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圆明园观后感范例

03-29

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圆明园观后感”相关的信息。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一个好的作品,常常让我们的内心大受震动。作品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欣赏的快感而是深度思考的机会,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一份优秀的观后感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欢迎您的来访希望我们的内容和服务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并收藏!

圆明园观后感 篇1

过去,我只听说圆明园被毁是多么的悲伤和愤慨,但我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次,我真的被震撼了。

战争的争夺,也许可以解释为落后就要挨打,也可以解释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运化之道,可是这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肆意抢夺的行为实在是令世人可耻,如果这样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那种自己拿不走就要把他破坏的行径,实在是遗臭万年,让人们对他们充满的不仅仅是愤恨,更是一种仇恨,一种对他们的民族的鄙视和厌恶!

圆明园是一座集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文化精华于一身的世纪园林,被英法联军摧毁,其行为将被历史铭记。他们的这种对人类精粹文化肆意践踏的行为也将会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后悔莫及,时间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使得他们的民族永远的蒙上了一层“强盗”的面纱。不知道那些曾经抢劫过圆明园的士兵、军官是否想过,他们的子孙后代将会永远的被人称为“强盗的后代”!

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9年。它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园景100余处,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它是清朝皇帝150多年来建造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宫。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几大明园、名胜古迹,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融合了当时国内外造园艺术的巨大成就。

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旧颐和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是当时最杰出的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中国有句古话:红颜祸水。就这样一个有着豪华身世,极富内涵,文化丰富,财宝聚集的豪华圣殿却有着她的苦痛的人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遭受尽代史上的屈辱。落后就要挨打的哲理在这个被西方称为东方天堂,遍地**的中国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但在这些悲剧中,有太多的痛苦,没有人能认出。

圆明园便是其中之一。

1860年10月6日,盟军直接进攻圆明园,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掠夺。当时,法军在当天下午经过现在的海淀区后,率先闯入圆明园宫门。此时园中的多名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第二天,英法军队进入圆明园,开始掠夺。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

事实上,英法侵略者偷走和销毁的物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有一次在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中,我看到这样一个目击者的描述:

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为了抢夺宝藏,他们互相殴打甚至打架。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人把金条和金叶放在宽大的口袋里;有的用锦缎半包着;有的帽子里装满了红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戴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个英**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位治安法官抢劫了60万法郎的财产。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一个名叫赫利俄思的二等英**官一次从花园里偷走了两座金塔(都是三层楼,一座七英尺高,一座六英尺半高)和大量其他宝物,并找到七个壮汉帮他抬回营房。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

有几间屋子里满是绸缎衣服,从箱子里拖出来扔在地上。当人们进入房间时,他们几乎可以捂住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了大镜子,另一些人则朝烛台开枪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10月9日,法国共产党临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座美丽的花园被狼疮完全摧毁。

这样的抢劫暴行,这样的不是很全面的描述已经使得我们心里为之一震,这样的历史,实在是不忍心去触碰,心中难以言之苦楚和愤恨,让自己的热血沸腾,只能在心中任幻想把英法联军蹂躏,也同时对清**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失望。特别是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的做法,让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去看待这个有着绅士风度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披着人皮的狼”的民族。

他们对园林的抢劫还不够,他们想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叫绝的想法:用火烧掉它!只是为了向清**示威。

10月18、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院内四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数日,久久不散,放佛是天神对这件事的愤恨而发怒的脸面一样,那样的乌黑的天空,令每一个北京人充满恨意!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此后,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被烧毁。

从此以后,圆明园开始了苦痛的经历,在此后动荡的100年里,有先后几次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洗劫,曾经在英法联军走后,针对圆明园还有这样一句童谣:“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也就是说,圆明园里剩下的土,可以让一个普通人终身受苦。

那种华贵,只能留给我们想象了。

从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被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法英两国的国粹,也可以看到中国屈辱的外交史。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的激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不知道该把这种羞耻变成什么的年轻人,只能在比平时更黑暗的夜空中行走。一个大学生,面对着自己热爱的祖国,受到的这种耻辱,仿佛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枷锁套在一颗自由的心上,我不能在凭借着自己的喜好而肆意学习了,我意识到了我们的肩上担任的将会是国家的命运。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是不可打败的。

圆明园,将会成为一个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我们看清自己肩上的责任,看清自己的历史,正确面对现在的人生!

圆明园观后感 篇2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一堂课上,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圆明园的记录片,它展示了圆明园的起源、繁荣和衰落。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园景100余处,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它是清朝皇帝150多年来建造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宫。

圆明园是一个完美的皇家园林,不属于世界。这么完美的东西根本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有的。它只属于天堂!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我相信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美不需要用华丽精致的语言。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风景所震撼时,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个美丽的词。即使你想起来了,也发不出声音。

当一个人的某种情感达到极限时,原话越简单,就越能表达出他内心的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难怪上帝要把好奇的人赶出伊甸园。

你可以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曾经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人世之间。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动人的场景。在牡丹园里,盛产的皇家牡丹相互竞争。康熙、雍正、乾隆的孙子孙女们乐在其中。让更多的人相信,康熙之所以位于雍正,是因为他如此热爱光明活泼的乾隆。如果我们相信这样的说法,那么大清帝国即将到来的伟大时代将有一个完美的开端。

而这片牡丹所在的园子便成了历史的功臣,当然它扮演的更大角色应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过的那样。不过,这只是皇帝四子胤祯的另一个花园,不叫圆明园。

雍正登基扩建圆明园。圆明园的设计不仅蕴涵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审美情趣,而且处处镌刻着雍正自身的理想和意志。圆明园的尽管来自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在先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些画现在无法实现,这样一个建筑家族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一个雷世家族。

今天,我门只能从这些图画中想象出最初的皇家建筑。雍正把圆明园建成了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的象征。每座宫殿都有着他不同的含义,建造因为是独特,这些也反映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

一幅幅图象是圆明园真实的写照!

乾隆一登基,就下令扩建旧颐和园。扩建主要集中在旧颐和园的东面。扩建工程历时9年!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乾隆将东海的龙宫移到圆明园,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应该拥有,圆明园越来越豪华,圆明园追求的和谐境界正在丧失。圆明园有一个小镇。宦官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繁荣昌盛的角色。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如丝绸、瓷器和古董。

电影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这一幕搬上银幕,所有真实的东西都出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式在欧洲成了时尚的代表。西方建筑建于圆明园,十二生肖被用来代替西方的人类喷泉。

圆明园的景色将通过电脑特技再现。一切都那么真实美丽!罗马式的圆柱、巴洛克式的拱门、勒洛式的植物造型、五颜六色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园林可与任何欧洲园林相媲美。然而,在乾隆时期,僵化的制度、政治腐败和隐逸,使得清朝在繁荣昌盛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麻烦和灾难!

皇帝只忙于建造花园,不知道世界和它的功能已经改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伟大成就时,以科学为先导的西方文明却欣欣向荣!西方列强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侵略中国,清帝国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有一个历史的基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

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的沐浴着,画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难受。清军士兵一个个下来,这是蒙古骑兵横扫欧洲的最后一首挽歌,也是清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英法联军的进攻随着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一点一点的接近圆明园,当进入圆明园的那一刻,它的豪华另人震惊,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花园了。

当英法军队走进花园时,我们的心在滴雪。这是什么样的花园?无法形容。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变开始偷走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这样的场景惨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蛮夷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残岩断壁杂草丛生……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

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

如今,曾经那如此繁华美丽,气势庞大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残岩断壁安安静静的躺在杂草丛中,这片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奢华的皇家园林永远永远离我而去,也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了,是的,没有必要了,就让它毁灭吧,一个名族在惨受凌辱后,需要有一个见证者永远督促后人记住那一断耻辱,鞭策后人努力去洗刷,圆明园的残岩断壁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

圆明园观后感 篇3

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了近160年前颐和园失火的场景,也看到了法英劫匪肆无忌惮的犯罪行为。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痛苦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

不是我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行为真的阻止不了中国人的愤怒,也阻止不了全世界的同意

圆明园的建筑,成“万”字,“汉”字,足见中国的文化深入人心,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欧洲传教士王致城在见到圆明园后,感慨“欧洲的建筑又单调,又缺乏生机。”中国文化力量之强大有目共睹,但西方的建筑也并非单调无味,像罗马贝尼尼的巨大喷泉、塞维利亚的迷宫,也都是一些承载着历史的建筑,透露着欧洲的气息,恣意浪漫,富有张力。

所以,圆明园里才会有郎世宁建造的豪华西洋花园,12生肖的喷泉,都是在对外国文化的借鉴上,将中西文化交融发展起来的。整部影片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心惊。在某个节日,宫中的太监、女仆,甚至皇帝、妃嫔,都穿上普通人的衣服,起到怪诞变形的作用,享受普通人的生活。

繁荣的背后,繁荣的背后,有那么多的无奈和悲哀。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活,学会满足.在拥有了这么大一座豪华宫殿之后,乾隆自认为自己是“无冕的世界之王”,攥有着世界1/3的财产。看到这儿,其实是悲哀,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下,闭门造车之后,有了一个华丽的外壳,可蕴含着腐败的本质。

清朝的停滞和倒退,使得危机步步紧逼。“技术和文明比军队数量更重要”,居安思危的重要。从另个角度,圆明园的毁灭,也不全是坏事,一如断臂的维纳斯,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圆明园。

蔡铭超拍下圆明园遗物,但拒绝付款。有人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公众的爱国理性,也有人说这是无赖对无耻行为的反抗。如果他用炒作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可以抛开它。如果他出于爱国主义,拍文物照片,就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是否付钱上。他的行为目的应该是唤起人们对文物和中国失落文化的思考。

敦煌文物流失,追讨海外文物的方法:埃及成立专门的机构追讨文物,朝鲜的《朝鲜王朝实录》回归韩国,东京大学以“捐赠”方式返还,首尔大学以“收回”、“接受”的名义,而不提及“掠夺”一词。在希腊,人们遵循法律程序来追回丢失的文物。双方通过谈判在庭外解决问题。他们拍卖并花钱购买。建立由博物馆、大专院校和私人收藏家组成的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失传文物信息。

这些方法值得国外借鉴。但是,对文物的追求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强调过去不利于中国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可以说,它融合了我国几千年优秀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将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印象深刻,他们从圆明园开始。总之,圆明园为我们古老的文明赢得了荣誉。这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

”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

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然而,网上的一条信息却让我完全震惊:对于圆明园事件,有的帝国没有记录,有的甚至庆祝胜利等等。

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难道他们不觉得自己在圆明园的做法是极其可耻的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

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德·布拉瑟曾说过,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态度,认为历史上犯下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

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

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有责任为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从现在起,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我们将不再像烧旧颐和园那样记录屈辱的历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

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圆明园观后感 篇4

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为《圆明园的毁灭》,学完后,带给我的感受很深。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战地5200余亩,方圆20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

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是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就这样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毁灭了,之后只剩下几根残柱。

这篇课文使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经屈服在了这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的命令,把洋人当作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黑暗的清镇府。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屈辱历史的一段见证,它的.残垣断壁,仿佛在对人们诉说它的辉煌的过去,又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洋人的残暴行径。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敢来吗?所以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在那场大火后没了,圆明园没有重建,还是那几根剩下的残柱,我们要铭记国耻,记住圆明园是怎么被轻而易举得毁灭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为明天的祖国争一脸光!

圆明园观后感 篇5

上一次来圆明园,我还是个三岁的孩子。圆明园给人的印象只有大水法的石柱和无尽的迷宫。圆明园真正的结局,只是我初中时看过的圆明园纪录片。这一次深秋中的游园可以说是我第一次与圆明园对话。

虽然历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火灾,但旧颐和园毕竟留下了一些历史痕迹。毕竟,这里曾经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豪华的皇家园林。它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历经百年风风雨雨,圆明园除了草木,只有砖石。

历经熊熊大火,这些石柱,石台依旧完整,依旧洁白,仿佛昭示着,有些东西,是侵略者永远无法掠夺,无法磨灭的。近代以来,我们一直把圆明园视为屈辱的纪念碑,用来告诫中国人民不要忘记国耻和国难。然而,圆明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屈辱历史的记忆,更是爱国主义的赞颂。

虽然圆明园的宫殿倒塌了,但这片废墟仍在地面上,矗立的石柱不是象征着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吗?北京沦陷后,虽然大量宝物被抢掠,但旧颐和园中的一些石桥被解救到北京大学,至今仍完好无损。可以说,圆明园是帝国主义和爱国精神斗争的见证者。

虽然帝国主义的铁骑踏平了圆明园,但那浓浓的爱国气息永远无法被磨灭,永远存在于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一草一木中。

夕阳西下,游客们纷纷在大水法的遗迹前驻足在大水法前,拍照留念,其中不乏像我们一样集体参观的中学生,小学生。在圆明园,我们不仅欣赏这里百年的参天大树,更欣赏不朽的中国魂。也许这些年轻人现在还不能理解,但我想,将来有一天,当他们再次来到这里,他们不仅会用眼睛看,还会用心看,看到圆明园百年风雨背后的爱国情怀。

圆明园之旅很快就结束了。在圆明园真正漫不只后,我发现圆明园不仅是一处想象中的皇家园林遗址,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寄托。也许,保持现状就是对圆明园最好的保护了吧。

圆明园观后感 篇6

我记得那天晚上,当我怀着好奇心去看《圆明园》时,教室里格外寂静。大家都沉溺在这浓厚的历史氛围里,想要一**竟。

从小到大,我听过很多关于圆明园的故事,见过很多次大水法遗址,但真的问我,这对我来说还是个谜。我无法想象它的宏伟,就像我无法了解一个陌生人的过去一样。历史面前,我是那么的无力。

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历史: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它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清朝把所有的资源都献给了全国。聚集了无数能工巧匠,填海造山,栽种奇花异木,汇集了国内外40个景点,建成大型建筑145座,收藏了无数艺术珍品、书籍和文物。

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后来,圆明园的文物被官僚、军阀、奸商抢走,甚至被**当局销毁。

北洋**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侵略者不仅掠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将其化为灰烬。

雄浑的**响起,一个声音拉开了序幕。“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这是**开头雨果的一句话,我当时便闭上了眼睛,想象了一幅图画,只感觉如同置身仙境。

当一幅仙境般的风景出现在我面前时,我震惊了。这是诗中的风景。这是古代建筑师的杰作。每一个景观,每一栋建筑,都是先做成一个模板,经过深思熟虑后再施工。

我记得那座呈现出“卍”字的房子,真的很精巧,很富有深意,那是皇帝对于江山的美好憧憬。

你可以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曾经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我久久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

然而,在欣赏和感受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当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时,统治者们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然而,他们没想到,此时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先进的工业革命,一步步超越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壮丽的天堂坠落,这样的悲剧命运逃不掉!

罗马传教士郎斯宁见证了圆明园在中国兴衰50年。他的一封信,一点记录,给了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基础。他帮助乾隆在圆明园建造了西方建筑,用十二生肖代替了西方的人类喷泉。

然而,乾隆没想到,200年前清朝还在使用大炮的时候,西方工业军事发展迅速。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当英法联军冲破半个世纪的紧闭大门时,他们发现了躺在那里的枪支。

正是这门大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才冲破了中国的大门。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的一角有一个人类的奇迹,那就是圆明园奇迹不见了。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抢劫,另一个纵火。一场史无前例的对颐和园的掠夺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分得战利品,然后手拉手带回欧洲。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我想,我们也应直面历史,反思历史。我们的心痛,当我们看着那些寺庙和建筑物燃烧,我们的心滴血,但我们无法恢复。

我们可以谴责那些罪人,但改变不了多少。落后了,要挨打!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

圆明园之灾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灾难。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态度,认为历史上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些精美的建筑物了。我们只能透过散落的石头聆听历史的悲叹。我们要铭记。但不单单是记恨,总有人会犯错,我们也是,我们不应用仇恨的眼光来面对如今的英国人、法国人。

毕竟,犯错的是他们的祖先!我们要通过这历史来奋进,来勉励! 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

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人的心中。

但是,它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有责任为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从现在起,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我们将不再像烧旧颐和园那样记录屈辱的历史!

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为祖国的未来努力学习!

圆明园观后感 篇7

圆明园,一个令许多中国人骄傲和痛惜的名字,曾经困扰着许多人。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是当时最杰出的园林艺术之一。乾隆皇帝说它:

“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遗憾的是,经过两次外国侵略者的掠夺,园内的文物被洗劫一空,建筑被烧毁,神奇而神秘的旧颐和园成了废墟,只剩下废墟。

我一直想知道这段历史,但我无法想象还有什么。纪录片《圆明园》把这段历史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是否被帝国主义毁灭,也不管它现在是什么面目。它曾经是中华名族的骄傲,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康熙皇帝兴奋地用郎咸平赠送的望远镜遥望远方。透过镜片,他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透过这小小的望远镜,他却无法看到,大陆另一头天朝大国眼中的“蛮夷”们,正在进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更加无法看到的是,曾在他及儿孙三代手中缔造的无与伦比的盛世帝国,竟也会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建于康熙的皇家宫廷圆明园,见证了康乾在中国的辉煌和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给她铺了瓷砖,用黑纱布盖住了她——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个老人,静静地站着,慢慢地说话。

看着圆明园的废墟,我试着想像她的原貌。昔日的万园之园,今日断壁残垣,人们登上她残缺不全的身体,可以眺望远方美景。事实上,她真正想让我们看到的是让她倒退的沉重历史和一次次的思考。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圆明园的原貌。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圆明园的雄伟壮丽,还在于她丰厚的历史底蕴。从康熙到咸丰,她见证着大清一切的兴衰荣辱。她见证了牡丹丛中,垂暮之年的康熙与聪颖灵巧的弘历相会,见证了案牍之后,勤奋治国的雍正把盛世推向顶峰。

她也见证了万花阵里,骄奢淫逸的乾隆观看宫女们争先恐后地穿过迷宫,拜倒在他的面前,当然她还见证了,咸丰帝出逃承德的狼狈不堪,还有那场恬不知耻的抢掠和那之后让一切付之一炬的大火。

圆明园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骄傲和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悲伤和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感叹,这样一个伟大帝国的最后荣耀应该由二十个太监保卫!

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在短短的一百年内,这个曾经占世界人口和财富三分之一的国家会被西方列强的铁蹄践踏?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朝皇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支都装饰得像装饰品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当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将仍旧骑马舞枪的八旗军打得七零八落时,咸丰帝却正在宫中沐浴享乐——这一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不失为当时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缩影。我们关上了门,对自己创造的辉煌沾沾自喜;但西方人迅速崛起,而中国却远远落在后面,对此一无所知。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

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地简单,伤痛也是如此地深。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通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希望崛起,这样耻辱的历史就不会重演。只有自觉和自强,才是强国之路。

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这八个字被很多人当作又一条空洞的标语。圆明园,为它添上了最有力的注脚。

孟子曾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中国在崛起,在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只愿,不管何时,我们都能铭记这一段历史。

重蹈覆辙的国家必定会受到历史更沉重地惩罚。

掠夺者注定被唾骂与谴责,不论他们扯什么淡。

与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相反的实践将会失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评论员,也无一例外地适用于评论员。

圆明园观后感 篇8

枯草荒烟地,曾为歌舞场

——观《圆明园》有感

“在这个地球的某一处,存在着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做圆明园。”

——雨果

我去过圆明园。虽然已是五月,但极目所及,却尽是荒凉。野草丛生,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从废墟缝隙里迎风摆荡。

但从康熙到咸丰,她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一幅画。然后,繁荣和荣耀化作烟雾,消失在北京西郊的土地上。

影片制作技巧与构思角度

看完《圆明园》,想起自己站在园子里,试图努力想象当年盛景却因面对满眼荒芜而无法将她在心中复原时的无力感。面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还有吆喝叫卖所谓的“纪念品”、“工艺品”的商贩,我是真的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正如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无从想象她年轻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风采一样。

现在,这部纪录片借助先进的制作技术,使我对圆明园的建设、扩建、轮廓和价值有了非常生动的认识。

《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重新带到观众面前。此外,影片采用了大量实时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真实再现了清朝皇室的秘密生活,让人有与人物零距离接触的感觉。《圆明园》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

它既不同于故事片,又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这是一部独特的史诗电影。

抛开制作技巧的特点不谈,导演构思电影的思路和技巧都值得称赞。整部影片以西方传教士的目光和思想为线索,保持了冷静客观的世界观和视角。一直以来,说到圆明园,我们总是以受害者的态度向权力表达愤慨,但直接的情感表达比客观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导演对于我们中华民族遭遇的耻辱和列强烧毁圆明园的举止,没有旗帜鲜明地表述的立场和愤慨;而是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它的美丽,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述它的毁灭。这样含蓄而深刻的痛苦,反而更让人百味俱生。毕竟,不告诉我们这个农耕文明顶峰是怎样的辉煌,又怎能让人有这种切肤之痛。

雍正唯一的精神家园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的继位在朝廷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位前半生争夺皇权、后半生强化皇权的皇帝,在影片中却显得十分向往文人自由、淡泊的生活。

雍正执政后,就开始队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影片中揣测,这是他对康雍乾三位帝王在牡丹园唯一一次会面的怀念。在雍正园居期间,它也成为清帝国的政治中心。

雍正三年(1725),雍正开始在圆明园居住。从此,每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园内度过,直至去世。公园里到处都是雍正的脚印。西峰、万方安、蓬岛瑶台等风景名胜区是他最喜欢居住的地方。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山水地形逐渐形成,追求和谐与恬淡的建筑风格;而雍正本人,也经常在圆明园中,将自己打扮成文人的摸样,下棋、打骨牌、读书、休息,表现了雍正作为一个权力中心、掌管天下、平定内忧外患、又无比勤奋的帝王,那渴望自由与闲适,疲于斗争的一面。

另外,雍正对于住在圆明园中的皇子们的教育也十分重视。皇子们天没亮就要在最具名望的老师的教育下,学习满文、蒙文、汉文,以及诸多帝王教育课程。遗憾的是,由于雍正对科学技术缺乏重视,皇帝在教育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缺乏全面、真实的认识,直接导致了乾隆皇帝及其后世皇帝在科学技术观念上极为落后。

这也使得“**上国”在近代被动而落后。

圆明园究竟是怎样毁灭的

闭关锁国的清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轻视科学技术,这使得英法联军在工业革命结束后不遗余力地打开圆明园大门。这座皇家园林,无论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各方面都堪称“世界奇迹”。

英法都是文化、艺术氛围及其浓厚的国家。剧作家莎士比亚为英国人民感到骄傲,他们常被称为绅士。法国是浪漫之都,是许多音乐家和艺术家的天堂。他们怎么可以“满心欢喜”地将人类世界的遗产付之一炬?

或许正如片中旁白所言,对物品的损坏欲是人类的天性。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就会爆发出内心的野心。平时作战纪律最严明的军队在这样的时刻也会变得毫无次序性。

“既然不能拥有它,那就摧毁它,作为胜利的证据”。由于欧洲没有一座宫殿能与圆明园媲美,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可怕的心理,那个让中华民族铭记千古的额尔金爵士才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早已“遍体鳞伤”的圆明园又遭一劫,被毁更甚。

然而,其实圆明园当年被英法联军烧后还是保持了大部分原貌的,因为石头砌的房子,火再怎么烧也烧不毁的。正是近百年来的不断破坏,才使得今天的圆明园完全不同。

有资料显示,1917年以后,部分农民进入圆明园,山形水系开始遭到破坏。建国以来,进入圆明园的农民越来越多,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据圆明园管理处1980年统计,圆明园共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2000多人,劳动力700多人,户内270多户,形成近20个居民点。

这农民进了圆明园以后,他们为了要种水稻,要挖山填湖,因为水深了水稻是不能种出来的,所以是挖山填湖,为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为了养猪羊,它们养在圈里,要把它的肥料弄出来,要起这个粪,起了以后又要用土来垫,他要挖山垫圈。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们每天都在挖掘不止一座山。近几十年来,圆明园的山水系统遭到破坏。所以经过反复的破坏,圆明园终于成了废墟。有的专家就把圆明园的这个遭劫的这个经过,分别地称为“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因此,要保持圆明园这样的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政策的支持。老北京城在五六十年代也遭到拆毁,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之痛心不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公众的支持,更需要政策和法律的坚定支持。

但是,现在有更多的城市在争取所谓的发展,破坏优秀的历史遗产。这是对文明不可饶恕的亵渎。

科技发展与士兵生命

英法联军用当时最先进的步枪和步枪袭击北京,而中国共产党仍然是用腰刀和冷兵器。毫无疑问,欧洲人的长征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欧洲人说,“进攻很顺利,只有我们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伤不了我们。

最后,我们一共只牺牲了5位站士。”我们中国人这种自杀式的对敌方式令欧洲的主帅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们的士兵有更好的士兵,他们就不会在战争中被打败。

这令我想到了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以“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日本。外国士兵打仗要命,而中国人打仗是不要命的。也许这是我们“捐躯赴国难”的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但这也是我们对生命与人权不够重视的一种表现。

如果我们有先进的技术,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士兵在战争中死去,甚至也不会有这样一场被欺负的战争。

接近影片尾声的时候从旁白道出,欧洲人马格尔尼曾送给乾隆先进的炮弹和枪支,但大清帝国却从来没有想过改良自己落后的**。听到这样的话,观影的心情便跟先前不一样了。走过2000多年帝制,在乾隆时期又达到鼎盛。

晚清时期的**,的确夜郎自大、腐朽落后,之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是丧权辱国。历史以沉痛的教训证明,科学进步才是硬道理。

最后的沉思: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批判的眼光来回顾我们的现代历史,并且孜孜不倦地解释一个事实:如果我们闭关自守,落后就会挨打。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有点可笑,或者说可怕呢?落后有被欺负的危险,但并不意味着落后就应该被打败。

“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便是“强大就可以欺负弱小”。这其实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不管清朝后期如何腐败和没落,鸦片战争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可能抹去的耻辱和不公正待遇。那些人是我们的祖先,那些土壤是我们祖先的土壤,那些土壤上的植物、树木、砖瓦是我们祖先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我们不能逃避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演化、发展过来的。

如果我们抛弃意识形态,忽视社会结构,这个国家经历的荣辱是一致的,都是我们自己的。

一个人20岁发达,30岁被人打,40岁翻身都是他的记忆,都是他的快乐和悲痛,而不因为40岁后他信佛了,硬生生把40岁前和40岁后瓜分开来。这是自欺欺人。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人懂得进取和礼貌,勤劳和谦虚。

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的和平,历史才不会重演。

如果那一天我们强大到可以把白宫、白金汉宫、凡尔赛宫毁了,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那么关于圆明园的记忆才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平,《透过历史看圆明园遗址保护》,《城乡建设》2005年01期

2、舒牧、申伟、贺乃贤编,《圆明园资料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3、阎崇年,《雍正帝与圆明园》,《中华遗产》,2006年05期

4、何重义,《对圆明园造园艺术的再认识》,《古代园林技术》,2009年03期

5、王开玺,《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6、王立成、祖佳,《国殇:“万园之园”圆明园300年之痛》,《精品购物指南》

圆明园观后感 篇9

万园之园圆明园的毁灭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痛心,我们不能留有仇恨但也不能忘记历史。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感到无比的心疼和惋惜。

圆明园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天下的奇珍异宝集中在园内,中外各地的名胜都在圆明园周围,天下的瑰宝都云集在这里。在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掠走了中国人的辉煌历史。在我的心里头燃气了一把雄雄的火,这是一把永远都灭不了的火。外国人常说要宣扬和平,制止战争……这全都是废话。自己都做不好,还有什么权力教训别人。他们在中国人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掠走了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后,还把圆明园烧成废墟。把昔日妩媚动人的风景和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烧成垃圾。这帮犯下了滔天大罪的强盗侮辱了中国人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成就。所以,我们中国一定要站在世界的顶端,鹤立鸡群,不要再受其他国家的欺凌。想起昔日的圆明园的辉煌,灿烂,我感到心酸。这样绝世无双的瑰宝就落在了一帮强盗的身上。这是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一场悲剧。外国人都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是狗奴才,其实,他们自己才是狗奴才,常是欺软怕硬,藏在龟壳里的龟。

我们要记住这一段屈辱了历史,用自己的一分力量保护国家。再不要再让这种蒙耻在这个辉煌的舞台上重演。最璀璨的明珠——中国。

圆明园观后感 篇10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在北京东郊和北郊绕道圆明园。

圆明园,一个让中国人骄傲和痛惜的名字,曾经被许多人所困扰

融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于千变万化景象之中,经过法国、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园中建筑被烧毁,文物被抢劫,奇迹和神话般的园林建筑,历时一百五十余年,便毁于一旦……

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滥炸,一面却是皇帝的悠闲沐裕

悲,清**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侵略者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断壁残岩,杂草丛生……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屈辱史的一页。这段屈辱的历史给每个中国人敲响了警钟:落后必败!也许,没有那一页屈辱史,我们中国人便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便会继续昏庸,以使民族走向灭亡。

历史,留给我们的痛苦教训,也许唤醒了许多中国人。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宫殿、参天古树,都化为了灰烬……

被焚烧后的断壁残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

今天的圆明园,只有几根石柱,依然屹立在那里。

它就像一座纪念碑,记录了英法军队对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团团烈火熊熊燃烧着,烟云笼罩着整个北京城,通红通红的。这绝对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真正燃烧的颐和园!

看了火烧圆明园,心中是久久不能平静。

1860年10月6日,3000多名侵略者闯入圆明园。他们任意破坏,拿走价值连城的物品,用手抢,用车子搬;搬运不走的就用火烧,拿东西砸。多少工匠花了几个世纪才离开乾隆皇帝来到中国江南的梦想?

然而,当八国联军攻入圆明园时,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像干涸的泉水一样肆意破坏和入侵。在香港拍卖会上,我们拍卖了原来属于我们的铜牛头、铜虎头和铜猴头,但是我们国家的爱国者花了几千万**卖会来!真是我们国家的耻辱啊!

]拍卖会结束了,他们又命令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纵火。“啪”柱子垮了,清代瓶子被无情地抢走,那一本本多么珍贵的书,在火花中化为一片灰烬……看着疯狂的火如蛇缠绕着房屋,红火的火苗向上牵着,不断着有木头掉下来,火烧毁了世界上最大、最美、最有价值的圆明园;火烧毁了中国人民干枯的懦弱,却唤醒了那惊心动魄的仇恨;火烧毁了圆明园,却唤醒了一颗颗鲜红的心!

这么美的圆明园为什么在瞬间化为灰烬?是因为中国在当时是那么懦弱,在别人眼里我们那么不堪一击,只不过形同蚂蚁!

所以,我们要强大!现在我们有飞机,坦克,我们在阻止人们!10月1日,国庆阅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它发出了中国的声音;周恩来总理曾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要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精神。

让其他国家都佩服中国,不敢侵略中国!祖国的明天就靠我们建造了!

我坚信,中国将更加强大!因为中国人的眼睛会闪烁着永远不会忘记的熊熊火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