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06-09

您在寻找好文章不妨看看“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整合资讯化数字化科技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以下资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查阅!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知道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知道了立体图形的根底上,进一步知道平面图形,为今后学习更深层的几许常识打下根底。教材表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规划思路,重视让学生经过操作活动领会晤与体之间的联络。

教育方针:

1、常识方针: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别出这四种平面图形,领会“面在体上”。

2、才能方针:经过实践活动,开端培育学生的操作、调查、表达及思维才能和使用常识处理新问题的才能。

3、情感方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常识与日子休戚相关,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育要点:感知这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辨认。

教育难点:领会“面”在“体”上。

教育预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什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开端知道了立体图形,有了必定的着手操作才能及协作知道,所以这节课我将以“自主学习、协作探求、精讲释疑、操练检测”四环节教育方法出现教育内容。融调查、操作、沟通、协作等学习办法为一体,让学生在操作中领会学习。

三、说教育流程

为了表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规划了如下教育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经过课件出示一个由一些立体图形拼成的机器人,意图是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为新课做好预备。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要点,也是难点。为了到达新课标着重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求学习,在领会中学习,在学习中领会”的意图,我规划了以下三个活动。

1、帮新朋友取名

2、给新朋友找家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经过动脑、着手、动口来亲身领会从体上找面,领会晤在体上。经过摸的活动让学生知道面都是平的。然后经过调查课件:面从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了解。打破本课的难点,实在反响“学数学”不如“做数学”的理念。

3、新朋友毛遂自荐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论沟通:假设你是这些图形,怎样向咱们介绍自己呢?我这样做充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效果。经过协作沟通笼统出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杰出本课的要点。

(三)、联络日子,深化新知。

数学常识来源于日子,并服务于日子。为了将数学课上的图形与日子中的物体交融,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知道,我规划了这样的活动:日子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呢?经过找图形让学生领会到,这些图形在日子中广泛的使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效果的知道,一同渗透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爱好操练,拓宽新知

我经过让学生找、涂、数、拼等多层次的操练,稳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常识,操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开展学生的立异才能,进步常识使用才能。

1、教材37页练一练第一题,以游戏的方法进行,先指名学生蒙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再连一连。

2、第2题涂一涂,第5题数一数。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知道。

3、拼一拼,在着手操作中开展学生的立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几许美。

四、板书规划:略。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2

教案设计示例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点评:观察的有序性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

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总评: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活动过程

学生放学回家后,寻找家中的数字,如有几口人,几件家用电器,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张床,然后有文字后图画记录下来,上课时介绍给同学们听.

可爱的校园-北师大

[color=Red][/color]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3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4

1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期已经接触过简单比多少,但一年级学生语言基础并不丰厚,理解能力有限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不能正确区分,因些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区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

3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难点

弄清“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四个词语间的差别。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开课。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瞧!

师出示两包星星(一包多、一包少)

师仔细观察这两包小星星,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后发现一包多、一包少

2、回忆简单比多少。

师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话吗

生根据两小星星数量进行比较。

(评价你真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

3、多媒体出示闹钟图进一步比较多少。(师作相机评价)

过渡同学们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比较多少。(板书课题)

【讲授】二、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1、呈现问题情境。

师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瓶彩色的小球,仔细看图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出示书中43页例题)

生根据例题中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出示问题蓝球比黄球( )

红球比黄球( )

生根据信息回答。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吗蓝球比黄球多红球也比黄球多,那它们多的数量一样吗

2、探究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过渡为了帮助同学们感受它们的不一样,我们一起来数数数。

师把学生分成两队,一队从10一个一个地数到15,一队从10一个一个地数到58.

师提出要求两队一起数看哪队数得快。

师我想问问这边的孩子为什么你们这么快就数完了呀

生可能会说(数的数少、10到15离得近……)

师引导得出结论由于10到15之间的数很少所以就数得快,像这样我们也可以说是由于15和10之间相差得少,所以这里的蓝球和黄球之间相差了一点,蓝球只比黄球多一点在数学中多一点可以用哪个词来描述呢

生自由发言。

师得出结论并板书多一些。

过渡如果反过来黄球比蓝球呢(多媒体出示)

生自由发言。(师板书少一些。)

(板书后再读一遍,师再质疑什么是少一些呀让生再次明白少了一点就是少一些)

3、探究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过渡那这边的孩子们你们刚才怎么数了那么久呢

生可能说到(数的数多、58比10相差得多……)

师引导得出结论所以我们也可以说58比10多了很多,像这样多很多又可以用哪个词来描述呢(板书多很多)

师反过来黄球比红球又怎样呢你又想用哪个词来描述

(板书少得多)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在数学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样的符号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还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语言来更准确的描述出两个数量之间相差的多少,是相差很多呢,还是相差很少。

三、提升练习。

1、连一连

出示动物图。

师仔细看图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看看这些小动物的比较你想用哪个词来描述呢

师作相应引导。

2、说一说

过渡瞧!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好吃的水果。

出示书中43页做一做。

师图中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生回答找到的信息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内容来说话吗

(先让学生小组内说互相之间评价,再全班汇报)

3、生活中的比多少

过渡孩子们学习这么认真,奖励大家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1分钟音乐)

师刚才这首歌好听吗告诉大家这首歌播放的时间刚好是1分钟,那一节课有多长时间(40分钟)你能用1分钟和40分钟来比比吗

(生描述1分钟比40分钟少得多,40分钟比1分钟多得多)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也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比一比呢

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比。

四、升华提高。

过渡聪明的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话,现在我们提高难度,你能根据这几个词来判断数量吗瞧!

1、出示小青跬图

师请生分别说小绿和小豆的话。

师小豆的话中你觉得哪个词很重要呢(多得多)

师引导出比谁多得多让生明白是比35多得多。

生根据多得多这个词选择数字80。

全班齐读小跳的话。

生找出重点词少一些。

生根据少一些来判断小跳吃了28只害虫。

2、出示小松鼠图

分男女分别读两只小松鼠的对话。

师引导同学们从对话中找到重点词。(多一些)

生根据少得多找到合适的数字32。

3、出示松树图

生自己读题理解找到合适的数字。

师引导时注意让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

4、判断题

先请一名同学判断再请一名小老师来评价。

五、结束全课

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生自由发言。

师哇!短短的40分钟孩子们就有了这么多收获,你们可真棒!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6

教材剖析

《知道图形》是职责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育内容,它经过立体图形平和面图形的联络引进教育,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联络,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外表的特征;再从很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归纳、笼统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育方针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依据它们的特征,并从详细的情形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开端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育操作、调查、表达及思维才能,学会协作、沟通、自主探求的学习办法,开展空间观念,领会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育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进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能够进行扮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日我想和咱们一同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咱们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拿在手里,谁来告知咱们,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在答复。

让学生接触物体外表,开端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相互沟通自己的感觉。在此根底上全班沟通。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提醒课题:知道平面图形。

【激起学生的学习希望和参加动机是引导学生自动学习的条件。这儿,教师将学生们喜爱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讲堂,将教师的言语转换成小熊猫的言语,让学生感到非常亲热风趣。再让学生接触物体的外表,感知其不同,然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答复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示说话:“咱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咱们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经过调查、探求、协作、沟通,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报告小组活动成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别离出正方形,提醒称号。

②从圆柱上别离出圆,提醒称号。

③从三棱柱上别离出三角形,提醒称号。

经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体、面”之间的联络。

一同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称号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日子中现已知道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联络了解得还不透彻,因而教师经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提醒了体和面的联络。教师一同规划了小组活动,让学生经过调查、探求、协作、沟通,进一步领会体和面的联络。一同,经过学生之间的协作,让不同常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宽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发明性思维的培育供给了空间和时刻。】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现已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咱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甩手让学生考虑探求协作沟通,寻觅用“体”描“形”的办法。

在黑板上展现学生“著作”,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所以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咱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乐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点评成果。

【怎么对学生的已有常识进行强化和稳固呢?教师首要甩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探求、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也让学生对图形的知道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讲义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儿有咱们知道的哪些图形。”学生自在讲话。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戴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乐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爱的衣服。”请学生给讲义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日子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日子中的数学是课标精力的表现。教师在学生把握常识的根底上,供给一些具有必定综合性

的标题,对常识进行强化稳固;结合日子实践规划了寻觅身边图形的活动,使咱们的学习和日子严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规划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甩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能够用各种图形画,也能够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在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车;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古怪的轿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咱们想到哪儿,立刻就能够动身……

拼好后,学生们脱离座位相互观赏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他人的著作,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正自己的著作。可见学生的相互学习是多么的有用。在学生广泛观赏的根底上,进行点评。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现部分优秀著作,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生动的、自动的和赋有特性的进程。教师在规划上选用了敞开式的教育,让学生自己规划活动,并选用自己喜爱的办法进行活动。使学生的特性得到了开展,发明愿望得到满意。在学生的著作中,咱们能充沛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谨的发明。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育敞开式的安排。教师让学生脱离座位观赏,给学生的相互学习供给了时机;再经过对著作的展现和点评,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和相互赏识,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育。】

六、活动延伸。

小熊猫:咱们今日知道了哪些新朋友?一同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知我。小朋友再会!生:小熊猫再会。

【简略的课后操练,为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发明才能的培育。】

分析

这是一节充溢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选用游戏活动的办法将教育内容进行安排,供给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表现了课标提出的选用不同的教育内容的出现办法,以满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育进程中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操作活动、小组活动,表现了课标提出的有用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和回忆,着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办法,让学生在领会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重视了让学生在日子中学习,比方:辅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子中寻觅各种图形,表现了数学的日子性。此外,教师也非常重视学生的特性开展,敞开性地寻觅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特性开展和发明力的培育供给了宽广的空间和足够的时刻,让学生取得成功的领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自信心。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本教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两种算法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课前的复习铺垫。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了解。在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时,不需要教师再做更多的讲解,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算法,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算法,更牢固地掌握算法,达到对这些算法熟练应用的程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0+□=8+□15=10+□=8+□

16=10+□=8+□

2.口算。

11-9=14-9=13-9=

15-9=17-9=18-9=

指名填空或说出得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口算练习,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巩固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探究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2情境图。

(1)观看课件,说说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8。

2.探究12-8的算法。

(1)提问:你能用学过的算法计算12-8吗?

预设

生1:我用“破十法”计算,因为10-8=2,2+2=4,所以12-8=4。

生2:我想到了8+4=12,所以12-8=4。

(2)将自己的算法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预设

生1:我能用小棒摆出自己的算法:先摆出1捆零2根小棒,再从1捆中拿掉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来的2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2-8=4。

生2:我能把自己的算法画出来:先在左边画10个圆圈,右边画2个圆圈,表示12,然后从左边的10个圆圈中划掉8个,剩下的2个与右边的2个合起来是4个,即12-8=4。

生3:我会用算式表示自己的算法:10-8=2,2+2=4。

生4:我先画出8个五角星,再接着画出4个就是12个了,所以12-8=4。

(3)引导学生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8=2,2+□=4;8+□=12,12-8=□。

3.出示课堂活动卡。

4.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十几减8的吗?(板书课题:十几减8)

预设

生:我们可以运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师:“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计算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两种算法掌握好。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认识,所以这节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算法。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算法表示出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算法的掌握。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能够观察出事物的规律是《找规律》这个知识点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学难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说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并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探索,进一步认识规律

3.联系生活,发现规律

4.动手操作,摆出规律,巩固发展

5.教学总结

四、说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学生在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比较法;2、讨论交流法;3、练习法;4、动手操作法。

板书设计:

找规律: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称为有规律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本教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两种算法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课前的复习铺垫。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了解。在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时,不需要教师再做更多的讲解,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算法,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算法,更牢固地掌握算法,达到对这些算法熟练应用的程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0+□=8+□15=10+□=8+□

16=10+□=8+□

2.口算。

11-9=14-9=13-9=

15-9=17-9=18-9=

指名填空或说出得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口算练习,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巩固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探究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2情境图。

(1)观看课件,说说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8。

2.探究12-8的算法。

(1)提问:你能用学过的算法计算12-8吗?

预设

生1:我用“破十法”计算,因为10-8=2,2+2=4,所以12-8=4。

生2:我想到了8+4=12,所以12-8=4。

(2)将自己的算法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预设

生1:我能用小棒摆出自己的算法:先摆出1捆零2根小棒,再从1捆中拿掉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来的2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2-8=4。

生2:我能把自己的算法画出来:先在左边画10个圆圈,右边画2个圆圈,表示12,然后从左边的10个圆圈中划掉8个,剩下的2个与右边的2个合起来是4个,即12-8=4。

生3:我会用算式表示自己的算法:10-8=2,2+2=4。

生4:我先画出8个五角星,再接着画出4个就是12个了,所以12-8=4。

(3)引导学生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8=2,2+□=4;8+□=12,12-8=□。

3.出示课堂活动卡。

4.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十几减8的吗?(板书课题:十几减8)

预设

生:我们可以运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师:“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计算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两种算法掌握好。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认识,所以这节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算法。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算法表示出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算法的掌握。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数数量是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7,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掌握7的组成,认识7的序数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7的组成,正确书写7.

教学难点

掌握7的组成.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数的组成.

老师分别出示:

请一组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做裁判.

2.数数、认数、读数、数序及比较大小.

全班同学动手摆数字卡片从0到6,要求边摆边读,摆后手指卡片,从0数到6,再从6数到0.

老师提问,学生用手势回答.

(1)4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

(2)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比4多1的数是几?比1少1的数是几?

(4)比6少1的数是几?比6多1的数呢?

通过最后一道题的提问,引出要学习的新数7。(板书课题)

指导探索

1.认识7的含义

(1)投影出示教材33页7的主题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女孩在喂鸡)

你们在家里帮家长做事情吗?谁来说一说你会做什么?

看图数一数,图上有几只鸡?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数量是7的物体都可以用7来表示.

(2)让学生用学具表示7.

学生可以选择任意的学具,如:7根小棒、7个小圆片、7个图片等.摆后请几名同学演示给大家看.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7来表示吗?请你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举例,然后请两、三个同学说一说.

2.了解7以内数的顺序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数数、回答问题.

问:6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是几颗珠子?6添上几是7?

7去掉1是几?7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让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

(2)出示直尺图,指导学生观察.

问:尺子的起点在哪边?用几来表示?(板书:0)尺子上面一共有几段?(带学生数一数)从0到这儿(手指1刻度)是几段?0的后面写几?(板书:1)从0到这儿呢?(是两段,1的后面写2)

6的后面写几?为什么写7?7里面有几个一?

(3)学生看尺子上的刻度数数: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问:6的后面是几?7的前面是几?和6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比较大小

出示点子图1.

问:左边有几个点子?(6个)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呢?(7个)

板书:67

问:6和7比,哪个数大?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

问:看到6<7,你还能想到什么?(板书:7>6)

出示点子图2.

问:为什么7大于6?

4.教学7的组成

(1)让学生在桌上摆▲:把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根据自己分的结果,试着说一说7的组成.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共同总结出7的组成.(演示课件7的认识)

板书:

(4)练习7的组成:对口令

5.教学基数和序数含义

投影出示教材34页的鱼图

指导学生按题目要求分步画○.

(1)从左边起,在第5条鱼的上面画1个○.

(2)从左边起,在第7条鱼的上面画2个○.

补充:把右边的7条鱼圈起来.

师:7不仅可以表示7个事物,还可以表示第7个.

6.教学7的写法

师:我们学习了7的很多知识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7呢?你们看7的样子像什么?(演示动画7的写法)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7,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总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巩固练习

按顺序填数:

34□6□

7□54□□

2.填空:

学生可以直接填空,也可以先摆学具,再填空.

3.游戏:和小动物交朋友

演示动画说位置(一排小动物:小狗、小猴、小熊、大象、松鼠等)

学生说出小动物的位置就可以和它交朋友.

如:小熊在左起第3个,松鼠在右起第5个.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玩扑克

活动目的

使学生熟悉7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活动准备

若干组扑克牌(07).

活动过程

1.两个人一组,每人8张牌(0到7).

2.两个人分别出牌,根据两人出的牌,一人列一道算式并算出结果,谁列错或算错了,谁就把这张牌输给对方.

3.最后比谁的牌多,牌多者获胜.

数字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7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若干组数字卡片(0,1,2,3,4,5,6,7).

活动过程

1.8个人一组.

2.老师把0到7的数字卡片分别发到每个组,每组的每个同学胸前都佩带一张.

3.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如:每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各队的第7名同学出列,比5小的同学拍7下掌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7根,小圆片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口答。

①6前面是几?

②6后面是几?

③与5相邻的是几?

二、新授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7的组成。

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

③学生反馈,教师板书:777

615243

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练习

1、对口令。

2、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