

(2)23.5+10.523.5-10.5(23.5+10.5)(23.5-10.5)

(3)50-6.51.8(50-6.5)1.8

(4)4.680.9-8.51.48.51.4-4.680.9

4、(4.09-3.98)(1.23.6+17.68)

5、(1)□=20.4(2)□=2

(二)

1、计算下面各题。

(1)4.83+0.722.5+8.2

(2)2.6〔16.5-(27.1-10.8)〕

(3)25.4-(2.153.2+2.156.8)

(4)3.9〔2(4.94-3.64)〕

(5)5.42.08+6.62.08-2.08

(6)13.2+26.8(280-11204)40

(7)(2.256.75+6.750.75)(0.2512)

(8)0.367.5+0.03625

(9)12403.8+12451+1.241400+7609.6+0.76700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0.4除4.8的商,加上2.4,结果是多少?

(2)4.6减去3.75的差乘2.2,所得的积比3.5少多少?

3、应用题

要铺设一条长95.3千米的铁路,甲队平均每天铺5.4千米,乙队平均每天铺4.8米,他们合干了10天,铺完了吗?

答案:

1、(1)14.83(2)0.52(3)3.9(4)1.5(5)20.8

(6)13.2(7)6.75(8)3.6(9)20600

2、4.80.4+2.4=14.4

3.5-(4.6-3.75)2.2=1.63

3、(5.4+4.8)10=102(千米)102>95.3

答:铺完了。

典型例题

(一)

例1、在五个0.5中间加上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1)0.50.50.50.50.5=0

(2)0.50.50.50.50.5=0.5

(3)0.50.50.50.50.5=1

(4)0.50.50.50.50.5=1.5

(5)0.50.50.50.50.5=2

思路分析:

(1)要使五个0.5等于0,只要使其中两个0.5差是0,再和其它的0.5相乘,最后结果一定是0。

(0.5-0.5)0.50.50.5=0(答案不唯一)

(2)算式中有5个0.5,其中四个都以加减抵消为0,再加上最后一个0.5,结果一定是0.5。

0.5+0.5-0.5-0.5+0.5=0.5(不唯一)

(3)两个0.5相加为1,使其它三个的结果为0。

(0.5-0.5)0.5+0.5+0.5=1(不唯一)

(4)三个0.5相加得1.5,另外两个相减为0。

0.5+0.5+0.5+0.5-0.5=1.5(不唯一)

(5)两个0.5的和除以0.5商是2,使其它2个0.5为0。

(0.5+0.5)0.5+0.5-0.5=2

例2、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25.6○〔(3.4-1.8)0.5〕=32

(2)〔46.3-(15.2+2.4○4)〕0.2=4.3

思路分析:

(1)根据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中括里面的最后得数是0.8,即:25.6○0.8=32,很容易得出○里填除号。

(2)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析,最后得数4.3是中括号里面的得数乘以0.2得到的,这样可以逆推出中括号里面得21.5,这21.5是46.3减去小括号里的得数得到的,即46.3-()=21.5,可以逆推出小括号里面的得数是24.8,这样很容易判断出○里应填乘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的第8-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

教学重难点: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流程:

一、自主回顾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突出三点: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

约分的形式;约成最简分数。什么是最简分数?说一说。

二、巩固练习

1、找朋友:找出和18/54相等的分数。

9/271/31/26/183/42/92/63/9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练习十一第8题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2/8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1/4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1/2=()()=()()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比较大小(第十一题)

4、计算并化简(第十二题)

5、集中练习把0.5化成分数问问自己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会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几个?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创境激趣

(媒体演示并配音:话说猪八戒跟着猴哥,通过分西瓜了解了分数的神奇。今天八戒途径蛋糕店,了不得,这里的蛋糕真是香飘千里。毫不犹豫,八戒买下一个大蛋糕。不行,美味不可独享,怎么也得给师傅留一块。想呀,想呀,八戒想出了这样的四种分法〈出示教材第47页的图案〉,他想把阴影部分的留给师傅。)

师:请同学们帮帮八戒,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评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发现

师:(出示电脑课件例图)谁来说说看,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学生立刻发现:四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为什么给师傅都是一样多?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生1:我们可以用4个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1/3、2/6、4/12、8/24。我们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知道这四个分数是相等的,所以4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这4个分数之间到底都有怎样的关系?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小组内交流,每人选其中两个分数说一说。)

小组交流得出:

(评析: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2、明确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清楚,八戒知道自己为什么又错了,夸咱们同学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除以了一个相同的数,所以这些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生2:我给他补充,是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师:说得非常准确(师用彩粉笔板书),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3:约分后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越来越小,但分数值都相等。

师:很好,这是约分的特点,谁来再说一遍?

生4:最后一个式子的得数是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师:真好,你观察得非常认真,准确地说1/3不能再约分了。谁知道,为什么不能再约分了?

生:因为1和3没有公因数。

师:回答得真棒。像1/3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

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要求把一个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进行约分,就是要求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也就是说,约分的最后结果应该是什么分数?

(评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理解约分的含义,)

生:是最简分数。

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评析:数学概念一定要联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加清楚,不能简单的机械记忆。)

3、实践探究

师:再看八戒为我们带来的这4个分数,哪个是最简分数?

生:这4个数中,1/3分数。

师:说说其它的3个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

师:现在,请你从3个分数中任选一个进行约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约分的方法。

师:请这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约人的过程。

生1:我发现8和24有公因数2,8除以2等于4,24除以2等于12,4和12有公因数2,4除以2等于2,12除以2等于6,6和2有公因数2,6除以2等于3,2除以2等于1,所以8/24约分后等于1/3

生2:我直接看,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8,直接约分8/24=1/3。

(评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不是简单的模仿,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同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更有助于内向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比较两个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1:这两个同学都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结果都是1/3。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方法,除了好几次,第二种方法只除了1次就行,所以我喜欢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可以只除1次?

生:因为他求出了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只除了1次就行。

师:都这样想吗?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计算准确,不容易错。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在约分的时候都应该注意什么?

(评析: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对于约分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但是对于学生的选择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我们认为好的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一定也是最好的。)

生1:用公因数去除。

师:谁的公因数?能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2:约分的结果应该是一个最简分数。

接着学生汇报2/6和4/12约分方法。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评析:教师的提问有思考的价值,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当学生的发言无序而散乱时,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师:八戒感谢大家帮助他解决了今天遇到的难题,想请大家一起去赏灯。让我们和八戒一同前往吧!

1、第4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连线。

(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连?(媒体演示)

2、第48页第1题。

(1)学生试做。

(2)集体交流。

师: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你的心得是什么?

生1:看分子和分母的个位,如果是2和5的倍数就可以直接除以2和5。

师: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准确判断出是几的倍数,快速进行约分,对吗?

生2:像分子和分母之间是倍数关系的,可以直接得到几分之一。

......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们在约分的时候,注意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进行。

(评析:练习的设计应该是这样,每一道题都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收集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3、教材第48页第3题,比较大小。

(1)学生试做

(2)小组内交流比较好的方法。

(3)反馈信息

4、小小投递员

师:噫!八戒哪里去了?(出示电脑课件)原来在这里。八戒又遇到了什么难题?

(课件演示)要求每个同学一封信,信封上的分数的分数值与哪个小房子上的数相同,就把信送到那所小房子的下面。

生完成送信活动,集体评议。

(评析:游戏是学生最愿意参与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第65页的例4和试一试,练一连和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通分及公分母的意义。

2、能正确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通过亲历探索通分的意义与方法这一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为公分母。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最小公倍数4和6、8和9、9和5

2。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1/5、3/4、7/10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例4: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题目要求是什么?(改写分母相同大小不变)

你计划使用什么数来做这个相同的分母?12、24、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

3/4=()/125/6=()/12

3/4=()/245/6=()/24

你是怎样改写的?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板演

2、揭示通分的意义

小组学习,交流各小组汇报。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取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你觉得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4、通过自学、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概念和方法,根据这些我们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5、通分和约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先找出1/6和4/9的公分母,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

思路引导:1/6和4/9的公分母是()

要求学生自由说说中间的过程。

2、练一练(65页)

三生板演。集体讲评。

3、判断(练习十二题3)

四、课堂小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2~1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

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情境引入。

请学生观看一则新闻李叔叔求职记。

2.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算一算,想一想,经理是否欺骗了李叔叔?

3.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数来反映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帮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

1.提问: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

2.揭示:这里的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并请学生猜猜是哪个zhong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工资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600理解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

3.小练习:找出下面两组数据的众数。

4.请学生试着说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板书。

三、解决问题

(一)完成例1

1.出示例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411.411.411.441.451.471.481.49

1.511.511.511.511.521.541.54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6名队员。

3.根据学生汇报,老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

4.小结: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利用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充分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二)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

1.根据提供的工资表,帮助李叔叔做决策。

2.根据射击队员的成绩,帮助射击队选择合适的参赛队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3.生活中的数学。

四、全课小结学生畅谈收获。(作者: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小学张毅)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

2、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1、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放好的一张100元的存单放大图,请学生观察后回答:你能从这张存单当中知道些什么(同桌可以商量)。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3、师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填写一张存款凭证。拿出三张比较:

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存单,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素数与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素数和合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些常见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2、明确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类,可分为素数、合数和1这三类;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3、能区别奇数与素数,偶数与合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倍数?什么叫做约数?并举例说明。

2、指名一学生板演:100以内7的倍数:()。

3、口答:

(1)30的约数有哪几个?7的约数有哪几个?1的约数有哪几个?

(2)一个数的全部约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几?最大一个是几?

4、出示: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可分为()和()两大类。

学生口答填空后,教师提出:每个自然数都有约数,根据约数的个数,我们还可以把自然数进行分类。(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1,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写出表中每一个自然数的全部约数后,反馈矫正。

3、师生讨论根据约数的个数分类。

问:根据约数个数的多少,表中的自然数可分成哪几类?

出示:只有一个约数的:()。

有两个约数的:()。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

问:2、5、11、17这一类自然数都有哪两个约数?9、12、20、38、45这一类自然数也都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约数,但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没有别的约数?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4、小结

(1)这样的两类数分别叫做什么数?(引导看书)。

(2)出示定义,分别举例。

提问: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3)通过对这10个数的分类,我们知道了,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类,

教学过程

备注

可以分成哪三类?(见书上图)

议论:最小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有最大的素数和最大的合数吗?为什么?

5、口答:25是素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42是素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29是素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问:谁能说一说,一个自然数,怎样判断它是素数还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学生练习书P42第1题,练后反馈纠正。

教师:在找除1和它本身以外别的约数时,要注意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可以先找一找有没有约数2、3、5,另外还要注意有没有约数7。

(2)出示2到50全部数。

按顺序划掉有约数2、3、5、7的数(2、3、5、7本身不划掉)

问:剩下的数都是什么数?划去的数呢?

2、对比练习

(1)出示书P.43第2题,学生作业后反馈纠正(教师填空),统计正确率。

(2)问:判断奇数和偶数根据什么?判断素数和合数根据什么?

(3)谁能很快说出20以内的素数?(同桌互背)。

3、判断练习

(1)出示书р43第3题

(2)学生独立判断后,同桌讨论。

(3)反馈纠正,并说明理由。反馈(1)、(2)小题时,查看第2题中2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并追问:9和15这两个奇数,为什么不是素数?2这个偶数为什么不是合数呢?除了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四、教学总结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比较归类,发现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作适当指导。但个别学生对概念混淆。

课后反思:1、能使学生有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刚才的实例中不难发现,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概括,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六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0.7?0.71.2?0.40.01?0.030.17?0.020.025?0.425?4?8

口算完,要求学生说出最后一题运算顺序。

计算。

12?5?6030?7+85250?4?200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让中、下生说一说。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谁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2.教学例6。

出示例题:光明小学的同学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读题,让一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问:这道题第一步先算什么?再求什么?(先算每棵蓖麻子可榨油多少千克,再求300棵收的蓖麻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算式中有几步计算?(两步)

是什么式题?(连乘式题)

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不是,又有小数又有整数)

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0.45?0.18)

学生独立算完,一学生到黑板板演。

小结:小数连乘与整数连乘计算顺序一样,无括号时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3.讲解连乘算式的意义、读法。

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

0.45?300?0.18

0.45?(0.18?300)

这几种算式怎样读?

0.45?300?0.18读作:0.45与0.18的积乘以300

0.45?(0.18?300)读作:0.45乘以0.18与300的积。

这几道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让学生解释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先读算式,再计算下面各题。

0.82?1.2?5.21.5?3.4?0.84

72?0.81+10.47.06?2.4?5.7

2、文字题。

⑴4.5乘以0.4与0.25的积,结果是多少?

4.5?(0.4?0.25)

⑵3.12与0.8的积乘以0.29,得多少?

3.12?0.8?0.29

⑶4.19与5.21的和乘以3.8,积是多少?

(4.19+5.21)?3.8

⑷5.1与4.6的差乘以3.8,积是多少?

(5.1?4.6)?3.8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1-4题。

课后小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密铺活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所学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师先让学生欣赏书上的图。

2、同桌合作研究密铺的含义

两人小组,结合具体的图解释什么是密铺。

3、动手操作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制作若干个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尝试分别用他们进行密铺。

4、探究与思考

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5、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生活中密铺地砖的形状,你能设计出能进行密铺的地砖的形状吗?

第7课时

[教学内容]铺地砖(第94页)

[教学目的]通过本活动,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复习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黑板出示复习题:用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一段长18米,宽4米的人行道路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3、投影出示铺地砖的活动画面

4、小组合作探究

同桌或前后4人合作、研究问题的解决。

5、小组汇报

教材中给了两种方法。师要注意看学生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如:在问题(1)中,还可以这样考虑:沿着长为4米的墙摆放,需要10块地砖,纵向需要7块半,所以共需75块地砖。

6、课堂练习

让学生做94页下面(2)、(3)题,形式。

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研究。

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研究。

相信《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