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守自盗观后感(范例十一篇)

05-30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监守自盗观后感”或许能给您启示,你能够发现有用的东西。观看优秀的作品,会领悟许多感悟,优秀的电影会让我们每个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为了回味这个作品,我们可以将观看作品之后有感而发的内容写成观后感,观后感的开头内容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不能绕圈子卖关子。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1

金融监管失职引发的金融危机

《监守自盗》是探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本片主要是通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客观真实的数据材料,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有: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无休止地追逐金钱;信用评估机构的错无止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上述原因中,美国金融机构监管的缺陷和失职是主要原因。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马斯金教授曾指出: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监管失职。在影片中“监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几乎每次提到监管都意在指出金融监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职。

美国在金融危机前采取的是“多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多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享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美国危机前的监管机构在联邦层面主要有美国联邦储蓄系统(frs),货币监管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储蓄管理局(ots),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cua)等七个机构。上述机构的分工是:

frs、occ、fdic三家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sec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cftc负责期货交易机构和期货市场的监管,ots负责对储蓄存款协会和储蓄贷款控股公司的监管,nuca负责对信用合作社的监管。美国这种专业化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这套制度在自由主义主导的美国确实支持过美国经济大繁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套制度确实让美国经济秩序极度失控。

危机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一个行业失控造成的,这个行业就是金融业,而金融业失控的主要责任是监管失职。1982年里根政府实行的是金融监管宽松政策,放宽了对储蓄贷款公司的限制,允许贷款公司动用储蓄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这最终导致了80年代末上百家储蓄贷款公司倒闭,直接经济损失1240亿美元,无数人损失了一生积蓄。在这场危机中,ots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和有效地监督。

ots是否应对现有存款公司的存款进行检查,并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进而限制存款的风险投资。在90年代末发生的危机中,针对投资银行对因特网泡沫的股票投资崩溃导致5万亿美元凭空蒸发的事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毫无作为。这些只是监管不力的具体表现,而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金融监管失职于此相去甚远。

在危机前美国实行的是“多边监管”机制,这种机制随着次贷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监管者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放松监管的发展,就会出现监管重复和监管疏漏。危机前,花旗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它不仅受到金融管理局、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局、储蓄机构监管局和贸易委员会的监管,还受到其他50个州的监管机构的监管,这些州存在监管重复的现象。由于监管文化、监管理念、监管标准的不同,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实现有效监管确实不容易。

此外,监管重复也可能导致监管不力的局面。在这种规避中,我们可以看到,缺乏多重监管会导致无监管的局面。当金融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处于低效或不规范状态时,就会出现类似于房贷多次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多标准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各监管机构监管区存在监管漏洞是很正常的,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呈现出的诸多监管真空。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蓬勃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各类金融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衍生品交易。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和财政部长萨默斯(summers)提议,不应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2000年12月,国会通过了《商品交易现代化法》,规定禁止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此后,不受法律约束的衍生品交易变得越来越无发不救。

除了传统的期权、期货等衍生品外,投资银行还利用cdo、cds等新型金融衍生品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发财。抵押债务证券和信用违约掉期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产品,都处于资产证券化的链条中,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贷款人不再担心还款问题,投资银行也不在担心还款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cdo被出售,抵押贷款总额在短短3年内增长了4倍,这使得原本不稳定的金融交易市场更加不稳定。

除了不受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外,对冲基金、私人基金、高杠杆操作也处于监管真空或监管不足。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产品和交易逐渐酿成此次金融危机。

08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打上“3a”标志的次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3a”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我记得影片中对冲基金经理说:

“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中,评级是投资者的方向和方向。但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未能尽力而为。

一方面,评级更新相对落后,另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与评级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收视率越高,收视率就越高。作为最大的评级机构,穆迪的利润从2000年到2007年番了两番。于是“3a”证书也就成百上千的发放出去,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被评级,甚至五大投资银行在破灭前其评级仍至少是a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没有对评级机构的贪婪行为采取措施,这也助长了评级机构做出虚假评级。如果将美国信用评级制度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加以规范和立法,二级债务的危害就不会那么深,二级债务危机的影响也会减轻。可以说疏于监管的评级机构发出的引导投资者投资的“3a”次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利润增加、房地产价格下降导致资金断裂,其中监管失职是主要责任。业主公平保护法案广泛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抵押贷款行业进行规范,但是格林斯潘拒绝使用,抵押贷款行业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

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泡沫期间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任何调查。疏于监管的抵押贷款行业发放巨额得到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利润,全国信贷公司放出970亿的贷款从中获利110亿美元。在次贷证券化的链条中,风险巨大在于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个未知数,当消费者还不起次贷时,次级债就欠款,进而使得银行或者信托倒闭,接着联储调控,从而信贷紧缩,之后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断裂短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就是如此。

把油轮比做的市场,为了防止巨大的油轮倾覆后原油泄漏所以要把巨大的油轮用水密隔舱加以分割,而市场中的监管机制就相当与于水密隔舱,监管失职或放松监管就相当于去掉这些隔舱,没有隔舱的油轮容易发生原油泄漏,所以要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必须要监管有效充分。

班级:09政教姓名:肖冬学号:***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2

《监守自盗》这部影片阐述了xx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透过冰岛债务问题展开,讨论了这场危机的前前后后。从片名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他本身就是十分确定并带有谴责的以为去将危机的始作俑者如何暗地操作并策划了这场危机的始末呈献给观众。

看过影片后,我不光对整个金融危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得到了一些启示。影片在痛斥那些贪婪的坏蛋的同时,更是将矛头对准了社会的管理者。那些坏蛋再坏,他们的目的还是合理的,那就是逐利。但是对管理者来说逐利就是另一种性质的错误了。管理者是被人民选出来服务大众的,他们的报酬就就应取决于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好坏程度,他们的逐利正途就应是把服务工作做好,跟着社会进步提高酬劳。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自己也透过不正当手段进去捞一笔,这就是性质错误了。整个市场缺乏监管,每况愈下,最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小小的推动就触发了整个危机。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不收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能够逼迫放下对某些公司谴责的官僚,那些把客户的储蓄存款当做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都在印证着实用主义的影响。没有监管的整个市场在尔虞我诈中变得愈发不可控制。在危机过后的萧条中,人们最后开始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但是制定这些规划、条款的人呢很讽刺的还有当初吹鼓要经济自由的那些理论家们。

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导演重申了影片的批判主题,导致灾难的人和机构仍在掌权,他们保证这一切不会再重演,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容易,但那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影片拍摄的很应景,资料挖掘恰如其分值得人们深思,也引起了我对金融的兴趣。

《论语》有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想要改变现状,实现金融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固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依然要充满信心!,相信一切迟早会步入正常的轨道。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3

作为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纪录片,《监守自盗》以其中所展示的现实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本片以生动的实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描述了监管部门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失误,向观众揭露了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观众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在纪录片中,监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令人忧虑。首先,监管人员可能会出现的自私行为让人省思。有一部分人在工作过程中对待所管理的企业或个人,往往并不能百分之百遵守自己的职责。相反,他们可能会帮助违规企业或个人,或者将处罚行动变得更为婀娜多姿。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社会的稳压,还会压缩监管部门的公信力。而在纪录片中所揭示出的一些监管系统的弊端,实为反射了监管部门的非常之处。这些问题对监管工作的顺畅推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也危及社会的发展和安宁。

其次,在纪录片中展示的监管部门中的监管人员,重视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行为,也涉及到他们的大局观。其他与监管部门相关的部门,比如警察机构等,都需要目光长远和系统性思维。如果监管人员不能与其他政府机构进行良好的协作和协调,那么这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出发,担任公共监管职务的人需要意识到他们的责任和角色,必须遵循更高的要求来做决策。

此外,纪录片中对于监管机构管理不善的揭示也让观众意识到了官方管理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管理机构不能独立依据法律来作出决策,或是让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产生冲突,那么这些机构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在《监守自盗》这部纪录片中,这个事实再次得到了证明。一些监督部门被揭示违规,而更多的是在执行过程中显得像是在给所管理的团体找麻烦。这样做没有最终解决问题的意义,只会让原本应该实施减税政策的企业或个人陷入困境。

最后,对于这部纪录片,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呢?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升监管机构的执行力、降低监管人员的腐败概率、建立有效的制度等各种途径来实现改善。首先,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执行准则和法规来提高,确保监管行为规范透明,让社会公众更有信心对公共监察的产生了信任和尊重。另外,通过降低监管人员的腐败率,监管部门才能真正理解和执行施行法律,并确保社会财富正当有序的转移。制度设计方面也可以考虑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法规和相应的制度,以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总之,《监守自盗》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于纪录片创作者的一次尝试,更是一次对于现实生活、社会治理和人性本质的深入思考。在全球化社会的背景下,观众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提高自己的意识和素质,让我们的环境更加和谐的发展。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4

而我们为什么会被欺骗、愚弄和控制???《君主论》给出了答案,“革新的记忆与原因,由于统治已经年代久远并且连绵不断而消失了。”人们一旦习惯了某种统治秩序,他们的反抗意识就会处于惰性状态。这对统治者来说,是最安全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封闭信息,二是“洗脑”。有时咱不得不中招,不得不佩服,也许在高端人士看来普通民众是一群可以伤得起的人。

这班企业家、政府高官完美演绎了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违犯其规范被认为是忘记责任”这样一种观念、一种奇特的伦理、一种精神气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

所以,他们不缺乏知识和技术,但是缺了应有的信仰和理念,起码是那种作为普通公民期望和要求的。

但是对于这一点——我们、他们要怎么做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监守自盗》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在不缺乏技术性的手段前提下,或者说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假设下,我想社群主义和儒家思想能够给我们点启示。

社群主义者认为,个人主义关于理性的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的前提,是错误的或虚假的,理解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方式是把个人放到其社会的、文化的和历史的背景中去考察。所以社群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社群对于自我和个人的优先性,于是在“正当与好”(或理解为“正义与善”)的价值判断中,社群主义将整个人类的幸福(好或善)融入了自己信仰的体系。这与儒家思想中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崇尚仁义,认为“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的观点不谋而合。进而反观《监守自盗》中涉及的“罪人”,无不以看似为正当的自身利益(正义)为最大准则,充斥着阴谋论,左右着与整体利益(善)相违背的游戏规则(礼)。

这么想,问题的关键是人们的自觉意识和反思精神以及改变的决心和行动有多么坚决。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取法上上,得乎其上”;取法其上,得乎其中、“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时我们的想法看似天真,我们要达成的目标看似过高,其实不然。

联系到《监守自盗》在最后记录的一个事实——在最后,没有对任何一名高管进行刑事诉讼,反而某些人甚至得到了重用。联想到“不论做多,做空都有可能赚钱,唯有贪心者例外”——华尔街的名言之一。虽然华尔街一次次的在违背。影片在最后说到的“他们保证这一切不会再重演,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容易,但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

那么,审问和反省过后,继续前行!!!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5

看完了《监守自盗》,我不由自主想起了这句永恒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监守自盗》是一部探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从该片中,我们不难得知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上述原因中,美国金融机构监管的缺陷和失职是主要原因。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马斯金教授曾指出:

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责任在于放松政府管制。在影片中“监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几乎每次提到监管都意在指出金融监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职。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金融高层明知此举犯法,仍阔步向前;经济学家明知这是泡沫经济,仍高唱赞歌;政府人员明知这应刑事起诉,仍迟迟未果。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

接下来,我想谈谈本片所描述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如上所述,每个人都是经济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上至美国政府和金融高管,下至美国普通民众。

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金融企业高管推出了次级贷款、cdo等金融衍生品。一些金融银行知道一些企业或个人无法偿还贷款,信用等级较低,于是向其发放贷款;一些企业实际信用等级较低,但信用评级公司仍给予其3a评级,以获取自身利益。但金融银行难道不担心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导致自身破产吗?

我想一定是害怕,但根据微观经济风险理论,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所以这些风险爱好者愿意借钱给他们,以便在任期内赚更多的钱。

当然仅仅金融企业高管说了是不算的,于是他们伙同了经济学家们一起来编造这个谎言:高歌制度之优良,盛赞此举之明智。因此,经济学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中国证监会等机构要参与金融活动监管时,发现自己在利益面前已无力回天,因此也接受了金融企业的利益,不再监管部分金融活动。

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

但是恶果不是一天酿成的,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在最后两部分,影片告诉我们情况有多糟,谁应该对此负责。到最后,这些金融高管还没有坐牢。

而我认为至始至终,来源于规矩的缺失。正所谓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金融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存在诸多问题。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使每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即缺乏金融监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法律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随着利益社会的发展,人性中的良知缺失,道德沦丧。

在这场世界性质欺骗中,无数人昧着自己良心来干着损人利己的事。

社会的不公平也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极高的薪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金融业;面对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信息错误,人们购买垃圾债券或股票

金融危机对我的直接影响是人民币持续贬值,cpi持续上涨,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我曾经有2元钱吃一碗面条,现在我需要付出双倍的代价去购买。

基于此,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对金融的监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6

可悲的是,随着次贷危机的崩溃,不仅美国的金融体系,还有人们的信任。**的监管失位,金融巨子的腐化堕落,评级机构的与之狼狈为奸,如何能让投资人对他们重拾信任?当我在大学金融课程上第一次听完老师对**、期权、互换交易等衍生工具的演示之后,我曾无比崇拜金融从业者们的智慧——他们用数学公式和未来打赌,将风险的乌云化解成透明的海市蜃楼,使金融财富有可能成倍地繁衍。

然而,风暴摧毁了美丽的海市蜃楼,露出了这些极其聪明的人贪婪的面孔。

金融泡沫的破灭是对一个美丽梦想的幻灭,这个梦想使人们相信财富可以毫无风险地升值和拥有。这个梦的破灭,也是自由政策梦想的破灭。人的贪婪和欲望是一个无底的黑洞。

这个虚幻梦想的编织,不仅依赖于贪婪的金融巨头。风暴发生后,许多人不是在唏嘘金融家们的道德败坏,而是在唏嘘,为什么站在曼哈顿高楼顶层旋转餐厅,那个穿着得体一丝不苟,举着酒杯俯瞰地面的骚乱而发出阴险坏笑的人,不是我自己。

这部电影丰富了我的金融知识,激发了我对现代金融体系和人性的反思。金融体系需要改革,**需要监管,行业需要自律。然而,已形成的利益链却推迟了改革。

金融业的建立,其实一点儿也不像风险计算或是衍生工具的操作那样复杂,它凭借的是最简单不过的市场哲学,就像时任法国财政部长christine lagarde所说的:“金融业是服务业,它在先服务好别人的基础上,才能服务自己。”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7

近几年奥斯卡的纪录片都是相当有水准的,不管是去年的《海豚湾》还是今年的《监守自盗》。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这样一批智者、勇者。能够为世界说话,为绝大部分人们说话。

国家这个话题我不太爱提,因为这个话题是如此的陈旧,以至完全跟不上时代。国家即是财富集团的结合体,不是为了人民,也不是为了民族,为的仅仅是个人集团利益。作为普通百姓,当领导层打出爱国爱民的标语时,首先要明白,那些家伙正搂着你的梦中情人呼呼大睡呢。我个人所追求的不是爱国爱民这种虚无的玩意,作为底层大众,与上层人民一样,关心的是自己阶层的利益,矛盾的是还关心这个世界的变化,而不是国家。在如今这年代,国家这个名词是如此落后,如此令人可笑。

为了执政,竞选者可以向上帝发出虚伪的誓言;为了财富,经理人可以吸干底层民众的微薄薪水;为了名望,教授可以作出虚假的论断。哈佛、麻省况且如此,其它为自己一个名衔苦苦挣扎的家伙又会差到哪里去呢。这是一个严密的合作团体,缺一不可,经济学家忽悠人、政治家放宽准入条件、最后由商人从中赚得高额利益(而非利润),经济危机不过是这些家伙玩的游戏的一个尽然后果而已,至于卡尔·马克思说的什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所导致的结果,那纯粹是个笑话。这次的经济危机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需求不足,而恰恰相反非金融领域的生产相当正常而人们的需求若没有华尔街的家伙们推波助澜,也是呈平和之态。这一切只不过是利益集团为了自己财富最大化而吸取底层民众血汗的游戏、赌注而已。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难道能够逃出这个圈子,统治者之所以成为统治者,是因为他能够享受到普通大众所无法触及的权利。

在这个游戏中,经济学家们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或许称他们为变色龙一点也不为过。经济学家因为这个能够忽悠人的名字而在世界胡说乱扯,当其它行业的人提出质问时,便以一句“你们不懂,经济是个复杂的东西”而带过。的确,经济是个复杂的东西、的确,很多人无法说清楚经济这一回事。但是那些所谓的权威又何曾了解经济,了解这个社会运行,你当自己是上帝吗。这些人不过是戴着经济学家这顶帽子招摇撞骗,忽悠大众,让这个市场按他们想要的方式进行而已,尽管他们也有风险,因为如果大家都不按他设想进行的话,他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在他们摇身一变成为投行经理或者政府顾问时,一切都变得如此顺利,他们大权在握,芸芸众生完全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搞砸了一切,然后金蝉脱壳,留下一堆的烂摊子。而这还没完,他们得到财富带着骂名溜走了,但是决不会把这个赚钱机器、系统给搞坏,他们走了,但是另一批来了,充当和事佬的角色,继续招摇撞骗,维持这个集团的统治与财富。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8

我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到头来也许真的就只是一场空。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

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受害的,依然是那些普通民众。也就是说,最后的最后,在美国,90%的财产落入了1%的人的腰包;而全世界的人都要为这1%人的行为埋单。在这里,我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虽然我对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这绝对是不合理的。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欲望这个东西更是得到愈多愈难满足。这些人对于财富的追求真的达到了一种让人心惊胆寒的地步,他们人性中的良知在缺失,道德在沦丧。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极为可怕的。正因如此,世界的财富正不断的从大多数人的手里流向那极少数人。究其原因,就是金融领域缺乏广大群众的监督、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我们这些弱势群体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财富就这样被无情的掠夺吗?答案当然是“不”,我们要奋起反击,齐心合力建立一种健全、公正、合理的秩序来保卫我们的利益。即使这个世界本身并不是很公平,但是我们依然要勇敢面对现实,勇敢的生活。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9

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等等。我将对此片对我触动最大的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此片的理解和感悟。

(1) 金融市场道德风险

房贷机构。美国的次级贷款人由于信用风险高,其利率往往要高于其他贷款人。面对持续高涨的房价和利润的诱惑,银行往往将满足优质抵押贷款条件的借款人评定为次级贷款人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次级贷款的比例甚至达到99.3%。在宽松、乐观的金融市场形势下,房地产贷款机构将抵押贷款出售给投资银行。转移风险,这种证券化引起银行中介职能分解,风险与收益相分离。抵押贷款公司既可以赚取贷款手续费.又能把违约风险转嫁到债券最终的买家身上.因此,房贷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不负责任地放松了信贷审查,次级贷款大量增加。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等债券发行人购买了次级抵押贷款后,以其为基础资产发行次级债券,销售给投资者。投资银行在明知道债券风险很大的情况下,依然大量向顾客推荐购买。而他们却另一方面大量

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因为他们知道泡沫会破灭。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隐蔽性的诈骗活动。

评级机构。雷曼兄弟在破产前是AA,AIG 破产前是AA,房利美和房地美在被援助前都是AAA,花旗、美林、都有很高的投资评价,很多垃圾股被他们大力推荐。当人们在金融危机之后,对这些评级机构进行质问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这样的评级只是他们的看法,他们的建议。为了增加债券的发行量,债券发行人需要得到评级机构更高的信用评级。证券发行机构通过给予评级机构利润,使评级机构人为的提高了对他们产品的评级,评级机构通过对这些高风险债券提高等级,赚了几十亿美元。穆迪的CEo雷蒙德?麦克丹尼尔也承认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评级标准,没有尽到监管的职责。

证券品种繁多.包括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整个过程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发起人和评级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发起人的项目运行报告和评级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给缺乏金融知识依此来判断的投资者以误导。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见利忘险、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金融危机生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角

影片中说道,一次由亨利?保尔森主持的宴会,包括来自于美国主要银行的老总和CEO们非常奇怪的是,这些绅士们一直在争论“我们太贪心了,所以应付一部分责任”很好啊,然后他们就把矛头指向司库——财务部长:“你本应该更有力的监管,我们确实太贪了,但是无可避免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强监管”。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大卫?麦考密克说:“次贷危机的确是一场在高度证券化和高度衍生品化的金融体系中.由金融创新所引发.因货币政策和政府监管失误所造成的系统性混乱。”

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一些金融机构购买MBs形成的资产池.进行下一步的证券化操作进而形成Dos.再对其进行评级,不断形成新的衍生品。叠叠不断的衍生品使风险不断加大,杠杆率也加大。在金融创新过度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监管不紧反松。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缺陷,落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由于金融机构为大选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导致政府被金融机构绑架,不能有效地管理衍生品市场。美国“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使外部监管滞后,随着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双重多头监管”体制缺陷目益明显,并且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未能对危机的种种预警信号及时做出反应,为金融危机的酝酿、发展、爆发、蔓延提供了温床。

(3)经济学学术危机

在观看这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10

《监守自盗》是探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本片主要是透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客观真实的数据材料,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

从影片中能够找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下: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上述原因中,美国金融机构监管的缺陷和失职是主要原因,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马斯金教授曾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职责在政府的监管失职。在影片中“监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几乎每次提到监管都意在指出金融监管在市抄济运行中的失职。

美国在金融危机前采取的是“多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多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享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美国危机前的监管机构在联邦层面主要有美国联邦储蓄系统(FRS),货币监管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储蓄管理局(OTS),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CUA)等七个机构。上述机构的分工是:FRS、OCC、FDIC三家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SEC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CFTC负责期货交易机构和期货市场的监管,OTS负责对储蓄存款协会和储蓄贷款控股公司的监管,NUCA负责对信用合作社的监管。美国这种专业化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这套制度在自由主义主导的美国确实支持过美国经济大繁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套制度确实让美国经济秩序极度失控。

危机并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由某个行业失控引起的,某个行业就是金融行业,而金融行业的失控的主要职责在于监管的失职。1982年里根政府实行的是金融监管宽松政策,放宽了对储蓄贷款公司的限制,允许贷款公司动用储蓄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这最终导致了80年代末上百家储蓄贷款公司倒闭,直接经济损失1240亿美元,无数人损失了一生积蓄。在这场储贷危机中,OTS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有效监管。OTS是不是就应存续存款公司的存款进行核计,是不是该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监控,进而限制储蓄存款风险投资。在90年代末发生的危机中,针对投资银行对因特网泡沫的股票投资崩溃导致5万亿美元凭空蒸发的事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毫无作为。这些只是监管不力的具体表现,对于影片中所展示的金融监管失职远不于此。

在危机前美国实行的是“多边监管”机制,这种机制随着次贷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监管者为提高市澈争力放松监管的发展,()就会出现监管重复和监管疏漏。花旗在危机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监管它的不仅仅有货币管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署以及交易委员会,还有其他50个州的监管机构,这些机构存在监管重复的现象。不同的监管文化、监管理念、监管标准,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确要做到高效监管确实不易。另外监管重复也可能会在造成无人监管局面,有一名美联储委员在理解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没有对不断发放的抵押贷款进行深入的调查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人在进行调查,这种推脱中能够看到多重监管缺失是会导致无监管局面的出现。当一个金融机构处于低效监管或者无监管状态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出现类似抵押贷款呈倍数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多标准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各监管机构监管区存在监管漏洞是很正常的,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呈现出的诸多监管真空。随着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品蓬勃发展,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各类金融企业把焦点瞄准了衍生品交易。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萨默斯部长合作提议金融衍生品不应受到监管,2000年12月国会透过了商品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禁止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受法律约束的衍生品交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除了传统的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新出现的CDO和CDS等金融衍生品在不受监管的前提下为投资银行所用来大发财。抵押债务职责证券和信用违约互换都是风险分散、收益极高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都处在资产证券化的链条中,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放贷者不再担心还款,投资银行同样也不在乎,于是销售的CDO越来越多,在短短三年内抵押贷款总量增加了四倍,这使得原本就不稳定的金融交易市场不稳定性倍增。除了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外,对冲基金、私募基金、高杠杆率运作等也都处于监管真空或监管不充分。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产品和交易逐渐酿成此次金融危机。

08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能够发现那些打上“3A”标志的次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3A”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我记得影片中对冲基金经理说:“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由此能够看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条中,评级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向标和导向。但是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却没有尽好自己的职责。一方面评级更新比较滞后,另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评级与评级费用呈正相关,评级越高,评级费用也就越多。穆迪作为最大的评级机构,其利润从2000年到2007年番四了倍。于是“3A”证书也就成百上千的发放出去,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被评级,甚至五大投资银行在破灭前其评级仍至少是A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评级机构的贪婪行为并没有采取措施,这也助长了评级机构进行虚假评级。如果对美国的信用评议制度进行规范化和立法化,把它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那么次债的破坏程度就不会那么深,次债危机的影响也会减少。能够说疏于监管的评级机构发出的引导投资者投资的“3A”次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此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银行利润上涨以及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资金断裂,这其中监管失职负主要职责。业主公平保护法案广泛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抵押贷款行业进行规范,但是格林斯潘拒绝使用,抵押贷款行业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能够是“零首付”。每个人都能够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构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泡沫期间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任何调查。疏于监管的抵押贷款行业发放巨额得到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利润,全国信贷公司放出970亿的贷款从中获利110亿美元。在次贷证券化的链条中,风险巨大在于消费者的还款潜力是个未知数,当消费者还不起次贷时,次级债就欠款,进而使得银行或者信托倒闭,之后联储调控,从而信贷紧缩,之后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断裂短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就是如此。

把油轮比做的市场,为了防止巨大的油轮倾覆后原油泄漏所以要把巨大的油轮用水密隔舱加以分割,而市场中的监管机制就相当与于水密隔舱,监管失职或放松监管就相当于去掉这些隔舱,没有隔舱的油轮容易发生原油泄漏,所以要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务必要监管有效充分。

监守自盗观后感 篇11

农水四班*** 杨洋“真正的工程师造桥,金融工程师造梦,一旦变成恶梦,其他人为他买单。”影片结尾中国人说的这句话,成为我所有感想的源头。

影片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评价纪录片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拍摄者的立场。我一直认为,中立是纪录片应该持有的态度,而影片中对商业人士的咄咄逼人的质疑,使影片处于中下层民众的地位。但或许在这部影片中带有这样的立场也是可以接受的,犀利一点的提问,才能用核心问题直抵问题的核心。

于是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眼看问题就要揭开一个谜团时,镜头前的人也将太极打到了极致。

看完整部影片后,我觉得自我监控并不能真正描述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不能解释经济问题。它真正的关注点是以金钱为幌子的人性和道德,以及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选择。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让全片升华。这一次,道德拷问的对象是美国的上层阶级——银行家、华尔街达林和政府官员。

然而拿道德的眼光审视经济能有多大意义呢,我不知道。作为学生,我的道德建立在中、低产阶级的立场上,虽然代表着大多数人的东西兴许就是正义,但带着偏颇的道德去质疑他人,总让我不能理直气壮。换成上层阶级的立场,眼前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上、中、下阶层的人们,各自持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站在立场之上看待着问题,获得自己的利益,守护自己的利益,这是相当正常的行为。我相信能量和物质守恒,一个人获取利益时必将一定程度损害另一个人的利益,无所谓阶级。银行家、资本家们,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们获取利益时伤害了更多的人,于是需要被批判。

我承认他们需要被批评,但用道德作为判断和批评的武器并不那么公正。换成那几个主张监管的人或者道德水平更高的人来管理,世界就会平安无事吗?“保护最底层者的利益,并不是他们的偏好”,但其实保护其他阶层的人们,也不是我们的偏好。

我们打着“大多数人”的旗号,似乎考虑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但我们真正担心的只是“大多数人里自己”的利益,依旧自私,并不比上流的经济流氓们更高尚。问题根源在于社会让我们有着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阶级,我们也只是凭此行事。发掘后发现,它植根于社会,使人感到无助和无力。

也许共产主义是解决吃人问题的终极途径。

了解需要服用中药慢慢调理治疗,也应服用一些西药治疗,表面症状仍需解决。

首先是监管。纵观美国金融监管法律,监管或放松监管一直备受争议。如果之前的法律是放松监管,那么通常会出现危机,导致政府不得不重新监管。而等一切都平复

接下来,利益集团游说政府放松监管,称市场经济是靠市场自由解决的,政府不能再干预。几乎每一次放松金融市场监管都涉及自由派经济学家游说政府(或自己成为政府决策者,比如保尔森成为财政部长)。而金融市场的每一次放松监管几乎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如果不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就不会重回监管之路——通过加强对华尔街监管的法案。

其次想谈的是大资本家们的算盘。再次提到这门课,我要指出他们的自私。虽然我不合格,谁让你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保尔森先前是高盛的老总,格林斯潘以前做过多家投资银行的董事,这些人或成为了总统顾问,或成为了财长部长,甚至是金融监管者。

政府和华尔街之间的关系比一条街更为深刻。在国外,政府总是与大财团的利益集团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牵制或帮助。正是这样的人以大资本家的身份进入政府,你不能指望他们的决定真的毫无偏见地考虑到中下层资产阶级。

这里是我比较关注的地方。他们为什么放弃在公司的高薪,转投政府?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在担任财政部长之后,保尔森的人民可以大张旗鼓地抛售股票,推迟纳税,那么为什么不做最好的生意呢?这部电影提到了2008年的美国救援法案。用纳税人的钱,他们实际上去帮助保尔森的高盛和其他银行。退休后,他们还可以回到华尔街和银行。

贪婪是人的本性,但过度的贪婪必须受到惩罚。

通货膨胀,飞涨的房价,两极分化,昂贵的教育,政治和经济的结合,权力和金钱的结合。。。事实上,当我提到这四个字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真的需要以美国为镜,好好看看我们的现状。

监守自盗,监者自然有不可推卸之责任。监管者相当明白问题和漏洞,格林斯潘说“金融市场已经复杂到金融制度很难监管”的论调太苍白,监管者缺乏的不是金融知识,也不是观察力,而是去改变现状的动力。当经济危机发生,人民没有钱生活时,就会因为政府的压力而出现监督。

而等市场一旦复苏,监管松绑,又将再度恶性循环。这是否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呢?

我是个普通人,看问题必须带着道德角度去看,最让我心痛的,是纳税人成了最后埋单人。上流金融精英搞出了乱子,这些勤勤恳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的纳税人,他们交的税被用在少数人惹出的乱子的善后上。举一个片中的例子,美国政府为了挽救其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投入巨额,纳税人的钱到了aig,又从aig最后到了高盛口袋中。

(高盛从aig手中买了大量保险,赌自己的客户买的金融产品cdo会大贬值,而金融危机后,的确如此,(aig 必须赔高盛巨额保险金,濒临破产)这种欺骗客户利益的行为反而让高盛赚到了。

回过头说说第一段开场白。自己读农水这门工科出身,在课程里听过一些颇有名气的教授们谈过工程,他们的着眼点其实早已超越了工程技术和工程本身带来的收益。他们放眼的

是自然,是工程带给人们的福利,考虑的是工程和人、自然的和谐共存,目视当下,思及未来。“金融工程师”所做的却差强人意,利用大众的投机、贪婪、短视、脆弱等心理弱点谋求自身利益,同时给社会带来灾难。

金融行业左右手来回过过钱,依靠投机赚取高回报,这样的“经济发展”有多少意义呢,他们的付出不见得比真正工人、农民、工程师企业家这些阶层人民多。我相信真正的劳动和科技,他们是世界向前真正的动力、财富创造的根源,如果没有劳动与科技,拿钱生钱的行业无非是把钱从大多数人手中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的游戏。真正承载这个世界的,更多的是劳动者和实业家们。

最后,站在道德角度说了很多经济问题也不知道有多大意义。人性本善本恶都好,自私贪婪是人的原罪不置可否,欲望急剧膨胀之时都应该收紧自己的心。只是希望不同立场的人,能站在互相的立场上思考世界,愿共产主义不是在彼岸独自盛开的梦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