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次函数教案8篇

06-17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优秀的教案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编辑为您选出的“一次函数教案”让您不容错过,请您好好看看本文!

一次函数教案 篇1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教会函数知识上下功夫,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基本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函数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注重“数学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1)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

(2)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3)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

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选择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一次函数教案 篇2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就是课本115到116页的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数学思考: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一次函数教案 篇3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人教版八上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22(2)一次函数的图像

2、内容解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2、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象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课题)

一次函数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描述

要求学生明确确定一次函数需要两个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需要一个条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例4,介绍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并明确待定系数法的用途和目的,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前面学生一直学习的是已知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从数到形的过程;从这一节课开始,学生反过来学习从形到数,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这节课是整个学生的一种逆向思维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1、本班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的比较好,能通过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通过图象判断k和b的符号,会用待定系数法计算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于两个式子相减,b就可以抵消,所以计算问题不会很大。另外,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新题型比较陌生,特别是没有直接给出点或者没有说求函数解析式,这样的题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学生已经学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初步认识过待定系数法,以前也接触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待定系数法,怎样去用,具体步骤有哪些,进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然后举例说明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相互渗透。

3、如何根据所给的信息找到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利用四种题型(图象、列表、交点、实际应用)和学生一起探寻条件(主要是找两个点),从而突破这个障碍。

教学目标

1、理解待定系数法,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能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函数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由此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引入待定系数法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强调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教学难点

培养数形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出两个条件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简要阐述

通过讲授不同题型,从浅入深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四个步骤。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复习

出了一组关于一次函数解析式、图象及性质的填空题。

一、温故知新:

1、在函数y=2x中,函数y随自()变量x的增大__________。

2、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经过点(m,8),则m=________。

3、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 ; y=2x -1图象经过第 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

4、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过点A(1,-1),则b=________

5、已知一次函数y=kx+5过点P(-1,2),则k=_____

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完成,一小组同学轮流说答案并简单讲解。

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初步体会从数到形的思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画出y=2x和y=x+3的图象,并思考“你在作这两个函数图象时,分别描了几个点?你能否通过取直线上的这两个点来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呢”

接着让学生完成:

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x=1时y的值为2,当x=2时y的值为5,求k和b.

解:把x=1,y=2;x=2,y=5分别代入函数y=kx+b得:

解得:

学生通过画图象确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需要两个条件,求出k和b即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初步体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k和b的值。

讲授例题

以教材例4为主,讲授待定系数法的四个步骤,如何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如何找到两个点,并总结归纳什么是待定系数法。

例: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与(-4,-9).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归纳出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吗?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学生能根据给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且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k和b,知道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只需要求出k和b,也就是需要找两个条件,实质上就是找两个点。

通过例题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提出问题,形成思路

出示四种题型:图象、表格、两点的坐标、实际应用,分别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图象的学生基本能求出,会找两个点;对于利用表格信息确定函数解析式,学生不知道是求函数的解析式;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但基本上能找到两个条件。

加深对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加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步骤;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思路。

学生基本能说出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基本能理解。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小试身手

设计了一组从浅入深的题目,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3题。

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有所拓展提高。

板书设计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y=kx+b的图象过点(3,5)与(-4,-9).

3k+b=5

-4k+b=-9

解方程组得

K=2

b=-1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1、设

2、代

3、解

4、写

教学特色

及时肯定学生和营造鼓励学生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自觉学习和思考。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

问题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体验。

设置了学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

教学反思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清楚一次函数解析式或图象关键是k和b的确定。通过几种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令学生的数学语言概括能力,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因为之前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也较好。反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本来说很简单的,但很多学生计算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总结环节应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意识和习惯。

但有些细节还没把握好,譬如小组交流探讨时间较短等等,希望以后的课堂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次函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3、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在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点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能够正确解方程(组),初步掌握了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了函数的初步思想,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有所接触。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准确画出一次函数图象,能够认识和接受函数解析式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互相转换.在过去已有经验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的认识,有小组合作学习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综合应用.通过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建立“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模型;第三环节典型例题,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

三典型例题,探究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内容:例1某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定,乘客可以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但超过该质量则需购买行李票,且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现知李明带了60千克的行李,交了行李费5元,张华带了90千克的行李,交了行李费10元.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千克的行李?

一次函数教案 篇6

11.2  一次函数

§11.2.1  正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

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我们来共同分析:

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

25600÷(30×4+7)≈200(km)

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

y=200x(0≤x≤127)

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

y=200×45=9000(km)

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ⅱ.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答应: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 r.

2.依据密度公式p= 可得:m=7.8v.

3.据题意可知: h=0.5n.

4.据题意可知:t=-2t.

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的形式一样。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一]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

1.y=2x   2.y=-2x

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 -3 -2 -1 0 1 2 3

y -6 -4 -2 0 2 4 6

画出图象如图(1).

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 -3 -2 -1 0 1 2 3

y 6 4 2 0 -2 -4 -6

画出图象如图(2).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

尝试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1.y= x  2.y=- x

x -6 -4 -2 0 2 4 6

y= x

-3 -2 -1 0 1 2 3

y=- x

3 2 1 0 -1 -2 -3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y= x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y=- x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让学生在完成上述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

正是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称它为直线y=kx.

[活动二]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

让学生利用总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完成由图象到关系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及原理。

结论: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

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ⅲ.随堂练习

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 x    2.y=-3x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了解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形式及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图象特征与关系式的联系规律,经过思考、尝试,知道了正比例函数不同表现形式的转化方法,及图象的简单画法,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

ⅴ.课后作业

1、 习题11.2─1、2、6题。

2、 《课堂感悟与探究》

ⅵ.活动与探究

某函数具有下面的性质:

1.它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y随x增大反而减小。

请你举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写出解析式,画出图象。

解:函数解析式:y=-0.5x

x 0 2

y 0 -1

板书设计

§11.2.1  正比例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定义

二、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三、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规律

四、随堂练习

备课资料

汽车由天津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北京,s(千米)表示汽车离开天津的距离,t(小时)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如图所示

1.汽车用几小时可到达北京?速度是多少?

2.汽车行驶1小时,离开天津有多远?

3.当汽车距北京20千米时,汽车出发了多长时间?

解法一:用图象解答:

从图上可以看出4个小时可到达。

速度= =30(千米/时).

行驶1小时离开天津约为30千米。

当汽车距北京20千米时汽车出发了约3.3个小时。

解法二:用解析式来解答:

由图象可知:s与t是正比例关系,设s=kt,当t=4时s=120

即120=k×4  k=30

∴s=30t.

当t=1时  s=30×1=30(千米).

当s=100时  100=30t  t= (小时).

以上两种方法比较,用图象法解题直观,用解析式解题准确,各有优特点。

一次函数教案 篇7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

青岚山初级中学刘清华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一次函数的第二课时,它是紧接一次函数的概念教学内容之后学习的。从知识的掌握来看,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运用。从对后继内容的学习来看,它为探究二次函数等较为复杂函数提供了探究的方向和方法.再有结合近年中考命题,一次函数往往是考察的重点和热点知识。

(二)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启发、类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的多,学生交流的少,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教学设计

1、提问复习,引入新课;

2、新课讲解,实施目标;

3、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4、概括总结

首先复习提问,学生通过回顾正比例函数性质等,为类比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作好铺垫,引入新课。

其次通过动手画一次函数y=—6x和y=—6x+5的图像。通过学生观察、对比、猜想得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也是一条直线。接着老师又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再一次观察类比得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理性认识,突出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及归纳能力。接下来归纳知识: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画一次函数的图像的简单画法:两点法。

接着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通过用“平移法”和“描点法”做y=2x-1与y=-0.5x+1的函数图像,很好地巩固了之前探究活动中发现的一些一次函数的特点,特别是在找点的过程中,通过用,找什么样的点比较方便,让学生体会找点的技巧。

再者通过一次函数Y=X+

1、Y=-X+

1、Y=2X+

1、Y=-2X+1的图像通过改变一次函数k的取值,引起直线位置和变化趋势的改变,使得一次函数性质这一教学重点自然浮出水面,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性质。教师又通过一个动态的画函数图像的课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一次函数图像变化与k有关,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性质,使这节课的难点得到了解决。

本节课设计了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的4个练习题,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回顾: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及时把所学新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不断调动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探索心理,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和运用的全过程,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展示自己,建立自信,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数学思想。

2014年5月22日

一次函数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2、初步了解函数表达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作图过程中由一般到特殊方法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作图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

2、经历作图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从图像这个角度对一次函数进行近一步的研究。教材先介绍了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列表、描点、连线法,再进一步总结出作一次函数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连线法。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为进一步学习图像及性质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函数的图像的概念及作法对学生而言都是较为陌生的。

教材从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开始介绍,得出一次函数图像是条直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用两点连线得一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在函数解析式与图像二者之间的探讨这部分内容上,不要作更高要求,学生能回答书中的问题就可以了。教学中尽可能的多作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条直线。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做一次函数?

2、你能说说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吗?

3、针对函数y=kx+b,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做一做

例1、画出函数y1=2x与y2=2x+3,y3=2x-2的图像二、新课讲解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像。下面我们来作一次函数y1=2x与y2=2x+3,y3=2x-2 的图像分析:根据定义,需要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许多点,因此我们应先计算这些点的横、纵坐标,即x与对应的y的值。我们可借助一个表格来列出每一对x,y的值。因为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取一切实数,所以X一般在0附近取值。解:列表:x…-2-1012…y1=2x…0…y2=2x+3 y3=2x-2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图像(如图)它们是一条直线。

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形状都是 ,并且倾斜程度,即互相 。

(2)y1=2x的图像经过。

(3)y2=2x+3的图像与y1=2x图像,且与y轴交于 ,即y2可以看作由y1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 象限,k,b的符号如何?( )(4)y3=2x-2的图像与y1=2x图像,且与y轴交于 ,即y3可以看作由y1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像经过第象限,k,b的符号如何?

结论: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可以由直线y=kx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上加下减)

2、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

3、平行的直线k相等。

三、做一做。

(1)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画法)画出y=-x+3和y=-x及y=-x-4的图象的图像。

师:回顾刚才的作图过程,经历了几个步骤?

生: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这三个步骤。

师:回答得很好。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作出更多函数的图像。

师:从刚才同学们作出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2)在所作的图像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纵坐标

四、议一议观察图像思考:

(1)一次函数的图像从左往右是上升还是下降,由图像怎么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变化),你认为决定条件是什么?

(2)图像经过哪些象限?k,b的符号如何?

(3)y=-x+3和y=-x-4是由y=-x怎样平移得到的?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也称为直线y=kx+b

例1做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 = x+3

(2)y = -x+3

(3)y = 2x-4

(4)y = -2x-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在作图时,只需确定直线上两点的位置,就可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般地,作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六、课后练习。

书上93页练习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认识,得到作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殊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数形结合,找准这两个特殊点坐标的特点(x=0或y=0),让学生理解的记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教案《2024一次函数教案8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次函数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