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周长课件集锦

04-08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三年级周长课件集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1】

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48内容。

目标:

1、合作: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3、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准备:

地砖(实物)、电脑、课件、幻灯片、米尺。

学生自己带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

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认识学生):

124=154=204=224=504=604=

2、乖乖兔去小熊家做客,发现小熊家贴了新地砖。

3、评小明星!

二、探究新知

1、量地砖

估计

动手量一量(合作)

说一说(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2、独立尝试:

计算。

汇报。讨论、比较(幻灯出示):

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便,最好记忆?(评小明星!)

应用:帮小熊家算一算两个正方形的相框的花边的长。

15厘米22厘米

(独立尝试所学)。汇报。订正。

观察(课件出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小结

说一说: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得: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应用

1、解决身边的问题:

动手量、算:自己带来的物品。

(分小组进行自己从身边获取信息,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2、完成P48的练一练的2;P49的练习六的4(评小明星!)

五、巩固(课件)

1、算出右面正方形的周长:5厘米

2、小明要改制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相框(如下图)。他想在正方形相框四周粘一些红色丝带,请你帮他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厘米的丝带呢?

3、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需要多长的铁丝?

(独立完成,教师批;小教师批。)

六、评价自己的学习(全课总结)

1、自评:①.学习态度;②.合作;

2、互评。(评小明星!)

3、谈收获(课件: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七、提高

(课件)考考你。

用四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把它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计算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

(可以靠:投影演示)

板书:

地砖的周长

60+60+60+60=240(厘米)

604=2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0xx年10月17日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⑴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校最近在操场上画篮球场地,篮球场最外圈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工人叔叔用纸胶带围了一圈,再刷油漆,这样又直又美观。工人叔叔让老师算算围一圈用多少米纸胶带?我们愿意帮忙算一算吗?知道要算长方形的什么吗?(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长方形有什么关于边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一组边较长叫长方形的长,一组边较短叫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又是什么?能指指吗?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学了这节课后一定会很好的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的。老师更相信大家能自己探讨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认真读下列任务,并在纸上完成第⑴、⑵任务后和同桌交流第⑶个任务。

⑵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⑶和同桌交流,选出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分三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1、是否按要求做,2、是否有困难,3、寻找展示交流对象)

优化计算方法,学生说说理由。

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⑴计算用多长的纸胶带,也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5米,宽15米。

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批阅,教师统计达标情况(全对的有人,90分以上的有人,能自己改正,需要帮助的人)

自己独立总结本节知识,交流总结。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之后,紧接着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求正方形地砖的周长导入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紧接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周长,第一种是把四边的长度相加,第二种是用正方形的边长乘4。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性的计算公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周长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计算后,结合与他人的交流比较出计算的方法。既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又通过引导学生对方法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周长的含义和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后,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不会有什么困难。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探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学会学习。教师应在巩固基本计算之后,联系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并加以比较,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比较完整的认识。配合适当的拓展性练习,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更深的理解,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从小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比较,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完整篱笆”之类的问题。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的教室,已经知道地砖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大家能算出地砖的周长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地砖的周长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原本属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参与,并有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更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

“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从这个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地砖面是正方形,边长是60厘米……)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样算的。

也可能出现第⑶种方法:(60 + 60)×2 = 240(厘米)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并配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地板书。对每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对探索出最简方法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

⑴ 这是用所有边的长度相加的方法。

⑵ 这是运用了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只有一步计算,很简便。

⑶ 这是模仿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比第一种简便。

【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独立思考,通过探索、交流、观察、归纳等形式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1、第48页做一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正方形的周长,然后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第48页讨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最简便的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边长×4。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同时,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第48页练一练1、2。引导学生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异同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计算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⑴ (28+15)×2 = 86(米) 篮球场是长方形,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我们用长加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⑵ 32×4 = 128(米) 实验园地是正方形,求篱笆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用边长乘4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⑴ 9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⑵ 某公园,打算沿着一面墙开出一块正方形草地,为了防止游人穿行,工人师傅打算用一根绳子把菜地围起来,请你帮助算算,至少要准备多长的绳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及小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地砖的周长 ⑴ 60 + 60 + 60 + 60 = 240(厘米)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4】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一家三口骑着车轮大小不同的自行车去郊区游玩的情境使学生了解车轮周长的概念以及车轮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在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首先同桌合作,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滚动法,在硬币上做个记号,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二是用细绳绕硬币一周,再来测量这段绳子的长度。然后小组合作,利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数据,计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商是一个固定值,通常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为了方便学生的计算,教材规定本书中“Π”只取两位小数,即,3。14。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2Πr。最后,安排了利用周长公式解决圆镜周长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可参考“知识窗”中的文字,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类不断探索数学的过程,体会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基于上述分析,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测量计算、探索讨论等认识圆的周长及周长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重点理解圆的周长,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圆,已经具备测量一般图形周长的技能。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在教法的运用上,以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学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展示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师始终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从而使整节课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充满勃勃生机。

学生每人准备硬币、直尺、细线等。

教师准备3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若干组)、课件。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1)举例说明什么叫物体的周长?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探究尝试:想办法测量一元硬币(或其他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看谁的方法最巧妙,有困难可以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尝试教学的理论,本着“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原则,将教学环节前置,将学生能做、会做、可探究的问题预先抛给学生。

1、交流铺垫题,复习周长概念。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事情,提出谁的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远,为什么?

3、讨论: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然后由车轮的半径越长周长越长,即车轮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进而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的结论。

4、小组交流尝试小研究、测量硬币的方法。交流时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要讲清楚。

(2)滚动法。

(3)软尺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是7.8cm。

设计意图:复习铺垫题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只有做好知识生长点的挖掘培育工作,才能结出新知识的累累硕果。探究尝试题――测量硬币的周长和直径,放到课前目的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课上直接交流,重点交流测量方法。

1、提出课上小研究的要求,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圆片测量并计算。

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发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并填在表中。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教师进行巡视参与。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各组测量和计算结果,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全班汇报。师:完成测量了吗?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设计意图:课上尝试小研究要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的功效,借助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相反。有了前面测量硬币的基础,此处重点应放在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上。

1、教师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程,然后交流感受和启发,进行思想教育。

师:看来,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其实这个倍数是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周率可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π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并在桌子上试着写一写。

师:我们今天课上研究的圆周率,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古人就开始研究了。

师:在众多研究圆周率的科学家当中有位代表性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师:老师也觉得祖冲之太了不起了,做为中国人感到太自豪了。

师:现在人们发现圆周率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利用计算器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面上亿位,你们读一读。π=3.1415926535897……(生读。)

师:由于圆周率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直径=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师: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何求圆的周长呢?

师: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d”表示,谁来总结求圆周长的公式?

师:再求圆的周长,你还用测量的方法吗?只需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下,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和用字母表示的过程。

师:那我们利用公式试着求一下圆的周长。(课本84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2、让学生试着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黑板出示:一面圆镜的镜面是40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3、课下作业:

师:今天我们由车轮的转动认识了圆的周长,知道了周长除以直径等于圆周率,并且学会了如何求圆的周长,课下老师给大家留个调查作业有兴趣吗?打开书84页,能完成好吗?填在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给半径求周长、给直径求周长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3厘米、5厘米长的小棒。一个信封,内装一个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印有表格的纸、手巾纸、图片、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白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是什么呢?屏幕展示:

请你从组长那里去领一个吧!

请你想一想,你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指名回答。

谈话:为了得到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也可以测量出图形的边长,再计算出周长,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五项活动,继续探讨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

1、围一围。

谈话:我们先进行围一围的活动。把书翻到66页,看一看上面一幅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也能用线围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围好后想一想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让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在小组内交流。并指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2、摆一摆,

谈话:我们再进行摆一摆的活动,请看课本第66页,要求我们用什么摆,摆成什么图形?请拿出发给你们的小棒,检查一下4根短的长度是不是3厘米,4根长的长度是不是5厘米。

你打算怎样用这些小棒摆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先想一想。

想好了,在四人小组里摆一摆

(1)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2)周长是多少?

(3)请组长填表。

引导学生说:我们摆的是长方形(正方形),它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3、拼一拼。

智慧爷爷给我们小朋友寄来了一封信,你们收到了吗?

里面是什么?这12个小正方形请你猜猜智慧爷爷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猜一猜。

读要求,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样拼,同桌合作,可以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记录填表格。

指名学生交流。

一排摆几个?摆几排?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填好了这张表格。请你观察一下表格里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

提问:周长与什么有关?在我们拼出的3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把你记录的结果和小正方形放回信封里,老师帮你们把回信寄给智慧爷爷。

4、量一量

青菜老师还给我们同学准备了一个挺有挑战性的题目。

读一读,先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你是怎样量的?周长是多少?可能有不同的相法。

(1)一条一条量的。

(2)移一移,只需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用课件演示一下这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以后练习时可以先观察,找找有没有简单一些的方法再动手,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

5、估一估。

你利用估计餐巾纸和课桌面的周长是多少?

三、总结

艺术节上,我们全体学生和老师准备了一台精彩的节目。体育老师围了一个长方形的舞台,你怎样测量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课后去实践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是否可行。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6】

教学过程(实录):

一、感知周长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

请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选择相同图形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选五角星形的最多,月牙形的其次,圆形的再次,无人喜欢长方形、正方形。)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生: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从周长的名字中想到的。周就是四周的意思,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没有。

师: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一生指)

师:每一小组都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的长度,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学生演示)

二、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办法来吗?请独立思考。

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

1.

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

2.

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

3.

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师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师:行吗?

生:行。

4.

生1:量三条边,再加起来。

师:行吗?

生:行。

5.

生:把每边都量出来,再加起来。

师:行吗?

生:行。

6.

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

7.

生:可以先用绳子围一圈,再用尺量。

师:刚才大家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能不能根据各自所用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和物品分分类?

学生认为钟面、树叶和月牙形的比较特殊,要用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其余的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

三、探究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没人喜欢?

生1:我们早就会了。

生2:它们太普通了。

生3:它们太简单了。

师:太普通、太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

生1: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一条边长,乘4就可以了。(板书:边长4)

师:如果量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生:54=20(厘米)。

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师:也就是长+宽+长+宽(板书)。如果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6+4+6+4=20(厘米)。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师:长2+宽2。即:62+42=20(厘米)。

生: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

师:如果让你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正方形呢?想清楚了,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周长计算的应用

1.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42页例2和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43页例3和做一做第1题。

2.拓展延伸(1)要计算它的周长,最少量几条边?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第3题。

五、小结(略)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纸、树叶、绳子、直尺、卷尺等。

课时安排及说明:本教案可以用2课时完成。因为采用的是单元备课的策略,把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整合在一起,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方法仅仅作为其中的一个特例加以处理。教学过程分两个板块设计。第一个板块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第二个板块巩固并应用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7】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师:(出示课件F1赛车录象)这是什么比赛 (赛车)这是世界上最快的赛车比赛,也叫F1。每年F1都会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一次比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出示赛道图以及赛车跑的路线)刚才就是赛车在这个上字形赛道跑了一圈的路线,我们再来看一遍。(重复演示)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这条赛道的周长。

师:这是我们的数学书,我们从这一点开始沿着它的边线摸一摸,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封面的周长(师示范)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吗 拿出数学书,我们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谁来摸给我们大家看。

(3个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要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

师:你还能摸出哪些面的周长 摸给你的同桌看一看。(生自由活动并与同桌交流,师指导并请指导过的学生回答)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摸了哪些面的周长 指给大家看看。

(生起来一边摸一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个同学,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摸了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

打开书到62页,拿出笔描一描。(学生动手描在书上)(或者拿出1号纸)

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位同学完成的情况。

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厘米呢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同桌两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回答一: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一量。师:可以吗 (可以)。嗯,是个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

回答二:可以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算一算。师:这个办法好吗 好,我们就按照这种办法先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

师:谁来汇报一下左面三角形的每条边各是多少 (如果有不同数据,老师拿把尺量一量,统一数据)右面的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是多少 (老师应指着屏幕上图形问)

师:这些图形每条的长度我们都知道了,那它们的周长会算了吧,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计算)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计算周长时,可以先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计算出周长。

生:因为每条边占了四个格子,就是4厘米。四条边一样长,所以44=16厘米。

师:说得真好,在计算的过程中还能灵活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简便计算呢。

生:我是看它有六条边,把六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一共是26厘米。

生:我是把下面这条边移上去,把左边这条边移到右边。这样就只要算一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了,它的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26厘米。

生: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两部分,左边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右边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再把它们合起来,但是中间这条边算了两次,所以要减去。结果算出来,周长也是26厘米。)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周长的方法,真了不起。

师:孙老师带来了一片树叶,你们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吗 我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呢 (不能)那怎么办呢 同桌同学先商量商量。(同桌讨论)

师:我也明白了,我们可以先用绳子沿着它的边线围一围,再把这段绳子拉直,量出绳子的长,这段绳子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边说边电脑演示)

师强调:看来有的图形的周长可以直接用尺量,有的可以用一些工具来量一量。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量一量生活中一些物体面的周长吗 在教室里选择你喜欢的面用适当的方法量一量,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你在测量的过程中假如需要的话可以到老师这来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量出你喜欢的面的周长。开始。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真多,你想去更多地发现它们,探索它们吗 想的同学起立,好,同学们。

反思:认识周长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反观教学过程,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一)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剪一剪,画一画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课的一开始,通过指小叮当头像的边线,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剪下头像,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儿童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想法求出一个五角星,一个硬币,一张名片的周长,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二、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图形、绳子、卷尺、彩带、贺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

教学内容,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2、教学策略选择: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本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节日到了,制作贺卡,出示各种形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感知并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最后通过结合具体图形探究求周长的策略,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为下节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

①感知周长

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

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

②巩固周长概念

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

生演示,指出周长在哪里。

③抽象周长概念

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2、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同意吗?

生:同意。

(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

师:有没有意见?

(3)

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

(4)

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生3: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

(5)

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

(6)

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

(7)

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8)

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二、巩固练习

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三、小结

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本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低年级学生从具体直觉到理性概括的一般认知特点,从生活中引出数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教学过程应由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本环节以摸、看、量等多种形式分别感知周长,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各种图形周长的特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为接下来自主探究各种图形周长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通过几个学生的自己指点,自己解说,使大部分学生都深刻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探究求周长策略这个环节中,通过先独立思考方法,再让同桌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培养他们学会合作交流。图形的选择上有规则和不规则的,本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特别是在交流圆形、月牙形等图形的周长该怎么算时,学生的学习探索气氛特别热烈,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所想到的方法表达出来。

五、教学片段实录

(5)

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

(6)

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

(7)

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师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8)

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是我在今年五月份上的一节公开课。学生是二年级的,刚开始试教时,还有些担心本是三年级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会不会太深了一点,而且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探究,自己解决问题,最终深刻理解周长的含义,这样对于以后如何进行计算图形周长就水到渠成了。结果试教的效果好极了,后来我又去借了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上了一节,虽然气氛没有原来的班级好,但是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很好的。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比如在教学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干,到讲台上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喜欢的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这里,然后非常自信地举着图形指给大家看。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后,他们对自己求周长的策略非常地有信心,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到动脑筋的快乐,使得他们对后面知识的探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特别在讨论求圆、月牙形、特别是阶梯形的图形时,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我觉得课本下节课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了。

三年级周长课件【篇9】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长。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

〔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增强学习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

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

(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

(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

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

幼师资料《三年级周长课件集锦》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年级周长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