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观后感范例8篇

05-13

你是不是正在为写观后感而头疼?观后感重点描写“观”的内容很容易头重脚轻,如果您喜欢“青海湖观后感”的话题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建议您阅读一下它,建议您将本文收藏方便参考!

青海湖观后感 篇1

昨天,我和爸爸 、妈妈一起去游览了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对峙,伊水中流,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据指示牌上面介绍 ,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多处。它经北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时间完成的。

奉先寺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用自己 的私房钱捐修的。当中最大的卢舍那佛像高17。14米,光她的头部就有4米高。他和她周围的弟子、菩萨、天王都雕刻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让人惊叹不已!而莲花洞中上千个的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高,但个个千姿百态,更让我们对那些雕刻他们的工匠敬佩 万分!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经过了千百年的风雨 洗礼,这些大佛身上的颜色已经脱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破坏和盗卖,至今这里还有许多佛像还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收藏着,真让人惋惜!

我们先看了一个名叫宾阳三洞的洞窟。坚硬的石头上有三个大窟,窟上刻着一尊尊佛像,大的佛像旁边还有许多小佛像,刻工非常精细。连佛的神情、衣服、姿态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大的石窟旁边还有几个小的石窟,里面的佛跟人差不多大,虽然小一点,但还是非常精致。

我们向前走,走到了万佛洞。万佛洞是有很多佛的洞。里面最小的佛像仅仅有两厘米。我一开始以为是洞内的墙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东西是花纹,但仔细一看原来是许多尊佛像。每个只有两厘米的佛像都雕刻得非常细致。真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最大的石窟——奉先寺。奉先寺里最大的佛高达17.4米。佛的一个耳朵就有1.9米。佛的穿着很朴素,面带微笑,像一位和蔼的老奶奶 。石窟内壁的花纹雕刻得非常漂亮,最大的佛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菩萨和一个徒弟,非常壮观!

这次的旅游,让我学到了不少有关历史的知识,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它位于洛阳城南龙门石窟十三公里,当我走进去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龙门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第一个石窟是一个双腿盘坐的大佛,由于当时是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所以这尊大佛面丰体肥。

走了三十多米后,我来到了“牡丹石”旁。“牡丹石”是因为石头上面是由白色水滴状的图案一个一个的组成的,那些白色的图案很像一朵朵白色牡丹,因此人们称它为“牡丹石”。

看完“牡丹石”后,我们就会看到清澈无比的伊河,伊河在阳光的照射下,由绿色的河变成了金黄色的丝带,一阵微风吹过,一圈圈的涟漪在水面上酥酥地颤着……

我们爬上了楼梯,有一座大佛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座大佛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尊高大的佛像,墙壁上还有很多凹凹凸凸的东西,等你走近后才会发现,那些凹凹凸凸的东西,竟然是一些只有两厘米大小的小佛像。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佛像,我不禁古代人们高超的工艺而折服,我真的没想到这么小的石头都能雕刻的这么精致。

我们走下楼梯大约五十米后,又看到一尊大佛,这尊大佛很有意思,这尊大佛摆着人们平常拍照时所做出“耶”的动作,他的一只手正摆,一只手倒摆,我看到这尊造型奇特的大佛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后来我听了导游的讲解后,才明白这尊大佛其实是指上帝保佑的意思。

最后我来到了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佛前,导游说,他叫卢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看到这尊高大威武的大佛,我感到很震惊,这么高大威武的大佛,古代人没有现代化建筑机械又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在近景拍了一张照片,又走过伊河来到一座大山上,这里是最佳观景区,我环顾四周后,我心想:这里真的好美啊!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龙门石窟的大部分景色,还可以看到像一条金黄色丝带环绕的伊河,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人群。

龙门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我还没有全部介绍完,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或者有机会的话,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第一次听说“龙门石窟”,是我读《莫高窟》这篇课文时。老师说,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的“四大石窟”。暑假里,我来到了洛阳,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

洛阳城南,伊水泱泱,龙门石窟就位于伊河两岸。一进入景区,只见两座大桥横空飞出,架在河上。参观石窟,我们需要从桥洞下穿过。在桥下,抬头便可以看到桥洞上赫然刻着“龙门”两个大字。伊河两边,山峰耸立,大大小小的石窟就分布其上。

我们顺着楼梯爬上去,看到的是“宾阳三洞”,它由“北洞”“中洞”“南洞”三个洞窟组成。“中洞”里端坐着一尊大佛,高约四五米。大佛面带微笑,耳大垂肩,右手竖起,掌心向外,左手低垂,仿佛在给身边的八个弟子讲解经文。弟子们则身体微微前倾,仿佛正侧耳倾听,神态安详。站在佛像身边,我似乎听到隐约传来梵音僧语,虽隔千年,却近在咫尺。

继续向南走,不久便来到了著名的“万佛洞”。主佛阿弥陀佛坐在莲花台上,微闭双目。旁边的四尊佛像,恭恭敬敬地侍立两旁。最引人注目的是洞内密密麻麻的小佛像,它们大小不过几厘米,却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得紧凑而整齐。据说,这些小佛多达一万五千多个!这也是人们称它“万佛洞”的原因。

龙门石窟里最著名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我们爬了近百级台阶,才到达最顶端的广场。卢舍那大佛盘腿坐在宝台上,双手平放,双目平视,是整个景区规模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头像就有4米高,一只耳朵也有1.9米长。我站在佛像前,还没有大佛的双脚高。大佛旁有八尊佛像,分别是弟子迦叶、阿傩,以及文殊、普贤,还有四大天王。

如果站在河东岸的礼佛台上,正好与卢舍那大佛相对而望。左右环顾,西岸大大小小的洞窟尽收眼底,十分壮观。

我问爸爸为什么很多佛像都残缺不全,有些缺了胳膊,有些少了腿脚。爸爸遗憾地告诉我,这些佛像历经千年,自然会有所损坏,而在**的年代,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真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啊!现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应该代代传下去。

中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今天我们要去的就是龙门石窟了。

龙门石窟分为西山和东山两部分。西山石窟最为密集壮观,大大小小的石窟星罗棋布布满在参差不齐的山坡上。东山石窟较为稀疏,东一个,西一个的散落在很大的一片区域。不过,东山除了石窟,还有蒋宋别墅、白居易故园和香山寺等景点。把东西石窟分隔两岸的是伊河。伊河水就像一块翡翠流淌着千年,历史和自然风景在这里碰撞,擦出了一片别致鲜亮的火花。

我们先去了西山。进入大门后经过珍珠泉,看过几个不知名的石窟以后,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的精华,武则天时期开凿的卢舍那大佛面前。卢舍那大佛取地极佳,凿在一个巨大的自然凹陷中,此地身处山腰,地势开阔,加上大佛本身的体量很大,这样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组佛像了。卢舍那大佛为一佛二弟子二观音二天王二尊士造像群。正中的大佛像端坐在六角形宝座上,双手平放于腿上,身披袈裟,目光慈祥,凝视远方。可惜在革命运动中大佛的双手及腿部均已遭到严重破坏,成为了碎石。大佛两侧分别立着弟子迦叶和阿难。迦叶目光沉稳,站姿端正,一看就做事老成;阿难目光活泼,双手卷为圆形,一副新弟子的摸样。左外侧的天王,双目怒瞪,威风凛凛,手持宝塔,身披铠甲,脚下踩着妖魔;右外侧天王手握夜叉,身躯更是强壮,脚下也是踩着鬼怪。二天王造像凛然之气均泛于言表,不愧是天王!

从卢舍那大佛处出来,我们来到古阳洞。龙阳石窟中有书法珍品“龙阳二十品”,其中的十九品就是在这个古阳洞里面哦。我向里面望去,这些石刻书法有的龙飞凤舞,天花乱坠,那是狂草;有的工工整整,方方正正,那是楷书;有的钢筋铁骨,入石三分,那是篆书。满洞的书法珍品,加上稀世的壁画,古阳洞确实担得起“龙门第一窟”的美名。

由于体力实在跟不上,加上中午太阳正烈,东山石窟我们只随便看了看便打道回府了。但龙门石窟,这宝贵的艺术遗产,我会永远珍藏于心,待日后长大,我还会再来的。

今年大年初十,我们一家人开车到龙门石窟游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对龙门石窟并不陌生。但之前年龄小,每次去都流于走马观花,这次我刚好读了图书《河南寻宝记》中的《决战龙门石窟》一章,急切地想细窥石窟中蕴藏的奥秘。我们把车停到服务区,再坐电瓶车通往景区。啊!一路上景色真美呀!青山对峙伊水中流,水光潋滟山色俊朗!虽然置身户外还有一丝料峭春寒,我的心却热切地飞了起来。龙门石窟,我来了!

进了景区我们兵分两路,爸爸 抱着弟弟 一路悠悠晃晃地游玩,我和妈妈 一路从入门处的禹王池开始,看简介读碑刻赏窟龛一个细节都不舍错过。由于外地游客众多,一拨一拨的导游在我身旁声情并茂地演讲 。呵呵,我可蹭了不少历史文化知识。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伊水两岸的西山和香山上凿窑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身临其境,我被大大小小的窟龛震撼了。

往里走,我们经过潜溪寺到了宾阳三洞,其中宾阳中洞最为壮观,它历时二十四年开凿,洞内富丽堂皇,桔红色穹窿顶上的彩绘历经一千五百年没有脱落,主佛释迦牟尼体态修长,表情温和,是北魏晚期风行秀骨轻像的典型代表。我真佩服古人的耐力和技艺。

我们又经过敬善寺摩崖三佛到了万佛洞。看到万佛洞真是吓了我一跳,墙上密密麻麻的小佛直觉得难以计数,实计一万五千尊,整个洞窟金碧辉煌,洞外南壁雕有观世音菩萨像,身体成S形曲线,匀称适度,优美端庄。导游说,这尊精雕细刻的观音身上展示的艺术风尚我们要差不多10后才能在西方艺术家拉菲尔的《西斯延圣母》中看到。

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器宇轩昂,博大壮美,凝望大佛会使人惊叹不已,你会感觉到它那永恒恬淡智慧的目光里饱含了慈祥。导游说,这里的一切表现的是大唐盛世的伟大和繁荣。

大半天游学下来,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让我惊叹折服自豪并满怀激动,我心里萌生出一股力量,要好好用功,学有所精,成为创造祖国未来更璀璨文明的生力军。

青海湖观后感 篇2

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作为一名游览过青海湖的人,我对这片壮丽的风景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观后感。

首先,青海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壮丽和辽阔。站在湖畔,对望着湖面仿佛到达了世界的尽头,湖水与天空融为一体,一片辽阔无垠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湖水呈现出不同的蓝色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如梦如幻。湖边的沙滩上,成千上万只候鸟停歇休憩,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无论是天空、湖水还是湖边的景色,都让我沉浸在自然界的美妙之中。

青海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底的千姿百态的鹅卵石,湖中独特的生态环境让我赞叹不已。青海湖是多个河流的水源地,周边有大量的湖泊、沼泽和湿地。这里是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例如黑颈鹤、斑头雁等。在我游览湖边的时候,我见到了一群黑颈鹤正在湖面上自在地嬉戏,它们的舞蹈姿态令人陶醉,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它们的自由和美丽。

青海湖的风光变幻莫测,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我曾有幸在夏秋两季游览过青海湖,在夏天的时候,湖水蓝得发亮,与蓝天相连,给人一种宁静、宽广的感觉;而到了秋天,湖边的一片金黄,成片的柽柳和湖中的万亩沼泽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丰收的景象。每一次到访青海湖,都给我带来新的惊喜和感动。

青海湖还是一座文化名胜古迹,这里有丰富的藏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在湖边,我看到了许多藏族人为游客奉上的精彩表演,悠扬的歌声、热烈的舞蹈,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的节日。青海湖周边还有许多寺庙、古堡等文化古迹,可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

当我离开青海湖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留恋。青海湖的宏伟景色、湖水的清澈、湖边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青海湖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无穷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我深信,青海湖这片美丽的土地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把这份美好传达给更多的人们。

青海湖观后感 篇3

回首,多少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

黄帝,我们的先祖,是他,开创了中华一个文明的繁荣。

进入黄帝陵,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一棵巨大的树。听说,这棵树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它见证着华夏从崛起到坠落再重新站起来的过程。大秦统一时,汉唐繁盛时,它笑如春风十里;明清垂幕,近代开始,它悲痛沉默。被它看在眼里的,是沧桑,是巨变。

领略完黄帝陵的雄伟壮观,我们接下来去了杨家岭,许多革命先辈都在此居住过。触摸那一个个旧居,仿佛听到了毛泽东与某人的高深交谈,时不时放声大笑,时不时低声细语;仿佛看到了朱德在房间里隐隐约约的身影在来回踱步,焦虑不安。前人的坚强伟大,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枣园。没有杨家岭的庄严,没有黄帝陵的雄伟,但却有着小家碧玉般的秀丽。看着那朴素的石板凳,看着那那高大的树荫,眼帘一闪,如若梦回当初,中国梦的开始,多少明灭多少扑迷。

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中国梦,在此开始。

青海湖观后感 篇4

晨曦轻轻地透过帘子,慵懒地照在白色的被单上。夜里睡的很好,镜子前的少女静静地梳理着过了肩的长发,淡粉的红晕映在她的脸上,衬了甜甜地微笑,再踏进西部的历史,感受那时的辉煌。

缓缓踏上黄帝陵前那九十四格阶梯,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梦想。岁月静好,曾经的时光,晨光熹微,他荡起衣袖的模样,囊括了四海八方,民族统一是他的追求,祖先辛勤的汗水浇灌了轩辕四方。

天圆地方,那是祖先对世界的幻想,透过黄帝陵顶上那个圆,阳光温暖在你我的心间,踩在方形的大地上,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坐在缓缓行驶的大巴上,靠在窗边,阳光亦是如陕北老乡一般热情。有些刺眼,便闭上了双眸,小歇片刻。

庄重地踏上杨家岭的土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少奇,一个个革命先辈的模样浮现在脑海中,笑的模样是那样和蔼可亲。窑洞内,朴素的摆设,积聚了岁月的精华,正是他们的奋斗,中国才有今天,才有如此光辉的历程!

踏入历史,踏入社会,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国人!

青海湖观后感 篇5

一片片碧空如洗的天空,一面面冰清玉洁的湖水,一匹匹膘肥体壮的骏马,一个个一望无际的草原,这就是让我流连忘返的青海湖。

不必说波光潋滟的翡翠湖,也不必说如梦如幻的盐湖,单是那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就让我激动不已。

我从车上下来,走进了青海湖。青海湖的前面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像是为这片土地量身定做了一张地毯。我用手轻轻的摸了摸一朵黄的发亮的油菜花,柔软又细腻,舒服极了!我俯下身子,闭上眼睛,捏着一朵花,递到跟前,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肺。

穿过油菜花海,便来到了美丽的青海湖。远远望去,水天连成一色,好看极了!再加上那蓝天上几朵点缀着的白云,看上去是那么的清秀。

我来到湖边,湖水清澈见底,风一吹过,湖面上便泛起波光粼粼的波纹,慢慢地波纹越来越大,逐渐变成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湖水的颜色也渐渐分明,由深蓝色到浅蓝色,我抬头享受着微风带给我的清凉,突然从我的头顶上飞过一只洁白如雪的海鸥,它的翅膀很灵活,它用它这双灵活的翅膀在天空上快速的旋转了一圈,然后调整好角度,一个反冲,就不见了踪影。

我看得入了迷,等了好久才慢慢蹲下,我把手放进湖水里,顿时,感到全身凉爽,我的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主意:“爸爸,我们来打水仗吧!”爸爸看了看湖水:“行啊!来吧!”我捞起一手的水,向爸爸泼过去,爸爸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水深的地方,不停地向我泼来,有些调皮的小水珠贴到了我的脸上,滚到了我的嘴唇边,流进了我的喉咙,那水可真咸呀!我没有再泼水,在那停止不动,我听见小小的波浪,拍打着岸边,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青海湖的湖水静静的在那流淌,好像在倾诉着什么,又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还好像在欢迎你的什么……

那天晚上,我梦见小小的我,似乎也融入了这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中,随着油菜花的舞动,湖水的流动感受着青海湖的美、清……

青海湖观后感 篇6

暑假,妈妈说要带我去上海玩,我别提有多高兴啦。7月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上海,那天的天气真是格外的好,万里无云,好像老天知道我们今天要去玩,所以就把天空放晴了。

妈妈说下午要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我高兴得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下午,我就和妈妈坐地铁去了博物馆。出了地铁站,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样子十分奇怪,像个飞碟的形状。我们一直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伍,终于轮到了。一踏进气势磅礴的博物馆大厅,我们马上买了票,租了两个数码语音机。

我和妈妈每个馆都去参观了,我们先参观了陶器馆,在这里,我欣赏到了粗犷纯朴的彩陶、富贵华丽的唐三彩、精美绝伦的青花瓷……知道了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需要,我们人类学会了制作陶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陶器制作几乎遍及中华大地,品种十分丰富,许多产品技法讲究,制作非常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原始艺术特征。我们还参观了青铜馆,青铜馆非常大,里面陈列着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克鼎。大克鼎是三千多年前西周孝王的宝贝,鼎上刻着漂亮的兽面纹,里面写了两千九百多字的铭文。据说,它是整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还了解了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中国就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饰件,并发现铸造遗址。青铜礼器造型初具规范,器壁匀薄,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熟练的水平。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雕塑馆、钱币馆、玉器馆、书画馆、少数民族馆、家具馆。我越看越有劲儿,那么多的艺术珍品好像都在叫我去仔细得参观呢!可是时间到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一边走还不停地回过头来,我仿佛听到了它们在跟我说再见的声音。

这次参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真的很了不起!

今天是第四十一个世界地球日,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习科普知识,了解古生物和地质结构,能够更加的热爱和珍惜我们的地球,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南京地质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了地质博物馆新馆,新馆有四层楼,每层楼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

走进一楼,这里是一度电展区,用很多模型和图片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绿色的发电知识,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实验机会,同学们你争我抢的积极参与,非常有趣。

来到二楼展厅,大家更加兴奋,这里不愧称为恐龙世界,只见山下,树旁,草地上,瀑布边,到处都是一头头巨大的恐龙。有鹦鹉嘴龙,有翼龙,有近蜥龙…。,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一头巨大的`大夏龙,它真是太大了,有8米高,28米长,据说是亚洲最大的恐龙,我们站在它的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就连那些原本看起来很大的恐龙和它一比,也都统统变成小弟弟了。只见他四肢粗壮,身体庞大,尤其是长长的脖子,几乎有身体的一半那么长,真是太神奇了,但是和它的身体比起来,它的头太小了,我不知道它那小小的嘴巴每天要吃进去多少东西才能填饱那大大的肚皮呀,我猜肯定是不停的走哪吃哪。徜徉在这美妙的远古画面中,看着远古的风景,看着这一具具古老的化石,我仿佛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恐龙在我面前嬉戏玩耍,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生动。

离开了了恐龙世界,我们来到了三楼,这里是行星与地球的展厅,通过许多实物,标本,模型和图片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斗转星移的行星运动,运动不息的地球系统和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使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在四楼,我们通过许多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了解了生命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演化过程,学到了许多生命进化的知识。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幅幅恐龙化石的图像,可惜的是,那些曾经的地球霸主已经彻底的从地球上消失了,他们曾经是那么强大,那么不可一世,而毁灭的原因是地球变暖。如今,我们的地球又在逐渐变暖了,所以,我们要赶快行动起来,同心协力,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好好的呵护我们唯一的地球,让我们可以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永远快乐的生活下去…

我喜欢南京地质博物馆。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

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00年,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碟形器最为醒目。徜徉在遗址公园,目睹着河姆渡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得使人思绪绵绵。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身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应该知道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为家乡创造出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这样,我们才不愧为河姆渡人的子孙。

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汽研中心于2012年4月24日,组织团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

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展是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在参观主要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复兴之路的序厅,序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

它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厅,这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很多具有该阶段代表性的物品陈列,其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展示篇幅最大的有虎门抗英、渡江战役、开国大典和飞天揽月这几点。

虎门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意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向虎门发动进攻时清军官兵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虽然在该战役中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因此壮烈牺牲,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预示着中国人们的觉醒。

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

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革命,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肆地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终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中国中人民终于能抬起头来面对帝国主义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并没有白过。

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我们现在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鲜血和意志换来得!

这次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再一次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曾对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

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

首博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

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北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

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

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

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

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

五层的民俗文化展最贴近百姓生活,当我们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

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70后的人感到新鲜。

结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复又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

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买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

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非常感谢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令我们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

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青海湖观后感 篇7

20世纪6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最难熬的困难时期,受太行山天然屏障所困的林县人不甘命运安排,难而不惧,自力更生,靠双手和双肩,靠锤头和钢钎,硬是在太行山悬岩峭壁上凿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修红旗渠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像太行山一样雄浑,厚实和坚韧。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的脾气,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民族之魂。我作为一名林州教育战线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弘扬和学习红旗渠精神呢?红旗渠精神是什么?是团结协作,是艰苦奋斗,是自力更生,是自强不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这种精神去激励自己,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用自己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去影响学生。我生林州,长在林州,我亲眼目睹了林州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巨大成就,我真正能理解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含义。我虽没有经历过修渠,但从小时起就时常能听到有关修渠的故事,比如怎么打洞,怎么打天井,怎样背沙轻巧一些,其中有一个大爷讲到为了赶进度不落后,打洞时炮响以后,用人快跑的方式把洞里的烟带出来。过去自己只是单纯的听故事,今天再回想这些故事,我真为当时那些修渠人而感动。

进入新世纪,太行富了,太行美了,但林州人民没有迷失,没有困惑,而是在一座座新的无形大山和屏障面前挖山不止,奋斗不止。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这是新时代林州人民的脾气,比太行山还倔,还犟,这也是新时代林州人民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内涵。

结合红旗渠精神,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我市正在进行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大会战中,自觉对照差距,为林州的教育事业再添光彩。如今教育系统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学生”,“给孩子们放手”“我的课堂我做主”,已成为师生的座右铭,我要再转变观念,积极向课改标兵学习,积极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打开报纸,新华社长篇报道“守望红旗渠精神家园的太行人”一文,写出了我们红旗渠人的骨气,写出了我们林州人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决心。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杨贵、任羊成、许存山、张福根、郭变花、李广元、桑中生、万福生等,他们只是百万林州人民的代表,林州人民在山多土薄,交通闭塞的太行大山中,凭着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大力改革,积极发展,现在已经跃居全省前八强,我想,这就是我们林州人的倔犟吧。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有形的物质财富,还在于拥有多少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使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青海湖观后感 篇8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我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迈入红旗渠这片红色土地上时,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迈与乐观深深感染了我。

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犹如人工天河。是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从此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周围虽是依山傍水,绿水青山但却怎也不能吸引我们的目光,得不到宠幸,因为这里厚重的历史与改革奋斗精神闪烁出无与伦比的光辉。

沿着斗折蛇行的栈道,历时一个小时之久,我们觅到了青年洞。这也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它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我们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是林县人民改变命运的过程,也是锻造英雄的过程。为了修建红旗渠,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56人重伤致残,他们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主义的壮歌。

神炮手常银虎,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在崖壁上放炮爆破,他置生死于度外,一马当先,排除瞎炮,清扫安全隐患;舍己救人的女英雄李改云,当崖石就要坍塌的紧要关头,她奋不顾身地推开自己的战友,自己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凿洞英雄王师存,为了凿开曙光洞,不畏难险,七次塌方陷于洞中,九死一生,仍然不下火线。

从前,苍鹰笑傲一方长空,白鹤独享一片苍穹,长鲸逍遥沧海,猛鲨一海称雄,还有猛虎雄霸一方,巨象乃陆之领主,后来呢,有了人们的开拓创新,种.种提升威力的武器出现了,这工具让人们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开天辟地,断山截流,将些飞禽走兽收拾的俯首帖耳。这是开拓创新精神的威力。也是红旗渠的威力。

我们扪心自问,不禁惭愧悔恨。当呼吸着太行山新鲜的空气时,我们似乎能闻到火药爆炸的味道似乎能听到那些伟大的革命者们打的号子,他们在说:青年去奋斗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