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04-22

当我们对做某件事有了经验时,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动笔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心得体会可以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写心得体会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内容?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准备的有关“红旗渠观后感心得体会”的内容,为了方便查看建议您将本页设置为浏览器的首页!

红旗渠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研究发现,由于峡谷太深、太窄,超高压电网通过,无人机架线成了气泡。不得不动请省市专家进行设计,一位省级专家在实地勘察后称石城饮水工程堪比河南红旗渠,是“空中红旗渠”。熟悉宜昌市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情况的专家认为,这是近十年来宜昌市最困难的饮用水工程。

建设这个饮用水工程,我们必须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人工架线,人工运料,主体由专业队伍施工。不过钢索得由细到粗多架两根,一共得4根引线。

运料得先车载、后骡驮、再人扛三次转运。在增加大量劳动力投入的同时,资金至少要增加30万元。

为完成宜昌市最困难的引水工程,木桥溪村多次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完善施工方案,细化责任,聘请专业施工队伍,动员和组织劳动力开工。

石城安全饮水工程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协调。因为管道将跨越两镇四村,涉及近40个农民山地林地。老实说,一些经历过318国道、西气东输、川气东输、沪渝高速、宜万铁路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村民,不太好说。

要么价码天高,要么横竖不让通过。针对这种情况,协调小组不怕低货架,不怕丢面子。他们掏钱买礼物,来到门口说句好话,询问路途和方便。每到一家,对象户干什么,他们都主动帮忙干什么。

在帮忙中拉近距离,帮忙中打开话匣,帮忙中动情求人。在协调员帮助的第三天,一位村民终于让管道通过。对“油盐不进”、横竖不许的村民,协调员则从外围入手,通过亲戚朋友做工作,绕着弯儿想苦法,

千方百计使管线通过。

2010年12月29日,石城市总长度为40050米的安全饮用水工程终于实现供水。81岁的村民吴文高并不富裕,他让孙子买了1000多元的鞭炮放在火上。村民们编出顺口溜庆祝:

“捧口甘甜自来水,感谢我们好领队。一口甘甜自来水,不知盼了多少辈。而今梦想变现实,多亏咱的村委会。

”学***桥溪村两委班子带领木桥溪村人民,修建全长40余公里,管道悬空408米,穿越两大峡谷,串联10余座山头,动用劳力近4000个,总投资达150万元,历时4年谋划3年准备和一整年施工后终于顺利建成,开始润泽一方乡民的动人事迹。领会到“空中红旗渠”的丰富内涵,他们依靠基层党组织、依靠木桥溪村人民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他们这种“吃大苦,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小干部,大担当”的责任意识,“吃大苦,创奇迹”的拼搏精神,“人心齐,泰山移”的集体意志折服了我们。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要有时代精神。

要把学***扬木桥溪村党总支这种红旗渠精神同当前“两学一做”活动结合起来,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争当合格党员。

红旗渠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2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曾多次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小时候也曾看过《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其电影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被人们传唱至今。8月10日我行重新组织观看了《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再次激起了我对英雄先辈的崇高敬意,再次被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再次对 “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年,我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我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我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艰苦的岁月,辉煌的历史已经逝去,然而,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的社会大潮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依然给我们很多感慨。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农行明天的发展,大家共同携起手来,建设农行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

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位更需要这种红旗渠精神,现在的工作环境好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干部员工的观念淡了,工作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工作中讲客观,谈条件,提困难,不能主动的、能动的去工作,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我们林州人的一种本色,因此,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了农行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红旗渠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3

5月4日,雨后天晴,艳阳高照,我们项目部组织参观了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活动让我们贴身感受到了林县人民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公元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的514年中,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绝收达三十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1960年经林县县委研究决定:截断漳河,劈开太行,引漳入林,这是解决水资料的根本措施。而当时正值国家最困难时期,县委县政府便动员全县10万民众硬是靠一纤一锤,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多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在"红旗渠"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我们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汉双膝跪地,双手向天,似向苍天求救,老汉身后,放着一副空空的水桶和一根被压弯的扁担,导游介绍说:这就是发生在"桑耳庄"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杨老汉,刚刚取了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在大年三十一大早,杨老汉就挑着水桶到十里以外去挑水,井边挑水的人,队伍排得如长龙。好不容易,杨老汉打上水赶回家中,儿媳心疼公公,急忙去接,一不小心,两桶水打翻在地。儿媳望着洒在地上的水,泪流满面。她知道,没有了水,这个年就过不成了。公爹安慰她说:明天咱去邻家借水过年。可是,到哪去借呢?这比油还贵的水,谁愿意借?这些挑水回来的山民,为了保住桶里的水在半路上不被人抢,常常故意抓一把沙土撒到水里,使水变浑,回家等澄清后再吃。这位刚刚过门的儿媳妇,得觉自己太没用,对不起公爹,于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杨老汉含恨薄葬了儿媳,自己也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悬梁自尽……

我们又来到吴祖太的照片面前,照片上,是一位风华正茂的英俊青年。吴祖太是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当年,吴祖太的母亲病危,收到电报的他却仍然奋战在工地上。当第二封电报发来时,母亲已经永远离去了。充满愧疚的吴祖太向着故乡的方向重重的叩了三个响头……而他身怀六甲的妻子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在去看望他的途中因舍己救人而壮烈牺牲……没过多久,当地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难得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

红旗渠就是这样淌着血汗修成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在这修建的过程中孕育而成的。红旗渠的修建用了十年的时间,它是林州人民整整一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筑就的。红旗渠开闸那一天,聚集了上万名群众,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如蚁。望着哗哗的渠水,全场沸腾,人们欢呼着、雀跃着、笑着、哭着……老人们激动得把脸贴在水面上,让泪水和渠水一起流。此情此景,我们的心也沸腾起来,恨不得能和他们一起欢呼……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州人民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由此产生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伟大的。我想无论再过多少年,这种精神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修建红旗渠的人们!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血染红旗渠的英雄们!

谨向那些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红旗渠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4

《红旗渠》是一部以建设红旗渠工程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红旗渠工程的艰辛历程和深刻内涵,展现了红旗渠人民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引发了我的深思。观看该剧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观看《红旗渠》这部电视剧之前,我对红旗渠的了解仅限于学校课本上的几句简单介绍。通过电视剧的展示,我才真正意识到红旗渠工程是一项具有伟大意义的壮举。剧中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那个年代人民为了解决温饱而进行艰苦消耗的时期。

首先,观众对于电视剧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产生了共鸣。剧中的主人公郑民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和背景,但他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让人印象深刻。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造福的初心始终不变。在困难面前,他毫不退缩,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精神感染了同行的人们,激发了无数人加入到红旗渠工程中去。这些平凡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乐观向上的态度,让我深受鼓舞。

其次,剧中展示的红旗渠工程的艰辛和困难也让我非常震撼。建设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更是一项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考验。电视剧中生动地展示了修渠、挖井、搬运土石等重重困难,通过一次次努力和奋斗,人们终于将这座工程建设起来。这种团结合作、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令人动容,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第三,通过观看《红旗渠》这部电视剧,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红旗渠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正是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人民群众才能够团结一致,积极投身到红旗渠工程中。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在剧中的展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在决策、组织和解决问题时都表现出了高超的能力和正确的方向。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也对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看《红旗渠》电视剧,我对红旗渠工程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画卷,让观众深入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从中,我们能够明白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和勇气。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改变自己和社会。

总之,观看《红旗渠》这部电视剧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红旗渠工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通过剧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节,观众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的团结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这种精神,我们一定能够迎接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红旗渠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5

最早知道林县红旗渠,是在初中的时候,历史书上有一段关于红旗渠的文字,面对干巴巴的文字,那时红旗渠给我的印象并不深。

今年夏天,我跟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先进精神助力十三五”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林州市。经过几天的调研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对红旗渠有了新的认识。7月13号,队长决定让队员们观看《红旗渠》影片,结合影片理顺自己近几天来对红旗渠精神的思路。

看完《红旗渠》这部影片,我认为这么一部拍摄于__年多前的老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的人们靠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动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今天,红旗渠精神似乎日渐模糊,然而,红旗渠精神在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队员们纷纷表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学习红旗渠精神,做一个时代的楷模,肩负起自己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