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读后感十四篇

05-24

当细细品完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我们借用读后感,再一次回味这本经典的作品,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关于“窦桂梅读后感”的网络文章,如果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不要忘记动动手指收藏一下!

窦桂梅读后感(篇1)

而窦老师的评课让我深深地感到“评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盲目听十节课不如认真剖析一节课。这就要求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改变听课的方式,从听者到参与者,知道听什么,怎么听?

听前听后要思考什么。我认为在听力的过程中,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好听力的准备,才能听到效率和成长。因为只有确定了听力的方向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深入到听力过程中问题的核心。

就好像上学期我们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一样,每个人都围绕执教者的教案进行解读、分析,说一说自己想怎样上,给执教者提出建议,然后在听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观课点进行听课,听课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我感觉才能真正地在听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而我们在听课后的评课中也要注意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执教老师优势和不足之处,从建议上着手,真正地起到学习和促进作用。窦桂梅老师告诉我,“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

我感觉其实还应该说一句话,那就是“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自己超越原有水平的营养。”这样才能在在评课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纵观窦老师的评课,她都是这样“缺点不漏,优点说尽,方法给够”,给每一位被评课教师传递最真实的心声。可是,反观我以前的许多的评课,很多的是流于形式,有时不知从而说起,有时被动发言,却因为种种原因忽视应该怎样才能正确的评课。在评价教师的课时时时,窦老师树立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课堂评价不是批评,也不是不必要的表扬。课堂评价就是在课堂上发现问题,问题是老师的朋友,问题是老师的朋友。

课堂评价的重要目的是正视问题,发现不足,有助于教师找到方向和目标。

窦桂梅读后感(篇2)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一直以来,很羡慕那些优秀的执教者,更羡慕听课以后才思泉涌、娓娓道来,而且能评到点,能带给自己学习,给他人带去帮助的评课者。所以一直也在寻找为什么自己不会讲、不会听、不会评,带着这些疑问,我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和《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窦桂梅老师书中用平实的语言,美丽的文字记录了一篇又一篇的精炼而又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而在《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听评课记录,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让我深深**撼。原来的课可以这样说,课可以这样听,课也可以这样评价。

细细品味窦桂梅老师的每一段记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不同年代的不同类型的文本,窦先生可以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我以前在教的时候根据很多课例将文本落脚在对帝国主义的恨和“雪我国耻,振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上。

而窦老师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她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中国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来实现的。孩子们必须明白,除了羞辱和仇恨,我们还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这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用真实的教训告诉我们的,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麦克风,而应该是一个勇敢的思想家。

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听窦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一种语言的盛宴。这种语言充满热情,影响着每一位听众。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

正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他无法弥补的身体缺陷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延续!再读课题。在意味深长的语境中,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而窦老师的评课让我深深地感到“评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盲目听十节课不如认真剖析一节课。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倾听的方式,从听者到参与者,知道该听什么,怎么听?

听前听后要思考什么。我认为在聆听的过程中,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准备好倾听,才能聆听成长的效率。因为只有确定了听力的方向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在听力过程中深入问题的核心。

就好像上学期我们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一样,每个人都围绕执教者的教案进行解读、分析,说一说自己想怎样上,给执教者提出建议,然后在听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观课点进行听课,听课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我感觉才能真正地在听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而我们在听课后的评课中也要注意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执教老师优势和不足之处,从建议上着手,真正地起到学习和促进作用。窦桂梅老师告诉我,“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

我感觉其实还应该说一句话,那就是“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自己超越原有水平的营养。”这样才能在在评课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纵观窦老师的评课,她都是这样“缺点不漏,优点说尽,方法给够”,给每一位被评课教师传递最真实的心声。可是,反观我以前的许多的评课,很多的是流于形式,有时不知从而说起,有时被动发言,却因为种种原因忽视应该怎样才能正确的评课。窦老师在评价老师的课时,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评课不是批评,更不是无谓的赞美,评课就是要发现课堂的问题,而且问题就是执教老师的朋友,问题是听课老师的朋友。

课程评价的重要目的是正视问题,发现不足,帮助教师找到进步的方向和目标。

窦桂梅读后感(篇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读得比较轻快,诗人的意外发现、惊喜的感情溢于一字之中。后句则重点读一“来”字。“来”读得长而且平,使人觉得伸出墙的一枝红杏充满了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万千条春意盎然的枝条将冲出墙外。

诗的艺术是读的艺术。通过窦老师的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这首诗的内容及情感,既就是教师不再点出,读者也能了然于心。所以,窦老师教这一堂课,“吟”就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

在讲到诗的意境时,联系到《雪夜访戴不遇》的短文,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绪。这时,她问学生们想对园主说些什么,这就引出了参观者和园主之间的对话,参观者和杏子之间的对话。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和热烈。

她对古诗文的教学自始自终都是带领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品”诗。她首先带领学生反复背诵诗歌,读出韵味,在拍手和跺脚之间感受诗歌的节奏,让学生在戏读中轻松理解诗歌。然后,让学生每讲到一个诗中画面,就带学生入文“品”字。

每一步的指导都是那么新鲜,那么深刻,那么有趣,让我们感受到文本背后的文化意蕴。

课堂中,窦桂梅老师不时传来本节课之外的诗句,总能恰当的拓展,引用,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古诗词及国学的熟知度,令我佩服不已。她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的书香和诗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沉醉”,语言文字怎会得不到熏陶?

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正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功夫绝不是一日之功,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我们通常要在课堂上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自由轻松。只有当学生们爱上了我们的语文课,他们才能受益匪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可以获得心灵深处的情感,得到升华和陶冶。

毫无疑问,窦老师的课最有个人魅力。她的课堂魅力来自激情与智慧的舞蹈,以及精神与思想的飞扬。她的课带给我的是兴奋和喜悦,启迪和更多,更深和更新的思考。

窦桂梅读后感(篇4)

西林小学孙洪芹

这本书的作者是窦桂梅。让我们先走近这位名师,感受她的魅力。

说起窦桂梅老师,在我国小语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我个人而言,她是我非常崇拜的偶像,她以丰厚的积淀,特有的激情,过人的才华,敏锐的智慧,高尚的人格成就了她的魅力。

窦桂梅,1967年4月出生在吉林省长白山脉的一个小山村,1982年,年仅15岁的她迈进了吉林师范学校的校门。1986年毕业,分配到吉林省第一实验小学。他当了16年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2002年初调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2011年,他接任清华附属小学第16任校长。

今天的窦桂梅是中国著名的超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窦桂梅始终站在课堂,亲自执教,示范引领,用鲜活的课例表达她对教育的思考。她的课堂教学聪明、细腻、唯美,管理扎实、细致、富有个性。她对课文的解读,对师生的指导,以及学校管理的所有细节,都在课文的魅力中展现出来。

不瞒大家说,这本书我反复翻阅了好几遍,为的是能说出些所以然来,阅读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被她对教育事业那份赤诚所感动,对她自我超越那份认真所震撼,对她对读书的痴迷和狂热而思索。更深切地感受到她的人格魅力,更钦佩。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她认为,一个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深厚的专业知识、宽广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

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现在母语教育地位下降,母语教育忽视儿童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儿童普遍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儿童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地位,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都不容乐观。

语文教师改革的出路在于培养一大批热爱母语、语文素养高、有较育情怀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关键是阅读。从古到今,谁都知道这个理。

但为什么通过读书使自己变得高贵起来的老师依然只占少数?也许只是我们没有坚持或养成习惯。

在准备读的材料时,还真是选了又选,虽然这篇演讲有些长,但我希望老师、家长、孩子能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感悟。想让你多了解一下窦桂梅和她的做法,真的冷静下来读一读。窦桂梅说过,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学校开展阅读活动,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是为了促进我们的阅读,特别是我们如何利用阅读来影响孩子的生活。

目前,教师缺乏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老教师的“三笔”、“普通话”等基本功已不再苛求。但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补充儿童的文学素养,就必须认识到:

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状态,孩子自己的语言、孩子自己的生活状态,通过儿童文学得以直接地表达,儿童文学要打开儿童的智慧成长之门。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阅读促进学生的阅读,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让孩子们得到应有的快乐和天真。同时,这样的阅读境界也会让你拥有专业的幸福感。可以说,有了读书的视野,教师就不会匍匐在教材上,而是有一种审视的眼光,跳出学科本身,真正对于教学有所超越。

要读的,属于自己爱读的,一定不止这些,但身为教师的你,一定本能地引导学生们在那些”经得起”的书籍中,领略”阅”和”读”的美丽与奥妙,时时营造一个”静静的学习的场”.让自己、让周遭的人,徜徉于”深山密林”的阅读围场而不知返,慢慢熏出自己的一个气场来,在内为情操、在外为气质。而这,当然不是涂脂抹粉、西装革履所能修饰出来的尊严,更不是什么咖啡红酒、**灯光所能烘托出来的体面。

如此一来,待我们对照现实时,待学子长到青春之时,每一个不同背景的人,他的一言一行,总会有个上位的参照,对人生和社会的困惑或磨难,都能有个不狭隘的豁达与担当,都能有份赤城的真情与高贵。

回到书籍中吧,尤其是回到经典阅读,才会让生命画卷的宽度获得加法,并以此来丰富你生命画卷的色彩,饱满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让我们记住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校长好好学习,教师天天向上;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让我们在刘校长的带领下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

窦桂梅读后感(篇5)

学科:语文姓名:房晶冰

读一本好书,让人感觉像沐浴在春风中。它有润物无声的功效。这不仅是语言的魅力,更是人格的魅力。《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还没读完,就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我的人生主题——激情与思想》。

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石头,他人是老师,自我是关键。教师的成长取决于良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身的心态和行为。在我看来,只要你务实、进取、创新,你就会在现实存在的土壤中找到一个生长点,用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这是本书的开头。

这是一位自立的窦老师,她凭着一个朴素的愿望投身到了教育事业中,在教学伊始,她向书本学习,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她向实践学习,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她向名师学习,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这样的数字让我惊叹,这样的执着坚持让我佩服,这是一种怎样无畏的迫切的渴求。正是这样庞大的学习,在面临机会的时候,她用能力铸就了成功,一次次的公开课,她从未有过得松懈,即使是拥有大的成就,她也一如既往的努力着,反复的设计、试讲、修改、再设计,如此的往复循环,才有了一次次的提高,一次次的锻炼,这是何等的一种追求,一种努力后的幸福。看到这里,我不禁慨叹:

人有无数的追求,或都不一,但无论是哪一种,或许我们在做的时候也应饱有这样的一份激情与执着,当不计较得失只是追求享受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心灵上的沉淀与满足。我追求一种平和,但缺少一份激情,我追求享受但缺少心灵沉淀,书,真是良师,我应该学着“逼迫”自己挤出时间去读书,去思索。

这是一位有意师的窦老师。她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要构建主题教学,积累语言、生活和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情共振”,无论是家常课还是公开教学都要做到课始激情情始生、课中悟情情更浓、课终喑情情未了,用真情永伴课堂教学,同时要追求教学艺术的语言美、视觉美、空灵美,在短短的一节课内,达到怡人、育人、感人的教学效果。窦老师用朴实而不失婉约的语言、激情而又动情的案例介绍,让我看到了一位执着、快乐而充实的智者,她的生活是满足,因为她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她在书中说自己每次上课都会有很多的想法去设计教学,甚至仅一个开头就有十几种方法的设计,这不仅是一种坚持,更多的是智慧的体现,这样的做法,是需要一个人有多少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无数的思考,这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挑战,相信凭着这样的一份实践,人终究会有所发展,渐成一种特色。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这也是一位反省的窦老师。她认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师的专业追求和探索,要专业提升,就要不断反思。教师要学会言行一致,在反思和批评中成长。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对一路上收获的反思:

激情不老、读书一生、宁静致远、以写促思、慎独养身、伸展个性、海纳百川、合作同进、角色定位。这是她做事的方式,也许也应该是教育者的追求。

在行走的道路上,要与长者对话,与智者对话,与思想者对话。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努力地让自己去做一个读书一生、以写促思的人,相信当我们的学***足够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花也会开得艳丽。

窦桂梅读后感(篇6)

记得师范刚毕业那会儿,自己还是个半大孩子,天真地以为心中有爱就能改变一切,整天和孩子们嬉戏玩闹在一块儿,却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关爱他们的点滴生活……还别说,真有那么一阵出现过奇迹,也许是农村孩子特淳朴吧,他们被我的“爱”打动了,一个个对我特别的好,为了我可以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甚至连几乎不可能改掉的乡音都纠正过来了……我便一度迷失在自我陶醉中……

可美梦不久便被打醒了,由于局势的发展,乡村小学很快就被合并掉了,并校后,并行班级多了,也就有了对比。慢慢地我发现,即使我再努力,成绩始终都无法赶上别人,这才有了疑惑,恐怕光有“爱”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些其他什么,于是便一路追寻,到处取经,但收获却甚微。

前不久,高老师对我说,多看些相关的书,可从窦桂梅老师开始,于是我就去书店买了两本回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起来。可一拿上手,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了,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我都要读完一课,那感觉不是仅一个震撼所能比拟的,收获自然也不小。

我边读边思,并时刻把我的课堂与窦老师的相比,仔细寻找问题所在。渐渐,第一个问题就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认为朗读还行的我怎么也教不出朗读同样优秀的学生,看了窦老师上的课,我知道了,原因是我只是一味地强加给他们,他们不但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是不明所以,怎么可能接受呢?而窦老师就不一样了,她完全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并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来读,学生口读我心,自然而然就能读好了,窦老师只在适当时点拨一下,让整堂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找了这么多年的答案,一下子解决了,“佩服”便是我对窦老师的第一层认识。

还记得孙老师也曾帮我找过原因,她问到我在课堂上关注的群体,我思考之后回答她是优等生,她说这就是问题所在。她平常关注的是后进生,即使偶尔一堂课关注优等生,那课后也必定给后进生补上,他们才是我们该关注的群体。是啊,后进生都会了,更何况优等生呢?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课上我照着教案提出的问题,后进生一个也不会啊,那叫我怎么办,课总得上下去啊,就只能……所以即便发现了问题所在,我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看了窦老师的课,我明白了:首先,后进生的士气已经在我的不重视下消退不见了,即使有他们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愿意举手了;另外,我一直不愿意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后进生失去了信心……窦老师的课却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士气都是那么地足,兴趣都那么浓,效果自然不一样。即便刚开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气氛沉闷,窦老师也总能扭转局面,真不是一般的神奇啊!

原来我的心里一直不曾装有后进生,自然就不会替他们着想了,我的语言也没有感染力,也就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难怪课堂气氛沉闷。真是惭愧,还一直把责任推到学生头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直到此时,我才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今后的课堂,我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语言。

回想刚开始之所以能那么快认同窦老师,是因为她也是从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成长起来的。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也曾产生和窦老师一样的想法:为什么别人成长那么快,而自己却没进步呢?现在我知道答案了,并不仅仅像窦老师所说的是“公开课”的原因,我认为更是她那永不停止的进取精神,这才是她取得成功的源泉,而我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精神,虽也曾不停地找原因,可即便找到了原因,也没有那股子精神劲支撑着去解决问题,就此停止了寻找的脚步,当然不会有进步了。而窦老师即便取得了成功,都不曾满足与现有的成绩,依然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实感汗颜啊,看来我首先要改正的是自己畏首畏尾的心态,教师的使命是一切为了学生,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影响到学生的利益,即使困难再大,我也要向之努力!

窦桂梅读后感(篇7)

李婷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近年来,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在最有影响力的青年教师中,窦桂梅无疑是最好的。

翻开手稿,它真的很像一格人,有着独特的标题,独特的话语,独特而新鲜的思想,这让人不忍释卷。

首先,我佩服窦桂梅是一个体贴而独特的人。这思想、见解是属于窦桂梅自己的,是窦桂梅教育实践的提炼和升华。在这本书中,窦桂梅没有太多的意义,也没有列出很多原则和规则,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

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生动活泼的思想**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实践是具体的实践,它由许多细节组成,正如文字构成篇章,音符构成乐曲。没有字词就没有美文,没有音符就不会有乐章,同样,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细节”敏锐的发现,常常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

然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素养。窦桂梅在文章中写道:“教师每天上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来不及修改,是一次‘快照’,永远定格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将永远定格在学生成长历史图景中”——这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窦桂梅不仅爱思考,而且善于思考。她在《动态处理“讲与学”的**分割点》一文中认为,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动态处理”,关键要把握“度”,最佳的“度”则是“**分割率”。正像她阐释的那样,找准最佳的“度”,谈何容易!

常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逻辑使得问题片面化、绝对化。

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还需要吗?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教师有必要解释吗?语**调自主感悟,培养语感,语言训练、咬文嚼字还需要吗?

等等。看来,寻找“**分割点”,不仅是“讲”与“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举一反三,从方**的角度思考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窦桂梅也是个好人。在国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只有有真情,才有新境界。本书中,窦桂梅引用了别人对她的评价:“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

对此,我也有同感,从马鞍山看窦桂梅的《初冬》,到前年在宜昌听《朋友》,再到今年6月在珠海感受《再见了亲人》,深感“知情教学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活化”和“诗化”是怎样的令人向往的教学新境界。教师以“认知”为经,循着文本思路和儿童思绪从纵向上展开语文教学过程;又以“情感”为纬,从横向上,始终关注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跌宕,关注儿童接触文本后情绪的高低变化,因为“认知”和“情感”的巧妙交织,推动了教学过程,活化了教学过程。

窦桂梅读后感(篇8)

二、主题教学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培养能在真实世界生活和创造的人。

“主题教学”的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它所倡导的“立人观念、整合思维和儿童中心”已经成为该校许多教师自觉的追求。

从清华附小数学老师**老师课堂教学来看,由生活常识起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然后针对陀螺开展活动,通过学生展示汇报、质疑,孩子们的认知兴奋度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配合古诗词的语文课:让学生对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主题教学已经成为围绕培养完整人的“主题·整合”理念,催生学校“1+x课程”育人体系,促进着学科的整合,如研究语文和**的整合,研究书法和美术的整合,研究科学和美术的整合……

三、关于“1+x”课程

清华附小构建的“1+x课程”体系。“1”代表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则是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在学校展示的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整合的力度。

学校的主要课程分为五个部分:性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技术、艺术与美学。从学校课表上可以看出其体育健身、经典阅读、创新实践等特点。

课时也从40分钟调整为60、35和10分钟的长、短和微格课时。每周五下午设 “创新与实践”课,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如戏剧表演等。

特别吸引关注的是该校的体育课程。体育是附小的核心课程。良好的体格是学***础,附小学生的体格测试达标率之高让我为之侧目、为之敬佩。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了解到,附属小学的体育课程分为十多种项目供孩子们选择。轮滑、板球、棒球、足球等同时,学生打破班级限制,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新的班级。

每个清华附小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两个运动项目。学校特意拿出1节课开展足球专项训练。

“超越课堂”告诉我们,不仅仅要把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学***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坚实的基础。透过教材感悟,感悟人生是一位教师的使命,也是我的教学方向。每次课堂上与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碰撞都能让我为之所动。

是的,让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心灵碰撞,让学生感悟到背后的思想,感悟到语言以及自己的学***,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感悟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他们的,更不是教师“交”给他们的。

我终于明白: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主动、积极、探索的欲望时,当他们的情感无法与我产生共鸣时,当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时,一切与学生无关,教师才是那个应当反省、应当深思的人。当学生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我们总是说:

我才带了这个班一两年,学生不上我的路子,我也没办法。为什么不扪心自问:这两年,做为一名日夜与他们相处的老师,我教了学生什么?

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达到我的教学理想?如果不注意渗透和积累,怎么能指望学生在一两堂公开课上表现出色,赢得表扬和掌声呢? 功夫在平时,功夫在课外,只有真正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课外积累,才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引导他们热爱语文,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备良好素质的人。

而要做这一点,我们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以“一汪鲜活的、流动的水”教给学生点点滴滴的知识之泉;要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和增强学生“做好孩子”的愿望,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合作,与你交流,和你平等对话,敢于向你质疑、“发难”。如果教师能真正与学生一起成长,耐心细致地把握,学生才能真正学会知识,热爱学习,终身受益于学习。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都将得到一次提高。它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窦桂梅读后感(篇9)

作为老师,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备课、批改作业,白天几乎没有时间静下来专心看书。忙完一天的事,在爱人和孩子都休息了。

没有白天的喧嚣和夜晚的宁静,只有台灯的白光陪伴着我度过一天中最书时的阅读时光。沉溺于窦桂梅的高明思想和智慧火花中,一天的劳累和烦恼消失了。原来的專家们的意见和他们自己的教学非常吻合,许多教学上的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自己确实有一种充电的感觉。头脑变得充实了,生活变得丰盈了。虽然自己是美术教师,但是有机会看一看其它学科的 ,有利于课堂的整和,看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感觉窦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养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

她的课堂,吸引我的不光是课堂教学的种种娴熟技艺,也是她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同时有时一个易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富有激情的学***姿态,陪伴、引领年幼的学习者。

一、运用独特的视角理解感悟文本

细细品味窦桂梅小姐的每一段真实记录,令人耳目一新。对于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课文,窦老师可以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以往的执教者都落脚在对帝国主义的恨和"雪我国耻,振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中。

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还有沉甸甸的思考,在这堂课上,窦老师更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试图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空间。中国的复兴不能靠非理性的仇恨来实现。我们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羞耻和仇恨之外,我们还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个有勇气的思想家。

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这是教学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二、运用激情感染学生

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正是这句话,使史铁生在他无法弥补的身体缺陷中找到了另一个生命的延续!

再读课题。在意味深长的语境中,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

"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三、运用渊博的知识启迪学生智慧

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语文功底之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 。她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如:

《二桃杀三士》、《越石父》等,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讲《再见了,亲人》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讲《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莱的一封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的欲望。

一本好书总让人有品不完的滋味,每当我一次次的翻看这本书总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也激励我在教学研修中不断成长、进步。

窦桂梅读后感(篇10)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 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窦老师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窦桂梅读后感(篇11)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信心,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窦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我开始不断思考。

课堂如人生,精彩的人生需要细节来支撑,精彩的课堂也需要细节来建构。窦老师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细节中建构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我想,听过她的课或看过她的教学录像的老师都知道,她的教学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极具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这里我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的读书和叙述时的一些激情语言,我认为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即读得有韵味。

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的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的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听。相信你们会侃侃而谈,说出的话落地有声。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读了文中的老师联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其实我们阅读作品,就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也触动自己心灵的那根弦,于是你的心灵世界也得到了升华。

向你祝贺,同学们给他鼓掌。他把书上的语言进行了充分地“消化”,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这真了不起!

太好了,我发现你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书上没有,你把他补充进去,这是多好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啊。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以上列举窦老师精彩而有感染的语言只是这本书中的小部分。由此可见,窦老师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她对学生的鼓励方式又是及其丰富。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的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的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的点拨。

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这都要靠我们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窦桂梅读后感(篇12)

文\杨美秀

每个星期天,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让我感慨颇深,让我学的东西很多很多。

窦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我被窦老师的追求久久的感动着,而我已经拥有这一份令当时的窦老师羡慕不已的人生坐标。但我没有感觉到这种荣耀,我没有感觉到那么神圣。

有时候更多的是累,更多的是为单调的循环而发牢骚,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真挚,对学生真挚的爱让我感动。从这本书,从窦先生,我真的了解什么是激情。今年我所教的是一年级,经过半年的时间和孩子们接触,我明显地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孩子们上课毫无精神,无精打采,好像还累得要命,课堂上只有几个孩子在发言,其它的孩子吃的也有,玩的也有,就是没有学习的,趴着的,拐着的,迟到的……语文课上进行起来很困难,孩子们不愿意读书,读起书来声音也特别地小。我认真准备了每节课。我在课堂上讲过,我总觉得自己很有激情。但是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看了窦老师的书后,我才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激情:那就是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孩子的爱。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他的创新理念。看了窦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理念,原来窦老师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量,六年的时间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选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精讲了72篇文章,略读了24篇等等。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积累知识。

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再看看我的语文教学,我只想让孩子们通过课本来教学生阅读、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真相。

课外汉语不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而且触动了学生的心灵。窦老师通过开展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老师和孩子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不仅让她和她的孩子,也让我了解到只有这样的学***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坚实的基础。

窦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只要我们拥有追求,拥有信念,像她一样通过不断地读,去思考,实践,努力寻找新的进展,而不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邬素娟初见窦老师就被她深深地感染了,得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满怀虔诚地拜读起来。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窦先生的敏锐、毅力和勇气。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对于阅读教学的独特构建

从最初的直观课程建设开始,窦先生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已经走过了10多年。一开始,我们将在做好原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多带一篇文章,带孩子们读优美的文章、名著、古诗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主题教学的构建则是一次自觉的追求,她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把”主题”看做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认真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并且围绕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的”触发点”、”共振点”等多维主题重新编排选编内容,用这些”主题”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建设语文新课程的一把钥匙。

在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单元里,我们看到的是打破了两节语文课折腾一篇小课文的定势——”听说读写”如何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统一等”技术性”操作都用主题这条线把散落的”珍珠”串络起来。因此我发现她的课堂有很多新颖的开拓:

窦桂梅读后感(篇13)

以前,对窦桂梅老师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是小语界的一颗明星,清华附属学校的业务校长,《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寒假,买来窦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阅读一遍,深深叹服,不愧为“建国六十周年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因此,我开始第二次阅读,并做了11页的摘录。我总觉得没有节选的阅读是没有生命的阅读。当然,节选也是触及我教育命脉的句子。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

一直以来,很羡慕那些优秀的执教者,更羡慕听课以后才思泉涌、娓娓道来,而且能评到点,能带给自己学习,给他人带去帮助的评课者。所以一直也在寻找为什么自己不会讲、不会听、不会评,带着这些疑问,我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和《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窦桂梅老师书中用平实的语言,美丽的文字记录了一篇又一篇的精炼而又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而在《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听评课记录,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让我深深**撼。原来的课堂可以这样教,课堂可以这样听,课堂可以这样评价。

听窦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一种语言盛宴。语言充满热情,影响着每一个听众。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正是这句话,使史铁生在他无法弥补的身体缺陷中找到了另一个生命的延续!

再读课题。在意味深长的语境中,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

”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张梦瑾

窦桂梅读后感(篇14)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国家的经济投入和领导的重视, 但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教师。现在的教师任重而道远。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 做一名教师不容易, 做一个好教师更不容易。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 还要有精湛的教学水平。不仅要懂得教学理论, 还要积极投入教学实践, 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不断充实自己, 不断超越自我。我深深感到一天不学习, 思想就会跟不上趟, 话不知怎样说, 课 不知怎样上。学习、学习、再学习, 就成了我们生活必需, 工作必需, 生存所需。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是我们的一面旗帜。她勤奋学习, 勇于探索, 深刻反思, 追求完美的精神给我们以振奋, 以鼓舞, 催人向上。

几年中她读了近百万字的书籍, 写了上百万的读书笔记, 出版了多本专著, 她为教师写下的听课反馈意见, 篇篇都是一首抒情的歌, 打动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很高兴,这段时间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从书题就可以感受到, 这本书有其独特的新意, 是教师的好帮手, 是一名不可缺少的贴身医生。书中有对其他教师上课的很好的评议。我觉得它对我们一线教师很实在, 真的是一把梳理课堂的好书。教我们要学会反思, 反思是我们进步的起点。

一、教我们学会钻研教材, 抓住每一课的真谛,

师在课堂教学中, 过多地重视形式而忽略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形式虽然很丰富, 演、读、猜, 一应俱全, 学生也很开心, 但课后学生并没有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 应有的感动和体验没有产生, 教学效果反为花哨的形式所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 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把握住书本的关键点, 没有抓住这节课应该教学生学会什么, 所以教学效果无法兑现。

书中一篇听《三打白骨精有感》告诉我们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也是信息交流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不同,课堂的信息反馈也常常会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性和随机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能力。学会急刹车,积极能动的适应千变万化得学生,机敏地、富有成效地调控课堂,才能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追求完美, 不断超越自我, 学无止境。

此书篇篇都富有个性的话语, 独特鲜活的思想, 读后让人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 没有比上一节好课, 得到学生的爱戴, 家长的欢迎更让人满足的了。窦老师在她从事教学的日日夜夜里, 永远在学习, 学习, 读书, 读书, 进取、拚搏。读过她的每本书后, 都会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都能感受到一种极大的鼓舞。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