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观后感通用9篇

04-05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很难呢?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多角度分析自己的作品,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搜集的与“勇敢的心观后感”有关的相关资料,请务必将此页添加到您的收藏夹中以备不时之需!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1

今天看了电影《勇敢的心》,一个想看了很久的电影。经典就是经典,很是鼓舞人心。

首先,华莱士的父亲和叔叔教导他,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用他的头去战斗。后来,战斗之中他也不断实践着这句话。

尤其是击败重装骑兵的战斗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智慧的力量。**《活色生香》里有个类似的事件,和日本竞技的**镜头那一章节。总之,不要自满,因为你有强大的物质和技术优势。要知道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因此,它也启发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担心,要冷静地思考、讨论和思考,要相信人类的智慧。很多事情都能成功解决。

其次,口才。华莱士绝断能力强,擅于鼓舞士气,演讲能力很强。能够很好地判断形势,很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具有领导能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勇敢的心。敢于思考,敢于做,同时身体健康。以身作则!面对强敌时,遇到困难时,临死时,要保持清醒,勇敢地挺身而出。

电影很鼓舞人心,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也是为了自由。一部好的电影总是会给人教育的,《勇敢的心》给力,经典。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2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华莱士追求自由的全过程。虽然他起初只求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认为只要自己不惹事生非就能安然无事,但世事难料,他心爱的女人被无情的杀害,为了给心爱的女人复仇而揭竿起义,在反抗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那些被统治的苏格兰人的响应。同时,复仇的成功也赢得了那些人的支持,于是他们组成了一支追求自由的抵抗队伍。在抵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苏格兰人作出了反应,这支队伍逐渐扩大成为一支抵抗军。

后面的情节就不一一阐述了。

在看完《勇敢的心》这部电影后,我有一些感悟。

1、真正的男子汉还要会用脑子。

这句话是华莱士父亲对他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光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需要智慧,因为智慧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如果方向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是徒劳的工作。华莱士和他的朋友与石头搏斗的情节说明了使用大脑的重要性。

同时华莱士的叔叔拿着剑对华莱士说:“首先你得先学会用脑,然后我才教你用剑”。其实,这句话的本质就是:

求真、务实、锲而不舍。

2、我们需要追求真理。

有些问题出现了,就得有人去解决,这就是追求真理。华莱士起初只求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认为只要自己不惹事生非就能安然无事,拒绝接受反抗英格兰的邀请,当然这是自以为是。只要有不合理的制度,就没有合法的权利,总有一天你的合法权利会受到侵犯。

所以我们要追求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就是说,我们要追求真理。

3、追寻内心的声音。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知道我们在追求什么,而不是被别人控制。布鲁斯是个贵族。他很欣赏华莱士,想支持他。但是因为他父亲认为只有妥协才能保持他的统治地位,布鲁斯背叛了华莱士,几乎消灭了华莱士的军队。但最终,他追求内心深处的声音,最终获胜。

4、敢于面对问题。

成长的过程就是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但我们不能退缩。我们需要有勇气面对问题。华莱士是一个敢于正视问题的人。面对所谓势不可挡的英国骑兵,他从来没有想过退缩,而是直面困难,敢于挑战。当然,光靠勇气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求真、务实、锲而不舍。

5、自由。

自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里面有很多情节让我觉得很火辣。1、华莱士朋友的父亲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我能自由的活这么长时间,已经足够了”。

2、华莱士在鼓舞苏格兰人战斗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战斗,你们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年复一年,直到老死在床上,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3、华莱士临死前用最后一口气大喊:

“自由”(freedom!)。虽然我不能用语言很好地描述自由,但我可以从以上三个情节中感受到他们对自由的渴望,也让我明白自由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实现的。我们不自由的原因是我们不够坚强。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3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听谁说过有本书叫做勇敢的心了,只知道,我上周一个周末把它看完了,从我以往的读书速度来看,像它这么厚的书,我是怎么也要花一个星期才读完的。当然,是断断续续的'读,不过,我不得不承认,我被它吸引着,被它震撼着,以至于一旦拿起来,想放下,却又放不下。

它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故事,又是一种精神,一段历史。一个人,出生就失去母亲,6岁父亲因反殖民战死。一种精神,对自由的追求,对平等的向往。一段历史,苏格兰被英国殖民。

人性本来就是追求自由的,因为自然法度里认识平等的,不论肤色,种族。殖民者固然是违背自然伦理的。一段统治性的殖民后,男主角终于第一个站出来,向殖民者反抗。它这一战,战出了苏格兰人得不甘心受辱,战出了自由,战出了人性平等。

故事就这样展开了,男主角带领一支苏格兰平民军向英国挥剑,向他们要自由,要人性平等。他们是强大的,他们明知道敌众我寡,明知道实力悬殊,但是一颗对自由渴求的心支持着他们。即使战死,也是伟大的。每每看到他们在战场上奋力杀敌,我深深的体会到一种呼唤,一种反抗,他们在向上帝祈祷,在向上帝索求,祈祷自由,索求平的。以往看打杀场面,我是激动兴奋地。而这次,我是震撼感动的。

故事的结局让我意外,男主角被俘。但是结局也让我欣慰。男主角宁死不服从于英国国王的统治,最后一刻,他用全身力气喊出一句:“freedom”这一句,响遍了天空,震撼着每个人,包括英国殖民者的心。这时候我眼睛意料之中的湿润了,我的表情僵硬了。他喊出了每个人的追求,喊出了人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喊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格!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4

《老人与海》是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不朽之作,它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震惊,今天,我再次看完了这部只有十几篇的着作,合上书本,感慨万千

故事虽短,却字字珍贵句句经典。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我很天真,不懂这本书。我只是觉得这是一本故事书。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圣地亚哥在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在一次出海意外捕获了一条罕见的大马林鱼,但是,在归程中老人一再与前来抢食的鲨鱼们搏斗,最后只获得了大马林鱼的剩骨,失败而归的故事。

故事虽然很短,但却让读者印象深刻。这篇短篇**在海明威笔下变得惊心动魄,使我陷入其中。我被故事中不折不扣,顽强拼搏的硬汉圣地亚哥深深吸引,他是那么的勇敢,让我钦佩不已。

一般人在与一条大甚至危险的鱼不是焉了就是晕了,更何况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呢?他有非凡的勇气。面对一条大马林鱼和几条危险的食肉鲨鱼,他没有选择惊慌或逃跑。他选择的是:冷静面对。

正是这个选择,使他理智而勇敢地与他抗争。虽然他最终失去了那匹大马林犬,但至少他失他的英雄。有多少人在面对危险时能如此勇敢、冷静、理性?我自愧不如,当我合上《老人与海》的那一刻,圣地亚哥,这位老人,这位英雄,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榜样,我崇拜他,崇拜他的一切。

他的一句话是我所不能说出的:“我要和你奉陪到死。”几个字,不就把他的勇敢无畏充分的体现了出来了吗?

有多少人能像圣地亚哥一样勇敢,有多少人能像圣地亚哥一样冷静,有多少人能克服自己的懦弱,有多少人能理解英雄的心。

真正的英雄只能被摧毁,但他们永远不会被打败。

勇气是在困难甚至死亡面前不退缩、不惊慌。

勇敢,是即使知道直面就是死亡,但还是泰然自若,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老人与海》给了我极大极大的震撼。

初一:黄泽玲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5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10信科***何群斌

《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是奥斯卡经电影片,曾多次获奖,影片记录了一个斗士的一生。

华莱士从小就目睹了一件事,后来他的父亲在抵抗英军入侵时英勇牺牲。在他父亲下葬的那一刻他忍住了泪水,而在邻家女孩缪伦挣脱她母亲的手为他摘下一朵紫色小花时,他落泪了,爱比悲伤更能打动一个人的心,即使素不相识,他们也会相互怜悯,这是人世间最纯洁最纯粹的爱。那种关心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是在他们没有感受到任何压迫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是对当时时局的暗示,即使四处充满战争与压迫,但他们的心是纯洁的,是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

少年的心是放荡不羁的,当大人们面临着压迫与威胁时,他们退缩了,小缪伦是勇敢的,最起码她敢于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

当华莱士成年后回到曾经的小村庄时,他找到了缪伦,谬论是他儿时的感动,而缪伦也倾心于华莱士,不仅仅是因为此时的华莱士已经成为一个有丰富见识,有勇气的人,打动她的是他那颗自由浪漫的心,他们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而当时英格兰国王规定新娘的初夜可由当地贵族享用,于是他们晚上秘密的在树林了结婚了,但最终他们的事情被英格兰士兵察觉了,他们奋力反抗,但缪伦最终被强行带到了当地贵族的面前,由于之前的反抗使苏格兰士兵造成了损失,于是军官打算用缪伦教训这个村庄的人以儆效尤,缪伦被残忍的割断了喉咙,留给华莱士的只有一方手帕以及永远的回忆。华莱士愤怒了,这是他们的领土,他们的人民却被英格兰士兵肆意杀害,国仇家恨使他揭竿而起,他的内心本来就向往自由,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起义了,正如他说的,“aye, 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 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alba gu bra!

”华莱士心中自由的信念和睿智的头脑使他屡战屡胜,许多遭受**的人民也加入了他的义军。华莱士的节节取胜惊动了英王爱德华,为缓解局势,他派出自己的儿媳伊莎贝拉前去和谈,当伊莎贝拉面对华莱士时,华莱士当面揭穿了爱德华诱和的真面目,并表示除非爱德华真正考虑苏格兰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不然他将抗争到底。伊莎贝拉对华莱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她回去的时候,她发现爱德华故意拖延集合军对对华莱士进行致命的攻击。她很快派人把消息带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华莱士带兵出击,他已经联合了苏格兰的贵族一起抵抗侵略。但在战斗中,他发现他的盟友并没有出兵抵抗。在父亲的鼓动下,罗伯特认为只有向国王投降,才能稳定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成为苏格兰的君主。

当华莱士冲出重围时遇到了罗伯特,经过一番争斗,罗伯特放走了华莱士,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他长期受父亲的约束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认为华莱士是一个有信念有勇有谋的勇士,是一个值得结交的朋友,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再后来与父亲的交谈中,罗伯特越发认为父亲的理论是错误的,是一种古惑他的“伪真理”,他要走出父亲的精心安排,走上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自由。而伊莎贝拉见惯了自己丈夫的行为,知道他是一个目光短浅且懦弱的人,他见到了为自由而战的华莱士,他在华莱士的驻地中向他吐露真情,而华莱士也被伊莎贝拉的勇气所感动,两人互相欣赏并萌发了爱意,这也是对英王爱德华的讽刺,“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爱德华的暴力统治下国家终将走向动荡。

英国国王再次提议和谈。华莱士知道这是个陷阱,但他愿意进入陷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平解决问题。长期的战争使他失去了许多朋友。布斯设计抓住了华莱士并交给了英王处理,爱德华是不会放过华莱士的,最后华莱士以叛国罪处死,在刑场上英格兰人要求华莱士承认英格兰的统治,但华莱士宁死不屈,他很坚定自己的的立场,是绝对不会屈服于暴力的。伊莎贝拉向英王求情,希望他宽恕华莱士,结果可想而知,爱德华对华莱士可谓恨之入骨,宽恕是绝不可能的,甚至他临死都在等待着华莱士的死讯。

华莱士被判刑的前一天晚上,伊莎贝拉去探望他,希望他能认罪并得到宽恕,将他斩首。当她知道华莱士不能接受这样的建议时,她给了华莱士一瓶麻醉剂。一旦拒绝认罪伏法,他将要面对的是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伊莎贝拉不想看到心爱的人痛苦的样子,如果他一定要坚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她希望至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让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惨烈。

伊莎贝拉哀求华莱士服下麻药时,华莱士只说“它会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他不希望屈服,他已经准备好了。当伊莎贝拉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终于在她面前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

他还有事情要做。他想唤醒那些需要反抗的人。在威胁与酷刑的面前华莱士没有背叛他的信仰,在不断的强迫他服从英格兰的统治下,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freedom”。

影片的主色调是棕褐色,主要表现在战争场面。与蓝天绿草相比,苏格兰士兵的浓烈色彩凸显了苏格兰战士为自由而战的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独立苏格兰、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伟大理想。而出现在英国皇室的深色调,则显现出英格兰统治的黑暗与皇室的人性压抑。

在表现战争场面时,用了远景、大全景来展现战斗的宏大场面;运用中景和近景展现了战斗的细部,更彰显出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尤其是华莱士等人的骁勇善战,也体现出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从而反映争取自由的不易和代价。

**影片后久久回荡在耳边的就是古老的苏格兰风笛,成为影片配乐的灵魂。影片的配乐来自詹姆斯霍纳,曾经的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不知迷倒了多少人。《勇敢的心》中风笛的悠扬与欢快,苍白与悲壮,浪漫与伤感,使得影片中苏格兰的风光、恢宏的战场和凄美的爱情都恰如其分的渲染和衬托。

华莱士正义是整部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和绘画完美结合。当刽子手逼华莱士求饶时,号角独奏反复出现,低沉的旋律随着华莱士的咆哮达到高潮。在空中,英雄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勇敢的心》一直被视为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史诗片,在影片中,人们常常为苏格兰那绵延的山脉、凄婉的风笛和苏格兰人民在贫困痛苦中发出的凄厉呼号所感动,也为华莱士一往无前的精神所鼓舞。威廉·华莱士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苏格兰人民为最终的自由而奋斗。他做到了,他没有白白牺牲。

影片的成功已经被奥斯卡典礼上的那五樽金光闪闪的金像所证实。纯洁的爱情,磅礴的勇气,无畏的英雄,伟大的人民,悠扬的**,壮阔的景色,优秀的演员,尖锐的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和最坚毅的信念这些都是塑造这部完美电影的关键因素,然而除此之外,电影带给我们的还有更深层的思考,对我们自身的思考。眼前这个时代,人们逐渐已经淡漠了曾经属于我们的那些单纯的感动,那些真善美的童话,转而用蔑视一切的外表去掩盖自己空虚的内心和不自信,是否还有人像影片中的华莱士一样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自由宁静而奋战一生?!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华莱士都是纯洁无瑕的,让我们能感受到灵魂的回归。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

”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在这个喧嚣、霓虹、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人们渐渐淡化了曾经属于我们的朴素情感。有没有像华莱士这样为信仰和自由而战的人?临终前的威廉在饱受酷刑后的那句“freedom”,数百年后仍然振聋发聩。

那个不屈的灵魂,威廉·华莱士,真的活了下来,在肉体的死亡中获得了灵魂的永生。

整部影片围绕的主题是“自由”,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勇敢,“勇敢的心”指的还有勇于面对自己,绝不背叛自己的真意,那就是真正地活过了,在肉体的死亡中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永生。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什么对自己最为重要,我认为华莱士用他最后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freedom”。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6

Every man dies, 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题记

苏格兰风笛,真的那么悠扬,那么自由,可以飞翔。

800年前,苏格兰的平民华莱士,为了苏格兰人民的自由。有他的智慧和勇气反抗英格兰侵略者的残暴统治。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段悲壮的血泪传奇。这个传奇伴随着那个自由的信念和那颗勇敢的心!

手持木棒粪叉的苏格兰士兵看见全副武装的英格兰重甲骑兵全然没有了斗志,开始向后退缩。面对丧失信心的战士们,华莱士并没有慌张,他在英格兰士兵虎视眈眈的目光下发表了一场热血澎湃的演讲:“是呀,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儿。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正如华莱士叔父所说的“你要先学会用脑子,再教你用剑。”是的,成为英雄不仅仅要有力量和热血,还需要有智慧。不然,永远只能像楚霸王般在垓下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而华莱士那番动人心魄的演讲,无疑是成功的。苏格兰的人们靠着对自由的向往赢得了这场战争。华莱士用他智慧的头脑和那颗勇敢的心给妄图剥夺苏格兰人民自由的侵略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华莱士那卓越的军事才能也证明了,他能仅仅凭借苏格兰那些衣衫褴褛、武器破烂的流民而战胜英格兰军容整齐、武装到牙齿的重甲骑兵并非偶然,或是走运。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如今的我们,也要明白要先学会用脑子,再学会你用剑。但我们不能整天叫嚣着打日本、打菲律宾。我们要先武装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心真正强大起来。

后来华莱士中计被捕,他坦然的面对审判。面对种种惨绝人寰的酷刑,他始终紧咬牙关,不向英格兰人求饶。终于,他的嘴唇动了动。审判长以为他要屈服了,便下令暂停施刑。

但在短暂却令人窒息的寂静后,华莱士倾力高呼:“FREEDOM!!!”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千千万万个苏格兰平民的梦想。

在影片的最后,在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中,英雄的长剑划破苍穹,插在那片英雄曾战斗过的战场上,如一块丰碑,不朽的丰碑,象征着英雄所追求的——永远的自由!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7

——观之有感

看第一遍《勇敢的心》的是感动,是惭愧,是对“”含义的新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晚才知道去看这部电影。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活了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领悟了什么才生活的强者!现在这部电影还保存在我的电脑里。当我感到受伤,脆弱,几乎无法支撑自己的时候,我经常翻身,鼓励自己继续奋斗!

这部电影以英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背景,讲述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姆,为了给妻复仇而卷入抗击英格兰殖民者的战争中,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华勒领导起让自由的民众,为解除英格兰的奴役而战,最后英雄之子——威廉华勒以牺牲自己挽回了战争的格局,苏格兰民获得了自由,最终获得了永远的解放。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文本:一部辉煌的革命历史,一段令人震惊的鬼神经历,当它被载入史册时,往往是那么的低调和无味。

华勒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的格是伟大的,当刑车载着这位在战场为自由曾经叱咤风云而战的时候,遭受是英格兰民的的唾骂和羞辱,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是王的叛徒,是民的敌。当我看见华勒淡定的驶进刑场,欢呼雀跃的民声此起彼伏,我感到莫大的悲哀!或许这就是英雄之痛。

一群被残统治下民众,在枷锁牢笼了欣欣而活,当自己的一些开明勇敢的同类为了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权利而受到残酷杀戮和压制的时候,换来的不是同和奋起抗,而是一群愚昧的看客。这就是英雄的眼泪,这就是英雄的悲哀!

部电影最让我震撼的场面就是,当华勒在忍受极刑之痛的时候,面对执邢官再三的忠劝——请求王的宽恕,可以速死,没有说一句话。最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出了生命的最后一句话——自由!这句话震惊了人民,也震惊了行政兴权,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到目前为止,我不能忘记那一幕。在沃勒痛苦的最后一声呐喊中,我明白了信仰的力量和真正的力量。当一个为了心中的信仰忍受刑之痛,视死如归的时候,其实他的心已经硬如磐石,他的躯体已经无坚可摧,他的魄可以惊天大泣鬼神,吓破山河!这或许就是英雄的力量!

这段历史也许已经被遗忘,英雄也许已经不记得了,但精神却浸透在山河之中,永远!面对这部惊世之作,我掩卷沉思,我不得不拿自己与这位大英雄悄悄的做个对比,虽然没有可比。当代生活中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和压迫,但也不能没有思想,没有信仰。

想想那些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酒囊饭袋,看看那些虚度光、无痛*的病体,再瞅瞅自己面对生活,怨声载道、悲观脆弱,我感到无地自容,我感觉自己其实就是个行尸走!我们的伤我们的痛又算得了什么呢?衣食无忧,一切的安排就是为了学习,然而自己又做了什么,亏待父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愧对自己的生命与灵魂。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得失,让我后悔了蹉跎岁月,我终于找到了我应该做的,我为之而活的,我的信念在哪里,我的基础在哪里,我该如何面对我的生活和生活。

后记:其实生活本是很简单,好好活着,从从容容做事,坦坦做,结益友,保持自己的本,为生的追求而奋斗!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2月14日那天,我们观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影片讲述了雷锋的前战友乔安山倒车时,不小心把车尾撞倒了一根木柱上。柱子掉了下来,撞倒了雷锋的太阳穴。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他决定发扬雷锋精神。

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和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他深受雷锋的影响。他要求自己用雷锋的精神做事。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时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轿车撞倒。然后,汽车掉头跑了。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

乔安山立即把爷爷送到医院,并拿出自己的钱给爷爷治病,并通知了患者家属。但老人的子女不愿承担医疗费用,诬告乔安山是肇事者,要求其赔偿4万元。难道世界上没有雷锋精神了吗?

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

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和儿子一起开车出去了。他们的汽车陷入泥潭,整夜不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

“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

听了这话,乔安山很感动。他终于明白,世界上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是的,雷锋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好人最终会有好报!(本内容查字典原文地址:

《抗日战争》读后感

67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在卢沟桥畔打响。1937年7月7日夜,径自在中国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这、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本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又举行挑畔性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由日本主义者发起,八年里在中华故土遍地燃战火,饱尽沧桑的中华民族再一次伤痕累累,这一场战争因而也成为中国亿万人民长期挥之不去的沉痛记忆。如今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并不是为了怀念它,我们只是在每年的这个时候,缅怀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无数无辜生灵,缅怀那些为了正义和解放事业奉献了热血和生命的战士。

《集结号》观后感

“听不见号声,就是打剩最后一个人,也要接着打下去”。忘不了的台词,一个英雄下给一个英雄的命令,3营9连全体47人全部阵亡,仅剩谷子地一人生还,看了这个电影,感慨很多,看到9连战士一个个的壮烈牺牲,心一次次的震撼,47人打退敌人三次进攻,面对坦克,姜茂财选择与敌军的坦克同归于尽。焦大朋被燃烧瓶烧死,吕宽沟为了给连长找一块手表被狙击手射死.

王金存从一个柔弱书生到一个战斗英雄,这一切都是男人该做的!

[ 转自铁血社区]

这是一部用"心"去看的电影,等你回味起来你会觉得,中国军人的伟大。

正如冯导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说的一句话,现在的中国两代人的话题有些隔阂了,希望集结号能够起到连接两代人的作用,其实公平来讲,它的确做到了这点.

集结号开场是一场巷路攻坚战,晃动和紧凑的剪辑模拟出了战场的紧张和粗旷,谷子地率领营战士以较多的牺牲的代价换取了一场小型战役的胜利,这点在与我们习惯的美式大片以小数英雄奇迹似的拦截疯狂扑来的貌似没有思维的肉弹的套路完全不同,一排排的战士在炮火无情的嘶吼下无论是慌忙无措还是偶然犯错都是导致这个伤亡名单上增加的基数因素,战争的残酷被更加野性的镜头暴露出来,可以说,开头的战争场面绝对可以说是国际水准的,可以说有一种美式大片所没有的粗糟质感.

集结号的配音效果绝对也是国内的一次飞跃,低沉的爆破公放似乎故意应和了心脏的跳动,就是一种跳动的咚咚咚的声音每一声都丝丝入心,弹片的爆破和子弹呼啸飞过的感觉也十分的真实,果然是武器原声采集的结果!

第二场战斗是一场掩护大部队撤退的阻击战,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这绝对是国内第一次在战场上表现的士兵和坦克的对战,描写的十分惨烈,坦克不在是那种一两发手榴弹就可以解决的铁皮盒子,在战场上的作用绝对是一种难以阻挡而另人绝望的怪物!同样在后来的朝鲜战场那段潜入敌后引导炮火攻击的戏里同样出现了美军坦克,这里的美军绝对颠覆了你传统印象中的那种美国大兵,特别是没有识破谷子地他们伪装的美国大兵洋场而去的时候坦克留下的黑色烟雾.更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感觉...这一段比较有意思,就不剧透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很多影评上讲影片后半段很精彩,但是就个人来讲,影片前半段的人物感情描写并不是十分浓厚,也许和导演整体的把握有关系,这点并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那种能够打动人的细节描写一直是国内影片的硬伤,如果前面作足细节的描写和铺垫,在影片后半段文艺片的叙事会增加更大的张力,但是与前半段快速度的节奏相比,影片后半段的的十分慢的令人很不习惯,所以很影响影片在最后的感情上的升华,另人觉得不足以感到震撼,倘若影片在大量的叙事后以一长空前战役的片段回忆作为影片闭幕的话,可以说这部片子一定会超越<太极旗>成为亚洲第一战争巨片!

[ 转自铁血社区]

总之,<集结号>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国产战争影片终于能够跳出这个框框,虽然结尾处这些问题由一个团长出来解决的太过容易,这点也与争部片子的风格很不相符.但是总体来讲,看后还是令人少了些许不愉快,做为贺岁片还是基本答调了,所以说,这次冯导的答卷还是合格的,在战争的惨烈之余给人一丝人性的曙光,所以说,如果有机会,还是约上情人或者是家中心脏功能较好的长辈一起来电影院吃爆米花吧,你和你的家人不会失望的。

从第一次远征,英军邀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开始到退回云南的大撤退,再到第二次远征的大反攻,演员们出色的演绎那段悲壮的历史,剧中士兵的军装武器人们的精神状态都真真切切的反映那时那地的情形。剧中描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是一段发生在缅甸的中国军队和英美国军队失败的合作,由于当时的协调和战略的不同,再加上错误指挥,造成了第一次远征的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日本军队的追击杀戮,热带原始森林中的隐形杀手,没有统一指挥,缺粮少药,几万士兵把年轻的生命留在异国他乡,但是坚定的回家的信念,让多半的士兵回到了云南,并在云南重新整编,为第二次远征作准备的过程。这是近年来内地影视剧,第一次正面的公正客观的反映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给那些把生命和热血献给抗战的先烈们迟来的证明,是对真实历史的真实的演绎,没有加入任何政治的成分,甚至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见过任何一位“染红“的军人,最多只见过进步青年,过去游击队员几乎代表共参党,但是这次代表的却是爱国抗日的民间武装,大概只有这样的一句“国军兄弟你们保重,把武器留给我们一些.

”让我们隐约的感到似乎不同,但也仅仅是不同,所有的表演机会都留给国军将士。龙团长的兵痞子们身经数次生与死的洗礼,战争已经让这些年轻人变得古怪,他们用刻薄的语言来表达失去战友的痛苦,用疯子似的胡闹来面对死亡,靠戏弄战友来取乐,用揭别人的伤疤来安慰自己,但是当敌人来的时候,他们从不缺乏勇气,绝不会丢下自己的战友,胸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从来不会失去对生命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简单的理想,平淡的外表,这与我们在地雷战和地道战那些革命前辈的形象格格不入,现实中的一些普通的民族英雄,让我感觉到战争中的英雄其实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离我们很近,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没有了党派的分别,只用共同的敌人,公正的反映历史。已经被观众认可的士兵突击的原班人马的强大演职阵容,国内战争影片少见的好莱坞式的打斗近战场面,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作为军迷我尤其注意但此剧在武器方面的细节处理。

抗战时期著名武器此剧中都出现了,而且每一种武器的特点如何使用都被完美的表现出来,比如捷克式轻机枪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这款抗战时中国军队使用最多的火力支援武器,从龙团长端着出场,后来迷龙使用它在守卫飞机场的时候,他换枪管的动作,还有豆饼背一个箱子给他作助手,这样的场面在过去的影视剧中根本就没见过,先说说捷克式轻机枪的特点,他的枪管可以更换,而且非常简单,这样可以避免枪管过热而不能使用的问题,此款枪械的自重很大,所以机枪手携带不了太多的弹夹,必须要有一个副手拿弹夹和备用枪管。在这部影片里这些细节都被刻画出来。还有就是龙团长的两件武器,英国李式步枪和毛瑟自动手枪,先说英国李式半自动步枪,它的最大的优势是不用每一次发射都需要拉动枪栓的,这在那时候是非常先进的,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根本就比不了,所以龙文章一直带着他。

再说德制7.65毫米的毛瑟自动手枪,可单发和联射,它的木制枪盒可以和枪把相连,作为枪托使用以防止联射时的抖动,是一把完美的微型冲锋手枪,现代的微型冲锋枪的功能也未必就比它强,不要忘记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是非自动的,每次都要拉枪栓的,在近战的时候谁有这把枪,它就是杀人魔王了。再有德制的这种手枪做工精细,简直就是工艺品,士兵缴获了是要作为礼品上缴的。

所以在整个团剧中只有龙文章佩戴过这种手枪。我想也是烦了认为他是团长的一个原因。相信在川军团里也未必有几把德制7.

56毫米的毛瑟自动手枪。也许要提一下龙文章出场时挨不辣的那一枪,不辣用的是缴获的三八式步枪,直接贯穿龙团长的左肩,而龙文章简单包扎以后就没有问题了,这就是三八式步枪的最显著的特征,三八式步枪是小口径非自动步枪,优点是性能稳定射程远初速高,穿透力强,缺点是威力小射数慢,子弹击中人体只能是一个洞,不击中要害是不会造成战斗减员的,这些都在树堡的争夺战中表现的很好,日军无法造成对突击队的有效杀伤,近战中日军没有92重机枪的掩护就是活靶子,三八式步枪无法提供足够的突击火力,只能在突击队的美制武器的枪口下一排一排的倒下,却始终无法突进树堡,这件武器的水平一般,甚至可以用落后来形容,战争不仅需要勇气和战略,更需要先进的武器。要是当时不辣用的不是三八式步枪,而是中国部队的中正式步枪,那龙文章必死无疑。

不过也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我个人感觉就是为什么虞师长只给龙团长一个少校的军衔,阿熙是少校营长啊,即使是付团长他俩也不应该是一样的军衔。还有就是既然已经是穿军团了,这个团里就有三个领导,少校团长付团长,还有中尉副官烦了,川军团再没有其他的领导了,若大的一个团就有三个领导,应该是一个失误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很优秀的影片,它预示着中国的战争影片正在走向理性走向市场,反映真实的故事情节。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8

这部电影最让我震撼的场面就是,当华勒在忍受极刑之痛的时候,面对执邢官再三的忠劝——请求国王的宽恕,可以速死,没有说一句话。最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出了生命的最后一句话——自由!这句话震惊了人民,也震惊了行政兴权,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到目前为止,我不能忘记那一幕。在沃勒痛苦的最后一声呐喊中,我明白了信仰的力量和真正的力量。当一个人为了心中的信仰忍受肉刑之痛,视死如归的时候,其实他的心已经硬如磐石,他的躯体已经无坚可摧,他的期魄可以惊天大泣鬼神,吓破山河!这或许就是英雄的力量!

这段历史也许已经被遗忘,这个英雄也许不会被记住,但这种精神却浸透在山河之中,永远!面对这部惊世之作,我掩卷沉思,我不得不拿自己与这位大英雄悄悄的做个对比,虽然没有可比性。当代生活中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和压迫,但也不能没有思想,没有信仰。

想想那些不想进取,不想想受闲暇和艰苦工作的人。看看那些浪费时间、无痛呻吟的病人。再看看自己的生活。他们抱怨,悲观而脆弱。我感到无助。我感觉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我们的伤我们的痛又算得了什么呢?衣食无忧,一切的安排就是为了学习,然而自己又做了什么,亏待父母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愧对自己的生命与灵魂。

william,“先学会用脑,再学会用剑”,拼命于沙场,杀人如割麻,战场如入无人之境,似一头猛狮,面对残忍的酷刑却只想喊出自由的心声,这就是他的英雄本色,天体气魄的完美体现;william,对美伦的追求如同他初回故园,温馨浪漫,他的倾心付出的柔情,无微不至的呵护,至死保留的信物,都是这英勇无畏的英雄细腻情感的体现。

诚然,威廉抗争的原因是家庭仇恨,但他忠实地追求自由,这也是这位无以伦比的英雄完美爱情和正义的根源,也是激动人心的根源。因此,不由又想到了:究竟是爱情寄托在追求自由之上再更加完美,还是追求自由有了爱情的寄托才更有力量?

但总而言之,至此,我也才明白什么叫“惊世未了缘”。

“我们曾是一个部落,一个家庭,一个民族

华莱士和布鲁斯曾守护这片被描绘过无数次的土地

众人们尽管翻阅我们那四开本的传奇

仔细研究刀剑、棍仗和盾牌

质朴的昔日,朴素的苍穹檐壁

繁忙的麦地,荒芜的家园

苍翠的通路在丛中曲折逶迤”

勇敢的心观后感 篇9

应社会学作业要求,我开始第二次观看《勇敢的心》。于第一次相比,这次我们更注重背景和细节。

影片在悠扬的苏格兰风笛中展现了威廉·华莱士的传奇。在英国暴君爱德华一世的统治下,苏格兰人民生活在深重的苦难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威廉姆睹了一群被暴君绞死的自由追求者的惨死,体验了父亲在战争中牺牲的背痛。

其后,他跟随叔叔到处旅行,学习知识和剑术。后来,回到原来的村子,想过上安逸幸福生活的威廉偷偷嫁给了梅伦。但这样的生活随着梅伦被施暴未遂的英格兰军官割喉杀害结束了。

他奋起反抗,揭竿而起。开始了他传奇英雄的生涯。

随后的故事在此不赘述,我想更多的,谈谈我关注到的细节和感悟。

整部影片所不断强化的主题是:自由。正如威廉姆对苏格兰士兵们的演说一样:

“嗨,战斗也许会令你死去,逃避后你却定能生存,至少暂时能活命。从现在起,直到很多年后,当你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时,你宁愿用这些日子来换取一个回来的机会。那就是回到这个战场上,向我们的敌人宣布: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不能夺走我们的自由!

”对于自由的追求,是威廉姆华莱士一直勇敢战斗,不畏艰难险阻原始动力。为此,他战败了依旧爬起继续为自由而战;为此,他虽发现罗伯特和英王勾结备受打击,却愈战愈勇,暗杀苏格兰贵族;为此,他明知是圈套,却依然不愿放弃任何一个争取自由的机会;为此,他放弃爱情,拒绝妥协和臣服,毅然接受酷刑。。。。。。

可以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是威廉姆一生的写照。在整部电影中,为了强调自由,对比和对比技巧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与威廉姆形成对比的众多人中,有残暴镇压人民,无视人权自由的爱德华一世,无能懦弱,苟活着坐等王位的爱德华二世,向英王臣服只求安稳的苏格兰贵族,在为自由反抗和继续臣服以获苏格兰统治权中徘徊的罗伯特,刑场围观麻木无知的平民。

在此谈谈苏格兰贵族罗伯特。撇开历史事实,就影片而言,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的父亲:

苏格兰的老贵族们一直灌输给他的思想是:服从国王,无视国王对苏格兰人民的暴行,从而获得苏格兰的皇权,在国王的统治下生活。面对父亲用自由换来的枯朽的余年,再对比威廉姆为自由而战的所向披靡,他不禁开始徘徊摇摆。

这样的心理也表现在他的行动上。他出卖过威廉姆,也在紧急关头救了他。最后,他完全被威廉说服了。华莱士死后,他向英军宣战,带领苏格兰人民走上自由之路。

《勇敢的心》带给人感动的情节太多,但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最后行刑时他那响彻天际的呐喊“freedom”,表达了他对旧制度的宣战和对新生的渴望。尽管他倒下了,但他身后的苏格兰人民在他的精神指引下赢得了自由的最后胜利。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人权已多了许多。但,需要拷问的是,我们是否具有那样一颗勇敢的心,去追求我们所希望的“自由”?我们是否拥有那样的勇气,不顾任何阻碍,不畏任何艰险,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观,活出真实的自己?

现实中,我们更像是流浪的罗伯特,面对两条道路,放弃安逸和金钱的权利,冒着生命危险挑战强大的英国军队,为自由而战;或者像他的父亲一样,过着卑微的生活。我想,“勇敢”二字的体现也拓展到抉择上。是向现实低头,还是毅然选择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水行舟向世界宣传自己的价值观?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看到更多的人,像电影里的罗伯特一样,选择由勇敢的心引导的道路去实现现实生活。

看完本片,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见解。最后,我用威廉华莱士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死,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着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