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读后感

07-01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是家常便饭,通过写作文还是帮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语感。写作文一般要求我们写真人真事。你是不是也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动笔而烦恼?或许你需要"物理读后感"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读后感 篇1

上周的物理演示实验课上,可以说真的是让我大看眼界,也让我对物理世界有新的认识,原理物理的世界不是像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接触的那样,只有复杂的公式,繁琐的定理,物理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物理的世界有美丽的光,有神奇的波,有威力的电磁,只要你用去接近它,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它的美。

在那堂物理演示实验课上,实验室里的所有仪器都由老师演示了,我们只是袖手旁观。老师有师也会和我们互动。我清楚地记得,老师演示的第一个师演示在自行车轮子旋转后,把类似自行车轮子的东西放在一个垂直的杠杆上。一个奇迹发生了,轮子没有掉下来,而是打开了杠杆。老师由此现象展开了解说,联系到了上学期大学物理上的知识,刚体转动的知识,因为车轮绕着杠杆的中心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没改变,所以不会掉下来,由此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儿时玩过的陀螺还有杂技团骑得独轮车,原理其实和这个也差不多。

演示完这个实验后,大家都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期待着下一个实验。接下里演示的是一个物体由低出自动往高处滚动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比较的简单,因为这个物体的重心看似是往高处的滚动,其实它的重心是在降低的。看似违背的人们生活中的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其实不然,这句话更好的说明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恰恰是这个假象欺骗了我们眼镜,让我们误以为物体真的可以有低处自己往高处走。

有人看过飞机,甚至会开飞机,甚至有人想将来造飞机,但很少有学生真正知道飞机如何自己改变飞行方向。接下来的两个关于飞机的实验让我们对飞机飞行和飞行方向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鱼洗“这个神奇的东西早就在电视和书本上听说了,但是一直没有见过真的,很是好奇,没想到这次物理演示实验课上有幸看到了,而且老师还给由此给我们结束了海啸的原理。高科技的魅力永远是记忆金属这一高科技材料的神奇力量。

下一个电学实验可以说是带着紧张的心情再看一遍,因为那个实验用的电压很高,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我还是有些害怕。我清楚地记得,老师说胖子不应该被闪电击中,这在当时使我们很开心。磁性的实验也很神奇。我记得收音机通过磁线圈调节声音的实验。事实上,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而且我们可以在家里用录音机进行实验。

这也告诉我们,物理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点上,只要我们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就会找到它。最后了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光学世界。小小的改变可以激发智慧,改变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

总的来说,这堂物理演示实验课给了我最深刻的感受:物理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物理读后感 篇2

蒋秀琴前几天,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这一篇文章,我感触很多。

***本文所提到的这些情况和做法,在我以前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经常出现。刚工作时,对于作业没有完成的学生我就让他们站到外面或者站到我办公室去补作业,有一次同事告诉我有个女生是哭着到我办公室写作业的,可我却没有如***那般自责过自己的行为,甚至有些得意,因为学生“怕”我,所以每天他们都将物理作业首先做好,订正好,他们班的成绩一直不错,这样的方法被我沿用了好几年,因为我能为这些行为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学生的利益呀;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呀,所以必须采取这样的手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不断的罚站一些学生,直到有一年课上两个女生在讲话时我大声的训斥她们,从此以后,课上她们再也没有抬头看过我一眼,也没有听过我讲课,我对她们的尊严造成了伤害,使得她们与我们渐行渐远,直至不愿接受我们的教育。这是非常可悲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训斥过学生。

***之所以成为名家,他的文章之所以耐读,我想就缘于他的深入思考吧!在与同事交流时,我觉得***的思想很深刻。他也年轻冲动,但他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从老师的行为中挖掘深层次的原因,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不敢,我还是不能战胜自己,不敢进行自我批评!

我想即使我说我错了,我也会找很多借口为自己辩解,而不是深入分析自己。这就是区别吧?!

从小事上讲,李镇西先生不仅反思了事件背后的问题,还告诫自己要改正自己的行为。我想正如他所说:“善于把教育失误变为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深入反思这件事,那么多年一直恪守:绝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我能坚持这样做吗?我不敢回答,不敢保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对学生的热爱也是非常严肃的形式主义!但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做到这一点!

物理读后感 篇3

一.丁肇中的故事

读了丁肇中的故事后,我首先对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有了初步的了解。他的认真和坚持是他成就的根源。尽管丁肇中是美国人,但他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为了推动我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他多次努力奔波,到内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介绍了国际高能物理的发展情况,努力促进国际物理界与中国物理学家的合作。

在他亲自指导和无微不至地关怀下,从事研究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已经在欧美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实验物理科研人才,而且为祖国培养实验物理研究生而努力。现在他受聘出任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

丁肇中说:“四千年以来中国在人类自然发展史上有过很多重要贡献,今后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在工作期间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样的一位的学者是令人敬佩的,而且,会被永远记住。

2.居里夫婦的故事

居里夫妇一生都在向我们解释科学的真谛。他们只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变成一个科学梦想,然后把它变成现实。同时皮埃尔的陪伴也是居里夫人强大的精神支柱,他们一起提炼出了两种前所未有的元素,并将其命名为钋和镭,他们一起努力,为了证实钋与镭的存在,那段时光相信是他们一起拥有的最美好的时光。

皮埃尔的离去虽是悲痛却击不垮坚强的居里,她会带着科学的梦一直走下去。

最后,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们的生活并不容易,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才能是做一些事情,无论多么昂贵,必须要做。

三.诺贝尔奖获奖名录

诺贝尔奖由瑞典著名化学家、煎药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创立。诺贝尔奖包括金牌、证书和奖金质票。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多年来,许多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意味着,这几年,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正在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狭义地说,只有作为一个中国人,诺贝尔奖得主名单上的中国人很少,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应该有更大的发展。也希望中国的科技文化发展能够走得更远,成为真正的强国。

四.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他认为研究天文学只有两**宝:数学和观察。

他不辞劳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文现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终于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

他毕生致力于天文学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哥白尼的遗骸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的弗赖恩大教堂被隆重地重新埋葬。

“你不必赏我像赏给圣保罗的恩宠,但求你赏赐我像你给圣伯多禄的宽赦和右盗的仁慈”,这是哥白尼死前他为自己预作的墓志铭,他已与世长辞,但他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真理。

五.扫描隧穿显微镜

扫描隧穿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是一种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利用电子在原子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将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状态转换为图像信息的。在量子隧穿效应中,原子间距离与隧穿电流的关系是对应的。通过移动探针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表面与尖端之间的隧穿电流反馈表面某些原子之间的电子跃迁,从而确定材料表面的单个原子及其排列状态。

它是1981年由gerard binning和henrich rolle在瑞士苏黎世的ibm苏黎世实验室发明的。因此,这两位发明家与恩斯特·拉什卡分享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镜工具,stm使科学家能够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比同类的原子力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微颚板可以利用探针尖端在低温下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不仅是纳米技术中重要的测量工具,也是纳米技术的加工工具。

隧道显微镜的原理是充分利用物理中的隧道效应和隧道电流。金属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金属体内的能量分布集中在费米能级附近,在金属边界上存在一个比费米能级高的势垒。因此,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只有能量高于边界势垒的电子才能从金属中逃逸到外部。

但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也具有波动性。当这种电子波传播到金属边界并遇到表面势垒时,就会有一定的传播。也就是说,一些能量低于表面势垒的电子可以穿透金属表面势垒,在金属表面形成“电子云”。这种效应称为隧道效应。

因此,当这两种金属接近时(在几纳米以下),两种金属的电子云会相互穿透。当施加适当的电压时,即使两种金属没有真正的接触,也会有电流从一种金属流向另一种金属,称为隧道电流。隧道电流和电阻对隧道间隙的变化非常敏感,即使只有0

01nm的变化也会引起隧道电流的显著变化。

总之,隧道显微镜的发明是伟大的,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物理读后感 篇4

书中提到,目前使用静电的方法很多,如静电除尘器、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

特别是在以煤为燃料的工厂和电站,每天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煤粉,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利用进电除尘可以消除静电中的煤粉。如图1是静电除尘器的原理示意图。

除尘器由悬挂在管内的金属管a和金属丝b组成。a接高压电源正极,b接高压电源负极。他们之间有一个很强的电场,离b越近,电场强度就越大。空气中靠近b的气体分子被强电场电离,成为电子和正离子。正离子被b吸收,电子变成分子。

在电子向正电极a移动的过程中,遇到气体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吸附在正电极a上,最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方漏斗。电除尘器用于粉尘较多的地方,去除水泥等有害颗粒或物质。

但是在《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静电的利用和防护一节中,只阐述了静电除尘的原理及原理图,却没有提供相应的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思考。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以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的和提高学生终生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得不重视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有的作用。

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设备简单、可视性大、直观性强、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来进行有效的教学。

1、 设备:500毫升可乐瓶、健力宝罐、22厘米长、粗直径铝线、感应电机、铁架、十字夹、自由夹、管卡、蚊香、电线、火柴等

(1) 拆下焦瓶底座,用热的厚铝线在底座上打一个孔,然后在四周打几个孔

(2) 铝线冷却后,从铝线上端5cm处穿一个3号胶塞,并在胶塞上方的铝线上端接一根线,然后插入底座**孔中

(3)用剪刀剪下可乐瓶的半圆形底部.

(4)用剪刀剪掉易拉罐的上、下底.在易拉罐圆筒侧壁距一端处用铁钉钉一小孔,在小孔内穿过一根导线并接牢.

(5)将接有导线的圆筒放入无底可乐瓶内,把该导线从插有铝丝的底座上任一孔中穿出,并将此底座盖在可乐瓶底部.

(6) 组装好的简易电除尘器固定在铁架平台上。

(7) 将两根电线连接到感应电动机的两个电机上

二.操作及现象

(1) 用管钳夹住一段蚊香点燃,然后放在可乐瓶口,一会儿就可以看到简易除尘器上部小孔冒出一缕烟

(2)摇动感应起电机,当摇动五六圈以后便见青烟顿时消失,不断摇动起电机,青烟不再冒出.

(3) 停止摇晃电机,让两个电机接触放电,然后再看到蓝烟冒出来

(4) 再次摇动马达,蓝烟再次消失,实验可以重复多次

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课堂演示效果很好,学生普遍反映情绪高涨,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更多的实验演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

物理读后感 篇5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我对学习物理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我知道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并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解释。因此,当我看到高一物理书的序言时,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

这本高一物理书的序言标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引发了我的思考,并激发了我对物理学习的热情。首先,序言在文章的开头就强调了物理学的重要性。它提到,物理学是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石。这使我认识到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我对学习物理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其次,序言讲述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它提到了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他们的贡献让我深受启发。他们不仅仅是天才,更是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人。他们的发现和研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改变。通过了解这些物理学家的故事,我认识到做科学研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这使我明白了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

此外,序言还介绍了物理学的应用。它提到了物理学在能源、交通、通信和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些实际应用让我认识到物理学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它不仅仅是纸上的理论,更关乎人们的生活和发展。这激发了我更深入地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并想象自己将来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阅读这本高一物理书的序言,我感受到了物理学的魅力和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可以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理解事物背后的规律。物理学不仅仅关乎知识的积累,更关乎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探索。我相信,通过对物理学的深入学习,我将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

因此,我决心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努力奋斗,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我相信,通过对物理学的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学生,并在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读完高一物理书的序言,我对物理学习充满了期待和激情。序言详细介绍了物理学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和应用。它打开了我对物理学的大门,让我认识到物理学是一门有趣且实用的学科。我相信,在接下来的高一学习中,我将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期待着在物理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好准备。

物理读后感 篇6

作者:卢如鹏

**:《中学理科园地》2009年第02期

2009年是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第一年,我省所有科目首次实现自行命题,因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日前正式颁发后,就备受全省高三毕业班老师及考生和家长的关注。《考试说明》是专家高考命题、毕业班师生复***的总则和依据,它对各学科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各部分所占分数、所有考试题型以及难易比例都作了详细规定。所有高三毕业班老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准确理解高考命题要求,科学组织复习。

做为高三毕业班的一名物理老师,我对《考试说明》理综部分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细致的阅读,有一些体会和想法想在此与同行们交流。

新的考试说明对高考命题的指导,坚持了新课标下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社会意识及科学素养的导向,更加注意转变以知识为本的理念,强化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

今年我省高考理科综合考试首次自主命题,根据《考试说明》,物理考卷将与往年的全国物理高考试卷有较大变化。

首先在命题原则上有新要求:理科综合试卷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试题适度体现**性和开放性;关注考生的生活经验、学***和认知水平。关注考生的不同学***和个性发展潜能。

设置测试内容,不同测试模块的试题之间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值。

其次,考试范围和各部分成绩都有了新的变化:体检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包括“物理1”模块中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物理2”模块中的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选修31”模块中的电场、电路和磁场,“选修3-2”模块中的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选修3-4”模块中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和相对论;选考内容包括“选修3-3"模块中的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和“选修3-5”模块中的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据了解,物理学科必考内容分值占90%(其中力学部分约占45%,电学部分约占40%,光学部分约占5%),选考内容分值占10%。物理科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其中选考模块的考查不出现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物理读后感 篇7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因此物理学理论与实践永远不能分离。在物理理论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充分说明了理论来源于现象而非纯逻辑推理。

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物理是抽象的、深奥的、复杂的、枯燥的。物理演示实验能将抽象深刻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简单有趣的内容,使模糊、枯燥、复杂的内容清晰、生动、有趣。

此外,物理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再现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的现象。实物演示真实直观,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创作的潜能。

在这个演示实验班上,我看到了一些非常新颖的仪器和实验,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到了伟大自然科学的奥秘。

走进实验室的门,宽敞明亮的实验室,整齐的实验设备,让我在对实验感兴趣时兴奋不已。

老师讲得有声有色,感人至深,带我们参观了整个实验室,验室了许多实验,并向学生求助。这个过程非常有趣。

进入教室,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那闪闪发光的球体。用指尖触摸玻璃球的外壳,可以看到手指周围的辉光变得更加明亮,弧线在手的触摸下产生移动和扭曲,并随着手指的移动而舞动,非常美丽和奇特。经过老师的介绍才知道它叫做辉光球。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稀疏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产生电的现象。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块振荡电路板。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当发光球体工作时,在球体中心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手(人和地球)与球相遇时,球周围的电场和电势并不均匀对称,因此手周围的辉光变得更亮。

有趣的是鱼洗,鱼洗奇妙的地方是,用手缓慢有节奏地摩擦盆边两耳,盆会像受击撞一样振动起来,盆内水波荡漾。摩擦得法,可喷出水柱。当两只手摩擦两只耳朵时,会产生两个振动源。振动波在水中传播,相互干扰,使能量积累起来。因此,这些能量较大的水点将跳出水面。

还有很多的演示实验我没有写出,通过这次试验让我明白了很多实验原理,扩大了我的知识背景,增进对现代技术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多了解科学技术,这样才能担起祖国交给我们的重任,才能把我国建设的更富强,更美好。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以后的学习中,在更大的收获中工作,在不断的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中,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物理读后感 篇8

《物理世界奇遇记》这本书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伽莫夫的科普名作。伽莫夫一直是我很敬佩的一位科学家,因为他能够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在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一名优秀的科普作家,他的代表作《从一到无穷大》就是一本超众的优秀的科普书,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同样,这本《物理世界奇遇记》也是一本好书。内容并不简单,所涉及的内容实中学物理所没有的全部,如相对论(狭义和广义)、量子力学、热力学、原子物理、反物质等。但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大众化”。物理的上述分支是非常困难的。然而,他用一种神奇的方式来描述它们。

全书其实是一篇**,不过是一篇借了**壳子讲物理的**。**主要内容是汤普金斯先生在梦中开始了他在物质世界的冒险。或者,如果愿意的话,把这本书当成《梦游物理世界》也是可以的。

**还有情节,不是主要内容,就不详细说了。

不过情节上有一点还是蛮好玩的,汤普金斯先生每次梦游都能解决他在听物理学讲座时候理解不了的内容,而且每次梦游的内容尽管是有点荒诞的,但却和真实的物理学的结构是完全一致的。这里就要提到伽莫夫造成这种"拓扑物理学梦境"的方法了。

事实上,加莫夫在主人公的梦中只做了一件小事,那就是改变常数的值。把光速变成每小时20公里,把普朗克常数和万有引力常数放大数千倍,有时把汤普金斯先生缩小到基本粒子的大小,等等。

这样,许多事就成为了可能,比如在光速只有20km/h的城市中,自行车和小汽车差不多快,骑车之后手表比教堂的钟走得慢很多;在一个小小的宇宙中体验封闭空间的意义,在须臾之间体验宇宙的一生;还有打量子台球,一只小虫子绕着你飞你却找不到它(测不准啦);体验一下绕着原子当电子的感觉,体验加速器里发生的事件……

我不像说太多。总之,这本书很有趣,值得一读。作者从文字上的形象解释能帮你弄懂大部分难懂的内容。除了梦游奇遇,还有严格的“纠正视听”说明,不用担心学习不正确的内容。

对我来说,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对广义相对论有了定性的理解,对夸克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困难依然存在,有些更深刻的东西还不能很好地理解。

黎达伦《物理世界奇遇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物理科普著作。从1940年该书第一次出版至今,每年或隔年重印一次,而且已经被翻译为世界各国文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甚至连爱因斯坦都对这部著作有相当高的评价。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俄美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在许多科学领域,特别是1948年,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了大**理论,并指出宇宙起源于原始的热核**。在生物学中,他首先提出了“遗传密码”的概念,对遗传理论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伽莫夫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用于写作科普读物,这些著作中最知名的就是这部《物理世界奇遇记》,书中的主人公汤普金斯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本书以主人公汤普金斯的经历为主线,将相对论、宇宙学、量子力学和粒子物力学四个部分联系起来。汤普金斯最初是一家大银行的小职员。一次偶然的经历使他参加了一次有关相对论的讲座。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汤普金斯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在梦中,他来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那里的光速不超过每小时20公里。结果,他发现骑自行车的人被压扁了,但当他自己开始骑自行车时,他发现不是他,而是他周围的建筑物和人。当他骑自行车的时候,他的表慢了下来,尽管没有什么问题。

此外,汤普金斯还遇见了一位绅士,令人惊奇的是这位绅士的孙女看起来比他的年纪还大,原因是这位绅士的工作要求他经常出去旅行。汤普金斯有一次在睡梦中来到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他发现台球能够从没有空隙的木框中"漏"出来,一点也没有离开台面。

甚至汽车也可能从车库的砖墙里漏出来。注意,汽车不会撞墙,但像茅山的道士,他们似乎已经学会了如何穿墙。

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童话中才有的世界,就像是我小时候读过的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而汤普金斯就是物理世界中的爱丽丝。但与真实的童话故事不同的世,作者将向我们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与我们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规律是一样的,只是一些重要的常数,如光速和现实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刚才那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思议的事件都在他的梦中发生了。

之后,作者介绍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基本都是按照这种既讲"童话故事",又分析物理原理的套路进行的,我就不再一一复述了。

这种通过讲故事来科普物理知识的写作方式是我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因为我也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爱因斯坦和因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我感觉这两本科普著作的写作风格就显得比较严肃一些,没有那么多花俏的故事,尤其霍金的《时间简史》虽然是科普著作,但是阅读难度确实非常大的。如果要读《时间简史》,我觉得既要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足够的物理基础才行。

大概伽莫夫也是考虑到物理科普著作往往不易读懂,所以才这样想方设法地写成"童话故事".但是有时我也觉得作者在故事情节方面花费的笔墨太多了,有一点喧宾夺主的意味。比如,也许是为了吸引读者读完这本书,作者加上了汤普金斯和女儿的爱情故事,但我真的看不出他们的浪漫和普及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很擅长讲故事。他用这一系列的故事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形象化,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深刻而抽象的物理知识。我想这也是我们中学物理老师需要学习的。这本书的优势和特点在讲故事,可是有时也会显得过犹不及,例如书中提到教授的女儿热衷于追求各种时髦的东西,比如想要一件貂皮大衣,这就显得偏离本书的主题太远了,而且有时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连接也感觉不太顺畅。

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本书还是瑕不掩瑜,值得一读的。

出生在书香门第,家中最多的,便是书。关于文学方面的书籍,几乎都被我浏览过,却总是向往着那个有圣神感地书柜,那些书,都是舅舅的,舅舅是科学老师,当然,里面所摆设的,都关于科学。终于进入了初中,也便终于打开了让我神往已久的书柜,与《物理世界奇遇记》有了彩虹般的邂逅。

书的前言部分说:虽然这些故事本来是为物理学的门外汉编撰的,但是,作者伽莫夫对现代物理学的精辟介绍却具有持久不衰的普遍魅力。那时,我刚跨科学的大门,对其中的一切都如此好奇,科学的世界是神秘的,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待我去细细探寻……

这本书是从科学的角度上有几分异想天开的短片**,围绕着主人公一个对现代科学感兴趣的银行小职员c.g.h.

汤普金斯先生通过聆听科学讲座和梦游物理奇境,初步了解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内容。以他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为线索,向我们介绍了那个神秘的科学的世界。

书中,将极其微观的世界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有画面感,让我们领略了空间曲折和膨胀宇宙的概念。

记得最深的,就是:快乐的电子部族。文中将正在舞蹈的人们当做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原子,把孤零零的人当做一个电子,若一个电子想要不孤独,便要跳出自己所在的原子,到别的原子中去寻找伴侣,组成一个新分子。

这就是不稳定的化学元素与别的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原子内部还有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心脏,虽然很小,但也占了原子总质量的99.97%……对于原子,我们的科学书上也有所介绍,我便与它们在科学书上相遇。

我不断地将《物理世界奇遇记》中的细节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书中文字如此地活泼生动,但又不失准确性,让我对课本中的内容,老师的讲解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我,也已近深深地爱上了科学这门学科。

科学是世界是神秘的,而又是不神秘的,科学就是在我们身边。用《物理世界奇遇记》中的把微观化为宏观的思想来认知世界的种种现象,便可以把科学用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来思考,比如最近让我最痴迷的电与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就可以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来作判断。我们用肉眼看不到水蒸气,但我们可以通过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来清晰地观察到。

地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指南针,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它来认路……

科学本身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在到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地进步。从说分子是最小的微粒,到原子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到现在所认知的一个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科学探索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谢皮罗教授在洗澡时发现水的漩涡总是朝一个方向旋转,便追根求源,终于发现在北半球,水的漩涡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在南半球,水的漩涡就朝南半球转。波尔在一次偶然中发现滴上盐酸的花遇水变红,由此发明了紫色石蕊试液。

科学离我们并不用遥远,科学的发现都是通过刨根问底的探索,而科学发现的成功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从现在起,让我们爱上科学,让我们出发,让我们奔跑在科学的原野上,让科学伴我们前行的脚步!

物理读后感 篇9

为了了解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下阶段教学的思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后期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现反思如下:

1、正确处理好物理学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规律和几个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2、与学生形成“情感共振”,努力培养学物理的兴趣 。

在物理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兴趣是有效学的力量源泉。所以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其浓厚的学兴趣。

在差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差生的`学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差生的学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差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的喜悦。成功教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兴趣,优生们对学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差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差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很重要。

3、勤下班辅导,乐于帮助学生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课后辅导的重要性。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迁移等。这时,教师应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沛的精力,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准合适的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方法,认真策划,精心组织,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思考,指导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通过一道题一道题的积累,最终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真正使学生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喜悦。

4、积极参加科组的教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2)、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认真去进行教学反思,善于总结,就一定会有收获。

物理读后感 篇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目: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类别:学术

上课时间: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

考生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研究生院制

世界上不缺美,而缺的是寻找美的眼睛。佛说:一粒沙粒中有一个世界,花朵中包含着天堂,掌心握着无穷无尽,永恒浓缩于一刹那间。

上周一《自然辩证法》课上,张老师给我们看了杨振宁教授关于美与物理学的讲座**,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物理学的美。

美是客观世界在人主观中的感受。如果人们在感受到客观现象之后感到快乐和舒适,就会感到美丽,而感觉得对象就会被定义为美的对象。在任何一种行为和领域中,只要人们感到所接触的对象或现象是愉快的,就可以对美给予相应的评价。

谈到美,你可能联想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而对自然领域中的科学美,大多数人则不易感受到,这是因为科学美与艺术美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美,从美学的角度来讲,一种是事物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美,这种美是外在的,易感受到的,如自然景色的美,**的美,雕塑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物的美等。另一种是事物内在结构的和谐、秩序而具有的美,这种美比较抽象,它虽然也是通过感官接受外来事物的信息而反映到意识中去,但并不那么直接和迅速,而是要经过大脑整理、加工形成美的意识或美的观点。这是一种较高层次上的审美。

物理学美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方面的,而且物理学美的特点与艺术美的特点即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但物理学之美更主要的,还是反映在理性之美,反映在内容与形式美的相结合中。这种美主要表现在对自然世界结构的理解和欣赏或反映自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成果。

爱因斯坦曾经描述说,物理学是至善至美的科学,他还特别把物理的美归纳为“简单、和谐、完善、统一”。历史上的科学家更是把自己所发现的科学规律描绘得美不胜收,哥白尼为他的日心说这样写道:“所有的这些轨道的中心便是太阳,难道说在如此富丽堂皇的宫殿里,还能找出比这更好的地方来安置这样一盏美妙的明灯使它能从这儿照亮一切吗?

”波尔发现电子模型后,爱因斯坦赞叹道:“这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神韵。”

物理科学的美,是一种艺术的美,但它又与艺术美有很大的不同,物理科学的美是完全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物理科学的美是真和美的统一。由美可见真,由真可见美。

但不一定真的就美,噪声是真的,但不美。美不一定是真的。早期,人们说天圆很美,但不是真的。物理科学的美归纳起来就是爱因斯坦所描绘的“简单、和谐、完善、统一”。

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跟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跟妙的感受有不同的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个工人都会发展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每一种风格都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美。

杨振宁教授认为,在20世纪的物理学家中,狄拉克是最独特的。狄拉克的特点:不多,但其内涵是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

一旦抓住了他独特的、别人想不到的逻辑,他的文章读起来便很通顺,就像“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看完他的文章,你会惊叹他的独创性,但同时,你会觉得他似乎把一切都发展到了尽头,什么也没做。杨振宁教授还引用高适《答侯少府》中的诗句:

“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确实包罗万象,而用“出”字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另一方面,他于1928年以后4年间不顾已是著名物理学家玻尔、海森伯、泡利等当时的大物理学家的冷嘲热讽,始终坚持他的理论,而最后得到全胜,正合“风骨超常伦”。

“性灵”恰巧是狄拉克方程之精神。“非从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又正好描述了狄拉克的独创性。

海森堡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1925年夏天写了一篇文章,导致了量子力学的发展。38年后,科学家库恩拜访了他,并谈到了他构思这项工作时的情景。海森堡说:

“爬山的时候,你想爬某个山峰,但往往到处是雾。你没有地图或别的索引之类的东西。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人堕入雾中,不知道该向什么方向走,然后你忽然模糊地只在数秒钟的工夫,自雾中看到一些形象,你于是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大石头。

整个情形自此而发生了突变。因为虽然你不知道你能不能爬到那块大石,但是那一瞬间你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你必须爬到靠近那块大石头的地方,然后你知道如何前进。

”这段谈话生动地描述了当年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上摸索前进的情形。

海森堡和狄拉克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注重不同的物理内涵。海森堡从实验和现象学理论出发:实验和现象学理论是丰富多彩和复杂的,所以他不得不探索、犹豫和再试。

狄拉克从他的数学灵感开始。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和简单逻辑美。

物理学有三个领域,每个领域有不同的美。一是实验领域,二是现象学理论,三是接近数学的理论框架。所以说物理学有三个层面的美。

能准确描述复杂现象才算真正物理学的美!杨振宁教授对物理学之美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当他第一次看到宇宙的秘密时,这是一种严肃感、神圣感和恐惧感。

杨振宁教授还分析了物理与数学的异同。数学和物理学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他们有着各自的目的、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传统。杨振宁教授认为,我们必须了解物理学的起源。

此外,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未来和价值,否则我们将走向另一个方向。

通过阅读讲座,我得出结论:物理与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物理原理的结构和每个物理工作者的作风;物理领域的美。

物理学也是一门美丽的学科。学物理并不痛苦。只要我们发现它的美,学习他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乐趣。不仅对于物理学,一切事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魅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学科的美,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欣赏它的美力。

不能因为考试成绩而学习,应该热爱他。把在学问中的探寻当做对美的欣赏,并学会对这种美的享受,这样我们才能有所突破。

物理读后感 篇11

在物理学史上,有两个时期,绝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17世纪末,牛顿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宣布了近代物理学正式创立。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彻底颠覆和重建了整个物理体系。

至今深深困扰和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回顾曾经的那段20世纪的历史,就像品味两颗青涩的橄榄,咀嚼越久,回味更无穷

通过阅读本书,作者以科学和人文的语调向我们介绍了量子力学从发现、挣扎、反驳到最终接受的全过程。从计算机到激光,从生物学到核能,空间卫星的理论基础是。从今天和现代的角度来看,整个发展史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

光的本质是什么?是波动还是微粒?过去的400年中两个派系数次交锋。

起先,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依靠经典力学的奠基,在物理界获得了普遍的公认地位。后来,冉冉升起的新星thomas young悄悄地发现了干涉现象,波界干涉条纹震撼了整个粒子世界。麦克斯韦在1856、186、11865年发表了三篇关于电磁理论的文章,预言光是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明了这一点,并在第二次波粒子大战中为波粒论加冕。

历史总是这样,一边落英缤纷,乱花迷眼,一边又是乌云乍起,电闪雷鸣。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物理界阳光灿烂的天空漂浮着两朵小乌云经典力学在光以太和麦克斯韦——波尔兹曼能量均分学说上遇到的问题。

第一次乌云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第二次乌云导致了量子革命的爆发。紧接着,第三次,第四次的波粒战争接踵而至。另一方面,伟大的真理在火与暴雨中实现涅槃。

经过30年的艰苦探索,证明了光的波粒二相性以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正确性。

整个量子物理的发展,是基于无数次试验和交锋中蹒跚中前进的。通读完这本书,我很明显的认识到。我会尽力培养自己大胆假设和猜想的思想。

有时,机遇,灵光稍纵即逝,或许他并不起眼,但正是这一个个小的不起眼,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预言了磁生电,海森堡在量子物理中引入了晦涩的矩阵……把握灵光,潜心钻研,即使不一定成功,其中的那些困惑,激动,恐惧和震惊也值得人品味。除此之外,仍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触碰自己想做的事。薛定谔,狄拉克博士大器晚成,依旧努力抓住时光的尾巴,在不确定度和p数上努力延伸,完成了量子物理学的部分奠基工作。

三年磨一剑,五年磨一剑,甚至是十年磨一剑,在虚无缥缈的理论中,历史给予了他们最好的褒奖。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以此为标题,揭示了量子物理学中最鲜著的特征——不确定性。回顾过去,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史令人困惑,但更可贵的是其背后的先驱科学家。

他们史0世纪最可贵的财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