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观后感汇集

07-08

从小到大,我们都观赏过许多精彩的影片,我们在观看时也会产生许多优秀的想法。写观后感的过程也是记录自己观看时内心收获的过程,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电影或书籍的内涵和深度,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很难呢?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您考虑阅读一下“光荣与梦想观后感”,我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学到很多东西!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1

千难万险,百折不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最后一集的这句旁白,是全剧剧情内容的高度概括。战胜各种险阻、力量由微而巨,所有热血豪情、激荡人心的故事,全都包含如此的内容。而《光荣与梦想》将这样的内容表现至极致。这种“极致”自然与整部剧的制作精细匠心正相关;而更重要的是,其所展现的内容,即我党的诞生和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个热血豪情、激荡人心到极致的过程。

初看此剧片名,“光荣与梦想”,用词宏阔,诗意盎然,但总担心其难于落在实处。及至完整看完,顾虑打消。整部剧,40集巨大篇幅,正是起始于“梦想”,结束于“光荣”。光荣、梦想,两个宏阔的词语,首尾照应,真实不虚。剧集结尾处,革命先辈们登高望远,一起回忆梦想起处、光荣历程,画面闪过,令人心潮起伏,令观众恍然如同随先辈们一起行走远道。每个人心中的缅怀敬仰、梦想光荣也都随着剧中所表达的“光荣与梦想”喷薄奔涌,充盈胸怀。

《光荣与梦想》剧情内容跨越时间长、展示事件多、各种人物纷繁登场,的确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厚重史诗感的巨作,此类影视作品,尤其是电视剧作品,在这些年来已经极为少见。因为拍摄这样一部作品,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功力的。刘江导演的剧组团队无疑具有这样的勇气和功力。

这一类史诗作品,最忌罗列年代、堆砌大事、浮光掠影,如此一来,创作者自然也算完成任务,但对于观众而言,却如走马观花,难以入心,难以沉浸其中。《光荣与梦想》在保留史诗气质的同时,却也能够以一种带有设计巧思的节奏感,在宏大的叙事图景中,嵌入一个一个有情感、有情绪、有趣味、有表达的小段落、小场景,给各种人以关注和展示,让他们在剧中都有表达的机会。

比如抗美援朝部分,《光荣与梦想》在战场兵团交锋、伟人运筹帷幄之外,还穿插了功德林内国民党军战犯为志愿军战士做炒面的场景,杜聿明、黄维、王耀武等旧日军官,炒面同时,还不忘言语争论,令人顿感生动鲜活,进而理解“开国第一战”战胜之因,正是由于当时的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万众一心同盼胜利、能够共同参与其中。这些以“参与”为主题的剧情,自然会为观众带来沉浸感。

同样以“抗美援朝”部分举例,上甘岭的艰苦环境和宏观战场,配以《我的祖国》音乐,雄伟悲壮;而剧集接下来又会加入狙击手张桃芳的段落,这位富有战斗技能,同时又饶有性情的战场英雄,有专注、有笑容、有击杀敌人的战果,这些画面则又马上给观众以明快之感。此类张弛有度的剧集风格,让壮丽的史诗感和感同身受的沉浸感达到完美平衡。

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诗性表达中穿插的微观段落,并非简单体现节奏感的点缀。如张桃芳这位朝鲜战场上的传奇狙击手,在高层签署停战协定之后,在正式停战之前,对于是否射杀对面的敌人,有所纠结。这种设计,在展现出珍重和平、悲悯生命,以及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主题的同时,还让观众看到了张桃芳这一角色的内心思索乃至人物弧光,让穿插在其他段落场景中间的所有有关张桃芳的场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故事。《光荣与梦想》由这一个个具有弧光的完整故事和一个个宏观大事件编织组合,有机、有设计感,其创作匠心可见。此剧足成同类作品中之翘楚。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2

作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光荣与梦想》以历史的角度对美国从1932罢工潮的“补偿金大军”至1972年水门事件及其余波的这40年的国家、社会乃至个人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从罢工潮到呼拉圈风靡美国、从参与二战到可口可乐在西方世界的兴衰、从冷战到猫王、梦露们的崭露头角,引领风尚,在作者的嬉笑怒骂之间,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遥远的穿越,在美国探索、改革、前行的路上,感受着星条旗下属于他们的荣光,在与梦想相依相偎。

从1932至1972年,在这短短40年间,我们不得不惊讶,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度走过了多么传奇性的40年。即便是此时此刻,这40年的喧哗、狂热、幽默、恐惧与彷徨都还余澜未了;;即便是此刻,美国依然正准备着水门事件的40周年反思。同时,此时此刻,当代人也普遍认为,当下已成为反思罢工潮、朝鲜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契机。

在反思了种种国家、社会层面的大事之后,纵览这载着光荣与梦想的40年,我们得以略窥那始终高高飘扬着的漫漫美国梦,以及美国人追梦的身影。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而美国梦,也正在此时不断地发芽,生长。正如作者所说,这个时代,“英国人昂首阔步,仿佛他们就是世界的主人;而美国人自由散漫,似乎毫不在乎地球谁属”。

然而,在看似自然的身影背后,却是凤凰涅盘的不懈追求。而支撑起这高歌猛进的传奇时代的,正是那一如既往的美国梦。

是的,太阳不需要证明它明天会升起,但是为了表达它对地球的爱,它的嘴上总是挂着星星。怀着这个梦,美国人将对民主、平等、和平、科学乃至光荣与梦想的渴望内化至心底,化作令世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幕永恒。从埃莉诺那“**夫人”光环之下毫不褪色的慈善形象,到默罗站在伦敦电视塔上直面马耳他十字的勇敢背影,再到斯波克即使被侮辱为“流浪汉”也依然坚决反战的执着背影,美国人的特立独行为20世纪的人类历史抹上了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充满未知的年代里,人们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这只与他自己而不是他的先辈的所为有关。只要愿意冒险,愿意创新,愿意思考,自己的价值终有被承认的一刻。而对自由的思考和对真理的渴望,使每个人都不怕谈论我的内心,也不怕外界的困难。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

这一切,都是美国梦的见证。

当然,在火与钢的火花碰撞的背后,也难免有阴暗与阴影。正如南北战争的双方信仰着同一个上帝,某些人对“美国梦”的歪曲和误解也有可能导致逆流的出现。就在罢工潮时,面对着“补偿金大军”的麦克阿瑟曾说过:

“如果谁说笔杆子比枪杆子更犀利的话,那他肯定没遭遇过自动**”,小乔治巴顿在这个时候也曾用剑鞘击伤了救命恩人的头部,矛盾剧烈运动时,像麦卡锡那样的政客们无视了常人的悲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一切,让人们的心中留下了阴影。更遑论二战后那“猜疑的年代”,冷战时的勾心斗角,不顾常识的力量,执意地阶级斗争,执意地争夺利益,给全人类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然而,我们应当明白,这并不值得后悔,毕竟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经历的曲折。

关键就在于,我们也要清楚,因为美国梦,因为美国梦所倡导的精神,星条旗下的社会具有了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从大萧条时的《社会保障法》、柏林危机时西柏林上空的雄鹰到后来护卫黑人上学上班的军队,这些不和谐的音符被人们一一关注、消除。因此,时过境迁,美国社会的进步从未停止,美国的综合国力也从未离开真正的巅峰。

何为美国人的光荣与梦想?也许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荣耀来自伟大的传统,梦想来自对自由的渴望。

怀着美国梦,他们不仅期待着先辈们为捍卫自由和民主而奋斗的身影,也尊重他们心中不可阻挡的良知和灵感。在新时代、新天地之下,美国人日益奋发,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可以说:这梦想,不休不止。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到长期以来美国梦者在坎坷的道路上,也可以看到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光荣和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以历史为镜,或许我们可以在大洋彼岸的倒影中找到自己的荣耀之路,书写自己现在的梦想和未来的荣耀。

几年前我读西方新闻的失候,虽然经历过翻译可能造成的失真,但我还是觉得它与国内新闻有很大的不同。国内的新闻总是平铺直叙的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而西方新闻往往在保持客观性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类表现手法使得新闻有趣,充满了可读性,其中如经常的夸张、比喻等手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表达的内容。近几年,国内的新闻也变的有趣起来,比如当时我读到《经济观察报》的主笔许知远的文章,特别长篇专题文章时就明显感觉了一种西方新闻的味道。

后来,我了解到,许多新一代中国记者都受到了一位美国记者和作家的影响。他叫威廉。曼彻斯特,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那本横跨1932年到1972年四十年美国历史的名作《光荣与梦想》。 终于,每天下班回去,翻看一个小时,慢慢的看完了这本大部头,领略了四十年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虽然这部作品很厚实,但是阅读的体验并不艰深或是沉闷,如果真是这样,想必本书的写作方式也不会被这么多记者模仿了。尽管这部书从多角度表现了整个美国社会那段时期的社会生活,但是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美国**,从胡佛直到尼克松,中间有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这几位美国**也经历着美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巨变的时代。

尽管美国政治相对更加大众化一些,但是毕竟站在舞台前端的总是那些风雨人物,所以以美国**的更迭阐述美国政策的更迭,进而表现社会风气的变化,无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成功的写作策略。本书还有一大特点,便是把美国社会放在当时整个世界的背景下看待,所以,每一章的最后总会有一段同时期世界的局势阐述,与美国历史对比,制造一种“风起云涌”的效果,很有感染力。而本书最具煽情-色彩,也是被中国记者们吸收的手法便是,在一个时间段上,说说后来的风云人物当时的情况,如还只有n岁,如还在某某学校念书,如还在干着某某显得不那么“风云”的小事。

如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就是本曼彻斯特痕迹浓重的作品,当然,这里不是想抹杀《激荡三十年》的出色之处,毕竟,写这种时代大背景下的作品,《光荣与梦想》确实是很好的参考和框架。

在曼彻斯特笔下的四十年美国史确实可以称得上波澜壮阔,以大萧条时期的惨境和“补偿金大军”事件开始,在那个“山穷水颈的夏天,胡佛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太光彩的**,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罗斯福着开始了他的时代。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只有珍珠港事件让美国人对这场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伤痛,而接下来尽管有大量美国青年战死沙场,但是美国却着实获得了现实的战争红利,而杜鲁门正是幸运的接过了这份红利,但是也“不幸”的接过了罗斯福光辉的时期给他留下的阴影。在书中描述着杜鲁门刚上台时,人们对他的猜疑和他对人们常常拿他与罗斯福比较的恼火,不过他坚持了下来,还开启了冷战时代,而国内,臭名昭着的麦卡锡也开始了美国内政的黑暗年代,另一名“**斗士”尼克松似乎是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却显得没麦卡锡那么强硬。

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民-主党对白宫的长期“占领”,同时带领美国进入一个“全速而稳健地进行”的时期,那段时期,美苏两国在太空的竞争开始,书中对当苏联在初期处于领先地位时,国内各式各样的反应有着生动的描绘。接下来,美国历史另一位传奇**,肯尼迪上台,在我看来他的传奇并不在于他后来的被暗杀,而在于他在任的时期确实是段动荡而洋溢激-情的时期。“猪湾事件”,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给我更深印象的是肯尼迪对黑人运动的坚定支持,那场出动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的场景足以和马丁。

路德。金的《我有个梦想》的演讲场景相媲美。约翰逊在肯尼迪上台后的处境和杜鲁门颇为相象,在这段历史中,约翰逊似乎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似乎也只有在如“肯尼迪遇刺,约翰逊接任**”这样的叙述中出现他的名字。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约翰逊。终于,尼克松登场,据说很多人都想不到中美建交会在这个昔日的“**斗士”任上实现,而这也正反映了政治的多变性和现实性。

这本书以水门事件及其后果作为结尾,这也给我带来了愉快的阅读体验。虽然这本书的主线是美国**的更迭,但最吸引我的是各个时期美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面的详细而生动的表现。而经常引用当时**的很有个性的表达,也让今天再看别有一番趣味。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3

一千万是10的7次方,是电与磁的效应,是分子的燃烧,也是突破自我的绽放。2020年度高考人数达1071万,当这一千万成为分母,我们成为分子,未来做分数线,绽放自己就是一千万分之一的奇迹。

千万分之一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自强不息、独树一帜。2020年的高考正式落下帷幕,考生们也将逐梦起新航,1071万考生都面临着选择,选择报考的专业院校,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每个人虽是这1071万分之一,但也是百分百的自己,虽然芸芸众生,却也要独树一帜。梁启超在《中国少年说》里讲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如今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广大少年、青年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将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此,希望千万分之一的你不论选择是什么,都不要忘记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千万分之一是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的远大志向、崇高目标。骊歌轻响,考生们无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终于驶向这个芳菲如雨的七月,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毕业季,终将会被铭记。我们都曾走过“高考”这条独木桥,也曾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也曾面对选择不知所措。工作三年,再回首高考,带给我的仍然是满腔热血,因为那个时期是处于人生的“灌浆期”,是价值观养成、理想扬帆、事业起步的关键阶段。当代青年,在这最美好的年华里,应当把握好人生的重要节点,选定奋斗目标,立好志、立大志、立长志,扮演好自己一千万分之一的角色,志存高远,将自己与祖国融为一体,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并付诸于行动,这样一千万分之一的你才值得拥有百分百美好的未来。

千万分之一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天道酬勤、青春无悔。自1978年高考恢复以来,如今已走过42个年头,从当初的高考参加人数570万再到现在的1071万,也一步步见证着祖国的成长。高考生每日奋笔疾书、挑灯夜读只为离心仪的学校更进一步,祖国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提到:“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当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回信内容情真意切、意义深远。在西部基层工作的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同学加入基层这个大家庭,奉献自己的青春,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融合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实现属于自己千万分之一的精彩。

千万分之一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是远大志向、崇高目标,是天道酬勤、青春无悔,在这最好的时期,我们应当将自己与祖国融为一体,绽放青春的灿烂之花。千万个追梦的少年、青年们,前路漫漫,来日方长。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4

这段历史,短短40年,可美利坚合众国浩浩荡荡230余载,又有几个40年,能如她般令风云色变,可与她相提并论?

40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竞选、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被刺、“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越南战争、尼克松访华、水门事件。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单独成书,但是却被威廉·曼切斯特杂糅在一起。

因此,我不得不惊叹威廉·曼彻斯特对历史史实的娴熟和现实的洞察,以及他驾驭历史的能力。

这段历史距离我们这一代确实很遥远,但这些事实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并不陌生,这些事很大程度上左右了20世纪的历史走向。

说到历史,恩格斯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有时候,我总觉得历史很遥远,但事实上,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同之处只在于贡献的大小和作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聪明的古人早已洞悉“历史”的重要性。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端正衣服;以人为鉴,可以知道得失;以历史为鉴,可以知道兴衰。

龚自珍也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古人以各种形式记录历史,历经沧桑,成为不朽的杰作。

在我的定义中,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原因除去能驾驭众多的人物,描写的时间跨度大以外,还应该是一本百科全书。

就如同这本《光荣与梦想》,大到当时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历届**内部和两党之间的斗争、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动乱,小到演艺界的奇闻趣事、妇女的流行服装、青少年的时髦追求,甚至英语词汇的最新演变和人们的性观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大的,不用说自然是历史课上讲过、背过的。小的则是闲七杂八书上、电视上听说过的。

而今这一本书就完全概括了。这就是名著的魅力——一叶知秋,一书而知天下。

有句话说得好: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就是说年轻时不要看《水浒传》,因为会学的鲁莽、冲动;老年时不看《三国演义》,因为会变的狡诈、变成“老油条”。

而我却是反着理解,年轻时一定要看三国,会学的稳重、理性,凡事多思量,了解世事艰险。而年老时反而要读水浒,回归淳朴,事事随性而为,老夫聊发少年狂啊!

其实,在很多方面,《光荣与梦想》和《三国演义》都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细腻地刻画了许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平庸无能的胡佛、天才传奇式的罗斯福、虽然勤勉却仍然一副小丑模样的杜鲁门、稚嫩的肯尼迪及其倍受争议的夫人杰奎琳、平淡却彪炳千秋的艾森豪威尔、可敬可怜的尼克松、可耻的麦卡锡参议员、自大狂麦克阿瑟、勇敢又粗鲁的巴顿……而这些人物中,四十年间的美国历任**无疑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大萧条时期的惨境和“补偿金大军”事件开始,在那个“山穷水尽”的夏天,胡佛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太光彩的**。胡佛执政的第四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胡佛也就是书里涉及的第一个**了。

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束手无策,当然也认为是处变不惊,总之就是毫无作为,任由经济不断的恶劣下去,高唱“使每个家庭都有鸡吃,有汽车开”,到最后却成为一纸空文。

在混乱和饥饿的时代,天才罗斯福开始了他的传奇。成为**前罗斯福已经是一颗非常闪耀的政治明星,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当时几乎是整个美国都将他当作救世主来看待,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无疑,他在**这个职位上干的相当不错。

他挽救了崩溃的经济并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手中,美国从一个二等国家变成了世界霸主。不知在罗斯福5岁时说出“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的当时**克利夫兰若在天有知会作何感想。

有趣的是,罗斯福和希特勒几乎同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国会赋予他们几乎相同的权力。然而,十年后,一个成为世界英雄,另一个成为20世纪的罪人。难道真如有人说的:一个德国人总是严肃而不苟言笑的,可是一群德国人聚在一起便疯狂了,两次世界大战不都他们搞起来的么?

不过罗斯福当年如果真想搞**,简直易如反掌。但他最终将美国带上了民主自由的道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威廉·曼切斯特要将这本书取名为《光荣与梦想》——光荣来自于伟大的传统,梦想源于对自由的渴求。

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只有珍珠港事件让美国人对这场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伤痛,而接下来尽管有大量美国青年战死沙场,但是美国却着实获得了现实的战争红利,而杜鲁门正是幸运的接过了这份红利,但是也“不幸”的接过了罗斯福光辉时期给他留下的阴影。杜鲁门和罗斯福相比,无论出生还是才能都显得非常平庸,如果罗斯福是个伟人,杜鲁门则是个彻底的凡人。在书中描述着杜鲁门刚上台时,人们对他有所猜疑,他也对人们常常拿他与罗斯福比较倍感恼火,不过他坚持了下来,还开启了冷战时代,也算是“拼尽老命”了。

“时势造就英雄”在艾森豪威尔身上彻底体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艾森豪威尔只是一位两星级少将,战前在机关里默默工作。战后,他是欧洲盟军的总司令,欧洲的救世主,美**队的五星上将!他几乎所有的政治资本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这真是令人遗憾。

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民主党对白宫的长期“占领”,同时带领美国进入一个“全速而稳健地进行”的时期,那段时期,美苏两国在太空的“星球大战”拉开了帷幕。

接下来,美国历史另一位传奇**——肯尼迪上台,在我看来他的传奇并不在于他与美国名**林肯前后相隔100年近乎诡异的相似的被暗杀,而在于他在任的时期确实是段动荡而洋溢激情的时期。“猪湾事件”,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给我更深印象的是肯尼迪对黑人运动的坚定支持,那场出动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的场景足以和马丁仿返路金的《我有个梦想》的演讲场景相媲美。

约翰逊在肯尼迪上台后的处境和杜鲁门颇为相象,在这段历史中,约翰逊似乎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似乎也只有在如“肯尼迪遇刺,约翰逊接任**”这样的叙述中出现他的名字。

终于,尼克松登场,据说很多人都想不到中美建交会在这个昔日的“**斗士”人身上实现,而这也正反映了政治的多变性和现实性。他当政时主动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改变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格局。或许并非巧合,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国家战略从干预世界转向国家利益;与此同时,中国也将国家战略从世界革命转向国家利益。

这印证了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现今正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比照中国30年来的历史,竟发现她与美国的这40年颇有些“形似”,甚至于“神似”。两段历史同样开启于动荡,拯救两段历史的同样是天才式的传奇人物,这两段历史同样成为这两个国家往后道路上的关键……有意思的是美国这40年源于一场1929经济危机,而中国这30年结束于一场经济危机。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

巍巍中华是否有能力将这30年辉煌继续?继续属于她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但看历史迈着她的步伐继续,前行……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5

研究生毕业,走出大学校门,走进组织部门,许多新事物等着我去学习、去实践。一出一进之间,作为“菜鸟”的我,有着自己的体会感想。

一出一进之间,要坚决服从分配,积极转变角色。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地从相对简单的校园环境中走出来,迅速调整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及时调整心态,把握角色定位,努力应对新的挑战。过去的荣誉都是过眼云烟,重要的是着眼于当前,做一名俯的下身、弯的下腰、听的进耳的学习者,尽快进入角色,履行好岗位职责。

一出一进之间,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虽然我们在学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缺乏相关经验。而且组织工作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对于一名刚刚从事组织工作的新人而言,任何事情都要从零做起。提高个人素质,是每一个新人的必修课。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学习业务知识,向身边的领导和有经验的同事学习。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把握机遇做一个乐于学习的人,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发扬不怕苦不畏难的吃苦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理论与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匹配岗位要求。

一出一进之间,要脚踏实地,做到爱岗敬业。组织工作不仅肩负的责任大,而且工作量大,很多时候需要加班加点,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古人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每个组工人必须牢固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观念,时刻都要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到有耐心、要细心、不烦心。每一个程序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每一个步骤都要严谨有致,自觉养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习惯,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走出大学门,变身组工人,压力与动力同在,光荣与梦想同行。我坚信,组织部是另一个“象牙塔”,在这里有上级领导的关怀照顾,有老同志的传经送宝,在这里我将不断汲取知识、增长才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努力练好组织工作所需要的内功,牢记新要求,找准新目标,踏上新征程,面对新时代,完成从大学生到组工人的角色转变,早日成为一名政治立场坚定、工作本领过硬的合格组工人!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6

起伏是天命的注定。一切渐渐复苏,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命运追弄,一场飓风来袭。

来得这样突然、来得这样猛烈,甚至在其到来的三天后,其余地区的人全然不知晓这件事。太多的工程需要重建起来。情况,雪上加霜。

偏偏这个时期,希特勒踏上征服欧洲之路。难免孤立派坚持要自扫门前雪,休管欧洲瓦上霜,四面环海洋的美国有天然的海洋屏障。如果不是罗斯福的坚持,美国没有今天空袭的力量将是致命的。

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使那些坚决反对罗斯福决定的人闭嘴。也许只有挨打之后,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备无患,没有错。

然而,这场偷袭下美国损失严重。只有几艘外出的航母幸存。罗斯福很生气,我们的飞机在地上被毁了!

摆在地上!它们,这样被造出来,这样被炸成碎片。全国进入备战状态,战火一触即发。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否是生不逢时,留给他的永远是接踵而至的难题,他不得不收拾一个一个烂摊子。罗斯福也许真是派来的使者,他的及时出现是力挽狂澜的勇士。即使每一个决定的阻力都在增加,他也从未动摇过对自己权利、努力和成功的信念。

他是个并不高大的跛子,他是个屹立不倒的巨人。再大的灾难,他都镇静面对,仿佛一座山。他出生在正确的时间。他是问题终结者。

没有他,没有今天的大美。因为他,抓住了这荣光、这梦想。

珍惜眼前的学问。当你有机会学习这段经历时,你必须更加珍惜它。你不能靠活着过一辈子,很多过程都不能省略。至少学习这些经验可以帮助你避免许多弯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你所谓的成功可能只是他们眼中的短暂停留。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影响我们生活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控制我们行动和思想的心态。同时,心态也决定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人生。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也许有些路很容易走,也许有些路能让你美丽,也许有些路很安全,有路可走,但那些路的主角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当别人肆意地说你的时候,问问你自己是否害怕失败。不要害怕,不要退缩,不要犹豫,当你悲伤的时候,独自去看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所有这些消极的事情都是我成功的催化剂。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抓不起来是流水。

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

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最值得欣赏的风景,就是自己奋斗的足迹。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

无论他多么痛苦,无论他多么痛苦,只要一个人心中还有一颗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会走出困境,让生活再次开花结果。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都可以获得成功,而能克服偶发事件,并且替自己寻找机会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的获得成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目标,忍受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磨难和挫折,继续奋斗,成功终将属于你!

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会做到。不断告诉自己一些事情,即使不是真的,最终也会让你相信。当你感到悲伤和痛苦时,最好学点东西。

领悟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7

《光荣与梦想》是一套四部组成,描写美国1932年-1972年四十年间社会最动荡时期的纪实性文学作品。

纵览这四十年间,经历了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等历史性重大事件,随着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一位位政坛风云人物闪亮登场又嫣然远去,历史仿佛一个巨大的滚轮,不断向前飞速前进。

时代的节奏如此之快,每一代美国公民,每一位政坛领袖,每一次游行与运动,都包含着弱小个体的心中怀揣的小小梦想。他们或许偏激,狭隘,自私;或许过于理想化,或许茫目摇摆,但小小的梦想与光荣的使命感让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大浪潮下翻腾,这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年代。

惨烈的太平洋战争奠定了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以血和泪交织的黑人民权运动改变了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泥潭中越陷越深的越南战争牺牲了上万的美国大兵,从原子弹的诞生到氢弹的诞生,核武器的不断升级在预示着国力强盛的同时又为无辜的平民带来了残忍的核污染核辐射以及无穷的后患。如果说历史是场轮回,那么我们就是这无数轮回中最微不足道的渺小个体。但个体的思想,愿望,行动的力量不断汇聚爆发,又带来了历史的新篇章。

和平共处或许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因为只要有国界种族的划分,有资源能源的争夺,有人性的贪婪就永远有战争存在。然而每一次战争,又会被一股更强大的渴望和平的力量湮没,在这充满梦想与渴望荣光的时代,正义和平是永远的主旋律!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8

当你捧起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望而生畏;一旦读它、赏它、品它,则会爱不释手!

在我读完王蒙所著的《天下归仁》和《与庄共舞》后,我羡慕庄子的逍遥自在,敬佩孔子的仁心仁德。庄子教导我与世无争,孔子教导我为人处世。在小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旅程上,我开始好奇西方世界精神文化,特别是建国百余年却能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它会是什么模样?朋友告诉我《光荣与梦想》这套书会让我寻找到答案。《光荣与梦想》是一部美国1932年到1972年间的历史记录作品,涵盖了政治、文化、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事件。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青睐,并在知识分子中影响深远,让迷茫的青年们备受激励。

它将在漫长却又短暂的人生中,指点我们生动细致地挥笔于史诗之间;指导我们在忙碌无为甚至无望的岁月里拯救自我;指引我们在梦想中拥抱光荣;更将燃起我们对教育的深思,指明实现我们教育人心中的理想捷径:源于心,实于行!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 篇9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说这话的梁启超,将“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列为传统史学缺点“四弊二病”之首,视之为最为严重的问题。原因呢,自然是:“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其大敝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常常为中华民族历史悠长而骄傲,也会因此而神伤。读完这本书,发现古今中外都一样,汗青上写满了大人物的事无巨细和他身边的鸡犬升天。就像刚读完的这册书,厚厚的四本,风格独特,饶有趣味。从表面上,覆盖了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这四十年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等各个方面;写作手法也是新闻电影式的,有细微至极的细节,有精心设计的分镜头,还有构思巧妙的悬疑。然而,写的最多,最具心思和最重笔墨的,却是这四十年来的美国巨头们。而巨头中的巨头,也就是美国总统,形成了四本书的核心和主线,所有的一切,都是缠绕着美国总统的更替而不断展开的。让我梳理一下书中对四十年的美国历史的记录方式:首先是社会矛盾、苦难重重,然后总统登场、采取措施,接着连任竞选、不择手段;最后是文化生活,无关痛痒——这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一个总统,时长八年。唯一特别的是,罗斯福独占了两个循环,而肯尼迪只有半个。由此展开,美国的历史就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二战、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缓和、肯尼迪遇刺、约翰逊的国会和尼克松访华。当然,这里的历史里除了美国总统,还有美国总统的政治伙伴和对手们,他们的戏份也不少。罗斯福的最大对手,“财富分享”的休伊·朗,有选民、有政纲,还本能的知道改如何夺取政权,如果他不被暗杀,美国或许就走向共产主义;令本党总统都头疼的麦卡锡,他和他的“麦卡锡主义”让奥本海默被审查,让钱学森回国效力。最后还有政客的家人:罗斯福夫人,肯尼迪夫人,还有一群杀手、罪犯:刺杀肯尼迪的“神经病”李·奥斯瓦尔德;最疯狂的超级杀人王查理·曼森,手段残忍,擅长蛊惑人心,甚至到现在还有不少追随者。可是,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对了,是老百姓。没有他们的印象,连科学家、工程师和教师们也没有,哦,不对,教师们在30年代被提过一次——当他们领不到工资但又不能罢工只能扛着的时候。或许,战争伤亡的士兵、经济困窘的市民、无助流浪的乞丐、种族隔离的黑人,作为苦难的主角,老百姓才能以一个整体形象登场。而这样的登场,也仅仅是需要他们作为政治人物的时代背景。舍朝廷外无国家,国民百姓不过是背景布上不可分辨的一个小像素点,能看见你,不是因为你本身,而是主角恰好在你旁边而已。历史由人民书写,写的却是帝王将相的故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