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课件(经典12篇)

04-29

我们根据您的需求帮您找到了以下相关信息:“旋转的课件”。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有效。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请注意仅供参考之用途!

旋转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

2、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认识平角和周角。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旋转操作中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描述他们的特征。

教具、学具:

活动角学具、圆片、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角,那你知道这些小动物的身后都藏着哪些角吗?这些叫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它的两条边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线?为什么?今天这节课如果让角动起来,旋转起来,觉得好玩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旋转与角(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探究一: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形成什么?(角)你们得到的角的大小一样吗?哪两个人来这儿比一比?(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清楚了吗?谁的大?教师也想和他比一比。1:比他的小,再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2:旋转成一样大的.。问学生,这次呢?(一样大)刚才我的开口小,我认输,但这次我的开口和他的一样大,比边,行吗?为什么不行?也就是说,比边没有任何意义。3:谁来帮帮我,怎样才能赢?(抽生)4:从刚才的游戏中,你认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开口大小有关)具体是什么关系呢?(开口越大,角越大)能把刚才的综合在一起说说吗?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探究二:在操作中认识平角和周角。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名称。比如我们刚出生时称我们为无知的幼年,背起书包走进校园时称我们为懵懂的少年,将来有一天走进大学参加工作称我们为有志青年,老师这个年纪已快步入中年,爷爷奶奶是老年,那作为我们的好朋友角,它在旋转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名称,想了解吗?

好,现在拿出你的活动角自学课本22页活动二,看看你可以发现哪些角?完成学习指南(一)。

1、自主学习:课本中笑笑和淘气又介绍了()角和()角。利用活动角旋转一下笑笑和淘气介绍的角,想一想这两种角有什么特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抽生交流。

3、集体交流:

(1)拿出活动角,一起来旋转,什么角?有多少个?它们的大小一样吗?和同伴比比看。

(2)继续旋转,会遇到什么角?比比看,直角是不是有大有小?

(3)继续旋转,会遇到什么角?有多少个?而且大小也不一样。

(4)继续旋转,这还是角吗?想一想角的特点是什么?它具备吗?符合吗?是角吗?(出示课件平角)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师板书。平角和刚才的钝角比较,那个大?

(5)继续旋转下去,敢吗?这是不是角?符合角的特点吗?虽然看不到这条边,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所以它是角(出示课件周角)它是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之后得到的。师板书。周角和刚才的平角角比较,那个大?

(6)再次转一转,体会五种角的大小。(三次旋转)

拿出活动角,教师旋转学生说角。你在旋转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开口越大,角越大,你能比比他们的关系吗?抽生答,教师板书,学生动手再次转一转、说一说。

锐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一边旋转一边说。(抽生答,教师板书)

活动三:折一折、了解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在这五种角中,谁比较常见?(锐角、钝角)谁比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旋转的过程中只有一个。那你想了解这三种角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吗?拿出学具圆片,完成学习指南(二)

小组活动: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你发现了什么?再展开一下,又发现了什么?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1周角=()平角=()直角

(通过集体交流,板书: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活动四:找找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那些平角?周角?打开课本22页,看看书中的插图对你有没有启发?(体操运动员、钟表)看看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发来的图片:

旋转木马转半圈形成的角是(),转回原位所形成的角是()

旋转门旋转一周形成的角是()

摩天轮坐到最高点形成的角是(),下来之后所形成的角是()

自行车的脚踏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是()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23页2、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好朋友呀?平角和周角。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好: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有更多的数学之美。下课!

旋转的课件【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实际, 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教学旋转的含义

1、教学例3(出示教具钟表)

2、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并思考: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绕着哪个点旋转?是按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 师演示指针由3到6。 生反馈: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 风扇、陀螺、钟表、车轮、风车……) 3、板书课题:旋转

4、归纳总结旋转要素(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度数) 板书: 点 方向 度数 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出示课件)请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90°。思考: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呢?(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引导:(一是由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二是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三是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四是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3、概括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方格纸。 2、让学生看清图形。 3、让引导学生绘制图形。(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4、作业展示,交流绘制方法。 5、总结画法。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周围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四、课堂作业

1、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教材第9页第4、5题。

旋转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学具:

做活动角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重温角的有关知识

1、认识角的形成过程。(课件显示一个角)

师:这是什么?角怎样是怎样组成的呢?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演示课件:(出示顶点,由顶点引出两条射线)

师小结: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复习锐角、直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角?

生:锐角、直角、钝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活动角摆一个直角,摆好的把它举起来,让我们大家看看。(板书:直角)

师:怎样的角叫直角?

生:两条边互相垂直时所组成的角就是直角。

师:那锐角怎么摆呢?摆好的把它举起来,让我们大家看看。(板书:锐角)怎样的角才是锐角?

生:小于直角的角叫锐角。

师:请同学们继续摆出一个钝角,摆好的把它举起来,让我们大家看看。(板书:钝角)

师:怎样的角叫钝角?

生: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

师:同学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掌握得很好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锐角、直角、钝角的形成过程。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利用活动角通过旋转,可以得不同类型的角,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旋转与角”的问题。(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1)认识平角

师:如果固定活动角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当旋转到钝角后,我们还能旋转吗?

生1:能!

师:好!请大家观察老师的“活动角”,看它继续旋转会得到什么角?

生2:平角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角的什么特点?

生3: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线上(角的两条边旋转形成一条直线)。

师:角有顶点吗?

生4:有

师:在哪儿?

生5:让学生到讲台上指着老师的活动角来说

师:像这样,角的两条边旋转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我们称它为平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平角的形成与画法。(板书:平角)

师:请同学们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使它成为一个平角,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边和顶点。(请一位学生演示旋转的过程,并指出它的边和顶点。)

(2)认识周角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操作能力挺强的!现在我们接着转。这个角比平角要怎么样?(大)那现在(两条边重合)呢?它还是角吗?它是什么角?

生:周角。

师:它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回答:角的一条边绕着顶点旋转一周,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

师小结:像这样“角的一条边绕着顶点旋转一周,两边重合在一起了所形成的角”我们叫它作周角。下面我们再来认真观察周角的形成与画法。(课件显示)

师:请同们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使它成为一个周角,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边和顶点。(请一位学生说说)

2、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平角、画一周角

3、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让你来给这几个角排队,你想让它们怎么站?(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看看谁能把队伍排得又快又好!

旋转的课件【篇4】

1面的旋转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参与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并充分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完全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本节课则是将学生的视角由平面的立体图形引向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不仅是对面和体关系的学习,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将重心前移,把“面动成体”这一环节作为重点,给学生的思维以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由“整体辨认”到“局部特征刻画”的转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播放音乐喷泉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音乐喷泉,发现水珠的运动形成线。

活动2【活动】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

(一)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体会点动成线

课件演示:

水珠的运动形成线

2、体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师引导学生拿一支笔和长方形纸进行线动面动的操作,领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预设:线动:平移——长方形;旋转——圆形;斜移——平行四边形;波浪面。

面动:平移——长方体;旋转——圆柱体

3、结合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课件出示“流星、雨刷、转门”图,引导学生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知道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板书点线面体)那么面如果旋转又能形成什么样的体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面的旋转。(板书课题:面的旋转)

(二)探究“面的旋转”

1、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选取平面图形和小棒制作小旗,然后快速转动小旗。

2、组内交流:小旗以哪条边为轴,快速转动后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关注并辅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情况)

2、学生汇报。

(1)圆柱的形成

a、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短边为轴、对称轴为轴快速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体。

b、三个学生一起转动,观察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以不同的边为轴进行旋转,都得到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样子不相同。

c、引导学生发现以长方形一条边为轴进行旋转,其他几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出示转动器转动小旗。

学生汇报。

(预设:两条短边旋转变成圆形,另一长边旋转形成一个弯曲的面。)

d、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圆柱形成过程。

认识曲面。(板书:曲面)

(2)圆锥的形成

a、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以另一条直角边、以斜边为轴,快速旋转形成圆锥体。

(出示两个倒扣的圆锥实物)

b、引导发现以一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另外的两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想象回答

c、几何画板看圆锥形成过程。(课件出示)

3、练一练

(1)学生先想像每个图形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结合立体图形想象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2)整体出示立体图形,学生判断。

(课件抽象出圆柱圆锥)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动手转一转、动脑想一想,探究出一个平面图形绕着轴进行旋转,就能得到一个立体图形。接下来我们要探究这些立体图形当中——圆柱和圆锥的面的特点。(板书:圆柱圆锥)

(三)探究圆柱和圆锥面的特点。

1、举生活中的例子。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和圆锥,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圆锥?(生举例)

2、探究面的特点。

学生互动交流。

3、学生汇报。

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电子白板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等)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圆锥的特征: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4、圆柱圆锥面的区别。

圆柱和圆锥的面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区别呢?

学生汇报交流。

师小结:刚才我们结合生活中的物体,探究出圆柱圆锥面的特点。

活动3【活动】三、课堂总结,微视频深化理解。

1、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说体会。

2、微课: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面的旋转。

3、结束语。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旋转的课件【篇5】

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2、 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 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   )平移了(   )格。

(2)向(   )平移了(   )格。

(3)向(   )平移了(   )格。

二、 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移动3个格。(4分)

2、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     (       )

3、101.305只读一个零。                 (      )

4、6元5角用小数表示是6.05元。        (      )

升旗时国旗的运动(              )    钟摆的运动(            )

在算盘上拨珠    (              )    电梯的运动(            )

风扇叶片的运动  (             )    火车的运动 (            )

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            )   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

(1)    向(    )平移了(    )格。 (3)画出    使它向右平移7格的图形。

旋转的课件【篇6】

设计意图:

“大风车,吱悠悠地转。转出天空一片蓝,转出太阳金灿灿。我们的生活多精彩,欢乐的歌声随风传”。本单元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大风车”作为引题,赞美孩子们多彩的生活,为二年级“音乐和我们的生活”,添上一个多彩的句号。通过歌曲《大风车》、集体舞、“露一手”、“精彩回放”、“我设计的奖章”等活动,鼓励孩子们更加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用甜美的歌喉唱出心中的喜悦,用优美的舞姿展现这幸福的童年生活,让孩子们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欢乐,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单元目标:

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风车》;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通过“化装舞会”这一音乐活动,让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使他们的艺术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单元重点:

体会歌曲《大风车》活泼愉快的情绪,用歌声表现伙伴们童年的欢乐情绪;鼓励学生勇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单元难点:

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八分休止,做到音断而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切分音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能正确听辨不同拍子的舞曲;并能准确地进行相互评价。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唱《大风车》

2、动《风车舞》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风车》。

2、发挥集体合作精神,创遍《风车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用歌声表现伙伴们童年的欢乐情绪。

难点:正确演唱切分音、八分休止,做到音断而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切分音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律动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用自制风车做动作(律动音乐《大风车》)。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师:显示“大风车”标记。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电视节目的标志吗?”生:“大风车!”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大风车》节目。”(播放《大风车》及主题歌《大风车》学生观看一段大风车节目)

师:“《大风车》不仅节目精彩,歌也好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唱起来吗?”

2、歌曲教学

(1)学唱歌曲(随琴轻唱或默唱,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自学能力)

(2)解决难点χχχ(可让学生默唱模唱一个乐句或一小节)

(3)让学生随琴完整学唱歌曲(对于个别难唱的乐句采用分句模唱法)

(4)歌曲处理(学生讨论:把小伙伴高兴的心情唱出来)

师:小朋友,我们怎样能把这首歌唱得更丰富一些?

生:加点朗诵,用“啦”来哼唱。

师:那我们来试试吧!

a:部分学生唱歌词,一部分学生按旋律哼唱"啦"

b:部分学生唱歌词,一部分学生按节奏朗诵风车转的节奏

3、集体舞:风车舞

第1—4小节:小朋友分四人一组,顺时针绕圈转(看哪组模仿风车比较像,四人以右手为中心搭在一起,小碎步转)

第5—6小节:四人面向中心,先向中心聚拢,再散开回到原位。

第7—8小节:四人手搭肩膀,跑跳步。

第二段:1—6小节同上。7—10小节:两脚原地跑跳步转圈,双臂自然抬起,击掌三拍结束。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露一手:化装音乐晚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化装舞会”这一音乐活动,让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

2、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3、能听辨不同拍子的'舞曲,并能按照不同的拍子做出相应的动作,激发学生动作设计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勇于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

难点:学生能正确听辨不同拍子的舞曲。

教学准备:

自制各种面具、碟片。

教学过程:

1、教师用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活动。提醒学生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2、面向学生交代活动规则。

(1)让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乐曲,自由上台舞蹈,为每个学生提供表演舞台。

(2)采用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舞蹈是否符合乐曲的情绪风格。

3、进行化装舞会

(1)例:师播放乐曲《杜鹃圆舞曲》,师先带上头饰,领先起舞,学生自愿参与。

评价:师:请生说说本首乐曲的风格及节拍。(优美地,3/4)

学生对表演者进行评价,所做动作是否符合3/4拍等等。

(2)例:师播放乐曲《我家小院嘴巴多》(学生能说出乐曲曲名)学生模仿乐曲中各种动物(鸡、鹅、猫、猪)的动作。

评价:学生评一评哪些同学模仿的小动物神气、动作最可爱,师给予奖励(五角星)

(3)例:师播放乐曲《士兵进行曲》

教师先让学生回答进行曲的风格(节奏鲜明,雄壮有力),学生进行表演。(同时可伴有吹哨x—|x—|xx|x0:||)朗读(一、二、三、四)或(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4、评价

教师对活动作总结性评价。

集体舞:大家来跳《圆圈舞》。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精彩回放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2、在音乐活动中,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与检验,艺术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教材分析:

这是学期结束的一个综合性音乐竞赛活动,相当于期末测试,所有用来检测学生歌唱能力、音乐高手与鉴赏能力的曲目都是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勇于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难点: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课前准备:

打击乐器,生自制头饰

教学过程:

1、教师用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活动。提醒学生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交代活动规则:

(1)采用轮流的方法,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表演舞台(生可选择独自表演或与同学合作表演)

(2)采用小组讨论后集中评价,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也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2、第一轮:你唱我歌(检测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带,请个人或小组演唱,(能说出歌曲的曲名)

采用小组讨论后集中评价,奖品——小朋友自己设计的奖章,送给自己认为最出色的小朋友。

3、第二轮:舞艺展示(检测学生舞蹈创编能力)

学生选择舞曲,并进行表演(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把自己设计的奖章送给最出色的个人或小组)

4、第三轮:合作创造(检测学生在打击乐器的演奏及合作创造方面的能力)

(1)提示学生“暑假快到了”,以此为主题,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合作营造出愉快、轻松的氛围。

(2)分小组创编。

(3)小组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

5、评价

教师对活动动作总结性评价,评价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上课时间:5/30二(1)

5/31二(2)

教学反思:

《大风车》这首歌是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由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歌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旋律为五声性音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情绪热烈欢快,颇具动感和号召力,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在教学难度不大的前提下,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同学情感的调动上。为了调动同学的情感因素,我做了精心的设计:

第一,课堂自始至终沉溺在生活中、情景中、活动中。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了“坐音乐火车去旅游”这一教学情境,并让同学在《开火车》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简单的律动。同学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课堂气氛显得特别活跃。又如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播放了一段《大风车》的片头动画,然后进行提问:“咦?现在正在播放什么节目?《大风车》里都有哪些节目?”通过看、听、说的方式调动了同学的情绪,激发了同学学唱歌曲的热情。再如,在新歌教学之后,为了将歌曲的情绪表示得更完美,也为了将同学的情感充沛地调动起来,我引导同学运用器乐、舞蹈、声势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歌曲的扮演之中,让同学在学习和展示中尽情展现童年生活的幸福,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

第二,在游戏中学习节奏,在无痕中化解教学难点。这首歌曲同学学习热情较高,但八分休止符和切分节奏的掌握是一大难点。为了防止枯燥乏味、机械式地反复教唱。我将这一难点创设在了同学喜爱的活动“开火车”的环节之中,让同学在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掌握了它们的要领,从而为新歌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此时,同学们不光是在扮演,更是在感受音乐、体验生活。歌曲的另一个难点是两段歌词不同结尾的演唱。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同学尽情地交流、尽情地演唱,充沛体会歌曲的内涵和其丰富的表示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了用轻巧、纯洁的声音能唱出歌曲天真欢快的感情,而这优美的曲调和歌曲内容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着同学。通过这种教学,协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主动、自觉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顺利地捕获、判断、处置、接受音乐美的信息,让同学明白: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随同人们终身,从而提高同学的音乐素养。

旋转的课件【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艺综合活动《快乐旋转》。这是我与孩子们进行的一次“我最喜爱的玩具”活动后的一个生成性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兴奋的把玩着自己的玩具,玩的过程中,乐乐拿着自己心爱的风车走到老师身边说:“老师大风车为什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彤彤指着自己的木马音乐盒问:“为什么我不拧这个开关,它就不转啊?”等等。由于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迫切需求,生成了本次的活动。

一、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旋转玩具在幼儿生活中到处可见,也是幼儿喜爱的玩具之一,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也随处可见,如:电风扇的转动、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风车的转动、旋转木马的转动、陀螺的转动等等,所以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旋转的兴趣及探究欲望,我在开展此活动时,重点引导幼儿边操作边去探索,从而体验到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并尝试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动手操作以及制作陀螺等科学方法来进一步引导幼儿获得关于旋转方面的科学经验。

二、教学目标具体为:

1、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旋转的兴趣及欲望,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科学态度。

2、培养幼儿的知识搜索能力、观察记录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够探索让物体旋转的方法,并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兴趣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幼儿的认识活动成为一件让孩子们感受快乐的事。因此,第一条目标中我重点突出了幼儿兴趣的培养,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当今科学与艺术及其他一切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给孩子创设充分参与的条件和机会,在有趣的活动探索中培养幼儿观察、操作的能力。因此,第二条目标我强调了对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大力倡导开放式教育的这个时代,智慧的教育者不应该只停留在开放式的教育表面,无论怎样,每一次教育活动都应该有它内在的发展点。结合我班幼儿的特点,我就选取了第三条目标作为本次教育活动的“果子”。

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旋转地兴趣及欲望。

活动的难点是能够探索让物体旋转地方法,并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此在整个实验活动中,我将记录梳理、启发提问教法与搜集资料、观察记录、探索操作学法一并应用,具体方法实施在活动过程中一并体现。

四、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活动,我主要分为五部分。在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我运用了搜集资料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会更能激发孩子对周围生活中旋转的兴趣。通活动前我为幼儿设计了搜集旋转的调查表格,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鼓励孩子通过各种渠道如:询问、观看电视、电脑、在报纸上搜集后,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进行标识、记录。

活动的第一部分,导入部分我会出示一段孩子平时最常见的旋转玩具—旋转音乐盒的录像,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此处设计的问题是: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通过幼儿的回答后,老师做出小结:旋转。

活动的第二部分我运用了幼儿探索操作学法以及启发提问、记录梳理教法,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围绕物品怎样旋转起来这一问题,我对幼儿运用了启发提问教法。首先让幼儿将活动前搜集的资料结果进行科学共享,此环节教师少说,请幼儿多说,形成一个大资源讨论会的氛围,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索成果有一个充分展示、表达的空间。这时,我设计的问题:你们带来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怎样让它旋转起来?动手操作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集体讨论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分享并操作自己的实验成果,此处我运用了投影录像的功能,用相机代替了固定投影仪,这种媒体方式要比固定投影仪更加灵活,可根据活动放大、缩小、移动。幼儿的操作过程与大屏幕同步,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的探索操作过程更好的呈现给所有人,还能够吸引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一环节我设计的问题:你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物品是怎样旋转的吗?请个别幼儿操作实验后,教师进行小结:通过小朋友们认真、努力的搜集、把玩生活中旋转物品及现象,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的旋转有这么多,旋转的现象无处不在。

活动的第三部分,通过运用启发提问教法,让幼儿说一说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生活中会有那么多的旋转?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在幼儿回答的同时,运用记录梳理教法,出示设计好的大表格和各种旋转图标,大记录表、图标能够具体形象的将幼儿表述的旋转应用进行系统的分类,让幼儿一目了然。表格可以分为节约时间的旋转如自行车轮,人们到一个地方步行要用一小时,骑自行车半小时就可以到,当幼儿讲到自行车轮时,教师就将相应的将自行车轮图标贴在那一列中。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自然的引出一种分类。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旋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与用途。如钟表的旋转让我们知道了时间、车轮的旋转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舞蹈中的旋转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一面等等。让幼儿对旋转给人们带来的用途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第四部分通过播放幼儿不常见的生活中的旋转录像,(风车测天气、电力旋转发电等)让幼儿的知识面有一个提升。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这时,我设计的问题: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看看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教师小结:旋转对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制作一个关于旋转的小玩具好吗?

第五部分延伸活动:制作陀螺。真、善、美的辩证统一理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科学真知和艺术表现的整合统一体。如果说动手操作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那么艺术表现就是幼儿表现世界和其人文价值的体现。因此,我请孩子们进行陀螺的制作,通过制作一种小玩具,让幼儿更能体验到生活中旋转带来的快乐。此环节教师会提供各种形状带有中心点的硬纸片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以及小棍、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活动的最后配以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陀螺进行比赛。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旋转陀螺可能又会发现些什么,不同纸片形状的陀螺在转起来后都会呈现出圆形、颜色的不同在旋转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通过科艺整合的形式,生成了一种对新的科学点探索,激发孩子们对更多的科学活动探索的欲望。这样就使活动回归到科学的本源,幼儿在不断的自主探索、发现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使科学活动的效果达到另一个制高点。

旋转的课件【篇8】

一、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 点 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感受生活情境 观察物体转动活动2 再赏物体图形 学习旋转概念活动3 结合生活实例 再度熟悉概念活动4 类比脚印特点 探究旋转特征活动5 改编例题教学运用也分散难点活动6 我的地盘我作主 思维天空任我游活动7 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 从教师列举(或学生自行举出)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 题 与 情 境

师 生 行 为

设 计 意 图[活动1]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2、解说情境,展示转动物体[活动2]重新展示情境中的转动物体。1、要求学生比划所观察到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把物体看作图形(以钟表指针、风车风叶为代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估计学生可能看法不一致,下面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问(1)这些物体的哪些部件在运动?(2)时针的指针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分钟绕哪一点运动?时钟呢?(3)风能发动机的风叶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风叶绕哪一点转动?(4)这些图形中有哪些共同点?图案中是哪些基本图形通过什么运动形式而得到的?向什么方向转动?(5)活动结论: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时重合的点称为旋转对应点。[活动3] 逐一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实例(如:杠杆撬重物,扳手拧螺母、压水机压水等)或学生自行举例,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对应点。学生结合词语积极思考,编成情境。媒体播放效果,展示转动物体。学生欣赏。结合教师问题,积极思考,逐步探讨出旋转物体的共同特征,学习旋转的一些概念。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观察事物是否认真。2、引导学生正确思维3、教师正确表达旋转概念,学生从情境中感知理解。

结合旋转实例,深度熟悉概念。学生自行举例,说出其中概念。教师本次活动重点关注:1、学生对概念的感知是否正确,能否正确找出图中的相应名称。2、注意学生投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3、学生举例是否属于旋转范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并能从展示物体中形成“旋转”的表象认识。。让学生比划所观察物体的运动形态,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转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生活实例情境中感知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活动4]1、媒体展示雪地里脚步留下脚印情景。2、师生共同了解脚印有什么共同特点。3、类比出旋转后留下一些美丽的图案。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中心旋转有什么基本特征?(先猜想)探究过程中可设置如下问题:1)△a′b′c′是怎样得到的?2)类比脚印特点,△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3)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4)动手量一量,实验过程中还有其他相等的量吗?[活动5]出示: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b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be

旋转的课件【篇9】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图形的旋转现象。(板书课题:旋转)

2.师:生活中有哪些旋转现象?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风车、钟面、秋千、停车场的车杆)

3.PPT出示场景图,师:四个场景中你能发现有旋转现象吗?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

①钟面上的指针是顺时针旋转的

②风车的叶片是逆时针旋转的

③秋千也是旋转现象

二、新授

1.PPT出示例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2.明确:旋转方向和时针转动方向相同,为顺时针方向。

旋转方向和时针转动方向相反,为逆时针方向。

3.指名汇报。

明确:在说明图形的旋转现象时,要说明三个要素,

绕哪个点旋转?(中心)

按什么方向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

转动了多少度?(角度)

板书: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

4.学生独立完成83页做一做

5.出示例2,并拿出方格纸和直角三角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再指名汇报。

小结:

①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保持不动。

②旋转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相同。

③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

6.学生独立完成84页做一做,并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7.出示例3,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完成。

同时思考(PPT出示):如何确定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

预设: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8.小结做法:根据旋转的性质,先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找出图中的关键点,按要求作出它们的对应点;再连接起来。(板书)

9.学生独立完成84页做一做,指名汇报做法。

10.指名谈收获。

11.小结。

旋转的课件【篇10】

六年级下册《图形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的`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将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

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的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几天风大,看到好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这个(出示自制小风车),有风的时候它会怎么样?(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板书一半课题:旋转)

二、动手操作体会方法

1、自己动手将课本30图片上的小旗帜绕m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自学提示

(1)可以先把旗杆旋转90度,然后在找旗帜

(2)把图直接画到书上

(3)先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3、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

4、教师小结作图方法。

三、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30页第二副插图的绘图,绘图是注意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方法。

2、教师巡视检查。

四、课堂总结

旋转图形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旋转的课件【篇11】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轮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积木、圆纸片、吸管等

2.绸带、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师:小朋友,今天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猜它是什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今天,唐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风车、陀螺、电动汽车、纸片、吸管,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有手推,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吸管穿过纸片,用手一转,纸片就转起来了等等。

讨论: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转?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了,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真我惊讶,你们真棒。

旋转的课件【篇12】

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课本第92也。

教学目标:

方向、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2.探索旋转的特征。

感悟数学的美,了解由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图片,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在设计这些美丽图案的时候,用到了我们的数学知识呢,你知道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吗?

生:旋转得到的。

……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的旋转现象,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

(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描述旋转现象

出示:钟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3)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生: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到“3”。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要引导:例如,指针旋转了多少度?转的方向,绕那个点转的?)

板书: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90。到“3”

师: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逆时针从12拨到9)

生:指针从“12”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 到“9”。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如果指针从“12”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生:6

1.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生: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板书: 点 方向 角度

师:对!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师: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

师:这是什么图案?

生:风车。

师:看!在风的吹动下

,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出示动画:风车从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图2)

2.小组活动

师: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

(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 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

(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生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

(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小结(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5.揭示旋转的特征.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生大小没有变。

生2:点O的位置没有变。

生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生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师: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90。,那么蓝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这条线段(师用鼠标指明)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风车从图2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图3)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 自主画图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学生交流画法:先画点A`,OA`垂直于OA,点A`与点O 的距离还应该是3格。

可以展示错误的画法

(出示动画: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至OA′)

(2)出示:例4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2. 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实物投影出示)

3. 小结画法

师: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出示动画: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至OA′→线段OB顺时针旋转90。至OB′→连接A′ B′)

四、拓展延伸,感受旋转等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综合运用

出示:

师:这是一座办公楼,使用的钢窗上面就藏着很多图形变换的小秘密,看看你能找到吗?

出示: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随机演示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平移)

六、全课小结

1. 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

师:无论是旋转、平移还是轴对称,它们都象是一支神奇的画笔,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支画笔,就能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

【板书设计】:

旋 转

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90。到“3”

点 方向 角度

旋转的图形位置变了,图形的大小、形状都没有变。

喜欢《旋转的课件(经典12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旋转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