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课件(分享3篇)

07-18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小编特别编辑了“测绘课件(分享3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测绘课件 篇1

测绘课件是指用于传授测绘学课程相关知识的电子文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测绘课件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测绘课件的定义、特点、应用及其对测绘教育的影响。

一、测绘课件的定义

测绘课件,是指将测绘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验要点等内容编制成电子课件,以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其包括多媒体教学、动态演示、实时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测绘知识。

二、测绘课件的特点

1.多媒体性:测绘课件的内容包括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互动性:测绘课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方式来促进学生参与和反馈,例如答题、讨论、互动游戏等。互动性强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易于更新:相比传统的教材,测绘课件更容易进行修改和更新,及时更新的课件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到最新的测绘知识,并且可以随时适应课程的教学变化。

三、测绘课件的应用

1.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测绘课件作为课堂讲义或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统一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授课质量。

2.实验教学:测绘课件可以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质量。

3.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测绘课件进行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地阅读、学习测绘知识,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四、测绘课件对测绘教育的影响

1.提高了教学质量:测绘课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精准、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测绘课件具有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和互动游戏等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测绘课件具有互动性强、个性化教育等特点,能够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测绘课件在现代测绘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测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测绘知识与技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测绘课件 篇2

测绘课件-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

测绘课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实用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它以图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可在人机界面上进行学习互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现代教育中,测绘课件已成为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新形式,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

测绘课件通过模拟实验、工程项目、实地调查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测量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实际应用。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界面上进行各种操作,如绘图、测量、计算、分析等,通过多次练习和实验,掌握生动、直观、操作简便的技术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技术操作技能。

测绘课件还具有适应不同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特点。它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进度进行模块化设置,同时也可以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测量任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材料和实验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促进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同时,测绘课件也是一种便于交流和合作的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学生、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技巧和经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测绘课件是一种具有强大教学功能和应用效果的实用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测量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其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测绘课件,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测绘课件 篇3

测绘师课件:引领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测绘师课件的制作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测绘师的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挑战。测绘师课件的编制,不仅能够提高测绘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还能够有效地传递先进的测绘理念和技术。


一、课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测绘师课件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工具,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绘技术。课件的制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学习的乐趣。课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二、课件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制作测绘师课件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和要素,以保证课件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1. 简洁明了:课件要重点突出,能够准确传达教学内容。不宜过多使用文字,可以结合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2. 层次分明:课件内容应按照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和体系。可以采用目录、标题等方式,将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和章节。


3. 图文并茂:图文并茂是测绘师课件中的重要设计要素。图片和图表能够直观地揭示复杂的测绘原理和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文字说明要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关键信息。


4. 互动性和参与性:可以在课件中设置问题、案例和练习等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5. 更新维护:测绘师课件是一个动态的教学工具,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课件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测绘理论和技术。


三、课件的应用和效果


测绘师课件的应用带来了明显的效果和改善。课件可以将抽象的测绘理论和技术呈现为形象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件可以以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应用,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件的互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参与度和记忆力。


测绘师课件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制作和更新课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存在一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测绘技术的特殊性,课件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准确传达最新的测绘理念和技术。


测绘师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课件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层次分明、图文并茂;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只有不断推进测绘师课件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引领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教育制作课件分享


小编用心制作的“教育制作课件”一定能满足您的需求,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您获得一些新的收获。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 教师在教案和课件中展示出他们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制作课件【篇1】

摘要: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介绍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列举了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 阐述了多媒体课件的详细设计和制作流程。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设计原则; 制作软件; 制作流程;

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课件制作者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 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组织分类, 并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将文字、图形、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融为一体并赋予其交互性, 进行整体集成, 从而制作出精彩的课程软件。

多媒体课件能够同时将多种媒体呈现在屏幕上, 能够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习者容易理解且记忆深刻。此外, 因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共享性等特点,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培养了教师和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1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1.1 科学性和教育性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设计课件要遵循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首先, 设计课件应考虑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其次, 要求课件中不能出现知识技能、专业术语等方面的错误, 课程内容覆盖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适中, 文字和图片具有可读性;最后, 课件应充分、恰当、适时地体现教学内容, 符合学生的教育背景,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交互性和多样性

交互性和多样性是指设计者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 应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功能, 帮助鼓励学生进行学习, 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多媒体课件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多种解决方案, 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1.3 美观性和实用性

多媒体课件是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这就要求课件的界面设计做到美观性和实用性并重, 要合理处理和安排文字、图形、动画、按钮、菜单等课件元素。

1.4 网络化和共享性

网络化已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也意味着共享性, 目前很多软件都可以让设计者方便地制作出网络化的多媒体课件, 如Front Page等。

2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2.1 Power Point演示文稿软件

Power 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套件中的一款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自带的便捷工具便于用户快速地创建美观、生动简洁实用而又能准确表达用户意图的演示文稿, 同时还可以用于召开互联网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以及通过网络向观众展示的演示文稿。

Power Point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插入表格, 视频, 绘制图形, WAV、MIDI、MP推出动画、强调效果、动作路径等) 和幻灯片的切换方式来达到动态变化的效果。

2.2 Flash动画软件

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款交互式矢量图形编辑和动画创作软件, 不仅具有强大的图形绘制功能, 而且使用Flash制作出的界面漂亮且能够改变尺寸。

Flash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导入jpg、gif、bmp等常见格式的图片和Freehand、illustrator等专业级绘图工具绘制的图形, 插入的图片和绘制的图形还可以实现翻转、拉伸、擦出以及透明效果等;二是可以通过颜色、大小、间距、行距、缩进等设置来个性化定义字体, 可以将自带或自定义的字体转换为图形, 从而解决因其他客户端字体短缺造成作品中的字体不兼容的问题。

但是, 使用Flash进行课件制作, 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好计算机基础, 又要有一定的美工基础。因此, 使用Flash制作课件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课件制作者来说是一项挑战。

2.3 Author ware图形编程语言

Author ware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种解释型、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语言, 借助基于图标的理念对多媒体进行素材集成。

Author ware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基于图标和流程, 可以直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程序的结构;二是整合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文件, 具有丰富的媒体开发功能;三是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 按键、鼠标、限时等完善的交互响应方式, 实现了作品需要的各种交互功能。

但采用图标式流程设计概念不易理解, 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很难掌握。此外, 因其基于流程的特点, 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结构较为复杂, 课件的整体组织和管理较为复杂, 同时修改起来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流程

第一, 确定课件选题。在制作之前, 要先进行选题工作, 即确定多媒体课件要解决的问题、应用的领域等。

第二, 选择课件结构。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结构支撑, 很难发挥正常的功能。依据多媒体课件中节点和链接之间的.不同关系, 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的结构分为线性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结构。

第三, 编写课件脚本。脚本, 即对课件使用者的需求分析, 完整的脚本包括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所需素材、课件的作用点、课件的作用的意义、课件需达到的效果和展现形式以及其他要求等。

第四, 准备课件所需素材。在课件制作过程中, 准备素材消耗的时间是非常多的。获取的有些素材可以直接使用, 而有的素材则需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方能使用, 没法直接获取的素材则需要自己制作, 比如没有图片需要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绘制, 没有声音需要使用音频处理软件处理制作, 没有动画需要使用动画制作软件进行制作。

一是文字类素材的准备。文字素材可以从教材中或者网上获取, 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自带的文字处理功能进行编辑, 也可以利用Word、WPS等专业的文字处理软件编辑复杂的文档。二是图形、图像类素材的准备。图形 (像) 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从现成的图形图像素材库中获取, 然后再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使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把图形 (像) 资料输入给计算机;利用Corel Draw等自带的抓图工具抓取视频或动态图像中的某些镜头等。三是音频类素材的准备。音频类素材的获取方式主要有:通过话筒和计算机的声卡录制声音, 此类音频一般作为旁白;利用Soundedit、Gold Wave等音频处理软件制作音频;从网上下载或者从录音带、录像带、CD、VCD等媒体中获取。四是视频类素材的准备。可以通过摄像机的拍摄来获取视频类素材, 借助视频采集卡将拍摄内容输入计算机。同时可以借助Premier等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五是动画类素材的准备。动画类素材可以通过网上下载, 也可以利用Flash等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制作。

第五, 集成课件。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将各类素材依照脚本要求进行集成,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件集成工作不仅是将课件素材进行简单堆积, 而应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第六, 调试和运行。为了保证课件的正常运行, 需要对课件精心调试, 常用的调试方法有:分模块调试、测试性调试、模拟性调试、环境性调试等。

第七, 维护和更新。对于同一课件主题, 不同老师或者不同情境下的需求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 制作完成后应根据使用情境的不同及时维护更新, 以便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凤舞科技.Power Point多媒体课件制作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常树森.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市场研究, 2014 (2) .

教育制作课件【篇2】

题目:论师范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检测标准

摘要: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是师范生的一项必修技能。对师范生的课件制作技能尤其是现场制作技能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现场检测学生技能进行等级鉴定, 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 激发刻苦钻研, 勤学苦练的精神。本文从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的构成、检测的内容, 以及怎样检测谈起, 提出课件制作技能检测的标准。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现场制作技能; 检测; 提高;

1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课件素材的处理技能, 另一部分是根据教学设计, 整合运用处理好的素材, 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的能力。课件制作技能是师范生毕业应达标的技能。第一部分素材处理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 强化练习培训快速提高的;第二部分技能是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才能形成的。据调查郴州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线老师, 发现他们多数是构思设计课件的能力不缺, 缺的是有教学想法不能实现 (如需要某个素材、需要某个动画效果自己苦于计算机操作技术不行实行不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校学习时对素材的处理技能训练的不够, 参加工作后学习动手练习不够造成。因此, 对于在校的师范生的课件制作技能, 我们要着重于对素材的处理技能训练与培养, 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课件制作素材处理的训练与检测, 把素材处理技能作为教学基本技能的一个方面,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 目前对师范生课件制作技能检测方式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一个课件作品, 教师根据成品课件来确定他的课件水平, 只看作品, 不看现场过程的检测方式。另一种方式是教师根据学生现场制作的作品来确定他的课件水平, 既看作品, 又看过程的检测方式, 即我们说的竞赛模式。这种方式相当于学生在统一时间、地点, 又有老师的监督下完成。这种方式能够最直观、最真实的检测出学生的课件制作水平。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制作技能要求很高, 既要求学生素材处理技能强, 又要求学生的教学设计、构思能力强。对于师范生, 我们倾向于这种方式来检测学生的课件制作技能。学生在校时, 缺乏实践教学, 他们的教学设计、构思能力短时期内是无法快速提高, 我们可以重点放在对素材的处理技能方面检测与培养, 为他们今后制作课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在校师范生课件制作技能检测是基于现场制作, 当场检测, 对照标准量分, 定等级。根据课件制作的技能分为两部分, 那么检测也分为两部分。一是一些客观的技能检测, 即对素材处理能力的检测, 单独计分。二是看学生现场制作的课件, 根据教学设计 (教案) , 整合处理素材制作成一个教学片断或教学课件的技能, 这一项单独计分。两项合计后, 根据总分多少, 按照测试标准要求定等级。

现行师范专业没有课件制作技能等级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技能等级。如类似于英语等级标准、普通话等级标准、计算机等级标准。因此, 对于课件制作这门课程, 我们采取借鉴参考计算机专业的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类别中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制作员、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职业资格标准) 标准, 再结合师范生所学专业特点, 制定一个符合师范专业的课件制作测试等级标准来进行考核, 按这个标准去检验学生的素材处理技能、根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作品的技能。

3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检测的内容

根据对中小学教师一线教师调查, 结合我校前几届师范生课件制作技能情况, 拟定了测试容及评价标准.采取抽样实验法, 对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测试, 检验了测试标准制定的是否可行、合理, 妥当。检测的内容主要有文字录入、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的处理。

文字录入的检测

做课件录入文字是不可少的, 须有一定的录入速度。以检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正确率90%以上, 速度每分20字为合格标准。实践测试, 参与测试的学生全部合格。

3.2 图形图像素材处理检测

主要是检测学生从互联网、数码设备获取图形、图像, 会简单的编辑、处理的技能。检测时间控制在格式、图片亮度、图片水印进行调整, 以达到符合课件的需要。参与测试情况如下:

通过以上数据比较, 参与测试53人, 43人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占81.13%, 我们认为, 该标准设定是较合理的, 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是对图片的水印不会处理, 对图像编辑软件不熟练。

3.3 音频素材处理检测

主要是检测学生从互联网或从数码设备获取的能力以及对音频素材进行处理达到符合课件的需要的处理技能。检测时间40分钟。检测要求, 从互联网下载两段可以作为背景音乐的音频, 要求时间长度各为2分钟, 并对两段音频进行合并, 使之成为一个音频文件。

通过数据比较, 参与测试的66人, 合格59人, 占89.39%, 我们认为测试标准设定是合理的, 妥当的。不能完成任务的主要是不会处理, 或对使用音频处理软件不熟练。

3.4 视频素材处理检测

检验从互联网或从数码设备获取的视频素材能力, 以及检验对视频素材进行加工达到符合课件的需要的处理技能。检测时间40分钟。要求从互联网下载与主题相关的视频, 时间长度为2分钟, 尺寸大小720*576像素, 并在视频中添加字幕, 同时, 对视频的原声进行消除, 或作静音处理。

通过以上数据比较, 参与测试的48人, 40分钟内完成20人, 占41.67%, 不能完成的28人占59.33%。学生不能完成任务的主要情况是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处理软件, 无从下手或对视频处理软件不熟悉;其次是时间不够, 多数学生是超时才能完成, 需要60分钟。随后, 我们修改了测试标准, 把时间设定在60分钟, 完成任务的人数达到40人, 占83.33%, 不能完成8人, 这样标准设定比较贴近, 符合实际。

4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检测标准的量化

通过实验测试, 修改评价标准。最后拟定出课件制作技能的检测标准。测试时可对这些检测项目单项检测计分, 也可以合到一起按总时间来测试。该标准适合对在相同时间、相同的系统环境、相同的任务进行现场检测, 根据完成情况进行量分, 根据得分高低把课件制作技能水平划分成几个等级。

1) 一级标准 (73-81分)

文字录入达到每分钟音频、视频、动画素材, 且会对素材进行简单的处理, 基本达到要求。能够读懂教学设计, 呈现教学内容, 各种素材 (图片、音频、视频、动画) 能够用到课件中, 形成课件。

2) 二级标准 (82-91分)

文字录入达到每分钟音频、视频、动画素材, 且较熟练的对素材进行处理, 达到要求。能够理解教学设计, 呈现教学内容, 各种素材 (图片、音频、视频、动画) 能够用到课件中, 形成课件。

3) 三级标准 (92-100分)

文字录入达到每分钟音频、视频、动画素材, 且熟练的对素材进行处理, 达到要求。能够掌握教学设计, 呈现教学内容, 各种素材 (音频、视频、动画) 能够在恰当时出现, 形成一个课时的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孙为.师范专科生师范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54 (21) :138-139.

[2]郭晓俐.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6) :59-61.

[3]亓亚蕾.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现状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5.

教育制作课件【篇3】

班级:中班做课老师:任茵茵赵炳瑶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纸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者渐进色均匀涂色。

3、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并能耐心地进行涂色活动。

活动准备:

1、出示纸杯花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纸杯花的材料:“看,这是什么?这朵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1)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

(2)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渐进色均匀地涂色。

(1)回忆对比色和渐进色。

(2)探索不同的分割涂色方式。

除了把花心和花瓣分成两半涂色,还可以怎么分,才能涂出不一样的效果?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及时反馈幼儿不同的分割涂色方法。

(1)幼儿沿直线见出花瓣。

(2)教师:可以选择对比色,或渐进色进行涂色,涂色的时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5、集体展示作品,教师小结。

将幼儿的制作的纸杯花串起来,变成一个个花串。悬挂起来。

教育制作课件【篇4】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普及率越来越高, 课件制作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近几年来, 为了鼓励教师设计优秀教学课件, 各级别的课件比赛层出不穷。课件制作貌似简单, 但优秀课件少之又少。怎样才能设计一款优秀的课件, 这个疑问似乎萦绕在教师的脑海中挥散不去。通过讨论课件的本质及其功能, 衡量课件的四个标准, 课件制作常见问题和误区, 试图帮助教师更深层次的理解课件, 并提高课件设计水平, 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 课件标准;

一、正确认识课件

对“课件”的理解, 每个人都不相同, 几种观点如下:课件是一种软件, 与其他软件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课件是一种教材的形式;课件是讲稿;课件是用于教学的电子信息和数据。以上对课件形式的解释或功能的描述, 都忽视了课件的本质是一种借助数字化资源解决教学问题的工具与方法, 它具有两点特征:一是数字化;二是能够解决特定的教学问题。

传统印刷的学习材料, 为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以及编写习惯的影响, 一般采用文字形式表述知识。文字能够精确定义或描述一个事务, 但比较抽象。从内容来看, 与传统印刷材料相比, 课件的表现形式更丰富, 它呈现知识直观化、多样化, 可以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

课件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加工, 而不是课本内容的复制。课件的精华与特色之处, 也是使用课件的优势之一, 就是它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呈现教学相关内容。课件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 可以直观地组织、呈现教学信息, 能帮助解决由浅入深, 由直观到抽象, 化繁为简的教学要求。

课件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功能, 如利用课件可以代替部分内容讲解, 代替板书, 提问问题, 布置或检查作业。

二、衡量课件的标准

课件的教学设计实现得如何, 即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实现的教学策略和过程, 是衡量一个课件好与坏的标准。刻意追求使用复杂的技术来制作绚丽的界面及动画, 是违背了课件设计目的的。以下从教学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来衡量一个课件的质量。

(一) 教学性

制作和使用课件是为了解决教学中使用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教学设计是影响课件设计的重要内容, 是决定课件水平的'关键。一个课件体现不出一定的教学设计思想与教学策略, 那它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堆砌。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点, 合理地选择教学的呈现顺序, 教学媒体 (内容呈现与表现方式) , 以及教学单元的设计和知识点划分, 使得课件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通过采用图片、声音、动画、视频, 课件可以逼真地展现丰富多彩的视听世界;通过模拟微观和宏观事物, 课件可以生动、直观的表现抽象、无形事物, 简化再现复杂过程。

(二) 科学性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课件没有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性错误, 其逻辑严谨、层次清晰、内容正确。课件中的每一个字, 每一张图, 都必须是正确的, 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无误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指课件所使用的素材、表现形式、动画与模拟内容要符合科学规律。通过多媒体特性可以让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是多媒体课件的一个特点, 但学习者如果记住的是错误的内容, 那么课件的制作是失败的。

(三) 艺术性

界面的布局、使用的色彩、字体、动画、声音等都是影响课件的艺术性因素。课件不同于其他多媒体作品, 它并不追求动画的多样, 色彩的艳丽, 课件艺术性的基本原则是简洁统一。简洁与统一本身也是对应的, 只有统一才有可能做到简洁, 界面简洁的课件才能保证让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课件的教学内容上。统一简洁的界面让课件操作更容易, 可以提高课件的易用性。

(四) 技术性

技术性是指开发课件所实现的课件交互方式, 以及采用的工具与使用的功能。此外, 课件的技术性还体现在课件运行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很多课件不能正常使用, 是因为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不考虑音频、视频与动画的格式, 以及复杂程度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

三、课件制作常见问题和误区

课件制作就是更好地实现设计者的想法。在设计课件时, 一定要围绕课件的三大功能去做, 即化抽象为直观、情境创设、交互练习。下面阐述制作课件的常见问题和误区, 并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

(一) 教材搬家

制作课件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从书本上转移到课件上, 把书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变成课件, 即起不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也不能帮助学习者理解相应的内容。这样的课件, 反而会束缚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如果只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问题, 那我们还做课件干吗?很多课件内容应该并不是教材中的, 应该依据问题和目标来制作课件。

对于课件内容的选择, 不是去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内容, 而是思考还需要哪些、哪种类型的材料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额外材料可以是图片、动画等形式, 可以借助课件制作工具将其组织呈现出来。

解决方法和策略:

简化内容。对书本的内容进行简化提炼, 采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转换内容的表现形式。课件的教学内容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 因此制作课件时应当发挥课件的多媒体特性, 将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转换形式, 借助图片或动画等形式表达出来, 化抽象为直观,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另外, 对于同一知识内容, 如果能采用多种感官刺激, 会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 滥用多媒体

在课件制作中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过于追求课件的多媒体效果。当一个页面界面凌乱, 动画太多时, 会干扰学习者的注意力。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很多课件大赛的评比标准忽略了实际教学内容的需求, 而过于看重课件的多媒体因素, 强调要有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要素, 这样做课件是“为了表现技术而使用技术, 为了动画而使用动画”。

解决方法和策略:

树立课件界面以“简洁为美”为基本原则, 课件的主要作用不是展示制作技术, 而在于传播教学内容。

在课件中使用动画、声音、视频或图片等多媒体表达方式时, 要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表达, 要符合内容的呈现认知规律。

(三) 用课件代替备课与讲稿

课件是更有效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途径, 是教师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但实际上有很多课件在制作过程中, 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都放在课件中, 很多教师只是将课件做成了自己的备课稿、讲稿或板书, 课件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解决方法和策略:

教师在制作课件前, 应该先取舍, 如果你能用嘴说得很好, 为什么要用课件代替你的嘴呢, 不要想着把所有内容都放在课件里。教学用的课件是给学生看的, 从教学设计角度来看, 现代的教学强调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者不需要知道你的课件设计思路、经验、心得等, 不要把这些内容放到课件里。

(四) 没有导航或导航混乱

很多使用Power Point制作的课件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按顺序展示幻灯片, 并没有导航, 使用这种课件你会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只能按幻灯片的顺序来进行教学, 老师从以前的写板书, 变成了演示PPT, 很多教师患上了“PPT依赖症”。PPT变成了“拉洋片”演示, 让学生应接不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仅仅考虑到了自己教学的思路和过程, 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是解放了老师, 却耽误了学生。没有导航的课件, 教师仅能按设计好的顺序和思路在课堂使用过程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不利用课件的推广和重复使用, 也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解决方法和策略:

依据目标与知识点设计课件代替按教学过程设计制作课件的思路, 课件的导航也因此需要依据知识点进行设计。

简化过渡内容。从一个知识到另一个知识之间的组织顺序具有内在的规律, 所以不需要把这部分内容做到课件中, 但如何安排取决于教师的选择。

四、总结

课件制作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直观、结构化呈现, 让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变成容易理解的内容, 以帮助 (学习者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有的教师把讲解的每一句都放在课件中, 在内容上倾向贪大求全, 反而忽略了课件是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输入这些不必要的内容不但影响课件制作效率, 而且也影响课件的使用效果。

多媒体教学普及率越来越高, 教师需要在课件的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 设计灵感的来源需要平时多学习、借鉴优秀课件的教学设计以及留意影视作品、广告的创新理念, 多总结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避免上课尽管很“现代化”, 但是却不能取得什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方.PPT课件高效制作 (第3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7.

中班教案课件分享8篇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课件分享8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中班教案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圆、压扁和捏等方法做饺子粑。

2、尝试边说边做团圆,压扁,捏的动作。

3、愿意与同伴分享饺子粑,体验用橡皮泥做饺子粑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橡皮泥和泥工板人手一份。

2、一张真实的饺子粑图片和一盘橡皮泥包的饺子粑。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呈现真实的饺子粑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这是什么好吃的食物?饺子粑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有什么?

二、引导幼儿观察用橡皮泥包的饺子粑,了解饺子粑的特点。

1、老师:你们会用橡皮泥包饺子粑吗?(可以请幼儿试试)、

2、请你们看看饺子粑是怎样做出来的。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做饺子粑的步骤:先团圆,再压扁,最后要捏起来!

做饺子的步骤:

(1)先将橡皮泥团圆。(2)再把团圆的橡皮泥放在手心压扁。

(3)再搓一个馅放在压扁的饺子皮上。(4)接着将圆形的皮对折沿着边捏起来,这样饺子粑就做好了!

3、老师带领幼儿边说边示范团圆,压扁和捏的动作。

三、幼儿做饺子粑,教师进行指导。

1、老师交行做泥工的内容。提示幼儿制作的步骤。

2、展示幼儿作品,幼儿分享自己的饺子。

中班教案课件 篇2

活动由来:

我们的孩子是中班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好动手,对样样事情都感兴趣.原来的班留下的蛋玩具就成了孩子们研究的对象.有的被抠开了,有的被重新装饰一新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我决定开展蛋这个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蛋是怎样来的;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观察探索蛋的特征;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蛋的营养及对自己的好处,逐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了解那些动物会生蛋.

5.引导幼儿活动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1、蛋是怎么来的?

2、所有的蛋

都有蛋清和蛋黄吗?

3、蛋都由什

么用处?

4、咸鸭蛋是怎么来的?

1、利用背景板创设“蛋”是怎么来的这一画面,教师只布置大块具体内容岁主题的进行与孩子们共同完善。

2、前景墙也随主题的不断深入随时天家或更换内容与幼儿共同完成

3、教师四周墙面随活动深入可展示活动步骤及各种资料。

1、欣赏角:引导家长与孩子们利用休息时间共同制作蛋壳玩具,摆放在自然角。

2、自然角:将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种蛋摆放在自然角。

3、电脑区:添加有关蛋的光碟,也是孩子们收集的。

4、益智区:添加蛋的多种拼图。

5、添加剪纸的蛋可供孩子们制作蛋的玩具

1、向家长展示主题网络及主题教育目标

2、随时向家长介绍主题进展情况。

3、提出家园合作及亲子活动的具体适宜及建议

1、故事:“鸭妈妈找蛋”

2、歌曲:“小鸡出壳”

3、各类商店、超市、书店

中班教案课件 篇3

在为中班主题《我爱我家》选择素材的时候,我找到了这本儿童图画书,初读《火焰》,与其说是感动,不如说震动,它摈弃了传统歌颂母亲的温柔和慈爱,以涤荡起伏的故事情节,蒙太奇般的画面,表现了一个狐狸妈妈为营救自己的孩子所表现的坚韧、刚毅和机智。

读完故事每个人不禁要问:狐狸妈妈为什么要带着孩子离开自己的家园呢?是谁使狐狸妈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营救孩子呢?如果狐狸妈妈在半途中遇险,或者红毛最终没能回到妈妈的身边该是怎样的命运呢?从中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又会引发更多的思考,这似乎已经超出了《我爱我家》的话题,进入了另一个主题。

在选与不选的犹豫中,我对主题的开展重新开始思考,感到世界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的联系,任何主题都会与其他主题关联,开展主题的本意,就是让孩子的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体验相联系,而不是封闭在特定的环境里,寻找主题关联的线索,会使我们的教与学更为丰满,视野更开阔,儿童发展和生成新主题的空间也会更大。

活动目标:

理解狐狸妈妈为了孩子表现的勇敢和机智,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放大的图画书多媒体课件。

2、 有树林背景的包装纸。

3、 纸印狐狸妈妈和她的孩子、红色橙色的炫彩棒、宝贴。

4、 幼儿调查过妈妈保护自己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一、回忆前期经验,引入主题:

◎ 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如果碰到危险,你的妈妈会怎么做呢?说说妈妈保护你的故事吧!(幼儿自由谈论:过马路、生病照顾等……)

◎ 小结: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最爱自己的宝宝。今天我也请来一位妈妈,看看她是谁?ppt1——它是狐狸妈妈,名字叫火焰,猜猜她的名字为什么叫“火焰”?

◎ 小结:原来火焰妈妈身上的颜色和火焰一模一样。带音乐背景的ppt2——火焰不是熊熊燃烧的火,而是一只火红色的狐狸妈妈,她带着2个宝宝住在安静的大森林,日子过得很快乐。

◎ ppt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森林里传来了一些奇怪的声音,有时候很奇怪的事情。 “呜……咯嚓咯嚓!”“咯吱咯吱……哗啦啦啦!”

◎ 提问:出了什么事?(火车开进了大森林,电锯把一棵棵大树砍倒了,火焰妈妈心里感到很紧张,觉得这里变得不太安全了,还是赶快带着宝宝搬家吧!谁知一不留心,啊呀,一个宝宝掉进了陷阱)ppt4

◎ 提问:什么是陷阱?(猎人故意挖的一个地洞)ppt5 原来猎人挖了一个陷阱,把小狐狸抓走了,准备去卖掉赚钱,这下糟糕啦,狐狸妈妈会怎么样?她会丢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吗?如果你被坏人抓走了,你的妈妈会怎么样?

ppt6——勇敢的火焰妈妈不会放弃,她悄悄地跟着猎人来到家里,你们找到宝宝在哪里吗?(观察画面背景)

◎ 提问:小狐狸被猎人关在笼子里,你们看见猎人家里还有什么?

◎ 猎人发现了火焰妈妈,马上追了出去,想抓住大狐狸,火焰妈妈赶紧逃,逃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她有没有救出自己的狐狸宝宝?还要继续去救吗?

◎ 火焰妈妈一定要救出自己的孩子才离开大森林,看上去白天不行,只能什么时候去救? ppt7——看见火焰妈妈吗?

中班教案课件 篇4

1、教师:“叽叽叽叽,谁来了?”原来你是一只小老鼠。“哎呀、家里面好闷啊、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走呀走、突然小老鼠闻到了香味(嗅嗅鼻子)、小老鼠四处的找、然后发现了桌子上有一盏灯。哇,灯油好香呀。小老鼠四处的看看,没有猫的`身影。小老鼠偷偷的飞快的爬上了灯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小老鼠吃饱了,想回家了,可是小老鼠吃的太饱了,肚子鼓鼓的,爬不下来了,怎么办呀?突然,“喵喵”小猫回家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从灯台上滚了下来。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1)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故事里有谁?(小老鼠、小猫)教师就出示小老鼠和小猫的图片)

(2)真棒,那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瞪着小眼睛,偷偷上灯台)。

(3)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中班教案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 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2、 发展幼儿动手及看图示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手工材料,剪刀,浆糊等。

活动重难点:乐意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

你们吃过面包吗?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面包房子。

二、教师示范:

1、先剪下房子图案,沿实线分别剪出房子的两扇门。

按虚线折叠好房子,并粘贴好。

2、剪下图案1.2折叠好,然后粘贴到房子门后。

3、示范游戏:打开面包房的门,面包就出来了。

三、幼儿制作:

1、老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2、请能力强的孩子边看图示边制作。

3、请先做好的孩子玩“面包房”的游戏。

﹙两两合作,一个孩子当面包师傅,烘烤面包,一个孩子当顾客,来买面包﹚

四、评选“优秀面包房”。

“面包房”要进行一个评选,选出最优秀的面包房,这个面包房要干净,剪得光滑受顾客的欢迎。

教学反思:

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很有吸引力,首先一开始孩子对面包感兴趣的,那面包需要放在面包房里做,奇怪了那面包房是怎样的呢?带着好奇心,前面环节完成得很顺利。在第二环节我重点讲解剪出房子两扇门,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在幼儿操作时,引导能干的孩子自己看图示一步步的做下来,独立完成作品,能力弱的幼儿不懂就问,加上也很积极去操作,也很快完成了。而在操作中看来他们还是难在最后糕点纸条的折叠,看不懂图示,这是活动准备的不足之处,没有细致的讲解,更没有抓住难点。

中班教案课件 篇6

活动名称:水果大餐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有爱吃水果的好习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的乐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动手制作能力,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基本特征,尝试动手制作方法简单的食品。

活动准备:

1、准备常见的秋季水果,餐具,擦手毛巾和小围裙。

2、制作水果拼盘、果酱、沙拉的工具和材料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参观“水果店”,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与同伴说说它的名称、样子、味道及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师幼讨论水果的营养,说出自己知道的水果的不同吃法,简单介绍水果沙拉等的制作方法。

3、师幼一起讨论工具的使用方法,请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自由选择水果和制作工具,分组尝试进行操作。教师提供帮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引导幼儿注意水果品种、颜色、味道的搭配。

4、请幼儿展示作品,并说出自己制作的食品名称和制作过程。教师与幼儿共同品尝,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5、请幼儿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劳动,体验劳动、合作的快乐。

中班教案课件 篇7

“寻宝”对幼儿来说,由于它充满了挑战、迎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是百玩不厌的游戏。中班的幼儿对类似“寻宝”游戏的拼图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也有了初步的意识与欲望,因此,本活动在设计时确立了以“藏宝图”为线索,以“礼物”为目标,设置了“池塘捞宝瓶”“四友拼宝图”“齐心寻礼物”三个问题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会利用周围的物品、材料或独立或合作地解决问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游戏目标

1.尝试利用身边的物品打捞塑料瓶,学习与同伴合作拼图寻找礼物,从中培养或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愿意用语言与同伴交流、分享打捞塑料瓶与合作寻找礼物的经验。

3.体验寻找礼物的乐趣。

二、游戏准备

1.把若干张关于藏宝地点的照片分成四份装在塑料瓶里,每张照片的背面颜色各不相同;把若干包水果礼物用红色的盒子装好,分别放置在与图纸相对应的地方。

2.准备一个较大的模拟池塘场景,在其中远近和高低不同地放置若干个塑料瓶,每个塑料瓶上都用软铅丝穿一个环,池塘四周放一些雨伞、竹竿和小棍等物品。

3.一个可以放若干个塑料瓶的筐;磁性板、磁铁若干。

三、游戏过程

1.引入活动。

(1)师:今天园长准备了许多礼物送给小朋友,不过这些用红色盒子装好的礼物只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才能拿得到。因为礼物被藏了起来,只有先拿到放在塑料瓶里的藏宝图,才能根据图纸找到它们。可是,这些塑料瓶都掉进了小池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评析:既达到了交代活动内容的目的,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与幼儿一起观察池塘场景,教师提问:塑料瓶都掉在哪里了?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安全地从小池塘里捞起塑料瓶呢?

评析:通过观察,了解各个塑料瓶的不同位置;通过开放性提问,可以引发幼儿思索以下问题:哪个瓶易取、哪个瓶难取?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取到?从而让幼儿在心理上自然形成一种选择―一我最想取哪一个瓶,用什么方法取,并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取塑料瓶。

(1)师:小池塘四周有雨伞、竹竿、小棍等物品,想一想,它们可以帮我们的忙吗?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捞起一个塑料瓶?

评析:通过引导,观察周围物品的不同,幼儿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2)幼儿取塑料瓶,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最合适的材料及方法进行尝试,并提醒幼儿东西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评析:在取塑料瓶的过程中,能力不同的幼儿会选择难度不同的塑料瓶进行打捞,当有的幼儿无法独立打捞起来时,旁边的`幼儿会主动上前帮助。通过场景中塑料瓶摆放的不同位置,不仅培养了幼儿学习利用身边的、周围的材料来独立地解决问题,更引发了幼儿主动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了成功的体验。同时,提醒幼儿东西用完后放回原处,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3)集中幼儿,师幼共同分享:你是怎么捞到塑料瓶的?谁想出了不同的办法?

评析:通过集中分享,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相应的动词,同时也在与同伴的分享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3.合作找礼物。

(1)师:检查手中的瓶子是否都已拿到:取出藏宝图,看看礼物到底藏在哪里。出示小筐,并提问:把塑料瓶放在箱子里,以后我们还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游戏呢!

评析:通过检查可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下一个游戏的机会,而小小的提示是为了让幼儿明白废旧材料的多种用途。

(2)师:藏宝图里还有一个秘密,藏宝图被分开了,只有找到四张反面是相同颜色的图纸拼起来,才能知道礼物在哪里。桌子上准备了磁性板、磁铁,如果四个“好朋友”都找齐了,就可以到桌子上去拼一拼,拼好后拿着完整的藏宝图手拉手一起去找礼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先找到礼物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材料的充分准备,提高了幼儿成功拼合的几率,为顺利寻找到礼物奠定了基础。

(3)幼儿寻找同伴,合作拼图找礼物,教师引导幼儿按图纸背面的颜色寻找好朋友,拼好后手拉手一起寻找,一起回活动室。

评析:每组幼儿都能手拉着手,认真、仔细地依照图纸一边看一边找,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细致地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集中分享:你们找到了什么礼物?

评析:在与同伴的交流、分享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已有经验,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体验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4.延伸活动:分享礼物。

师:看看有多少礼物,想一想,这些礼物四个人该怎么分呢?

评析:在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同时,渗透学会分享的教育。

四、游戏反思

活动的主题“寻宝大行动”能依据幼儿生活中“打捞物品”“拼图游戏”“按图示寻找某个地点”三个内容为主线,合理、有序地安排游戏活动的进程,培养幼儿独立、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如何生活、如何生存”,这充分体现了选材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原则。

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通过创设一系列有趣的“池塘捞宝瓶”“四支拼宝图”“齐心寻礼物”等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欲望,通过设置打捞难度不同的塑料瓶,提供长度、轻重、形状不同的生活物品及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地进行操作、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活动进行的指挥者,而是活动的积极支持者、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是在与幼儿共同活动的过程中,以伙伴的方式引导他们活动,以支持者的方式给幼儿提供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及提问上的支持,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达到和谐统一。

中班教案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幼儿能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叽叽叽叽,谁来了?”原来你是一只小老鼠。“哎呀、家里面好闷啊、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走呀走、突然小老鼠闻到了香味(嗅嗅鼻子)、小老鼠四处的找、然后发现了桌子上有一盏灯。哇,灯油好香呀。小老鼠四处的看看,没有猫的身影。小老鼠偷偷的飞快的爬上了灯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小老鼠吃饱了,想回家了,可是小老鼠吃的太饱了,肚子鼓鼓的,爬不下来了,怎么办呀?突然,“喵喵”小猫回家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从灯台上滚了下来。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1)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故事里有谁?(小老鼠、小猫)教师就出示小老鼠和小猫的图片)

(2)真棒,那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瞪着小眼睛,偷偷上灯台)。

(3)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二、完整欣赏动画,带领幼儿念儿歌

1、教师结合动画完整念儿歌。

2、与幼儿已学的儿歌进行对比,逐句引导幼儿念儿歌。

三、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

1、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

用拍手、拍头、拍肩、拍肚子,拍腿、跺脚等肢体动作逐句来表现儿歌。

2、引导幼儿练习动作表演儿歌。

老师说:“你们觉得儿歌中的小老鼠好不好玩啊?(好玩)那我们戴上自己的小老鼠头饰来学学小老鼠好不好?”

(1)启发幼儿来表演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两手食指在胸前相对做小老鼠走的动作。)

(2)启发幼儿瞪着小眼睛的动作,(两手在眼睛前打转)

(2)启发幼儿做一做上灯台的动作。

(3)启发幼儿学一学小老鼠偷油吃的样子。

(4)引导幼儿做一做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样子。(教师提示幼儿将两手放在胸前从上向下做绕拳动作,同时身体下蹲。)

四、游戏“猫来了”

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先说明一下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先请二个小朋友来当老鼠,老师来当猫,老鼠要出来找吃的,但是要躲起来(可以躲在任何一个地方)结果被猫发现,猫大叫一声,然后跑回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猫就抓不到你们了。

2、教师扮演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3、幼儿扮老鼠或“猫”一起表演。

五、结束语

现在请小朋友们当小老鼠躲到外面去,猫去捉老鼠。

附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

一只小老鼠,瞪着小眼睛。

偷偷上灯台,为吃一口油。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绘本教案分享十五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应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稿写每个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的完善体现了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低。那么,从哪些角度去准备和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经过耐心的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绘本教案”,希望这些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作为参考和使用。

绘本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感受故事中小鸟与老奶奶、老爷爷之间互相关爱的深厚情感。

活动准备

绘本《鸟窝》PPT或电子书,人手一本绘本,背景音乐《童年》。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书,瞧,封面上有什么?

(幼儿观察图片与文字,自由表达)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鸟窝》,书里面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集体阅读

理解小鸟与白头发老奶奶互相关爱的情感。

1.观察绘本第2页,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师:这是什么地方?里面住着谁?

师: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2.观察绘本第3、5页,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鸟与老奶奶共同生活的情景。

观察第3页,师:是谁来到了独自居住的.白头发老奶奶家呢?(小鸟)他们在干什么?(白头发奶奶在织毛衣,小鸟在唱歌)老奶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么发现的?

观察第5页,师:小鸟给白头发老奶奶带来了欢乐,那么她又是怎么照顾小鸟的?

师:小鸟和老奶奶成了一对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可是,有一天……

3.教师配乐朗读绘本第6~11页,了解故事的第一个转折。

师:老奶奶收到了谁的来信,信里写了什么?她把房子卖给了谁?又对老爷爷说了什么?

4.观察绘本第12、13页,体验老奶奶与小鸟的依依惜别情。

师:老奶奶走了,她和小鸟依依不舍地告别,她会对小鸟说什么呢?小鸟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自主阅读

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老爷爷住进来后的情景。

1.幼儿自主阅读剩余部分,猜测画面内容(播放轻音乐)。

师:后来老爷爷搬进来了,他会和白头发老奶奶一样,与小鸟快乐地生活吗?请你从第14页开始一页一页往后看,一直看到书的最后,答案就藏在里面。

2.集体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师:老爷爷住进来后是怎样做的?他和小鸟成了好朋友吗?(重点页引导)

第14、15页,师:老爷爷和小鸟是怎样生活的?和当时老奶奶在的时候一样吗?

第18页,师:老爷爷又给小鸟做了什么样的窝?山坡上有什么变化?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看了一本好看的图画书,许多小朋友都会一页一页地翻,用好听的话介绍给大家听,还能告诉大家是第几页,下次我们再来仔细地找一找《鸟窝》的秘密。

绘本教案【篇2】

标题:奇幻冒险绘本教案

导言:

绘本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展现给孩子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趣的绘本不仅能够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本教案旨在通过挑选多样化的有趣绘本,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教材选择及目标

1. 教材选择:《熊猫熊猫,我看见了什么?》

2. 教材目标:通过这本绘本,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导入与热身活动

1. 引导孩子们回忆个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以激发他们的观察力。

2. 观看一段熊猫的视频,帮助孩子们建立对熊猫特征的记忆。

三、教学过程

1. 阅读部分:指导孩子们阅读《熊猫熊猫,我看见了什么?》,并画出自己所看见的物体。

2. 分组活动:将孩子们分为小组,让他们展示并比较各自绘制的物体。

3. 讨论:通过对比和讨论,引导孩子们发现各自绘图中的差异。

4. 总结:引导孩子们总结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四、延伸活动

1. 制作拓展绘本:让孩子们按照自己喜欢的题材制作属于自己的绘本,并分享给同伴们。

2. 主题角色扮演:以绘本中的角色为蓝本,让孩子们分组表演一场小剧场。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和评价孩子们在小组活动、讨论和总结环节的表现,了解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绘本的引导,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但在延伸活动环节,可适当增加一些创新性的活动,使其更有趣味性。

结语: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形式,在儿童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创造性的绘本教案,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本教案选择了《熊猫熊猫,我看见了什么?》作为教材,旨在激发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逐步引导和讨论,培养孩子们的思辨意识和总结能力。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些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启发。绘本教学是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灵活运用绘本和制定好教案,可以将阅读变成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进而让他们在悦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绘本教案【篇3】

主题: 勇敢与坚持

范文:

绘本教案

故事标题:《小兔子的勇敢冒险》

故事简介:

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小兔子的动物,因为害怕冒险而过着平淡的生活。一天,小兔子听说了一个神奇的宝藏被藏在了深山之中,并决定要寻找它。在冒险的过程中,小兔子遇见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并顺利找到了宝藏。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传递勇敢与坚持的重要性。

故事教学目标:

1. 培养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2. 培养孩子坚持不懈、追求目标的品质。

3.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勇于冒险的心态。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猜谜游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

1. 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和勇敢、冒险等主题相关的物品。

2. 孩子们通过触摸、听觉等感官来猜测这些物品的功能和用途。

3. 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他们讨论勇敢与冒险的意义。

活动二: 制作勇敢勋章(激励孩子的积极情绪)

1.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勇敢的形象或故事片段。

2. 鼓励孩子们描述这些形象或者故事片段中的勇敢行为。

3. 孩子们使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勇敢勋章,以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

活动三: 听故事+讨论(启发孩子思考勇敢与坚持)

1. 教师讲述《小兔子的勇敢冒险》一书,并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2. 孩子们分组讨论小兔子在故事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教师总结孩子们的讨论结果,并加深他们对勇敢与坚持的理解。

活动四: 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勇敢表达能力)

1. 孩子们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勇敢与坚持的感觉。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来介绍他们的角色,并分别描述角色在故事中的勇敢行为。

3. 全班同学共同表扬每个小组的勇敢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活动五: 制作勇敢海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1. 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纸制作属于自己的勇敢海报。

2. 每个孩子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勇敢的动物或人物来描绘。

3.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海报,并理解不同人对勇敢和坚持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孩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目标。着重培养孩子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启发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积极向上的品质。

绘本教案【篇4】

大班绘本阅读:一本没有人打开的书

来源: 作者:bolan 发布时间:2011-6-19 7:27:00 浏览:[107] 感谢bolan上传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能用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动作神态。

2、感受故事的神秘性,理解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

活动准备:

绘本书,PPT课件,电子书,录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音乐导入情境PPT

1T:夜深了,温馨的房间里静悄悄,小女孩睡了,小动物睡了,一切都睡了,此刻,小女孩做了一个甜甜的梦,让我们一起去梦中看一看。

二、欣赏图画,理解动物们看书的方式。

1、学习动物们看见书的神态、动作,并用语言表述。

PPT

2T:她在梦中梦到了一本书!

PPT3:集体学

T:哗啦啦,一阵风吹来,把书(翻开了)。

T:咦?书在哪?谁也发现了这本书(兔子)兔子不知从哪里“腾腾腾”地跳过来。在书上“腾腾腾”地跳了几下,又跳走了。

T:兔子在书上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兔子看见书的样子?(谁还愿意来学一学小兔?我们一起来帮他说一说。)

T:兔子在书上“腾腾腾”地跳了几下会留下些什么呢?(也许,有可能,或许,还有呢?你觉得呢?)

PPT4:分组学

T:可是兔子急急忙忙地跳走了。哗啦啦,风把书翻过去一页,这次书又在哪里呢?谁也发现了这本书?

T:野鸡“扑楞楞”飞过来,它在书上做了什么?

(它在书上蹦了两下,又飞走了)

T:男小朋友先学野鸡看见书的样子!

T:野鸡会在书上留下些什么?

T:可是他也飞走了。

PPT5:个别表演,幼儿表述

T:哗啦啦,风又书翻过去一页,书又吹到了哪里?一颗橡果“咕噜咕噜”滚到书上,(教师用手指引书的位置)橡果是松鼠最喜欢吃的了,松鼠会怎么做呢?

T:松鼠“搜”地蹿过来,拿走了橡果!谁愿意来学松鼠?(我们边看表演,边说一说)

PPT6

T:哗啦啦,风又把书翻过去一页,还有哪些动物会看到这本呢?(野猪,老虎,熊)

2、分组讨论图画内容,能用完整的一句话描述画面。

出示图,个别讲述图画,T: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书在哪?动物们发现书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T:请小朋友带好图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T:现在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你看到的动物,看见书做了什么?教师帮助总结

T:你看到的是谁?它在做什么?(你觉得呢?有不一样的吗?)

教师操作空白书,小结:刚才动物们看见书以后都做了什么,我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PPT7

总结:动物们谁都没有留下来翻完这本书。呼——风把书合上了,这里有一本书,一本没有翻完的书。谁也不知道书的结尾是什么?

PPT8

T:这时,一个女孩到树林里玩,发现了这本书,她会怎么看这本书?我们一起来欣赏。

3、欣赏并理解梦与现实的关联。

PPT9

T:小女孩看书的时候在做什么?

PPT10(同时打开操作书)

T:小女孩走了以后,小动物们回来打开书,看着看着为什么都笑了呢?

T:是的,他们从书里看见了自己。树林里有一本书,书里有我!

PPT1

1总结:原来,小女孩在房间里做了一个的梦,梦里有她喜欢的树林和动物朋友。小姑娘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

三、完整欣赏

T:小姑娘的梦就在这本书里,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遍。

PPT1 T:那你会做梦吗?你会梦到什么?(你做的是伤心的梦,快乐的梦……)

总结:原来,我们都会做梦,会做快乐的梦,会做伤心的梦,会做可怕的梦,还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梦,那我们也像小姑娘一样把自己的梦变成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吧!

一本没有人打开的书

哗啦啦,一阵风吹来,把书翻开了。

兔子不知从哪里“腾腾腾”地跳过来。在书上“腾腾腾”地跳了几下,又跳走了。

哗啦啦,风又把书翻过去一页,野鸡“扑楞楞”飞过来,它在书上蹦了两下,又飞走了

一颗橡果“咕噜咕噜”滚到书上,松鼠“搜”地蹿过来,拿走了橡果!

老虎大摇大摆地走来,它不经意地在书上踩了一脚,走过去了。

野猪“呼哧呼哧”跑过来,它“哼哧哼哧”地闻了闻书,无所谓地跑走了。

熊摇摇摆摆地撅着屁股走过来,它在书上坐了一会儿,又摇摇摆摆地离开了。

呼——

风把书合上了,这里有一本书,一本没有翻完的书。谁也不知道书的结尾是什么。一个女孩到树林里玩,发现了这本书。咦,她看书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妈妈来喊她,她放下书和妈妈走了。

女孩走了以后,小动物们一齐聚拢到书旁,他们打开书,看着看着都笑了。

树林里有一本书,书里有我。

?

?

大班绘本阅读《第五个》

164 [打印] [大 中

小] 作者:泰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刘建枫 发布时间:2010-06-21 查看: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小木偶的表情变化,体验等待的心理历程。

2.通过观察、对比、想象、猜测、验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3.让幼儿知道对黑暗和未知的紧张恐惧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活动准备:

制作绘本PPT,幼儿人手一册绘本,用小夹子将书的最后两页夹起来。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ppt的形式出示书的封面、扉页。1.封面,引导幼儿知道故事的名字以及主人翁。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封面上都有谁?(原来这是一群小玩偶)一共有几个呢?(五个)

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最靠近门的,是只没有翅膀的企鹅;企鹅的身后是少了一个轱辘的小鸡;接下来是独眼的小熊,右臂上打着绷带;第四个是一只青蛙,好像也有点什么毛病;最后就是折了长鼻子却还笑着的木偶了。原来这是一群受伤的小玩偶。)

2.扉页,这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小木偶。(小木偶独自坐在椅子上,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右边。)

小结:扉页上前面四个小玩偶的表情有的紧张,有的惊讶,有的害怕,只有坐在第五个的小木偶与众不同,他似乎在笑呢。小木偶是书的主人翁,他坐在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第五个》。

[点评:导入环节,引人入胜。好奇怪的封面,好奇怪的小玩偶,好奇怪的表情,好奇怪的第五个,老师紧紧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将幼儿探索的欲望充分激起。] 3.故事的第一幅图,重点营造压抑焦虑的气氛,让幼儿体验紧张感。师:这个房间给人感觉怎么样?(一张泛着白光的小吊灯的房间,给人阴森森的感觉,很害怕很恐惧。)

这五个小玩偶都在看着哪里?(一堆损坏了的玩具,似乎在等待什么。)门里面有什么?(门缝里透出一束很强的光)

那门里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给幼儿足够思考的空间)

师:下面小朋友自己看书,看看到底放生了什么事!要求幼儿重点观察小玩偶的表情,特别是第五个小木偶的表情。

[点评:在气氛的渲染上,老师可谓和本书的作者一样,花费了足够的心机。用自己的语气、表情,步步设疑,似乎在暗示什么。老师对幼儿自主阅读提出要求,让幼儿目的明确,同时学会认真细致地观察。]

二、幼儿自由阅读联想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师:刚刚小朋友看了书,你看懂故事中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他们的表情你猜猜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点评:充分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大班幼儿联想丰富,老师给予了及时肯定,让幼儿体验了想像与表达的快乐。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幼儿的想像与表达也像开了阐门的水一样,一泄而出。]

三、师幼共同分析故事,观看门开了,出来一个

师:你们瞧,开门的力量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得出来开门的力量很大?小动物们都是什么样子?好可怕,可是有一个人觉得不可怕,是谁?坐在第五个的小木偶在笑,他在笑什么?

2.进去一个(观察小木偶的表情猜测心理)

师:谁进去了?他是怎么进去的?他进去干什么呢?要做手术了,心情怎么样?看看坐在旁边的小玩偶的表情就知道了。前面几个小玩偶都有些紧张,谁的表情不一样?他在笑什么?继续往下看。

3.还剩四个(重点猜测小木偶的心理)

师:小玩偶们又静静地等待着,气氛开始紧张了,你们猜猜他们心里会想什么?那我们看看第五个小木偶,他笑了吗?他看着门,心里会想什么呢?

4.出来一个(观察小企鹅出来的样子,并学学样子)5.进去一个(观察小鸭进去的样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6.还剩三个(幼儿充分猜测小木偶的心理,体验等待的恐惧)

师:房间里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再来观察小木偶,他把脸转过去了,前面的人越来越少了,后面还有人吗?他会想什么?

7.出来一个(观察小鸭出来的样子,并大胆地讲述)

8.进去一个(通过观察小熊进去时小青蛙的表情,体验气氛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

9.还剩两个(猜测小木偶的心理)

师:看看小青蛙急得怎么样了?小木偶呢?你觉得他一边摸鼻子心里会想什么呢?

11.出来一个,进去一个(学习小熊出来时的样子)

12.还剩一个(气氛达到了最紧张的时刻,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师:这时小木偶怎么了?他为什么会哭呢?他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师:小木偶现在哭了是因为他害怕,他孤单,那他开始为什么笑呢?(带幼儿把小木偶的表情从p2—p14完整地看一遍)

13.门开了,出来一个

师:快看小青蛙是怎么出来的?小木偶看到小青蛙出来,他心里会想什么呢? [点评: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最最亮点的部分,老师引导是否得当,直接关系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老师完全是以一位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小玩偶和老师一起紧张、一起神气、一起恐惧,一起害怕,仿佛自己就是那“第五个”。]

四、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再次自主阅读图书。1.师:你觉得小木偶会进去吗?他是怎么进去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帽子拿下来呢?他进入那扇门里会看到什么?(幼儿大胆猜测)

师:好,请小朋友打开夹子,看一看,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现在他看到老医生还会害怕吗? 2.完整地看图书。

[点评:终于,经历了这么多,孩子们都恍然大悟。原来等待的过程充满了刺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的感觉真痛快呀!]

五、情感迁移,通过幼儿介绍自己曾经和故事中的“第五个”一样感受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幼儿知道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不必要太过紧张,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点评:这一绘本意在给孩子无畏的勇气、克服黑暗和恐惧的信心,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放松,学会耐心,学会等待,学会面对,结果并不如想像中的可怕,从而帮助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活动反思:

对于一本优秀的绘本,老师首先必须用心地阅读,经过自己反复多次的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内化作者的用意,才能有能力指导幼儿阅读。《第五个》全文只有七十五个字,一切都隐藏在画面之中。执教老师紧紧抓住三点,使得活动非常成功:

1.色彩的对比。全书以深蓝色的背景为基调,一盏泛着冷光的吊灯,画面上弥漫着一种压抑焦虑的感觉。门开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的门后面那温暖的亮光。在蓝灯存在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压抑冰冷的,但是红灯的那个世界却是截然相反的。以至于绘本的最后,紧闭的大门底下隐约透出的一些光亮,它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多么美好的希望与遐想。

2.环境的变化。一盏泛着冷光的吊灯,一群坐在椅子上忐忑不安的小家伙。突然,门开了!开门的力量似乎很猛,带起了一阵风,把蓝色的吊灯都给吹得摇摇摆摆,小家伙们也跟着倒向了一侧,好可怕啊!接着,门开了,出来一个,门关了,进去一个,门开了,出来一个??小木偶也进去了。

3.人物的表情。特别是主人翁小木偶的表情变化。扉页上是木偶独自坐在椅子上,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右边。第一页小木偶折了长鼻子却还笑着的。第一次门开了,小家伙们也跟着倒向了一侧,好可怕啊!故事还在继续,第一个小企鹅走进另一个屋子。他应该非常紧张吧?看看剩下几个玩具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望着企鹅,都有些不安,只有最后那个木偶,它的笑容更灿烂了,好像是在幸灾乐祸呢。接着大门又关上了,青蛙的嘴巴张得更大了一些,似乎越来越不安。木偶的笑也不那么开怀了,一页一页翻下去。门打开,门关上。小鸡进去了,小鸡出来了。小熊和青蛙继续紧张,木偶却不再笑了,快轮到他了,他也开始紧张了。等小熊进去之后,气氛一下子紧张到了极点,青蛙整个仰翻在椅子上,马上就是它了!而木偶呢,这回再也没有了置身事外的坏笑,它可怜兮兮地伸手摸了摸自己断了一截的鼻子。小熊出来的时候手舞足蹈的,受伤的胳膊已经治好了。最后,青蛙慢慢爬进屋子,门关上了。屋子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木偶一个人了,它大概感到孤独和恐惧了吧,眼泪都流下来了??

在进行绘本阅读时,老师真正把自己变成孩子来观察画面,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观察,去对比,去想象,去猜测,去验证,去获得与猜想吻合的惊喜和与猜想不符的惊奇,而这些惊喜和惊奇,正来自于老师适度的引导与提示。

绘本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力,了解树叶带给大家的好处。

2.学会用“树叶飘到,。”的句式写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方案二中的目标2:学会用三种不同的句式来写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句式写话。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本绘本,出示封面――《风中的树叶》,猜猜书里会写些什么?

2.带领学生阅读第一、二页。

第一页:在一根柳树枝上,长着十片各不相同的柳叶。秋天来了,它们在枝头摇摇欲坠。

(1)读了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有十片柳叶,它们都是各不相同的。秋天来了,柳叶要掉了。)

3.这十片柳叶会到哪里去呢?继续阅读,边读边想:哪一柳叶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除了书中写到的这几种可能,你们还会想到哪些呢?看谁比作者还厉害呢! 用上“树叶飘到 , (有什么用) 。”的句式来说。

2.小朋友说得多好呀!那你们想不想当小作者,把你们说的写下来呢? 出示段落

(2)学生练写(提早写好的孩子先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再帮助写得慢的孩子。)

(3)反馈交流:

四人小组内自己组合练读,修改。

方案二:

(1)发现这八句话中有三种句式。

(2)选择一种句式练写。

第二个层次:挑选八位学生的写话连成一篇,重在点评谁的.写话更有想象力;

(4)再选择其他两种句式来写。

1.阅读最后两页页――

第二年春天,柳树的根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

不久,树枝上又长出了十片新的柳叶。

师:是啊,大自然就是这样奇妙,原来的树叶会帮助新的树叶的生长。

2.课后小朋友还可以再看看这本绘本,你们还会发现很多秘密呢!

绘本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月亮,生日快乐》是美国图画书作家法兰克·艾许最脍炙人口的“Moonbear”系列中的一本,也是美国教育协会推荐阅读的100本图画书之一。作者创造的小熊形象憨厚单纯,心地善良,富有想象力。在这个故事里,作者用了一个简单的回声原理,实现了小熊找朋友的渴望。幼儿阶段,孩子总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与他们自然对话;同时,也渴望纯真的友谊。通过绘本中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孩子们能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感受朋友之间互相关心、彼此分享快乐的纯真友情。

2、初步理解回声的含义,愿意大胆地参与表演活动。

活动准备:电子书《月亮,生日快乐》、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幻灯片一)

1、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画书,看看,封面上有什么?

2、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小熊和月亮之间,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分段欣赏故事

【有一天晚上,小熊望着天空想:送个生日礼物给月亮不是挺好吗?】

1、可是小熊不知道月亮的生日是哪一天,也不知道月亮喜欢什么生日礼物,那该怎么办呢?

2、我们还是来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于是,小熊爬上一棵高高的树上大叫:“嘿,月亮,”月亮没有回答。小熊心想:“也许是我离月亮太远了。”于是小熊划船渡过小河,走过树林,爬到高山上,“现在我离月亮近多了”】

1、小熊是怎样靠近月亮的呢?他做了哪些动作?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现在小熊离月亮近多了,它会对月亮说什么呢?

【于是小熊又大叫“嘿,你好!”从那个山头传来了回声:“嘿,你好!”“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我的生日刚好是明天哟!”“我的生日刚好是明天哟!”“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小熊想了一会儿说:“我想要一顶帽子。”“我想要一顶帽子”“再见了”“再见了”】

1、小熊说了哪些话?月亮又是怎么回答的?月亮和小熊的话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哦,小熊说什么,月亮也说什么,它们的话一模一样,我们再来听一遍。

2、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熊真的在和月亮说话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学回声:现在我是小熊,你们来做大山的回声,好吗?想一想,大山里传来的回声应该是怎么样的?谁愿意来试试?还有谁愿意来试试?

过渡:小熊以为月亮想要一顶帽子,小熊回家后会做什么事?

【小熊回到家,上街去给月亮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当天晚上,小熊把帽子挂在树枝上,好让月亮找到。它在树枝下等了不久,月亮就漫漫穿过树林,爬到树枝上戴上了帽子。小熊说:“戴起来刚刚好。”】

1、小熊回家后做了什么事?

【小熊去睡觉了,帽子掉在了地上。第二天早上,小熊看到门前也有一顶帽子,“月亮也送我一顶帽子。”正在这时,一阵风把小熊的帽子吹走了。】

1、第二天早上又发生了什么事?

【当天晚上,小熊划船渡过小河,走过树林,爬到高山上,它等了很久,月亮都不说话,小熊只好先开口。小熊说:“我把你送给我的帽子搞丢了”“我把你送给我的帽子搞丢了”“没关系,我还是一样喜欢你”“没关系,我还是一样喜欢你”“再见了,祝你生日快乐!”“再见了,祝你生日快乐!”】

1、小熊又去见月亮了,它是怎样靠近月亮的呢?我们一起来学?

2、这次小熊说了什么?月亮又说了什么?小熊搞丢了帽子,心情怎样?声音也要怎样?谁来学一学?还说了什么?

后来说完话,小熊心情轻松了,声音又变得怎么样?谁来学一学?

3、还有谁愿意来试试?现在我是小熊,你们来做大山的回声。注意:小熊心里难过时,声音也要难过些;后来,小熊心情好了,声音也要高兴起来。

三、完整欣赏电子书《月亮,生日快乐》

1、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再来听一遍。如果碰到你喜欢的句子,可以跟着说一说。

2、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熊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介绍绘本。

延伸活动:

课后,引导感兴趣的幼儿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边看书边讲述。再让幼儿相互讨论:猜猜小熊和月亮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励幼儿进行初步的续编,发展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绘本教案【篇7】

有趣的绘本教案

主题:动物的故事

【绪论】

绘本是儿童阅读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教案以动物为主题,通过有趣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阅读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

2.通过故事感受动物之间的友情和互助;

3.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激发幼儿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1. 绘本:《小狗学游泳》、《小鸟和小蚂蚁的故事》、《大象的生日派对》等;

2. 图片: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 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幼儿们猜一猜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2. 引导幼儿们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入故事(5分钟)

1. 准备一本绘本故事——《小狗学游泳》;

2. 以故事为引子,向幼儿们介绍绘本的特点和重要性。

三、故事阅读(15分钟)

1. 老师朗读《小狗学游泳》的故事;

2. 同时展示故事中的插图,引导幼儿们注意细节;

3. 在阅读完毕后,询问幼儿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

1. 让幼儿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例如:小狗如何学会游泳?小狗和其他动物之间有什么友情和互助?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3. 整理总结幼儿们的回答,强调动物之间的友情和互助。

五、引入下一本故事(5分钟)

1. 准备另一本绘本故事——《小鸟和小蚂蚁的故事》;

2. 以故事梗概和插图的方式进行简要介绍,引发幼儿们的兴趣。

六、故事阅读(15分钟)

1. 老师朗读《小鸟和小蚂蚁的故事》;

2. 注意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们进行思考和猜测。

七、小组讨论和分享(15分钟)

1. 幼儿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2. 老师适时介入,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评价和总结(5分钟)

1. 通过故事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幼儿们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强调动物之间的友情和互助,鼓励幼儿们通过阅读理解更多的动物故事。

【教学延伸】

1. 邀请专业人士或动物爱好者来班级做讲座,向幼儿们介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组织幼儿们进行动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鼓励他们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绘本故事引入,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进一步对动物的特征和互助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和引导,让幼儿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幼儿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绘本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及发展情节,体验老奶奶的邻居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2、学会观察,区分不同。

3、认识开心、漂亮、舒服,能用它们说一句话。

活动流程:

(一)用《表情歌》导入:

冯老师最近学会了一首歌,小朋友们和我一块唱好吗?

问:小朋友开心吗?今天呀,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也很开心呢?小朋友可要仔细听哦!(故事欣赏)

(二)听完了故事,我们一起为它取个好听的的名字吧。(板书标题)

(三)冯老师把这个好听的故事画成了漂亮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拿出挂图,让幼儿比较,并提问:

(1)画面上是谁呀?两幅图中的老奶奶有什么不同?

(2)你们从哪儿看出老奶奶很难过呢?她是因为什么事情感到难过呢?

门口的台阶卫生间湿滑的地砖家里的白墙壁。

(3)老奶奶出门后,她的家里为什么会传出刷刷刷砰砰砰锵锵锵的声音?(邻居们帮老奶奶改造房子)

(4)结果老奶奶的房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台阶不见了卫生间多了一根扶手白墙壁被刷成粉红色。

(5)老奶奶喜欢改造后的房子吗?她开不开心?是谁给她带来了快乐,使她开心的呢?

教师小结:

是呀,正是因为有了邻居们的帮助,使老奶奶开心起来,这时的邻居看到老奶奶高兴自己也很开心。所以当小朋友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该怎么办呢?(对了,要乐于助人)

(五)冯老师手中有三个爱心宝宝,他们平时最爱帮助别人了,他们今天想跟小朋友们玩一个词句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老奶奶住在漂亮舒服的房子里好开心好开心呀!)出识词卡进行认读:开心漂亮舒服并用每个词说一句简单的话

(六)结束语: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最后请小朋友们拿出语言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老奶奶一个人孤独地居住在一间大房子里,最近她常因不开心的事而连声叹气。如:上台阶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洗澡里又因为湿滑的地砖而滑倒;家里的白墙壁让她觉得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唉!唉!老奶奶最近常常一声连着一声地叹气。大房子里阵阵的叹气声传到到邻居们的耳朵里,他们聚在一起商量: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让老奶奶每天住得舒舒服服、高高兴兴的呢?他们想了很久。

有一天,不开心、爱叹气的老奶奶提着皮箱出远门去了。这时,邻居们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提着油漆桶,拿着刷子、槌子和各式工具跑进老奶奶的大房子,不一会儿,刷刷刷、嘭嘭嘭、锵锵锵,大房子里传出好热闹的声音。

几天后,老奶奶拎着皮箱回来了。她刚想提脚上台阶,咦?台阶不见了,一道铺着彩色砖块的斜坡在屋前,老奶奶慢慢地走上去,双省力又稳当,接着老奶奶开了门,她又惊呆了,白白的墙壁被粉刷成粉红色,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屋里既漂亮又暖和。多舒服的房子呀!老奶奶放下皮箱想去洗手,她小心地走进洗手间,顺手摸到一根光滑的木扶手,扶着它前进,再也不会滑倒了。是谁想得这么周到?老奶奶!希望你过得舒服又开心。一群邻居朋友捧着鲜花走进老奶奶的家。

谢谢你们体贴地帮我修了这间让我开心的房子,瞧!我买了很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图画书和玩具,如果你们多来陪伴我,我会更加开心!从此,老奶奶有了一座让她处处开心的大房子,这房子里天天都传出老奶奶和邻居们开心的笑声。奶奶真的好开心好开心呀!

绘本教案【篇9】

有趣的绘本教案

主题:鼓励想象力的绘本教案

导语:绘本是儿童最常接触的阅读材料之一,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绘本,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

教案目标:

1.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孩子的绘本阅读能力;

3.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绘本故事:《小熊的冒险》;

2. PPT展示:绘本插图和故事情节;

3. 素材准备:彩色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利用PPT展示,展示绘本插图,激发孩子们对绘本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提问:你们见过绘本吗?你最喜欢的绘本是什么?绘本有什么特点?

二、绘本阅读(15分钟)

1. 分发绘本《小熊的冒险》,让孩子们自己阅读;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绘本插图。

三、想象力培养(20分钟)

1. 引导孩子们分享对《小熊的冒险》故事的想法和感受;

2. 分小组讨论,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小熊的冒险会发生在哪里?会遇到什么挑战?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想象结果。

四、创作绘本(30分钟)

1. 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熊冒险的情节,并将其绘制成连环画或插图;

2. 利用素材准备,让孩子们用彩色纸制作绘本插图,使用彩色笔绘制小熊和其他角色;

3. 小组合作,将插图拼贴到彩色纸上,设计并书写故事情节;

4. 完成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讲述他们创作的绘本故事。

五、分享和评价(10分钟)

1. 孩子们轮流展示自己的绘本故事;

2.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评论,鼓励积极的表达和建设性的意见。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

1. 回顾今天的课程,孩子们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

2. 学生分享对今天课程的感想和收获。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自由创作和设计绘本角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建议孩子们自己选择绘本,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分享。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孩子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有趣的绘本,并通过阅读、想象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绘本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绘本教案【篇10】

《母鸡萝丝去散步》课堂实录 执教

姚莉

一、内容简介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故事,文字极其简单,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迭宕起伏的故事。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萝丝和狐狸一前一后处于同一个画面,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让人捧腹。本书色彩明丽,构图精美,曾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获得过《纽约时报》最佳童书。

二、设计理念:

绘本是通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的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引导学生在笑声中理解画面内容,能讲述出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体会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积累语言,并让学生由此爱上阅读,在丰富的图画中展开想象,提高认知能力。

三、预设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观察画面,了解故事情节,培养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及较完整语言表达能力。

2、习得简单的阅读绘本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在绘本阅读中识字,积累语言。

4、体会图画的幽默诙谐,在读图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四、阅读准备:

Ppt课件 词卡 绘本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读过很多绘本故事,你还记得吗? 生:我们读过《勇敢的克兰西》,我很喜欢克兰西。生:我们读过《两只羊的故事》,还读过《森林大熊》。

师:是啊,绘本总是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和感动,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出示绘本书)《母鸡萝丝去散步》,请看老师写书名(板书书名),齐读课题,谁有办法记住萝丝的萝字?

生:萝字可以这样记:草字头加一个罗老师的罗字就是萝丝的萝。师:萝丝是个外国名字,我们也可以这样读:萝丝(用英语读),散步就是—— 生:到处走,随便走走。

二、观察农场,练习说话。出示Ppt1,师:瞧,这就是萝丝生活的农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农场里有很多高大的树,树上有红红的果子。生:农场里有一个小池塘。

生;农场里还有很多房子,有小车。

生:农场里有羊、小白兔,还有小松鼠、小蜜蜂。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农场的景色可真美呀!(出示PPT2)母鸡萝丝迈着轻快的步子,要去农场里散步了,可就在她的身后,一只狐狸紧盯着萝丝,他想干什么?(生:吃掉萝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我看到狐狸的红舌头都露出来,他想吃萝丝。生2:狐狸的眼睛盯着萝丝,很想把萝丝抓住。)萝丝知道这身后的危险吗?猜猜看她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板书:猜)

三、引导阅读

师:让我们随着萝丝去散步,(ppt3)她走过院子(板书词卡:院子),请读读这个词。呀,狐狸扑过来啦!猜,狐狸会抓住萝丝吗?(学生都说不会)仔细观察图画,那是什么让她逃离危险的呢?(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钉耙)生:(十分兴奋)狐狸肯定会踩到钉耙上。师:你们在哪儿见过钉耙呀?

生:我在老家的农村见过,很多人家里都有钉耙。师:在西游记里谁有一把钉耙? 生:(大笑)猪八戒。

师:是啊,猪八戒就有这么一把钉耙,你们觉得狐狸有可能会踩到钉耙上,你们猜得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ppt4)

师:真让大家猜对了,你们真聪明,狐狸果然一脚踩在了钉耙上,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在了狐狸的脸上,这时的狐狸被打得呀,送他一个词---生:狐狸被打得眼冒金星。生:狐狸被打得鼻青脸肿。生:他被打得头昏脑胀。

师:这真是自作自受啊,母鸡萝丝知道这身后发生的可笑的一幕吗?看,她的头---(生:昂得高高的),挺着----(生:胸脯),继续向前走。

师总结:看绘本时,除了要会猜,还要仔细看(板书:看)师:萝丝继续往前走,她绕过池塘(ppt5),出示词卡:池塘,认读,谁来记这两个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池塘,三点水加也字就是池,土字旁加唐字就是塘。生:我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池字,江字的工换成也字就是池。

师:瞧,狐狸这次离她更近了,只要他往前一扑,就能抓到萝丝,狐狸这是会想—— 生:我一定要抓住你。生:这次你一定逃不掉了!

师:当时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这惊险的一幕?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你会怎么说? 生:我会说:“萝丝,快跑啊,狐狸要抓住你了!” 师:你就是花间的蝴蝶,你会说—— 生:萝丝,狐狸来了,快跑!

师:你是那两只青蛙,你会说—— 生:萝丝,不好了,狐狸要抓住你了!

师:是啊,这真是太危险了,这只可怜的萝丝,这回估计没得救喽。(ppt6)咦,狐狸怎么掉到池塘里了?

生:狐狸抓萝丝时萝丝走远了,狐狸没有扑到,结果就掉进池塘了。生:我觉得是因为池塘边的地太滑了,所以狐狸就掉进去了。

师:是啊,狐狸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狐狸咕噜咕噜喝了好几口水,差点把狐狸淹死。树上的小鸟呢?花间的蝴蝶呢?两只小青蛙被吓得跳起来,他们会怎样说? 训练说话 师::这一幕太可笑了,谁来把这个场面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板书:说)看谁说得最生动。

一学生上台说:母鸡萝丝绕过池塘,狐狸跟在她的后头,狐狸想抓住萝丝,就向前一扑,结果没有抓到萝丝,自己掉进了池塘里,喝了好几口水,萝丝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继续向前走。师:大家觉得她讲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讲得还可以,但是她没有将周围的小动物讲出来,不生动。师:那有谁愿意来挑战,说我能讲得更好?

一生上台挑战讲故事:母鸡萝丝绕过池塘,狐狸偷偷跟在她的后面,心里想:萝丝,这下我一定要抓住你,要吃掉你!树上的小鸟看见了,唧唧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萝丝,快跑啊,狐狸要抓你呢!在花丛里玩耍的蝴蝶看见了这一幕,着急地扑着翅膀,好像在说:萝丝,快逃命啊!两只小青蛙在池塘边的石头上聊天,看到这惊险的一幕,急得直摆手,好像在说:萝丝,你快跑啊!可萝丝一点儿也没有发现身后的危险,还在向前走,这时狐狸身子向前一扑,这要抓住萝丝,没想到池塘边的泥土很潮湿,他脚下一滑,扑通一下栽进了池塘里,他一下子喝了好几口水,差点没淹死,两只青蛙被溅起的水花吓得跳起来,说:这只狐狸,这可恶!萝丝只管向前走,一点也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师:觉得他讲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讲得很好。师:好在哪里? 生:他把狐狸是怎样想的讲得很清楚。

生:他还讲了旁边的小动物,我觉得他讲得很生动。

师:老师也觉得他讲得很好,我们讲故事就要像这样,讲得清楚、生动。老师要给他发一封表扬信。

师将表扬信给学生:你给大家念念表扬信。

生高兴地念道:表扬信,你表现得真好,希望你继续努力。姚老师。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讲述画面背后的故事。师:这只倒霉的狐狸啊!没捉到

母鸡,倒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接着,母鸡又到哪些地方散步呢?又经历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请你大胆猜,仔细看,说清楚了。(出示PPT7、8)

师:看,萝丝越过干草堆,看图,越过就是——从干草堆上爬过,狐狸紧追其后,结果—— 生:干草塌下来,都压在他的身上。师:萝丝又经过磨坊,(出示PPT9、10)出示词卡:磨坊,磨坊是干什么用的?谁来记这两个字?

生:磨字可以这样记:麻字下面加石字。生:我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坊字:一方土。

师:这个办法不错,请你带着大家读这个词,读三遍。师:萝丝的脚被系面粉袋的绳子挂住了,结果—— 生:面粉口袋里的面粉全倒出来,把狐狸压在下面了。师:萝丝还穿过篱笆,(出示PPT11、12)出示词卡:篱笆,篱笆是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起隔离作用的东西,农村里比较常见,篱和笆都有竹字头,篱笆间有小缝,萝丝能轻松地钻过去,狐狸怎么过去呢?结果—— 生:他会跳过去,跳到了小车上。

师:萝丝钻过蜜蜂房(出示PPT13、14),狐狸坐的小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下子推到了蜜蜂房,结果——

生:所有的蜜蜂都过来追狐狸,可惨了。

师:狐狸绞尽脑汁要抓住萝丝,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组内选一个场景编故事,讲给组员听,然后各组派代表上台来讲,我们要评出故事大王,我们的评分规则是(ppt15出示)故事大王评分标准:

1、声音响亮,能把故事讲完整。(4分)

2、能把狐狸抓萝丝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讲清楚。(3分)

3、能用自己的动作语言把大家逗笑。(3分)

学生分组练习,时间3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上台展示

①、越过干草堆

一学生上台讲故事,讲得清楚流利。

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议,指出该生没有将大家逗笑,只能得7分。②、经过磨坊

小小飞虎组以全组表演的形式讲故事,效果好,全班同学被逗得哈哈大笑,得到满分。

③、穿过篱笆

开心公园组也以小组表演的形式讲故事,但没有上一组生动,得到8分 ④、钻过蜜蜂房

一学生讲得有声有色,加上自己的动作,获得大家的掌声,得到十分。教师随机点评,评出故事大王。师小结(出示PPT16):可怜的狐狸,这被蜜蜂蜇过,至少也得在家躺个十天半月的,我们的萝丝呢,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四、回味感悟

师:这个故事有趣吗?母鸡萝丝去散步,对于狐狸来说,这一路充满了辛苦和失败,偷鸡不成,弄得自己伤痕累累,对于母鸡来说,这一路却平安而愉快,母鸡萝丝回到家一定会回忆起她快乐的散步,还记得她都去过哪些地方吗?(学生回忆,相机出示PPT17)

院子 → 池塘 → 干草堆

磨坊 →

篱笆 → 蜜蜂房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宝宝,谁能把它们送回家?

(出示词语:走过

绕过

越过

经过

穿过

钻过)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请一个小组上来送词语宝宝回家。学生上台演示

绕过 经过 钻过 穿过 越过

走过

院子

池塘

干草堆

磨坊

篱笆

蜜蜂房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想对这只狐狸说什么呢? 生:我想说:狐狸你太笨了。

生:我想对狐狸说,你以后别做坏事了,做坏事没有好下场。

师:有个小朋友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读读吧。学生读儿歌,配乐带动作诵读: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狐狸偷偷,跟在她后。走过院子,当头吃一棒; 绕过池塘,扑通跌下水; 越过干草堆,一下钻里头; 经过磨坊,全身变了样; 穿过篱笆,小车直摇晃; 钻过蜜蜂房,蜜蜂紧追上; 哎呀呀,哎呀呀,这下遭大殃。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这顿晚饭,吃得可真香!

五、拓展延伸

师: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出示封面)佩特是她的名字,哈群斯是她的姓,这本书的文字和图画都是佩特·哈群斯创作的,她是一位既会文章写又会画图画的人。《母鸡萝丝去散步》是她创作的第一部绘本,她创作的绘本色彩非常明丽,讲述的故事幽默好笑。,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老师为你们推荐几本她的书,(ppt出示图书)希望大家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绘本教案【篇11】

有趣的绘本教案: 阅读与创作《猫和老鼠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和创作绘本,培养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绘本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3. 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绘本故事《猫和老鼠的故事》的阅读和分析。

2. 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创作。

3. 学生的绘本创作和展示。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分钟)

- 教师展示几本精美绘本,并请学生讨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绘本,并说出原因。

-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绘本教案内容,激发学生对绘本创作的兴趣。

2. 阅读绘本《猫和老鼠的故事》(15分钟)

- 教师给学生分发绘本《猫和老鼠的故事》,并请他们自主阅读。

- 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并做好笔记。

- 学生认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故事的背后寓意。

3. 分析和讨论《猫和老鼠的故事》(15分钟)

- 学生分组讨论本故事的主题和情节,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互动。

4. 小组创作绘本(20分钟)

- 安排学生分组创作自己的绘本故事,可以是类似《猫和老鼠的故事》的变体,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主题。

- 鼓励学生合理分工合作,共同落实故事情节和绘本细节。

- 学生可以用文字和插图来呈现他们的故事。

5. 绘本展示和评价(20分钟)

-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绘本作品,并让其他学生提出评价和问题。

- 教师进行反馈和点评,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延伸活动:

1. 将学生创作的绘本制作成展览,让其他同学和家长参观。

2. 邀请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故事分享给全班同学。

3. 鼓励学生尝试将绘本故事改编成戏剧剧本,进行小剧场表演。

五、教学评价和总结:

1. 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的动手绘本能力和故事创作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4.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

5. 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资源:

1. 绘本《猫和老鼠的故事》。

2. 课堂展示板。

3. 绘画和书写工具。

4. 绘本创作的评价表格。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在阅读和创作绘本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此外,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学生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欣赏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绘本教案【篇12】

主题:探索世界奇妙之处——《妈妈咪呀,鸟在飞》绘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鸟在飞》。

2.能够理解并重述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够分析绘本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要素。

4.能够创作自己的绘本故事或诗歌。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背诵诗歌《鸟在飞》。

2.理解并重述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教学难点

1.分析绘本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要素。

2.创作自己的绘本故事或诗歌。

四、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呈现自然风光和动物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鸟在飞》。

2.讲解(10分钟)

讲解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小鸟从天上掉落到地上,企鹅不相信小鸟能飞,小鸟努力抓住风筝飞翔,最后成功飞翔。

3.分析(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讨论角色、情节、主题等要素。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小鸟的勇气和毅力,企鹅的好奇和学习能力,以及幸福的意义。

4.创作(25分钟)

让学生自主创作绘本故事或诗歌,分享给同学。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创作自己独特的故事或诗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如热爱生活、勇敢探索、善于想象、注重环保等。

5.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收获。同时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

五、教学评估

学生分组展示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自主创作绘本故事或诗歌,教师进行评估和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创意性、表达力、情感意义等。评估结果为课堂表现和学生作品两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六、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外探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生态的意识。

2.让学生通过比赛或展览等形式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和表达能力。

绘本教案【篇13】

学情分析

西安绘本阅读还未能普及,我校学生多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阅读数量很少,甚至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绘本。因为新奇,所以学生阅读兴趣高,表达欲望强,希望通过绘本阅读与写话推广绘本阅读,让孩子们享受到绘本阅读的滋养的同时,学习作者幽默诙谐、对比夸张的超现实的表达手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渗透绘本阅读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激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领悟比喻、对比、夸张的表达手法。

3、结合绘本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图文并茂的创作。

教学重难点:学习布朗抓住妈妈特点,并能通过恰当的方式突出妈妈的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绘本《我妈妈》整本书做成ppt、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为你做饭、洗衣服、陪你学习?(板书:妈妈)

说说妈妈在你眼里的是什么样?

(提示抓住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为写妈妈铺垫)

2、揭示课题,突出重点:板书(我)

二、读文赏图,体会主旨

1、读文赏图,理解内容

预设重难点点拨:

l 我妈妈是什么样的?

l 我的妈妈棒在哪里?

l 你从哪里看出妈妈是个大厨师?

l 你看到的杂耍演员都在干什么?妈妈和真正的杂耍演员有什么不同?

l 你从哪里看出妈妈是个神奇的画家?(体会语言的幽默)

l 作者怎么表现妈妈强壮的?(体会语言夸张的作用)

l 观察妈妈的绿手指,体会园丁的含义

l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妈妈会像狮子一样吼叫?为什么这么吼,还说妈妈很棒。

l 作者还把妈妈比作什么了?(蝴蝶、沙发、猫咪、犀牛)为什么这么说?

l 在作者心中,妈妈和什么样的人一样伟大?(舞蹈家、航天员、电影明星、大老板)

2、观察图画,体会主旨

预设重难点点拨:

l 图画书既要读文,还要看图。因为图也会说话,有时候,图画告诉我们的信息也很有趣。再仔细看图,画里藏着什么?(爱心)(引导看封面、环衬、封底,小结阅读绘本的方法)

l 理解: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l这种爱如暖流涌入心田,幸福的感觉传遍全身。我们一定都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你眼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也来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赏析句子,说话训练

(一)“是”字句训练

l我妈妈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也是一个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

l她不但是个神奇的画家,还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l我妈妈是一个有魔法的园丁,她能让所有的东西都长得很好。

l她也是一个好心的仙子,我难过时,总是把我变得很开心。

(二)“像”字句训练

l 她的歌声像天使一样甜美。

l 吼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

l 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

l 她像猫咪一样温柔,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

四、图文并茂,写绘妈妈

1、例文引路

2、独立创作

3、交流展示

绘本教案【篇14】

绘本《影子》大班教案

【引言】

《影子》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绘本,适合大班儿童阅读。影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新奇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讲述影子的起源和变化,这本绘本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影子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发现世界的美妙之处。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影子》这本绘本进行大班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探索影子的奥秘。

【正文】

【1. 概述】

首先,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敏锐度,我们可以以《影子》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可以与孩子们共同回顾一下他们对于影子的理解和经验,为后续探索影子的活动做准备。

【2. 活动一:制作影子剪纸】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用剪纸的方式制作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影子。例如,可以让孩子们用剪纸的方式制作动物的形状,放在灯光下投影出动物的影子。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够体验制作影子的乐趣,还能直观地观察到影子的变化。

【3. 活动二:影子追逐游戏】

接下来,可以组织一场有趣的影子追逐游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卡片,每个卡片上都画着一个影子的形状。教师将这些卡片分发给孩子们,然后在教室中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利用灯光在墙上投影出卡片对应的影子形状。孩子们需要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找到对应的影子,追逐并触摸到影子来完成任务。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互动和竞争的成分,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和积极参与。

【4. 活动三:影子故事绘画】

接下来,可以让孩子们用绘画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影子故事。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述一段简短的影子故事,然后告诉他们可以用画笔来将自己的故事画下来。这个活动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将对影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5. 活动四:影子表演剧场】

最后,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影子表演剧场。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一些道具和背景板,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自身创造的影子故事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并在背景板上利用灯光投影出对应的影子形象。这个活动既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舞台表演的乐趣,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影子的理解和感受。

【结论】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影子的概念,并体验到影子的变化和魅力。《影子》这本绘本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开发观察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自信心等综合素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加热爱并珍惜自己的影子,更加欣赏和探索世界的美妙之处。

【以上,是一篇关于绘本《影子》大班教案的文章,共计1054字】

绘本教案【篇15】

一、活动目标:

1、把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动作。

2、初步了解画面内容与文字间的对应关系,认识符号:说话的“泡泡”。

3、领会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优点。

二、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引疑激趣。

(出示大图书封面)

师:小朋友,这是书的哪里?幼:这是书的封面。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你看到谁了?幼:我看到小鱼。

师:有几条?幼:有两条。

师:这两条鱼一样大吗?幼:不一样,一条大一条小。

师:这是小鱼和鱼妈妈。请小朋友看看,小鱼和鱼妈妈在干什么?

幼:它们在吹泡泡。

师:小朋友看看,小鱼吹的泡泡和鱼妈妈吹的泡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鱼妈妈吹的泡泡是圆形的。幼:小鱼的泡泡里有个问号。幼:小鱼的泡泡有个尖尖。

师:还记得问号是什么意思吗?幼:表示有问题。

师:谁有问题?幼:是小鱼有问题。

师:尖尖正好对着小鱼,也就是说尖尖对着谁就是谁有问题,对吗?

师:那么,小鱼究竟要问妈妈什么问题呢?请小朋友们先把大图书《为什么我不能》仔细地看一遍。

2、幼儿阅读大图书一遍。

3、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理解大图书。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翻阅大图书。

师、幼:这是书的封面。

这是书的目录。

画面上有:小鸟和鸟妈妈、小牛和牛妈妈、小兔、小猫、小狗、小鱼和鱼妈妈、小鸭和鸭妈妈。

谁来告诉我,它们是谁?

幼:小鸟和鸟妈妈。

师:小鸟看到了什么?

幼:小鸭和鸭妈妈。

师:小鸭和鸭妈妈在干什么?

幼:小鸭和鸭妈妈在玩水。

师:小鸟能玩水吗?

幼:小鸟不能玩水。幼:它会被水淹死的。

师:可是,小鸟看到小鸭玩水,它心里会是怎么想的呢?

幼:小鸟也想玩水。

师:那么小鸟会问妈妈什么问题呢?

幼: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呢?

师:回答的真好。原来呀泡泡里装的是小鸟问妈妈的问题,泡泡是表示说话的意思,尖尖对着谁就是谁有问题,对吗?

师:我们一起把小鸟的问题再说一遍。“小鸟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

4、在幼儿理解“泡泡”的作用后,在阅读中出现与语句结构相同的部分时,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和已有经验来猜测泡泡中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页,妈妈们的泡泡里有东西吗?

幼:没有。

师:哎呀呀!妈妈们都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为什么?

幼:不知道。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小鸟、小狗、小兔、小猫、小鸭、小牛这些动物,它们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因为每种动物都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那样。

5、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拿出来,我们从左到右,一页一页翻看,一边看一边说。

《测量》课件教案集锦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测量》课件教案集锦”,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测量》课件教案 篇1

尊敬的各位的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时间的测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科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前几节长度、温度和质量等有关测量内容基础上的再拓展。停表的使用在很多实验探究中都涉及到,同时学会珍惜时间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这节课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时间的单位和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了解事件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自己找资料,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初步认识科学实验的工具,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时间的单位、停表的使用。

教学难点:时间计量方法的探究。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而言,初一的'学生对时间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及一些测量工具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叫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和求知欲。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鼓励启发、讲练结合为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注意力分散的弱点,达到“以参与求体验,以体验求感悟”的教学。

2、学法。

将原本由教师讲述的“时间的测量工具的历史”交由学生自己查找,收集资料,让他们想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

让学生合作交流停表的使用,培养利用已学的方法解决未知的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散文文学中来对时间进行另一番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自然的引入时间的学习。同时要求停内容时,一部分同学估计时间,一部分同学记录一下这位同朗读所用的时间及开始、结束的时间。

(二)、新课教学。

1、时刻与时间间隔,以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讲解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以学生记录的时间巩固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这样设计能使学生体验时间过得飞快。

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以学生记录的几分几秒中分秒的关系引入时间的单位及换算。这部分内容已留作课前作业,所以检测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这部分学生小学已了解,但有些同学还会出错,我会分别出示由易到难的题目以达巩固的目的。

3、时间的测量工具,以回到古代没有手表来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古代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为什么它们可以记时间。古今对照展示现在的计时器,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测时间的工具的发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测时间的工具的发展,同时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4、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以展示计时器引出停表。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停表的使用、观察机械停表的表盘、思考怎样读数。我会分别给出机械停表的图像、表盘的有关填空、读书的相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机械停表并学会读数,同时,设计一道习题,让学生巩固练习。这样即把重点交给学生,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中,不会感觉到停表使用的困难。

由学生讨论之后,原本不容易记住的内容学生会记忆深刻;原本不易理解、不懂得地方通过兵教兵都可以解决,从而突破重点。

巩固内容:作业完成探究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测量》课件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54—5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水上升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石块、量杯、水槽、黄豆、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大家注意看。(课件演示:《乌鸦喝水》)

问:你看到了什么?水为什么会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在此环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观察石块的形状

问:请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不规则物体)

谁能估一估,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想知道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有什么好办法,小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石块是不规则的.物体,这对于规则物体来说,就是一种质的改变。 】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小组讨论:制定测量方案

2、汇报: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水面上升的高度就是石块的体积,或者用现在的体积减去原来的水的体积。

方案二:在容器中装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说,制定测量方案,让学生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出现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忙,或者师生一起解决。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的方法,讨论方法的可行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意识和方法策略意识有所增强,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动手测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测量,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测量前先估一估,测量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并填好记录单。

4、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1)、方法一:

你们小组怎样测量的?(板书:V物体=V水上升)

(2)、方法二:V物体=V水溢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计算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在同学的汇报交流中掌握了测量方法。】

5、问: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三、综合应用,拓展提高

1、测量一个黄豆的体积

2、试一试1

【设计意图:从测量石块的体积到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再到计算土豆的体积,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商量,去想办法。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这样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总结全课,提出思考

1、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有趣的测量)

早在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利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万花筒,领略阿基米德的风采。(出示:数学万花筒)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提出思考: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测出乒乓球的体积吗?

【感悟与思考】

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确定每个人做什么,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增进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

2、操作探索中获得情感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不断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把不规则的物体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或沙子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与策略。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活动过程,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评价反馈中促和谐发展

教学应当视为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缺乏人文关爱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就像一只打碎的花瓶,因为它失去了真、善、美,学生就不能尽情享受真、善、美。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既显自身特色,又取他山之石,提高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以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当然本节课还存有遗憾:在学生汇报各种测量方法时,能再加强操作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看来一堂好课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为精彩源于细微。

《测量》课件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材的特点

教材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贯穿教学。“测量活动”的选择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参考。本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测量活动,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鉴于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测量活动”为核心展开。使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通过教师指导、阅读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

突出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

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长度和时间的侧量

3.长度的单位

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问题三:请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教师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读:读出准确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

问题四:让学生回答裁判是怎么判断出长跑运动中的冠亚军的,教师总结

5.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问题五:让学生回答我们测量所得的值就一定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吗?

教师总结并引入误差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巩固练习

(五)学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

2单位国际单位米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二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三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消除。

《测量》课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亲身试验,探索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魔方和牙膏盒)怎样求出规则物体的体积?

2、(出示橡皮泥)怎样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3、(出示石块、土豆、苹果)猜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出课题。

二、讨论方法,探索方案

1、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学生演示不同方法。

3、强调测量注意事项。物体要完全浸没,我们在用溢水法测物体体积的时候,要用到量筒。先把量筒放平,读刻度时,视线要与水面在同一平面上,现有的量筒容积比较小,溢出的水一次可能装不下,就应该先一次倒到最高刻度,几次测量的和就是溢出水的体积。

4、课件展示具体方法,给方法命名。(溢水法、升水法)

5、教师演示:"苹果浮在水面上,如何测量它的体积?"抛出问题,引起思考。

(1)教师介绍"沙测法"

a、将物体放在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中,装满沙子。

b、用尺子刮平。

c、将物体和沙子一起倒在长方体的盒子里。

d、将沙子倒回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中,将沙面摇平。

e、用尺子测出容器中沙的高度(或测出沙面到容器口的高度)。

f、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容器中沙的体积(或利用体积公式直接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g、物体的体积=1立方分米—容器中沙的体积。

(2)解决如何让物体完全沉下去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1、师:老师这有一粒黄豆,怎样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放?为什么用整百粒?)

2、读《数学万花筒》

四、小结。我们今天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问题。生活中更大的物体的体积该如何测量呢,这个问题就留个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解决吧!

《测量》课件教案 篇5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习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习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学生刚发的20xx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

2、进行新课

常规法测物体密度

即先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

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z制成饱和溶液后放入物体,或者用粉末法进行测量)。20xx年中考真题讲解,引出吸水性物质密度测量的方法。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优化指导相关习题讲解,引出对于这种物质的两种测量方法——针压法和助沉法。

3、每一种物质测量方法的讲解后都有对应得习题练习巩固。

4、课堂小结:常规法和对于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的学生反映应该不错,因这是一堂复习课,即便是对学过知识有所遗忘,但是基础在,稍加提醒应该就会唤醒,可是第一道题学生困难的反应,就在开始埋下了选题较难的印象,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同时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是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大,密度测量方法之多,导致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反应也差强人意。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的铁盒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我设计。只有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五、板书设计

1、常规法侧物体密度

2、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

3、物体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结合浮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测量)

六、布置作业

优化指导上目睹测量的相关习题。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测量》课件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测量的实质就是将被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通过实践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4、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测量有误差。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李白的诗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运动的例子,通过归纳比较,知道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要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本节课以探究为主线,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了一些简易的让学生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比较课桌的长和宽”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知道要与他人交流测量结果,需找到公认的标准——单位,在此基础上介绍长度的单位、单位间的换算及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长度,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单位后接着安排“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观察刻度尺”两个活动,由不同的测量结果引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过程中有误差。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分组活动,帮助同学测量身高,巩固测量方法。最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有趣的人体尺度,布置学生调查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新课引入

由李白的诗句《早发白帝城》引入物体的运动,当你听到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说明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新课进行

一、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和宽

要求:不给尺子,如何测出课桌的长和宽,并比较他们的长短,给出结果。(几肘、几拃、几本书的长度)

同学间交流测量结果,发现要测量首先要选定标准,要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就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这个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

二、长度的单位

问题: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由学生讲出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对学生不熟悉的μm、nm教师做补充,说明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m(具体内容见p122信息库)。

介绍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原子直径10-10m、病毒直径10-7m、头发直径10-4m、地球赤道周长107m、哈雷彗星彗尾长度1012m、可观测的宇宙距离1027m。

三、活动: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

回忆温度计的使用,由学生提出使用刻度尺之前要先观察刻度尺,接着就让学生观察不同刻度尺(直尺、卷尺、软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三角尺等)的量程和分度值。教师提出问题:是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组织讨论。

测物理课本长度,首先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在活动中交流,发现问题,由学生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刻度应紧贴被测物体,尺沿着所测长度

3.零刻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边对齐,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注意:测量中存在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四、活动:帮助同学测身高

学生小组活动,如何测出人体高度,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从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归纳出方法,并由此推广到测圆柱体高度、乒乓球直径、硬币厚度。

五、介绍有趣的人体尺度

由课本图5-8侦探破案引入人体尺度:

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

手腕的周长是脖子周长的一半

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高

肩膀最宽处为身高的1/4

身高约是头长的7.5~8倍

拳头的周长和脚底长接近

归纳总结

1、长度测量的必要性;

2、长度的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

思考题

1.如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如何进行测量?

2.怎样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评价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km=( )m 1.5mm=( )μm

24nm=( ) mm 70μm= ( ) m

2、请在下列测量结果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活动铅笔细笔心的直径约为0.5( );

2)教室窗户的高度是1.5( );

3)一节五号电池的高度约为4.5( );

4)一只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

5)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约为1.5( );

3、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的测量结果是12.82cm,乙的测量结果是12.8cm。若两位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若两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 )同学的结果是错误的。

布置作业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测绘课件(分享3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测绘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