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观后感七篇

06-05

有很多人认为,作文看似很难实则更难,写作文可以缩进我们之间的距离,作文的脉络清晰与否,取决于作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大家会因为作文写的不好而担心吗?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甄嬛观后感七篇”,感谢您的参阅。

甄嬛观后感【篇1】

菀菀类卿

这一世的恩怨,不知始于何时,又安于何时?

是安陵容的那一句:抱歉,你的安稳人生,终究是被我毁了

是允礼每次见她时问的一句话:好久没见了,可以吗?

是甄嬛每次的回答:劳王爷挂念,妾身一切安好

是温实初那句“永远事事以你为重”的承诺

沈眉庄说:我一辈子都不后悔见到你

亦或是皇帝的那一笔:纵得菀菀,菀菀类卿,暂排苦思,亦除却巫山非云也……

纯元从始至终,她都似一缕空气旋绕在每个人的身边,因她临终的话给予宜修一个护身符,所以不管宜修做的有多过分,都可以轻易被原谅;因着一句菀菀类卿,甄嬛享尽了荣华富贵和恩宠;又因着她的容貌,初次见到玉娆,皇帝便怡心于她。她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所以,后来的皇后只是皇后,后来的甄嬛也只是最重要的人,后来永远不会有人超越于她,皇帝心里认定的妻子,唯有她。

对她很好奇,一个从开始就已经去世的人,她的影响力几乎贯穿了全局,我常常在想,假如她没有在皇帝还是王爷的时候过世,假如她来到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身边,她的纯真她的善良是否依旧?她是否还能够始终扎根于他的心里,让他念念不忘?所幸,她在那之前就离开了,因为离开,而让人铭记,她的完美就只凝固在那个时间点之前,所有人谈到她都一脸喜欢,她久久的盘旋在那里,久到很多年后,只要提到半个关于她的字,那个喜怒不言行于色的帝王都闻之色变,不幸,红颜多薄命,她早早的就去了,然而,她又是幸运的,纵然红颜薄命,却被那么多人喜欢,更被皇帝视为唯一。

她去了,可她,又永远在那里。

仪修如果不是一开始看完了整本**,我会以为端庄的皇后是个仁慈的主儿。说到底,她也只是因为爱惨了皇帝,是她先认识当时还是王爷的皇帝,当她为他辛苦诞下子嗣时,他却与伴她生产的姐姐花前月下,在她的3岁的孩子在大雨夜里发高烧死在她怀里时,他却娶她姐姐为福晋,陪在有身孕的姐姐身边,而她只能沦为侧福晋,再后来他的身边有了更多的女人。这些,叫她怎能不恨,她恨一切,只除了他,于是这些恨都转移到他的女人们身上,于是略识医药的她设计害死了姐姐以及后来很多怀有他子嗣的人,因爱生恨,她做的很多错事他都知道,一切的容忍只因为纯元临死前伏在他怀里的那句话:

我只有宜个妹妹要修。我希望今后,世郎无论如何都会对她好一点,不要抛弃她。每次她犯错,只要说:如果她姐姐还活着,那么这句话里的每一个错误都会被原谅。

她的不可原谅爆发在他渐晰纯元的死因时,碍于太后遗命,只能说:朕,特念旧恩,将乌拉那拉氏安置于景仁宫,非死不得出入……

年世兰她骄纵,她蛮横,她霸道,并非无所依靠,她有的是资本,从一开始,她的身份里就掺杂了棋子的意味,她依仗的是庞大的家世背景,是姿色过人的美貌,还有皇帝的昔年旧情以及那一点点的愧疚。说到底,整个后宫,只有她,是纯粹的喜欢着那个人,不为权势,不为金钱,金钱权势这些身外之物,自然有强大的年家军供给,所以她的吃穿用度是后宫最好的,连打赏的银子甚至都超过某些妃嫔一生的用度。故,她的喜欢无关其他,只因喜欢而喜欢。

只是这份喜欢,却败给了枕边人的算计,不是甄嬛,她不知道,她房里常年燃着的那皇帝独赐的名贵的欢宜香,却是让她无法生育的罪魁祸首。她记得,那时在王府,她有孕在身,防范千万,只喝下了府里与世无争的端妃递过来的安胎药,然后孩子就没了,然后她给柔顺的端妃灌下了一碗令其终生都不能生育的红花,她以为,害她的是端妃,不知,在得知端妃是授意于皇帝时,她有没有过一点点后悔。可怜她,终其一生,也免不了做棋子的命运,那纯粹的爱被阴谋湮没,只因她爱错了人,只因,她爱的人,是帝王。

安陵容她的立场从来都是不坚定的,可是她的目标却无比的明晰,复杂的家世背景和坎坷的生活经历,让她明白,怎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为了生存,她不断变换方向,唱歌、跳舞、滑冰、计谋,只是她的谋生手段。她没有皇后的权势,没有年妃那样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甄嬛所受的恩宠,也没有皎好的面容,只除了一副甜美的歌喉,只是,那个四四方方的地方,从来都不缺乏歌声甜美之人,所以,她只能步步为营,处处小心,用小小的计谋,抓住每一个可以生存的机会。

她说:其实,我只是有一点不甘心而已,不甘心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坐了人家的垫脚石,不甘心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活一回……

这个从开始想得到一切的女子,到最后只留下一句“皇后杀死了皇后”的警醒之言,含着苦杏仁,她说:这苦杏仁好吃的很呢,在宫中呆久了,苦杏仁吃着也是甜的了。就连嘴角那行血迹,也似浑不在意,她有不甘,有恨、有歉、有悔,都只融于那句:

抱歉,你的安稳人生,终究是被我毁了。她说:这条命,这口气,我从来由不得自己,今日,终于可以由自己,做回主了。

这一路,她走的,是如此艰辛。

玉娆聪慧如她,自然晓得皇帝对她的意思,但她亦有自己的原则,伴君如伴虎,只有她,在面对皇帝时,才敢说:臣女自小便有一个愿望,便是成为心爱男子的妻子,不是妾,不是最重要的人,而是唯一最爱的妻子。只可惜皇上已经有自己的妻子,不能满足臣女的愿望……臣女知道皇上喜欢臣女,既然喜欢就应该成全对方的心意……皇上的喜欢难能可贵,臣女不敢辜负,但世间的喜欢并非只有男女之情,请皇上,像喜欢小妹一样喜欢臣女吧。

她的坦率,朴实以及智慧,终于为她赢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甄嬛与皇帝,始于那句“嬛嬛一袅楚宫腰”,皇帝本性多疑,疑了她一生,她沉着应对,以为找到了伴他一生的良人,却因着皇后的诡计,知道了那个秘密,他写在纸上的:纵得菀菀,菀菀类卿,暂排苦思,亦除却巫山非云也。一句菀菀类卿,将她彻底打入谷底,只因她像他的妻子,纯元皇后,她得到的一切,原来都只因一句:

菀菀类卿。所以,她头也不回的走出这片权利集中的皇城,打算常伴青灯古佛。直到,后来遇到允礼

与允礼,他不介意她是废妃,不介意她和皇兄育有一女,不介意她破落的家世背景,不介意用温情慢慢暖却她已然冰冷的心,那段日子,她找到了可以与她白头偕老的人,那段日子,亦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为允礼,她设计进宫为他报仇,却没想到他并未死去,一切已成定局,她进宫,面对皇帝的疑心,允礼喝下她端来的毒酒死在她的怀里,她的心,从那时起,不复存在。

而温实初,他保护了她的生命,也因为她的缘因,放弃了做人的权利。但她,不爱就是不爱,终其一生,否定他。

允礼他要的,只是一红颜知己而已,伴得一生,幸而,他遇到了甄嬛,不幸,她只能在心里伴他一生。

有很多人喜欢有礼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甄嬛给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听到他的死讯后,痛不欲生,怀着他的孩子重新进宫,东山再起,替他报仇,却在最后阴差阳错的结束了他的生命,从开始到最后,终其一生,他的生命里注定铭刻了甄嬛二字。

浣碧也喜欢他,为了救她如愿所偿的嫁于他,心甘情愿,为他,照顾好她,知他牵挂,在每封信的最后,都附一句,熙贵妃安,却也只是落得一侧福晋的名位,即使到最后,在他的灵前,在皇帝不允许有哭声的圣旨下,她放声痛苦,只道一句:王爷,别丢下我。一头撞在他的棺木上,永远的追随着她心心念念的他而去。

孟静娴也爱他,痴痴等,傻傻的盼,等到其父用起权势使她安然嫁入王府时,等到她灌醉他并有了他的孩子后,等到她代替他心爱的女子还有孩子无意间喝下那杯鹤顶红时,不停的问:是谁要害妾身?她必然是舍不得,不想舍得,可最后却不得不舍得,那个安然诞下的小世子,终究,还是没有帮她挽回半分他分出去的心。

叶澜依,大约本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思,因恩成爱,却也注定得不到,爱极了他爱的合欢花,不惜冒雨捡取地上的落下的花瓣,谴责甄嬛的背弃,粉刺浣碧的好运,只因甄嬛是他所爱,那么她便爱屋及乌,助他守护,以己之身拖垮那个把她从自由国境拉入不见天日的紫禁城的帝王,不顾自身安危服给皇帝绝命的丹药,直到皇帝死后,她放下了,终于为她爱的允礼报仇了,此生,再无所恋,于是,她用昔日允礼送给她的小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嘴角含笑,终于可以去另一个世界见允礼了!今生,她,为了别的,为了他,好吧。

温实初接受甄嬛父亲的帮助

在宫外,他欲将传家之宝交予他的嬛妹妹手中,他对甄嬛说:其实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我保证会一生一世对你好,疼爱你,保护你,永远事事以你为重。因不爱他,她断然拒绝,

在宫里,甄嬛说:不知,当日在宫外,大人的承诺是否当真?他说:当真,永远事事以你为为重。这个承诺,注定要陪他一辈子,他是个有前途的人。

还是因为他的承诺,受甄嬛所托,他冒死救治被诬陷在冷宫且身患疫病的沈眉庄,相处久了,也算得上是日久生情吧!沈眉庄使他喝下太后赐予她与皇上的合欢酒,自然有了他的孩子,在他挥刀自残的那晚,眉庄难产而死,眉庄说:我知道你恨我,恨我那一日,把太后赐予我和皇上的酒哄你喝下……这样糊涂一次,我很欢喜,终身无憾。

她说:一开始,我只问你,这些年来,你对我有没有一点诚意?有没有过一点点?

幸运的是,她有时间听他说:那天的酒还不足以让我动情,所以我对待你不仅是因为嬛儿。她说:

这一辈子,我不后悔遇见你。

他对甄嬛说:桓姐,我只是习惯了守着你。对沈眉庄,是爱,只是他自己不曾意识到罢了,可惜,他是个慢热的人,等到明白了,那份爱情已随着眉庄远去。

温实初,那个性情温和且重诺的男子,若是没有那句诺言,大概,也会和别人一样,娶妻生子,安然渡过一生吧!

甄嬛观后感【篇2】

一次无意的电视转换,让我爱上了《甄嬛传》。于是,我就如饥似渴的全部看了下来。看完《甄嬛传》之后,我记感慨有感到无比的惋惜。

《甄嬛传》是一部清宫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甄嬛17岁进宫后整个人生的故事。进入皇宫后,甄嬛住在破玉阁。因为他不想被皇宫里的阴谋所累,所以他一直装病。不知某日有幸见得皇上,两人一见钟情。

后来,因为倔强,他出去公修,然后和允礼私下做了一个终身的倔定。后来,因为皇帝让允礼去青海评估战争,他很难过。两个月后,甄嬛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温医生来给她做诊断时,她听说允礼已经不在人世了。但她很伤心,回到皇宫后决定回皇宫,皇上对她宠爱有加,渐渐甄嬛被提升为高贵妃奚。她回宫后性情变化很大,多年以后,皇帝驾崩,熹贵妃扶持四阿哥坐上了新皇,之后甄嬛也成了皇太后……

甄嬛的变化如此之大,从一个单纯、天真的少女,变成一个有心机,有谋略的皇太后,虽然已是皇太后,但心境却不如从前那么单纯了,真是世事难料,生活所迫啊。

这都是因后宫争宠而不择手段的后果,因此我觉得后宫就像一个鸟笼,看到的只是四四方方的天,而且还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为了争宠不惜一切代价,有时甚至还会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哎,人世间要是多点真善美该多好啊!

甄嬛观后感【篇3】

甄嬛传我看了三遍,恰巧这几天都在听《香水有毒》歌曲,不由得信手涂鸦。甄嬛最初是单纯的,与皇上也是情深意重,但皇上的猜疑、无情、冷酷,让他们的爱渐行渐远。十七爷,风流潇洒,博学多才,在甄嬛遭遇灭顶之灾时,他出手相助,才让甄嬛逃过生死之劫。十七爷的爱和皇上的爱最大的不同是,皇上喜欢娇妻美妾成群,喜欢被众妻妾高捧在上。而十七爷认为爱一个人,必当呵护她,一心一意待她,让她四时明媚,为她遮风避雨,不忍让她受相思之苦。

当十七爷拯救下甄嬛,和她吐露爱慕之情时。甄嬛却拒绝了痴情的十七爷,她认为如果最后没有结果的话,那就不要痴心妄想,也就根本不必开始。自古深情之人多磨难,比如张爱玲,比如十七爷。但是唯有此,因为爱的纯,爱的真,爱的深,所以一旦失去才是如此的疼。香水有毒的歌词,让人看到一个单纯至真的女人,因男人的薄情寡爱,而爱的自卑,爱的委屈。叹天下的有情人,真真为爱消得人憔悴。

道天下什么样的爱,才最值得追求,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托付终身。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有的追求荣华富贵,夫贵妻荣。有的追求豪宅名车,锦衣玉食,而这些身外物,在甄嬛和王爷的爱情中,如同尘芥。物质上的富足永远填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

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下班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一起就餐,一起散步。一起孝敬老人,一起抚养孩子,有事一起商量。合适的时间能遇到合适的人,是一生的幸福,合适的时间遇到不对的人,和合适的人却相逢在不对的时间,都是没有结果的。香水有毒的女主人公,因为深爱着的这个男人,而被他变成了世界上最笨的女人,她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他和以前一样对她好,爱去了,人走远了,只留下她在原地回味最初的爱。女人啊,不可谓不苦,只能唏嘘———人生若只初相见。

甄嬛观后感【篇4】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题记

近日,甄嬛风盛行。跟大部分的古装剧相似,《甄嬛传》的情节一波三折,我的心情好似坐着过山车,时起时落。我最喜欢的便是宫中人的对话,说话恰到三分处,剩下的七分就靠听者的天分了,弦外之音比比皆是,若非聪慧之人,恐怕早已被语言万剑中伤了吧,更别说争宠了。

本无意入宫待字闺阁的“女中诸葛”,有着绝世容貌与过人才情的甄嬛,有着闺阁中得一“有心人”的愿望,但是终究只是梦罢了,一入宫门深似海,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注定了她不可能被撂牌子,注定一生都是胤禛的女人!原以为胤禛是她的“良人”、原以为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原以为自己一番情意得一眷顾、最终不过是别人的替身罢了。梦中深情的呢喃“莞莞”,代表尊贵的封号“莞”,终究不过是一场谎言,像那毒药表面的糖,不过是用来掩盖真相的甜蜜……美梦破碎的一瞬间,她好似什么都没有了。一心痴爱却换来皇帝的绝情,真心相待却得到姐妹的背叛,突如其来的家人的苦难。……这一切让她心灰意冷,终究被迫离开刚诞生的女儿,在清冷苦寒的的寺庙内,企图默默地用残留的岁月,安抚自己支离破碎的心。直到遇到了温润如玉的允礼,才蓦然想起曾经的心愿。即使抗拒,即便疏远,却仍然忍不住在那个雷雨交加的晚上,扑入他的怀中。用一颗不完整的心,静静感受他的柔情与呵护,享受着平静而幸福的时光。一切皆是造化弄人,他的噩耗,令她生不如死。然而为了保住他们的孩子,她选择委曲求全,回到胤禛的身边。当一切尘埃落定,胤礼却突然出现。她只好选择逃避,用剩下的岁月,缅怀他们之间的一切。最后的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爱人,虽然他们的.儿女终是平安,可幕落人亡,再大的权势又能换回几分爱恋?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古人所言极是。因果轮回,这个世间所有的人事都在这个轮回之中吧,虽然错综复杂,但是谁也不能逃脱该承受的结果。华妃,皇后,陵容都是作恶多端,她们终究没有逃过应有的惩罚。只是淳小主死的的确让人惋惜,深究其原因,又未尝不知,在如此险恶的后宫中,淳儿单纯,而又口无遮拦。“口中言少,自然祸少”。淳儿的经历确实也让人明白了这句古话。

沈眉庄人如其名,娴雅端庄。她出身良好,饱读诗书,大方得体,性格恬淡,眉庄的家庭从来都把她作为后宫女子典范作为教养,可以说贤良淑德是眉庄行走后宫最大的资本,因此眉庄是同批秀女中最早获得皇宠的女子。然而贤良于皇帝、太后是通行证,对于其它妃子却是遭嫉的源泉。首沾雨露的骄傲或许让她忘记了“枪打出头鸟”,忘记了隐藏才华。初入宫便得到皇帝允许学习协理六宫,这无疑在腹黑的皇后和骄纵的华妃处埋下了定时炸弹。为这颗不甘寂寞和寻求真爱的心,她付出了代价,生下孩子后血崩而亡。但眉庄或许是这后宫的众多女人中最幸福的一个。

安陵容的小心眼发人深思,这种人成不了大事。她还生性自卑妒忌心强,姐妹情谊毁之殆尽。我们都知道,心胸宽广之人,必定是读很多圣贤书,或者是经历很多磨难,心之向善。想想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心胸狭隘之人不仅恩将仇报,而且自己活得很累。很小就记得,唐僧总对悟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确实如此,大抵世间最幸福的人也是心地善良,心胸宽广之人吧,心中无计较,处处为他人着想。心中欲少,自然苦少。

华妃貌美,“一双丹凤眼微微向上飞起,说不出的妩媚与凌厉。体态纤秾合度,肌肤细腻,面似桃花带露,指若春葱凝唇,万缕青丝梳成华丽繁复的缕鹿髻。”原著中,作者这样描述华妃。她深谙女为悦己者容的道理。华妃的悲剧正是拜这段痴恋所赐。当她被皇帝赐死,挣扎还想挽回时,甄嬛将欢宜香的秘密和盘托出(皇帝赐华妃“欢宜香”专用,暗中叫人在此香中放入麝香),专宠的赏赐居然是皇帝平衡前朝权力的手段。真相像一把锐利的刀子,刺破了华妃最后的武装,她爱了皇上一生,却连这一生都变成了一个笑话。华妃绝望自戕,只留下一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在后宫中,她永远是披金戴银,顾盼生辉,明艳动人。华妃是一个满是凄凉的女子,其实,她那份炽热的爱早已超过了纯元,只因她是年羹尧的妹妹,便是她的原罪。终是,如芍药般艳丽绽放,如今花落了。

此阶段的甄嬛就像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职场人士一样,但人往往却在一帆风顺时,最容易犯下大错,面对困境,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伤心、伤神又适得其反;聪明的做法应该是暂避风头,离开并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了能漂亮的回归,浴火重生才是凤凰。

甄嬛观后感【篇5】

说起来,纯属偶然。暑假的一天,无聊的看电视,当时正在播放《甄嬛传》,看了一集,觉得挺好看。回校后,就直接hudbt下载了,有时间就看,觉得确实很不错。虽然76集,但是,集集都精彩,不得不让人举手称赞!

《甄嬛传》背景是清雍正皇帝期间,从雍正登基到雍正驾崩。故事第一集是雍正登基,最后一集是雍正驾崩,乾隆登基。内容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甄嬛”的女子在此期间,与雍正,华妃,皇后,果亲王等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故事曲折婉转,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悠长。

主人公甄嬛,本是一天真烂漫的女孩,容貌倾城,闭月羞花,内心更是菩提明镜般,无半点瑕疵。心性淳朴,为人善良。心通诗句,胸藏词书,善歌舞,通人情,堪称无暇碧玉!如此才貌双全之人,心中却无他想,但得一心意郎君,陪伴左右足矣。可怜她这一小小心愿终究不能实现,也不知被雍正看中是她之福之祸?

也不知是不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甄嬛本无心在选秀中被选中,连打扮都是素白淡雅的,毫无艳丽装饰!可偏偏一眼就被雍正相中,那一句“嬛嬛一袅楚宫腰”,当真是把她艳冠群芳的场景琉璃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正印证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无论妆奁如何,金藏于内,外必泛光!

杏花不似桃花艳丽,又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温润和婉!这是甄嬛与雍正第二次见面时,对杏花的解读,说的可不就是她自己么?外在素雅,不浓艳;内在温和,不冷清!雍正评价:人如花,花亦如人!可见甄嬛确实与杏花有解不开的情缘,或许命似杏花也未可知。但是甄嬛却说她并不喜欢杏花,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有着杏花的命运,心中却不喜欢。从后面剧情就可以知道,甄嬛初现时的美艳绝伦,到后来的算计毒妇,可谓确实是“开头美好,结局潦倒”了!甄嬛紧接着的一句“倒不如像松柏,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道出了她内心所愿,希望能够一直保持本性,“终年青翠”!

若说甄嬛命如杏花,那么,与甄嬛要好的沈眉庄,便是菊花了。沈眉庄初得雍正宠幸之时,雍正便赏了她很多的菊花,甚至稀有的绿菊,雍正也都全部赏给了她。雍正问她为什么喜欢菊花,她回答: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这说的何尝又不是她自己的心性?她一开始对雍正的上心,到后来受陷禁足之后的伤心,及至最终误会解除,也不再亲近雍正,岂不是心性高傲的表现?沈眉庄她喜欢菊花的气节,但雍正却更喜欢菊花的独立秋风,不与百花争艳,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得住长远!这其实也算是雍正给她的一些教导,希望她能够不与后宫争风,能够收敛锋芒,切勿高傲,享受长久。只是人之本性生来塑就,后天再难更改。可惜了这样一朵艳菊,终究还是凋零了!

说来,皇后便是命如牡丹。甄嬛回宫之后,给皇后簪花,所用的便是牡丹。牡丹雍容华贵,象征着权力与财富,与皇后确实相称。只是,皇后自己也说:牡丹又如何,凭它什么花都会有开有谢,只是早晚而已。这说的岂不就是她自己。当初她位至皇后,坐拥中宫,协理六宫,真可谓是华贵至极!然而,纵然开放的如此华丽,到后来还是谢落的彻彻底底!虽然终身保持了皇后的称谓,但是死之前的禁足,死之后葬入妃陵,就连史书工笔都不会写她半分,当真是谢落的无声无息,无痕无迹!确实印证了“早晚而已”这句话!

从进宫开始,甄嬛就可以慢慢接触到后宫的算计,后宫的可怕,后宫的人面慈心狠!夏冬春的遭遇,及井中溺死的宫女福子,都让她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之前的天真无邪的她,开始慢慢懂得使用心计了。并不是要去害别人,而是要保护自己。因为她懂得了一个道理:在后宫中,并不是“你不去害别人,别人就不会来害你”的。她本心地善良,无邪无念,奈何天地间竟容不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原因只是简单的一个:她得到了雍正的宠幸!其实这样的宠幸她不稀罕,当初她都有意不想入宫。她要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如意郎君,能够朝暮相对,和歌填词,与世无争的生活!可惜,可惜雍正是世间唯一一个不可能做到这样的人!因为他是皇帝,他有三宫六院,他有国家社稷,他有他的权力,他也有他的苦衷。

甄嬛观后感【篇6】

本人平时看后宫类的戏不多,觉得没啥意思。记得住的有《孝庄秘史》,再就是现在正在看的这部《甄嬛传》了。

这部戏拍得的确不错,人物众多,每一个人性格也很饱满,情节也引人入胜,细节也非常注意。特别是孙俪此次的演出,她也完全足够挑起一部重戏,成功完成了从一名偶像派演员到实力派演员的转型。

这部戏没有完全看完,不过就本人跳跃着看完的部分而言,实在有几个地方想不通。想请高人指点一下。

最不解的是最后一集,甄嬛完全掌控后宫,皇帝要死时完全被她孤立,并被她气得加快了死亡的速度。皇帝死后,立谁为新帝也由她说了算。这个地方我特别不解,从前面来看皇帝一直把握权力,权势集中他手中。怎么到他一病就完全由人控制了?做为一名皇帝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护卫、亲信?一病倒就身边无人?这真是个笑话。按道理来讲,除非嫔妃与官员勾结,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否则光凭一名妇人,再怎么得宠也不可能把握权势,左右朝庭。这是我不解之一。

再来就是十七王爷以为甄嬛被送去和亲,带领自己的家丁去抢人。这怎么看也不像一名成熟王爷所为,抢回来了又如何,不过是二人都是个死,能保得谁的周全?这么做有什么意义?要救人也得安排机密吧,留好后路吧。真是不可思议的举动。

还有就是皇帝对甄嬛的双生子产生了怀疑,要偷偷滴血验亲。做为一名皇帝实在有太多机会把孩子接来,偷偷取一滴血就完了,还非得让人去用药迷倒一屋子人,真是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甄嬛出宫带发修行那段戏也觉得有问题,做为皇帝的'女人出家,那座寺庙绝不是普通的寺庙,应该是看管森严,那些嫔妃也很少有机会与人相见,更不要提什么私通了。可甄嬛出宫后,倒仿佛得了自由,发展起第二春来了。

还有甄嬛巧意安排与皇后发生争执,特意引得皇后推她一把造成流产,以此来陷害皇后。要是我就绝不会采用这样笨的方法,只有二个人的房间里,皇后这样做不等于告诉所有的人我推了她一把吗,自己能说得清吗?谁信皇后会如此笨?非在不是个好计谋。

整部戏还没看完,也许还有很多地方是没看到的。但这些地方并不影响这部戏的整体质量。

甄嬛观后感【篇7】

读《甄嬛传》有感

原创作者河北省沙河市李二红

前些天,甄嬛传很火,我一向对宫装剧不感冒,但是,有一天晚上从手机上搜到一个文字版的甄嬛传,长夜漫漫,为了打发时间,就开始读。

我是个对书有瘾的人(时常想,如果哪天我当了大官,别人拿钱来贿赂是不行的,一定得拿书贿赂才行,哈哈。)

我看书很杂,不分精华糟粕,呵呵。

我脑子很健忘,读过就忘,常常一本书看完,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呵呵。

那你问我为什么喜欢书,我告诉你啊,我就是喜欢看书的那种感觉,我在看书的时候,脑子是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的,一本书看完,犹如饱睡一觉,你们是无法体会的。但是,当你晚上睡觉时,你即将入睡而不入睡的状态,就是我读书时的状态。

当我看书的时候,我听不到我旁边的人在说什么。要**。呵呵。

甄嬛传写的很好,从文笔看,阿紫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也勉强算个不错的写手。

但是我不喜欢甄嬛。

小说中的甄嬛集美与智于一身,原本心地善良。只有在命运的捉弄下,她才不得不反击生存。这个形象应该能够博得所有人的同情吧。

但是,不是你曾经被伤害过,你就可以以同样下作的手段去伤害别人。那样,你不就和伤害你的人成了一丘之貉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你忘了你的心和骨的痛苦吗?

--你只要控制住他/她,让他不能再害你就行。

甄嬛传满篇都是尔虞我诈,挑拨离间,栽赃陷害投毒。。。。满篇阴谋。看得我厌倦不已哦。

记得曾经看过二月河的雍正大帝,对张廷玉的印象很好(虽然我不喜欢他那种谨小慎微的性格)。--人家张相谋人谋事,皆是从大处着眼,所行谋算皆可放得上台面,是为“阳谋”。

--政治斗争,不可能没有计谋,不可能不谋人谋事。但是谋算要阳谋,不能尽是耍不尽的阴谋诡计,让人不齿。这样的行径至少让我看不上。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