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04-28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人类的起源观后感”,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此时心中种种,感慨万千,最是适宜写一篇观后感。 将收获总结成观后感,更有助于深入理解,经常写观后感,可以提高自己的内容输出能力。如何写出一篇值得分享的作品名观后感呢?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1

人究竟从哪里来?我时常情不自禁地产生疑问。我们对女娲造人的故事耳熟能详,上帝造人的传说也是妇孺皆知。但这些终究是神话,为了揭开谜底,我拜读了贾兰坡爷爷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本书。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贾兰坡爷爷的化石研究与发掘工作。贾兰坡爷爷跑遍了华夏大地,从而发现了蓝田人、元谋人、丁村人、北京人、中国直立人、“巨猿”等各种猿人和人猿化石,同时发现了各种动物化石,各类石器、骨器、粗糙的装饰品等物件,为人类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贾兰坡爷爷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贾兰坡爷爷生活的那个年代,房屋简陋,交通不便,考古工作条件艰难,而贾兰坡爷爷顾不了这些,为了考古研究跑遍了千山万水,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1936年11月15日至26日,贾兰坡爷爷在北京史无前例掘出并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世界学术界。贾兰坡爷爷的成功是他勤奋钻研、努力进取的结果。

古今中外,不仅贾兰坡爷爷是如此,更多世界成功者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西汉匡衡为了求知,凿壁偷光,靠着这微弱的灯光勤奋读书,成为了一位经学家;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失去了视觉,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她在黑暗和寂寞的世界里学会了读书和说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女子学院,并成为知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

和这些大学问家比起来,我感到无地自容。练习英语语法嫌麻烦,练书法没耐心,做作业时常拖拉,归根结底,我就是缺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恒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能吃苦,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努力学习,提升能力,长大之后报效祖国!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2

吴睿涵

你想知道人究竟来源于哪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吗?请跟我一起探索贾兰坡爷爷写的科普书《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吧。

原来人是从猿进化来的,人与猿的真正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逐渐减少,丰富的地面食物促使树栖生活的古猿开始向地栖生活转化。

为了取食、防御猛兽的侵害、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不得不借助其他物体来延长自己的肢体,弥补自身的不足。频繁地使用木棍和石块,慢慢地成了地面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也意味着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随之开始了。这些人科动物因频繁使用天然物,上肢逐渐从支撑身体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形成了灵巧的双手。上肢变短,拇指变长并能与其他四指相对,以便灵巧地捏、拿、握任何物体。整个下肢增强、变长,为了适应地面行走,大脚趾与其他四趾变短并靠拢,脚底形成有弹性的足弓和发达的后跟,逐渐形成了人的腿和脚。特别是骨盆的变化更大,猿的半直立的狭长的骨盆开始向短宽强壮的人类骨盆发展,这说明人科动物正在向人的直立姿势进化。

能劳动、会制作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加要热爱劳动,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多动手,多思考。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的起源演化过程读后感400字精选3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3

读了卢梭的 《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让我看到了一种观点,也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些不一样的看法。从书名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希望在这本书中讨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他从原始自然人进入主题,所描写的自然人处于史前**时代。他认为自然人与野兽的区别不是理性的,而是自由的。

野兽只受本能驱使,而自然人则是个“自由施动者” ,尤其是它能够自我完善。第一部分阐述了自然状态及其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和引导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沦丧在社会状态下的发展。

乍一看,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人类越先进,就越不平等?这简直就是违背我们的常识啊。 卢梭认为是人类在心灵和精神告别的原始状态后得到了活跃, 开始关注别人,也期待受到别人的关注, 人开始对现在的生活不满足, 想改变,于是开始变得勤奋,在财富出现以后, 自然也就出现了穷人和富人。

而财富的先占者之间、 先占者和一无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人们进入了“最可怕的战争状态” 。此时,富人们相处了“一个人类头脑中前所未有的绝妙主意” 。

他们向穷人提出了一项联合契约,于是这个国家就产生了。国家只是富人反对穷人运动的结果。它允许富人利用穷人的力量来反对穷人,保护富人的财产。我认为我没有能力清楚地思考这个国家出现的原因,但我同意卢梭对国家间关系的描述。

生活在21世纪,我们自夸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文明的时代。然而,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为什么一个文明的国家会引发一场可怕的战争?当然,高中政治书上有答案,因为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但我一直认为那不是真正的答案,因为,如果国家真的进入了文明状态,那么,解决利益冲突的手段应当更智慧一些,战争只能是双方的利益总和变小, 共赢才应当是文明所应追求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有战争呢?卢梭告诉我们,政治社会一旦在某个地方形成,就会迫使周边地区形成政治社会与之竞争。这样,生活在自己社会中的人们终于脱离了自然状态。

然而,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仍然保持着这种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只受到构成国际法的一些默契的约束,但这些国际法永远无法阻止国家战争。因此,为了消灭个别战争,人类创造了文明国家,却频频引发更可怕的战争。 没有强有力的约束, 使得国家间充满了为了利益的相互倾轧, 公平与秩序需要被建立。

另外, 对于国家内部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有一点也让卢梭和我都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很多人甘愿放弃自己最宝贵的自由去做奴隶呢?

卢梭认为, 比起独立自主来说, 人们更热衷于压迫别人,所以甘做奴隶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反过来奴役别人。 无论是统治别人还是服从别人,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没有国家和**的干预,人们也会为了名誉和荣誉而相互竞争,最终变得不平等。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现状,大家总是指责的特权阶层, 认为这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现象,但是在吐槽的同时, 比起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消灭特权,维护平等, 大家更多地却是义无反顾的拼命想进入体制内, 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员。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也许正如卢梭所说,我们之所以愿意成为奴隶,是因为有一天我们可以转身奴役别人?是不是因为我们看到特权,了解特权带来的好处,才希望得到特权,所以我们不希望行使特权的对象消失?

又或许, 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文中关于成功前的历经磨难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正处于被奴役但是想努力翻身成为奴役他人的人的那些人的一些心灵上的安慰?

1.最好的社会并不等同于重返原始

品读叔本华,大多数读者都将其归为“悲观主义”哲学,却没能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叔本华真正想要表达的是规劝人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本质。同理,读卢梭的《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文中似乎洋溢的是作者对于自然生活状态的赞扬,对野蛮人生活方式的一种肯定。正如他在文中写道:

“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自然给我们安排的简朴、单纯、孤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能够完全免去这些不幸”。同时,我们认为,文明和科学带来了不必要的东西,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在不断地退化。我们能说卢梭主张回归原始生活,反对现代文明吗?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前言中曾写道:“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这个真理指的就是本文中所指出的“反对****和财产私有制,宣扬人民主权,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显然,卢梭追求的是文明社会中的美好社会,这值得在文明社会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笔者认为,卢梭在此的意图与叔本华哲学有相似之处,他的目的是为了规劝现代人学会反思现代文明,免去一些科学与工具进步带来的不必要烦恼,从而获得一种自由而祥和的生活状态,复古、归原绝非作者的真实意图。

2.法律规范下的最好社会形态

在作者看来,什么是最好的社会或国家?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就国家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政治权力而言,最好的国家是民主国家。

人民与主权者是同一的,在文中作者也有表述,人民具有批准国家法律的权利。其次,法律是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威。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在履行其法律义务方面一律平等。作者认为法律的本质目的并非是如同霍布斯所说的,为了惩处欲望而设立,最好的办法是让人民的心中没有对“**”的意识。

在这一点上卢梭与黑格尔对“法”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也提到法律制定的本质目的并不是为了惩处。第三,作者认为,在最好的社会里,人与生俱来的自由是不可放弃和转让的,人在享受教育和其他资源方面是平等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是简朴、单纯和孤独的。

3.对卢梭之理想社会的评价

要从当代人的角度来评价前人的思想足迹,就要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卢梭最好的共和国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问题,或者说看到了政治社会的实质性问题,而许多政治家或者学家由于时代或阶级的限制,无法做到这一点。例如,卢梭认为贫富分化促进了奴隶制的发展。

“因为富人的豪夺、穷人的抢劫以及一切人毫无节制的情欲,扼杀了自然怜悯心和还很微弱的公正的声音,于是人变得吝啬、贪婪和**”,他认为这是社会不稳定,引发冲突的**。其次,卢梭在描述理想社会时,大胆地提到了当权者的政治欺骗。他认为,人们自愿落入永恒枷锁的主要原因是当权者分配权力,利用人们只能俯视而不能仰视的意识。

再者,尽管卢梭反对霍布斯对于“法律是用于惩处人类欲望的观点”,但卢梭重视法律的社会作用。他认为只有只有法律义务均等,法律制定过程适度、合理才会使得法具有庄严性,才能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当然,在“卢梭的国”中提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远不止以上几点,在此未能分而列之。

在附注中, 他还提到了种种社会上的丑恶现象, 但让我觉得奇怪, 同时也是令人讽刺的是这些现象在今天仍旧存在, 两百年过去了, 无论是私有制社会还是公有制社会, 都没有能摆脱卢梭笔下那无情的批判。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说老实话, 我觉得实现卢梭理想中的社会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比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还要长, 我觉得起码我是看不到它的实现了。

很多东西其实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法中, 纵然这些观点能够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一丝激荡, 一丝抚慰, 但那也只是暂时的, 我们毕竟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最终我们还是要融入这个社会, 无论好坏。但是,生活也不总是暗淡无光、无能为力的。有一点是我们可以肯定,也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来活, 不应该总是问别人自己是什么, 该怎么做。

自由是什么?它应该包含身体和精神两重自由。 也许身体上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自由, 但精神上却可以。

影片《美丽人生》中的父亲虽然被关在集中营里, 但他的精神却从未被那高耸的围墙禁锢, 还有《肖申克的救赎》 中的安迪、 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也莫不是高度精神自由的智者。 为别人而活,依别人的意志行事,我们一直都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问问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 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即使那个梦想难以实现, 但我们至少也知道了自己心之所向,这总比一直浑浑噩噩、 不知所谓的活着来的有意义。

当然,不排除或许真的有这种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想做什么, 甚至悼词都是别人给自己的评价, 而自己连只言片语都没有,这真是可悲。我不想自己的结局也是这样。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不应该指望别人能记住自己,但起码应该让自己记住自己,说的真有道理啊。

既然改变现状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 那我们不妨先来改变一下态度。 问自己, 自己是什么,这需要勇气,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值得并且需要这样的勇气去毁掉那沉重的精神枷锁,或许这才是目前最需要我们要进行的革命吧。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4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社会历史观的代表作。1755年4月初版于阿姆斯特丹。此书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自然状态及其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和引导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沦丧在社会状态下的发展。此外,卢梭在该书出版后有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做了附注。——引用于百度文库

从书名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希望在这本书中讨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他从原始自然人进入主题,所描写的自然人处于史前小说时代。他认为自然人与野兽的区别不是理性的,而是自由的。野兽只受本能驱使,而自然人则是个“自由施动者”,尤其是它能够自我完善。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给出了大量的论据和推理,以证明一些学者认为自然人更加野蛮是错误的。相反,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最自由的生活。而随后,卢梭指出:

如果一个人能拥有两个人的生活必需品,掌握另一个人的生存手段,就会出现不平等。因此,直到有一天,私有制产生了,每个人都开始思考自己,这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乍一看,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人类越先进,就越不平等?这简直就是违背我们的常识啊。卢梭认为是人类在心灵和精神告别的原始状态后得到了活跃,开始关注别人,也期待受到别人的关注,人开始对现在的生活不满足,想改变,于是开始变得勤奋,在财富出现以后,自然也就出现了穷人和富人。

而财富的先占者之间、先占者和一无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人们进入了“最可怕的战争状态”。此时,富人们相处了“一个人类头脑中前所未有的绝妙主意”。

他们向穷人提出了一项联合契约,于是这个国家就产生了。国家不过是富人骗取穷人的结果,富人可以利用穷人的力量来对付穷人,保护他们的财产。

对于国家层次,我赞同卢梭关于国家间关系的一些描述。生活在21世纪,我们自夸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文明的时代。然而,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为什么一个文明的国家会引发一场可怕的战争?当然,高中政治书上有答案,因为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但我一直认为那不是真正的答案,因为,如果国家真的进入了文明状态,那么,解决利益冲突的手段应当更智慧一些,战争只能是双方的利益总和变小,共赢才应当是文明所应追求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有战争呢?卢梭告诉我们,政治社会一旦在某个地方形成,就会迫使周边地区形成政治社会与之竞争。

这样,生活在自己社会中的人们终于脱离了自然状态。然而,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仍然保持着这种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只受到构成国际法的一些默契的约束,但这些国际法永远无法阻止国家战争。因此,为了消灭个别战争,人类创造了文明国家,却频频引发更可怕的战争。

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国家为了利益充满冲突,需要建立公平和秩序。

在卢梭的作品中,人类进步的历史更像是人类堕落的历史。在文章的最后他提到:“造成所有这些差别的真正原因就在于,野蛮人为自己活着,而社会中的人永远是身不由己,只会按别人的意见生活,也就是说,只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为什么我们总是问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从不敢扪心自问。

人类已经创造了这么丰富的哲学思想、人道精神和文明成果,制订了这么高尚的道德准则,可我们却只有一副徒有其名的骗人外表,再就是那些没有美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没有幸福的快乐?... 人类的原始状态并非如此,但社会精神和社会产生的不平等改变了我们所有固有的习惯。”的确,现在有太多的人为他人的评价而活,其实,我也不例外。

努力学习,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的每一步决定都受到外界的影响,因为我们希望得到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等的赞誉。现在的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了,越来越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走在他人为我们规划好的轨迹上,完全就像卢梭说的,我们追求荣誉却丧失美德,保持理性却没有智慧,看似快乐却从未幸福。这真的是一种进步吗?

当社会上的人变成只能满足别人要求的机器,失去自我思考的时候,社会上的大机器只会盲目前进,不认清方向,也许离悬崖不远。这,或许就是伯尔曼曾经说过的社会的“整体性危机”吧。

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老实说,我认为实现卢梭的理想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比实现共产主义还要长。我想至少我看不到它得实现。很多东西其实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法中,纵然这些观点能够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一丝激荡,一丝抚慰,但那也只是暂时的,我们毕竟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最终我们还是要融入这个社会,无论好坏。

但是,生活也不总是暗淡无光、无能为力的。有一件是我们可以确信并做,那就是按照别人的意愿生活,而不是总是问别人他们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自由是什么?

它应该包含身体和精神两重自由。也许我们身体上不能自由,但精神上可以自由。影片《美丽人生》中的父亲虽然被关在集中营里,但他的精神却从未被那高耸的围墙禁锢,还有《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也莫不是高度精神自由的智者。

为别人而活,依别人的意志行事,我们一直都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问问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那个梦想难以实现,但我们至少也知道了自己心之所向,这总比一直浑浑噩噩、不知所谓的活着来的有意义。当然,也不排除会有这样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甚至连悼词都是别人的评价,但他连一个字都没有,真的很可悲。

我不想自己的结局也是这样。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不应该指望别人能记住自己,但起码应该让自己记住自己,说的真有道理啊。

既然改变现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那就先改变我们的态度吧。俗话说: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就试着改变你自己!

清楚的理解自己,明白自己,自己是什么,这需要勇气,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值得并且需要这样的勇气去毁掉那沉重的精神枷锁,或许这才是目前最需要我们要进行的革命吧。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5

卢梭在《论人类的不平等的起源》中的论述与他在《社会契约论》中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他的论述主线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人类最开始处于自然状态,随着偶然的契机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落,此时还不能说人类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但他们的行为尚未严重依赖于其他人共同行动。由于人类聚集而随之产生的欲望在此阶段主要是依靠对无主物(无人占有的土地)的占有而得到满足。但随着人类的再生产和无地土地的逐渐占有,财产占有的差距逐渐显现,个人之间的自然能力差异加剧了财产的不平等。

同时,为了保护人类整治的整体安全利益,这种不平等被固化。卢梭所谓的人类不平等已经达到了极致。

政治不平等一开始往往依赖财富的支撑,但一旦形成,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从这个节点上看,财富不平等加剧了政治不平等,政治为财富提供了有力保障。不过在中西方表现出差异的是:西方国家往往带有一种很强烈的民族性特征,因此相互之间的征服变得比中国困难很多,于是他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政治权势者在向外殖民追求更大满足的同时,使得一批商人由此暴富,从而形成了商人阶层。

重商主义的兴盛则为他们的财富扩张搭上了国家强盛的顺风车。商人阶层的不断强大使得这种在古老时期已经定性下来的不可逆的阶级分层产生了改变的可能,于是他们再一次重复了那一不平等的演进。

人们对这个历史循环感到失望,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共产主义试图从源头上控制财产,使之趋于平均。西方当权者为了使自己的财富得到保护只得实行了两项改变人类历史的制度。普选的实施,打破了政治生产的稳固性,美国梦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不分出身而致富的希望。

然而,这种人工循环只能减缓不均匀积累,不能使问题完全解决。归根结底,可能只能依靠这一制度,使人类自我毁灭的周期变长,使人类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6

**私有制的起源

从小到大,在历史课上,每当我们上外国历史课,老师总是煞费苦心地强调外国人才、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渊源。这时,伏尔泰、卢梭等家喻户晓的名字都会照在黑板上,让人记忆犹新。当时,我只知道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却不知道人民主权的真正含义、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卢梭的经典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才真正深刻的感受到名家的辉煌所在。书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卢梭的法律思维与哲学思想,在我看来,他行文的风格犹如一首首抒情诗,处处洋溢着一种伟大的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和哲学的激情!我不敢对卢梭发表太多评论。让我们看看其他人对卢梭的评论: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除揭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奠定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基础外,还**了人类的自然性问题。阐发了卢梭的人学思想。卢梭的人学思想非常新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提出了最初原始人是散居于动物之中,独来独往,并非群居;人的思考状态是反自然状态;人们作为自由人参加自己的活动;人类的进步实际上是全人类的衰落;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人性变得**;关于“人”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等重要的人学思想。卢梭的人学思想和研究是非常独特的。其一,研究的目的性强。

其次,提出了人类社会的退化是由人性引起的思想。第三,人类的进步和退化同时伴随着增长和衰退。第四,社会性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第五,人的自私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卢梭的人文科学研究启发了人们的思维,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他的人学理论不仅内涵深刻,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为人类科学的研究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贡献。专家的评价如此之高,卢梭的成就毋庸置疑。

起初,在人类被称为万物之主之前,当人类还处于自然状态时,他们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生活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无论是食物、肤色、性。食物的颜色很可能是大自然赋予所有生物的。在我看来,这就是卢梭所谓的原始需求。

生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色彩,对于生命,原始人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想这可能是他们的心理极限。精神的停滞限制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因为他们的精神也处于自然赋予的最原始状态,只要所有的生物都有精神。

没有精神,如何控制身体?又怎么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呢?不幸的是,原始人的这些精神力量,和其他动物一样,只是用来支配自己来满足最初的需要。

在这里,用支配其实是不合适的,他们完全没有支配的概念,只能说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天生的能力吧,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原始人类包括其他动物在饥饿时看到食物为什么就会有去吃的冲动(饿了吃东西为什么能消除饥饿感);为什么在某个季节,看到异性的精神本身就会支配身体接近他们,并想和他们发生性关系;为什么看到美好的景色会自发地留神......我也没有能力去**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暂且规定这是大自然赋予全部生命体的一种天生的能力与欲望吧。

卢梭强调,私有制的产生必定要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联系才会有比较,有比较才会有差别,这就是不平等的起源了。然而,正如卢梭所说,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整天在森林中游荡,没有劳动,没有语言,没有家庭。

既不知何谓战争,也不知何谓关系,他们对同类没有任何需求,也没有任何伤害他们的念头,甚至于根本不能区分他们谁是谁。因此,原始人自给自足,清心寡欲,他们所拥有的感情和知识与他们的处境相称,他们只能意识到现实的需要,他们只关心那些必须关注的事物,他们的智力发展超不过他们的幻想,即便他们偶有发明,也不能传授别人,因为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每种技艺都会随着发明者的死亡而消失。因为没有任何教育,下一代不会比上一代更有前途。每一代人都从同一个起点开始。

是的,也许正如卢梭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建立联系,需要语言。语言的出现需要智慧的萌芽。智慧的萌芽需要精神的升华。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精神和身体是自然拥有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平衡。

我们在婴儿时期常常濑尿,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还没发达,还没有成熟,至于为什么没有成熟是因为精神力的不足,我们的精神意念不足以控制自身的肉体所以一般婴儿会濑尿。随着人们的成长,身心会得到平衡。关于为什么自动会平衡,我想这大概跟我们的生理,如水盐平衡相似吧。

所以我推测,早期自然人类的所谓“天才”是一些身体特别强壮的人,这样他们的精神意念不会比一般人差,对于事物的感知度就自然而然的增强了。另外,人是有同情心和感情的生物!但我不认为当时的他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度,敏感度强到足以使他们产生“认识”。

也许正如卢梭所说,新鲜环境的刺激使人的新灵得到发展。当险峻的环境逼得一群强壮的人聚集在一起时,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是模糊的,只限于感官的升华。想想一下,看到一大群同龄人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

其次,同情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如书中所说:同情是最自然的品质。

“自然赋予人类以眼泪,那时因为她给人类以最慈悲的心。当看到同类陷入困境时,原始人类会自发地想要帮忙的冲动,因为不想同类受到自己之前所受到的伤害。而且受到的伤害越多,您将越富有同情心,因为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您才能理解他人的痛苦。

这时,在大灾难来临时,同情心也许会促发原始人类去营救同类,或者用他们一切技能,诸如声音来提示所谓的灾难。久而久之,语言的雏形产生了。这多发生在家庭中。

或许幸运的是,几个家庭同时聚集在一起。集团组织也开始诞生了!

团体组织的诞生对私有制的萌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一个制度的形成来自一个群体,这个制度也包含着领导者的意志。我想制度的起源是人类生活的本能。

作为动物人,原始人的本能是吃和照顾后代。而他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别人怎么做,他的本能就是想到‘我也有同样的权利像他么那样去做’。所以,早在人类的丛林时代,当那些聚集在一起的貌似蒙昧的原始人为争夺食物,争夺配偶而发生打斗冲突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不忍心看到同类悲惨的生活,一种确定各个人的权利,义务,而且符合公平,正确的做法,就会在人群中产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做法将演变成惯例和习俗,并逐渐演变**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从而形成秩序。我想说的是,要达到原始人能够创造秩序来维护大家的利益这一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就像卢梭所说的,伴随着观念和情感的相互推进,心灵和精神才开始活跃,使得他们逐渐抛弃原始的粗野状态。因为群居而开始互相关注,由于持续不断的见面而产生了家族之间男女结合的冲动,进而有了模糊的感情,于是乎不能忍受长期不能见面的痛苦。

然而,当人们渴望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时,他们是自私的。正如我上面所说,他们争夺食物和配偶。这可能与卢梭的想法不同。他心中的原始人太天真了。而我则认为因为环境的压迫,群居的联系,使得混乱产生。

最后,强者战胜弱者,弱者服从强者。

最后关于食物的私有制产生了,因为食物是人们的最早期可称之为财产的财产,而又根据食色性的天性,食物对于原始人的生活占有十分大的意义。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建立私有制是从拥有粮食开始的。

也许我对私有制的起源阐述得不够明晰,没有卢梭大师那么的逻辑清晰,思辨如水中蛟龙,读着它,就像走一条蜿蜒的路,海阔天空的世界呈现在眼前。我的理解是:私有制来自人类的理解!

而这悟性是由自然长期的压迫,群居生活,加之同情心的驱使而产生的原始智慧!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7

最近,我读完了《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本书的作者是贾兰坡。

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爷爷的爷爷哪里来》,第二部分是《悠长的岁月》。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讲的是人类的起源。

1929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裴文中组织,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发现了猿人头盖骨,震动了整个学术界,它们被称为“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手脚分明,已经可以独立生火,几十人一起居住。贾兰坡认为他们是最早的人,可裴文中不同意,他们两人的争论一直持续了四年。

我也认为“北京人”不是最早的人,因为人类用火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的。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西方则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这都说明了使用火在人类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这应该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

1962年,他们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了一些智力、四肢均不如“北京人”发达的猿人,它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115万年之间,被命名为“蓝田人”。

1965年,他们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左右的“元谋人”,它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人类从四肢着地,到直立行走;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劳动创造了人类。勤劳和智慧的人类,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奔月”的神话成为现实,让“火星”不再遥远。科技和进步推动着人类不断超越自己,创造历史。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8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人类的起源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人类的起源观》这本书通过对人类起源的历史发展、现代研究和争议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起源。


作者从人类起源的历史出发,追溯到了最早的原始生物。通过对化石记录和遗传学研究的介绍,作者向展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演化过程。这使我深切地认识到,人类起源的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最早的古猿到现代人类,人类的起源经历了无数次的进化和变异。这也说明了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加深了我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理论的理解。


作者介绍了现代研究对人类起源的认识。通过遗传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不断深化对人类起源的认识。研究者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分析和比较,试图找到人类起源的关键线索。这也让我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揭示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工具。尽管有许多令人振奋的进展,人类起源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作者还深入探讨了人类起源观的争议。在不同的学科和学者中,对人类起源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现代科学的发展,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和进步。这使我深思,即使今天对人类起源的认知已经很深入,仍然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颠覆的观点。这也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不断探索,不断挑战现有的知识。


通过《人类的起源观》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人类起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是演化的产物,与其他生物共享共同的起源,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类起源保持了持续的兴趣,也激励了我继续学习和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从人类起源的历史发展到现代研究的成果,再到人类起源观的争议,这本书以详实的事实、生动的描述和深入的讨论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人类起源的窗户。它不仅是对人类演化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一个引发思考和探索的契机。我相信,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推动下,对人类起源的认知还将继续深入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9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解放。每一个国家都进入了现代文明的进程,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然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着一种低水平的现象——社会不平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对平等的探讨,古今中外界的相关理论学家都对此颇为关注。

其中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对其进行了颇为精辟地论述,也使我在这方面开阔了眼界。

在他看来,自然人与野兽的区别不在于理性,而在于自由。野兽只受本能驱使,而自然人则是个“自由施动者”,尤其是它能够自我完善。他给出了很多论据和推理来证明一些学者认为自然人更野蛮是错误的。

相反,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最自由的生活。后来,卢梭指出,如果一个人能有两个人使用的必需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其他人的生存手段),就会出现不平等。

因此,私有制一旦有一天产生,每个人都开始思考自己,这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但我对此却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人类越进步,人类就越不平等呢?

这简直就是违背常识啊。卢梭解释说,这是人类心灵与精神的原始状态告别。他开始注意别人,希望别人注意他。他开始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想改变,于是开始变得勤奋起来。财富出现后,贫富自然就出现了。而财富的先占者之间、先占者和一无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

人们进入了“最可怕的战争状态”。此时,富人们相处了“一个人类头脑中前所未有的绝妙主意”。他们向穷人提出了一份联合契约,于是就产生了国家。

国家只不过是富人欺骗穷人的结果。它允许富人利用穷人的力量来反对穷人,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然,卢梭的国家观和平等观虽然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但却为我们理解现代国家提供了一面镜子。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各个国家(相对来说已经进入了比较文明的状态)之所以避免不了用战争方式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我觉得可以从卢梭在关于国家关系的论述方面找到答案,卢梭认为一旦政治社会在某地形成,它就迫使邻近地区也组建政治社会来与它抗衡。这样,生活在自己社会中的人们终于脱离了自然状态。然而,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仍然保持着这种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只受到构成国际法的一些默契的约束,但这些国际法永远无法阻止国家战争。

因此,为了消灭个别战争,人类创造了文明国家,却频频引发更可怕的战争。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国家为了利益充满冲突,需要建立公平和秩序。

中国的现状(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家总是指责的特权阶层,认为这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现象,但是我们吐槽的同时,比起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消灭特权,维护平等,大家更多地却是义无反顾的拼命想进入体制内,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员。我们可以从卢梭的精彩论点中学习到:为什么许多人愿意放弃他们最宝贵的自由成为奴隶?

卢梭认为,比起独立自主来说,人们更热衷于压迫别人,所以甘做奴隶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反过来奴役别人。无论是统治别人还是服从别人,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没有国家和**的干预,人们也会为了名誉和荣誉而相互竞争,最终变得不平等。

现阶段的我们很多是因为看到了特权,明白特权带来的好处,所以希望得到它,才不希望特权行使的对象消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我们社会在特权改革中面临的障碍。

对于人类发展史,卢梭更为否定的是,它是一部堕落的历史。他在文章的最后提到:“造成所有这些差别的真正原因就在于,野蛮人(可以理解为原始状态的人)为自己活着,而社会中的人永远是身不由己,只会按别人的意见生活,也就是说,只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问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但从来不敢问自己。确实,有太多人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着,我自己也逃不出这个怪圈。努力读书,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譬如此类的各项决定,都受到外界的影响,都是因为希望得到周边人肯定等等。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我只是走在别人为我们规划的轨道上,正如卢梭梭说,我们追求荣誉却失去美德,保持理智却没有智慧,看似快乐却从不快乐。这真的是一种进步吗?当社会上的人变成只能满足别人要求的机器,失去自我思考的时候,社会上的大机器只会盲目前进,不认清方向,也许离悬崖不远。

或许,要实现卢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状态,其难度不亚于马克思所想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国家的现状(也就是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和这一现状下的我们理应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最大程度低汲取此书中关于国家建设和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合理因素。例如,平等、自由、民主是卢梭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其中,人的平等观对我国当前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些精华必将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注入新鲜血液。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篇10

成功源于努力——读《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有感

人究竟从哪里来?我时常情不自禁地产生疑问。我们对女娲造人的故事耳熟能详,上帝造人的传说也是妇孺皆知。但这些终究是神话,为了揭开谜底,我拜读了《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本书讲述了贾兰坡爷爷的化石研究与发掘工作。贾兰坡爷爷跑遍了华夏大地,发现了蓝田人、元谋人、丁村人、北京人、中国猿人、中国直立人、“巨猿”等猿人和人猿化石,同时发现了各种动物化石,各类石器、骨器、粗糙的装饰品等物件,为人类演化的过程和地球海陆变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贾兰坡爷爷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贾兰坡爷爷生活的那个年代,房屋简陋,交通不便,考古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贾兰坡爷爷为了寻找化石,为了考古研究,跑遍了千山万水,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1936年11月15日至26日,贾兰坡爷爷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世界学术界。贾兰坡爷爷的成功是他勤奋钻研、努力进取的结果。

古今中外,成功者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西汉匡衡为学知识,凿壁偷光,勤奋读书,成为了一位经学家;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她在黑暗和寂寞的世界里学会了读书和说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成为学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

和这些大家们比起来,我感到无地自容。练萨克斯怕嘴痛,练书法没耐心,做作业常偷懒。归根结底,我就是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能吃苦,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努力学习,提升能力,长大后报效祖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