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类教案锦集14篇

06-04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对于“社会类教案”这个话题我们会为您详细讲解相关内容,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成为您成长道路上的指南!

社会类教案 篇1

社会公德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对他人的帮助,我们既能让他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也能让自己获得自身价值的提升,并以此品味快乐的源泉。当下,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正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关注与感知,善人善事天天都有,但像“小悦悦事件”的社会悲剧也时有发生。在反思悲剧的时候,我们发现,当今社会中,助人为乐这一社会公德的受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无论是创造和睦友好的生活环境,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助人为乐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团体意识都是我们青年人需要培养。当然,作为助人为乐的更高一层境界,以服务社会为乐也是我们年轻一代人更加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

个人价值的提升

人,作为唯一能追问自己生命的存在意义的动物,理所应当的去思考,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的生命内涵得到了怎样的积淀。如果说寻求生命的价值是一次探险,那么帮助他人就是探险中印在泥土里的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是价值的延续,每一步都是生命的积淀,这一步可以很小,但谁又能说不是生命价值的升华呢。帮助他人可以提升个人价值,回顾“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人生经历,我们便会由衷的赞叹他的精神品格。1979年云南发生大地震,听到这一消息后,郭明义专门请假,步行20多里路,赶到县城邮局,把自己积攒了好久的100多元津贴费寄往灾区。当时,郭明义每个月的津贴只有六七元钱。1994年,郭明义看了希望工程号召向濒临失学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就向一名失学儿童捐献200元,10几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元。此时的郭明义月收入不足600元,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三口,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单室里。到现在,郭明义依然住在这里,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他15年来,已累计捐款7万多元,帮助了100多名贫困儿童。 郭明义说:“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收入微薄的郭明义资助了100多个孩子,然而,他知道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个人价值的提升原本就是从帮助他人的小事开始的。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给了郭明义荣誉,给了贫困儿童希望,更给社会带来了温暖,若干年后,当周杰伦、乔帮主光芒渐淡,我们还能在这延续不绝的人性的光芒下,继续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历程。

提高社会关爱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充满真善美的社会是每个人都想看到的,但只有每个人去贡献

一份力量,才能让世界变的更加美好。不经意间对他人的帮助,给他们心中注入了一股暖流,也带去了一份信念,而当帮助成为大家的习惯,和谐的社会氛围也即将形成了。助人为乐作为基本社会公德之一,对提升社会关爱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曾被评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尽管舆论对其“高调慈善”的举动动机有过多的猜疑与批驳,但在当今中国如此多的富豪中,他是将慈善观念推广中国的先行者与开路人,正是发现了社会关爱程度的不足,以及以一人之力无以改变现状的痛苦,陈光标走在了社会的前面。汶川大地震过亿的捐资,提出“裸捐”的承诺,陈光标还积极推动慈善理念的传播,提出了“投身慈善乐在其中”,“慈善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等慈善观念。高调做慈善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大力弘扬,能带动更多的和他一样的富人加入到行善的队伍中来,带动全天下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以各种方式来让社会充满关。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慈善举动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善款被捐往需要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寻找身边能做到的帮助他人的小事,也推动了舆论对慈善机构的监督,红十字会的黑幕曝光与社会慈善的推广不无关系。

上善若水,慈济天下。即使是普通人,也应当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从现在起,关心他人,留意生活中点滴小事,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社会关爱的提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也将惠及社会的每一个个体,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让爱的暖流溢满人间。

结语

在社会公众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善最乐,博施济众。助人为乐的的生活态度对于个人,对于社会,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阶段的公民,作为社会公德的弘扬者,作为国家、民族文化道德的接班人,我们需要以崇高的使命感,秉承与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为个人价值的提升自强不息,为社会关爱的提升奋斗不止!

社会类教案 篇2

一、教学设想

《世界之窗》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取名为“世界之窗”是希望为同学打开一扇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窗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规范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同学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两个

1.知道黄、白、黑三个人种的主要特点和其主要分布区域。

2.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明白各个人种都为世界发明了财富和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的同学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三大人种的主要特点和在地球上的大致分布情况。难点是: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四、教学方法

针对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学在课前搜索世界杰出人物的资料,我将准备三大人种分布图,杰出人物的图片、资料。以和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倡议教师应是同学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三个环节:(一)导入(二)学习(三)拓展。

(一)导入 播放同学感兴趣的视频《北京欢迎你》,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从奥运会中引出课题。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入场仪式片断引出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 让同学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去发现运动员不同的肤色,再让同学根据我从视频中截取的三张图片近距离观察,从而引出三大人种。接着我出示三张三大人种的小小朋友图片,让同学观察,并与同桌相互讨论,总结出三大人种的不同长相,我作适当的总结。通过“同住一个地球,为什么人类的长相不一样”这个问题引起同学的考虑,并引出来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再结合教师的总结,明白了原因,并清楚了三大人种的分布区域。在这其中我适当的交叉了一道连线题,目的是为了加深同学对三大人种分布区域的映象。再介绍三大人种时稍微补充了其他小人种的一点知识,让同学明白地球上并不只是三大人种的存在,还有其他人种的。 出示三张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让同学猜,其目的是引出让同学来说出自身所搜索的一些不同人种的杰出人才。从而让同学明白每个人种的人都是优秀的,让同学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种的人。在这一整个环节中,我尽可能地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的讨论,把自身的疑惑在讨论交流中解决。

(三)拓展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布置了两个内容,一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二是安排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同学去网路上查找资料,在这里我给同学提供了一个网站。

七、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的板书相对来说就是简单明了。

八、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同学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同学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沛体现同学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同学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同学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类教案 篇3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社会行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社会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社会行为的特征,二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主要是两幅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总结,易于学生接受。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这一观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认真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社会行为的具体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教学的重点。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因此,只有学生充分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了解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容易片面理解“语言”。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一种“亲、助、乐”人际关系中学习。教师应与儿童共同创设“以情启思,以思促知”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情境。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社会行为特点和意义。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这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后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展示蜜蜂、蚂蚁、鹿、象等动物群居生活的图像和资料,师生一起欣赏,然后提示学生:通过这些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在一起生活的动物就存在社会行为?让学生思考讨论,由社会行为的含义引入新课的学习。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资料,对群体生活的动物先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引出课题。

先播放关于蚂蚁和猴群生活的录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录像,引导学生讨论蚂蚁,猴子的社会行为特点,并进一步概括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录像资料,对社会行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以白蚁和狒狒为例来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展示蚂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如下: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在蚂蚁的群体中总共生活着以下四种类型:雌蚁、雄蚁、工蚁、兵蚁(根据图片让学生分辨蚂蚁的类型)。它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管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门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不能移动。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展示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结合图片进行如下的讲解:我们说过了,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知道很多动物都有社会行为。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得出结论:

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教师展示有关资料和图片,学生欣赏,思考问题:群体生活的动物在分工合作时是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彼此间一般不发生冲突的呢?他们是依靠什么进行交流的呢?

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小组内交流结果,互相补充,得出结论,展示: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要随时交流信息。“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例如: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蜜蜂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鹿可以通过尾巴的动作来传递信息;蚂蚁可以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等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动物之间的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那么,人类了解动物的这些特征,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后回答;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外激素做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一内容是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延伸,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解动物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1)选择题:

③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没有通讯就会出现下面情况,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简答题:

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大雁的这种行为是不是社会行为?为什么?

答:是社会行为,因为大雁在飞行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大雁在栖息时,也有分工合作的行为。

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当场消化重点知识,检验课堂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社会行为的意义: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本节内容学生感兴趣,应引导学生多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课后的探究活动时,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个性化的设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能力非常重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较好。

社会类教案 篇4

内容:黄河治理

目标:1.初步了解黄河泛滥的历史,感受黄河治理的意义。 2.认识黄河治理的一些基础设施,了解其作用。 3.了解一个黄河治理的故事(大禹治水), 感受治水精神。

4.反馈自我,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渗透爱黄河、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教学过程;

一、…播放保卫黄河导入 倾听录音 谈感受

评价:这首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歌曲,说的是哪条河?(黄河)

二、了解黄河泛滥的历史 那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 学生谈认识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也曾无数次给人类造成灾难,使许多人葬身洪水,无家可归。 下面我们看一组黄河决口的资料图片。 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教师讲述,黄河泛滥曾给沿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我们在充分利用好黄河的同时,时刻警惕它可能会造成的汛情。

三、了解黄河治理知识

为了治理黄河我们都作了哪些工作呢?(给学生适当空间)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黄河治理课件 师: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生谈想法 师:(评价学生发言)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工作,修缮了许多基础设施,使黄河治理逐步走向了科学化、现代化。在黄河治理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都知道什么?(进入第四环节)

四、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生阅读故事 畅谈感受

评价,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治理黄河的故事。

五、保护黄河 从我做起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对黄河进行治理,保护,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想怎样去做? 学生畅谈

有饮用水引导,节约用水,创建节约型校园,也渗透着保护黄河的意义。

六、课外活动(任选其一,可都选) •把保护母亲河好的想法,进一步整理,以倡议的形式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阵地发出去,以唤起更多的人来保护黄河。

•针对黄河治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写一份专题探索报告。

社会类教案 篇5

地理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课型之一,在教学中教师究竟该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呢?今天我就以《人类唯一的家园》一课为例,以《入理切情,构建人文课堂》为题,从如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一些初浅的思考。

量体裁衣——准确定位课堂

知教材:

《人类唯一的家园》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中的第一课,属于“走进世界”中的内容。今天我将围绕第一个对话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努力”进行说课。

析学情:

从学生知识积淀来看,六年级学生已经通过语文、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只有一个地球”的知识建构。但这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建立上,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本课所要求的情感目标,还相差甚远。从能力发展来看,六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收集资料的能力,但对已有资料如何整理、分析,还需教师进一步引导。

明目标:

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并且把握住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科学实践和探索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人类正在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不断努力,目前,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过程,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科学实践和探索精神。

分板块:

在课时目标的基础上,我将整节课划分为三大板块,明确每个板块的学习目标,以期达到知识情感目标螺旋上升,最终实现总目标。

板块一:感受地球之美好

根据学生认知起点,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板块二:感悟地球之唯一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感受人类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不断努力的过程,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情感。

板块三:品味探索之艰辛

走进探索者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实践和探索精神。

经过这样一番“量体裁衣”四步曲,我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今年三月,在宜昌市课内比教学中,我将以上的思考付诸于了教学实践,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思考。

以学定教——理性反思教堂

活动一:学科综合——感受地球之美好

开课伊始,我播放人们美好、和谐生活的视频,(播放视频)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入情入境的感受“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唤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这样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情境,找准知识切入点,激发情感兴奋点,学生瞬间被课堂所吸引,整个课堂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感悟地球之唯一

基于学生对资料的处理、分析能力欠缺的实际,我用三个主题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感悟,促进学生认知的建构及情感的激发。

在“月球之旅”活动中,师生合作,交流、探究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教师点拨重点,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火星之旅”活动时,放手让学生结合人类探索火星的事件、图片和数据,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处理信息,交流探究结果;

“其他星球之旅”时考虑到学生收集资料的难度大,则以教师补充资料为主,学生讨论总结。

这样“形变,而神不变”围绕目标,由引到放,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还生成了许多教师预想不到的个性化感悟。 “火星之旅”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后的交流,就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根据教学的预设,此时的交流旨在让学生说说人类探索火星的事件和探索结论,然而学生的感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们来听听学生的发言:

(视频展示)

面对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我此时巧妙的将本课两个情感目标合二为一,强化和升华学生的情感。

这样简单的引领和调控,激活了学生的体验,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课堂收获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栽柳柳成荫”的精彩。

活动三:交流体验,品味探索之艰辛

此活动的学习,我在课堂上改变了以前的预设,紧随前一活动中的生成,引导学生讲述宇航员的故事,从具体的事例感悟、体验人类在寻找另一个“地球”时付出的艰辛。

在课的结尾,再次让学生随视听结合的画面,走进人们在地球上美好、和谐生活,课堂首尾呼应,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层层递增。下课铃响了,学生沉浸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久久不愿离去。就在孩子们的这种情感意犹未尽之时,突然,一名学生拉着我的衣角,严肃而又认真的问道:老师,我觉得探索宇宙太不值得了,我们为之死了这么多的科学家,我们不是还是生活在地球上吗?

面对孩子稚嫩的小脸,我又一次的选入了沉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问题根源,我把目光聚焦到了课堂出示的这样一组事件上:

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71年7月:3名前苏联宇航员在于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因飞船失压身亡。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我预设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崇敬之情”,可在孩子们的心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呢?我再次研读教材,发现教材用一个事例进行了讲述与分析,而我为了拓展学生知识,对教材进行了事例的拓展,没想到却起到了“画蛇添足”效果。这用实践又一次告诉了我:品德课堂的确知识堆积不是目的,要着眼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好教材拓展的“度”,注意在知识的掌握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中,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入理切情——构建人文课堂

纵观整个研究过程,我深深的认识到,对于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目标,注重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地理知识的有效整合中,给地理知识融入情感的元素;在教材的丰富与拓展中,把握好教材知识背后深厚的人文意蕴;在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与调控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牵手“入理切情”,就会如同一缕春风,径情直行,沉寂的品德课堂一定会焕发出人文的光芒!

社会类教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而安全的生活方式(儿童生活的早期和基础)

*快乐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题)

*负责任地、富有同情心地生活(孩子们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要求具体形象生动生动。

2、利用插图,**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小组活动开展教育。

5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童谣故事融入课堂教学。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1单元(第1-4课)很高兴认识您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它是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就像一棵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温特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拉拉手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的情感,体验成为集体生活一员的快乐。

2.行为目标:

了解并遵守交际、游戏中的规则和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识目标:

通过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本技能。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向老师自我介绍,和同学交朋友

欢迎来到实验小学,小朋友们,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的班主任。我们将

一起学习,你可以在任何困难中找到我,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们手拉手。

2多放些**动画片,向学生介绍4种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

(放多**动画片)

(4名戴头巾的学生)康康熊、乐乐猴、**鸽子、创意老鼠分别向大家介绍。

3.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

成为新朋友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4.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5在小组中介绍你认识的新朋友。

6学习童谣:拍手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手、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间活动:学生边唱边跳《拍手唱歌笑呵呵》。

活动(2):玩游戏,结交新朋友。

游戏1:找朋友

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成为了好朋友。好朋友和朋友喜欢一起玩什么游戏?

今天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2:网小鱼

首先学习童谣:游,游,游,游到网,跑得快。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活动(3)红、黄、蓝、绿、大动作,兴趣相同的同学们一起加深认识。

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得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

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您介绍小组的活动。

2.我们的校园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行为目标:

① 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自觉遵守。

② 懂得尊重学校不同岗位的员工。

3.知识目标:

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内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设施,并利用这些设施解决自身问题。

活动过程:

我也想当升旗手

教学目标:

通过对升国旗场景的感受,升国旗时规范行为的辨析及做国旗的实践,培养学生对国旗的认识和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国旗,知道升国旗时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养成升国旗时起立、脱帽、行注目礼的习惯。

教具学具:

升旗仪式的**,红、黄纸、彩笔、胶水棒、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国旗

1、教师分发4面小国旗给各小组,认识国旗的形状、颜色、五角星的位置等。

2、提问、**

(1)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

象征革命(用先烈的鲜血染成)

(2)五星各有什么含义?

(黄色象征光明,大星星象征共产党,小星星象征各族人民,大星星周围的四颗星星象征着各国人民的大团结。)

二、动手做一做

1、给国旗涂颜色

2、动手做国旗

3、教师指导剪五角星

把剪下的五角星图贴在红纸上,以显示结果。

3、 参加升旗实践活动,体验升国旗的感受

1*升旗仪式**,讨论:

(1)升国旗场面怎样?

(2)你想当升旗手吗?怎样才能当升旗手?

(3)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参加升旗仪式?

2在第4页显示下图,找出:哪些学生做得对?哪些做法不对?为什么?

三。组织升旗活动,将升旗规范知识应用于实践。

4、小学生活开始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新的集体情感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学校的基本任务,了解规章制度的作用。

教具学具:

小动物的头饰、录音带《上学》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你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穿新衣服,背着新书包,兴高采烈地来学校的情景吗?你现在觉得小学生的生活怎样?

(2)同桌议一议,畅所欲言。

(3) 活动:出示卡片,写经验,会画画,写单词,写短句来表达。

(4)简要说说怎么体会到的。

二、学习故事

(1) 走进故事室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好学生?

(2)活动

取出头饰表演,听《小熊上学》的故事,配乐分角色读故事,看书上的图。

(3) 你听过这个故事吗,熊是一个令你满意的学生吗?

(4)演一演

小熊应该怎么做呢?演一演

三、总结

同学们在帮助小熊的过程中,也许已经发现了:小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要求也明显提高了,学习时间长了,游戏时间少了,学习方式也不一样了,这些都要逐步适应,相信同学们会很快适应愉快而紧张的小学生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帮小熊找到不足,还用自己的生活案例教会小熊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真是太神奇了!在同学们中,也有适应小学生活的,还闹了笑话,请大家来帮帮小豆豆。

二、看图讲故事

1秀**:豆子不适合小学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1) 我晚上看了很长时间的电视。第二天早上我起不来,上学迟到了。

(2) 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

(3)上课想起好玩的事,不专心听讲。

(4)把发的课本丢了。

(5) 上课铃响了一会儿。

三、学习课文,树立榜样

园园是怎样做个好学生的?

1、指导观察图意

2、学儿歌

3、相互表扬、欣赏

4、小型成果展

优秀家庭剪贴本

手工绘画展

4、 联系自己,谈谈如何适应小学生活,做个好学生?

1、哪些地方适应了?哪些不适应?

2、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出出“金点子”

五、儿歌总结

课时一、活动准备阶段

1.谈话:小朋友,开学已经好多天了,大家肯定认识了学校的一些地方。

但是我们入学不久,还有好多地方不熟悉,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为了让我们尽快熟悉校园,在校园愉快地学习、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玩“参观校园”活动。

2首先,选出四个参观团的领导上台抽签。

第一条路线:小操场-阶梯教室

第二条线路:大操场—信息教室

第三条线路:自然实验室-教师办公室

第四条线路:饮誉教室舞蹈室食堂

二、活动进行阶段:

1.教师交待注意事项。如: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注意保持安静,学习用多种方式去观察,听到铃声回教室等。

2在组长的领导下,每条路线的参观小组将分别行动。

第二课时

三、活动交流阶段:

1孩子们,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老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一起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向全班小朋友来汇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你愿意利用你的业余时间做一个小向导,带你的好朋友去参观。

四、活动延伸阶段

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校园一景。

1你能告诉我们你最喜欢校园的什么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想想你要怎么表达?

2.小朋友可以自己用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完成有点困难,也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与你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

3.学生活动

4.展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五、活动小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对校园有了新的认识。你觉得我们的校园怎么样?

老师们祝大家在我们美丽、现代化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社会类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月相的变化》是xx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xxxxx地球xxxxx月球》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给出思考导向“每个月农历初三的月相都是诗中描述的这种形状吗?”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任务卡提示学生提前整理观察月相的记录,提示学生提前整理记录,为课堂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做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有什么发现?目的是引导学生提示分别从不同时刻、日期、月份观察夜晚月相的形状和位置,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记录月相的变化,为下面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做铺垫。活动二: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活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目的是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查阅资料,通过了解农历是怎样制定的,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关月相的秘密,将学生的探究兴趣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生分析

本节课学习前,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于宇宙有关的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接触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观察月亮的学习经历,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已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简单地描述不同的月相,初步形成了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学生所缺乏的,是需要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科学的观察方法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巩固规范,这样才能使本课的学习更加有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并且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不同的观察方法,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并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2、能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3、能将已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知道月相是变化的,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月相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探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PPT 3出示]教师出示古诗:“少时不识月,呼作白某某。”“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大漠沙如雪,xx月似钩。”“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2、提问:古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物体?诗句中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你平时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3、[PPT 6出示]教师讲解: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4、提问:关于月相,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预设:(1)月相是怎么变化的?(2)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5、揭某某:大家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6、[PPT 13出示]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有什么发现?

1、[PPT 5出示]教师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并记录了月相,请同学们把你们的观察月相记录表在小组内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样子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

2、分组活动:小组成员交流汇总观察月相记录表。

我整理的观察月相的记录:

观察方法

时间

月相

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

我的发现

同一天同一地点不同时刻观察

社会类教案 篇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十分可贵的个人品质。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诚信的道德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欺诈、不守信用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了诚信教育相对缺失。学生中说谎、缺乏责任感、不守承诺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可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因此,我选择了诚信教育这一主题。

下面,我就我所执教的《诚信就在身边》这一课,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设计。这是科技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诚信,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

2、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行为,建立诚信档案,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展开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主题为线索,一明理实践为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心育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诚信。

在活动的开始,我为学生播放故事《曾子杀猪》,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觉得曾子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一石激起千层浪,耳熟能详的故事、形象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到:曾子宁可杀猪也要实现对孩子的承诺是难能可贵的。

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你认为什么是诚信?让学生懂得:诚信就是为人处世,诚实守信。这样的设计直奔主题,是学生对于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体验诚信、实践诚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情感,体验诚信。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一:诚信故事会

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社会生活中的诚信事例和大家分享。这些小故事从正面为学生树立了讲诚信的榜样,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诚信的可贵。

活动二:诚信的镜子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位的,而离开了“真实”的生活,那课堂也只能变成学生“高呼口号”的场所。确实,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社会,不诚信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是比比皆是,作为老师,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倡导诚信,让诚信之根深深扎根于学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绝不能回避这个社会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下,而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在不违背真实的情况下努力向学生展示一个积极阳光的社会,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安徽阜阳nai粉事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让真空的生活生成教材,让学生真正“回到生活”,更深刻地认识诚信的重要,呼唤诚信,从而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然后再回到课堂开始例举的图片,骇人听闻的事例,义正词严的言语,此时,学生心中的道德星火已被点燃,他们的道德情感空前高涨。我想这令人震惊的事例会让学生刻苦铭心的,从而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的活动从反面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不讲诚信的危害,让学生理解只有诚守信,才能获得相互的尊重和信任,诚信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三)勇敢面对,实践诚信。

品德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明理践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关于诚信的问卷调查,让学生看看自己的诚信度。接着让他们写出自己以前不诚信的经历,旨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敞开心扉,勇于面对自己不诚信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对诚信的渴望。健全学生人格的形成,为今后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当我在试教时问到学生诚信和不诚信的事例的事,学生说到诚信的事是潦潦无几,而一说到不诚信的事却能滔滔不绝,于是我一直在思考,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还是我们学生看不到生活的阳光之处呢?我陷入了深思。我想:尽管我一个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会以我的微薄之力去努力改变学生这种观念,改变这个社会。

社会类教案 篇9

重要内容:

引言

承担对社会、国家的义务 必要 领会根基国情

1、我们的社会主义故国

1、 全国舞台上的中国

【活动一】领会中国在全国舞台上的做用

正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出口微弱动员亚洲经济 中好欧纺织品贸易……

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联建国常任理事国 晨核六圆讲判 “八加五集会”……

正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中国文化年”正在好国举止 神州5、六号载人飞船 北京获得奥运会的举止权……

(1)、中国的国际职位日趋提下

果为党的十一届三中齐会以来,我们抓住汗青机遇,实止变革开放,散开精神进止经济建设,中国人仄易近富起来、国家强起了起来。当古全国,中国事发展最快、变化最年夜的国家之一。中的国际职位日趋提下,正在国际舞台上阐扬愈来愈重要的做用,一个战争、开做、负义务的中国形象曾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 活动二】我国与全国蓬勃国家的好距

闪现为:A、我国人口多,根蒂薄,天域发展没有仄衡,死产力没有蓬勃状况出有改动;B、我国科学技术水仄、科技开做力还没有强、仄易近族文化素质还没有够下;C、社会主义详细制度还没有完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成熟;D、我国人口素质没有下、科学文化水仄没有下,焦点开做力没有强。

结论:没有蓬勃,还里临蓬勃国家正在经济科技等圆里占优势的压力。

(2)、我国事发展中国家,里临与蓬勃国家的好距

(3)、认清根基国情的重要性

只要正在认清根基国情的根蒂根基上加快发展,才华进一步提下我国正在国际社会中的职位,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门路上实现中华仄易近族的伟年夜回复。

2、我国正处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根基国情

【活动三】交换我国获得的庞年夜成就如:人仄易近死活整体水仄达到小康水仄;“神船”五号、六号飞船发射告成;港澳回回,故国同一年夜业获得新停顿;插手世贸等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古迹获得巨年夜成就

【活动四】你所正在的都会或墟落有哪些隐著的变化?

房屋构筑:由草房、仄房发展到楼房、洋房,局促发展宽敞、明明;都会摩天年夜楼耸立

电疑古迹:从短少或出有有线德律风到有线德律风提下、无线德律风疾速践诺

景遇庇护:由污染蔓延扩散到获得有用掌握,青山绿水开初呈今朝人们久远

……

(2)、我国社会主义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为何讲我国还处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处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闪现有哪些?)

问:从整体上看,现阶段我国:

①、社会死产力水仄还斗劲低;②、科学技术水仄、仄易近族文化素质还没有够下;③、社会主义详细制度还没有完擅。

☆甚么是初级阶段?问:初级阶段,即没有蓬勃阶段的闪现:经济、政治、文化死活的各个圆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夫: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最少必要一百年工夫。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盾盾——人仄易刻期益增添的物质文化必要同后进的社会死产之间的盾盾。(怎样切确明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重要盾盾?问:A、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战社会死活个圆里存正在着种.种盾盾,由于国际国内果素存正在阶层盾盾还将正在一定发域内长期存正在,但没有是重要盾盾。B、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盾盾是人仄易刻期益增添的物质文化必要同后进的社会死产之间的盾盾。谁人重要盾盾贯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进程战社会死活的各圆里。)

(4)、 国家的根蒂使命

安身根基国情,里对重要盾盾,国家的根蒂使命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门路,散开气力进止社会主义建设。

3、必须长期保持的引导忖量

【活动五】四件年夜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开天辟天 中国共产党创建 中国革命的里孔脸孔一新

建国年夜典 中华人仄易近共战国创建 斥天中华仄易近族新纪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齐会 进入社会主义古迹发展的新时期

党的十六年夜 片里建设小康社会 初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场合排场

(1)、 承受严肃磨练,获得灿烂成就的原果

A、以马克思主义为引导忖量的中国共产党的教导。B、必须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教导,自发天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引导职位没有摆荡。

(2)、 长期保持的引导忖量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忖量、邓小仄理论战“三个代表”重要忖量。

(3)、“三个代表”重要忖量及其意义

含义:中国共产党初终代表中国进步前辈死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进步前辈文化的止进标的方针,代表中国最广年夜人仄易近的根蒂好处。

意义:“三个代表”重要忖量,是中国共产党进步前辈性的散开表现,使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在朝之基,气力之源。是我们党必须长期保持的引导忖量。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认清基本国情 教学设计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

社会类教案 篇10

一、自探提示:

1、观察第6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3、学生开始探究学习,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

1、通关观察书中第6页几幅表示家人爱的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活中家人对我们的付出点点滴滴都是爱)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进一步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5、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三、小组合探:

1、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

3、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家人对我们疼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4、小组合探: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1)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

(2)帮家人做家务活。

社会类教案 篇11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学习必备课次:第授课主题相应章节授课时间授课类型教学目的与要求

年 月 日

第讲

课程教案

欢迎下载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章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周

星期

第节

课时地点

意义及其历外化为实际

2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自觉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行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仪器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讨论、案例启发幻灯片

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全章导入问题:1、什么是价值观?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你觉得价值观有什么用?答:价值观是价值主体也就是作为现实存在的人,一定需要的价值客体的深入考察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值关系的系统性评价和科学性认识。2、为什么需要核心价值观?答: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提问: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一个社会的

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

莫衷一是,在对满足自身形成的关于价

教学备注

知识拓展:或许我们并未意识到,但我们终归都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的。它不仅仅是行为的准则,也是我们所有精力的来源。

生活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它一直是我们可以用于表达自我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途径。——洛尔:《精力管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2、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学习必备(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互动:集体背一背

24个字

欢迎下载

知识拓展:

2004 年

3 月,约

瑟·奈《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中定义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三)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后记

学习必备课次:第授课主题相应章节授课时间授课类型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仪器教学设计

年 月 日

第周

星期

课程教案

欢迎下载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第节

课时地点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

2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律素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讨论、案例启发幻灯片

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教学备注思考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案例:商鞅变法取信于民立木南门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它从价值观的层面,清晰地展现了我们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铿锵前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

学习必备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欢迎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复制品、来品,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品质,确性、可信性的检验。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求福利、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就是始终站以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为旨归,

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就是其中的内

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

竭尽全力“名非天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源于它的真实性。造,必从其实。”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许多统治阶级都曾提出了不少看上去非常美好的价值理念,其中有些在历史上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这些美好的价值理念并未能彻底地、真正地实现。民主、自由、博爱等便是资产阶级时刻挂在嘴边的价值主张。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引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正如习近平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讲述:一、扣好人生的扣子大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处于大变革之中。这种变革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自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理论和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大学生要坚持由易到难、

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

学习必备的青春能量。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欢迎下载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大学生要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专攻博览,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让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修德。“德者,本也。”蔡元培曾经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明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作业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

“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2010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如果你是艄公,你怎么看待年轻人的取舍?如果是这个年轻人,你会抛弃哪一个背囊?为什么?

教学后记

社会类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伟大的先人,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孔子。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我以目标为本,从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素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名人及他们的思想事迹已经有一些了解,在语文学科中也接触过孔子这个人物,出自于《论语》中的名言也会背诵几句,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得并不深刻,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对孔子等历史名人有更深、更系统的了解,从而受到他们事迹的感动,产生学习他们精神想法。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基于以上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

(2)方法与过程: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故事及图片的展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

难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预设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游刃有余从容施教。

所以我设计了:交流谈话、直观感知、探究思考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交流和了解的愿望,调动学生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二)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目标,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学法有:举例子、讲故事、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

教师:“孔子画像”、“文庙”、“孔子一生简介”课件

学生:1、调查孔子的知名度

2、搜集孔子等名人的资料,搜集他们的图片、故事、思想主张等,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的思想与事迹

3、搜集《论语》的经典名言

六、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

(一)、情境导入,感受名人

师: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说说你知道哪些历史名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到黑板上。

给这些名人分一下类

(设计意图):这样的开头设计,抓住学生感情,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交流汇报感受学习

师:这些名人的的思想、主张、故事会让我们受到很多教育,大家畅谈一下吧!

(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故事等,挑选重点介绍)

学生交流汇报

听了这些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对这些名人有一些了解,进而去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交流汇报,了解孔子

师:如果要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谁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影响最大、最久远,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孔子。

那么,你知道孔子吗?先说说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在你的周围,有多少人知道孔子?

指名回答。

师: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被推崇为“至圣先师”,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由于他的世界影响力,他也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建筑有纪念孔子的建筑。

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有关孔子的建筑,引起学生敬佩的感情。

师:那么,为什么孔子会被尊为“至圣先师”,为什么这么多人知道孔子,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纪念孔子呢?大家想了解吗?

那么,我们来学习一下吧!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先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交流一下,注意要挑选重点来交流。

然后,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组了解的孔子情况。

要求:声音洪亮、回答流利、表达清楚简洁。

学生交流汇报,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这会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从思想上感受中国名人的伟大,进而产生学习他们的欲望。

然后师让学生观看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系统、深入了解孔子。

(四)、拓展空间,学习孔子

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孔子的言论,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师:孔子的一些言论,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还有很大的意义。

(五)、学习反馈,品味感悟

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孔子之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既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反馈,也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六)、概括总结,课后升华: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课,课后布置学生看《论语》每天一篇。

做到坚持,学习才会有成效。

总结:师: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伟人以自己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努力学习、认真生活,帮助他人、关心社会,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学习这些伟人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光大,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所建树吧!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通过课件展示:

伟大的先人

至圣先师孔子《论语》

这样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突出重点。

以上是我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多种活动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参与、探究、体验、感悟,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为目的,而设计的《伟大的先人》一课。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社会类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感谢在幼儿园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2愿意为幼儿园做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幼儿园的热爱。

活动准备:

1.儿童对幼儿园生活有记忆。

2.幼儿已学会诗歌《毕业献词》。

3.幼儿自制红花人手一朵。

活动过程:

1,教师的情感记忆唤起孩子对对话的兴趣。

师:时间过的真快,你们在小班刚入园的时候的样子我都还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你们个子矮矮的,长的小小的……现在你们长高了,长大了,一个个都成大班能干的小朋友了!

2、 引导幼儿回忆和回忆幼儿园教职工的关系和爱。

1.提问:你们喜欢幼儿园吗?为什么?你们在幼儿园里学习、生活得这么愉快,要感谢谁呢?

2.幼儿自由回忆讲述。

3.师幼共同小结:是呀,三年的生活中,幼儿园的老师、阿姨、食堂的叔叔阿姨和保健室的医生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多的照顾和关心。

3、 答谢活动:送花朗诵毕业献词,表达孩子们对幼儿园各岗位教师的感恩之情。

1问:老师、叔叔阿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当我们即将毕业时,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2.幼儿自由讲述。

3.集体感谢活动:组织幼儿到各个部门看望心辛勤工作的老师和叔叔阿姨们,朗诵毕业献词相关段落的同时分批为他们送上自制的小红花。

4、 实践活动:我喜欢

老师:我们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我们能为幼儿园做些什么?

2.幼儿分组讨论讲述。

3.个别幼儿讲述。

4实践:为幼儿园做好事(清理草坪上的杂草和垃圾,为幼儿园清理大玩具等)。

社会类教案 篇14

争做文明好青年建设和谐新校园

--珙县玉和苗乡中心学校少先队社会实践课讲义

大队辅导员童露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好,我是珙县玉和苗乡中心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童露。今天我校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说课的题目是《争做文明好青年建设和谐新校园》。本次说课属于活动开展后的说课。

下面我将对本次活动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是围绕 “文明,和谐”为主题展开的。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确指出“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活动背景

我校位于珙县境内,海拔近1000米以上的苗岭。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人们的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

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行为习惯较差。校园及周边环境不仅没有保护的意图,反而成了环境的破坏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对学生“文明,和谐”的教育刻不容缓。

三:设计理念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人们参与社会现实生活,是身心成长和经验转化的正确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主要达到三个目标。

1清理校园及周边环境,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2.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文明”,“和谐”两词的内涵,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3. 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懂得“文明”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五:活动准备

1扫帚、垃圾桶、竹竿等卫生器具。

2木棒、纸板、图画、水彩笔、剪刀和其他制作标语的工具。

六:活动过程

整个社会实践的对象是我校三年级二班的学生。活动分为四组四个步骤。辅导员对每各小组在每一步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分,最终选出最佳小组。整个活动需要两课时。

第一步:发现问题——找到健康的死角。

辅导员把学生分成四组,指定组长。请领队带领队员寻找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死角

(此步骤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用时10分钟。)

第二步:解决问题——彻底清理

学生们在各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清扫卫生,还校园一个干净的环境。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劳动很容易破坏环境,但很难恢复。为了认识到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成为环境的破坏者。用时30分钟。)

步骤三:巩固成果---制作环境标语

打扫卫生后,辅导员组织学生分组织作环保标语。第一小组制作的是“细心呵护环境,共建美好校园”,第二小组制作的是“校园环境你我他,环保就要靠大家”,第三小组制作的是“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第四小组制作的是“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时来”。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到,关心环境不仅需要自己去做,也需要提醒别人去做。文明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创造。用时25分钟.)

步骤四:畅谈感想---积极出谋划策

辅导员组织学生谈谈今天参加活动的感受。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出出自己的主意。

(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鼓励。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用时15分钟。)

这四个步骤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的内涵,感受到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校园里,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要加倍爱护,做文明的小公民。

最后大队辅导员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第二小组在活动中不怕苦,不怕脏,积极发言,最终获得了“最优小组”的称号。

七:活动效果及反思

总之,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紧密相扣,秩序井然。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文明,和谐”的教育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再乱丢垃圾,看到垃圾就会主动捡起来。

看到破坏环境的学生,他们会大胆地改正错误。真正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然而,活动开展后,我也发现了这项活动的不足之处。保护环境只是讲文明,创和谐的其中一个方面,在今后的少先队工作中还应该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文明,和谐有着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少先队社会实践的阐述。请就缺点给我更多的建议。谢谢大家。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社会类教案锦集14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社会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